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冠群馳騁到期不回款,這么大的盤不會出事吧,現在到期不兌現,要不要報案維權呢
現在的逾期狀態,目前每家金融公司都存在,延期兌付,不是不兌付,5w,10w的都著急要錢,幾百萬,幾千萬的客戶反而不那麼著急,兩頭擠壓,真的崩塌了,誰都別想拿到錢,多少活活的例子
⑵ 被譽最富遠見的國際投資家羅傑斯,他的投資能力到底多強
羅傑斯被譽為最富遠見的國際投資家,獲利能力在140%左右,還有羅傑斯的投資眼光具有前瞻性,簡單說就是他投資什麼,什麼都可以掙錢,是非常牛逼的人物,值得大家學習。
在那個時候都沒有人看好中國都地產經濟,可是羅傑斯不是這樣想的,他覺得中國用不了多久經濟就會高速發展。加上中國人口多,自然對房子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因此羅傑斯早早就跟中國地產商合作,不得不說羅傑斯的投資眼光具有前瞻性。
⑶ 現在互聯網金融監管這么嚴,冠群馳騁合規程度怎麼樣
冠群的合規進程基本上都對外公布了,冠群馳騁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網路中介平台,目前已回經完成了答銀行存管,獲得了電信業務許可證(即ICP證),拿到了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三級備案證明。合規的硬性標准基本上都滿足了。
⑷ 冠群馳騁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的管理團隊
劉廣東 冠群馳騁CEO
劉廣東,平台最大出借人,購買大量債權,創立冠群馳騁投資管專理(北京)有限公司,全屬國已有200多家分公司。現為冠群馳騁董事長,2013中國互聯網金融年度評選入圍人物。
作為國內互聯網出借與借款服務行業的倡導者、實踐者、領軍者,劉廣東對中國的民間資本出借與借款模式具有獨到的見解。為考察了解全球市場的發展趨勢與先進經營模式,曾走訪英國倫敦金融城、美國紐約華爾街、瑞士等P2B市場發展較快的國家,為中國P2B事業崛起與冠群平台快速、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楊宏建冠群馳騁副總裁
楊宏建先生2014年9月加入冠群馳騁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任副總裁職務,主管公司財務戰略執行、資本運作、會計基礎核算、財務管理、證券事務等,並參與公司重大戰略投資論證。
錢靜波冠群馳騁首席風控官
錢靜波先生現任冠群馳騁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首席風控官職務,主要負責公司整體風險管理和控制,包括對內的管理性風控以及對外的經營性風控。
⑸ 此次經濟危機的起因誰能確切的將一下嗎
對金融危機最普遍的官方解釋是次貸問題,然而次貸總共不過幾千億,而美國政府救市資金早已到了萬億以上,為什麼危機還是看不到頭?有文章指出危機的根源是金融機構採用「杠桿」交易;另一些專家指出金融危機的背後是62萬億的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麼,次貸,杠桿和CDS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它們之間通過什麼樣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機?在眾多的金融危機分析文章中,始終沒有看到對這些問題的簡單明了的解釋。本文試圖通過自己的理解為這些問題提供一個答案,為通俗易懂起見,我們使用了幾個假想的例子。有不恰當之處歡迎批評討論。
一。杠桿。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 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CDS合同。由於杠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運行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 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 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上面 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 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 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杠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 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准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游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萬億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政府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 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政府就要賠出20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
以上計算所用的假設和數字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但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法低估。
⑹ 僅幾億美元身家的羅傑斯,為何還能被稱為是華爾街巨頭
因為羅傑斯的投資眼光極佳,可以說一看一個准,加上他創造了很多投資神話,這個世界上很少人可以打破他投資記錄,所以被大家稱為華爾街巨頭,是實至名歸的,不接受反駁。
PS:只想說大神收下我的膝蓋,或者是大神家裡需要打掃衛生的嗎?小聲說出來我覺得我挺適合的......
眾網友:來人,拉下去,不要臉......
