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馬雲卸任演講詞!!
馬雲:大家晚上好!謝謝各位,謝謝大家從全國各地,我知道也有從美國、英國和印度來的同事,感謝大家來到杭州,感謝大家參加淘寶的十周年!
今天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當然對我來講,我期待這一天很多年了,最近一直在想,在這個會上,跟所有的同事、朋友、網商,所有的合作夥伴,我應該說些什麼?大家很奇怪,就像姑娘盼著結婚,新娘子到了結婚這一天,除了會傻笑,真的不知道該干什麼。
我們是非常幸運的人,我其實在想十年前的今天,是非典在中國最危險的時候,所有人都沒有信心,大家不看好未來,阿里人十幾個年輕人一起我們相信十年以後的中國會更好,十年以後,電子商務會在中國受更多人的關注,很多人會用。
但我真沒想到,十年以後,我們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這十年無數的人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為了一個理想,為了一個堅持,走了十年。我一直在想,即使把今年阿里巴巴集團99%的東西拿掉,我們還是值得的,今生無悔,更何況我們今天有了那麼多的朋友,那麼多相信的人,那麼多堅持的人。
其實自己在想是什麼東西讓我們有了今天,是什麼讓馬雲有了今天,我是沒有理由成功的,阿里也沒有理由成功,淘寶更沒有理由成功,但我們今天居然走了這么多年,依舊對未來充滿理想。其實我在想是一種信任,在所有人不相信這個世界,所有人不相信未來,所有人不相信別人的時候,我們選擇了相信,我們選擇了信任,我們選擇十年以後的中國會更好,我們選擇相信我的同事會做得比我更好,我相信中國的年輕人會做得比我們更好。
二十年以前也好,十年以前也好,我從沒想過,我連自己都不一定相信自己,我特別感謝我的同事信任了我,當CEO很難,但是當CEO的員工更難。我從沒想過在中國,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缺乏信任的時代,它居然你會從一個你都沒有聽見過的名字,聞香識女人這樣人的身上,付錢給他,買一個你可能從來沒見過的東西,經過上千上百公里,通過一個你不認識的人,到了你手上,今天的中國,擁有信任,擁有相信,每天2400萬筆淘寶的交易,意味著在中國有2400萬個信任在流轉著。
在座所有的阿里人,淘寶,小微金融的人,我特別為大家驕傲,今生跟大家做同事,下輩子我們還是同事!因為是你們,讓這個時代看到了希望,在座的你們就像中國所有的80後、90後那樣,你們在建立一種新的信任,這種信任就讓世界更開放,更透明,更懂得分享,更承擔責任,我為你們感到驕傲。
今天的世界,是一個變化的世界,30年以前,我們誰都沒想到今天會這樣,誰都沒想到中國會成為製造業大國,誰都沒想到,電腦會深入人心,誰都沒想到互聯網在中國會發展得那麼好。誰都沒有想到,淘寶會起來,誰都沒想到雅虎會有今天。這是一個變化的世界,我們誰都沒想到,我們今天可以聚在這里,繼續暢想未來。
我們大家都認為電腦夠快,互聯網還要快,我們很多人還沒搞清楚什麼是PC互聯網、移動互聯來了;我們在沒搞清楚移動互聯的時候,大數據時代又來了。變化的時代,是年輕人的時代,今天還有不少年輕人覺得無數的像谷歌、網路、騰訊、阿里這樣的公司拿掉了所有的機會,
十年以前當我們看到無數的偉大的公司,我們也曾經迷惘過,我們還有機會嗎?但是十年堅持、執著,我們走到了今天,假如不是一個變化的時代,在座所有的年輕人輪不到你們,工業時代是論資排輩,永遠需要有一個rich father,但是今天我們沒有,我們擁有的是就是堅持和理想。很多人討厭變化,但是正因為我們把握住了所有的變化,我們才看到了未來,未來30年,這個世界,這個中國,將會有更多的變化,這種變化對每一個人是一個機會,抓住這次機會,我們很多人埋怨昨天,30年以前的問題,中國發展到今天,誰都沒有經驗,世界發展到今天,誰都沒有經驗,我們沒有辦法改變昨天,但是30年以後的今天,是我們今天這幫人決定的,改變自己,從點滴做起。堅持十年,這是每一個人的夢想。
我感謝這個變化的時代,我感謝無數人的抱怨,因為在別人抱怨的時候,才是你的機會,只有變換的時代,才是每一個人看清自己有什麼要什麼該放棄什麼的時候。
參與阿里巴巴的建設14年,我榮幸我是一個商人,今天人類已經進入了商業社會,但是很遺憾,這個世界商人沒有得到他們應該得到的尊重,商人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唯利是圖的時代,我想我們跟任何一個職業,任何一個藝術家、教育家、政治家一樣,我們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善這個社會。14年的從商,讓我懂得了人生,讓我懂得了什麼是艱苦,什麼是堅持,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別人成功了,才是自己的成功。我們最期待的是員工的微笑。
從今天晚上12點以後,我將不是CEO。(掌聲)從明天開始,商業就是我的票友,我為自己從商14年深感驕傲!
看到你們,看到中國的年輕人,我不希望有一天我們這些人再來一個致我們逝去的中年。這世界誰也沒把握你能紅五年,誰也沒有可能說你會不敗,你會不老,你會不糊塗。解決你不敗,不老,不糊塗的唯一辦法,相信年輕人!因為相信他們,就是相信未來。所以我再我將不會回到阿里巴巴做CEO。
要我回也不會回來,因為回來也沒有用,你們會做得更好!
做公司,到這個規模,小小的自尊,我很驕傲,但是對社會的貢獻,我們這個公司才剛剛開始,所有的阿里人,我們都很興奮,很勤奮,很努力,但我們很平凡,認真生活,快樂工作。我們今天得到的遠遠超過了我們的付出,這個社會在這個世紀希望這家公司走遠走久,那就是去解決社會的問題,今天社會上有那麼多問題,這些問題就是在座的機會。如果沒有問題,就不需要在座的各位。
阿里人堅持為小企業服務,因為小企業是中國夢想最多的地方。這里,14年前,我們提出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幫助小企業成長。」今天這個使命落到了你們身上,我還想再為小企業講,人們說電子商務、互聯網製造了不公平,但是我的理解,互聯網製造了真正的公平。請問,全國各省、各市、各地區,有哪個地方為小企業、初創企業提供稅收優惠,互聯網給了小企業這個機會。有些企業三五年內享受了五六個億用戶,他們呼喚跟小企業共同追求平等,小企業需要的就是500塊錢的稅收優惠,請所有阿里人支持他們,他們一定會成為中國將來最大的納稅者。
感謝各位,我將會從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兒,教育、環保,剛才那首歌「Heal the world」,這世界很多事,我們做不了,這世界奧巴馬就一個,但是太多的人把自己當奧巴馬看。這世界每個人做好自己那份工作,做好自己感興趣的那份工作,已經很了不起,我們一起努力除了工作以外,完善中國的環境,讓水清澈,讓天空湛藍,讓糧食安全,我拜託大家!(馬雲單膝下跪)
我特別榮幸介紹阿里未來的團隊,他們和我一起工作了很多年,他們比我更了解自己,陸兆禧工作了13年,在阿里巴巴內部,經歷了很多崗位,經歷了很多磨難,應該講13年眼淚和歡笑是一樣地多,接馬雲這個位置是非常難的,我能走到今天,是大家的信任,因為信任,所以簡單!
