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東營助行投資

東營助行投資

發布時間:2022-04-20 15:37:23

『壹』 東營怎麼樣

東營市為山東省省轄市,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所在地,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城市、國家雙擁模範城市、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示範城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東營市境流入渤海。地處北緯36o55′~38°10′,東經118°07′~119°10′之間。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千米,東西最大橫距74千米,總東營市轄區內除小清河以南廣饒縣所轄的367平方千米為山前沖積平原外,其他地區均為黃河沖積平原,是典型的黃河三角洲地貌。總體地貌特徵是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為28米,東北部最低高程1米;西部最高高程為11米,東部最低高程1米。黃河東營段上起濱州界,自西南向東北貫穿東營市全境,在墾利縣東北部注入渤海,全長138千米。2003年,黃河全年徑流量191.3億立方米。全市除黃河外共有骨幹排水河道30條。以黃河為分界線,黃河以南屬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陽河、泥河子、預備河,支脈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溝、廣蒲河、五干排,廣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東營河、老廣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豐河及其支流三排溝、張鎮河、小島河20條河流;黃河以北屬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馬新河,沾利河,草橋溝,草橋溝東幹流,挑河,神仙溝及其支流新衛東河10條河流。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8℃,年極端最高氣溫41.9℃,年極端最低氣溫-23.3℃。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佔全年降水量的65%。無霜期長達206天,平均日照時數2692.5小時。

東營市建市前的歷史主要沿廣饒、利津、墾利3縣歷史追溯。廣饒縣歷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西漢高祖六年(前201)置縣;利津縣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鎮升置利津縣;墾利縣境大部系黃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墾區抗日民主政權的基礎上建立墾利縣。建市前3縣的建置、隸屬迭次變更。1961年4月,華北石油勘探處在原廣饒縣辛店公社東營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華八井,獲日產8.1噸工業油流,拉開華北石油會戰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在東營構造上打的營2井獲日產555噸油流,為當時全國日產量最高的油井。為紀念打出這一高產油井之日,勝利油田始稱「九二三廠」。隨著石油勘探開發會戰的深入,東營村一帶逐步形成了由會戰指揮部和一些二級單位機關及後勤單位組成的礦區城鎮,人們稱之為「基地」。1965年3月,為支援石油會戰,經中共山東省委批准,惠民地委決定成立縣級工作機構——中共惠民地區東營工作委員會和東營辦事處,並組建一批為礦區服務的商業、金融、郵電等機構。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廠更名為「勝利油田」。為適應勝利油田發展和開發建設黃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8月山東省政府向國務院請示成立省轄地級市——東營市,同年11月10日國務院批復省政府請示,劃原惠民地區的墾利、利津2縣,廣饒縣的4個公社,沾化縣的4個公社,博興縣的1個公社和3個大隊,成立省轄地級東營市。1983年8月30日,又把廣饒縣劃歸東營市。1983年10月15日,召開東營市成立慶祝大會,東營市正式掛牌辦公。

2003年,全市總人口1768116人,其中農業人口960693人,非農業人口807423人。人口出生率8.40‰,人口自然增長東營市建市前的歷史主要沿廣饒、利津、墾利3縣歷史追溯。廣饒縣歷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西漢高祖六年(前201)置縣;利津縣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鎮升置利津縣;墾利縣境大部系黃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墾區抗日民主政權的基礎上建立墾利縣。建市前3縣的建置、隸屬迭次變更。1961年4月,華北石油勘探處在原廣饒縣辛店公社東營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華八井,獲日產8.1噸工業油流,拉開華北石油會戰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在東營構造上打的營2井獲日產555噸油流,為當時全國日產量最高的油井。為紀念打出這一高產油井之日,勝利油田始稱「九二三廠」。隨著石油勘探開發會戰的深入,東營村一帶逐步形成了由會戰指揮部和一些二級單位機關及後勤單位組成的礦區城鎮,人們稱之為「基地」。1965年3月,為支援石油會戰,經中共山東省委批准,惠民地委決定成立縣級工作機構——中共惠民地區東營工作委員會和東營辦事處,並組建一批為礦區服務的商業、金融、郵電等機構。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廠更名為「勝利油田」。為適應勝利油田發展和開發建設黃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8月山東省政府向國務院請示成立省轄地級市——東營市,同年11月10日國務院批復省政府請示,劃原惠民地區的墾利、利津2縣,廣饒縣的4個公社,沾化縣的4個公社,博興縣的1個公社和3個大隊,成立省轄地級東營市。1983年8月30日,又把廣饒縣劃歸東營市。1983年10月15日,召開東營市成立慶祝大會,東營市正式掛牌辦公。

2003年,全市總人口1768116人,其中農業人口960693人,非農業人口807423人。人口出生率8.40‰,人口自然增長率3.79‰。受教育程度:初中60645人,高中188066人,中專99061人,大學專科63848人,大學本科37204人,研究生1891人。性別構成:男性899053人,女性869063人,男女比例103.45:100。全市有少數民族36個、4455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回族,共2108人;其他百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滿族1068人,蒙古族239人,土家族192人,壯族164人,苗族131人,白族129人。

