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綠色金融的存在問題
我國綠色金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綠色金融發展還缺乏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
我國環保政策、法律體系還不完善。環境經濟政策也還處於醞釀和探索階段地方保護主義、政策執行不力等現象在環保領域還比較普遍,環保信息也還不透明。2008年來,國家環保總局進行的四次環評執法,靠的全是直接叫停大項目、區域限批、流域限批等行政手段,長期效果十分有限。雖然,我國已將節能減排指標納入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指標體系,但在具體領域、具體項目、具體企業,環保政策的實施還不是非常順利。我國對環保違規信息還缺乏完善的發布機制。金融機構不僅缺乏環保專業知識,也面臨信息獲取的高成本問題。現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企業基本信用報告》所能提供的「環保信息」涉及的企業范圍還很窄。金融機構對大多數不屬於國家監控范圍的企業、項目的環保違規情況,只能通過實地調查或媒體報道獲得,有的甚至難以獲得,信息極不對稱。
二、綠色金融的發展還缺乏內外部激勵和監督
我國金融機構股東、投資者、員工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意識還不強。金融機構內部在公司治理方面還沒有建立起與綠色金融配套的制度,也缺乏符合綠色。
金融發展需要的約束激勵機制。這樣,金融機構內部的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意識還很容易被繁重的經營考核壓力和誘人的經濟效益沖淡。從外部來看,政府部門還沒有建立起對金融機構發展綠色金融的激勵機制,我國企業和個人「綠色消費」意願還不夠強烈,對金融機構的監督不足。
三、金融主管部門綠色金融發展戰略安排和政策配套比較欠缺
現金融主管部門的綠色金融政策目標也還主要停留在限制對「兩高一資」企業的信貸投放和促進節能減排短期目標的實現上,對綠色金融缺乏完整的戰略安排和政策配套。金融主管部門還沒有全面承擔起綠色金融理念的傳播、引導職責。在國際合作領域,金融主管部門也未見有積極動作。金融機構缺乏對國際綠色金融發展最新趨勢、環境風險評估技術和環境風險管理經驗的了解、學習渠道。
四、金融機構發展綠色金融的戰略准備工作進展還比較緩慢
綠色金融還沒有完全提升到我國金融機構的戰略層面,戰略准備工作還沒有全面展開。部分已經進入實踐探索階段的金融機構,其綠色金融發展實際上也大多還停留於某些具體經營層面,還沒有制定專門的綠色金融戰略目標和發展規劃。我國金融機構也還沒有有效展開組織保障、企業文化(包括信貸文化)、人才、政策的戰略准備工作。我國金融機構在如何將環境因素嵌入業務決策流程、如何開發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如何進行環境風險評估和管理等諸多方面還需要不斷學習。
B. 當前養殖業主要存在哪些突出問題或痛點
一、幼雛之痛
幼雛是家禽養殖業的基礎,幼雛健弱,是目前中國養殖產業成敗的根本;由於中國人的「小利」思維和分段效益考核思維,致使各環節僅僅考慮本環節的利益最大化,例如:孵化環節為了提高健雛率,則經常採用「降低標准、技術提健、以次充好」等手段,這就導致了養殖環節問題頻出,「發病率、死亡率、料消耗、葯費比」紛紛攀升,養殖風險高啟,養殖效益走低。幼雛之痛,是家禽養殖業的初痛。
二、飼料之痛
飼料是家禽養殖業的另外一個關鍵要素,飼料成分是否合理,會對家禽的成長速度、健康狀態甚至是否發生病變等影響都很大,由於飼料屬於配方式復合產品,專業性、知識性較強,而與此同時養殖戶大多層次較低,辨別判斷能力有限,這就助長了飼料構成的神秘感,經常造成活禽腹瀉和營養不良等現象。問題的關鍵在於,即使出現類似問題,也經常被桃代李僵矇混搪塞。飼料之痛,是家禽養殖業的過程之痛。
三、用葯之痛
家禽用葯,對家禽養殖業來說,是不得已而為之,是用來保命的東西,就是這種東西,讓養殖戶痛不欲生。葯廠和龍頭企業為了獲取超額利潤,常常採用標配的方式強制用葯,即使這樣,由於禽葯市場透明化程度較低,龍頭企業對葯廠的贏利要求又多,這促使葯廠經常採用偷工減料的方式確保收益最大化,最終買單的養殖戶「多用葯、不見效。」用葯之痛,是家禽養殖業的絕望之痛。
四、失水率之痛
禽肉製品由於其新鮮指標要求較高,目前主流的保鮮措施主要有:低溫、真空、氣調三種方式,其中低溫保鮮最為常用和有效。凍品禽肉在產品消融過程中會出現一定量的融水流失,在業內稱之謂「失水」;一般情況下不同企業、不同批次產品的失水情況不一。這讓食品加工企業和餐飲企業在產品采購過程中頭痛不已,很難保障產品重量符合要求。
五、規格之痛
禽肉製品企業,由於毛禽養殖不均勻再加上生產精細度不夠,常常導致產品規格出入較大,對於規模性采購的熟食加工企業和以宴席為主的餐飲企業來說,適合要求的同規格產品的規模化供應難度較大,常常導致不必要的浪費和損耗。
六、產品質量之痛
