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樹立正確的個人理財觀念
理財規劃步驟和核心:
第一步,回顧自己的資產狀況。包括存量資產和未來收入的預期,知道有多少財可以理,這是最基本的前提。
第二步,設定理財目標。需要從具體的時間、金額和對目標的描述等來定性和定量地理清理財目標。
第三步,弄清風險偏好是何種類型。不要做不考慮任何客觀情況的風險偏好的假設,比如說很多客戶把錢全部都放在股市里,沒有考慮到父母、子女,沒有考慮到家庭責任,這個時候他的風險偏好偏離了他能夠承受的范圍。
第四步,進行戰略性的資產分配。在所有的資產里做資產分配,然後是投資品種、投資時機的選擇。
理財規劃的核心:資產和負債相匹配的過程。資產就是以前的存量資產和收入的能力,即未來的資產。負債就是家庭責任,要贍養父母、要撫養小孩,供他上學。第二是目標,目標也變成了我們的負債,要有高品質的生活,讓你的資產和負債進行動態的匹配,這就是個人理財最核心的理念。
Ⅱ 個人理財
很多朋友的月收入都可能徘徊在2000元人民幣左右,如果您是這樣的情況,讓我們來核算一下,如何利用手中的有限資金來進行理財。如果您是單身一人,月收入在2000人民幣,又沒有其他的獎金分紅等收入,那年收入就固定在25000元左右。如何來支配這些錢呢?
生活費占收入30%-40%
首先,你要拿出每個月必須支付的生活費。如房租、水電、通訊費、柴米油鹽等,這部分約占收入三分之一。它們是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滿足你最基本的物質需求。離開了它們,你就會像魚兒離開了水一樣無法生活,所以無論如何,請你先從收入中抽出這部分,不要動用。
儲蓄占收入10%-20%
其次,是自己用來儲蓄的部分,約占收入的10%-20%。很多人每次也都會在月初存錢,但是到了月底的時候,往往就變成了泡沫,存進去的大部分又取出來了,而且是不知不覺的,好像憑空消失了一樣,總是在自己喜歡的衣飾、雜志、CD或朋友聚會上不加以節制。你要自己提醒自己,起碼,你的存儲能保證你3個月的基本生活。要知道,現在很多公司動輒減薪裁員。如果你一點儲蓄都沒有,一旦工作發生了變動,你將會非常被動。
而且這3個月的收入可以成為你的定心丸,工作實在幹得不開心了,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時,你可以瀟灑地對老闆說聲「拜拜」。想想可以不用受你不喜歡的工作和人的氣,是多麼開心的事啊。所以,無論如何,請為自己留條退路。
活動資金占收入30%~40%
剩下的這部分錢,約占收入的三分之一。可以根據自己當時的生活目標,側重地花在不同的地方。譬如「五一」、「十一」可以安排旅遊;服裝打折時可以購進自己心儀已久的牌子貨;還有平時必不可少的購買CD、朋友聚會的開銷。這樣花起來心裡有數,不會一下子把錢都用完。
最關鍵的是,即使一發薪水就把這部分用完了,也可當是一次教訓,可以懲罰自己一個月內什麼都不能再幹了(就當是收入全部支出了吧),印象會很深刻而且有效。
除去吃、穿、住、行以及其他的消費外,再怎麼節省,估計您現在的狀況,一年也只有10000元的積蓄,想來這些都是剛畢業的絕大部分學生所面臨的實際情況。如何讓錢生錢是大家想得最多的事情,然而,畢竟收入有限,很多想法都不容易實現,建議處於這個階段的朋友,最重要的是開源,節流只是我們生活工作的一部分,就像大廈的基層一樣。而最重要的是怎樣財源滾滾、開源有道,為了達到一個新目標,你必須不斷進步以求發展,培養自己的實力以求進步,這才是真正的生財之道。可以安心地發展自己的事業,積累自己的經驗,充實自己,使自己不斷地提高,才會有好的發展,要相信「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當然,既然有了些許積蓄,也不能讓它閑置,我們建議把1萬元分為5份,分成5個2000元,分別作出適當的投資安排。這樣,家庭不會出現用錢危機,並可以獲得最大的收益。
(1)用2000元買國債,這是回報率較高而又很保險的一種投資。
(2)用2000元買保險。以往人們的保險意識很淡薄,實際上購買保險也是一種較好的投資方式,而且保險金不在利息稅徵收之列。尤其是各壽險公司都推出了兩全型險種,增加了有關「權益轉換」的條款,即一旦銀行利率上升,客戶可在保險公司出售的險種中進行轉換,並獲得保險公司給予的一定的價格折扣、免予核保等優惠政策。
(3)用2000元買股票。這是一種風險最大的投資,當然風險與收益是並存的,只要選擇得當,會帶來理想的投資回報。除股票外,期貨、投資債券等都屬這一類。不過,參與這類投資,要求有相應的行業知識和較強的風險意識。
(4)用2000元存定期存款,這是一種幾乎沒有風險的投資方式,也是未來對家庭生活的一種保障。
(5)用2000元存活期存款,這是為了應急之用。如家裡臨時急需用錢,有一定數量的活期儲蓄存款可解燃眉之急,而且存取又很方便。
這種方法是許多人經過多年嘗試後總結出的一套成功的理財經驗。當然,各個家庭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靈活使用。
正確理財三個觀念
建立理財觀念一:理財是一件正大光明的事,「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建立理財觀念二:理財要從現在開始,並長期堅持。
建立理財觀念三:理財目的是「梳理財富,增值生活」。
理財四個誤區
理財觀念誤區一:我沒財可理;
理財觀念誤區二:我不需要理財;
理財觀念誤區三:等我有了錢再理財;
理財觀念誤區四:會理財不如會掙錢。
理財的五大目標
目標一:獲得資產增值;
目標二:保證資金安全;
目標三:防禦意外事故;
目標四:保證老有所養;
目標五:提供贍養父母及撫養教育子女的基金。
上班族理財大法:1/3薪水能致富!
