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金融

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金融

發布時間:2021-07-16 17:49:15

Ⅰ 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具體指什麼有哪些要怎麼建設。。。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這一要求對公共服務機構作出了明確定位
由於我國農業資源的自然稟賦和經濟發展的歷史階段,公共服務部門在導入現代農業的生產要素方面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由政府承擔相應成本的公共服務機構可以讓現代科技要素和手段迅速地進入農業生產領域,有效地降低經營者利用科技要素和手段的成本,大幅度的提高生產效率。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包括基礎性的研究和開發機制,如種植業和家禽家畜的良種培育,疫情病情的機理研究,防疫防治的葯品開發,新的種植、養殖方法的發明等都必須由政府來承擔基礎性的研發費用,其成果的市場化運作也應該受到政府的監督和調控。農業生產服務體系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活躍在農業生產一線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隊伍,沒有這支農業科技推廣隊伍現代農業生產要素的運用就只能是空中樓閣,現代農業生產要素就不可能以更低的成本進入農業生產領域。幾十年來我國建成了一整套有效的農業生產服務體系,如植保站、農技站、農機站、畜牧獸醫站等,正是這些活躍在基層的農業科技服務推廣體制有效保證了現代農業生產要素迅速地進入生產領域並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對待現有的農業生產服務體系的認識有一個深化的過程,在過去一段時期內這些單位大多被作為鄉鎮政府的組成部分,隨著農戶生產經營自主性的提高,這些以行政運作為特徵的農業生產的服務站所就必然會處境困難。現在可以明確這些站所的定位:承擔的職責覆蓋相關的社會公益,是社會公益事業的一部分;作為經營機構,應按照市場規則進行經營服務。如果沒有這些站所,那麼農業生產中涉及到公共利益的部分就會出現缺失,這種缺失不僅會造成農業生產的波動,而且會引起整個國民經濟的波動。近年來出現的因農產品中農葯、添加劑超標引發的社會不安,尤其是家禽家畜中出現的傳染性疾病,是對農戶的生產經營造成毀滅性的後果。

Ⅱ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基本定義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指與農業相關的社會經濟組織,為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為農業生產的經營主體提供的各種服務而形成的網路體系。
其中,與農業相關的社會經濟組織包括政府公共服務體系,農村自發形成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涉農企業以及農業院校、科研院所等。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包括一些專門經濟部門,如提供基礎設施建設的服務體系,提供技術推廣的服務體系,提供資金投入的服務體系,提供信息服務、提供政策和法律服務等等;提供的各種服務,包括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的全面、系統、一體化的服務。如產前的生產資料供應(種子、化肥、農葯、薄膜等)、產中的耕種技術、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等技術服務以及產後的銷售、運輸、加工等服務。

Ⅲ 如何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為什麼要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早在1991年,《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通知》指出,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深化農村改革,推動農村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一項偉大事業,對於穩定和完善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健全雙層經營體制,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小康目標,促進農業現代化,具有極其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時至今日,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新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與之配套:

一是因為在家庭經營規模較小,農業勞動力又呈現低質化、老齡化、婦女化的趨勢的背景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涌現,對農業社會化服務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二是因為在農業市場化、國家化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具有公共產品性質的農業服務供給既存在市場失靈問題,又存在政府失靈問題,建立適應農業新階段特徵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迫在眉睫。

三是因為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完善必然要求一個覆蓋全程、形式多樣、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來支撐。

建立什麼樣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十七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從全國各地在開展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來看,各種創新模式也不斷涌現,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根據供給主體、服務性質和服務內容的差異,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應呈現如下架構:

(一)根據供給主體分類

實踐表明,目前農業社會化服務功能明顯的主要有七類供給主體:一是依託政府涉農部門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二是農口以外部門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三是村集體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四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五是龍頭企業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六是不同民間服務主體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七是農村金融機構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二)根據服務性質分類

從上述各供給主體的經濟和社會特徵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必然具有公益性服務主體與經營性服務主體相結合的特徵。這也符合農業服務供給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並存的特點:政府失靈的地方,用經營性服務來補充;市場失靈的地方,用公益性服務來補充。此外,由於一些經營性服務也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公益性支持,所以具有半經營半公益的性質,如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三)根據服務內容分類

