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想投訴中國農業銀行的工作人員怎麼投訴
可打銀行客服電話投訴處理,不要和機器人客服交流,可以直接轉人工客服處理
Ⅱ 金融消費者可以通過哪些渠道進行投訴
第一:律師事務所資訊
第二:一些媒體,或通過網路曝光
第三:報警
Ⅲ 12363投訴受理范圍
12363投訴范圍包括人民銀行法定職責范圍內的投訴,比如說支付結算、徵信專等,另外就是涉及跨市場、屬跨行業類交叉性金融產品的投訴,以及影響轄區范圍金融穩定的投訴。該投訴電話的工作時間是周一至周五上午8點30-11點50,下午14點30-17點。
此外國家法定節假日、公休日為休息時間,這段時間內不受理投訴電話。
(3)全省農合機構金融消費投訴擴展閱讀:
據人行沈陽分行介紹,開通12363電話旨在暢通金融消費者咨詢投訴渠道,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該投訴電話受理范圍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法定職責范圍內的金融消費投訴,涉及跨市場、跨行業類交叉性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金融消費投訴。
此外,社會公眾在購買金融產品和接受金融服務時與金融機構發生糾紛的,原則上應先向金融機構投訴,如金融機構不予受理或在一定期限內不予處理,或對處理結果不滿意,可向12363電話投訴。
Ⅳ 中國人民銀行受理哪些機構金融消保投訴
消保局每年9月份集中開展人民銀行「金融知識普及月」活動。自2014年起回,每年「3·15」期間組答織開展「金融消費者權益日」活動。通過集中開展金融知識普及工作,進一步擴大金融知識普及的覆蓋面,人民銀行總行及各級分支機構結合實際,加強組織協調,有效發揮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開展了形式多樣、有針對性的金融知識普及活動,取得積極成效。
與此同時,《金融消費者保護的良好經驗》、《金融知識普及讀本》等金融知識普及材料出版發行。此外,消保局建立人民銀行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制度,將從2017年開始,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面開展消費者金融素養問卷調查。開展金融教育有效性評估項目,積極探索金融消費者教育有效性評估機制,推動金融消費者教育的有效性不斷提高。
Ⅳ 目前有哪些渠道可以受理金融消費者投訴,不同渠道受理標準是否一致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省銀監局市銀監分局縣辦事處。原則上僅此渠道。
Ⅵ 金融消費投訴有哪些渠道和方式
在方面也不算專業,只知道經偵局管金融這方面的,如果說對方有欺騙行為可以試著報警,而且立案的概率還是蠻高的,因為金融詐騙通常涉及金額巨大
Ⅶ 如何到銀監會投訴
群眾可通過互聯網金融舉報信息平台向監管機構、司法部門舉報違法、違規從業機構。該平台的建設為群眾舉報提供了一個便捷、直接的渠道,凝聚群眾力量。
在正常情況下,您若要投訴銀行的產品或服務,應先行與該銀行聯絡,這樣做可使銀行有機會及早解決投訴事項。各家商業銀行都有接受客戶投訴的渠道和處理流程,以便對客戶投訴展開全面及時的調查,並使投訴獲得完滿解決。銀行也應向客戶說明投訴的程序。
若對銀行處理投訴的方法感到不滿意,或銀行並未在收到投訴後約定時間內給予最後回復,您可向銀監會尋求協助。向銀監會投訴應以書面形式進行,並詳述投訴事件及性質、投訴人姓名及聯絡方法。口述形式或匿名投訴銀監會都不便受理。
(7)全省農合機構金融消費投訴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銀監會對銀行業投訴處理要求設立投訴部門負責投訴事項,在網點要有現場處理投訴程序,要在營業網點和官網公布投訴電話、網路等渠道,要及時受理投訴並登記,受理後要告知受理情況等事宜。而且處理原則上不得超過十五個工作日。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及時受理各項投訴並登記,受理後應當通過簡訊、電話、電子郵件或信函等方式告知客戶受理情況、處理時限和聯系方式。
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客戶投訴事項,應當認真調查核實並及時將處理結果以上述方式告知。發現有關金融產品或服務確有問題的,應立即採取措施予以補救或糾正。銀行業金融機構給金融消費者造成損失的,應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向金融消費者進行賠償或補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投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互聯網金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法部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互聯網金融監管細則
Ⅷ 遇到金融消費糾紛怎麼辦
解決金融消費糾紛:自金融危機以來,金融消費者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世界各主要國家在對金融危機的根源進行反思之後,均認為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律制度缺失是誘發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在司法實踐中,以銀行理財委託糾紛為例,金融消費者大多敗訴,如何解決金融消費糾紛,切實保障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1.設計為多元化的解決機制:首先是民間糾紛解決機制的一種多元化的趨勢,許多國家日益重視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ADR)的作用,強化解決糾紛手段和方法的多樣性。其次是由金融消費糾紛的特點決定的,金融消費糾紛的增長性、銀行聲譽機制的脆弱性與司法解紛的弊端、金融創新的特點以及適時調整和糾錯的機制的必要性、金融技術和金融消費糾紛的復雜性專業性、金融消費者的弱勢地位等特點決定了糾紛解決機制的多元化;
2.如何構築一個立體的、多元的金融消費糾紛解決體系。其層次體系為:首選途徑是金融企業內部的糾紛處理機制,其次是社會組織的糾紛處理機制(包括調解、仲裁、FOS等),再次是行政處理機制,最後途徑是法院的訴訟。主要存在以下規律:從投訴者的成本看,糾紛解決機制越靠前,成本越低;從糾紛處理所需的時間上看,糾紛解決機制越靠前,時間越短;從程序上看,糾紛解決機制越靠前,程序越簡單;從體現的意志看,糾紛解決機制越靠前,體現的當事人的意志越強;糾紛解決機制越靠後,體現的國家意志越強;
2.除了FOS機制,其餘糾紛解決途徑都存在,應構築一個立體的、多元的金融消費糾紛解決機制:第一途徑是金融企業內部的糾紛處理機制,最後的途徑才是法院的訴訟,中間是社會各方的糾紛處理機制,包括FOS、調解、仲裁等,行政處理機制則是對第一途徑和中間途徑的監督和輔助,而媒體途徑則應該是需要擺脫的解紛機制;
3.理論方面,借鑒西方有益經驗的基礎之上,立足於實際,為多元金融消費糾紛的解決提供思路。
Ⅸ 金融消費者與金融機構發生糾紛,可以向什麼的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投訴
金融消費者與機構發生糾紛可以向支行進行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