1.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建立以什麼為中心
反正只知道,二戰結束後歐洲一片破敗急需資金重建,此時美國拋出個什麼馬歇爾內計劃吧,可以無償援助容歐洲(無償?!難道美國二戰剛剛結束就那麼有錢,是不是無息援助嘞?)但是有個條件,具體內容不清楚,但就是這個原因,導致那時候美元與黃金掛鉤可以成為世界通用貨幣,自此美金的叫法開始了。後來幾次金融危機知道越戰,美國不行了,強行讓美元與黃金脫鉤,歐洲很受傷(不清楚具體原理是啥,為什麼要讓美元脫離黃金),之後美元一直走下坡路
2. 第一次金融危機和第二次金融危機
第一次金融危機,即為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是1857年在美國發生的,原因是英國產品充斥美國市場阻礙了美國冶金業和棉紡織業等重要工業部門發展,影響是導致美國的銀行、金融公司和工業企業大量倒閉。
第二次金融危機,即為第二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第二次世界性經濟危機是1929年在美國發生的,原因是紐約華爾街股票市場形勢急轉直下,股價狂跌,人們瘋狂拋售股票,股市崩潰,影響是導致銀行紛紛倒閉、工商企業大量破產、失業人數激增、很多人瀕於破產。
(2)世界第二次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金融危機產生的主要原因:
1、是經濟結構單一,「雙赤字」持續惡化。這些國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過於依賴初級產品出口,以致國家收支極易失衡。
2、貨幣超發,通貨膨脹,經濟本身陷入衰退。
3、過度依賴外貿、外債,但儲蓄不足,匯率自由,以致債務危機如影隨形。大多新興經濟體本身底子薄,靠吸引外資,大舉借債支撐經濟高增長,卻也積累了大量外國資產和外債。這些國家長期貿易赤字,外儲薄弱,根本不足以償還債務,再加上資本開放,匯率自由根本擋不住資本的大進大出。
3.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及二戰期間,國際金融中心在什麼地方
金融中心,話語權(也就是發達的自由媒體)、海權(全球資源控制布局,各種咽喉水道)還回是答在英美手中。
金融中心,二戰以前是倫敦和紐約,二戰期間是紐約,二戰之後還是倫敦和紐約直到現在都是如此。
倫敦和紐約是兩大世界金融中心。
4.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經濟在全球排名是
一、全球第一經濟和工業大國,紐約已經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不僅僅是二戰以前,早在一戰以前美國被社會主義國家教科書,成為托拉斯帝國主義國家,已經是全球第一經濟強國。1913年美國工業生產占整個世界工業生產的38%,比英國(14%)、德國(16%)、法國(6%)、日本(1%)四國工業生產量的總和還多。
二、所以美國二戰重整軍備後,憑借強大國力,建立了世界唯一的全球打擊超級軍力,跨越兩大洋和大洲出擊,進行全球打擊,並且軍事援助所有盟國,包括窩在家裡抵抗的蘇聯、中國。
1、由於強大的國力,能夠在二戰號令天下,1942年美國參戰後,1月美國總統在華盛頓發表呼籲,26國雲集華盛頓,最終50多個國家簽署宣言,組成龐大聯盟。可以看出,美國當時的全球影響力,是德國,義大利等不能比擬的。至今也是如此,美國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號令天下能力,輕松就可以組建數十國國家的聯盟,組成聯軍。
2、:二戰萊特灣海戰,這一場海戰,美軍就能跨越太平洋和大洲,投入17艘航空母艦,18艘護衛航空母艦,(共計各種航母35艘)12艘戰列艦,24艘巡洋艦,141艘驅逐艦,1500架飛機龐大海上力量,這一次戰役投入的美軍海軍力量,已經超越了(除英國皇家海軍外)德國、蘇聯、義大利等其他世界各國海軍力量的總和,所以美國擁有全球海上霸權,可以使得對方的軍隊如果出海,出了海港就會被打入海底。美國全部作戰都是達到對方家門口。
什麼樣的國家能夠突破美國強大的海上霸權,打到美國本土呢?美國二戰總共擁有各型航母一共有150艘左右,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終極海上霸權,所以這是在這種終極海上霸權面前,,只有美國打到對方家裡情況出現。
3、一次戰略空中打擊出擊,能夠出動1000多架戰略轟炸機,這種類型的重型戰略轟炸機,德國、義大利、日本都是沒有辦法製造和生產的。而美軍總共生產了共計3萬多架。所以只有美軍把對方的家裡打個一個稀爛,而對方無法打到美國。
4、能夠跨越大洋和大洲,投送數百萬大軍和裝備,並且還能夠保證充足的後勤。想想德國軍隊連個海峽都是過不去的。
5、在遠在另一個大洲,都能保證強大的摩托化後勤和戰略空運能力,美國軍歈隊全部摩托化,後勤充足,美軍在歐洲一天輕歈松2000噸戰略空運,在亞洲越過喜馬拉雅山脈,最多都能達到1600噸一天。在看看所謂強大的德軍呢?在自己國家周邊2000公里內都無法保證基本冬季後勤,後勤缺乏,還保留大量馬匹運輸。空中運輸能力每天只有幾百噸,當年保祿斯的第六集歈團軍被圍困,每天必須400噸補給,結果德軍只能空運100噸,導致第6集歈團軍,油料枯竭,彈盡糧絕投降。這種差距太大,因此世界上殲滅美軍一個師都是不可完成的任務,而德軍集歈團軍規模的覆沒比比皆是。
