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2014年互聯網金融總體規模

2014年互聯網金融總體規模

發布時間:2021-04-08 03:55:09

㈠ 中國總gbp都才60多萬億互聯網金融市場規模都超過10萬億怎麼可能啊

說明有1/6的成交在網路上了,
或者說,可能只有1萬億的錢,或1000億的錢,
在網路金融里不斷的來回交易
總數量有這么多。
沒有更詳細的說明時,
這個難說清。

㈡ 互聯網金融平台資金規模和資產規模分別是指什麼

就是這只基金現在有多少資產,有多少份額,資產除以份額就是它的凈值

㈢ 為什麼說2013年被稱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元年」,5件最具有影響力的事件

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這是因為,互聯網金融代表性模式,如三方支付、P2P網貸專、眾籌等屬創新模式,經過前期一一些年的醞釀與發展,到了2013年互相促進,進入到了爆發期。出現了規模級的現象,如余額寶從2013年6月份上線,僅18天,用戶數量便突破了250萬,一年之後用戶數超過了1億元。還有各式各樣的P2P網路借貸在2013年迅速發展。P2P年從英美2006年出現以來,在國內已經衍生出五花八門的模式,P2P網貸試圖運用互聯網的渠道,實現對傳統金融體系的「脫媒」,掀起了新型直接融資模式。

㈣ 關於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2014年中的數據相比於2013年底,哪些方面有所增長

一、基礎數據
◇ 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5358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5.8%,較2012年底提升3.7個百分點。
◇ 截至2013年12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較2012年底增加8009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佔比提升至81.0%。
◇ 截至2013年12月,我國網民中農村人口佔比28.6%,規模達1.77億,相比2012年增長2101萬人。
◇ 中國網民中通過台式電腦上網和筆記本電腦上網的比例分別為69.7%和44.1%,相比2012年均有所下降,下降比例分別為0.8個百分點和1.8個百分點。手機上網比例保持較快增長,從74.5%上升至81.0%,提升6.5個百分點。
◇ 我國域名總數為1844萬個,其中.CN域名總數較去年同期增長44.2%,達到1083萬,在中國域名總數中佔比達58.7%。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站總數為320萬,全年增長52萬個,增長率為19.4%。
◇ 截至2013年12月,全國企業使用計算機辦公的比例為93.1%,使用互聯網的比例為83.2%,固定寬頻使用率為79.6%。同時,開展在線銷售、在線采購的比例分別為23.5%和26.8%,利用互聯網開展營銷推廣活動的比例為20.9%。
二、趨勢與特點
中國網民規模增長空間有限,手機上網依然是網民規模增長的主要動力
截至201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18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5358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5.8%,較2012年底提升了3.7個百分點,普及率增長幅度與2012年情況基本一致,整體網民規模增速持續放緩。與此同時,手機網民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規模達到5億,年增長率為19.1%,手機繼續保持第一大上網終端的地位。而新網民較高的手機上網比例也說明了手機在網民增長中的促進作用。2013年中國新增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73.3%,遠高於其他設備上網的網民比例,手機依然是中國網民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中國互聯網發展正在從「數量」轉換到「質量」
2013年12月,中國互聯網普及率為45.8%,較2012年底提升了3.7個百分點,普及率增長幅度延續自2011年來的放緩趨勢。總體而言,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主題已經從「普及率提升」轉換到「使用程度加深」,而近幾年的政策和環境變化也對使用深度提供有力支持:首先,國家政策支持,2013年國務發布《國務院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說明了互聯網在整體經濟社會的地位;其次,互聯網與傳統經濟結合愈加緊密,如購物、物流、支付乃至金融等方面均有良好應用;再次,互聯網應用逐步改變人們生活形態,對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均有較大改變。
高流量手機應用的發展較快
2013年,手機端視頻、音樂等對流量要求較大的服務增長迅速,其中手機視頻用戶規模增長明顯。截至2013年12月,我國手機端在線收看或下載視頻的用戶數為2.47億,與2012年底相比增長了1.12億人,增長率高達83.8%。手機視頻躍升至移動互聯網第五大應用。手機端高流量應用的使用率增長主要由三方面原因促進,首先是用戶上網設備向手機端的轉移,整體網民對於電腦的使用率持續走低;其次,使用基礎環境的完善,如智能手機和無線網路的發展吸引更多用戶使用手機上網;最後是上網成本的下降,如上網資費降低、視頻運營商和網路運營商的包月合作等措施降低了手機視頻的使用門檻。
以社交為基礎的綜合平台類應用發展迅速
2013年,微博、社交網站及論壇等互聯網應用使用率均下降,而類似即時通信等以社交元素為基礎的平台應用發展穩定。從具體數字分析,2013年微博用戶規模下降2783萬人,使用率降低9.2個百分點。而整體即時通信用戶規模在移動端的推動下提升至5.32億,較 2012年底增長6440萬,使用率高達86.2%,繼續保持第一的地位。移動即時通信發展迅速的原因一方面由於即時通信與手機通信的契合度較大,另一方面是由於在社交關系的基礎之上,增加了信息分享、交流溝通、支付、金融等應用,極大限度的提升了用戶黏性。
網路游戲用戶增長乏力,手機網路游戲迅猛增長
2013年中國網路游戲用戶增長明顯放緩。網民使用率從2012年的59.5%降至54.7%。網路游戲用戶規模為3.38億,網路游戲用戶規模增長僅為234萬。與整體網路游戲用戶規模趨勢不同,手機端網路游戲用戶增長迅速。截至2013年12月,我國手機網路游戲用戶數為2.15億,較2012年底增長了7594萬,年增長率達到54.5%。整體行業用戶的增長乏力以及手機端游戲的高速增長意味著游戲行業內用戶從電腦端向手機端轉換加大,手機網路游戲對於PC端網路游戲的沖擊開始顯現。