我相信,我也懇請所有的人像支持我一樣,支持新的團隊,支持陸兆禧,像信任我一樣信任新團隊、信任陸兆禧,謝謝大家,明天開始,我將有我自己新的生活,我是幸運的,在我48歲,我就可以離開我的工作,在座每個人你們也會48歲之前工作是我的生活,明天開始,生活將是我的工作,歡迎陸兆禧。
B. 青雲李威:在雲上做大數據平台有什麼獨特的挑戰
7月18日,"雲用戶生態發展論壇暨第三屆中國雲計算用戶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在下午的會議中,青雲QingCloud系統工程師及大數據平台負責人李威帶來主題為「大數據雲平台之最佳實踐」的精彩演講,以下是他的演講實錄:
李威:大家好,我是QingCloud青雲的系統工程師李威。今天我講的這個話題可能技術性有點強,可能需要大家費點腦子。分成幾大塊。第一,先說一下雲計算和大數據的關系。第二,在雲上做大數據平台有什麼獨特的挑戰。第三,我們會講一下大數據平台它有一個比較基本的,或者說通用的一個系統架構是什麼樣子。最後,分享一些我們自己的,包括和在客戶那兒的一些跟大數據相關的最佳實踐。
大數據的例子,我就不說太多了,說一些我們的一些企業客戶的。比如說第一個是一個非常大型的一個跨國的一個互聯網社交企業。然後他們會用我們在雲上的大數據的一些平台,包括一些具體的技術,會做比如用戶畫像。就是你在社交網路裡面,然後為什麼推薦給你的朋友正好是你可能會認識的,然後為什麼推薦給你的信息可能就是你感興趣的。這個都是用戶畫像用大數據來做的。
第二,像一個非常大型的互聯網的金融企業,它會用大數據做一些風控分析。因為在互聯網金融,尤其是互聯網金融行業裡面,它之所以可以和傳統金融PK,就是因為它在風控這方面可以用大數據技術把風險控制的非常小。大家可以想一想,在P2P平台上面,憑什麼沒有像以前傳統銀行各種人來調查你,沒有什麼抵押金,但是可以讓你用錢。包括政府部門海量信息檢索,比如它需要把全國的各種部門聯合起來,然後我需要有一個犯罪嫌疑人他有沒有可能在各個地方有一些其他數據,我可以搜索,可以挖掘,然後進行一些分析。
大數據很火,它跟雲計算到底什麼關系?其實我們認為大數據現在大家可能覺得到什麼地方都聽見大數據,其實很可能每個人說的不一樣,也得人說的是大數據平台,有的人說的是大數據的某個產品,有的人可能說的是大數據的某個應用,比如Alpha Go。
尤其在企業裡面,我們和客戶談的時候,客戶第一個比較想不明白的就是大數據的產品和技術太多了,而且每個場景都區別不是那麼明顯。所以,在大數據這個技術裡面,我們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到底怎麼選擇大數據的解決方案,怎麼為企業做大數據解決方案。但是,每個企業需求變化又特別大,或者有很多企業,就是傳統企業他們對大數據的需求不是非常明確,互聯網企業他們需求變化非常快。按照傳統的比如建一套大數據平台,可能花費很多成本,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包括金錢。但是雲平台,大家知道IaaS、PaaS、SaaS,最後所有東西都變成伺服器。你要構建一個非常復雜方案的時候成本就低,因為你只需要按照服務構建的方式來做,而且這樣非常靈活,如果你發現其中方案某一部分有問題,你可以很快的替換掉,因為很多都是平台上的服務。所以,它可以滿足你的業務不確定性的需求,包括業務彈性的需求。因為大家知道現在變化太快了。
第二,雲計算給大數據帶來的好處是什麼?比如它可以自動化運維,一些復雜系統的安裝、部署、監控都不用你自己做,在界面上非常快的就可以,非常簡單就能做完。然後還有一些包括穩定、性能,這個不多說了,雲計算的好處大家肯定知道特別多,說幾個有意思的。
比如,網路和存儲,計算引擎的切換,這個比較有意思。也就是當你的平台足夠復雜,足夠大的時候,每塊部分都是一個伺服器,每一塊變成一個伺服器之後,可以非常靈活的替換掉它,把他換成別的產品實現,或者別的技術實現。後面就是Service Orchestration,就是比如你有一個界面,需要畫各種圖,或者工具也好,但是他們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你畫的那個圖是不能執行的,就是是不能部署,不能執行的。Service Orchestration是給你一個大的拓撲圖,這也是青雲今年年初發布的一個產品,叫做資源編排。可以在雲平台把一整套的架構部署出來,這是雲上他們這些帶來的一些好處。
雲上大數據平台的挑戰。很多企業做大數據平台在物理機上做,為什麼沒有在雲上做?因為挑戰非常多。第一,穩定性的挑戰,比如高可用、災備。第二,性能。一直被人垢病的,因為你是虛擬機,肯定沒有網路機的硬碟快。在青雲第一個IaaS層的穩定性已經運行好幾年了,沒有太多可說的。垢病性能這一塊,我們去年做了軟體定義網路的2.0,2.0出來之後,這個是為雲計算,為大的IaaS平台專門研發的一套SDN,可以做到點對點之間的網路傳輸,可以達到物理網卡。第二,在硬碟這塊一直被垢病的,我們容器技術,可以把硬碟的技術降的非常低。第三個好處就是遷移,遷移技術非常好,因為現在已經有一些比較成形的,比如關系型資料庫和非關系型資料庫。
我們說解決這些挑戰之後,我們會有一個大數據的平台系統架構出來這個架構其實都是一個非常通用的架構。就是你可能在很多企業裡面,不管京東、美團、亞馬遜,可能看到的基本都是這樣的樣子。其實先從左開始看起,其實是一個數據的生命周期,就是數據從哪個地方收集,可能是日誌,可能是感測器,收集過來到中間的核心平台,最下面一層就是IaaS,青雲所有PaaS層的服務都是基於IaaS做的,就是都是在雲上面的。然後到第一個就是存儲。中間三個大塊,第一個叫實時計算,叫Storm,當然Twitter現在出來的可能宣稱比Storm更強。第二,就是Batch Processing,第三個就是Big SQL,包括像Kylim等。右邊就是你做所有平台可能都會做的,包括它的數據管理、監控、安全,包括用來做分布式的配置中心的一項東西。
所有的數據經過存儲、計算之後,你可能會通過一些,就是你想要一些非常好的用戶友好的方式使用這些數據,我們一般可能會把數據提交到比如說像一些交互性比較好的技術組件裡面,這樣在最上層,不管報表還是可視化,像Hadoop生態圈裡面比較流行的做可視化就比較方便。
我現在畫的這個圖裡面,基本上就是在大數據的生命周期裡面最核心的,或者說最主流的產品或者技術都涵蓋在裡面了,青雲自己的大數據平台也是按照這個架構來做的。
接下來先說一下,我會按照這個架構,挨個的挨個的說。第一,先說一下計算。計算上面最經典的就是Hadoop,這個圖不需要太多說。如果大家平時研究大數據,可以提一點,從2.0後之,它的HDFS有高可用,把之前的變成Yarn來支持,這樣會提升很大的性能。第二個計算型的架構就是Spark,比如它上面有主流的一些功能。如果做實時計算,Storm肯定首選的。MapRece延遲非常高,但是吞吐量很大。MapRece的硬碟非常高,Spark Streaming由於它是硬碟計算,所以計算還好。如果之前有一些Hadoop生態圈的基礎,可能選Spark比較好,如果不是要求非常實時,因為Spark平台非常強,它本身就是一個平台,現在的平台發展非常快,所以可能選Spark,對你要求非常高,現在我們碰見的客戶都有。第二,Big SQL裡面,提幾個,一個是Phoenix,提供了SQ語言上包裝的產品。第二種就是MPP的。
存儲。最初就是HDFS,第一,一定是為大文件設計的,不是為海量小文件設計的。如果想處理海量小文件,在青雲平台上有一個想像就是對象存儲,我們當時設計的時候不管文件什麼類型,不管文件什麼大小,都可以用這個存儲。HDFS為什麼不能存海量小文件,原因很簡單,像Linux裡面所有數據都有一個索引,如果存海量小文件,索引的數據有一個特點,不管數據文件大還是小,索引的數據都是一樣的大。存海量小文件的時候其實文件沒有多大,它會非常影響性能,導致數據整個存儲空間沒有利用慢,但是性能已經不可用了。