東營市位於渤海之濱,隔海與日本、朝鮮半島相望。北靠京津唐地區,南與青島、煙台、濰坊等城市組成山東半島城市群,是環渤海經濟區和黃河經濟帶的結合部,也是海陸連接東北和中原兩大經濟區的重要通道。距北京、天津、青島、濟南分別為400千米、300千米、250千米、200千米。鐵路南接膠濟鐵路,與「大動脈」京滬鐵路相連。公路交通形成以勝利黃河公路大橋和利津黃河公路大橋為樞紐,以東青高速公路、東港高速公路、辛河路、博新路等七縱五橫12條干線公路為骨架,縣鄉公路、油田生產專用路、農村公路縱橫交織的公路網路。全市公路總里程達4663.4千米,公路密度為58.9千米/百平方千米,提前實現了高速公路進入全省網、干線公路無三級路的目標。東營港有5000噸級泊位1個,3000噸級泊位3個,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航空交通初步形成,東營飛機場開辟東營至北京、上海兩條航線。郵政事業發展迅速,不斷拓展新業務,形成布局合理、四通八達的郵政通信網路。電信通訊設施完善,通信網路遍及市區、城鎮和農村,在全省率先建成小靈通無線市話網、電話市和覆蓋全市的寬頻網。2003年,全市局用交換機容量達到45萬門,固定電話用戶48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35.38部,全市移動用戶達84萬戶,互聯網用戶達到6.4萬戶。

東營市教育事業快速健康發展,初步建起相對完整的中等和高等教育體系。2003年,有普通高等院校6所,在校生2.43
萬人;普通高中24所,在校生3.74萬人;普通初中94所,在校生9.62萬人;小學252所,在校生12.79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100%;幼兒園760所,在園幼兒5.2萬人。有成人教育中心26處,年培訓10萬多人次。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取得新進展。2003年,全市組織實施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70項,其中省級73項,國家級27項。開發新產品38個,獲省科技進步獎勵24項,專利申請量1121件,專利授權880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強勁,全市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78家,新增17家。其中國家級7家,新增2家。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到690家,新增50家。3個項目被列入國家「863」計劃。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積極穩步推進全民健身工程,群眾性體育活動日益活躍,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8個單位被評為體育後備人才訓練基地。文化事業向縱深發展,群眾文化活動高潮迭起。市裡每年組織較大規模的廣場文化演出30多場。先後有30多件文化作品獲山東省精品工程獎,連續三屆獲全省「精品工程」組織工作獎。創作排演了大型現代呂劇《潮湧黃河口》;劇本《大海潮》、《老憨上任記》獲第三屆全國戲劇文學銅獎,劇本《書記還鄉》獲劇本獎。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大力構建農民健康保障體系,農村醫療衛生條件顯著改善,農民醫療保障水平明顯提高。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全面推開。城鎮醫療衛生設施齊全,醫療水平、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初步形成。2003年,全市擁有衛生機構118所,擁有床位8369張,衛生技術人員8987人,其中醫生3896人。先後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全省疾病控制先進市、無償獻血先進市。社會保障體系日臻完善。2003年,共為9156名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7547萬元,社會化發放率和准確率保持100%。為機關事業單位6993名離退休人員、2893名遺屬發放養老金和遺屬補助費11632萬元。為8890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1890萬元。全市凈增企業參保人員19638人。社會福利、救濟工作成效顯著。2003年,全市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對象8362人,發放保障金507.34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對象14455人,發放保障金717.3萬元,發放保障糧141萬公斤。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含敬老院)43個,床位3566張,集中供養五保老人2015人。

東營市城市發展總目標:創建卓越的生態城市。其中包括5個含義:接軌國際、充滿活力的開放之城;規模壯大,實力雄厚的中心之城;空間整合,彈性生長的有機之城;碧水綠脈,共生共榮的生態之城;清新舒暢,人居最佳的陽光之城。規劃框架:城市規劃區包括中心城城市規劃區和河口區城市規劃區。中心城城市規劃區范圍為:東至永青路,並包括廣南水庫、廣北水庫、廣利港、東營機場等規劃控制區域,西至郝純路,南至南二路以南3千米,北以勝坨至後苟公路為界,並將東營港納入規劃區,公路和沿界線所穿村莊用地均劃入規劃區范圍。總用地815平方千米。河口區城市規劃區范圍為:東到挑河以東100米,西至沾利河,南到六合鄉行政區界,北至濱孤路以北1000米,並將孤島、仙河、孤北水庫納入規劃區,總面積245平方千米。城市發展戰略:產業結構由資源型向多元化綜合型發展;壯大中心城規模,帶動黃河三角洲開發;構築現代化交通網路,形成大開放、大開發的格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高檔次服務業,尤其注重發展現代旅遊業。城市性質:山東加工製造業基地,以石油、石油化工、鹽化工為主導產業的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城市人口規模:近期(2005年)城市人口66萬人,其中中心城55萬人,河口區11萬人。遠期(2010年)城市人口80萬人,其中中心城65萬人,河口區15萬人。城鎮體系空間結構規劃:市域中部形成東營大都市圈,以中心城為核心,墾利、利津為衛星城;南部形成以廣饒-大王為核心,包括15處鄉鎮在內的南部城鎮群;北部以河口區駐地為核心,聯合東營港、孤島、仙河、義和等鄉鎮形成北部城鎮群。城鎮發展形成一條南北向為主的發展軸:即東營港-河口-墾利-中心城-廣饒大王。東營市中心城近期建設策略:近期東城主要向東、向北發展,西城向東、向南發展,同時重點加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勝利工業園的建設,加強對接區中東營區行政中心、文化、教育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建設,加強東城區黃河路以北居住用地的建設,積極改善西城景觀環境,提高土地利用率,繼續增加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強整個中心城的公園、沿河沿路綠帶建設,努力實施碧水工程,完善和優化中心城布局結構。

『貳』 煙台助行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煙台助行投資有限公司是2014-03-24在山東省煙台市芝罘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煙台市芝罘區福來里50、51-8至51-13號。