㈤ 2014年度中國互聯網金融最具競爭力企業有哪些

閃銀,捷信,宜人貸,很多很多

㈥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會有哪些階段

由於傳統金融行業的各種弊端,近兩年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僅從支付市回場來看,前瞻產業研答究院《2014-2018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數據顯示,2010-2013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2013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53729.8億元。支付寶、中國銀聯和財付通分列前三位,交易規模市場份額分別為67.6%、8.3%和7.3%。
互聯網金融可以分為傳統金融業務在線化、基於互聯網的新金融形式,還有就是基於電子商務、廣告等平台的互聯網金融生態圈三種形態。就目前來看,發展較為迅速的是網上銀行,而其中更具代表性的就是移動支付。
互聯網金融興起正是源於用戶需求和技術發展,移動支付能夠幫助傳統金融服務大幅降低顧客的時間、費用成本。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網上金融消費習慣的形成正在逐漸奠定客戶群體基礎,不僅能夠滿足客戶需求,還將擁有逐漸能夠提供相應安全保障的技術。

㈦ 金融工作會議之後,「互聯網金融」未來該如何發展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概況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伴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快速發展,以及移動互聯網及其應用在國內的大范圍普及,自下而上地推動了整個行業的市場化進程。
聯網金融估值維持較高水準
當前互聯網金融板塊市盈率(TTM)73 倍,處於 2006-2017年(除 2015 年極高估值外)平均估值62倍上方。互聯網金融熱潮從2014年下半年開啟,第三方支付、P2P/消費金融相繼成為市場熱點。
行業發展迅速,業績持續暴發,屬於景氣度較高的行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統計,以計算機板塊中14家互聯網金融相關股票為樣本,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171.12億元,同比增長19.25%,增速基本與行業平均持平。互聯網金融板塊前三季度共實現凈利潤24.56 億元,同比增長104.05%,行業發展迅速,業績持續暴發,屬於景氣度較高的行業。
移動支付線下滲透及快速增長
第三方支付牌照只減不增,續展從嚴,存量消化。①、自2011 年到2015 年央行一共發放271 張第三方支付牌照,且繼2015 年僅發放2張之後,2016 年沒有再新發牌照,與此同時,2016 年4月央行下發文件對支付機構分級分類監管,8月給首批支付牌照續展時稱「一段時期內原則上不再批設新機構,重點做好對現有機構的規范引導和風險化解工作」,標志著第三方支付牌照進入存量時代。
②、截至2017 年6 月底,市面上正常運營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還剩247 家,其中112家僅支持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一項業務,且絕大多數還受到地域限制;支持全國范圍銀行卡收單的僅剩37 張,支持移動支付的僅有48家,而同時具備開展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和銀行卡收單三項業務的僅有26 家。被注銷的24 家包括10 家被合並,10 家未能續展,3 家違規被注銷,1家主動注銷。
移動支付發展趨勢
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國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4.75億,較2015年12月,網上支付用戶規模增加了5831萬人,年增長率為14%。中國網民使用網上支付的比例從60.5%提升至64.9%。其中,手機支付用戶規模增長迅速,達到4.69億,年增長率為31.2%,網民手機網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
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快速增長,主要擴張動力同樣來自移動端
