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創業孵化器的發展現狀
在國外,商業孵化器已經有比較長的歷史,孵化模式成熟,獲得了眾多創業者的垂青。大名鼎鼎的YC(Y Combinator)孵化器平均每分鍾就會收到一封創業者加入孵化器的申請。加入知名孵化器比進美國頂級商學院還要困難很多倍。不過,加入孵化器所獲得的利益會讓你覺得這是值得的。
著名的Dropbox、Airbnb、Heroku等公司便是孵化器的傑作。YC孵化出的企業的總價值已經超過80億美元,平均每家公司的價值超過4500萬美元。可以說孵化器在幫助創業公司獲得融資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孵化器更像是一所新的學校。這里,創業者可以獲得創業導師、投資人、各領域專家的親身指導,降低創業的風險。在很多創始人眼中,商業孵化器已經取代了了MBA,成為了獲取商業資源的首選。 孵化器在中國並不是新鮮事物:1987年中國誕生了第一家孵化器——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1999年中國誕生了第一家民營孵化器——南京民營創業中心。全國范圍來看,北京擁有中國最好的早期創業氛圍和最多的投資人,以及最先進的投、管、孵理念。
但即便經歷了如此漫長的發展階段,即便在北京,中國式孵化器——無論官辦還是民營,相較於美國、以色列等國家,尚處於起步階段。
2. 企業孵化器的發展趨勢
可以參照騰訊眾創空間的發展趨勢,向創業生態圈發展,使孵化的企業互相協作,資源利用率提升。
3. 創業孵化器是怎麼樣的盈利模式
孵化器的盈利模式如下抄:
1、租金類收入往大裡面說是物業性收入,包括房租、物業管理費以及少量出售型物業等等,是孵化器最初級的收入方式,孵化器盈利模式中「現在模式」典型的代表,也是我國大部分孵化機構的主要收入方式之一。
2、服務類收入在租金類收入逐漸走低的趨勢下,孵化機構開始把盈利重點轉移。園區內建立各種收費性的服務機構,依靠為園區企業提供綜合型的商務服務外包服務賺取服務費用。
3、政府補貼政府補貼是我國孵化機構彌補經營虧損的主要方式。政府補貼模式分兩種,一種是成本性補貼,一種是收益性補貼。
4、股權收益股權收益就是孵化機構通過各種渠道方式分享入孵企業一定比例的股權,在企業畢業後,通過資本運作,出售所佔有的股權實現資產增值。
5、投資收益該模式與股權收益的不同之處在於,股權投資是對企業進行投資,分享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
4. 掘金孵化器的運營模式是怎樣的
孵化空間+種子基金+創業服務+企業級服務生態體系+未來企業家社群
5. 國內孵化器都有哪些運營模式
目前國內孵化器主要運營模式為以下幾種:
1、 微軟創投加速器
微軟雲加速器為微軟亞太研發集團於 2012 年 7 月創辦的創業加速器,為入選的創業團隊
提供 6 個月的位於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大廈內部的辦公空間及創業服務。創業團隊一旦入選,
所有資源均為免費提供,並有機會獲得微軟在全球范圍內的免費辦公空間。典型孵化案例包
括:91 金融超市、堅果雲、IT 桔子。
2、 3W
3W 孵化器成立於 2013 年 8 月,主要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全方位孵化服務,包括辦公地
址注冊、投資對接、創業培訓、人才招募、媒體宣傳、線下活動等方面的服務。孵化對象主
要針對 2-10 人團隊,行業專注於互聯網以及互聯網周邊的領域。典型孵化案例包括:車生
活、美廚、相投、微中醫。
3、 氪空間
氪空間孵化器是科技新媒體 36 氪旗下的創業孵化器。氪空間為初創階段團隊提供三個月的
辦公場所和行政服務,其盈利模式延續了互聯網企業的創新模式,未來隨著專注於互聯網的
天使投資人的日漸活躍,氪空間作為一個匯集初創團隊的地方,可以向天使投資人或機構收
取項目推介傭金等。典型孵化案例包括:會會、FView、鮮旅客、TVR、MikeCRM 麥客。
4、 優客工場
優客工場成立於 2015 年,並與萬科集團、鴻坤集團、陽光 100 集團等大型企業和創投機
構達成戰略合作,為創業者提供共享辦公設施和孵化過後的加速器服務,並通過提供給創業
者的各項服務收取費用實現盈利。
5、 TA眾創
TA眾創孵化器成立於2014年,簡稱TA(Thumb Accelerator)。TA是寶藍股份旗下致力於創投圈最用心的聯合辦公孵化器,從低價空間優勢作為切入,以優質服務內容為基礎,通過深度孵化來實現盈利價值。
希望採納。
6. 孵化器發展趨勢
孵化器的發展趨勢在現階段是比較多元化的,它在剛剛開始發展的時候是以傳統內的科技孵化容器為主,然而到現在,孵化器的種類越來越多了,像騰訊眾創空間就是比較新型的孵化器,它的孵化對象就比較多元了,不僅僅是孵化科技型的企業了~
7. 企業孵化器的發展現狀
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並開始呈現多種形態。孵化器正朝著形式多樣化、功能專業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和組織網路化方向發展。
在形式多樣化方面:不僅有綜合性的創業中心,已有依託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大學等高等院校建立了 58 家大學科技園孵化器;北京、上海、蘇州、無錫等地依託創業中心和高新區建立了 50 多家留學人員創業園,為海內外留學人員和海外華人提供創業的全程服務;在美國、俄羅斯、新加坡、英國等地建立了海外創業園。
在功能專業化方面 :興建了一批以中小型的軟體開發企業為主要培育對象的軟體園;上海張江生物醫葯孵化器、北京醫科大學醫葯孵化器、北京 863 軟體孵化器、北京北內製造業孵化基地、北京新材料孵化器、陝西楊凌農業專業孵化器、天津塘沽海洋技術專業孵化器等一批專業技術孵化器已經投入運營。