煙台助行投資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600493488736M,企業法人王二彤,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煙台助行投資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以自有資金對股權進行投資(未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不得從事吸收存款、融資擔保、代客理財等金融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山東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3876858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1756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煙台助行投資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叄』 山東東營的特點,值得贊美的地方有哪些

位置面積〕東營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東營市境內流入渤海。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 ′~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4公里,總面積7923平方公里。
〔建置〕東營市建市前的歷史主要沿廣饒 、利津、墾利3縣歷史追溯。位於市域南部的廣饒縣歷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人 類居住,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縣;位於市境西部的利津縣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鎮升置利津縣;位於市境北部的墾利縣境大部系黃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墾區抗日民主政權的基礎上建立墾利縣。至建市前,3縣的建置、隸屬迭次變更。
1961年4月,華北石油勘探處在原廣饒縣辛店公社東營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華八井,獲日產8.1噸工業油流。從此,拉開華北石油會戰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 ,在東營構造上打的營2井獲日產555噸油流,為當時全國日產量最高的油井。為紀念打出這一高產油井之日,勝利油田始稱「九二三廠」。隨著石油勘探開發會戰的深入發展,東營村一帶逐步形成由會戰指揮部和一些二級單位機關及後勤單位組成的礦區城鎮,人們稱之為「基地」。1965年3月,為支援石油會戰,經中共山東省委批准,惠民地委決定成立縣級工作機構--中共惠民地區東營工作委員會和東營辦事處,並組織一批為礦區服務的商業、金融、郵電等機構。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廠更名為「勝利油田」。為適應勝利油田發展和開發建設黃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8月山東省政府向國務院請示成立省轄地級市--東營市,同年11月10日國務院以〔82〕國函字249號文件批復了省政府請示,劃原惠民地區的墾利、利津2縣,廣饒縣的4個公社,沾化縣的4個公社,博興縣的1個公社和3個大隊,成立省轄地級東營市。1983年8月30日,國務院以〔83〕國函字175號文件批復了山東省政府請示,把廣饒縣劃歸東營市。1983年10月15日,召開東營市成立慶祝大會,東營市委、市政府正式掛牌辦公。

東營市域由廣饒、利津、墾利3縣全境和博興、沾化2縣的一部分鄉鎮組成。建市初,全市劃為東營、牛庄、河口3個區,廣饒、利津、墾利3個縣,3個鎮、55個人民公社,1780個生產大隊。1984年撤社改鄉、撤隊改村。1987年6月,牛庄區與東營區合並為東營區。2000-2001年,進行鄉鎮規模調整,撤、並了一些鄉鎮。至2003年底,東營市轄東營、河口2個區,廣饒、利津、墾利3個縣,23個鎮、13個鄉、7個街道辦事處,160個居民委員會,1774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2003年,全市總人口1768116人,其中農業人口960693人,非農業人口807423人。人口出生率8.40‰,人口死亡率4.6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79‰。計劃生育率為99.5%,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7.2。

〔民族〕全市有36個少數民族,共4434人,佔全市總人口的0.25%。其中地方771人,勝利石油管理局3613人,石油大學50人。

東營市不僅「人傑」而且「地靈」。黃河三角洲資源豐富,素有「金三角」之稱。至2002年底,勝利油田共發現油田69個,氣田2個,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2.9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382.4億立方米;投入開發油田67個,動用地質儲量35.3億噸,動用程度82.3 %。共有油井2萬多口,累計生產原油7.7億噸,生產天然氣349.88億立方米。沿海淺層鹵水儲量2億多立方米,深層鹽礦、鹵水資源主要分布在東營凹陷地帶,推算儲量達1000多億噸。煤的發育面積約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於廣饒縣東北部、河口區西部,尚未開發利用。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渤海灣南新戶、太平、義和、孤島、五號樁地區及廣饒、利津部分地區,地熱異常區1150平方公里。土地資源豐富,人均土地6�85畝,是山東省人均土地的2�6倍;並且黃河以其獨特的「填海造陸」功能,不斷為東營市營造新的陸地。生物資源中,木本植物44科,79屬,179種(含變種);浮游植物116種,蕨類植物4種;畜禽類約11科20餘種40多個品種;鳥類48科270種,其中國家一類保護鳥類7種,二級保護鳥類33種;水生動物有641種,其中有淡水魚類108種、海洋魚類85種,有「百魚之鄉」之稱 。

在中國的城市之林中,東營市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城市。20年間,東營人在一張白紙上,畫出了最新最美的畫圖,經濟社會發展之快令世人刮目相看。2002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幅度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540.3億元,是1983年的8.35倍,年平均增長11.82%;其中地方國內生產總值248.94億元,是1983年的12.3倍,年平均增長14.1%。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第一產業得到穩定發展,第二產業逐步調整提高,第三產業迅速發展。2002年,全市完成第一產業增加值32.96億元,是1983年的2.61倍,年平均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417.37億元,是1983年的9.74倍,年平均增長12.73%;第三產業增加值89.97億元,是1983年的18.16倍,年平均增長16.48%,是三次產業中增幅最高的;三次產業的比例由1983年的9.08:72.74:8.18變化為2002年的6.1:77.2:16.7。開發黃河三角洲,是山東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兩大跨世紀工程之一。「發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已在九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上正式列入國家「十五」計劃綱要。2003年,山東省政府批准,在黃河三角洲(東營)建設山東省加工製造業基地。「信用東營」和「數字化東營」建設進展順利。