①、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支付用戶由PC 端向移動端遷移。移動端購物、網貸、在線貨幣市場基金等互聯網金融服務迅速增長,疊加掃碼支付和NFC
支付在線下場景的快速布局,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呈現出爆發式增長。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盛,通過手機購物的人群也逐漸龐大。有移動電子商務市場規模數據顯示,到2016年,移動電子商務的銷售額佔到中國所有網路零售額的一半以上。
2016年,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行業交易規模則達58.8萬億元,移動支付將逐步成為網民購物的常態支付手段。
消費金融成為互聯網金融企業轉型的重要方向
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在2017年預計突破1萬億元,到2019 年有望達到3.4萬億元,三年復合增速接近 100%。
從中美對比來看,美國的消費金融佔GDP 的19.7%,而我國這一比例是6%。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嘗試和使用消費金融服務,尤其是85後、90後消費人群正在崛起。
第三方移動支付雙寡頭格局穩固,戰火已經從線上蔓延至線下場景
①、截至2017 年Q2,支付寶和財付通占據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份額超過94%,其餘包括壹錢包、聯動優勢、京東支付、銀聯商務等在內的40餘家移動支付牌照方合計佔有份額不足6%,預計大多尾部公司幾乎處於無業務狀態。
②、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以及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給移動支付帶來了足夠的線上成交額,但巨頭已經開始搶占線下,例如阿里積極布局新零售,收購三江股份、銀泰集團,入股百聯集團,推動傳統門店升級,盒馬鮮生、永輝超市更是「新零售」的代表,同時支付寶還推動線下支付收款碼激勵政策,移動支付將逐漸成為線下實體零售領域的標配。

㈧ 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

中國互聯網官網

㈨ 互聯網金融未來的前景如何

雖然互聯網金融來已經不再是新鮮事自物,但互聯網金融日新月異的發展令人們長期對其保持著新鮮感。受眾們之所以不會對互聯網金融感到疲倦,主要來源於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互聯網金融產業的不斷創新,例如從最先被人們知曉的網路借貸平台到科技金融、大數據金融、消費金融、普惠金融等,令互聯網金融始終保持著新鮮感;第二是存活下來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十分注重用戶體驗,通過各種模式為用戶創造便利、營造場景,增強用戶粘性。
上述兩點也符合產品以及企業的成長周期,人們也往往只會關注成長、成熟的周期,而不會關注衰退期。與傳統產業不同,互聯網金融企業或產品如能不斷創新、不斷迎合重要用戶的客戶體驗,就將長期處於發展期,令企業和產品在發展中長青,強勢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正是這樣做的,這也是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的趨勢。
結合市場實際環境以及金融因素,互聯網金融在經過探索發展後,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會集中在政策監管以及行業規范化、服務社會實體產業、業務模式專業化及小額化、新技術的不斷更迭這四大方面。

閱讀全文

與2014年互聯網金融總體規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期權 瀏覽:96
韋博融資失敗 瀏覽:786
融資租賃教育 瀏覽:800
某公司的投資組合中有五種股票 瀏覽:855
華港理財 瀏覽:965
理財產品說辭 瀏覽:729
簡理財獎項 瀏覽:527
理財的小游戲 瀏覽:574
紅包袋理財 瀏覽:714
股災理財產品 瀏覽:152
理財兌日 瀏覽:570
融資財務規劃的目標是什麼 瀏覽:367
德融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瀏覽:176
理財段位 瀏覽:425
理財發布論壇 瀏覽:619
公墓陵園融資 瀏覽:788
中國銀行香港人民幣匯率今日匯率 瀏覽:761
p2p理財產品有那些 瀏覽:238
上海市九卿投資 瀏覽:623
信託的違約風險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