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基金積累制的特點是

基金積累制的特點是

發布時間:2021-01-23 18:57:46

Ⅰ 採用基金積累制進行平衡所依據的原則是

什麼是完全基金制[1]
完全基金制是一種以縱向平衡原則為依據,要求在勞動者整個就業或投保期間,或者在一個相當長的計劃期間內,採取儲蓄方式積累籌集社會保障基金的制度。

在完全基金制下,在對未來時期社會保障支出的需要進行預測的基礎上,確定一個可以保證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收支平衡的總平均收費率,採取先提後用的辦法。投保人在職時,按此收費率將一部分勞動收入交給一個基金;接受保障時,該基金再以投資所得兌現保障承諾。

[編輯]完全基金制的問題與前景
無法應對人口迅速老齡化的沖擊。1999年10月,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1.26億,約占總人口的10%,已經進入老年型國家的行列。65歲以上的人口與15歲。64歲人口的比例,即老年人口贍養率,從1990年的8.7%增加到2000年的10.2%,預計到2020年和2050年將分別上升到15.5%和31.2%。因此,如果不對現收現付制進行改革,那麼到2033年,養老保險費率將達到39.27%。這樣高的繳費率是企業難以承受的,會造成養老金的支付危機,也會大大影響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1、抑制了職工和企業的積極性,扭曲了勞動力市場的運行機制。在現收現付制下,職工(以及企業代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費與他退休後獲得的養老金收益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必然的聯系。因此,它實際上造成了勞動力供給和需求之間的一個「稅收楔子」,會降低勞動力供給的數量,產生效率損失,隨著老齡化帶來的繳費率的不斷提高,由此造成的效率損失也會越大。

2、覆蓋范圍較窄,不利於充分發揮「社會穩定器」的作用。傳統的養老保險制度覆蓋的主要是國有部門,而對改革開放後迅速發展起來的三資企業、集體企業、私營和個體企業而言則覆蓋不足。據統計,1978年到1997年間新增的21485萬個就業崗位中的72.4%是屬於非國有部門的。1996年,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三資企業參加養老保險的比例分別為95.15%、51.47%和27.48%。這種狀況不利於勞動力的跨部門流動和不同類型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而其原因則在於非國有企業與國有企業的職工年齡結構和歷史負擔不同,以現收現付為特徵的體制會導致資金向國有企業的再分配承擔額外的成本。

3、養老保險的行政管理職能與養老金經營職能不分,導致對養老金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與制衡機制,養老金被擠占、挪用的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退休人員的生活保障。

正是在此背景下,國務院近年來頒布了關於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文件,決定從現收現付制向「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制過渡。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特別是在以個人賬戶為基礎的基金制的建立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建立的個人賬戶很大程度上是名義賬戶,名義賬戶也稱「空賬」,它雖然在避免勞動力市場的扭曲、提供更好的繳費激勵方面與傳統的現收現付制相比有其優越之處,但從本質上看仍然屬於現收現付制。它並不能夠提供真正的基金積累和基金運營的收益,從而無法應對老齡化的沖擊。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改革過程始終迴避了「老人」的養老金的來源問題,仍然從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賬戶中抽取資金來支付「老人」的養老金。我們必須盡早解決這一問題,拖得時間越長,改革成本會越高。為此,可以區分三種不同情況分別處理:

1、對於那些已經退休的「老人」和今後幾年就要退休的職工(比如50歲以上),應繼續留在舊制度中,其養老金支付仍然採用現收現付的制度安排,但是資金來源已不能動用正在工作的人們向自己的個人賬戶的養老保險繳費,必須另闢途徑。

2、對於那些即將參加工作的「新人」,比較容易處理,應直接採用新制度,實行完全的基金制。此外,對參加工作的時間較短(如5年以內)的職工,因空賬的數額較小,可以由政府籌資盡快加以彌補,以做實個人賬戶。

3、對於其他的職工,如果完全按照 「新人」的辦法處理,則由於空賬的數額較大,政府很難迅速拿出這筆資金,若完全比照「老人」的辦法處理,則無法避免舊體制的弊端,會造成長期內的財務失衡。

因此,這些人可以從現在起建立個人賬戶,退休後根據賬戶余額大小逐領取養老金,同時,政府根據他們在舊制度下的繳費年限為依據,在退休後每月發放一定數量的養老金作為對個人賬戶的補充。

[編輯]完全基金制的特點[1]
使投保人在職時積累資金,退休後按月領取保險金,支付水平與本人在職時的工資和繳費水平直接相關,可以激發投保人繳費的積極性,從而實現自我保障。