東營市已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友好往來關系。先後與美國得克薩斯州米德蘭市和韓國江原道三陟市結為友好城市。被聯合國工發組織確認為「國際綠色產業示範區」。加入了世界能源城市夥伴組織。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日益擴大,重點建設碩果累累。1983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僅為8.5億元,1990年為46.11億元。近三年來,全市招商引資取得豐碩成果,共引進招商項目10399個,科英電子等一批大的工業項目相繼落戶東營。2002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猛增至240.8億元,是1983年的28.3倍,年平均增長19.24 %,也是全市歷史上重點建設項目和投資額度最多的一年。20年累計完成投資1784.5億元。

交通運輸條件明顯改善。2002年全市公路貨運量4237萬噸,是1983年的8.31倍,年平均增長11.8%;公路客運量2341萬人,是1983年的20.5倍,年平均增長17.2%。已建成勝利和利津兩座黃河大橋。東青高速公路已與濟青高速公路連線。東營機場已經通航。東營海港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東營市交通運輸已構成立體發展格局。郵電業務總量達到11.13億元,移動用戶49.7萬戶,電話普及率達每百人33.6部,計算機互聯網用戶6.7萬戶。

教育、衛生穩步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2002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數為17620人,比1983年增長407.1%,年平均增長8.92%;中等專業學校在校生為5104人,比1983年增長190.8%;普通中學在校生為151273人,比1983年增長102.14%。各類衛生技術人員8550人,比1983年增長53.6%。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2年末,全市在崗職工總人數30.81萬人,比1983年增長89.26%,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9282元,是1983年的19.7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0429元,是1985年的13.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3166元,是1983年的10.9倍。

城市建設起點高,投入大,風格獨特。建市後,市委、市政府從市域經濟的宏觀角度,統籌考慮城市規劃和建設。多次委託國內一流的規劃單位,編制和修改完善東營市的城市規劃。西城改造成較顯著,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東城在一片荒原上拔地而起,十幾年間已建成獨具風韻的現代化城市;三縣縣城徹底改變以「一條馬路一盞燈,一個喇叭全城聽」的舊貌,展現出新型城鎮風采;鎮村建設步伐加快,涌現出大王鎮、仙河鎮、孤島鎮等全國聞名的「明星鎮」和幾十個「明星村」。東營市的城市建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具有「散」、「新」、「雅」的特色。「散」,即東營市是在石油礦區的基礎上建設城鎮的,城市布局具有「組團式」特色,不同規模的城鎮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一般分布在黃河三角洲上;「新」,即東營市城市建設時間短,投入大,速度快,很多城鎮完全是按規劃在一片不毛之地拔地而起,沒有老城改造的包袱,城市面貌新;「雅」,即東營市的城市建設規劃起點高,布局合理,風格獨特,其「大水面、大空間、大綠化」的構思和「碧樹環繞,綠樹白樓」的格調,形成了清新雋雅的城市風貌,博得海內外人士的一致好評。

1999年6月,當時江 總 書 記,頂著炎炎烈日,自黃河中游的壺口開始,順黃河而行考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23日,江 總 書 記來到了黃河入海口處的東營市,在考察了黃河入海口、孤東海堤、仙河鎮、勝利計算中心、勝利油田辛斜160井場後,來到了美麗如畫的新世紀廣場。江 總 書 記瀏覽了新世紀廣場的景色及周圍別致新穎的建築群後,深有感觸的說:「在這不毛之地能把城市建得這樣,東營這個壓軸子戲好哇!真使我流連忘返。」江 總 書 記的這個評價,使東營人倍感親切和自豪。為了讓我們美麗的家園明天更美好,東營人民將與時俱進,永不停步,用心血和汗水譜寫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新篇章。

人數百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回族2101人、滿族1061人、蒙古族238人、土家族190人、壯族162人、苗族131人、白族129人;不足百人的民族有:朝鮮族、侗族、藏族、彝族、黎族、鄂溫克族、土族、普米族、傣族、瑤族、納西族、佤族、羌族、僳僳族、哈尼族、達斡爾族、裕固族、錫伯族、鄂倫春族、基諾族、水族、布依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京族、怒族、畲族、俄羅斯族、高山族。未識別的民族1個。

〔地質〕東營市地處華北坳陷區之濟陽坳陷東端,地層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和二疊系,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統及中生界三疊系。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東端)、車鎮凹陷(東部)、義和庄凸起(東部)、沾化凹陷(東部)、陳家莊凸起、東營凹陷(東半部)、廣饒凸起(部分)等。

〔地貌〕地勢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為28米(大沽高程,下同),東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為11米,東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7000。黃河穿境而過,背河方向近河高、遠河低,背河自然比降為1/7000,河灘地高於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懸河」。全市微地貌有5種類型:古河灘高地,佔全市總面積的4.15%,主要分布於黃河決口扇面上游;河灘高地,佔全市總面積的3.58%,主要於黃

河河道至大堤之間;微斜平地,佔全市總面積的54.54%,是崗、窪過渡地帶;淺平窪地,佔全市總面積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於古河灘高地之間,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於微斜平地之中、緩崗之間和黃河故道低窪處;海灘地,佔全市總面積的27.05%,與海岸線平行呈帶狀分布。(東志)
〔氣候〕東營市地處中緯度,背陸面海,受亞歐大陸和西太平洋共同影響,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降水少,風速大,氣候乾燥,有「十春九旱」的特點;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降水集中,有時受受台風侵襲;秋季氣溫急降,雨量驟減,秋高氣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乾燥。主要氣象災害有霜凍、乾熱風、大風、冰雹、乾旱、澇災、風暴潮災等。境內南北氣候差異不明顯。多年平均氣溫12.8℃,無霜期長達206天,≥10℃的積溫約4300℃,可滿足農作物的兩年三熟。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佔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易形成旱、澇災害。2002年,全市平均氣溫13.8℃,較常年偏高1.0℃;年極端最高氣溫40.1℃,為近20年來最高記錄,極端最低氣溫-12.6℃;全市年平均降水量為356.1毫米,較常年偏少35.9%;年平均日照時數2714.3小時,接近常年。(劉敦訓)

