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濱海新區發展規劃
濱海新區未來的規劃布局為「一核、一軸、一帶和三個城區」的布局結構;重點實施「工業立區」、「物流興區」、「科技強區」、「生態建區」四大戰略;濱海新區從2004年到2010年,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將達到4000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將達到1000億元。
「一核、一軸、一帶和三個城區」布局結構中的「一核」即在新區外環線以內規劃建設濱海新區的核心區,是天津市雙核城市發展結構的東部核心,重點發展商貿、金融、房地產等現代服務業。「一軸」即沿海河下游和京津塘高速公路發展軸,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一帶」即是新區東部沿海發展帶,主要規劃建設三個產業功能區:在中部以天津港和保稅區為主的現代物流運作區,重點發展海洋運輸和對外貿易;南部以大港區為重點的石化工業區,重點發展石油化學工業;北部以漢沽區為主的海洋產業及循環經濟示範區,重點發展海洋精細化工、海水淡化、海洋旅遊等產業。「三個城區」即漢沽城區、大港城區和海河下游城區。
㈡ 天津港的規模有多大
天津市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達68億元的天津港集裝箱物流中心昨天啟動建設。這是天津港繼南疆散貨物流中心之後建設的又一個現代物流的重大項目。
港口是天津的優勢所在,現代物流是天津未來發展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天津港集裝箱物流中心將建設成為面向內陸腹地和國際市場的現代化集裝箱物流服務區,具備集裝箱及貨物的集散、分撥、配送、信息管理、交易等多種功能。物流中心規劃佔地達5.4平方公里,
建立如此大規模的集裝箱物流中心在我國沿海港口還是第一家。工程預計在2010年以前完成。
目前天津港已經成為「億噸」大港,吞吐量在國內居第四位。建設集裝箱物流中心,將大大拓展天津港的陸橋運輸功能,強化本市向西部廣大區域的輻射能力,使自身在與東北亞經濟圈其他港口城市的競爭與合作中處於有利位置,實現東北亞地區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國際物流樞紐港這一新的目標。
㈢ 天津港的經濟在金融危機之後恢復的怎麼樣
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天津港港口生產受到了明顯影響,2009 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吞吐量總計11,764 萬噸,同比下降11.08%。其中散雜貨吞吐量9,888 萬噸,同比下降9.91%,主要是鋼鐵、煤炭等貨類受到沖擊較大,而受中國進口鐵礦石大幅增長推動,公司鐵礦石吞吐量較大幅增長。公司集裝箱吞吐量198.40 萬TEU,比上年同期下降1.44%。 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7,452.02 萬元,下降25.74 %;營業成本為314,833.25萬元,下降26.58%;利潤總額54,222.61 萬元,下降37.25%;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34,517.59 萬元,下降40.79%;每股收益0.21元。 二季度天津港區生產業務量較一季度明顯好轉,集裝箱、煤炭、金屬礦石吞吐量比一季度分別提高16%、11%、10.5%。業績方面,二季度股份公司收入及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為24億元、2.29億元,比一季度分別增長29%、99%。
希望採納
㈣ 天津港的未來展望
國家已經明確把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總體發展戰略布局。天津港是濱海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天津市最大的比較優勢和核心戰略資源。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為天津港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天津港要進一步加快發展,努力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港。
「十一五」時期,天津港將投資367億元,進一步擴大規模、提高等級、完善功能,增強天津港的核心競爭力。
一是加快碼頭項目建設,提高港口吞吐能力。重點建設北港池16個集裝箱泊位、30萬噸級原油碼頭、10萬噸級LNG碼頭、南疆大型專業化煤炭及礦石泊位等,到2010年天津港吞吐能力達到3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1000萬標准箱,滿足國內外貨物大進大出的要求。
二是加快公用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升港口等級。重點建設深水航道、防波堤等項目,完善天津港集疏運體系。25萬噸級航道工程2007年完工,航道水深將達-19.5米,屆時只要能進入渤海灣的船舶天津港都能接卸。
三是加快物流項目建設,完善港口功能。建設26.8平方公里南疆散貨物流中心,成為國內最大的現代化綜合性干散貨和液體散貨物流中心及貿易基地。建設7.03平方公里北疆集裝箱物流中心,形成與南疆散貨物流中心相呼應的又一重要物流基礎平台。建設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區工程,形成港航企業聚集,航運市場要素活躍,配套服務完善的特色航運CBD。