第二個比較主流的存儲就是Hbase,Hbase是架構在HDFS之上,它可以存非常寬的樣表,也可以存非常高的樣表,所有表的數據分布在每個節點上,其實它的架構比這個復雜多了。其實你可以看成對應一個表的概念。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人看Hbase,可能剛開始看Hbase比較費解,因為它是列式的存儲,和以前看到的資料庫解的不一樣。其實它的定義非常簡單,就是最上面,第二行那句話,是一個稀疏的、分布式的、多維的、持久化的一個影射。稀疏的就是是一個單位格的比,Hbase在存儲格式上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存一個稀疏的表。第二,分布式的就不用解釋了。這個圖裡面可以看到有一些時間戳的概念在裡面,這是一個比如第一個是一個記錄的Row Key,然後有一個Column Families,然後有一個版本號。
存儲裡面的選型,剛才說了幾個,做存儲選型怎麼選?並不一定是一開始肯定會聽到很多人說Hbase一定比HDFS快,這些說法都是不責任的,都是一定要在什麼場景下。比如說Hadoop,這樣的方式就是在做全局文件掃描的時候是快的,但是像Hbase做隨機存儲的時候是快的,所以也是分場景的。但是像中間這個KUDU,昨天一個客戶說他們正在用一個KUDU,屬於一個中間的方案,介於HDFS和Hbase之間的一個存儲引擎,現在還沒有看到大規模的生產應用。這個就是今年年初做的一個數據倉庫,Greenplum Database,是去年開源的。之前Greenplum的核心就能工業他們自己出來,它最大的一個好處,我們覺得有幾個,第一個是標準的SQL,你可能看到很多市面上的產品都說支持SQL,但是其實都不是標準的。不是標準的意味著什麼?比如很多語法不一樣,你以前像數據工程師,數據分析師,他們用的比較高級的用法都沒法用。但是,Greenplum Database不一樣,因為它的核心計算引擎我們覺得比MySQL更好,它還有很多別的特點。
我們說完計算的產品,說完存儲的產品,接下來一些數據的傳輸。數據傳輸我們說一個最經典的Kafka,是分布式、可分區、多副本、低延遲的。低延遲什麼意思?左右這兩張圖長的很像,其實就是Kafka相當於進入和留出的數據,Kafka就是領英開源的,因為我們平台提供了Kafka服務,他們現在也在用,這是他們是使用出來的一個產品。意思就是Kafka的延遲非常低,基本數據不落下來,直接就出去了。
為什麼它可以這樣?有兩個非常本質的原因:第一,它在寫數據的時候是直接寫到PageCatch裡面,往外發的時候直接通過Linux發出去的,所以它的吞吐量延時非常低,這是兩個核心的原因。Kafka的架構非常簡單,就是三個松偶合的,比如最上層是它的生產者,然後是一個集群,中間是一個伺服器,Kafka的伺服器,下面是它的消費者。它的生產者一個集群都可以往broker裡面發數據,相當於broker把數據發到第一個Partition裡面,第二個發到第二個Partition裡面,Partition第一個主要概念就是你發布的消息是什麼,你生產出的消息相對於在Kafka裡面有幾個隊列,每個隊列就是一個Partition。
第二個集群就是它的消費者,消費者可以提比較重要的一點,它有一個消費組的概念,這個組的概念非常重要。當你想把一個Topic的消息想多播出去,想被很多個消費者處理的時候,這個時候需要建多個消費組,這個消息才能被多個消費者來消費。如果只建了一個消費組,哪怕這個消費組有好幾個消費者,每次都是由一個消費者處理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消費組裡面消費者的數量,這裡面一個是兩個,一個是四個,就是一個消息裡面有四個Partition,如果有四個消費者,正好一對一,每個消費者消費一個Partition,如果只有一個消費者,有一個會消費兩個Partition。這種情況比較好。有一種情況要避免,就是比如有5個消費者,你那個Topic只有4個隊列,你就會浪費掉一個消費者。這個是需要注意的。
說完了計算,說完了存儲,說完了傳出,然後說一些我們碰到的問題。第一個大問題就是復制因子的問題,為什麼原生的不用考慮,但是雲上為什麼要獨特考慮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在雲上面所有的服務都是基於IaaS做的,IaaS這一層本身有高可用,就是它的數據本身就是有副本的,如果你還照搬物理機上的做法,你就找三個副本,你想想2×3就是6個。所以,第一個就是要去副本,把它用兩個副本,這是我們最開始想的方案,用兩個副本就行了。但是,後來我們覺得兩個副本還是2×2=4,還是空間浪費上會多一點。
後來我們想更高級的方案是什麼?就是我們在IaaS這一層提供一種能力,讓PaaS層可以選擇,說我要幾個副本,就是變成一個選項,這樣比如像大數據這樣,或者非常脆弱的應用,但是有時候比如不需要,有它自己的一個副本的策略,完全不需要IaaS層的副本,這個時候就根據你自己的配置,或者根據你自己的產品的需要可以配置IaaS層的副本策略,這樣跟物理就是一樣的了。
這個參數調優,比如像典型的大數據裡面每個產品或者每個平台都有兩三百個參數,這個太正常了,這個時候做調優第一個重要的步驟就是你應該知道我們應該盡量去知道這些調優的參數之間什麼關系,他們之間到底什麼關系,不能只知道每一個參數是干什麼的,要不然調一個,影響另外一個,或者調按沒有任何反應,那是因為你沒有把這個關系搞清楚。像這樣的圖,可以把yarn裡面的Node Manager都弄的比它小,然後是yarn裡面分配的內存,這個之間的關系嘎明白,在做性能調優的時候是很重要的。
最後一個比較重要的最佳實踐就是在數據格式上,這個肯定很多人都會忽略。但是在大數據裡面非常重要,為什麼?因為數據很大,數據量非常大的時候,如果不注重數據格式就會導致這幾個問題。比如可能性能會下降,然後你的空間反而浪費了很多,成倍的上升。
其實數據格式比較注意的項非常多。我們挑出兩個比較重要的准則,第一這個數據格式要可分隔。可分隔支持的格式有這些,比較多的像Avro、Parquet Lzop+index、SequenceFile,不支持的就是XML、JSON文件。
然後可塊壓縮的,支持的就是Avro、Parquet、Lzop+index、SequenceFile,不支持的就是CSV、JSON記錄。大家可以想一下,我們在大數據平台裡面計算都是並行計算,它所有的數據都是分開來計算的,然後每一個分片對它進行計算,所以,第二個是可塊壓縮的。其實還有很多點,比如數據格式是不是支持眼鏡的,像Avro就支持,就是數據格式的老版本和新版本還是可以兼容的。包括像SequenceFile,可伸縮,可壓縮,但是它只在Hadoop這個生態系統,不像Avro和Parquet。我們7月28號在北京飯店有一個青雲自己的用戶大會,我們只負責服務,上面都是各個行業的精英講他們自己技術的干貨,產品的干貨,我們是這樣形式做的。
C. 馬雲被請演講會給酬勞嗎
馬雲願意出席抄的,肯定是不要酬勞的,人家不差錢,建議投資前先了解它的背景,是怎麼來盈利的,能不能隨時套現,你的錢去了哪裡,它的資質,媒體報道,等 我是投資了 「輕易貸」 背景是開元金融,注冊資金25億,居國內榜首,風險承受能力高,然後主要做4S店和卡車業務等,注冊資金居國內榜首。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不受區域限制的,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用,請採納,謝謝!
