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普惠金融服務站授牌儀式

普惠金融服務站授牌儀式

發布時間:2021-05-14 19:27:24

A. 2019年普惠金融科技行業分析報告

目前,民眾能夠更廣泛地享有金融服務,賬戶和銀行卡的普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運用,使得金融服務的便利性不斷提升。

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持續擴大,金融機構通過設立網點、布設機具、設置便民服務點、流動服務站、助農取款服務點等多種手段,創新覆蓋方式。

普惠金融重點領域供給持續增加,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增量、擴面、降本、控險平衡發展,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力度不斷加大,金融脫貧攻堅精準發力,各項服務可得性進一步提升。

金融服務廣泛性和便利性不斷提升

賬戶和銀行卡的普及是民眾獲得金融服務、消除「金融排斥」的第一步。目前我國人均擁有的銀行賬戶數量和持卡量均處於發展中國家領先水平。

根據中國中國人民銀行數據,2013-2019年上半年,我國人均擁有銀行賬戶數量及銀行卡人均持卡量不斷上升,截至2019年6月末,我國人均擁有7.6個銀行賬戶、持有5.7張銀行卡,較2014年末分別提高60%和50%。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與行業授信策略分析報告》、《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B. 為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智慧銀行應當如何做

2018年中國銀行業發展歷程與現狀分析 五大方面揭露發展,融合大技術自我創新改革

中國銀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40年,人們充分享受到了銀行業改革開放釋放的紅利。銀行體系也從最初的大一統格局逐步發展成為多元化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體系,發展模式從最初的粗放式規模比拼,走向了如今的創新推動、精耕細作。

在並不久遠的上世紀90年代末,四大國有銀行還受困於1.4萬億不良貸款,曾被稱為「技術性破產」,但通過體制改革、財務重組、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掛牌上市,國有大行實現「脫困」並快速崛起。與此同時,一批股份制商業銀行陸續登陸境內外資本市場,又掀起了銀行業改革開放新浪潮,也標志著銀行走向公眾持股的現代企業制度深化之路。

這20年的改革波瀾壯闊,銀行業綜合實力大幅提升,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在今年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最新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工農中建四大行仍然穩居前50名,交行、招行、浦發、興業、民生等銀行亦均在前300名之內。

如果說成功化解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躋身全球銀行業前列,是中國銀行業在十年前就已交出的答卷,那麼如今的中國銀行業更多了一份責任與擔當。四大行已全部躋身巴塞爾協議Ⅲ的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之列,中國銀行業也從銀行間無序競爭、高風險運行走到有序發展、風險可控。

改革沒有終點,只有進行時。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面對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中國銀行業順勢而為,掀起數字革命,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成為新時代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銀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三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達到264萬億元,同比增長7.0%。其中,大型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達到98萬億元,佔比37.2%,資產總額同比增長6.9%;股份制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為46萬億元,佔比17.3%,資產總額同比增長4.0%。

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負債243萬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大型商業銀行本外幣負債91萬億元,佔比37.3%,負債總額同比增長6.7%;股份制商業銀行本外幣負債43萬億元,佔比17.5%,負債總額同比增長3.4%。

1、從「大一統」到「專行」再到「商行」

時間回到1978年,人民銀行剛剛從財政部獨立出來,那時的「央媽」既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又辦理具體的商業銀行業務,既是金融行政管理機關,又是經營金融的經濟實體,「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

當改革的號角吹響,金融體制改革大幕緩緩拉開。1979年10月,鄧小平提出「要把銀行作為發展經濟、革新技術的杠桿,要把銀行辦成真正的銀行」。從1979年到1984年的5年間,國有銀行改革開始起步,先後經歷了農行恢復、中行改革、建行獨立與工行分設,國有銀行破殼而出。其間,1983年9月,國務院作出《關於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的決定》,央行制度框架初步確立。

從「大一統」到國家專業銀行基本框架確立,一開始四大國有銀行身上都擔負著專業經營的政策性使命,各有分工。

不過,隨著市場經濟改革進一步深化,新的問題接踵而至。在商品經濟條件下,銀行在性質上應該屬於企業類型,即以盈利為目標,通過合法經營以收入抵補支出,努力實現利潤最大化。當我國經濟體制已從單一的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發展,就在客觀上要求國有專業銀行進行商業化改革。