四是開發建設30平方公里的東疆港區,拓展天津港未來發展空間。建成後的東疆港區分為碼頭作業區、物流加工區、綜合配套服務及預留發展區「三大區域」,具有碼頭裝卸、集裝箱物流、商務辦公、生活居住、休閑旅遊「五大功能」。 將東疆港區的一部分闢建成為東疆保稅港區,發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國際轉口貿易、保稅加工和保稅物流等業務,成為我國發展保稅物流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區位優勢最明顯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到2010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突破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000萬標准箱,港口等級達到30萬噸級,成為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管理科學、運行高效、文明環保的現代化國際深水港;成為面向東北亞、輻射中西亞的集裝箱樞紐港,中國北方最大的散貨主幹港,規模最大開放度最高的保稅港區,環渤海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港口,成為世界一流大港,世界第五大港口,為天津的經濟發展,為區域經濟的振興做出更大貢獻。
㈤ 天津港爆炸人員傷亡和各類財產損失,事件賠嘗國家化了多少錢
爆炸導致門窗受損的周邊居民戶數達到17000多戶,另外還有779家商戶受損。共304幢建築物(其中辦公樓宇、廠房及倉庫等單位建築73幢,居民1類住宅91幢、2類住宅129幢、居民公寓11幢)、12428輛商品汽車、7533個集裝箱受損。
截至2015年12月10日,依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准》等標准和規定統計,已核定的直接經濟損失68.66億元。同日,評級機構惠譽警告,震撼中國港口城市天津的「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保險損失可能高達15億美元,使其成為中國近年來代價最高的災難事件
確認犧牲的消防員已被追認為烈士,共計每人獲賠230萬。烈士褒揚金約為94萬;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約為63萬;天津港集團賠償40萬;烈士遺屬特別補助金9萬左右;因公犧牲一次性撫恤金10萬。
事故中心區為此次事故中受損最嚴重區域,該區域東至躍進路、西至海濱高速、南至順安倉儲有限公司、北至吉運三道,面積約為54萬平方米。兩次爆炸分別形成一個直徑15米、深1.1米的月牙形小爆坑和一個直徑97米、深2.7米的圓形大爆坑。
以大爆坑為爆炸中心,150米范圍內的建築被摧毀,東側的瑞海公司綜合樓和南側的中聯建通公司辦公樓只剩下鋼筋混凝土框架;堆場內大量普通集裝箱和罐式集裝箱被掀翻、解體、炸飛,形成由南至北的3座巨大堆垛,一個罐式集裝箱被拋進中聯建通公司辦公樓4層房間內,多個集裝箱被拋到該建築樓頂。
參與救援的消防車、警車和位於爆炸中心南側的吉運一道和北側吉運三道附近的順安倉儲有限公司、安邦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儲存的7641輛商品汽車和現場滅火的30輛消防車在事故中全部損毀,鄰近中心區的貴龍實業、新東物流、港灣物流等公司的4787輛汽車受損。
㈥ 天津港的發展史是如何發展的
1.古、近代天津地區因港興城的歷史回顧
從歷史上看,天津是一個因港而建、由港而興的城市。由於天津地區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政治、經濟的歷史變革,造成天津港區中心的3次歷史變遷,而每一次變遷都在天津歷史上引發了因港興城的歷史過程。天津港不僅催生了天津城,而且港區變遷拉動天津發展重心的轉移。
唐《通典》將位於永濟渠、滹沱河和潞河三水匯流的入海處,稱為三會海口,即現今的軍糧城一帶。因守衛邊境地區的軍事需要,三會海口成為唐代向北部邊境各地轉運軍糧的必經之路,使這里成為具有泊船、裝卸、中轉和倉儲功能的天津最早的海港。由於三會海口港的興盛,促使當時的軍糧城成為一個繁華的港口名鎮。這是天津歷史上最早的一次因港興城的歷史過程。
從金朝開始至元、明、清的700多年間,中國出現了南北統一的盛勢。而且這幾個朝代均定都北京。由此,北京成為全國最大的消費中心,各項所需用品,從全國各地籌運至京都。直沽(今三叉口至大直沽一帶)騎河臨海,位於南北運河交匯入海河的三叉河口,河船、海船在此處向京城轉運貨物較為方便,又因此處地勢較高,適於興建各種陸上建築,遂成為漕運樞紐。從元朝起,直沽港開始興盛。1316年元朝特設「海津鎮」,天津步入了鄰港築城,以港興城的起步階段。1404年(永樂二年)明成祖因直沽是海運、河運及商船往來之要沖,令在三叉口西南側築城設衛,調沿海諸軍士屯守,並賜名「天津」。至清初,繼承明制,戰事不多,國力強盛,漕運進一步發展,當時自天津城西北角經北大關至天後宮一帶,商賈雲集,人聲鼎沸,屋瓦鱗次,店鋪林立,形成了以港口為中心繁華的商業區和城市經濟活動中心。直沽港的興盛,使天津成為京都附近一個大型的門戶城市。
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1861年1月20日正式對外開埠。此後,英、法、美3國開始在天津紫竹林租界一帶沿河築港,紫竹林港區開始繁榮。由於外國航運業的侵入,使天津港口的規模和職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是:傳統的漕船運輸逐漸被大型輪船取代;河運為主逐漸被海運取代;單一的漕糧為主貨類逐漸被多樣的外貿件雜貨(洋貨)取代;主權港淪為殖民性港口。此時,由於直沽港河窄淤淺,大型輪船不能上溯,興盛了700多年的直沽港區逐漸失去了轉運的功能開始衰落,港區中心開始東移至紫竹林一帶。隨著紫竹林港區和對外貿易航運的發展,帶動了天津各業的興旺,拉動城市重心向租界地區轉移,最終促成了近代天津城市的基本景象,即以租界中心地帶解放路兩側為主的商務辦公區;以五大道為主的豪華住宅區;以小白樓和勸業場為主的商業區。天津在開埠後的80多年間,一躍成為國內第二大城市,其發展的核心動力就是港口水運通衢五洲,廣聯四海功能的發揮。
