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21年欠錢不還新規是什麼
1、唯一住房法院可拍賣
比如說,被執行人50歲,其子25歲且有房產,即便被執行人只有一套房屋,也可以被執行;
被執行人名下只有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屋,申請執行人按照廉租房標准,為被執行人提供一套小面積房屋,用於維持其生活必需,那麼被執行人名下這套100平方米的房屋就可以被執行;
申請執行人按照當地平均租房價格,為被執行人提供5到8年的租房費用,則被執行人名下這套100平方米的房屋也可以被執行。
2、虛擬賬戶法院可查封、凍結
支付寶、移動支付、微信支付等網路虛擬交易賬戶中的資金,也屬於法院可執行的被執行人財產范圍。
3、法院可網上凍結、劃扣被執行人財產
2016年2月起,人民法院和金融機構將通過網路方式發送電子法律文書,接收金融機構查詢、凍結、扣劃、處置等的結果數據和電子回執。
4、被執行人名單同步芝麻信用,網購受限
最高人民法院與芝麻信用簽署對失信被執行人信用懲戒合作備忘錄。
芝麻信用會同淘寶、天貓、神州租車、趣分期等各應用平台,在消費金融、螞蟻小貸、信用卡、P2P、酒店、租房、租車等場景,通過網路等渠道,全面限制失信被執行人。
5、老賴最高可判7年
《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九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1)資管新規消費金融擴展閱讀
失信被執行人子女不能上私立學校
家長是老賴,其子女不得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禁止失信被執行人進行高消費,法院的初衷在於敦促被執行人盡快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而非限制孩子們接受教育的正當權利。這一做法有充足的法律依據作為支撐。
許多法院都和教育局聯合懲戒,法院將向區教育局及區內高收費私立學校發出司法建議書,建議轄區內各相關學校招生時,須對所招錄學生家長的失信情況進行審查。
凡是被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或限制消費人員的,其子女一律不得錄取;已招錄的學生,有上述情形者,一經發現,應責令退學或轉校到公辦學校。
❷ 信用卡新規對消費金融帶來哪些影響
4月15日,央行發布了《關於信用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為久已平靜多年的信用卡市場扔進了一塊石頭,在消費金融成為市場熱點的今天,這個針對信用卡業務的通知的發布,是對信用卡市場乃至於消費金融市場都是重大的利好消息。
中國信用卡市場發展三十年,沒有為其制訂相關的法律法規,僅僅在1993年、1996年、1999年和2011年頒布了四次相關的信用卡業務管理辦法,今天信用卡業務主要的業務規則還是以1999版為主體制定的,其基礎還是90年代的准貸記卡時代,而從2002年中國信用卡開啟了貸記卡時代的十四年以來,中國信用卡市場已經出現了大量的新問題,99版信用卡管理辦法中的很多規則已經與今天的信用卡市場發展不相適應了,這也是促使央行進行這次重要修訂的背景。這次修訂,給了發卡銀行很大的自主權,將定價權交由發卡機構自主決定,改變了現行固化的業務模式,增加了信用卡業務的活力,允許發卡機構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的需求與定位,來選擇採用何種定價策略以吸引客戶。
信用卡利率市場化改革呼之欲出
這次修訂中最重要的是信用卡透支利率的市場化。由於中國的銀行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實施,信用卡利率市場化改革也呼之欲出。此次對信用卡透支利率的改革,將原固定的透支日利率萬分之五,調整為上限仍舊為日利率萬分之五,而下限為萬分之三點五,設定了浮動區間。另外,對於信用卡內的「溢繳款」(持卡人自有資金)也由原銀行不予以支付利息,變更為由發卡銀行自行決定是否向持卡人支付利息。
在美國的信用卡市場中信用卡利率市場化是極為平常的,任何發卡機構都可以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策略,通過利率市場化機制,選擇自己的產品定位。美國的Credit One Bank是美國信用卡業務具有代表性的發卡銀行之一,它通過發行信用卡給那些因為信用記錄存在問題,而被其它銀行忽略的個人客戶,為他們提供服務和信貸產品,成功地在美國競爭激烈的信用卡市場立足,已有超過600萬用戶。
免息還款期、最低還款額自行決定實施市場錯位競爭
現行的信用卡管理辦法中,免息還款期規定為最長60天,最低還款額的規定為應還款金額的10%。在實際業務中,免息還款期採用的有50天和56天兩種標准,這次變化後,發卡銀行將可以自行決定免息還款期的時限,有些銀行為了加強競爭,有可能會出現超長免息期的信用卡產品。最低還款額的變化,在部分銀行早已經實施了5%的最低還款額,這次是通過政策,將這種變化確定下來。發卡銀行可以在信用卡產品的免息還款期和最低還款額兩個條件上自由組合,實施市場錯位競爭戰略。