於是,中國銀行業改革更進一步,開啟了從專業銀行到商業銀行的再次轉型。一開始,以四大國有銀行為主,它們的改革目標主要集中在企業化經營或運營機制的轉換方面。四大行分工經營的格局逐步被打破,出現了「中行上岸,農行進城,工行下鄉,建行進廠」的競爭格局。

與此同時,從1986年開始,以交通銀行股份制重組為開端,深圳招商銀行中信實業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廣東發展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一批商業性股份制銀行陸續成立。

在利益機制的驅動下,各專業銀行不僅突破了專業分工的界限,而且開始突破行業分工的界限,開始組建各自的信託投資公司、開辦大量的證券機構,並向房地產、保險、投資等領域拓展,形成了事實上的綜合經營模式。

1993年12月,《國務院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實現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分離,並將國家專業銀行辦成真正的國有商業銀行。至此,我國四大國有專業銀行的改革方向正式定位於商業銀行。

從一元銀行體制到多種類型銀行業金融機構並存,中國銀行業翻開了歷史巨變的第一章。

2、躍谷底:借力AMC脫困重生,飛躍谷底股改上市

中國銀行業的改革並非一帆風順,有輝煌也有低谷。

事實上,前一階段國有專業銀行向國有商業銀行的轉變並不徹底,仍然存在著發展主要靠國家信用和行業壟斷、管理體制實行官本位等諸多問題。

亞洲金融風暴中的1999年,受困於國外金融劇烈波動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雙重影響,國有商業銀行陷入資本金嚴重不足、不良貸款比例飆升的窘境,機構和人員臃腫、盈利能力和競爭力下降等問題也相繼暴露。1999年,受困於1.4萬億不良貸款的四大國有銀行進退維谷,處境艱難。

抱著壯士斷腕的決心,銀行業商業化改革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布局。1999年,國務院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相繼成立東方、信達、華融、長城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AMC),並規定存續期為10年,分別負責收購、管理、處置相對應的建行、中行和國家開發銀行、工行、農行所剝離的不良資產。

將四大行巨額壞賬剝離,使其成為干凈的「好銀行」,這是一場脫胎換骨的改革。

從不良泥沼中抽身的四大行,終於有餘力將改革的重點聚焦公司治理的現代化,這也為後續上市騰飛蓄力。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秘書長、中國銀行業協會原專職副會長楊再平說,國有銀行改革是中國銀行業改革的主線和主戰場,其一是業務經營商業化和市場化,第二是公司治理現代化,二者缺一不可。

隨著2003年銀監會正式掛牌成立,對銀行業的監管由新成立的銀監會來行使,人民銀行不再肩負具體的金融監管職責,最重要的使命變成了維護金融穩定。至此,正式形成了由人民銀行負責貨幣政策,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實施分業監管的「一行三會」格局。

從危機中走出的四大行,在經歷了拆分、專業化、商業化的涅槃後,終於迎來了上市的小輝煌。

2005年10月,建行率先在香港公開發行股票。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中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先後公開發行上市;同年10月27日,工行實現A+H股同步上市。2008年10月農行股改方案獲批,標志著國有銀行改革進入收官之戰。

這是一場與自己的賽跑,中國銀行業在發展賽道上不斷超越自我。截至2018年三季度,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達264萬億元,是1999年的約16倍,是1978年的約1389倍。

3、乘東風:股份行快速崛起,走向公眾持股

事實上,比四大行更早上市的,是股份制商業銀行。股份行的掛牌上市,成為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突破口。

1987年5月,深圳發展銀行以自由認購形式首次向社會公開發售人民幣普通股,成為中國第一家公開發行股票的股份行。1999年11月,浦發銀行成功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標志著中國股份行的快速崛起。

公眾持股對一家銀行的好處不言而喻,資本金進一步夯實、股權結構清晰、公司治理優化,為銀行業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支點,更為股份行自身注入了迅速擴展經營領域和規模的巨大動能。

事實上,上市後的股份行均呈現出資產規模快速擴張、負債結構優化、利潤高速增長、資產質量提高、盈利能力趨穩等特點,並實現了全國性甚至跨國的網點鋪設和業務經營等巨大變化。