02、原因二是羅傑斯的投資眼光一看一個准
就算是羅傑斯退休之後,他去非洲旅遊,他也可以發現投資目標,比如非洲的旅遊。估計羅傑斯是天生的投資高手吧,就在他從非洲旅遊回來不久之後,他果斷成為ATT/ATC(非帶鏈)合作小夥伴。事後證明羅傑斯的眼光極佳,這次投資同樣取得非常大的收益,成功讓非洲經濟跟國際經濟接軌,真是太厲害了,旅遊都可以發現商機。
⑺ 哪位大俠能詳細的敘述一下吉姆·羅傑斯從大學到他離開量子基金的生活和投資理念、風格
吉姆·羅傑斯簡介
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國際著名的投資家和金融學教授。他具有傳奇般的投資經歷。從他與金融大鱷索羅斯創立的令人聞之色變的量子基金到牛氣十足的羅傑斯國際商品指數(RICI),從兩次環球投資到被Jon Train's Money Masters of Our Time,Jack Schwager's Market Wizards等著名年鑒收錄,無不令世人為之嘆服。
* 1942年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出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
* 1964年畢業於耶魯大學
* 1964年到1966年,就讀於牛津大學
* 1970年與索羅斯共同創立了量子基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 1980年離開量子基金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講學
* 1989-1990年完成了第一次環球旅行,並被吉尼斯世界記錄記載
* 1998年創立羅傑斯國際商品指數(RICI),到2003年11月該指數已達119.73%的升幅,超過同期主要指數
* 1999年第二次環球旅行時,投資上海B股,同樣獲得巨大成功,時代(Time)稱其為金融界的印地安那·瓊斯(the Indiana Jones of finance)
* 時代(Time)、華盛頓郵報( The Washington Post)、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巴龍( Barron's)、福布斯( Forbes)、財富( Fortune)、華爾街日報( The Wall Street Journal)、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長期撰稿人
傳奇投資家吉姆·羅傑斯
吉姆·羅傑斯的中國之行掀起不小的波瀾,這位曾經被巴菲特稱為「對大勢的把握無人能及」的投資大師,傳奇性不僅是他的投資歷史,還有那些足以讓人們為之激動的環球考察旅行。
環游地球為投資鋪路
他曾經兩次環游世界,第一次在1990年,騎著摩托車,去50多個國家,花了近兩年時間;第二次是1999年,開著賓士旅行車,歷時三年,途經116個國家,從冰島出發經過歐洲、日本、中國、俄羅斯、非洲、南極、澳大利亞、南美洲然後回到美國,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記錄。"我和太太的環球旅行有兩個成果,一個是Adventure Capitalist正式出版,另一個成果就是我第一個女兒的出生,她現在只有11個月,我覺得非常幸福。"
「ADVENTURE CAPITALIST"是羅傑斯的旅行手記,他用投資家的眼光洞察所到之處的投資機會。通常,他認為進入一個國家後,只要兌換這個國家的貨幣,使用這個國家的貨幣時沒有問題,在開車的過程中只要這個國家的道路交通條件良好,那這個國家就是可以投資的。
「貨幣確實非常重要。很多國家都實行外匯管制,所以我們為了錢的問題傷透了腦筋,有時候出於無奈還必須走私現金,然後在黑市上兌換。這些國家顯然還不太適合投資。」羅傑斯不無感慨地說起他和太太在某國的遭遇--當他在當地的ATM機上取錢時,正准備拿回信用卡的當口,卻不料錢被ATM機鬼神差地"吃"了進去。無處伸冤的羅傑斯最後只能找到當地的黑手黨,把吃進ATM機里的錢硬生生地掏了出來。
在非洲的波札那,他驚訝地發現城市中到處是高級轎車,當地的貨幣可以自由兌換,這個國家有三年的外匯儲備,政府預算和外貿都是順差,而股票市場只有7名職員和7隻股票,股價很低還有現金紅利。羅傑斯當即購買了全部股票,並委託經紀人買下以後上市的每一隻股票。結果,2002年波札那被《商業周刊》評為10年來增長最快的國家。
