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金融服務三農主力軍是哪

金融服務三農主力軍是哪

發布時間:2021-07-13 10:36:20

1. 我國三農主力軍是指什麼

三農,指農村、抄農業和農民。襲

1、農村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觀和社會經濟條件,也叫鄉村。指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勞動者聚居的地方,是不同於城市、城鎮而從事農業的農民聚居地。

2、農業是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產業。農業屬於第一產業,研究農業的科學是農學。

3、農民,指長時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語出《穀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農民,有工民,有商民。即士農工商四民」

(1)金融服務三農主力軍是哪擴展閱讀:

1、為增添「三農」發展活力,推動體制機制改革順利進行,中央財政積極安排相關支出,勇於承擔取消農業稅收制度、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等所帶來的必要成本,構建了促進農業農村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2、「三農問題」是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必然產物。中共十六大後,一系列高層會議和政策舉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領導集體施政思路的概貌。

3、取消面向「三農」的各種收費,包括取消、免收或降低標準的全國性及中央部門涉農收費項目150多項,取消農村「三提五統」、農村教育集資等收費項目。

4、減免涉及「三農」的稅收。除免徵農業稅外,還對農機、化肥、農葯實行免稅政策,制定實施了與農產品有關的進口稅收優惠政策。

2. 三農金融是什麼

三農,指農村、農業和農民。所謂「三農」問題,就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專個問題。三農金屬融促進是三農經濟發展的必要途徑。
實際上,這是一個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側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繫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繫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民族復興。

3. 三農的主力軍是什麼

三農,來指農村、農源業和農民。

1、農村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觀和社會經濟條件,也叫鄉村。指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勞動者聚居的地方,是不同於城市、城鎮而從事農業的農民聚居地。

2、農業是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產業。農業屬於第一產業,研究農業的科學是農學。

3、農民,指長時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語出《穀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農民,有工民,有商民。即士農工商四民」



(3)金融服務三農主力軍是哪擴展閱讀:

1、為增添「三農」發展活力,推動體制機制改革順利進行,中央財政積極安排相關支出,勇於承擔取消農業稅收制度、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等所帶來的必要成本,構建了促進農業農村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2、「三農問題」是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必然產物。中共十六大後,一系列高層會議和政策舉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領導集體施政思路的概貌。

3、取消面向「三農」的各種收費,包括取消、免收或降低標準的全國性及中央部門涉農收費項目150多項,取消農村「三提五統」、農村教育集資等收費項目。

4、減免涉及「三農」的稅收。除免徵農業稅外,還對農機、化肥、農葯實行免稅政策,制定實施了與農產品有關的進口稅收優惠政策。

4. 什麼是三農金融服務

有重點就沒有戰略,沒有重點就難以突破,就只能保持低水平、低層次的重復發展版、無序發展,乃至徘徊不前權。農業銀行正是在基於戰略的高度,從「三農」客戶需要和自身實際出發,確定了服務「三農」的職能、區域和行業重點。職能方面,確定在農業產業化、農村基礎設施等規模化融資領域發揮骨乾和主導作用,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確定在農戶、中小企業、糧棉大縣、貧困縣等「貸款難」問題上取得突破,起到支柱和穩定職能,不斷擴大服務「三農」的覆蓋面。區域方面,糧棉大縣以促進糧棉增產、農民增收和農產品[11.43 2.51%]轉化增值為重點;貧困縣以促進農民脫貧致富和培育縣域支柱產業為重點;經濟強縣以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壯大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為重點;邊遠、高寒、沙漠化、石漠化、生態條件惡劣地區,主要通過內外部政策扶持,努力改善經營條件,履行好公共金融服務職能,促進邊疆安定、民族團結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行業方面,確定了農業產業化、農村商品流通、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小城鎮建設、特色資源開發、農村中小企業、農民生產生活和公共金融服務等八個領域,作為服務「三農」的重點領域。

5. 為什麼說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農村金融主力軍,有什麼經典實例

少了個「是」來!從這樣的思路源開始寫:首先,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都有些什麼樣的為農村而開發出的產品。其次,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為農村經濟體系的建設都作出了哪些貢獻。第三,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對農戶的生產收獲有沒有幫助。第四,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在農村相比其他商業銀行有什麼優勢所在。最後,為以上四個標題作出總結。