〔河流〕黃河東營段上起濱州界,自西南向東北貫穿東營市全境,在墾利縣東北部注入渤海,全長138公里。黃河水徑流量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含沙量大。據利津水文站1950~2001年實測資料,黃河年均徑流量332.6億立方米,最大973.1億立方米(1964年),最小18.61億立方米(1997年);最大流量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為斷流干河;年均輸沙量8.36億噸,最大21億噸(1958年),最小0.16億噸(1997年)。90年代以來黃河年徑流量減少,經常出現斷流。1999年後,黃河水利委員會加大對沿黃地區引水的管理力度,斷流現象趨緩,2000~2002年實現了不斷流。2002年,黃河全年徑流量41.58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徑流量減速少87.5%。全市除黃河外共有骨幹排水河道30條。以黃河為分界線,黃河以南屬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陽河、泥河子、預備河,支脈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溝、廣蒲河、五干排,廣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東營河、老廣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豐河及其支流三排溝,張鎮河、小島河20條河流;黃河以北屬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馬新河,沾利河,草橋溝,草橋溝東幹流,挑河,神仙溝及其支流新衛東河10條河流。
〔海域〕東營市海岸線北起套爾河口,南至淄脈溝口,全長350.34公里,約佔山東省海岸線的1/9。「0」米至岸線灘塗面積10.19萬公頃。負10米等深線以內淺海面積4800平方公里。沿岸海底較為平坦,淺海底質泥質粉砂佔77.8%,沙質粉砂佔22.2%。海水透明度為32~55厘米。海水溫度、鹽度受大陸氣候和黃河徑流的影響較大。冬季沿岸有3個月冰期,海水流冰范圍為5~10海里,鹽度在30‰左右;春季海水溫度為12~20℃,鹽度多為22~31‰;夏季海水溫度為24~28℃,鹽度為21~30‰;黃河入海口附近常年存在低溫低鹽水舌。東營海域為半封閉型,大部岸段的潮汐屬不規則半日潮,每日2次,每日出現的高低潮差一般為0.2~2米,大潮多發生於3~4月和7~11月,潮位最高超過5米。易發生風暴潮災,近百年來發生潮位高於3.5米的風暴潮災7次。近海在黃河及其他河流作用下,含鹽度低,含氧量高,有機質多,餌料豐富,適宜多種魚蝦類索餌、繁殖、回遊。
〔土地資源〕全市土地總面積1188.49萬畝,人均佔有土地6.85畝,是山東省人均佔有土地的2.6倍。其中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及水域共820.97萬畝,占總面積的69.08%;居民點、工礦及交通用地106.49萬畝,占總面積的8.96%;未利用土地261.02萬畝,占總面積的21.96%。1855~1985年,黃河平均每年淤地造陸3~4萬畝;1985年後,因黃河來水量減少,造陸速度趨緩。

〔水資源〕當地水資源總量年平均5.3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4.47億立方米,多集中在夏季,大部分排入海洋,利用率較低。地下淡水資源為0.85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南地區,其北為鹹水區。黃河是境內主要客水水源,1973~2001年黃河利津站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30.26億立方米,年際間豐枯變化較大。小清河多年平均入境徑流量為5.82億立方米,支脈河多年平均入境流量變2.82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鹵水、煤、地熱、粘土、貝殼等。至2002年底,勝利油田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2.9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382.4億立方米,其中約85%集中在東營市境內。沿海淺層鹵水儲量2億多立方米,深層鹽礦、鹵水資源主要分布在東營凹陷地帶,推算儲量達1000多億噸。煤的發育面積約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於廣饒縣東北部、河口區西部,因埋藏較深,尚未開發利用。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渤海灣南新戶、太平、義和、孤島、五號樁地區及廣饒、利津部分地區,地熱異常區1150平方公里,熱水資源總量逾1.27×1010立方米,熱能儲量超過3.83×1015千焦耳,摺合標准煤1.30×108噸。

〔生物資源〕農作物品種數百個,木本植物44科,79屬,179種(含變種),其中用材樹種主要有刺槐、毛白楊、旱柳、國槐、白榆等,經濟樹種主要有蘋果、梨、棗等;草場類植物有35科,84屬,93種;中草葯類植物300餘種,其中有採集價值的近70種;有浮游植物116種,蕨類植物4種。畜禽類約11科20餘種40多個品種,主要有豬、牛、羊、雞、家兔等;鳥類48科270種,其中國家一類保護鳥類7種,二級保護鳥類33種;水生動物有641種,其中有淡水魚類108種、海洋魚類85種;主要經濟魚品種有草魚、刀鱭、鯽魚、鯉魚、鱸魚、刀魚等。

總體上說,可以概括以下幾點:

一、東營市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東營市是適應黃河三角洲和勝利油田開發建設需要,於1983年10月成立的山東省轄地級市,轄東營、河口、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區和廣饒、墾利、利津三縣,人口180萬,總面積8053平方公里,是中國東部沿海土地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兼具沿海開放城市和西部內陸地區的優勢。勝利油田、石油大學(華東)和濟南軍區黃河三角洲生產基地座落在這里。
東營市也是國家規劃的黃河三角洲上的中心城市,位於山東省東北部、黃河入海口的三角地帶。近代黃河三角洲是黃河自1855年從徐淮流路奪山東大清河入海以來形成的新陸地,她以墾利縣寧海為頂點,北起套爾河口,南到支脈河口,面積5400平方公里,其中95%(5200平方公里)在東營市。加上其南部與泰沂山麓沖積平原相銜接的2853平方公里,構成東營市的全部行政區域。黃河三角洲地理區位優越,具有依河傍海的區位優勢。地處北緯38度上下,氣候適中,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光照充足,屬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從具體區位來講,位於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環抱的地理中心,北靠京津唐經濟區,東連山東半島開放城市,東北與大連隔海相望,向西輻射廣大內陸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黃河流域經濟帶的交匯點,也是聯接東北和中原兩大經濟區的重要紐帶。國家把黃河三角洲列為農業綜合開發區、全國新增的五大糧倉之一,批准東營市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山東省把黃河三角洲開發列為兩大跨世紀工程之一。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發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列入了國家「十五」計劃綱要。去年3月份,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中國投資促進處確定東營市為「國際綠色產業示範區」。

二、自然、人文景觀豐富

東營市境內既有年輕的黃河新淤地,也有古老的陸地。北部是新沖積的黃河三角洲平原,廣袤無際,清新壯麗,以自然資源豐富著稱;南部則是戰國時期齊國腹地——古代大軍事家孫武的故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文明史源遠流長。 (一)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獨特。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豐水年每年可攜帶10億噸沙入海,造陸3萬畝左右。一百多年來,在河、海、陸的相互作用下,這里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特地形地貌、生物種類繁多的完整生態系統,其自然環境寬松可塑,是自然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東營市有廣袤的土地資源,總面積1208萬畝,其中尚未開發的荒鹼地就有525萬畝,是中國東部沿海土地後備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有大面積的草場,其中天然草場56萬畝;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海岸線長350公里,灘塗面積180萬畝,分別佔山東省的1/9和2/3,負10米以上淺海面積4800平方公里,是山東發展淺海養殖潛力最大的地區,素有「百魚之鄉」和「東方對蝦故鄉」之美稱;有儲量巨大的地下礦產資源,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1.6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230億立方米,淺層鹵水儲量74億立方米,地下鹽礦儲量5900億立方米;還有開發價值較高的旅遊資源,潛在能量巨大的地熱能、風能、太陽能等。

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黃龍入海」的壯麗與「長河落日」的靜美,珠聯璧合,堪稱天下奇觀。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5.3萬公頃,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和越冬棲息、繁殖地,被聯合國列為世界13大濕地自然保護區之一。她是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基因庫」,分布著各種野生動物1524種,其中鳥類達268種。近20萬畝華北地區最大的平原人工刺槐林,成為黃河三角洲美不勝收的旅遊景點。總面積39平方公里的天鵝湖,圍壩周長24.9公里,庫容1.14億立方米,是長江以北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庫,成為鳥類棲息繁衍的良好場所。(二)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遺留下豐富的人文景觀。 東營市歷史悠久,文化淵源可追溯到人類的史前時代。境內考古發現的傅家、五村等遺址,說明早在5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自古以來,這里就是文明、富庶的地方。戰國時期,這里是齊國腹地。豐富的文化積淀,使這里地靈人傑,出現過許多歷史名人。「重商尚武」的齊文化培育出了傑出的軍事家、思想家孫武。源遠流長的魯文化,孕育了一大批經邦濟世仁人志士。西漢初期的歐陽生是《今文尚書》歐陽學的開創者;漢相倪寬與司馬遷共修《太初歷》,發展了中國歷法。境內現存有屬大汶口文化范疇的傅家遺址、春秋時期興建的柏寢台(亦稱桓公台)、南宋大殿等文化遺跡。南宋大殿始建於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原為「關帝廟」,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建市以來,積極發展群眾文化,建設了一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觀。黃河水體紀念碑,也稱《AGEPASS--黃河的渡過》,是一座由物體、行為和信息傳播三要素組合而成的大型觀念藝術作品,按黃河流向從5464公里的黃河源頭到入海口每隔5公里汲取水樣。
三、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迅速。東營市實施以基礎設施超前發展帶動黃河三角洲建設和發展的戰略,城市建設以及水利、電力、交通、通訊等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展,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投資環境日臻完善。我們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按照「組團式」城市的發展模式,突出「大空間、大水面、大綠地」的特色,加快建設完善東城,改造提高西城,推進東西城一體化。先後改造完善了30多條道路,形成了「十縱七橫」的主幹道路框架;建設了新世紀廣場、文化廣場、勝利廣場、歐式商貿城等一批「精品」工程及75個住宅小區,建成區面積達到58平方公里。加快實施東西城對接工程,規劃面積95平方公里,重點建設高標準的城市連接大道,擺布5萬畝的森林公園、會展中心等大型項目。積極探索經營城市的路子,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誰擔風險的原則,吸引外商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經營。實行了土地「五統一」管理,積極做好以地生財的文章。因地制宜大搞造林綠化,城市綠化率達到23.4%,人均佔有公共綠地11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熱率和燃氣氣化率均達到100%。同時,加快縣城和中心鎮建設,全市城市化水平超過50%。仙河鎮、大王鎮成為建設部小城鎮試點鎮,大王鎮被評為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啟用了東營機場,已開通至北京的航線,即將開通至上海、濟南、哈爾濱的航線。建成東青高速公路和利津黃河公路大橋,全市公路密度達60.5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之首。東營黃河公路大橋即將開工建設,完成了黃東大鐵路的專家評估論證工作。東營港一類開放口岸已建成1個5000噸和5個3000噸級泊位。電力、電訊事業名列全省前茅,電力成為全省供電量最大的地方電網之一。國內外通訊方便快捷,全市城鄉電話普及率居山東省首位。