回顧股份行的發展歷程,在成立之初,不少銀行都起步於服務改革開放最具活力的地區經濟。從中國改革開放最具活力的地方輻射到全國,從全國輻射到全球,股份行在迎來自身黃金成長期的同時,也實現著從「立足本地」到「輻射全國、走向世界」的蝶變。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程的持續推進,股份行「走向世界」的腳步逐漸加快。包括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開展中外銀行間的深度合作;一些股份制銀行在境外開設分支機構,並購海外銀行,拓寬業務領域,提升跨境金融實力。

4、超車道:經受金融危機考驗,國際化突飛猛進

2008年一場國際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曾經叱吒風雲的「大而不能倒」的華爾街五大投行幾乎全軍覆沒。中國銀行業在危機沖擊下,雖未獨善其身,但卻獨樹一幟。2008年中國銀行業利潤總額、利潤增速、全行業資本回報率三大指標名列世界前茅。

這讓危機籠罩下的全球金融業看到了一線生機,也為中國率先走出金融危機打下了扎實基礎。楊再平說,美國金融行業遭受重創時,中國的銀行業恰恰在全球范圍內表現良好,可謂「一枝獨秀」,這完全得益於中國改革開放。

金融危機前,由於國外銀行絕大部分財務狀況良好,不願意接受被並購,即便有好的並購標的,也會面臨諸多競爭對手,中國銀行業很難對其實施並購。不過金融危機讓全球銀行業,特別是華爾街大銀行損失慘重,而中國商業銀行卻平穩渡過難關,全球銀行業洗牌,為中國商業銀行的跨國經營帶來了良好契機。

雖然中國銀行機構已經做到規模足夠大,但更多是依託中國巨大的經濟體量和市場,真正面向全球客戶,為不同市場類別提供不同產品的國際化能力還有待加強。進一步加強對外開放,便成為突破藩籬的唯一選擇。

通過海外並購實現國際化經營漸成趨勢。經過多年探索,中資銀行的國際化理念正在發生改變,逐漸從設立海外分支機構、代理處轉向參股、並購海外銀行。這是中國銀行業國際化戰略突飛猛進的階段。

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正式提出,在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一帶一路」倡議縱深發展等契機下,中國銀行業的國際化經營能力不斷提升,並呈現出一些新的發展特徵。中資銀行海外機構布局中,圍繞「一帶一路」的發展尤其迅猛,「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僅三年間,約22家中資銀行在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1353家境外分支機構,其中五家大型商業銀行的境外機構數約為1279家。

5、升維度:科技賦能,打造開放銀行

近年來,全球經濟正面臨以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機遇,創新驅動發展成為引領中國經濟加速發展的新動力。這其中,自然也有中國銀行業科技改革的影子。

從2012年開始,中國銀行業經歷了與互聯網金融同台PK,「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的「1.0時代」。隨後,傳統銀行如工、農、中、建與互聯網金融巨頭一拍即合,合作進入蜜月期的「2.0時代」。不過,實際上仍只有極少數銀行能夠主導與互聯網巨頭的合作。

為了擺脫單一渠道對自己發展的局限,銀行一面低調培育自己的內生科技力量,強調技術獨立,用活用好自己的數據稟賦,另一面不斷向外拓展自己的「朋友圈」,打造開放式銀行,終於迎來了「無界開放銀行」的「3.0時代」。

目前,多家銀行紛紛釋放了打造開放銀行的信號。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業務三部主任楊彬認為,開放銀行有三個顯著的特點,即:秉承以服務用戶為中心的理念;通過API介面或SDK等技術實現銀行與第三方之間的數據共享;構建一個生態,聯合產品和服務提供方,滿足用戶的全部需求。

傳統銀行業一貫的優勢是信用風險管控,是流動性管理,是KYC(清楚你的客戶及其產品),是合規,是穩健,是品牌;是線下網點遍布全省、全國甚至境內外;是牌照賦予的存款吸收能力,帶來互聯網金融垂涎的資金成本,以及多牌照框架里的綜合金融能力(不少銀行集團同時具有券商、信託、基金、保險、金融租賃等多牌照)。

