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介紹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中信國金」或「中信國際金融」) 是中國內中信容集團公司(中信集團) 中國境外金融業務的旗艦。中信國金於2002年11月,由收購香港華人銀行有限公司後的中信嘉華銀行有限公司(中信嘉華)重組而成。截至2006年底,中信國金市值約351億港元,而總資產約1021億港元,分別較成立時上升約4.6倍及30%。
B. 現任中信董事長是誰
現任中信董事長 李慶萍,1962年出生,先後畢業於復旦大學和南開大學,研究方向為國際金融,經濟學碩士,高級經濟師,擁有30年銀行從業經歷。曾任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行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非執行董事。
C. 中信銀行收購了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中信銀行希望藉助本次收購,利用中信國金的跨境服務平台,把分行網路伸延至國際金融中心,在香港建立更為穩固的業務。 很多股份制銀行將香港視為國際化的前站,上市之初就開始在香港尋找國際化平台。通過並購香港的金融機構,這些銀行可以直接吸納國際化的管理體制,吸收大量優秀的國際化人才 10月23日晚,中信銀行宣布完成收購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信國金」)70.32%股權的所有交易程序,這標志著中信銀行國際化邁出重要一步。 中信銀行的努力為他贏得了2008年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的大獎,排名第20位。該獎是由《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的。 交易「物美價廉」 2009年5月,中信銀行與中信集團及Gloryshare Investments(中信集團全資附屬公司)簽訂股份收購協議,宣布以135.63億港元收購中信國金70.32%的股權,每股對價為3.35港元,該交易被中信銀行副行長曹彤稱作「物美價廉」。在香港市場,以市凈率1.43倍收購一家金融機構的控股權,價格是非常低的。這得益於2008年底,中信集團以較低成本將中信國金私有化。中信銀行也是在2008年獲得由全球領先的財經雜志《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權威的企業競爭力研究機構——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 中信國金是中信集團公司旗下在香港經營的綜合性金融平台,橫跨多個金融業務的服務領域。截至2008年底,資產規模約1500億港元,其中包括持有中信嘉華銀行100%股權,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50%股權,以及中信國際資產管理公司40%股權。在去年國際金融危機中,中信國金仍保持較好的盈利水平。中信國金旗下的中信嘉華銀行於2008年底按資產值計是香港第十大持牌銀行,在香港擁有27家分行,同時在澳門、紐約、洛杉磯設有海外分行。它亦是少數全資擁有內地注冊銀行的香港銀行之一。 財務並表已啟動 本次收購完成後,中信銀行將委任副行長曹彤及行長助理曹國強擔任中信國金及中信嘉華董事,目前中信銀行與中信嘉華銀行的財務並表工作已經啟動。中信銀行預計,通過業務整合、降低運營費用,以及各方面緊密合作的逐步落實,本次收購所產生的協同效益將會逐步得以顯現,中信嘉華銀行等資產對中信銀行的盈利貢獻能力也將有所提升。 在業務及管理上,中信銀行與中信嘉華銀行將充分展開各個層面的合作和互補,增加雙方跨境服務的業務量和業務種類,並逐步整合雙方位於境內及海外的服務網路。2009年7月,中信銀行與中信嘉華銀行已經展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合作,中信銀行為中信嘉華開立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代理中信嘉華進行跨境貿易人民幣支付。 中信銀行稱,資本交易和風險管理是本次收購後業務整合的重點方面,雙方將在債券交易、外匯交易方面加強信息共享,同時加強風險管理,在決策制度、制衡機制以及市場風險監測等有關方面加強合作,完善技術體系、監管理念和監控手段,有效保障未來中信銀行國際化運營的資產安全性。 尋找國際化平台 中信銀行希望藉助本次收購,利用中信國金的跨境服務平台,把分行網路伸延至國際金融中心,在香港建立更為穩固的業務。在整合工作的初期,中信銀行將繼續保持中信嘉華銀行的品牌。在將來的合適時機,中信嘉華銀行將成為中信銀行國際化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統一的產品優勢。 中信銀行在2008年獲得由全球領先的財經雜志《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權威的企業競爭力研究機構——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第五屆)2008年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這項榮譽為他進入國際平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相信在即將到來的2009年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的評選活動中,中信銀行可以繼續努力,爭取再次進入2009年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的榜單。 「香港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點,往往成為內地銀行國際化的第一站。通過在香港市場選擇一個比較合適的平台,實現向東南亞及歐美地區拓展,中信嘉華銀行在澳門及美國的網路,將幫助中信銀行提高跨境業務的服務能力。」曹彤表示。 「很多股份制銀行將香港視為國際化的前站,上市之初就開始在香港尋找國際化平台。通過並購香港的金融機構,這些銀行可以直接吸納國際化的管理體制,吸收大量優秀的國際化人才。」國都證券銀行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D. 中信銀行CEO是誰