這些故事讓羅傑斯很興奮:「我們每到一個地方,都盡量和當地人同吃同住,用他們的生活方式體會他們的生活,從中可以學到很多很多的東西,包括發現很多投資機會。」環游世界的浪漫夢想就這樣和金融投資考察實現了無縫連接,就像他自己說的,「賺錢和理想融合是最美妙的事情。」
投資哲學:腳踏實地
「我人生中最成功的投資是我11個月大的女兒,我有過很多成功的、失敗的投資經驗,但從成功中學到的東西遠不及從失敗中學到的多。"當記者問及他輝煌的投資歷史時,羅傑斯的回答有點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他舉了個例子。「在我非常年輕的時候,有一年,我判斷股市將要崩盤。在美國,你可以通過賣空來賺錢。後來確實如我所料,股市大跌,金融機構紛紛破產,一瞬間我的資金翻了三倍,當時我覺得自己實在是太聰明了。」嘗了甜頭後,羅傑斯判斷市場將近一步下跌,於是集中了自己所有的資金大力賣空,而股市卻極不合作地上漲了「最後只能斬倉,賬戶里一分不剩。我當時窮得把自己的摩托車都賣掉了。」事後,他發覺自己當時根本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自己對股市繼續下跌的判斷其實沒有任何研究做支撐,於是他翻然醒悟,「獲得成功後往往會被勝利沖昏頭腦,這種時候尤其需要平靜的思考。」
事實上,羅傑斯一直成功地扮演著傳奇投資家的角色,這一點在他六歲的時候就已經顯現。當時他獲准在青年聯賽上出售軟飲料和花生,於是羅傑斯向爸爸借了100美元買了個烘花生的設備,五年後,他不僅歸還了當初借來的"啟動資金"100美元,還獲得了100美元的利潤。從耶魯和牛津畢業後,羅傑斯和索羅斯共同創立了量子基金。在1970至1980年的十年裡,量子基金的復合收高達37%,超過了同期巴菲特的29%和彼得林奇的30%。索羅斯曾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到:羅傑斯最重要的構想應該是國防工業類股,當時國防工業完全被人忽略,從上次國防工業景氣結束後,只殘留一兩位分析師繼續研究這個行業。1980年和索羅斯分道揚鑣後,1982年,羅傑斯開始分批買入當時的西德股票,1985年與1986年分批出,獲得3倍利潤。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從1961年一直到1982年8月,西德市從來沒有出現過多頭市場,完全無視這21年來西德經濟的持續蓬勃發展。因此,羅傑斯認為,西德股市已經具備介入的價值,如果投資西德股市的話,可以確保不會虧損。在確認總體具備投資價值以後,羅傑斯也看到了當時的西德股市騰飛的契機--西德大選。結果,在基督教民主黨贏得大選的當天,西德股市就告大漲,羅傑斯取得了巨大成功。
1984年,外界極少關注、極少了解的奧地利股市暴跌到1961年的一半時,羅傑斯親往奧地利實地考查。經過縝密的調查研究後,他認定機會到來,於是大量購買了奧地利企業的股票、債券。第二年,奧地利股市起死回生,奧地利股市指數在暴漲中上升了145%,羅傑斯大有所獲,因此美名遠播,人敬稱為"奧地利股市之父"。
對於投資,羅傑斯給大家的建議是,「每個人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我本人比較喜歡那些無人關注的、股價便宜的股票。但是做出背離大眾的選擇是需要勇氣的,而且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扎實的研究和分析。」他一再強調「如果想要長期地賺大錢,一定要腳踏實地。」
買中國B股賺了大錢
羅傑斯在ADVENTURE CAPITALIST的中文版序言中寫到:"在我游歷的這116個國家中,我最喜歡中國,很想在中國上海定居。"他也曾經在很多個場合中說,"19世紀是英國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
羅傑斯顯然並不只是說說已。1999年途徑上海時,他特地去海通證券營業部開立了B股賬戶。"之前,所有的朋友都說,絕對不要投資中國B股。但我知道,如果他們那樣說的話,我就應該去投資。"事實是,B股之後確實連續上漲,羅傑斯獲了500%的利潤。
他認為,最近盡管有宏觀調控的憂慮,中國還是有很多投資機會,比如期貨、旅遊或者交通行業。「我接下去會考察一下上海商品交易和大連商品交易所,為下一輪的投資做准備。我還會為我女兒開立一個中國的股票交易賬戶,雖然她才11個月。"面對大家的驚訝表情,羅傑斯補充說,"我已經准備讓我女兒學習中文了,我要讓她了解中國。"