近年來,東營市逐步探索出了符合東營特點的發展思路和辦法,形成了「啟動內力、藉助外力、凝聚合力、乘勢而上」的運作方式,深化了油地軍校結合,調動了全市上下抓經濟、促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了發展活力。「工業強市」、「科教興市」的戰略決策,使石油化工、鹽及鹽化工、造紙、機電、輕紡、建材、食品加工等工業門類得到較快發展,涌現出了一批實力較強的企業集團,推出了一批出口創匯產品。1999年實施「大開放、大招商、大發展」決策以來,引進外來投資項目8000多個,到位外來固定資產投資130餘億元。名列世界500強的日本三洋電機株式會社與東營合作總投資12億元的科英電子激光頭項目,日本海外協力基金投資69億日元的山東省農業最大利用外資項目,廣東俊富無紡布等總投資過億元的大項目成為新的發展亮點。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全市形成了糧棉、畜牧、水產、瓜菜、林果等五大主導產業,農業生產逐步向市場化、科技化、企業化、集約化方向發展。積極發展商業、餐飲服務、金融等第三產業,成為黃河三角洲的商貿、金融中心。大力扶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蓬勃興起的個體私營經濟成為黃河三角洲開發的一個新經濟增長點。大力實施產學研結合,招才引智。成立了高新技術投資擔保公司,設立了高新技術創業園,正在規劃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器」。先後與38家大院大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科技合作關系,聯建科研開發機構53家,引進聘用高層次人才435人,轉化高新技術成果88個。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4家,省級36家。黃河三角洲建設發展呈現出蓬勃向上的新局面。2001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01.5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地方211.5億元,增長15%;地方財政收入17.87億元,增長20.6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0億元,增長6.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60元,增長3%;農民人均純收入2981元,增長7.1%;完成進出口總值3.6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4.65倍,兩年間在全省的位次由最後一位躍居第11位;實際利用外資730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4%。