6. 縣域金融怎樣服務三農,服務農村

提高農村金融的服務水平直接關繫到「三農」問題的解決,關繫到黨的各項農村工作方針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實。
一、當前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
1.農村信用社正在成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逐步退出農村市場,而農村信用社依靠其網點多人員多的優勢,不斷強化為「三農」服務的宗旨,加大支農力度,拓寬支農領域,增強服務效能,存貸款業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市場份額不斷攀升,社會影響逐步擴大,支農服務的主力軍作用日益顯現。
2.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仍是農村金融服務的主要內容。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廣泛吸收農民的閑散資金,大力開展組織資金工作,各項存款增長很快。同時農信社還加大了貸款投放,辦理了助學貸款、扶貧貸款、農戶小額貸款、聯保貸款等,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民的增收。
3.農民金融意識增強。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的金融意識明顯增強。逐漸明白了「借雞生蛋」、「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道理,農民金融意識的提高也反映出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制約因素
1.服務主體缺位。國有商業銀行大幅度地撤並農村營業機構,向大中城市集中,致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作用弱化;作為承擔農村政策性金融服務重任的農業發展銀行業務范圍狹窄,僅僅圍繞糧棉油收購做文章,成為「糧食銀行」,難以體現政策性金融機構在農業發展中的支持作用;此外,農村保險機構缺乏;郵儲只吸存不貸款,資金分流現象嚴重。農村市場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提供金融服務,農村金融服務的主體明顯缺位。
2.服務品種單一。銀行票據承兌、代理收費等中間業務在農村沒有開展;各種金融產品及服務項目例如理財和網上銀行、銀行卡業務鮮有辦理;保險在農村開辦的品種也不多,致使投保率低和人均保險金額少。農信社除了提供信貸資金外,金融服務品種不多,難以滿足農村經濟多層次的需求。
3.服務總量不足。最重要的農業信貸投入相對不足,一是農信社資金通過拆借和購買有價證券方式轉移;二是郵政吸收的儲蓄上存轉移了資金;三是國有商業銀行鄉鎮分支機構的存款上存,而使農村資金向其他行業轉移和分流,導致了農村信貸資金來源不足,農業信貸總量投入不足,信貸投入增長落後於經濟發展的增長。
4.服務機制不順。首先,農村經濟分散化經營同農村金融集約化發展之間存在著矛盾。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基本上還是以農戶為單位分散經營,農戶貸款的發放額小、面廣、量大,而農村金融在向商業化轉軌的進程中實行集約化發展戰略,這使農業發展中的經營分散化與金融服務集約化目標產生沖突。其次,農業產業化與農村金融服務專業化的發展步調不一致。在市場的導向下,各地出現了不同層次的農業產業化趨向,而農村金融機構卻不能提供相配套的信貸、進出口結算等專業化服務,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再次,當前農村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呈現日益擴大及多元化的趨勢,但農村金融服務不論是在體制設計,還是在產品、服務的需求滿足程度上都存在著缺陷。
三、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建議
1.進一步加強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快農業發展銀行改革,擴大其業務范圍,增加農業開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中長期信貸業務。二是加快農信社改革,建立規范化的合作金融體制,完善服務功能,為「三農」提供快捷、優質的金融服務。三是放開管制,允許設立民營銀行,增加為「三農」服務的金融機構。
2.創新金融產品。盡快開辦通存通兌、異地存取款、辦理代繳費等業務;盡快開發一些低費率、廣覆蓋的保險服務產品,特別是要推出進城務工民工的保險險種。
3.建立農村資金迴流機制。一是擴大農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浮動幅度,增強其組織資金的能力;二是中央銀行加大對農村信用社的再貸款支持力度;三是進一步建立完善郵政儲蓄資金迴流農村機制;四是規定商業銀行每年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投放到農業或涉農領域。
4.拓寬支農領域。開發創業貸款、勞務輸出貸款等產品。要把信貸與科技開發結合起來,支持科技研究,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把信貸與農村教育結合起來,幫助農民掌握實用技術,切實提高素質,使其成為新時代知識農業的主力軍。通過科學合理地確定信貸投向,拓寬支農領域,提升信貸服務的層次。
5.改進支農方式。針對農戶貸款額小、面廣、量大的特點,農村信用社要繼續增加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的投放,完善小額信貸機制,開展現場放貸,設立「貸款專櫃」,簡化手續,採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辦法。

7. 我國金融服務「三農」的主力軍是下列哪一類金融機構是不是農村信用社

是農村信用社。

農村信用合作社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由社員入股內組成、實行民主管理、主容要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是目前由銀監會和國務院雙重領導的部門。其宗旨是「農民在資金上互幫互助」即農民組成信用合作社,社員用錢可以貸款。