為了適應航運業船舶大型化的發展,港區向海河下游東移至入海口處是一個必然趨勢。導致天津港區逐漸東移的直接原因有:(1)1900年帝國主義入侵中國佔領塘沽後,為停泊軍艦、運送物資和軍隊,各國開始在塘沽地區相繼構築碼頭。(2)自1886年開始,海河出現了幾次嚴重淤淺,促使中外航商在海河入海口處塘沽構築碼頭。當海河淤淺時,船舶可在塘沽接卸。(3)1880年,清政府在塘沽開辦北洋水師大沽船塢;1888年京山鐵路修至塘沽並由此延伸到天津,為塘沽地區發展近代工業提供了有利條件;1914年,愛國實業家范旭東等人在塘沽籌建我國第一家生產精鹽企業--久大精鹽廠,後來又建起亞洲第一家鹼廠--永利鹼廠(今天津鹼廠)。塘沽近代工業的發展客觀地要求發展港口。(4)日本侵略中國時期,為掠奪華北資源,在海河口北岸的沉積海岸上開始修建塘沽新港。日本人原計劃修建一個年吞吐量為2750萬t的港口,由於侵略戰爭的接連失利,計劃再三壓縮,到日本投降時,工程量僅完成修訂計劃的30%。1945年國民黨政府接收後,也只能維持殘局,再由於國民黨軍隊撤離時的破壞,新港變成了百孔千瘡的死港。
2.新中國成立後港口管理體制的演變和港口對天津城市發展的拉動作用
2.1 1984年以前天津新港的發展和港口管理體制
解放後,人民政府接收了新港。黨中央、國務院對新港的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新港分別於1951年至1952年,1958年至1961年實施了2期建設工程,不僅使新港得以恢復使用,而且擴建了碼頭泊位、庫場,完善了其他配套設施,為港口生產的順利進行奠定了較好條件。尤其是,為實現周恩來總理提出的「要在三年內改變港口面貌」的指示,於1973年3月開始的第3期大規模建港工程,使新港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為其成為北方第一大港奠定了前提條件。自此,天津港區中心開始定位於塘沽的海河口。紫竹林港區日漸衰落。1977年12月30日天津海河「四新橋」(現名光華橋)建成,海河斷航,紫竹林港廢棄,當年繁華的港區被改造成海河帶狀公園。
新中國成立後,天津港與其他沿海港口一樣實行中央管理體制。根據1954年1月政務院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港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港務局歸交通部海運總局統一領導,港口實行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港口生產納入國家計劃,由交通部負責港口的生產、經營、建設以及主要人事任免等事項。1958年6月至1961年5月,天津港曾下放河北省政府管理(此間天津市下放河北省為省轄市)。1961年5月,中央為了加強對經濟的調控力度,重新將港口劃歸交通部直接領導。
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特別是受港口行業特殊管理體制的制約,天津的港口與城市在體制上處於分離狀態。雖然新港的建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是港口未能與城市的經濟發展融為一體。這一時期港口與城市的互動發展,特別是港口拉動城市發展的效應尚未得到充分發揮。這種狀況大體持續到1984年。
2.2 港口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港口對城市發展重心的拉動作用
1984年6月,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天津港實行體制改革試點的批復》精神,天津港下放天津市政府管理,將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港口領導體制改為由中央和地方政府「雙重領導,以地方為主」的管理體制;實行「以收抵支,以港養港,」的財政管理體制。從發展進程和實踐來看,這種管理體制相對於中央管理體制來講,具有的優點是:(1)將港口與天津市綜合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市場經濟緊密地結合起來,促進了港口向社會的全面開放,為旅客、貨主、船公司提供全面服務,推動了港口由封閉型生產向開放型經營管理轉化,從單一服務向全面服務、多功能服務轉化;(2)使港口在基本建設上既可以得到交通部的直接支持,又可在港口與地方的諸多關繫上得到天津市政府的支持,有利於港口自身的發展,有利於港口與地區經濟的融合,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服務。
天津港實行這一管理體制改革的10多年中,港口現代化建設在泊位數量、吞吐量等硬體和軟體方面取得了很大發展。港城關系得到了較好的協調。港口拉動城市發展的引摯作用開始發揮,在天津發展的歷史上又一次掀起臨港興城的壯麗過程。(1)經廣泛調研、論證天津市政府決定在港口西側原塘沽鹽場3分場地界上闢建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1984年12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成立。港口拉動天津經濟發展中心戰略東移的序幕由此啟動。(2)1991年5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在港區內建立天津港保稅區。(3)1994年2月,天津市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決議,決定「用10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天津濱海新區」,確定把濱海新區建設成以港口為中心的國際貿易區。該宏偉目標已基本經實現。
