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設計信息安全系統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成本,這個永遠是第一位的,一個好的信息安全系統需要不斷的投入更新。
硬體,作為軟體系統的載體,硬體的好壞決定了軟體的瓶頸,以及系統受攻擊後的承受能力,一個信息安全團隊可能還會有各類的實驗的系統,也需要有一定的專業配置。
完備的應急處理流程,發生信息安全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發生了以後相關人員不知道如何處理。
技術更新,攻擊技術在不斷的升級,相對應的防禦也要不停的學習最新技術,才能做到防患於未然。
知識庫積累,一個系統每受到一次攻擊後,對攻擊來源,攻擊方式,攻擊結果進行總結,有利於發現系統漏洞,在未來的開發中能避免相同問題的發生。
❷ 金融機構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1) 信息泄露:保護的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給某個非授權的實體。
(2) 破壞信息的完整性:數據被非授權地進行增刪、修改或破壞而受到損失。
(3) 拒絕服務:信息使用者對信息或其他資源的合法訪問被無條件地阻止。
(4) 非法使用(非授權訪問):某一資源被某個非授權的人,或以非授權的方式使用。
(5) 竊聽:用各種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竊取系統中的信息資源和敏感信息。例如對通信線路中傳輸的信號搭線監聽,或者利用通信設備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電磁泄露截取有用信息等。(6) 業務流分析:通過對系統進行長期監聽,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對諸如通信頻度、通信的信息流向、通信總量的變化等參數進行研究,從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和規律。
(7) 假冒:通過欺騙通信系統(或用戶)達到非法用戶冒充成為合法用戶,或者特權小的用戶冒充成為特權大的用戶的目的。我們平常所說的黑客大多採用的就是假冒攻擊。
(8) 旁路控制: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處獲得非授權的權利或特權。例如,攻擊者通過各種攻擊手段發現原本應保密,但是卻又暴露出來的一些系統「特性」,利用這些「特性」,攻擊者可以繞過防線守衛者侵入系統的內部。
(9) 授權侵犯:被授權以某一目的使用某一系統或資源的某個人,卻將此許可權用於其他非授權的目的,也稱作「內部攻擊」。
(10)抵賴:這是一種來自用戶的攻擊,涵蓋范圍比較廣泛,比如:否認自己曾經發布過的某條消息、偽造一份對方來信等。
(11)計算機病毒:這是一種在計算機系統運行過程中能夠實現傳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行為類似病毒,故稱作計算機病毒。
(12)信息安全法律法規不完善:由於當前約束操作信息行為的法律法規還很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很多人打法律的擦邊球,這就給信息竊取、信息破壞者以可趁之機。
❸ 金融信息安全的金融信息網路具備功能
1、 要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和秘密性 。網上銀行系統的信息傳輸完全向互聯網開放,任何合法用戶都可以在這里進行信息的交換和獲取。為了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和秘密性,可以通過對動態信息進行簽名保證信息的完整性,並使用密鑰加密的辦法保證信息的秘密性;可以通過對靜態信息進行特別保存,利用密碼對文件進行鎖定,以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和秘密性。
2、 對網路訪問用戶身份進行強鑒別。 可以利用公開密鑰機制(PKI)來對訪問用戶進行身份強鑒別。
3、 建立網路防計算機病毒機制 。建立嚴密的防病毒系統,對所有伺服器進行病毒監測,同時建立病毒監測系統,對感染了病毒的流動信息給出預警,並有相應的強制性手段。
4、 非法入侵的安全審計與跟蹤 。網上銀行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防止非法入侵,防火牆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可能防止所有的入侵,因此應加強安全審計和事後追蹤的力度,對入侵者起到威懾作用和追查作用。
5、 信息系統安全 。主要是解決信息系統安全設計、生產、測試、運營、維護等方面的安全問題,其對象包括集成電路、智能卡、計算機設備、通訊設備、視象設備、控制設備、控制系統、網路設備、終端設備、操作系統、資料庫系統和應用系統等。
❹ 金融(銀行)行業常見的信息安全系統
UniBDP、DLP這類的數據防泄漏系統用的肯定是不少啦,你想啊,這些行業對客戶的資料可以相當看重的。
❺ 銀行信息安全體系制度的建設
中小銀行信息安全體系建設的目標
根據上述中小銀行所面臨的信息安全風險,我認為中小銀行信息安全體系建設的目標是通過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智能、深度的安全防禦技術手段,構建一個管理手段與技術手段相結合的全方位、多層次、可動態發展的縱深安全防範體系,來實現信息系統的可靠性、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不可否認性,為金融業務的發展提供一個堅實的信息系統基礎保障。信息安全防範體系的覆蓋范圍是整個信息系統。
中小銀行信息安全建設的主要工作內容有:
1、建立銀行信息安全管理組織架構,專門負責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和監督。
2、制訂金融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部門結合銀行信息系統的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安全策略,對信息資源進行安全分級,劃分不同安全等級的安全域,進行不同等級的保護。制訂並執行各種安全制度和應急恢復方案,保證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這些包括:密碼管理制度、數據加密規范、身份認證規范、區域劃分原則及訪問控制策略、病毒防範制度、安全監控制度、安全審計制度、應急反應機制、安全系統升級制度等。
3、設計並實施技術手段,技術手段要包括外網邊界防護、內網區域劃分與訪問控制、端點准入、內網監控與管理、移動辦公接入、撥號安全控制、病毒防範、安全審計、漏洞掃描與補丁管理等諸多方面安全措施。
4、建立安全運維管理中心,集中監控安全系統的運行情況,集中處理各種安全事件;統一制訂安全系統升級策略,並及時對安全系統進行升級,以保證提高安全體系防護能力。
❻ 金融信息安全主要內容和技術
個人言論抄 姑且觀之
就IT技術而言,包含但不限於如下方面:
身份與訪問管理:身份認證、數字證書、堡壘機/運維安全;
內容安全:輿情監控、郵件安全、反釣魚、不良信息檢測與過濾;
數據安全:文檔安全、資料庫安全、數據防泄漏、VPN ;
應用安全:代碼安全、網頁防篡改、漏洞掃描、WEB應用掃描與監控、WEB應用防火牆;
終端安全:終端檢測響應、終端防護/防病毒;
基礎設施安全:UTM、防火牆&NGFW、IDS/IPS、主機防護、網路准入、抗DDOS、網閘、容災備份、上網行為管理;
業務安全:反欺詐、工控安全;
移動安全:移動app安全、移動終端安全、移動業務安全;
安全管理:SOC&NGSOC、等保工具
❼ 經濟金融專業計算機三級(包括網路技術,資料庫技術,嵌入式系統開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學什麼實用
資料庫技術
❽ 如何解決互聯網金融的信息安全問題
互聯網金融中金融信息的風險和安全問題,主要來自互聯網金融版黑客頻繁侵襲、系權統漏洞、病毒木馬攻擊、用戶信息泄露、用戶安全意識薄弱,不良虛假金融信息的傳播、移動金融威脅逐漸顯露等幾個方面,平台自身加強安全防護,在資金方面聯合銀行做資金存管,通過專業而成熟的風控體系,嚴格審核每筆項目的借款申請,從源頭上確保用戶資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