違約金代替滯納金符合市場化原則
這次調整中另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取消滯納金。信用卡滯納金指的是持卡人在信用卡到期還款日實際還款額低於最低還款額的情況下應收取的懲罰性費用,其標准為最低還款額的5%一次性支付。信用卡滯納金模式被取消,變更為由銀行與持卡人對於未還款行為進行協議,自行定立收取違約金的方式和標准。
預借現金業務調整與消費金融業務相結合
預借現金業務的調整首次對信用卡預借現金進行了分類管理,可以認為是在互聯網金融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信用卡利用其先天優勢進行的一次重要的改革。
❸ 目前金融營銷環境有哪些變化和趨勢,對於地方金融機構來說有哪些機會
金融工作會議明來確指出監自管補齊短板。近一年來,金融強監管保持高壓態勢,從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到資管新規,再到消費金融、現金貸的治理,監管觸角全覆蓋,這種態勢仍會延續。在此背景下,金融機構比任何時候都需要處理好發展與規范、創新和防範風險的關系,提高自身強健性。在強監管背景下,金融機構准入門檻有所提升,對股東資質要求更嚴格。銀監會、保監會先後發文,加強金融機構股東資格管理,明確股東條件、持有期限與轉讓要求。金融機構准入門檻提升,有利於行業競爭更健康有序;同時會增加金融機構並購、股改和上市的難度,同時也提高了進入新業務領域的門檻。
❹ 資管新規對銀行理財業務都有哪些影響
對於我國百萬億元規模的資產管理市場,資管新規從醞釀到徵求意見一直牽動著市場的神經。特別是存量規模接近30萬億元的銀行理財,向標准化、凈值化轉型的進展備受市場關注。
截至2017年底,除了招行、中信銀行之外,多數股份行理財余額大幅減少。
資管新規落地後對銀行理財沖擊有多大?周之行分析稱,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依然會持續發展新產品,即便是採用表外轉表內的方法,也會試圖將資管資金存留在銀行體系內,但這部分一定會外溢,初步估算大概七成規模依然在銀行體系之內。部分資金體量會慢慢往外部資管公司流轉,包括公募基金,甚至包括私募基金都有可能吸收銀行外溢的存量資金。
奧緯研究報告顯示, 當前,銀行客戶行為正在加速市場化,其中個人金融資產投資配置中,銀行理財、股票、公募基金、信託、私募、保險的佔比顯著增加。而居民儲蓄卻從2007年的69%下降至50%。
在資管新規的新導向下,將嚴格區分合格投資者和非合格投資者,這從本質上有利於銀行。「未來非標投資者會部分回到銀行存款體系,尤其是降低債權類合格投資者的標准以後,他們可能進入債權的非標投資,成為合格投資者。」
此外,他認為,資管新規落地後,資管市場將出現底層資產替換。首先,債權資產從影子銀行資產替換成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資產,資產特性變得更分散了;其次,資管新規後,底層資產將向二級市場轉向,實際上變成二級市場公開的資產;最後,期限拉長後,底層資產將向PE類資產轉變。銀行做不了二級市場和PE市場,某種程度對銀行是挑戰。
❺ 銀行、消金、小貸貸款是否應遵守民間借貸新規15.4%的標准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修改《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新規》),自當日起施行。其中規定“以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四倍為標准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
很多借款人關心新規對於信用卡、銀行貸款、消費金融公司貸款、小貸公司這些類型的貸款是否有效。
新規的范圍明確只是“民間借貸”,不包括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機構,但是實際執行過程中,法院仍然會以新規的標准來判決相關借貸爭議案件
此外,裁判文書網中隨便搜搜就可以找到關於信用卡違約金、利息的判決,基本上都是以年化24%的標准作為持卡人支付的上限,也就是參照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金融審判工作的若干意見》中的相關規定:
嚴格依法規制高利貸,有效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貸款人同時主張的利息、復利、罰息、違約金和其他費用過高,顯著背離實際損失為由,請求對總計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調減的,應予支持,以有效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這裡面24%的標准,明顯是同期民間借貸“兩線三區”中的標准。而根據“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不應高於民間借貸”這一思想,也可以明顯的判斷出法院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爭議的相關判決將很快全面調整為以《新規》的標准為准。