而互聯網金融和科技金融公司的生存邏輯,則是流量入口、獲客成本、線上場景以及深得客戶體驗優化之道的產品模式。

傳統銀行實施進一步金融科技賦能,已經初嘗甜頭。智慧銀行與IT系統升級後,差錯率大幅下降,而客戶的便捷程度大大提升。

這是一輪科技推動的改革,也是一輪銀行自我驅動的改革。從自身的優勢出發,銀行將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與銀行傳統業務進行深度融合,各顯所長。中國銀行業已經吹響了「科技賦能銀行」的「集結號」。

C. 湖北聯社銀行是什麼銀行

湖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承擔對全省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是湖北省內資產規模最大、營業網點最多、服務范圍最廣的地方金融機構。

武漢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武漢農村商業銀行),是國務院批准組建的全國第一家副省級城市農村商業銀行,是具有一級法人的地方銀行機構。武漢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國信合武漢市農村信用社。

武漢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由139家企業法人股東和3515個自然人股東共同入股發起,股本金總額30億元。截至2016年6月,武漢農商行擁有營業網點200多個,包括3家異地分行(咸寧分行、宜昌分行、黃岡分行)、1026個惠民漢卡服務點、45個金融網格化工作站、852台自助機具、62家雙基普惠金融服務工作站,全國獲准籌建和開業的村鎮銀行47家,營業網點遍布武漢城鄉各地。截至2016年6月末,武漢農村商業銀行全行資產總額突破2000億元,達到2028.13億元,較年初增加368.65億元,增幅超過22%;存款總額1520.5億元,較年初增加167.24億元,增幅逾12%;貸款總額989.12億元,比年初增加68.27億元,增幅7.41%;利潤持續增長

D. 普惠金融投資領域哪個可以啊

從 知名度來看, 穩定 度還有收益 方 面 考 量 的 話選得易 貸啊, 國 資 平台 讓人 放心。

E. 各位大神,請問中國互聯網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有授牌嗎感謝

2015年1月,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主辦的2015中國互聯網金融高峰論壇暨中國互聯網研究院授牌儀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中國互聯網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中國互聯網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堅守金融業誠信、審慎、穩健、盈利的經營本質,為推進中國居民能夠受惠於普惠金融而培養相應的優秀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F. 朋友推薦萬達普惠金融,這家機構真的正規嗎

這點我深有體會的,你朋友說的沒錯,萬達普惠金融確實很正規的。我去年在上面借了一筆,我是在萬達普惠旗下的萬達貸借的,第一次在網上借款,可能我個人徵信也不錯吧,沒想到當天就通過了,放款也是當天就到了,太給力了,半年後我就把那筆借的款還完了,現在我要是想借款,額度還有提升呢。