由於家禽產品在終端供應的主要是胴體,消費者很難通過胴體去判斷所消費禽肉的健康程度和葯殘情況;經常出現的是吃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甚至吃了以後感覺身體不適才發覺吃出了問題。病死禽畜需利用無害化設備進行無害化處理,無害化處理設備的普及是當務之急。
七、產品口感之痛
作為終端銷售的家禽胴體,沒有日齡標注、沒有生活圖影,消費者很難從產品肉體判斷出禽肉的口感傾向,只有在消費的過程中才能體驗出來。因此很多情況下,禽肉產品的購買過程對消費者來說就是一次賭博或者大考,輸贏之間,總是後怕和痛苦。
C. 我市服務業發展方面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我國當前總體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有: 1.三個產業間的比例關系失衡,第三產業所佔比例偏低。 第一產業比重偏高,高於同等收入水平國家;第二產業比重明顯偏高,不僅高於同等收入水平國家,而且高於工業發達國家; 第三產業的比重則大大低於同等收入國家和發達國家。 2.第一產業效率仍然很低。自動化程度低,基礎不穩定,生產方式落後,基礎設施投入不足,抗災能力下降,耕地面積大量減少,糧食生產仍未擺脫「靠天吃飯」的傳統,城鎮化發展速度緩慢。 3.受傳統因素和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影響,我國第二產業結構失衡的現象依然沒有改觀 : 高能耗、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加工業務對我國經濟進一步快速發展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 基礎產業成瓶頸,製造業比重偏高,輕紡工業生產嚴重過剩,加工業小規模低水平重復建設,傳統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不相稱。 4.第三產業全面落後的狀況依然沒有明顯改觀。從產業角度看第二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一直較高,經濟發展主要靠第二產業在拉動。第三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有較大的增長,但是,伴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第三產業對經濟的增長的貢獻率沒有保持上升態勢,尤其在2007—2008 年之間,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說明近年來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滯後。從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看,發達國家主要以信息、咨詢、科技、金融等新興產業為主,而我國尚以傳統的商業、服務業為主。如郵電、通訊)和新興第三產業(如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科技等)自然發育不足。
D. 金融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1、金融業對整體經濟貢獻度較低,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尚待完善。
2、資本配置效率較低,存貸款差距日趨加大。
3、銀行貸款集中度較高,中小企業融資難度大。
E. 我國農村金融服務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1)農村金融體系結構與運作機制存在嚴重缺陷,機構網點少。農村金融機構網版點分布不均勻。在東部地區,網點權過於集中,但是在中西部有些鄉鎮都沒有設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
(2)現有農村金融機構的法人治理結構還不完善。2003年以來,作為主力軍的農村信用社改革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一系列問題。
(3)農村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比如2007年末,全國縣域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平均數達到13.4%,而這個比例高於全國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比例。
(4)產品和服務單一,支農功能不強,農村資金外流嚴重,農民貸款難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難等問題依然存在。
(5)財政資金和信貸資金,政策性金融和商業金融沒有形成合力,在農村地區進行信貸資金投放缺乏寬松的政策環境和信用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