『肆』 山東省東營市什麼樣的殘疾人有待遇

這個是2008年山東省出台的殘疾人優惠扶持規定,不知道2011年是否會有新的優惠政策出台,你可以關注一下這方面的新聞。
第一條 為了保障殘疾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凡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殘疾人,戶籍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享受本規定的優惠待遇;戶籍不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可以享受本規定第六條第二款、第七條、第八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和第十八條的優惠待遇。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殘疾人事業的領導,採取有效優惠扶持措施,改善殘疾人的生存發展環境,促進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殘疾人工作的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和督促有關部門做好殘疾人優惠扶持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依法做好殘疾人優惠扶持的相關工作。
各級殘疾人聯合會,負責殘疾人優惠扶持規定的宣傳和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工作。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扶持農村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脫貧列入扶貧開發計劃,在項目和資金安排上予以優先照顧。在小城鎮建設、異地搬遷和異地扶貧等項目的實施中,優先安排貧困殘疾人。
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財政部門在安排財政扶貧資金支持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扶貧示範基地建設等扶貧開發項目時,應當重點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傾斜。
第六條 對符合義務教育條件的殘疾學生,應當免除雜費、寄宿費、教科書費,並對在校貧困殘疾學生的生活費給予補助。
符合借讀條件的殘疾學生,免收借讀費,與所在城市殘疾學生享受同等待遇。
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招收殘疾學生,並放寬殘疾學生的獎學金評定標准和貸學金審核條件。
普通高級中學、高等院校及成人教育機構在錄取條件上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給予殘疾學生適當照顧。殘疾考生和在校殘疾學生,可以免試體育。
縣以上殘疾人聯合會應當對生活困難的在校殘疾大、中專學生給予適當的學費補助,具體標准由省、設區的市殘疾人聯合會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七條 殘疾人申請從事個體經營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優先核發營業執照。對經營困難的殘疾人免收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市場管理費、年檢費,並在場地、攤點、攤位等方面提供方便。 第八條 殘疾人組織和個人從事下列活動,稅務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稅收減免: (一)殘疾人組織直接進口供殘疾人專用物品應當繳納的增值稅; (二)殘疾人個人提供應稅勞務應當繳納的營業稅; (三)殘疾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生產經營所得、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四)殘疾人使用的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殘疾人機動輪椅車應當繳納的車船稅; (五)殘疾人福利機構使用的房產、土地免徵房產稅、土地使用稅; (六)殘疾人個人提供加工和修理修配勞務應當繳納的增值稅; (七)國家規定的其他稅收優惠。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殘疾人的特點,確定一定比例的公益性崗位,用於殘疾人就業。有保健按摩業務的服務機構,應當優先安排盲人按摩人員。 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市場應當設立殘疾人就業專門窗口,積極向用人單位推薦殘疾人,並減免未就業殘疾人人事檔案、人事關系委託保管費;各類用人單位在人員錄(聘)用中不得拒絕接收符合條件的殘疾人。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以及殘疾人聯合會應當有計劃地開展本地區的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
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應當參加適宜的職業技能培訓,培訓合格的,可以憑殘疾人證、培訓合格證書和收費票據向縣以上殘疾人聯合會申請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所需費用由縣以上殘疾人聯合會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後,從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中列支。具體補貼標准由省、設區的市殘疾人聯合會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每個殘疾人可以享受兩次以內的職業技能培訓補貼。
第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納入城鄉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其基本生活,並採取下列保障措施: (一)農村殘疾人不承擔「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費用,生活用電、水、煤氣等費用應給予減收或免收優惠; (二)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殘疾人,屬於城鎮居民的,應當安排進入福利院或者給予社會救濟;屬於農村居民並符合農村五保規定的,應當安排進入敬老院等福利機構; (三)對符合享受農村低保條件的農村殘疾人,在享受農村低保補助的基礎上,生活仍有困難的,由當地政府給予適當救助; (四)對在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殘疾人,社會救助機構應當救助。
第十三條 殘疾人申請個體行醫,符合條件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優先核發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第十四條 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殘疾人,繳費確有困難的,個人繳費部分由縣級人民政府通過醫療救助給予資助。
第十五條 對就醫的殘疾人,二級以上綜合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減免優惠。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免收專家掛號費、急診掛號費、普通門診診療費、急診觀察床位費、病房空調費、暖氣費;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免收門診掛號費、普通門診診療費、門診出診費。減收的檢查治療項目由醫療機構確定,減收比例不得低於20%。
第十六條 殘疾人憑《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免費進入公園;進入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美術館、展覽館、文化館(宮)和公益性體育健身場所,凡收取門票費的一律實行半價以上的優惠。對盲人、雙下肢殘疾人,允許1名陪護人員免費進入上述公共場所。
公園應當配備一定數量的輪椅供殘疾人免費使用。
第十七條 殘疾人憑《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享受下列優惠: (一)盲人讀物郵件免費寄遞; (二)免費使用公共廁所; (三)聾人的手機簡訊費用減半繳納; (四)肢體殘疾人購買自駕的殘疾人專用車輛,減半收取登記手續費,在公共停車場停放時免收停車費。
第十八條 飛機場、火車站、汽車站、港口客運站的候機(車、船)室應當標明殘疾人專用座椅,車(船)上應當標明一定數量的殘疾人席。殘疾人乘坐上述交通工具時,優先購票並優先檢票進站、上下機(車、船),對其隨身必備輔助器具准予免費攜帶。
盲人、下肢殘疾人免費搭乘公共汽(電)車、輪渡等市內交通工具。
第十九條 拆遷殘疾人房屋時,拆遷單位應當本著方便殘疾人的原則,在安置的地段、樓層上給予適當照顧。拆遷單位在發放拆遷臨時補助費和停業補助費時,對貧困、特困殘疾人給予適當優惠。
第二十條 對家庭成員中有2人以上是殘疾人且1人是盲人或者聾人的殘疾人家庭,免收有線電視初裝費,減半收取收視費。
第二十一條 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殘疾人,優先獲得法律援助。
基層法律服務機構應當優先為殘疾人提供服務,並對貧困殘疾人免收或者減半收取有關費用。
公證機構應當優先辦理殘疾人的公證事項,並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殘疾人,按照規定減免公證費。
第二十二條 對殘疾人實行優惠的單位(場所),應當在單位(場所)的入口處、收費處、營業室等適當位置,設置殘疾人優先、憑證優惠及免費的明顯標志。
第二十三條 新建、改建、擴建城市道路、大型公共建築和居民住宅區,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進行無障礙設計和建設。
配套建設無障礙設施,應當與新建、擴建、改建的建設項目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對於不按照國家強制性規范進行無障礙設計施工的建設項目,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不予辦理竣工備案手續。
對未按照規定進行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建設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從發行福利彩票籌集的本級留成公益金中,每年安排一定數額的公益助殘資金,用於殘疾人的康復、教育、扶貧等項目。
利用體育彩票公益金建設的全民體育健身場所應當考慮殘疾人的特殊需求,並對殘疾人參與體育健身活動提供方便和支持。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的助行、助聽、助視等康復項目納入公益助殘專項資金補助范圍。
第二十六條 各級殘疾人聯合會應當加強對殘疾人優惠扶持規定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對違反本規定的應當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議或者處理意見。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組織調查,依法做出處理決定,並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同級殘疾人聯合會。
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規定,應當給予殘疾人優惠而未給予的,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規定,弄虛作假,騙取享受殘疾人優惠扶持待遇的,由殘疾人聯合會會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或者責令改正。
第二十九條 殘疾人聯合會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殘疾人優惠扶持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機關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 本規定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伍』 泉州助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有人知道嗎

沒聽過,自從國家放開個人放貸,各種小公司如雨後春筍一般,豐澤區泉秀街433號(大華酒店西50米),不放心你也一起去了,不貪心他也不能綁住你

閱讀全文

與東營助行投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保基金怎麼進了鹽湖股份 瀏覽:567
560002基金發行價 瀏覽:241
貴金屬深加工流程 瀏覽:395
債券價格表 瀏覽:309
炒外匯圖片 瀏覽:222
德州線下貸款 瀏覽:725
後市融資 瀏覽:735
一塊錢人民幣等於多少比索 瀏覽:362
歐元匯率人民幣最高多少 瀏覽:487
呼和浩特股票配資 瀏覽:333
銀行黑名單怎麼貸款買車 瀏覽:764
中小型融資擔保企業法務怎麼樣 瀏覽:790
人民幣的匯率牌價在哪查詢 瀏覽:848
價格調整計算公式 瀏覽:930
美原油今天開盤價格 瀏覽:364
今天人民幣對緬甸匯率多少人民幣 瀏覽:222
指數基金對比混合基金 瀏覽:116
科創板募集基金 瀏覽:20
天下金理財 瀏覽:936
為什麼內部融資增加的是經營負債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