❻ 網貸新規出來了為什麼捷信還有
捷信是PPF子公司,獲得銀監會審批的消費金融公司
❼ 什麼是資管新規
資管新規是指的是由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管局等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2018年是金融業的強監管年,而這份資管新規,就是迄今為止強監管下的最重量級政策,資產管理行業迎來後監管時代。
《指導意見》按照產品類型制定統一的監管標准,實行公平的市場准入和監管,主要內容包括八大重點:
一、確立資管產品的分類標准。
資管產品根據募集方式不同分為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兩大類,根據投資性質不同分為固定收益類產品、權益類產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混合類產品四大類,分別適用不同的投資范圍、杠桿約束、信息披露等監管要求,強化「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投資者」理念。
二、降低影子銀行風險。
引導資管業務回歸本源,資管產品投資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應當遵守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有關限額管理、風險准備金要求、流動性管理等監管標准,避免淪為變相的信貸業務。
三、減少流動性風險。
金融機構應加強流動性管理,遵循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的管理要求,加強資管產品和投資資產的期限匹配。
四、打破剛性兌付。
資管業務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管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金融管理部門對剛性兌付行為採取相應的處罰措施。
五、控制資管產品的杠桿水平。
結合當前的行業監管標准,從負債和分級兩方面統一資管產品的杠桿要求,投資風險越高,杠桿要求越嚴。對公募和私募產品的負債比例作出不同規定,明確可以分級的產品類型,分別統一分級比例。
六、抑制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
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對各類金融機構開展資管業務公平準入,金融機構切實履行主動管理職責,不得為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管產品提供規避投資范圍、杠桿約束等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
七、切實加強監管協調。
強化資管業務的宏觀審慎管理,對同類資管產品按照統一的標准實施功能監管,加強對金融機構的行為監管,建立覆蓋全部資管產品的綜合統計制度。
八、是合理設置過渡期。
充分考慮存量資管業務的存續期、市場規模,同時兼顧增量資管業務的合理發行設置過渡期,實施「新老劃斷」,不搞「一刀切」。
(7)資管新規消費金融擴展閱讀:
指導意見的五大原則:
一、堅持嚴控風險的底線思維,防止金融風險跨行業、跨市場、跨區域傳遞。
二、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目標,既充分發揮資管業務的投融資功能,又嚴格規范引導,避免資金脫實向虛。
三、堅持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監管相結合、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結合的監管理念,實現對各類機構開展資管業務的全面、統一覆蓋。採取有效監管措施,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
四、堅持有的放矢的問題導向,針對資管業務的重點問題統一標准規制,對金融創新堅持趨利避害、一分為二,留出發展空間。
五、堅持積極穩妥審慎推進,防範風險與有序規范相結合,充分考慮市場承受能力,合理設置過渡期,加強市場溝通,有效引導市場預期。
指導意見釋放三大利好:市場將受益於流動性修復和風險偏好的有效提振。
一、資管新規細則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商業銀行面臨的壓力;
二、降低資產回表過程對於市場的影響;
三、適度緩解當前實體經濟面臨的信用緊縮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