羅傑斯七條投資法則
1.勤奮。
「我並不覺得自己聰明,但我確實非常、非常、非常勤奮地工作。如果你能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很熱愛自己的工作,就有成功的可能」。這一點,索羅斯也加以證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索羅斯說,「羅傑斯是傑出的分析師,而且特別勤勞,一個人做六個人的工作」。
2.獨立思考。
「我總是發現自己埋頭苦讀很有用處。我發現,如果我只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行事,既容易又有利可圖,而不是要別人告訴我該怎麼做。」羅傑斯從來都不重視華爾街的證券分析家。他認為,這些人隨大流,而事實上沒有人能靠隨大流而發財。「我可以保證,市場永遠是錯的。必須獨立思考,必須拋開羊群心理。」
3.別進商學院。
「學習歷史和哲學吧,干什麼都比進商學院好;當服務員,去遠東旅行。」羅傑斯在哥倫比亞經濟學院教書時,總是對所有的學生說,不應該來讀經濟學院,這是浪費時間,因為算上機會成本,讀書期間要花掉大約10萬美元,這筆錢與其用來上學,還不如用來投資做生意,雖然可能賺也可能賠,但無論賺賠都比坐在教室里兩三年,聽那些從來沒有做過生意的"資深教授"對此大放厥詞地空談要學到的東西多。
4.絕不賠錢法則。
「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干什麼,否則什麼也別做。假如你在兩年內靠投資賺了50%的利潤,然而在第三年卻虧了50%,那麼,你還不如把資金投入國債市場。 你應該耐心等待好時機,賺了錢獲利了結,然後等待下一次的機會。如此,你才可以戰勝別人。」「所以,我的忠告就是絕不賠錢,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發現大好機會才投錢下去。」
5.價值投資法則。
如果你是因為商品具有實際價值而買進,即使買進的時機不對,你也不至於遭到重大虧損。「平常時間,最好靜坐,愈少買賣愈好,永遠耐心地等候投資機會的來臨。」「我不認為我是一個炒家,我只是一位機會主義者,等候機會出現,在十足信心的情形下才出擊」羅傑斯如是說。
6.等待催化因素的出現。
市場走勢時常會呈現長期的低迷不振。為了避免使資金陷入如一潭死水的市場中,你就應該等待能夠改變市場走勢的催化因素出現。
7.靜若處子法則。
「投資的法則之一是袖手不管,除非真有重大事情發生。大部分的投資人總喜歡進進出出,找些事情做。他們可能會說『看看我有多高明,又賺了3倍。'然後他們又去做別的事情,他們就是沒有辦法坐下來等待大勢的自然發展。"羅傑斯對"試試手氣"的說法很不以為然。"這實際上是導致投資者傾家盪產的絕路。若干在股市遭到虧損的人會說:'賠了一筆,我一定要設法把它賺回來。'越是遭遇這種情況,就越應該平心靜氣,等到市場有新狀況發生時才採取行動。"
羅傑斯投資真經
1.購買別人都不看好的股票一般不會錯,雖然有時需要等上一段時間。
2.我在投資方面的成功,主要因為我買了價格非常低廉的股票,至少我覺得價格非常低廉。
3.牛市結束的信號是我們生活方式上一系列的基本變化。如1972年,石油從3美元一桶漲到34美元。歐洲國家開始使用核電站取代石油發電,北海和阿拉斯加的石油供應增加;到1978年,石油產量多年來第一次超過需求———這是主要的基本轉變,是牛市結束發出的信號。
4.當你看到新聞頭條上有關新的石油儲層被發現,或者風車農場在主要城市突然出現;當你看到新的礦藏供應市場;當你發現所有商品的庫存都在增加,這些就是基本轉變———就是你把錢從商品投資中抽走的時候,牛市就會結束。
5.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是商品大熊市,很少有商品像近年這么便宜———當你比較一下消費者價格指數或者其他金融資產(如股票和債券)的價格的時候,你就會看到這一點。
投資A股兩大原則
實際上,羅傑斯早已將其目光轉向中國。
1999年,羅傑斯第一次購買了中國股票,並開始做多,8年來一直持有。"
對於做多中國的具體手法,羅傑斯提出了兩點原則。
首先,必須留意股市下跌--每次中國股市的大幅下跌,都可能給投資者提供進入的機會。(2008年3月)
而早在7月初(2007),羅傑斯就曾經說過,在中國政府給股市降溫的情況下,如果股市當時再跌40%~50%,他便會大幅增持。(預測准確!)