5. 世界上的主要金融交易中心有哪些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顯示,倫敦、紐約、香港、新加坡和東京是全球五大金融中心。
一、紐約
紐約,於1624年建城,位於紐約州東南部,隸屬紐約州管轄,下轄曼哈頓五個區。紐約是整個美國的金融經濟中心、最大城市、港口和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在四個傳統「全球城市」中位居首位,它的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世界。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都會區之一——紐約都會區的核心,在超過一個世紀中,紐約在商業和金融的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全球影響力,它左右著全球的媒體、政治、教育、娛樂與時尚界,其中聯合國總部也位於該市。位於曼哈頓下城的華爾街,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導了全球的國際金融,紐約證券交易所亦位於此地。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國際金融中心
6. 世界著名三大金融中心是什麼
紐約,倫敦,香港
紐約
紐約,於1624年建城,位於紐約州東南部,隸屬紐約州管轄,下轄五個區。紐約是整個美國的金融經濟中心、最大城市、港口和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在四個傳統「全球城市」中位居首位,它的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世界。作為全世界最大的都會區之一——紐約都會區的核心,在超過一個世紀中,紐約在商業和金融的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全球影響力,它左右著全球的媒體、政治、教育、娛樂與時尚界,其中聯合國總部也位於該市。位於曼哈頓下城的華爾街,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導了全球的國際金融,紐約證券交易所亦位於此地。
倫敦
倫敦是英國的首都、歐洲第一大城以及第一大港,也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兼世界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與美國紐約、法國巴黎和日本東京並列。從1801年到20世紀初,作為世界性帝國——大英帝國的首都,倫敦因其在政治、經濟、人文、娛樂、科技發明等領域上的卓越成就,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倫敦不僅是英國的政治中心,還是許多國際組織總部的所在地。由於倫敦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大都市,其居民來自世界各地,具有多元化的種族、宗教和文化,城市中使用的語言超過300種。倫敦亦是世界聞名的旅遊勝地,擁有數量眾多的名勝景點與博物館等。
香港
香港是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香港是國際重要的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也是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並且連續第18年獲得評級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經濟自由度指數排名第一。香港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同時為全球最安全、富裕、繁榮和生活高水平的城市之一,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香港把華人的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的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
7. 洛杉磯和芝加哥,哪個是美國第二大經濟中心
洛杉磯`不過芝加哥的經濟與洛杉磯是不相上下的
8. 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分別是哪三個
鈕約華爾街,倫倫敦金融城,香港國際金融中心
9. 世界三大金融中心
紐約,倫敦,香港
發達國家CBD國際金融業發展的啟示
介紹的第一方面就是發展模式。
從國際經驗看,CBD國際金融業發展大致存在兩種模式。