港城互動的蓬勃發展,實現了天津經濟發展重心的戰略東移,為天津城市發展的目標定位奠定了基礎。1997年12月20日至21日原國務院總理李鵬考察天津,並正式宣布中央對天津的城市功能定位,即「天津市是環渤海的經濟中心,要努力建設成現代化的港口城市和我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
經過10多年的實踐,特別是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過程中,「雙重領導,以地方為主」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也存在一些弊端。在這種管理體制下,港城協調發展關系仍不明晰。(1)港口究竟是中央所屬還是地方所屬關系不清。名義上是以地方為主,但實際上仍是屬於中央政府。由於權力分割,職責不明,誰也代表不了國家行使所有者的職能,實際造成所有者主體「缺位」;(2)港口行政管理職能不到位。天津市政府只是在行政管理上對港口有一定的影響,即天津市政府僅對港口的人事、公安和財務實行管理權,而重大投資和經營決策權仍由中央政府決定。港口管理權下放不徹底,使城市難以全面履行對港口的行政管理和監督,致使港口的生產經營不能全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滿足不了城市現代化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對港口的需要。因此,港口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改革。
2.3 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全面實施,港口作為城市發展核心戰略資源的地位得到突顯
2001年11月,國務院決定對「雙重領導」港口管理體制進行新一輪改革。其核心是將「雙重領導」的港口改為地方政府直接管理,並實行政企分開,加強港口的行政管理,促進港口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港口生產力。2003年6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並於2004年1月1日起實施。《港口法》立足於港口對國民經濟的基礎作用,著眼於我國港口的長遠發展,確立了中央宏觀調控、地方政府進行具體管理的港口管理體制,實行「一城一港一政」。以法律形式將港口管理模式確定下來。根據《港口法》的規定,港口管理體制的基本框架是:交通部作為中央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港口實行統一的宏觀管理;天津市港口管理部門按照「一港一政」的原則依法對港口實行統一的行政管理;港口企業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依法從事經營。在新一輪改革中,天津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不斷地得到貫徹實施,2004年6月3日天津港正式掛牌成立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成為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港口企業集團。這標志著天津港從計劃經濟時期政企合一的單位,轉制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國有特大型企業。
在新一輪改革進程中,天津的港城關系發生了可喜變化,為「港為城用,城以港興」效應的發揮提供了法制保障。天津市政府從全市發展的戰略高度明確地指出,港口是全市的核心戰略資源,天津港的功能和等級影響乃至決定天津的城市定位,必須擺上突出位置加快發展。天津市於2003年5月27日和2004年8月6日專門召開了兩次港口建設工作會議,並採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大對港口及其城市配套設施的建設力度,揭開了天津港城關系發展史上新的篇章,為天津港實現建成世界一流大港的宏偉目標提供了前提保障。
㈦ 天津港南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天津港南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是2008-07-02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迎賓街振興路20號區政府辦公樓。
天津港南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20116675974364D,企業法人李雨,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天津港南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對基礎設施及公共設施的投資;灘塗開發;碼頭及鐵路的建設;土石方工程及建築工程施工,道路及堤防工程施工,防腐工程;園林綠化;自有房屋租賃;海淡水養殖;長絲、短絲、五金、石油機械設備、鋼材批發兼零售,水蒸氣經營;財務管理咨詢。(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天津港南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㈧ 天津港市值為什麼那麼低
因為天津港的股本也就只有那麼一點·沒辦法哦 天津港股本已經全部上市流通了·市值16.75億元 連雲港才8.2億元呢 寧波港暫時市值較大128億元。
㈨ 關於天津港的問題!!!!!急!!!!!!!!!!!!!!!!!!
最次一月也好幾千,挺好的,好多人想進都進不去。
上來都是不是很理想
要慢慢熬就好了
很不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