但這種方式要求有穩定的經濟環境和良好的基金管理水平,從而保證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兌現保障承諾。否則基金的保值和增值的風險較大。這種方式不具有代際之間的再分配功能。

[編輯]完全基金制的優劣勢
完全基金制之所以被廣泛推崇,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理由:

1、我國目前稅收負擔已經很重,在現收現付制下,稅收的任何增加,哪怕是一點點,都會對經濟效率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與此相比,基金制的社會保障只不過是政府強制年輕一代進行了一些儲蓄而已,它對資本積累不會產生什麼顯著影響,也就不會妨礙經濟快速增長對資本的需求。

2、從宏觀效益上看,由於基金制社會保障的收入直接用來購買資產或投資,所以能夠對沒有消費的資源進行更好的利用,可能會促進GDP的更快增長,因而提高整個社會的平均生活水平。

3、從激勵機制來看,基金制把個人繳費水平與個人收益水平聯系起來,使得稅收的激勵效果凸現出來;基金制能夠更有效地防範道德風險,對勞動力供給與就業的負面影響也小於現收視付制;基金制能促進個人積極參與社會保障基金的監管活動,更好地防止基金被人濫用,等等。

4、從可理解性來看,對一般被保障者來說,基金制與現收現付制相比更為簡單、易懂,也更與市場經濟的精神相一致,因而更容易理解。

與現收現付制相比,完全基金制也是有缺陷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完全基金制同樣無法逃避老齡化風險,而只是把風險更多地轉移給了個人。基金制雖然使得每個人的繳費和獲益緊密地聯系起來,有利於增進效率,但同時也使所有人都面臨了更多的風險,特別是市場風險。

2、道德風險仍然存在,但主要來自於基金管理者。出於社會道德或公平上的考慮,國家必然會作為「最後出場者」對社會保障提供某種保證,這樣就會促使基金管理者偏向干風險更大的投資組合,而不遵循風險適度的原則,許多基金可能會破產。國家最終承擔基金破產後的部分責任,又會使稅收上升,從而可能形成惡性循環。

3、與現收現付制相比,基金制只是一種強制儲蓄制度,沒有社會調劑或再分配功能。

[編輯]完全基金制與現收現付制的比較
1、資金積累制的收益高。資金積累制的收益是全國資本的邊際收益,在美國實際的資產組合收益率為7%,中國資本邊際收益率比美國高。另外,現收現付制下隱含的收益率應為人口增長率和生產率,也是實際工資增長率之和,在美國約為3%,在中國更高一些。現收現付制下的收益總是低於資金積累制下資本的邊際收益。

2、現收現付制扭曲了稅收,而基金積累制下稅制需要完善。在現收現付制下,退休後雇員平均能得到其工作時最終所得的60%,其中的25%來自現收現付的社保統籌收益:對那些已工作40年的人,其個人賬戶的年金佔35%,這部分是可以遺贈的。而在部分積累制下,社會保障基金從工資中扣除,僱主大約付出工資的20%,個人付出工資的8%,這是非常高的工資稅。中國所付稅率是美國的兩倍,卻仍感覺資金不足。原因何在?因為所謂28%稅率實際徵收的只有其1/3。社保資金並不是作為稅來收取,逃避它並不違法,所以執行是很弱的。而且計算稅基是根據正式工資,這比實際現金收入要少得多。同時,在非正式的部門很難徵收到社會保障稅。此外,在繳款的28個百分點中,只有8個百分點是直接對個人有益的,而且這部分的收益率很低,其它20個百分點進入社保統籌。大部分資金進入統籌意味著支付社保基金是一種所得稅,因此不論個人還是工廠都有動機逃稅。

雖然完全基金制與現收現付制相比有許多優點,但完全基金制同現收現付制一樣不能解決我國的社會保障問題。因此,在主張更多地運用基金制時,我們必須十分注意什麼是我們的目的或要求,以及適當考慮我國的基本社會經濟狀況。如果我們要建立的是一種兼顧公平和效率的適合基本國情的社會保障制度,它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現收現付制或基金制,而只能是吸取兩者優點的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制度。目前,我國的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社會保障制度確實遇到了不少麻煩,但我們要做的不該是推倒它重建,而是要逐步地完善它,特別是要盡量尋找公平與效率(或者說現收現付制與完全基金制)的恰當的結合點。