薪資成長幅度趕不上物價飛漲速度,受薪階級想要致富似乎愈來愈難!其實,不必悲觀,每個月省下三分之一薪水,拿來做好理財規畫,你也可以翻身成為千萬身價的上班族。「三分之一」是原則,隨著經驗的累積與職務的調整,就能省下更多的薪水,再加上適度的投資與理財,只要有決心,薪水致富絕非遙不可及!
同樣領薪水過日子,有人成為窮上班族,有人成為富上班族,站在貧富的天秤上,你會落在哪一邊?
以下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用對方法,每月省下至少三分之一薪水,再把省下的錢做好投資理財規畫,你也可以從薪水族翻身成為黃金貴族,走向富裕的彼岸。
六十三年次的林春江,今年工作第十年,薪水五萬元上下,這分薪水跟多數上班族相較,並不算高,但是她卻在十年之內就累積三百萬元財富。
目前任職於某投信企畫部門的林春江,大學畢業後,先在陽明大學擔任研究助理,起薪二萬七,由於初出社會,她暫時住在親戚家裡,不用負擔房租,加上生活節儉,累積財富的速度比別人還快。
「我每個月只花五千元,就可以過日子!其它的錢都存下來了。﹂當時定存利率高達七%,活儲也有五%,跟會風氣仍相當盛行,她拿了一萬元跟會,其它的錢都放定存與活存。
在親戚家住了一段時間,家住台中的她,曾回中部工作一年半時間,任職於科技公司,住家裡期間,她一樣每個月都只花費五千元。
林春江後來北上工作,一個人租屋而居。她在永和租了一間雅房,房租五千六百元,每月伙食費四千元,交通費一千五百元,加上生活雜項開支,一個月一萬三千元就可以搞定。當收入增加到三萬三千元的時候,可以省下二萬元,後來收入增加,每月存的錢也隨之增加。
節儉為本 投資不忘風險
「我常常在菜市場里尋寶。」她可以找到一把二十元的菜刀,一用二、三年;也可以找到一件三十元的衣服,看起來還不致太差;自己下廚做晚餐,順便帶便當。即使沒有下廚,晚上去吃自助餐的時候,多買一些菜,花個七、八十元,解決晚餐,還可以帶第二天的便當。
在節儉當中,她在二十六歲就存下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速度可說相當驚人。
省功一流,的確是林春江累積財富的第一項關鍵因素,不過,在投資理財方面,她也有獨到見解。林春江的主要投資除了基金、股票之外,還有權證。
去年她研究台達電發現,它是類股中氣勢最強的明星,當時分析到了第四季應是「強者恆強」,於是大膽買了權證,結果大賺一倍之多。此外,她從二十四歲就買的中鋼股票,也固定配息,為她帶來固定收益。
在投資路上,她還是繳過學費,二○○○年時,她跟著科技公司的同事買股票,股市崩盤,虧了二、三十萬元,財富從一百萬元縮水為七、八十萬元,心痛不已。「從此以後,我改變策略,只拿出總資產的二○%做投資,即使賠了也不會有影響。」
她強調:「一定要記住風險,穩穩地賺!﹂當財富累積愈多的時候,更要穩健投資,才不會影響財富累積速度。
今年,林春江工作進入第十年,她總共累積三百萬元資產,在父母資助部分頭期款下,今年在台北市內湖區買下一戶九百萬元的房子。三十二歲、單身,就擁有近千萬元房子,全靠節儉與投資而來。
同樣也是六十三年次的王凱立(化名),已是企業中階主管,收入比林春江還高,但是平常花費並沒有刻意節儉,亦沒有投資理財習慣,多年來的薪水收入,除了買了一輛價值百萬元的名車之外,手上所剩的現金有限,約僅百萬元存款,更遑論購屋置產了。
「二十一世紀是強迫投資理財的時代,善於投資者,愈來愈富,不善於投資者愈來愈貧!」在《上班可以致富》一書中,作者黃培源與楊偉凱指出,上班族想要致富有三大快捷方式。第一個途徑是選對行業,藉由高紅利上班致富,在科技業上班的科技新貴,靠分紅配股致富,就屬於這一類型。第二個途徑是幫公司賺錢,藉由高薪資上班致富,企業的中高階經理人或超級業務員,都屬於這一類型。
如果,你不在前兩者之列,那麼還有一條途徑,就是投資理財,上班致富。利用小錢長期持續地投資在高報酬的投資組合,並做好資產配置及情緒管理,遠離投資陷阱,利用復利效果,以錢滾錢來致富。