從供給方來看,不同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供給主體所提供的農業服務有所不同。就種植業而言:政府起著較大作用的服務項目為提供水利設施服務;村集體是提供水利設施服務、灌溉服務;合作組織是農產品儲存、打葯技術指導;龍頭企業是收購與銷售服務、加工、包裝和運輸服務;科研單位是購買農葯、良種和化肥的服務。就畜牧業而言:政府在養殖業各環節單項服務的提供中佔比重較大的是畜禽防疫、飼養技術;村集體是畜禽產品的運輸和加工服務;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是飼養技術的提供、畜禽的銷售、畜禽的治病及優良種畜禽提供等。

從農戶需求角度來看,研究發現農戶對綜合性社會化服務需求率從高到低的順序分別為:技術信息、價格信息、政策法律信息、信用等級證明、貸款擔保、介紹貸款渠道、組織集體貸款和組織外出打工。農戶對種植業單項社會化服務需求的順序分別為:購買化肥、購買良種、購買農葯、灌溉服務、收購與銷售服務、水利設施提供服務、購買農機、機耕服務、播種服務、打葯的技術指導服務、施肥服務、租用農機、大宗農作物收割服務、農作物採摘服務、大宗農作物脫粒服務、農機修理、運輸、農產品包裝服務、農產品儲存服務、農產品加工服務。農戶對養殖業單項社會化服務需求順序分別為:畜禽防疫、畜禽治病、畜禽銷售、飼養技術、優良種畜禽提供、飼料供應服務、屠宰服務、畜禽產品運輸和加工服務。

可見,無論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供給方還是需求方,都有著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之分,所以在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時要注意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的協調發展。

Ⅳ 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的寫法

(一)基本情況。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對工作的主客觀條件、有利和不利條件以及工作的環境和基礎等進行分析
2.經驗和教訓。做過一件事,總會有經驗和教訓。為便於今後的工作,須對以往工作的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並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認識。
3.今後的打算。根據今後的工作任務和要求,吸取前一時期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明確努力方向,提出改進措施等。

(二)寫好總結需要注意的問題

1.總結前要充分佔有材料。最好通過不同的形式,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了解有關情況,或者把總結的想法、意圖提出來,同各方面的主管、同事商量。一定要避免上司出觀點,到同事中找事實的寫法。
2.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不誇大,缺點不縮小,更不能弄虛作假。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3.條理要清楚。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
4.要剪裁得體,詳略適宜。材料有本質的,有現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去蕪存精。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該詳的要詳,該略的要略。
5.總結的具體寫作,可先議論,然後由專人寫出初稿,再行討論、修改。最好由主要負責人執筆,或親自主持討論、起草、修改

Ⅳ 怎樣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為什麼要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早在1991年,《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通知》指出,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深化農村改革,推動農村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一項偉大事業,對於穩定和完善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健全雙層經營體制,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小康目標,促進農業現代化,具有極其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時至今日,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新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與之配套:

一是因為在家庭經營規模較小,農業勞動力又呈現低質化、老齡化、婦女化的趨勢的背景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涌現,對農業社會化服務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二是因為在農業市場化、國家化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具有公共產品性質的農業服務供給既存在市場失靈問題,又存在政府失靈問題,建立適應農業新階段特徵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迫在眉睫。

三是因為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完善必然要求一個覆蓋全程、形式多樣、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來支撐。

建立什麼樣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十七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從全國各地在開展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來看,各種創新模式也不斷涌現,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根據供給主體、服務性質和服務內容的差異,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應呈現如下架構:

Ⅵ 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包括什麼三種服務

農業社會化的組織體系包括公共服務體系、合作服務體系、經營性服務體系。

與農業相關的社會經濟組織包括政府公共服務體系,農村自發形成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涉農企業以及農業院校、科研院所等。

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包括一些專門經濟部門,如提供基礎設施建設的服務體系,提供技術推廣的服務體系,提供資金投入的服務體系,提供信息服務、提供政策和法律服務等等;提供的各種服務,包括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的全面、系統、一體化的服務。

如產前的生產資料供應(種子、化肥、農葯、薄膜等)、產中的耕種技術、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等技術服務以及產後的銷售、運輸、加工等服務。

(6)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金融擴展閱讀:

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作用:

1、轉變職能,大力發展政府機構和國家事業單位對農業的公共服務。

2、按照等價交換原則,發展涉農企業對農業的服務。

3、深化農村供銷社體制改革,密切供銷社與農民的經濟聯系,強化其為農業服務的功能。

4、改革農村信用社,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5、強化地區性合作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

6、鼓勵和支持農民聯合興辦各種服務組織。

Ⅶ 簡述中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

1、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首先,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頭重腳輕,在鄉村一級形成斷層。鄉村一線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技術力量薄弱,遠遠不能滿足農戶對社會化服務的需要;其次,自身發展困難,對農戶帶動能力不足。