D. 關於話題『互聯網金融』一分鍾脫稿演講,大家幫幫忙啦,我完全沒概念啦。最好有完整的草稿,謝啦。
關於互聯網金融的演講(全文如下,可根據你的具體情況從中刪減)
大家在那裡聊得更多還是財經類的話題,我把他定義為財經類微博。是個很不錯的財經認識交流財經專題的地方。其實,我來這里之前,特地還在半夜寫了一篇文章,因為我不太適合在公眾場合做演講,沒有這個能力,喜歡一個人在小房間寫東西,尤其是大半夜的寫,思路比較清晰。因為人多有時候往往比較難理清思路,一個人就比較容易明白。
我覺得我今天有點像被趙本山給忽悠了的范偉,本來是聽萬總講完以後挺有道理,很有邏輯,講得很好,聽高總講了以後,我也覺得很有道理,也很有邏輯,然後我就悶了,腦子很亂,把昨天晚上好不容易寫的准備今天說的東西全部忘光了,不知道怎麼發言了。因為互聯網和金融這兩種思想實在是太「詭異」。互聯網和金融的思維在這里體現得就非常明顯。我自己做基層信貸出身,一直在這個領域,也辦過幾個網站,這個時候讓我發言,我就不知道到底該怎麼發,因為都聽得挺對的。昨天的文章我已經發在微博上,這里乾脆就撇開文章,說說我的想法。
第一個想法,我很多場合都提過,互聯網金融其實是偽為命題。因為中國金融首先是分業經營,必然意味著金融與金融之間會存在縫隙。我喜歡把互聯網金融定義為夾縫金融。甚至小貸機構,擔保機構,我都定義為夾縫金融。包括民間借貸,也都是,都是為了彌補我國金融機構在市場中競爭低效率的問題而出現,事實上,中國的金融機構過去幾年發展很快,但是這並不是說你有多少能幹,很多時候,只是因為你有一張牌照。而剛好又碰上了中國最好的十年,就是過去十年。
一方面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另一方面給他牌照,使人家進入不了這個行業。所以只要你是銀行,有牌照,就可以高速成長。所以,你會發現過去十年,銀行哪怕服務態度多爛,水平多臭,都可以活的很好,這個也就導致在中國只要拿了牌照以後,就誰也不肯精耕細作,不要干辛苦的事情,躺著賺錢,也就沒人願意干臟活苦活,就是這種情況下,大量進入不了銀行體系的機構,就得到了很大的機會。
我們銀行反應很慢,是頭恐龍,下面撓癢,上面沒反應,審批效率也很慢,你們去想想,現在去銀行開個帳戶,得多麻煩啊,但是在支付寶點個手機號就可以了,而從結果來看那,銀行過了那麼多手續之後,依然有很多糾紛不斷。支付寶那麼簡單的注冊,也好像這么多年沒發生什麼大的事情過,這樣的情況下,支付寶優勢勢必顯現出來了。民間機構利用更好的服務效率,更好的市場切入,硬生生的拉開了一道夾縫。很多夾縫金融就是這樣出現的,利用了牌照機構的低效率和短視,一點點的在夾縫中求生存,不斷的成長。
未來,隨著銀行開始發現好日子過到頭了,本來可以大魚大肉,將來可能要去種菜了,銀行必然沉下心來,你們去看,在過個幾年,銀行可能會沉到你都無法想像的地步和姿態里去,沒辦法,因為隨著高速發展的態勢降低,未來的銀行必然意味著一家銀行有飯吃,別的銀行就沒飯吃的格局,所以走出固有的領域,形成差異化的格局都是各大銀行的戰略性目標了。這種情況下,本來還能在銀行夾縫之間生存的夾縫金融,也就要面臨著很大的考驗。夾縫金融中的一些機構生存越來越困難。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夾縫金融全部會活不下去,他們中一些很好的機構,一樣可以活的很好,甚至能打敗金融機構也不一定,但是總體而言,這樣的概率較小,難度很大。互聯網金融就是這種業態,大量的非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在夾縫中擠出一塊領地,切入一個市場,完全是可行的,但是,我自己的感覺是媒體對於互聯網金融抬得太高,也捧得太重,回到最後,互聯網金融應該是金融領域的一個部分,一旦互聯網金融真正進入了金融領域,那麼如同剛才萬總說的,滿人入關就成了中國人一樣的道理,互聯網金融進入金融領域,回到最後大家就是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只是走了不同的差異化路線。有的金融機構致力於大型基礎建設領域,有的立足於零售業務,有的立足小微領域,而互聯網金融則立足於互聯網具備優勢的領域,現在很多觀點說,互聯網顛覆金融。我一直很納悶,互聯網是技術應用,如何顛覆金融呢?金融的核心是信貸,互聯網如果要顛覆金融,是不是想說有了互聯網就不用還錢?這個才叫顛覆吧,否則最多是用互聯網技術可以改造金融目前的運行方式吧。利用了互聯網技術之後,金融的運行可能更健康和穩健,但是顛覆這兩個詞語用的太生猛了。
這里還有個關鍵點是互聯網本身其實不是行業,而是一種新興技術,他的覆蓋面總是有限的,當前市面上叫的最生猛的是阿里金融顛覆銀行體系,我聽了就很好笑,阿里金融是依附於淘寶體繫上的,離開了淘寶體系,阿里金融沒有任何優勢,而事實上阿里金融的客戶跟銀行壓根就沒有交叉,阿里金融哪怕把所有的淘寶客戶都做了,也跟銀行一點關系也沒有,那麼他是如何實現顛覆的呢?當然如果有一天淘寶替代了所有的行業,淘寶能造船了,淘寶能造飛機了,淘寶造高速公路了,或許顛覆到是有可能。只是那個時候,我個人感覺阿里也沒必要做金融了。
扯的有點遠,事實上,我國當前的互聯網金融表現出來的特徵,其實最終還是金融機構如何快速提高效率的一個概念,並不是說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前面說了,互聯網金融如果只是純粹的還是按照傳統金融機構的模式進行金融運作,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的區別只是有無互聯網這層外衣罷了。核心的實際意義有限。我雖然經常諷刺阿里巴巴,但是事實上不得不承認,在中國能稱得上互聯網金融的只有阿里一家,因為,阿里一開始就想明白了一個事,他其實是改變了中國傳統的金融機構所在走的前後台分離,人工審核信貸的傳統模式。目前阿里在走這么一條路,而這條路反映的是互聯網金融該乾的事兒。用互聯網的思維來考慮金融,一定要凸顯出互聯網的優勢,而不是說你又變成一家金融機構,這個絲毫沒有意義。事實上,我國金融機構已經不少了,遠遠的多了,在多一家叫互聯網的銀行,實在是意義有限。
現在中國做信貸類業務,考量的絕對不是風控能力,而是有多大的風險容忍度。A銀行可以這樣干,不要抵押,B銀行說不但不要抵押,給給你降利率,這不是風控模式的創新。互聯網金融加入進來不在風控上下功夫,在這些地方上跟銀行去做競爭,我用屁股想想,也能想明白,這是一條死路,你一個互聯網公司比資金成本比不過銀行,比風控經驗比不過銀行,比人力優勢,比不過銀行,哪怕比砸錢也一樣比不過,你跟人家玩,除非人品爆發,否則毫無機會。所以,我一直強調,互聯網金融到目前為止,我個人感覺還沒開始,沒有真正的互聯網的金融的開始,有的只是金融的互聯網。
高總說互聯網的模式就是不斷走流量。我說這樣的互聯網如果真的能夠創造出流量,如果真的長年收租,他干金融幹嘛?金融其實是消耗流動性最好,最快的辦法,尤其在中國沒有牌照干金融十有八九是死的一塌糊塗的。別看那些放高利貸的一個個玩的很好,那是因為他們身後死了很多人,你看不到。所以,如果讓我有每年收租我才不幹金融呢,真沒必要。
其實,馬雲是個聰明人,你們自己去看阿里金融,事實上馬雲真要干金融,他完全可以乾的更大,但是他沒有啊。你想想人家一萬億的淘寶,他才幹了多少,大概也額就幹了20來億吧,人家為什麼不幹多點,他是因為沒錢?你信么?他是因為知道金融這口飯不好吃,所以寧願打公關稿,也不願意真去做金融。
阿里金融四個部分,阿里小貸是一部分,虛擬卡是一部分,在線理財產品銷售是一部分,還有虛擬信用卡對應的阿里擔保,我可以鐵定認為阿里小和阿里虛擬信用卡,不太可能是阿里金融的核心,因為這兩個部分一方面是帶有太明顯的金融特徵,另外一方面這種業務就必然是個性化的,真要操作難度也很大。我舉個例子,我們真的把我個人放到台上,我把我所有家底掏給你們看,最後也判斷不了你借我的錢我還不還的了,不是說你把我翻個底朝天,你知道我的家底了,就可以知道我是否能還錢了。大數據說他理論上可以降低違約度,並不代表真的降低了,至少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可以下定論是肯定可以降低的案例來,全球都沒有。信貸這個事情整體上而言,我個人感覺靠概率難度還是很大的,具體你們可以去看下我有篇關於小微企業貸款的文章,裡面提到了概率不適用信貸案例的闡述。
互聯網的優勢其實是他的邊際成本非常低,可以快速超越區域隔離,可以把一個標准化的東西快速的成長起來,所以保險產品的在線化的成功概率就很高,因為阿里有這個基因在,也有直接的客戶群體在,保險又是標准化產品,屬性相當。基本可以等同於賣產品,這個模式是容易的,而理財產品的在線化可能沒有那麼容易,因為他還帶是有風險特徵的。如果我在淘寶上買東西,十個九個虧,我可能就不在淘寶上買。這裡面還涉及到每個人的風險偏好都不一致,你無法進行批量化處理,如果你也開始配置專門的投資經理了,那你又回到金融機構的通行做法了,你的優勢就不明顯了。
所以,像諾亞、好買公司,我說回到最後,其實他們還是個傳統的投資咨詢公司,哪怕他們把網站做的再好,在線化程度多高,他們的背後還是要配投資經理,客戶從網路埠進來,還是需要針對性的客戶服務的?所以我昨天晚上那篇文章的核心就是在於區分個性化金融和批量化金融產品的互聯網化的差異,個性化主要指信貸類等帶有很強風險特徵的金融產品,這些產品,其實很難實現互聯網化的。大數據等一些手段是一種嘗試,但是至少才目前來說,也只是大家的一種期望,覺得可以改變金融特徵,真的效果如何,還處於設想狀態,結果如何都很難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對於那些用傳統思維進行金融運作的所謂互聯網金融公司,基本上就持有負面的評價了,主要是指P2P的模式。說句難聽點,P2P在這么走下去,走到非法集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很多人說我帶有傳統金融的優越性,其實我只要問一句,P2P公司在什麼地方採用了什麼辦法超越了傳統的金融機構?