G. 宜信的普惠金融都包括哪些信貸產品

宜信普惠金融貸款產品包括:宜人貸,宜車貸,宜學貸,宜信普惠農商貸這幾種,這些無抵押貸款產品申請都需要借款人提前申請辦理。
1、宜人貸

宜人貸是宜信公司2012年推出的個人對個人P2P咨詢服務平台,為有資金需求的借款人和有理財需求的出借人搭建了一個輕松、便捷、安全、透明的網路互動平台。個人借款人在網上發布借款請求,通過信用評估後,獲得出借人的信用借款資金支持,用以改變自己的生活,實現信用的價值;而出借人使用宜人貸的一站式理財咨詢服務--宜定盈,將資金出借給宜人貸平台上的精英標用戶,採用智能投標、循環出借的方式,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和利用率,從而增加實際收益。宜定盈獨創一鍵式服務,能夠使出借人在獲取豐厚回報的同時,幫助白領人群提前實現夢想,達到雙贏。
2、宜車貸
為有資金需求的借款人提供相關信用咨詢、車輛評估、抵押借款方案、協議管理、回款管理等多方面的服務,借款人以自有車輛為抵押物通過宜車貸服務從出借人處獲得出借資金。期限靈活,費率合理。
3、宜學貸
「宜學貸」是專為面向教育培訓機構和個人推出的普惠金融咨詢服務,為學生及學生家庭提供信用借款咨詢服務,幫助學生解決資金壓力,獲得教育培訓機會。
「宜學貸」填補了國家助學貸款以外的市場空白,無論是學歷教育、IT培訓、語言培訓或是藝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等項目,宜信普惠均可以根據教育培訓機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需求,量身定製不同的「宜學貸」解決方案,使學生可以輕鬆通過分期付款的形式來完成學業。
「宜學貸」作為中國首家推出「教育培訓信用借款」的專業信用咨詢服務機構「宜學貸」已為1000多家全國性、地域性合作夥伴的數萬名學員及學員家庭提供了便捷服務,實現信用的價格
4、宜信普惠農商貸
宜信普惠信息咨詢(北京)有限公司(簡稱「宜信普惠」),作為中國知名的借款咨詢服務專業機構,公司致力於為城市及農村高成長性人群,即小微企業主、工薪階層、大學生和農戶,提供快捷方便的普惠金融服務。
宜人貸是宜信公司2012年推出的個人對個人P2P咨詢服務平台,為有資金需求的借款人和有理財需求的出借人搭建了一個輕松、便捷、安全、透明的網路互動平台。個人借款人在網上發布借款請求,通過信用評估後,獲得出借人的信用借款資金支持,用以改變自己的生活,實現信用的價值;而出借人使用宜人貸的一站式理財咨詢服務--宜定盈,將資金出借給宜人貸平台上的精英標用戶,採用智能投標、循環出借的方式,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和利用率,從而增加實際收益。宜定盈獨創一鍵式服務,能夠使出借人在獲取豐厚回報的同時,幫助白領人群提前實現夢想,達到雙贏。

H. 深圳搏大普惠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廣東博大普惠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踐行普惠金融經營理念,堅持「普惠金專融、服務民生」的經屬營宗旨,以社區金融和產業金融為兩大抓手,以解決社區居民金融服務缺位、財富管理水平低下以及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為出發點,通過O2O及招商加盟的方式在社區、農村、產業園區開設連鎖博大普惠金融服務中心,打通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里,並根據區域和服務對象的特點提供差異化和特色化的金融產品,為城鄉居民、中小微企業提供一站式、綜合性的金融服務。
法定代表人:王明娟
成立時間:2015-12-11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1460550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前灣一路1號A棟201室(入駐深圳市前海商務秘書有限公司)

I. 破除老年人智能鴻溝國家方案思維導圖出爐,主要包括了什麼內容

破除老年人智能鴻溝國家方案思維導圖出爐,主要包括現金管理、支付服務、普惠金融來採取的措施,切實破除老年人只能鴻溝的問題,可以說這張思維導圖全面詳細展現了有效的解決方法。

隨著我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化服務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但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難題”。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 《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 ,國家出手,看看這些“難題”如何解決。

在普惠金融方面,針對部分智能金融服務和產品主要對標青壯年客群、給老年人造成使用困難的問題,央行將指導金融機構聚焦老年人日常高頻金融場景,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貼合老年人需要的“適老”金融服務。在線上,深挖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優勢,因人而異打造一些大字版、語音版、民族語言版和簡潔版等智能金融APP,為廣大老年人提供定製化、有溫度、貼心的金融服務。在線下,也要通過不斷優化銀行實體網點、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站,切實提升老年人面對面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閱讀全文

與普惠金融服務站授牌儀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招商e貸款額度 瀏覽:469
股票量價齊跌說明什麼 瀏覽:368
方正重組理財 瀏覽:392
過戶多久拿到監管資金 瀏覽:977
近期的理財詐騙公司 瀏覽:721
260108基金今天凈 瀏覽:647
貸款提車上路需要多久 瀏覽:383
證券咨詢公司的投資顧問 瀏覽:382
杭州南海成長股權基金 瀏覽:373
合肥鑫匯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671
基金控庄的股有什麼特點 瀏覽:958
醫院股權融資 瀏覽:245
信託產品圖片 瀏覽:201
中原高速03月07日資金揭秘 瀏覽:515
怎麼買萬達股票 瀏覽:306
湖南源匯信託 瀏覽:891
汽車融資網站 瀏覽:747
外匯價1美元人民幣 瀏覽:649
方正科技股票價格 瀏覽:802
景順長城動力混合基金凈值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