Ⅱ 社會保障學完全積累制度有著怎麼樣的優點

完全積累制,又稱基金制,是以遠期縱向平衡為原則的社會保障基金籌集模式。此種模式要求勞動者在整個就業期間,採取儲蓄方式籌集社會保障基金,建立個人賬戶,作為長期儲存及保值增值積累的基金,所有權歸個人,達到領取條件一次性或按月領取。
完全積累模式的最大特點是要求每個參保人在工作時期的總供款額(包括繳費額、投資收益以及政府補貼等總收入)與退休後領取的養老保險金總額之間平衡,也就是追求長期的平衡。完全積累模式下,個人養老保險基金賬戶積累時間跨度長、數額大,所以受通貨膨脹[1] 影響,基金遭受貶值的風險很大。此外,利率、工資增長率變動以及基金投資管理水平(收益水平和管理成本)對社會保障基金的實際保障水平影響也較大。完全積累模式的社會保障基金中,由於社會統籌[2] 的比重很小,所以這種模式的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很弱,對保障水平所起調劑作用小,預測與實際發生不一致的情況經常出現,需要及時調整。完全積累模式一般適用於收入差別較大、制度水平落後的國家,這種模式具有透明度較高(因繳費全部進入個人賬戶)、激勵作用較強的特點,容易為群眾接受。

Ⅲ 養老保險中儲蓄積累制、部分積累制的優點和缺點 急!!

儲蓄積累制:
優點:政府強制性要求參保認為養老儲蓄,從而可以建立起一版定規模的養老保險基金;可以權提高社會儲蓄率;儲蓄積累制比現收現付制對工作人員有更好的激勵作用;在總供給不足的條件下,儲蓄積累制的養老社會保險制度可能更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
缺點:儲蓄積累制的管理成本通常要高於現收現付制的管理成本。

部分積累制:也稱「部分基金制」,是現收現付制和完全積累制兩種模式的結合。在部分積累制情況下,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一部分來自於現收現付式的籌資方式,另一部分來自於完全積累式的籌資方式。
優點: 1、保險費率低於完全基金制,而保險費率的增長又比現收現付制緩慢、平衡。 2、不需考慮長期費用,下一代人的負擔相對少於現收現付制,有利於擴大儲蓄和促進投資。
3、受人口結構、通貨膨脹和經濟狀況的影響也相對少些

Ⅳ 完全積累制的概念及其特點

完全積累制,即完全用過去積累的繳款所掙取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險金的制度版。具體說來,就是一個權人在就業期間向政府管理的基金繳款,該基金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生息增值,當這個人退休後,其所獲養老金來自於該基金的利息收入。換句話說,也就是任何時點上累計的社會保險費總和連同其投資收益,能夠以現值清償未來的社會保險金給付需要。
優點:
1.基金來源穩定,有大量積累
2.費率穩定
3.透明度高,便於監督管理
4.激勵性強
5.增加社會儲蓄,促進經濟發展
6.預籌基金,抵禦老齡化。
缺點:
1.互濟性較弱
2.基金保值增值困難
3.基金運行風險大
4費率測算困難

Ⅳ 基金積累制與現收現付制各自的優缺點

概括地講,現復收現付制度是制在職的一代贍養已退休的上一代、在職的交費直接用於支付當期退休者的退休金。這種制度有利於低收入者,同時由於基金實行現收現付,不會出現基金積累受經濟波動的影響而使退休金遭遇損失,但是由於人口老齡化問題,它給政府帶來的財政壓力將越來越大。

Ⅵ 保險基金的特點

保險基金的特點抄內容包括:
證券投資基金的特點
基金特點
證券投資基金特點
封閉式基金的特點
貨幣市場基金的特點 http://weihaiwuliugongsi.blog.hexun.com/24287422_h.html
開放式基金的特點
保險基金有什麼特點
貨幣基金特點
基金積累制的特點

Ⅶ 什麼叫部分積累模式

1.養老金制度有現收現付制模式和基金積累制(完全積累制和部分積累制)版模式。
2.現收現付制是根據權一個較短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收支平衡的原則決定收費率來籌集保險資金,即本預算期內社會保險收入僅僅滿足本預算期內的支出需要,不為以後時期存留積累資金。這種模式實質上是「代際贍養」,即工作的一代供養退休的一代。因而勞動者代際間收入轉移與收入再分配是其經濟內涵,短期收支平衡是現收現付制的基本特徵。
3.完全積累制是根據長期(通常是幾十年)收支平衡的原理確定收費率,即在預測未來時期(被保險人在享受保險期間)社會保險支出需要的基礎上,確定一個可以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收支平衡的相對穩定的總收費率,並據此籌集社會保險基金。因為該模式著眼於未來支出的需要,並為未來預留了資金,所以基金可以在長時期內得以積累。
4.部分積累制也稱混合制,介於前兩種模式之間的一種選擇,它根據兩方面收地平衡的原理確定收費率,即當期籌集的資金,一部分用於支付現已退休者的養老金,實現互濟;另一部分為現在的就業者預留下來,用於今後的養老,實行實在的基金積累金。