除了在放款和吸收存款兩個層面放低了門檻外,在核心的風控層面,你找不到一個更優越於傳統金融的地方,連P2P自身都在模仿傳統金融機構,採取的也都是通行的審核標准,那麼我又何來的傳統金融的優越性呢?
我在拍拍貸上看到過一筆40萬的借款,800人借出,我當時第一設想,這個案子符合了中國非法集資的三大要素,只是因為互聯網金融,所以可能監管部門也一直在看,但是最終的最終肯定也是結果說話吧。P2P平台還是要學會自我保護,沒必要去打這種擦邊球,意義不大。
我們如果從理論假設,只要政府不倒閉,理論上,中國的金融機構就不會倒的,銀行,他可以活一萬年。根據類似的辦法,假設我成立一個P2P公司,我不斷的做形象,專門給一百萬以下的投資人許諾遠高於銀行存款的利息,在當前一百萬以下的投資人沒有投資渠道的中國,其實,哪怕我的P2P90%的壞帳率又怎麼樣呢?我一樣規模可以不斷的做大,為什麼呢?事實上,因為目前的P2P帶有銀行的特徵,但卻沒收到像銀行的監管,所以只要不擠兌,就能存活,如何不擠兌呢?那就不斷的把盤子做大唄,順利兌付,形象不斷的提升唄。
因為不在同一條線上競爭,銀行要定期審查,接待內部審計、外部審計,應付這些人我要干多少事,而P2P什麼都不用。所以兩者各自的監管成本也不一樣的,在加上銀行短期內的相對低效,P2P的快速成長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我們來問一句,為什麼要對銀行進行審慎的監管?核心其實還是為了保護投資人的利益。
而中國大量的互聯網是沒有干這個事情,他本身就獲得了監管上的優勢。如果互聯網還是以目前的模式,發展下去,一旦出現類似銀行的擠兌,那麼出事的概率就會大上很多。所以說到最後,我們很多人在想的互聯網可以怎麼樣,可以怎麼樣,但是在實踐中可能性非常小。互聯網技術如果只是比風險容忍度,他比得過銀行,他比銀行有先發優勢,但能不能走到最後,我個人感覺很懸。我們現在規模不大,沒關系,反正一兩百億,一千億之內玩,沒關系,政府也先看著,不管你,結果好,表彰你,結果不好,對不起,進去再說。很悲慘,但是卻是現實。
我跟PROSEPER負責人聊過,他們玩了那麼久才四五億美金。而且人家是鼻祖,為什麼中國能遠遠超過美國?互聯網金融如果只是說在提誰能更快把規模做起來,流量做得越大,對社會沖擊越大,遭受損失就越大。所以監管現在管不管?沒人管。法不責眾,每個P2P都想到最後干成既成事實,規模拚命做大,做大到倒逼監管層不能管的層面,從而形成所謂的大而不能倒的局面。我只想說,最後可能成功的可能只有一家,大部分是做不到的,做不到的人會怎樣,很難想像。很多創業無非只是歸零,但是金融絕對不是,他從一開始就是一隻腳在棺材裡面,一隻腳在棺材外面,哪只腳是你的,要到最後你才知道。而且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很小,因為金融帶有很大負面性。
我在微博上苦口婆心的互聯網金融的創業者,也勸互聯網金融的投資人,被人罵了很多次,說我不懂互聯網,說我別有用心,今天聽了萬老師的講話,很開心,終於感覺找到一個盟友。因為在互聯網上,微博上都是在從事互聯網的人,他思維不一樣,他罵他的,我做我的,他說我不懂互聯網,我說他不懂金融。我今天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支撐我部分觀點的老師。感覺特別欣慰。我一直有在孤軍奮戰的那種感覺,所以今天很高興。
E. 馬雲在美國的演講中提出的創新是什麼
近日,馬雲在美國到處演講,他所到之處均掀起陣陣「中國風」。他的獨特講話,讓長期隔著玻璃看中國的美國人,終於有了零距離觀察中國的機會。盡管每年有幾十萬的中國人到訪美國,他們的足跡和聲音已傳遍美國各個角落。但是,美國人對中國人的了解依然缺少定式和客觀。
美國本就是個以成功論英雄的社會,它的經濟界更是以資本規模為標尺的群體。他們對馬雲的資產,在短短幾年中風起雲涌般增長,充滿好奇、疑慮,甚至擔心。因為他們不知道在中國類似馬雲式人物到底還有多少。他們恐懼,中國人是否會在短短的幾年中把世界的財富都攬進中國的錢包。而馬雲,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觀察角度。
長期以來,許多西方人士固執地認為:「中國長期以來集中於搞出口,今後要轉為多搞進口,多買東西」。所以有人不斷建議:「中國應當學習如何買東西。中國人應當(多)花錢。中國應當購買大量的商品。」然而,認為中國人儲蓄率太高,不善花錢,甚至是影響了其它國家經濟復甦的步伐,這是很冤枉中國的。因為中國遊客的消費能力已經驚動世界,給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發動機能力。馬雲的阿里巴巴,從出現到發展至今,也算給那些認為中國人不會花錢,不會購物的人提供了新的認知方向。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在美國的演講中,為了「證明」阿里巴巴電商理念,為什麼會在中國取得比在發明地美國還要成功的原因時,馬雲是這樣說的:「因為在中國,商務基礎環境很差。不像在這里(美國),你們有所有的(實體)商店,如沃爾瑪等,什麼都有,到處都有。但是在中國,我們什麼都沒有,處處都沒有。因此,在美國,電子商務就是個甜點,而在中國則是個主菜。」這番話的意思很清楚:美國人已經酒足飯飽,吃「甜點」是顯示品味,而中國人還處於飢寒交迫之中,對於任何可以賺錢的營生,都會當作「主菜」蜂湧而上。
但在筆者看來,美國的電商環境之所以成為美國人的「甜點」,是因為美國人知道在推廣新技術時如何處理和保護傳統行業,特別是涉及到大量就業指標時,美國對新技術和創新行業發展保持一個「適度」,而不是泛濫成災。所以,在美國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發展做到「適度而止」,因此能夠保留沃爾瑪等傳統商業模式,使新舊商務和平共處,和諧發展。
而在中國,對於傳統商鋪來講,互聯網電商的高歌猛進已經讓中國的實體商業處境困難,度日如年。其實,中國的實體商務到處都有,可以買到任何你想買的商品。這正是外國遊客喜歡到中國來逛商店的原因之一:中國的實體商店充滿了中國文化元素,是電子商務無法提供的精神和文化享受。可以說,中國的實體商店正是受到新型互聯網公司業務的沖擊,而瀕臨倒閉關張,進而導致眾多員工面臨失業風險。換句話說,馬雲等在創造商業奇跡和建立龐大電商帝國,提供大量新的就業的同時,也摧毀了傳統行業的布局。
電子商務和實體商務必須共存,共同發展。有人說,電子商務只是商務中的快餐,可以滿足購物者一時短暫的快感,然而,要享受漫步在琳琅滿目的商品世界,細細品味各種商品不同的韻味時,還是實體商鋪才可以提供精神,心理和物理等方面全方位的高度放鬆和滿足。
中國的未來應當掌握在中國人手中,尤其要掌握在時時刻刻為中國人福祉考慮的中國人手中。中國商務經濟的命運必須掌握在關心中國企業命運的人手中。雷軍在介紹小米的成功經驗時,特別提到企業「良心」,認為這是企業成功的核心原因之一。的確,我們需要有良心的商人從事有良心的商務。互聯網商務更是如此,因為沒有良心,就沒有一切。(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F. 求能讓聽眾有採取行動欲的演講稿,內容健康,一分鍾左右的,要兩篇,急!!!!!!