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任務是籌集農村閑散資金,為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組織和調節農村基金,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綜合發展,支持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社員家庭經濟。信用社的建立與自然經濟、小商品經濟發展直接相關。

(7)金融服務三農主力軍是哪擴展閱讀:

農村信用合作社雖然定義上是社員入股組成,從來都不是農民自願組成的,而是官方一手操辦的。最初的信用社,大部分出資來自國家,農民的出資只佔很少部分。

50多年來信用社的體制經歷了無數次的改革,但「官辦」是一以貫之的。2004年,央行和地方政府曾拿出大量資金給農村信用社的虧空買單。所以說信用社的所有人就是政府。

我國「三農」主要是指農業、農村和農民,它是一個從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

8. 農信社如何做好「農村金融主力軍」

�,一方面農信社需要培育市場敏感度,打造更多符合利率市場化環境的、靈活的貸款產品,另一方面,也要盡快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完善農業保險機制,加大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政策扶持力度。 利率市場化是把「雙刃劍」 央行在近兩次降息中「試水」了利率市場化改革。面對大部分中小銀行將存款利率一浮到頂的選擇,大部分農信社也選擇將存款利率上浮10%。 中國銀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周永發對此表示,利率市場化對中國農村金融機構既是考驗也是挑戰,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 「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農村金融機構在整體資金偏緊的情況下會增強議價能力,但在資金寬松或經濟回調的過程中議價能力會削弱。」周永發說。 山西壽陽農商行行長鄭俊生說:「兩次降息我們都選擇將利率上浮10%。一方面,在壽陽中小銀行不多,大部分銀行存款利率沒有一浮到頂,通過價格優勢我們能爭取到更多的存款;另一方面,資金成本增加了,有一部分壓力就轉嫁到我們的客戶,這對『三農』金融未必是件好事。」 而在一些金融競爭相對充分的發達地區,大量股份制銀行、城商行都選擇將利率一浮到頂,農信系統就未必有優勢可言。此前,廣東省銀監局副局長劉為霖就曾透露,由於利率市場化,廣東地區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在存貸款利率上都很難與大銀行競爭,再加上經濟形勢整體下行的壓力,這些機構日子「不好過」。 「農村金融機構比較小,單個實力不夠雄厚,法人機構超過3000個,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尤其要加強研究戰略規劃,如果不緊跟市場,對市場敏感度不夠,就有可能被淘汰。」周永發說。 完成自身轉型 加強產品創新 農信社系統一直是我國農村金融的主力軍。根據銀監會數據,農信社發放的涉農貸款占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三成以上。 專家指出,「利率市場化」大趨勢下,農村信用社應積極應對:要做更多的金融創新,打造更多符合利率市場化環境的、靈活的貸款產品;建立健全產品風險定價能力;完善符合自身優勢的徵信體系,並做好加入存款保險制度的准備等。 「與此同時,農信社自身要團結合作,在資金、業務、技術上互補互助,形成穩定的團隊組織合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融系教授韓立岩說。 專家指出,在農信社從「避風港」走向「大海」的過程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有的機構面臨虧損、倒閉的風險增大,在這種情況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和銀行破產制度就非常必要。 「小微銀行沒有政府靠山,破產風險突出,存款保險制度成為前提。」韓立岩說。 在農信社自身轉型、加強產品創新的同時,要推動農信社在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下堅持投放更多的支農資金,繼續做好「支農主力軍」,還需要補充一些政策上的「短板」。 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張紅宇認為,「農業抵禦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但我國的農業保險覆蓋面較窄、補貼品種少,而且保額低、保費高,農民投保積極性不高。另外,在農業大災面前,又缺乏巨災風險機制。」張紅宇說,「這些,都制約著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業信貸的投入。」 對此,張紅宇建議,一方面要加緊研究改善我國農業保險體系,另一方面,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政策扶持力度要加大,比如推出對涉農政策單獨的考核機制,考慮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特別是邊遠地區的農村金融機構執行特殊的財稅補貼政策等。