其次,要關注中國政府的舉動。
"你必須關注政府在做什麼,我不是政府的粉絲,但當政府有所為時,裡面就蘊含了巨大的機會。"羅傑斯認為,目前中國政府正在花費成百上千億資金來改進鐵路建設、水務系統建設、解決農民問題等等,這里邊有金礦可挖。(核能,新式風能,新能源,太陽能,環保,軍工看好)
⑻ 關於,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只是一個托詞
就像是我們談論自然界的危機 就像我們談論戰爭起背後的原因都是人這個因素,如果人只知道貪婪的索取,他做任何事情都會產生危機。有個人的心理危機 有家庭危機 有社會倫理道德危機 甚至那個與他關系不大的自然都會產生危機。
你看馬克思 他把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歸結於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制度,事實上什麼是制度?制度的背後不是人嗎?沒有人怎麼會有制度?最根本上經濟危機依然是人的危機
首先你一定要認識到,「課本上說」大多是錯的,你可能會問那我學這些還有個屁用?對,一點用沒有。就是為了考試。我很佩服你的探索精神,你需要不斷質疑挖掘本質原因,這樣你會越來越有智慧,但千萬別把課本當回事。即便是馬克思這樣的人你也可以去質疑他
1.課本上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社會化和資本私人佔有的矛盾。導致商品過剩,人民買不了,經濟就暴了。而且有周期性。
經濟的基本單位是企業,企業要求不斷擴大規模,這就是所謂的生產社會化。支撐生產社會化的是各種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比如快捷便利的交通讓你可以把產品輕松運輸到全國各地,電話可以讓遠在世界各地的企業實現即時溝通...相反在封建社會不可能實現社會化生產。
每一個企業都想最大限度地賺取財富,如果做到這一點他們必須依靠大的規模,打敗競爭者,這樣更多剩餘的利潤才能讓自己有能力去實現社會化。做到這些的途徑有很多:比如剝削工人 比如在股票市場上通過對企業的包裝出售代表公司潛在價值的股票(這樣就能得到現金了,也就能擴大規模了) 比如通過兼並(把手頭上的錢用來購買別的企業).....