良好的城市將是什麼樣子?
為了使更美好的城市,旨在創建一個城市中,不健康的環境和社會結構的物理和社會安排重新排序會被擊敗的規劃者,讓所有公民能獲得的好處美容,社區,和民主。哈維認為,更好的城市應該面對後現代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挑戰,處理與環境可持續發展。
但是,我認為綠色建築可以使良好的城市,也是公民將有一個最佳的生活質量。在世界綠色建築委員會的定義,「顯著減少或消除的負面影響建築物的環境和建築物的居住者,綠色建築設計和施工的做法地址:可持續的網站規劃,維護水和用水效率,能源效率,節約材料和資源,室內環境質量。「綠色建築,可持續建築環境中,可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但也提供更好的建築物。與綠色建築相關的技術,包括:
能源節約
水養護
材料選擇
使用可再生材料
乘員健康的室內環境質量
網站生態
回收
綠色建築住宅,商業,零售和工業建築。例如,綠色建築的使用水采礦廠循環水沖廁,澆灌花園,清洗汽車。該建築還使用相變材料冷卻,夜間自動吹掃窗,波浪形的混凝土天花板,從而節省了大量的金錢和變得更加可持續。
?綠色和健康的城市正變得越來越重要,時下的想法。更好的城市規劃,健康和福祉的規劃者,他們將主要集中在服務設施,教育。還需要良好的城市將是安全的社區,使社區更適於步行的,有一個城市設計與精緻的街景。然而規劃者保持城市應該如何改變新的發展思路,因此,我市將在未來變得更宜居和可持續。
參考「
蘇珊S. Fainstein,我們可以做我們想要的城市嗎?城市運動
理查德·里德和薩拉·威爾金森(2006年10月)綠色建築的估值過程中的問題,Uiversity墨爾本
----------- ------------
網路經濟的優勢
當我們進入下一個世紀跨越的門檻,人類社會從工業經濟開始移動進入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總的趨勢是,21世紀將是一個新的時代,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正如我以前的文章中提到的,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這個新時代最顯著的特徵是信息驅動的經濟增長和全球化。本文將處理信息方面的知識為基礎的經濟。
應用信息經濟在更具體的條款,最好的例子就是在網路通信,或所謂的網路經濟。這網路是指計算機網路,衛星,光纖,電纜和電話線,連接了整個世界。隨著滑鼠的點擊,在地球的另一端的信息將被運送到您的計算機屏幕上令人目眩的速度在每秒繞地球七和倍半。
新加坡聯網起步較早。存了一筆錢,如果我們在一個特定的儲蓄銀行分行,我們可以從任何其他儲蓄銀行新加坡分行撤回我們的錢。這是網路的初步步驟。未來的網路將具有更大的意義和影響。
一般來說,有兩個方面的凈。其一是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聯網。另一種是個體工商戶,或區域乃至全球的工業生產和科研之間的網路之間的聯網。的的POSB銀行和網上購物的例子屬於第一方面。
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網上購物是一個低級別的網路化,這是不太可能成為最重要的趨勢。畢竟,大多數商品是不適合網上購物。此外,如果每個人都在網上購物,會有什麼發生在我們的烏節路(Orchard Road)?還是紐約的百老匯?一位朋友說,如果他迫使他的女兒在網上購物,而不是讓她的店在烏節路(Orchard Road),女兒寧願自殺。
因此,凈的第二方面將更加重要。它的意義超越了連接業務。曾有報道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生會診,手術在網路上,在研究和發展方面的合作可能由互聯網。這些是高級別網路的早期例子。
英特爾的奔騰微型處理器生產商,總裁認為,新的電腦和網路技術之間的協同作用,將有多個行業的未來影響。的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的驚人威力將大大改變面對貿易。體育用品公司彪馬在1992年瀕臨破產。從1993年,彪馬開始彌漫全球80凈企業其生產,物流和營銷部門,結果是壯觀。美洲豹從一隻病貓恢復成了真正的猛獸。這種轉變的原因是,內部和企業間的電子網路大大提高生產效率,規劃,信息的採集和數據交換。由於業務迅速合理化,生產數字上去,而成本回落。
電子商務的發展,很可能把世界帶進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電子貨幣」的。隨著電子貨幣這個幽靈的出現,我們每個人都將受到影響。此刻,在歐洲,美國和亞洲的發達地區已經在研究電子貨幣的可能性。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的主要出版物,甚至傾注了特別版的電子貨幣。
電子貨幣,它不僅是貨幣。它是指在網路上到整個金融體系。它包括一個虛擬的數字貨幣,取款,轉賬和貸款的電子系統,以及各種形狀和大小的智能卡(電子錢包)。一個電子貨幣系統的出現,意味著「虛擬銀行」和「虛擬企業」的出現。 其實,虛擬銀行的雛形出現在1995年在美國安全第一網路銀行,世界上第一個網上銀行。雖然這是一個渺小和微不足道的銀行,它代表了未來的趨勢。一段時間來,我們甚至不得不告別熟悉的紙質貨幣。
在網路化推動經濟的迅速推進,經濟也帶來網路市場,從而導致網路本身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興市場。當然,這僅僅是個開始。雖然有許多公司在互聯網市場投資取得了巨大的利潤,他們往往是小公司,如雅虎,已沉醉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風頭。至目前為止,大多數公司都在虧損。
網和電子商務將促進大量的自由職業者,這將影響社會結構的一大途徑。技術優勢,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時代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這必將推動更大(甚至全球)和更有效的合作,以保持競爭力。這種全球網路進行高效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是最適合為中小型企業聯合起來,打破壟斷的「巨人」。
不難看出,這種新的網路經濟,特別是電子貨幣和虛擬銀行,潛伏著危險迫在眉睫。闡述的其他特徵,以知識為基礎的地位的時代 - 全球化後
經濟網路方興未艾
跨世紀在當今時代,人類社會正開始從本次筆者將闡述對這一威脅工業經濟階段,開始轉向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的第三階段。 21世紀將是一個新時代的知識型經濟。這是一個總的趨勢。我以前的文章,已談到,知識經濟經濟發展和全球化的新時代最顯著的特徵。本文將處理信息方面。
具體而言,信息技術,主要體現在通信網路中,即,所謂的網路經濟的手段。這個網路是由衛星,光纖,電纜和電話線鏈接到計算機網路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的定義。點擊滑鼠,在地球另一端的會很快你的電腦屏幕上令人眩目的速度繞地球七和一個半星期每秒。
新加坡,具有聯網起步較早。我們的錢存入儲蓄銀行分行,你可以得到任何其他分支線整個島嶼的錢,是一個初步的網路形式。只是未來的網路,其意義更為深刻和廣泛。
聯網一般來說,有兩個方面:首先,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關系網路正在發售。之間的業務關系的企業,甚至是工業生產和科學研究領域,全球網路范圍內。銀行和網上購物的實施例的第一個方面。
從長遠看,網上購物僅僅是低層次的網路,可能會或可能不會成為大趨勢。畢竟,最不適合網上購物。此外,如果每個人都在網上購物,我們的烏節路怎麼辦,紐約的百老匯怎麼辦?朋友說,希望自己的女兒在網上購物,而不是去烏節路,無異於逼她跳樓。
所以,在網路的第二個方面將是關鍵。它不只是業務往來,其意義將進入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已通過網路全球咨詢,網上的手術和研究合作,也就是高層次的網路的先例。
生產英特爾奔騰微處理器(奔騰),總裁格羅夫(林),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新組合將有多種影響行業的未來。網路的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的驚人威力將貿易急劇下降。捷豹體育用品公司(彪馬)在1992年瀕臨破產的邊緣。 1993年,彪馬的生產,物流和營銷世界80凈企業,結果是令人印象深刻,彪馬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野獸從一個生病的貓恢復。
原因是,這個內部企業之間的電子網路大大提高生產,協調,信息和數據交換的效率,業務迅速合理化,不僅促進了生產,而且還顯著降低了成本。
高度電子商務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代的「電子貨幣」,可能把世界。一個幻像,電子貨幣的出現,對我們所有的真正的沖擊。在歐洲,美洲和亞洲的發達地區有一個電子貨幣。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最權威的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出版也致力於為電子貨幣的專輯。