第一,自然形成模式主要代表是紐約曼哈頓金融中心,倫敦金融城等。形成過程是:經濟發展—地區金融中心—全國金融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呈漸進式發展。軌跡是:首先,隨著貿易和經濟的發展,在某一城市或地區形成一個區域性的金融中心,然後逐步成長為全國性的金融中心。隨著對外經濟貿易聯系和交往的廣泛發展,那些能夠在國際層面上為各種金融業務活動最大便利的國內金融市場就逐漸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我還要介紹發展國際金融中心還有前提和條件,要想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無論上海、北京、天津我可以說大家積極性都非常高。但是,經濟的發展離既定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政府主導模式。主要代表是香港金融中心、新加坡金融中心。形成過程是:政府主導設計—金融業國際化—帶動國內金融業的發展—功能性金融中心。還有企業的發展模式。這是新的經濟模式,是大型企業憑借自身的經濟實力來建一個城市的CBD。
這兩種模式對我國建設CBD都有借鑒意義。從發達國家CBD發展歷程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是從國際金融中心的設立地點看,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是在本國的大都市最繁華地段開發一條「金融街」把各主要金融機構的網點、各類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服務功能引入其中,使人們進入這條街就能及時得到各類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並切實感受到作為金融中心的濃烈氣氛。
二是從國際金融中心的類型看。傳統的國際金融中心按性質可以分為功能中心(或稱融資型中心)和名義中心兩類。絕大多數老牌的國際金融中心,如倫敦、紐約和東京都屬於功能中心。這類國際金融中心憑借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悠久的金融業發展史,吸引包括本地區客戶在內的全球客戶。為他們提供金融服務,並發展成為外國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聚集地。
三是從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階段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金融市場經歷了重大的演變和發展過程。大體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紐約、蘇黎世的崛起並與倫敦並成為世界三大國際金融市場。由於戰後英國經濟的衰退,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金供應者,美元成為各國儲備貨幣和重要的國際結算貨幣。國際資本的信貸和籌措大多集中在紐約。
第二階段,歐洲貨幣市場的產生和擴展。60年代以後,美國國際收支出現了持續的巨額逆差。美元信用動搖,結果歐洲美元、亞洲美元市場相繼出現並且迅速發展起來。其中倫敦成為規模最大的歐洲美元市場,並實現了信貸交易的國際化,為金融中心國際化擴散創造了重要條件。此後國際金融市場廣泛擴散到巴黎、法蘭克福、等等。
第三階段,發展中國家金融中心建立,並且向國際金融市場方向發展。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正在逐步發展成為國際性金融市場。這就告訴我們,我國CBD金融業的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
第四個啟示是,縱觀這些經驗,我們全國各地都在講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現在無論是上海、北京和其他城市都不能稱為國際金融中心。如果現在誰說我是國際金融中心我覺得有點不現實。
作為一個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一般應具備以下5個基本條件:1.擁有強大的經濟力量和實行本國貨幣的可兌換性。一般是國際貿易和國際清算的中心。2.擁有完備的金融機構和高度發達的國內金融市場。能從事大規模的國際資金交易活動。3.擁有一個有著廣泛國際聯系的自由外匯市場。有利於國際資金的自由流動。4.擁有靈活而富有彈性的金融貨幣政策。5.除了適宜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外,還要擁有良好的通訊設施和發達的配套服務業。因此在我國CBD金融業的建設發展中要著重注意以下幾方面條件的創造與完善。
參考資料:http://tj.focus.cn/news/2005-03-26/9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