你看到因為人的貪婪,剝削工人,導致了工人的工資低,沒有消費能力,所以企業的規模雖然擴張,卻面臨著工人沒有消費能力的尷尬。當然因為政府的存在會實行諸多緩和這一矛盾的方法,說到底就是約束人的貪欲,比如:通過頒布法律約束大公司,讓他們不敢造假 ; 規定工人基本工資以及基本福利待遇;通過稅收政策(說白了就是讓企業掙的錢分一部分給政府)實現國民財富的再分配。但是政府的行為一般都是事後諸葛亮,也就是說等到社會出現問題,出現危機,他們才會實行各種措施。新的措施建立了新的秩序,這種秩序在一定程度上 一定時期內約束了人的貪婪,於是你就看到一派經濟繁榮的景象。然而人是非常聰明的,制度也總有漏洞,時間久了必然人會找出突破制度的新方法,這種現象慢慢滋長,再加上通貨膨脹不斷產生(也即是工人的基本工資逐漸難以維持生存需要,也就是購買力又會降低),財富又被聰明的企業收入囊中,但是這種好處不能持久,因為企業的產品只有被工人消費才能實現剝削工人的工資。於是又產生經濟危機---於是政府又頒布新的政策---如此循環往復
並不是馬克思所說的那一套!事實上即便是生產資料實現公有制----中國已經做過了!人依然很貪婪,依然想往自己兜里撈錢,也正是因為公有制失敗了,現在中國又開始搞私有制了,
2.如果你看懂了我對第一個問題的粗略分析,第二個問題你也就有了答案了。不但是羅斯福之後會產生經濟危機,現在我說從08年到現在美國依然沒有從經濟危急中恢復。以下是我對此次經濟危機的分析,但基本思路沒有變。(抱歉,找了一番還沒找到)如果確實想要我會再找
3。想說的是很多危機都是人為的。有的是不知不覺中產生,但是現在包括石油危機 金融危機 都是大資本導演的結果。這就像是,隨著社會發展,那些最牛的資本逐漸發展壯大,他們有能力操控政府以及在全球實現自己原配置。所謂的剪羊毛就是這個意思
4。當老百姓連房子都買不起了 連病都看不起了這還不叫經濟危機嗎?既然我們國家已經認識到了根本原因,為什麼還不斷地私有化?你以為中國的壟斷企業是誰的?就是那些官員的,所謂的國有企業改制,就是把共有的財產轉成似有的財產
補充:在世界經濟史上發生了多次金融危機,但是人類並沒有因為金融危機而有過覺醒,每一次的金融危機都以類似的形式上演。甚至背後的內幕也有不斷的報道,但是我實在搞不清為什麼人類的理性卻依然不能覺醒?馬克思把金融危機歸結為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亦如同郎咸平把所謂的金融危機歸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信託責任。但是在我看來他們的分析似乎都有些表面化。正如前面所說危機的背後是人性的危機,人性的貪婪是社會現象的肇因。社會的組織形式 社會制度的運用 社會政策的頒布無不服從於這一對人性的根本解讀。前一段時間在網上發現所謂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剪羊毛」。後來在網路提問了解了這一現象的背後脈絡。這一點可以用來解釋當前的以及過去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的背後原因。我直接把問題的答案復制了:「先是製造通貨膨脹,經濟一片大好,然後企業會增加信貸,擴大生產,而銀行也因為盈利的需要,和經濟情況大好,市場風險很小的情況下,放大信貸規模,不停的向市場借出現金。而後,經濟轉陰,銷售不暢,導致回款變慢,然而企業因為擴大投資導致現金佔用過多,在這個最最關鍵的時候,銀行也會收緊信貸,導致無數的企業因此而破產,企業的破產又導致大量的失業,失業的人多了以後,購買力又會降低,購買力降低了,東西又賣不掉了,然後就形成了通貨緊縮。企業破產,很多企業並沒有什麼問題,卻以遠遠低於其內在價值的價格出售。」在美國詳細地說就是在美聯儲以及其其背後的大資本家 金融家包括被綁架的美國政府,對美國羊毛的一次又預謀的收割。當然因為現在都談國際性的貿易,所以包括中國的眾多知名大企業在內的諸如建設銀行 各種投資基金 以及一些航空企業做的什麼遠期石油都被洗劫了一次。忘了說石油了。大家稍微了解經濟新聞的必然知道石油的價格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直猛竄,最後竟然達到匪夷所思的150美元左右一桶,在這之前諸如羅傑斯 索羅斯這些國際金融巨頭一直來中國忽悠讓中國人買什麼是有股票 期貨之類的玩意。不過最後的結果的確套進了很多高價買 低價賣的主。這與背後到底是怎麼一個操作方法,細情不得而知。但是無疑廣大發展中國家確實成了冤大頭。享受了這么多年的高油價 不知道又被人家賺了多少。當然不要以為中石化 中石油會虧損---他們是永不虧損的企業,而且據說福利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