所謂電子貨幣,它只是指不只是硬幣,但一般是指整個金融體系。它包括電子虛擬數字錢幣,電子現金轉移和貸款,以及各種形式的智能卡(電子錢包)。電子貨幣系統的出現,必須反過來導致「虛擬銀行」和「虛擬企業」的出現。
事實上,一個虛擬的銀行,早在1995年世界上第一個網上銀行(安全第一網路銀行)的雛形已經在美國。雖然它只是一個小銀行,它代表了未來的浪潮。那個時候,也許我們真的會不得不告別那熟悉的紙貨幣。
在高速的網路,以促進經濟,經濟是反過來促進網路市場,使得網路本身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興市場。當然,現在僅僅是個開始。盡管公司一直在上網本市場投資了很多錢很多,但往往還是一些小公司。足風頭雅虎公司(Yahoo)就是一個例子。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公司都在虧損。
聯網和電子商務的趨勢將促進大量的自由職業者,對社會結構將產生深遠的影響。知識時代的經濟,科學和技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這將促進更大和更有效的合作,以保持競爭力,以及在全球范圍內。這種高效的研究和全球網路特別適合於小型和中型的企業團結起來,打破壟斷「巨人」。
很難預見到這個新的網路經濟,特別是電子貨幣和虛擬銀行,可能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危機。進一步信息,知識經濟新時代的另一種「全球化」的特點,我會嘗試探索其潛在的危機
G. 網路文明演講稿
同學們: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的信息時代,互聯網給了我們前所未有的驚喜,它以其豐富的內容、開闊的眼界、快捷的方式呈現給了我們一個美麗而精彩的嶄新世界。
然而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網路這把「雙刃劍」在給我們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由於目前的網路管理還不夠規范,網路上既有健康美好的,也有低級庸俗的內容,一些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難以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蝕,沉溺於網吧,沉迷於網聊、網路游戲之中,純潔的心靈受到了毒害,身體受到了損害,學習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有的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為了賺錢,那些受利驅動的經營者採取了各種手段,引誘學生進入網吧,根本不顧學生的身心健康。這些網吧設施簡陋,沒有安全保障,出人人員復雜,經常發生學生傷害事故。2002年6月,北京「藍極速」網吧發生火災,24人死亡;南昌一少年連續三天三夜上網打游戲,導致雙目失明……
網吧的危害牽動著數以萬計的父母的心,也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國務院為此頒布了《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其中明令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作為肩負祖國未來建設重任的我們,更應該響應國家號召,用實際行動擁護此條例,把精力投人到學習中去,遠離網吧,自主成才。
為此,我們向同學們提出以下倡議:
一、嚴格遵守《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端正自己的言行,加強自我的修養。
二、遠離網吧,決不踏進營業性網吧一步,向營業性網吧告別。
三、自覺遵守《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積極倡導文明上網,不沉溺於網路游戲、網聊。分清網上善惡美醜的界限,使用網路文明的語言,形成良好的網路道德行為規范。
四、自我約束,互相監督,對繼續上網吧的同學,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進行檢舉與幫助。
同學們,為了我們的身心健康,為了我們的學業成功,為了讓我們的老師、父母安心,為了祖國的美好明天,讓我們從我做起,告別網吧,遠離「網毒」,倡導健康上網觀念,珍惜光陰,勤奮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H. 馬雲罵年輕人什麼都不會的演講文章
2015年2月2日,此前受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邀請出任香港「團結香港基金會」顧問的馬雲到港發表演講並與8000名青年交流。雖是一碗老「雞湯」,但又添新料。讀來仍是妙趣橫生,酣暢淋漓。 演講後馬雲與青年對話及觀眾問答環節,面對各種刁鑽問題,馬雲謹慎而從容地回答,顯示出老練的一面。 演講文字部分: 馬雲:大家晚上好!感謝董先生,感謝團結香港基金給了我這么一個機會跟大家交流。今天我首先,因為我講話不會講廣東話,我主要是講國語。因為廣東話很多人說是會聽不會講,我是會講不會聽。 所以我想今天還是用中文,但是我用漢語的時候我講話的風格比較快,所以希望大家能夠理解,我盡量講的慢一點。 另外一個,我講的不一定是對的。但是我希望我講的給大家一點思考,我同事已經在我上台前不斷提醒我別教訓香港年輕人,香港年輕人不要聽你的教訓,我自己覺得我是一個創業15年有很多的經歷,更像一個大哥在創業了十多年經歷了很多挫折以後,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看法。所以接下來我想講幾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我真從沒有想過自己會有這個機會會站在這里跟大家分享創業的經驗。 創業的時候我記得我請了24個朋友到我家裡說我准備做一個事情叫互聯網。大家聽了將近兩個小時,沒有人聽懂我說什麼,最後投票表決,23個人反對,只有1個人說你去試試看。當然我不管別人怎麼想,我們最後決定還是開始創業了。 我不具備今天很多年輕人講你有什麼資格(qualification),你有什麼學識、知識、能力,既沒有學過會計,也沒有學過管理,更不懂電腦,為什麼開始創業這件事情? 大家知道我確實數學在高考第一次考過1分,不覺得丟人,我覺得講真話不丟人,最丟人的是講假話。我數學考過1分,大學考過3次,初中考重點中學考過3次,也沒考上。我們那個學校也是當時杭州最差的學校,我考進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是杭州第四流大學,盡管我覺得他比哈佛重要。所有人看來我不具備創業,但是很奇怪,有時候讀書不好反而可以創業。 我送了兩個同事去MBA讀書,都沒錄取,我很奇怪問系主任為什麼,他說他們數學太差考試都沒有及格。我說考試及格他們還會來讀MBA嗎?考試及格他們還會創業嗎?他們可能當科學家、他們可能有很好的工作,所以我們這些人原來很多資質並不是那麼好。 所以在人們看來幾乎沒有可能成功的,我們走了15年。走到今天。當然阿里巴巴15年,我前面還有4年做中國黃頁,到外經貿部工作13個月,打零工。 在我家裡創業的時候,我跟18個創始人,包括我在內的18個人講了一點,如果我們這些人能夠成功,中國80%的年輕人都能夠成功,因為沒有人給我們一分錢,也沒有給我們有權力和地位,我們什麼資源都沒有。 我們18個人湊了50萬人民幣,我們決定這50萬人民幣大概能夠堅持12個月。如果能夠融到錢,繼續下去。結果我們熬到第8個月已經沒有錢了,而且沒有人看好我們。我記得我跟蔡副主席一起去矽谷融資,我們被三十幾個風險投資全部拒絕了,沒有人覺得。只有我們自己覺得。我到現在為止不寫,其中一個原因我寫的所有計劃都被拒絕掉了。 不是計劃很重要,而是堅定做自己的事情很重要。阿里走到現在,很多人說夢想、理想、幻想是有很大差異的。夢想,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有過,我記得有一些父母跟我講過,我這個孩子三天兩頭換夢想,今天想這個,明天想那個,我說這很正常,總比沒有夢想好。 我想過當解放軍、我想過當警察,我甚至想到KFC招聘工作,23個錄取了,就我沒有錄取。當警察,5個人去,4個人錄取,我沒有錄取。所以夢想有也挺好,但是理想是什麼?理想是一批人共同堅定一件事情,並且有計劃、有實踐、有行動,一點點把它變成現實。 阿里巴巴開始做的時候,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夢想,更不是幻想。今天我看到很多人幻想挺多,天天想幻想是什麼?不切實際、沒有行動、總覺得別人不對。所以我自己覺得,如果我走過,我們有一幫人,十幾個人,18個人在家裡面大家堅定共同的信念,說我們許諾一起走。我們那個時候50萬人民幣,如果我們失敗,找不到錢的話,我們18個人一起去找工作,我覺得我們還是有機會。 所以大家分清楚,如果你有一個夢想你是不是在堅持,是不是在行動。如果你有一個理想,你是不是一批人一起去做。如果一個人其實是很累的。創業不是你的事情,創業是一批人的事情。所以我今天很幸運,前面4年我創業,從中國黃頁做了兩年半到三年,到國家的外經貿部做臨時工13個月,全失敗了,沒有人看到這些失敗。 從阿里巴巴到現在,我們做了15年,我們很幸運,我們成功了。