Ⅷ 什麼是積累基金,什麼是消費基金

積累基金指國民收入使用額中用於擴大再生產、非生產性建設和物資儲備的部分。它包括三部分:(1)擴大再生產基金,用於工業、農業和運輸業等生產性建設和增加企業流動資金;(2)非生產性基本建設資金,用於文教、衛生、科研、國家行政和國防等部門的基本建設以及工農業等生產部門的非生產性基本建設;(3)社會後備基金、用於應付意外事件的自然災害,其實物形態可分為生產資料儲備和消費資料儲備。積累基金有多種分類方法,按用途可分為生產性積累和非生產性積累;按表現形式及其作用,可以分為固定資產積累和流動資產積累;按所有歸屬,可以分為國家積累、集體積累和居民個人積累。生產性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源泉,它的增長反映著社會生產規模的擴大。非生產性積累除了為生產性積累配套外,是發展社會公共事業的物質保障,它的增長反映著社會文化教育事業、醫療保健設施以及居民住宅等的發展和增加。這兩部分之間存在著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關系,必須統籌兼顧。片面地強調生產性積累的重要性,會使國家文化教育、科學技術長期處於落後狀態,人民生活得不到較快改善。過分強調非生產性建設的重要性,忽視對生產性積累的安排,最終會因社會生產發展太慢而不利於將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更大提高。消費基金指國民收入中用於滿足社會成員個人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和社會共同消費的部分。按其使用形式,分為個人消費基金和社會消費基金。前者用於滿足勞動者及其家庭成員的生活需要;後者用於滿足社會成員共同消費需要,包括國家機關、科學文化教育衛生部門及社會救濟事業等非生產部門的日常開支。社會消費基金的變化趨勢是:用於國家管理方面的基金比重將會逐步下降,用於科學文教衛生部門的基金比重將會逐步提高。實現消費基金增長的途徑有:增加現有勞動者的個人收入;增加就業人數;發展集體福利事業。在社會生產力水平和勞動者個人收入水平比較低下的情況下,提高居民消費水平,應以增加勞動者的個人收入為主要途徑。在國民收入不斷增長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的條件下,應當保持比較穩定的積累率,使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又能使積累基金穩步擴大。

Ⅸ 養老保險中現收現付制、儲蓄積累制、部分積累制的優點和缺點

養老保險中現收現付制、儲蓄積累制、部分積累制的優點和缺點是:
回儲蓄積累制答:
優點:政府強制性要求參保認為養老儲蓄,從而可以建立起一定規模的養老保險基金;可以提高社會儲蓄率;儲蓄積累制比現收現付制對工作人員有更好的激勵作用;在總供給不足的條件下,儲蓄積累制的養老社會保險制度可能更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
缺點:儲蓄積累制的管理成本通常要高於現收現付制的管理成本。
部分積累制:也稱「部分基金制」,是現收現付制和完全積累制兩種模式的結合。在部分積累制情況下,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一部分來自於現收現付式的籌資方式,另一部分來自於完全積累式的籌資方式。
優點:
1、保險費率低於完全基金制,而保險費率的增長又比現收現付制緩慢、平衡。
2、不需考慮長期費用,下一代人的負擔相對少於現收現付制,有利於擴大儲蓄和促進投資。
3、受人口結構、通貨膨脹和經濟狀況的影響也相對少些。

閱讀全文

與基金積累制的特點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圖資本投資騙局 瀏覽:487
外匯戶頭是 瀏覽:3
690捷克克朗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99
襄陽外匯控流出 瀏覽:542
指數基金一定拆分嗎 瀏覽:897
公募基金年度報告披露要求 瀏覽:805
熊貓幣福字幣投資 瀏覽:1000
2014年北京92號汽油價格 瀏覽:717
2017年12月份長江鋁錠價格 瀏覽:518
什麼樣的人做期貨夜盤 瀏覽:123
春生科技基金 瀏覽:819
沈陽新松股票代碼 瀏覽:29
天能鋰電投資理財是騙局嗎 瀏覽:96
渤海信託電話 瀏覽:210
工資貸款包裝犯罪嗎 瀏覽:95
人民幣的兌換哪個幣最高 瀏覽:304
再生銅投資 瀏覽:70
傳統外匯海星 瀏覽:897
期貨外匯公司 瀏覽:388
掌眾金額小額貸款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