理財趁年輕 從小額做起
《上班可以致富》作者之一的楊偉凱,現任匯豐銀行財富管理副總裁。他強調,上班族每個月至少要提撥三分之一薪水,「從小做起」進行投資理財,才有致富的可能。他也提醒,三分之一是剛進職場薪水不高時,應提撥的比率,等到薪水增加後,可逐步調高比率至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如此累積財富的速度會更快。
所謂「從小做起」就是「金額小、年紀小、風險小」,也就是從有限的薪水中省下一部分,用小額開始投資,從年輕時就做起,對投資理財還不懂時,不要冒太大風險。
林春江的投資理財方法也是從小做起,她一進職場就積極存錢,從小錢存起,再搭配較低風險的投資策略,穩穩賺進三百萬元財富,且財富還在持續增加之中。
一般上班族或許沒辦法像林春江這樣,每月存下三分之二薪水,但是若能至少存下三分之一,就可以像楊偉凱建議的理財方式,從小做起累積財富。
Ⅲ 分享正確的理財觀有哪些
正確的理財觀有:
觀念一:記錄財務 養好習慣
由於現在的年輕人疏於理財,隨意消費,以至於「月光族」、「啃老族」、「窮忙族」等一系列新名詞、新人類層出不同,因此,年輕應消費者要學會理財,養成良好的消費、記賬的習慣。
首要注重的是要理財的意識和觀念的培養,讓年輕人主動地了解各種理財方法,嘗試打開理財大門。其次,記賬是進行理財的第一步。如果不知道錢花在哪裡,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那還理什麼財。再次,堅持固定儲蓄,積累初步的理財資本。很多年輕人通常在月初的時候銀行卡里還有錢,但到月底,就所剩無幾了,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樹立正確的消費習慣,正確的消費習慣是收入-儲蓄=消費。
觀念二:強制儲蓄 鎖定資產
能進行強制儲蓄的工具很多,比如銀行零存整取、基金定投等等,但強制儲蓄功能最強的要屬保險產品,正好幫助年輕人克服存不住錢的缺點,鎖住一部分資產:1.計劃投入的時間是事先約定的,即保險的繳費期。繳費期內必須按時繳費,否則會有專人通過各種方式提醒。2.計劃投入的金額是事先約定的,就是保險的繳費金額,不得隨意改變。3.計劃領取的時間是事先約定的,提前領取會有費用損失,損失額度很大,迫使人們不得不強制儲蓄。
TIPS:年輕人也並不是真的無錢可存,有時候每月強制存現三四百對他們的生活質量毫無影響,只不過他們沒有意識,也不想行動而已。
觀念三:退休規劃 越早越輕松
「退休養老,我才剛剛賺錢,還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去做,買房、結婚、旅遊……太遙遠了吧!」在年輕人的眼裡,養老似乎是遙遠的事。他們也不知道,時光飛逝,幾十年如一瞬間;他們也不知道,未來的養老金收入將遠不能滿足我們的生活所需。退休後如果要維持目前的生活水平,在基本的社會保障之外,還需要自己籌備一大筆資金,而這需要他們從年輕時就要盡早進行個人的財務規劃。
TIPS:年輕人最大財富是時間,如果在年輕的時候沒有這種意識,沒有做好規劃,接近退休的時候再來著手行動,就難有理想的結果。老年,每個人都會面對。年輕人建立提早規劃的意識。
理財首先應該留出日常開銷的,然後有一部分現金存款以備不時之需,還有富餘可以考慮理財。
理財首要一點就是量力而為,不要把所有資產都投進來,做理財不是賭博。再就是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可以有一個規劃,低風險和高風險的相結合,低風險的收益低,高風險收益高。比如一部分買保險,一部分買銀行低風險理財,再拿出一部分做投資,投資可以考慮股票啊,期貨啊,外匯啊。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