9. 農信社如何做好「農村金融主力軍」

保�環矯媾┬派縲枰�嚶�諧∶舾卸齲�蛟旄�嚳�俠�適諧』�肪車摹⒘榛畹拇�畈�� ,另一方面,也要盡快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完善農業保險機制,加大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政策扶持力度。 央行在近兩次降息中「試水」了利率市場化改革。面對大部分中小銀行將存款利率一浮到頂的選擇,大部分農信社也選擇將存款利率上浮10%。 中國銀行(601988) 業協會副秘書長周永發對此表示,利率市場化對中國農村金融機構既是考驗也是挑戰,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 「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農村金融機構在整體資金偏緊的情況下會增強議價能力,但在資金寬松或經濟回調的過程中議價能力會削弱。」周永發說。 山西壽陽農商行行長鄭俊生說:「兩次降息我們都選擇將利率上浮10%。一方面,在壽陽中小銀行不多,大部分銀行存款利率沒有一浮到頂,通過價格優勢我們能爭取到更多的存款;另一方面,資金成本增加了,有一部分壓力就轉嫁到我們的客戶,這對『三農』金融未必是件好事。」 而在一些金融競爭相對充分的發達地區,大量股份制銀行、城商行都選擇將利率一浮到頂,農信系統就未必有優勢可言。此前,廣東省銀監局副局長劉為霖就曾透露,由於利率市場化,廣東地區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在存貸款利率上都很難與大銀行競爭,再加上經濟形勢整體下行的壓力,這些機構日子「不好過」。 「農村金融機構比較小,單個實力不夠雄厚,法人機構超過3000個,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尤其要加強研究戰略規劃,如果不緊跟市場,對市場敏感度不夠,就有可能被淘汰。」周永發說。 「面對眼前資本成本上升的狀況,為了支持『三農』,我們盡量選擇不將成本轉嫁給農村客戶,我們自己承受部分利潤空間收窄的壓力,」鄭俊生說,「相信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資金寬鬆起來的時候,情況就會好轉。」 農信社系統一直是我國農村金融的主力軍。根據銀監會數據 ,農信社發放的涉農貸款占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三成以上。 專家指出,「利率市場化」大趨勢下,農村信用社應積極應對:要做更多的金融創新,打造更多符合利率市場化環境的、靈活的貸款產品;建立健全產品風險定價能力;完善符合自身優勢的徵信體系,並做好加入存款保險制度的准備等。 「與此同時,農信社自身要團結合作,在資金、業務、技術上互補互助,形成穩定的團隊組織合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融系教授韓立岩說。 專家指出,在農信社從「避風港」走向「大海」的過程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有的機構面臨虧損、倒閉的風險增大,在這種情況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和銀行破產制度就非常必要。 「小微銀行沒有政府靠山,破產風險突出,存款保險制度成為前提,」韓立岩說。 在農信社自身轉型、加強產品創新的同時,要推動農信社在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下堅持投放更多的支農資金,繼續做好「支農主力軍」,還需要補充一些政策上的「短板」。 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張紅宇認為,「農業抵禦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但我國的農業保險覆蓋面較窄、補貼品種少,而且保額低、保費高,農民投保積極性不高。另外,在農業大災面前,又缺乏巨災風險機制。」張紅宇說,「這些,都制約著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業信貸的投入。」對此,張紅宇建議,一方面要加緊研究改善我國農業保險體系,另一方面,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政策扶持力度要加大,比如推出對涉農政策單獨的考核機制,考慮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特別是邊遠地區的農村金融機構執行特殊的財稅補貼政策等。

10. 為什麼說農村信用社是支農主力軍

農村信用社 就是服務三農的 農村 農民 農業 所開展的業務比如說 農戶小額貸款都是針對農民開展的 網點普及到每個鎮

閱讀全文

與金融服務三農主力軍是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廣發穩健凈值 瀏覽:136
境外匯款電子銀行 瀏覽:266
連續漲停的股票怎麼操作 瀏覽:858
2018年12月24美元兌人民幣匯率 瀏覽:955
中信證券重組定價格 瀏覽:678
2014年抵押貸款利率 瀏覽:196
家族信託優勢 瀏覽:329
銀行信託證券保險 瀏覽:75
信託房地產風險 瀏覽:139
蘋果期貨利好股 瀏覽:513
買信託哪家好 瀏覽:741
一元人民幣對英鎊 瀏覽:794
萬雲股票 瀏覽:758
紅蜻蜓股票行情 瀏覽:56
股票福建板塊 瀏覽:784
股票有個xd 瀏覽:499
廣州財金投資咨詢 瀏覽:340
自動下單股票軟體 瀏覽:385
人民幣匯率的發展走勢 瀏覽:507
漢天下融資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