2、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間的職能定位不明晰。中國各種農業服務組織間的角色經常錯位,應由政府農業技術部門承擔的職責卻往往推給鄉村集體,本來可由營利性組織或合作經濟組織承擔的職能,政府農業技術部門卻常常插手。

3、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供求存在差異。現有的服務主體在產前、產中提高的服務較多而產後服務較薄弱。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尚與農民之間形成利益共同體,服務意識淡薄、服務質量差。

4、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資金管理方面存在弊端;農業金融保險部門為弄服務的積極性不高;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市場監管力度有待加強。

(7)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金融擴展閱讀:

2014年以來,我國發展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雖然逐步明確了以農戶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為重點,但是,相關政策的多面性、各方解讀的隨意性決定了在地方政府實際執行過程中並不能被真正突出。

歷史經驗和現實情況表明,農戶家庭經營可以最大限度地適應農業的生物性特徵,更好地安排勞動力,通過集約和多樣化勞動充分實現土地生產力,也能保證生態可持續農業模式;中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經過多年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對農業的服務作用也逐漸增強,其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Ⅷ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包括哪些主要類型

從全國各地在開展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來看,各種創新模式也不斷涌現,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根據供給主體、服務性質和服務內容的差異,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應呈現如下架構:

(1)根據供給主體分類

目前農業社會化服務功能明顯的主要有七類供給主體:一是依託政府涉農部門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二是農口以外部門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三是村集體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四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五是龍頭企業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六是不同民間服務主體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七是農村金融機構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2)根據服務性質分類

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必然具有公益性服務主體與經營性服務主體相結合的特徵。這也符合農業服務供給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並存的特點:政府失靈的地方,用經營性服務來補充;市場失靈的地方,用公益性服務來補充。此外,由於一些經營性服務也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公益性支持,所以具有半經營半公益的性質,如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3)根據服務內容分類

從供給方來看,不同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供給主體所提供的農業服務內容有所不同。就種植業而言:政府起著較大作用的服務項目為提供水利設施服務;村集體是提供水利設施服務、灌溉服務;合作組織是農產品儲存、打葯技術指導;龍頭企業是收購與銷售服務、加工、包裝和運輸服務;科研單位是購買農葯、良種和化肥的服務。以畜牧業為例:政府在養殖業各環節單項服務的提供中佔比重較大的是畜禽防疫、飼養技術。村集體是畜禽產品的運輸和加工服務。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是飼養技術的提供、畜禽的銷售、畜禽的治病及優良種畜禽提供等。

(4)從農戶需求進行分類

農戶對綜合性社會化服務需求率從高到低的順序分別為:技術信息、價格信息、政策法律信息、信用等級證明、貸款擔保、介紹貸款渠道、組織集體貸款和組織外出打工。農戶對種植業單項社會化服務需求的順序分別為:購買化肥、購買良種、購買農葯、灌溉服務、收購與銷售服務、水利設施提供服務、購買農機、機耕服務、播種服務、打葯的技術指導服務、施肥服務、租用農機、大宗農作物收割服務、農作物採摘服務、大宗農作物脫粒服務、農機修理、運輸、農產品包裝服務、農產品儲存服務、農產品加工服務。農戶對養殖業單項社會化服務需求順序分別為:畜禽防疫、畜禽治病、畜禽銷售、飼養技術、優良種畜禽提供、飼料供應服務、屠宰服務、畜禽產品運輸和加工服務。

可見,無論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供給方還是需求方,都有著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之分,所以在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時要注意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的協調發展。

閱讀全文

與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金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萬歐元多少錢人民幣匯率 瀏覽:749
123信託網 瀏覽:550
三安集團安信基金 瀏覽:475
22紐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294
每日基金凈值查詢002021 瀏覽:523
零首付購房融資犯法嗎 瀏覽:612
福牌阿膠股票 瀏覽:583
國通信託股東 瀏覽:104
基金如何凈值表 瀏覽:61
諾安基金公司價值多少 瀏覽:745
融資額與股價的關系 瀏覽:296
企業融資利息 瀏覽:844
國家性融資 瀏覽:917
公募基金發售時間 瀏覽:398
融資余額東方財富 瀏覽:513
發行短期融資券利好 瀏覽:337
上海證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指引 瀏覽:513
中金所國債期貨手續費 瀏覽:813
愛投資ppt 瀏覽:688
原油外匯符號 瀏覽: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