但是絕大部分人沒有成功,成功的原因很多,失敗的理由都差不多,我想跟大家分享在座如果你要去創業,多花點時間思考別人為什麼失敗,不要去思考別人為什麼成功,成功有很多原因的。 我發現我很多同事本來都很聰明,把他們送進MBA學習回來後全比較傻了。原因是什麼呢?他有兩件事情我後來發現MBA案例教學都是教別人張三怎麼成功、李四怎麼成功、王五又怎麼成功,學了太多成功的事情後,你反而不知道,覺得自己飄飄然。 第二,MBA把很多東西固定化了,所以我自己回憶在阿里巴巴成立的前三年到五年內,我每發現一個公司怎麼失敗的,我就會把這個公司失敗的案例發給所有同事,讓大家知道這些事情要記住,別人犯這樣的錯誤我們也會犯,不要以為你有多聰明,人都是差不多。只有避開那些經常犯的錯誤,你才有可能。盡管這樣,阿里巴巴犯的錯誤絕不亞於任何一家公司。 我今天這樣覺得,阿里巴巴很多書講馬雲怎麼成功、怎麼能幹、阿里巴巴怎麼能幹,其實我們這些人都不怎麼能幹。說心裡話,我是肯定不能幹。 我們18個人也不那麼能幹,如果能幹,他們早去其他世界500強,找不到工作才到這里。然後也沒有人請我們,我們只能自己安慰自己走下來。這是現實。但是我們不斷堅持、思考,並且學習別人失敗的經驗。 所以走到今天,我們的市值,阿里巴巴這家公司變成全世界這么大的一家公司,我其實很擔心,我們三四年前,大家都認為阿里巴巴很糟糕,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不行,技術不行、服務不行、產品不行,還有很多假貨,反正看來都不行。 我跟同事講,我們其實比別人想像的要好。但是今天,所有的人都認為阿里巴巴了不起,中國的驕傲,互聯網的奇跡,電子商務做的那麼好,其實我們遠遠沒有別人想的那麼好。我們還是一家很年輕的公司,只有15年,15年的成功並不意味著你未來會成功。 我們在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這些東西讓我們很理性看待自己,別人說你好的時候你要知道你沒有那麼好。別人說你壞的時候,你也要想想其實我們也還可以了。所以我們就是這樣不斷調整自己心態走到今天。 第二,我們沒有想到我們走到今天,說心裡話,我們今天阿里巴巴的人一定比15年前要能幹很多,但是再走一遍,同樣一批人再走一遍,一定不會走到今天。時代過去了。 我在上個禮拜面試了8個年輕人,要准備自己創業,我們成立了一個大學,叫湖畔大學,培養發現企業家。這8個人我聽了兩個小時候,我心裡發虛,我想幸好15年前干,要是現在干肯定被殺的片甲不留。 今天的年輕人肯定比我們要能幹很多,只是在別人反對你的時候,你能夠說服自己,說服同行一起上路。這是我第一個觀點,我沒有想到走到今天。 第二個觀點,我告訴大家,15年前走到現在,我根本沒有想到有這么艱難,有這么多麻煩,有這么多痛苦,我真的跟自己不止一次講過,要是重新來過,我願不願意來?我說我不來。 馬雲,有一天你會這么成功,但是你要付出這么多代價,你願不願意?我說心裡話,我不願意,這也是實話,我今天來就是跟大家講實話,講真話。人家說我寧可付出代價做到你這么好。其實不是那麼回事。 大家看到今天成功的時候,但是沒有看到所有錯誤的時候、沮喪的時候,同事鬧矛盾的時候,政府找麻煩的時候。沒有錢的時候,發不出工資的時候,客戶不滿意要求退貨的時候。 其實無論你在創業過程,你多成功,成功都是短暫的。但是付出的代價是非常大的,犯的錯誤是無數的。全世界企業家都是這樣,你們今天看到他輝煌的時候,但是你一定沒有看到他背後付出的代價。 我們懂得自己溫暖自己,自己安慰自己,我們知道工資發不出的時候該怎麼辦呢?我們發現我們自己只能開2000塊錢工資或者500塊錢工資的時候,別人到你們公司搶員工出5000元的時候你該怎麼辦?其實每一天你要面對這樣的困難,一直希望自己把公司做大了,也許我就不需要有那麼多麻煩,我特別喜歡看香港這種電視劇,老闆什麼事都不幹,雪茄抽一抽,很氣派的樣子,我想有一天我也做大了,我或許沒有麻煩。 現在明白了企業越大,麻煩越多,責任越大。還不如自己在小房間創業的時候。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獨特的,但是今天另外來講,又把自己想明白了,能做阿里巴巴,能夠給這么多人服務,能做這樣的事情,是一種福報,是修來的。別人想干還干不來,既然做了,就做下去。所以在座所有創業者,全世界創業者都有一本苦難的經,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痛苦,但是保持良好的心態,因為你今天至少可以做一些事情去改變。所以我想實話說這15年超過大家的想像。 有人講馬雲你很智慧啊,哪來的智慧,智慧的人肯定都是很倒霉過來的人。所有智慧者都是吃過巨大的生理、心理痛苦才走過來。只有知識很好的人,智商很高的人未必吃過苦,情商很高的人一定吃過苦。 第三個點,機會其實是均等的。我一直認為這個世界沒有機會。剛開始創業之前,我在大學里畢業以後被30多份工作給拒絕掉,幾乎沒有一件事情我被錄取的。 我覺得太麻煩了。我有時候看看李嘉誠先生,怎麼那麼厲害。看看比爾.蓋茨、看看巴菲特,不得了。其實我現在跟他們熟悉後,我發現人都差不多。別人說我很厲害,其實我爸媽從來沒有覺得我很厲害,我老婆更沒有覺得我很厲害。遠看都很好,近看都差不多。但是有一件事情很有意思,為什麼機會都是均等的? 我那個時候天天抱怨蓋茨、Larry Ellison把機會全拿走了,要想做軟體,出了一個微軟,做硬體,IBM。要做商場,有一個沃爾瑪,都比你大。所以沒有意思了。但是細想一下,我為什麼跟李嘉誠比、為什麼跟比爾蓋茨比,人家吃過很多苦,我們應該跟隔壁的老王比、小張比,只要比小張做得好我就很高興,我並不要讓全世界用軟體的人很高興,只要讓我們家的人高興就好了。 想明白就好。這幾年很榮幸,我這一輩子很感恩,最大福氣我有機會認識了所謂這個世界上很了不起的商界最牛的人。交流過發現有一樣事情一定要分享給所有年輕人,他們一定是很樂觀地看待未來。第二,他們永遠不抱怨,只檢查自己的問題。第三,他們超越常人的堅持。 沒有這些素質你是走不遠的。你首先要相信樂觀,不樂觀的人是不可能做創業的。所以我自己覺得,我算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看看邊上那批企業家的大佬們都非常樂觀,永遠相信未來比今天好。 其實人類社會碰到的麻煩,每100年、每50年各種各樣麻煩,但是人類社會永遠是一年比一年好。所以2008年金融危機起來的時候,我跟很多同事講,我說這是機會啊,終於讓以前很厲害的人倒霉一下,輪到我們發點小財了。 其實大家去思考一下,很多時候不管你願不願意,今天再困難,十年以後成功的企業家一定比今天多,十年以後有錢的人一定比今天多,十年以後你發現很多人從來沒有聽說過的一定比今天多,人類總能解決問題。
I. 我要平安116系統LCF項目的演講稿
傳銷是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其目的是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傳銷基本特徵:1、傳銷的商品價格嚴重背離商品本身的實際價值,有的傳銷商品根本沒有任何使用價值和價值,服務項目純屬虛構;2、參加人員所獲得的收益並非來源於銷售產品或服務等所得的合理利潤,而是他人加入時所交納的費用。僅根據一個名字是無法判斷的。是否屬於傳銷,可根據《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進行判斷。第七條下列行為,屬於傳銷行為:(一)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對發展的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滾動發展的人員數量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包括物質獎勵和其他經濟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二)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交納費用或者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費用,取得加入或者發展其他人員加入的資格,牟取非法利益的;(三)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系,並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J. Rome was not build in a day 演講稿要怎麼寫才好呢從哪個方面切入更好
給你抄一點clues:
1) Typically, people use the phrase 「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 to remind someone of the time needed to create something great.
2). 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 but they were laying bricks every hour.
The problem is that it can be really easy to overestimate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your Roman empire and underestimate the importance of laying another brick.
即:千里之行,始於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