陳小憲中信銀行行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 1982年至1990年,在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計劃處,歷任副處長、處長; 1991年,任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行長助理; 1992年,任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市分局副局長; 1994年,任招商銀行北京分行行長,2000年,任招商銀行副行長, 2001年,任常務副行長、招商銀行董事; 2004年以後,任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常務董事、副總經理,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中信銀行行長,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中信嘉華銀行有限公司董事。陳小憲先生同時還兼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教授、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金融專業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E. 中信國際金融的介紹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股票編號: 183), 是中國中信集團公司(「中信公司」)在境外的金融旗艦,於二零零七年八月三十一日, 其約百分之五十五權益由中信公司持有。
F. 現任中信銀行董事長是誰
李慶萍
現任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黨委委員,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執委會委員,中國中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中信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執行董事,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中信百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G. 有關於楊超的資料嗎
出生年月: 1950年出生
性 別:男
職位:總裁
基本經歷
◆ 1996-2000年期間,楊超擔任中國保險(歐洲)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該公司在英國注冊,主管中保在歐洲地區的事務。2000年1月初至2005年5月26日,楊超都在中保董事長兼總經理職位上耕作。其間,楊還出任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及盈科保險集團公司的執行董事
另一揚超
永遠的豐碑:楊超http://news.qq.com 2005年10月22日07:27 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
楊超,1904年出生於河南省新縣,5歲時隨家遷居江西省德安縣。1921年考入南昌心遠中學,開始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並和同學袁玉冰、黃道、方誌敏等組織革命團體「改造社」。1923年秋,楊超到南京東南大學附屬中學讀書,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2月,發表《改造中國的一條道路——革命》一文,大聲疾呼無產階級革命。隨後,進入北京大學就讀。
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後,楊超在北大黨組織的直接領導下積極參加反帝愛國運動,並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楊超利用寒暑假回江西從事革命活動,並於這一年冬組織了德安最早的一個工會——德安柴炭工人工會。1926年夏,黨組織派楊超回江西工作,任中共江西地方委員會委員。12月,中共德安縣第一次黨代會選舉楊超為縣委書記,領導群眾積極策應北伐軍進軍。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全國陷入白色恐怖中,大批共產黨員被殺害。楊超領導德安人民進行了堅決的反蔣斗爭。1927年10月,楊超奉黨組織之命到河南開展工作,參與組織領導革命斗爭。12月23日,楊超出席黨的武漢會議後返回江西,途中被國民黨特務發現。為了引開敵人、保護同行的戰友,楊超不幸被捕。敵人對他嚴刑拷打,威逼利誘,企圖從他的口中得到黨組織的秘密。面對凶惡的敵人,楊超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寧死不屈,忠於黨的崇高氣節。敵人無計可施,於1927年12月27日殘酷地將他殺害,楊超犧牲時年僅23歲。據新華社(來源:成都日報)
H. 中信銀行的老闆是誰
中信銀行隸屬於中國中信集團公司(CITIC GROUP),是中信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金融子公司。原名「中信實業銀行(CITIC INDUSTRIAL BANK)」,2005年11月25日更名為「中信銀行(CHINA CITIC BANK)」。
證券代碼 601998 證券簡稱 中信銀行
公司名稱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稱 China Citic Bank Corporation Limited
成立日期 2006-12-31 上市日期 2007-04-27
上市市場 上海證券交易所 所屬行業 金融、保險業
注冊資本(萬元) 3903334.4054 法人代表 孔丹
董事長 孔丹 總經理 陳小憲
董事會秘書 羅焱 證券代表 彭金輝
以前的中信,是榮毅仁一手辦起來的
I.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簡介
中信集團視金融服務業為整體業務發展的核心,中信國金及其附屬公司及主版要聯營公司 (中信國金集團權)在實現母公司矢志成為具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領先金融企業的宏願上,擔當著重要的角色,除了建立國際銀行及金融服務品牌以外,亦要彰顯中信集團優秀的國際業務及管理水準。
過去10年間,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並按照加入世貿的承諾於2006年開放國內銀行業,這不單為有意在國內市場建立策略性據點的國際金融機構帶來了無限機遇,亦為具有清晰遠景及獨特競爭優勢的中國金融機構,創造了跨境擴展的重大商機。
中信集團在掌握這些增長機會上已具有比較優勢,而中信國金集團亦確立其獨特定位,在適當的市場及監管環境下,透過無限發揮中信集團境內、外金融業務間的互補作用及協同效應,從而進一步顯現母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