在投資主體多元化方面:除了有政策性孵化器外,商業性孵化器的發展呈現良好態勢;管理體制已從事業型為主,向企業型、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並重模式轉變。一批國有和民營大中型企業、風險投資機構和跨國公司已經在中國創建了企業孵化器,以孵化器數量最多的北京為例,在 2000 年統計的 25 家孵化器中,大學投資的孵化器占 5 家,國企投資的孵化器占 7 家,民營企業投資的占 1 家,政府投資的占 7 家,國外公司投資的占 2 家,其他孵化器占 3 家。
在組織網路化方面:為促進孵化器優勢互補,協同發展,企業孵化器的工作組織網路也應運而生。1993 年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協會建立了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專業委員會,這是第一個全國性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網路( 組織 ) ,設立在科技資源比較豐富的中心城市,連接本城市各類型孵化器的城市孵化器網路,此外,中國還積極參與了國際孵化器網路組織的有關活動。 中國企業孵化器起源於 20 世紀 80 年代中後期,1987 年中國誕生了第一個科技企業孵化器——武漢東湖創業服務中心。經過 15 年的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數量持續增長,孵化能力不斷增強,詳見前瞻《中國企業孵化器產業市場前瞻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據 2003 年底的統計,全國已有包括創業服務中心、留學人員創業園和大學科技園在內的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 489 家,詳見表 1 、表 2 和表 3。
表 1 創業服務中心發展概況 (1997 ~ 2003 年 )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創業服務中心數 ( 個 ) 80 77 110 131 280 334 386 場地面積 ( 萬平方米 ) 77.4 88.4 188.8 272.1 509 541.2 1125.4 在孵企業數 ( 個 ) 2670 4138 5293 7693 12821 18658 24309 當年新孵化企業 ( 個 ) 807 1244 1711 2389 5048 6750 7840 在孵企業人數 ( 人 ) 5600 68975 91600 128776 263596 332069 441532 累計畢業企業數 ( 個 ) 825 1316 1934 2770 3994 5849 8415 數量位居世界前茅,列發展中國家之首。經過孵化器這個「高新技術企業搖籃」培育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不僅涌現出一大批成熟的畢業企業,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後備力量,而且一批畢業企業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中堅。科技企業孵化器已經成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1.孵化器數量增長迅猛,規模不斷擴大
近3年新組建的孵化器數量超過過去10多年建成的總量。2000年創業中心總數為131家,2003年統計已達386家;創業中心的平均面積5年擴大了154%,每年新進創業中心的孵化企業數是5年前的6.3倍。
表 2 留學人員創業園發展概況 (2001~2003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留學人員創業園數 ( 個 ) 44 44 45 場地面積 ( 萬平方米 ) 125.7 91.2 233.5 孵化企業 ( 個 ) 144 9 2335 2976 累計畢業企業 ( 個 ) 287 358 566 在孵企業人數 ( 人 ) 19955 31350 41013 表 3 大學科技園主要數據 (2001 ~ 2003 年 )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大學科技園(家) 48 58 58 其中:國家大學科技園(家) 22 22 44 園區內企業數(個) 2775 2380 4100 在孵企業從業人員(人) 66921 51576 70855 2.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型企業和企業家,為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做出了貢獻
10 多年來,累計畢業了 9565 家企業,其中 30 家成為上市企業。
3.為鼓勵科技人員創業和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維護社會穩定做出了貢獻
10 多年來,孵化器直接創造的新增就業崗位約 50 萬個, 58 家大學科技園和 45 家留學人員創業園吸引了數萬名科技人員創業,為鼓勵大學和海外科技人員創業發揮了重要的引導作用。 中國創業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未來發展有可能經歷以下三個比較大的發展時期:經典發展時期,這一時期是孵化器的初級發展階段,大約要經歷10-15年,主要特徵表現為政府以特殊政策支持其建立和發展,投入大量資金,創造最初級的孵化條件;多元發展時期,也稱為中國孵化器第二次創業時期,估計可能要持續20-30年左右,主要特徵為從向在孵企業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服務逐步過渡到為創業者的直接服務、專業化發展、創業投資、網路化發展、盈利性發展、國際化發展;全球化發展時期,或者叫做第三次創業時期,跨國公司、多國政府和跨國投資機構的支持,依託全球資源對世界范圍的最新發明進行跨國孵化將是其主要標志(張超英,1999)。
8. 創業孵化器是怎麼樣的盈利模式
孵化器的盈利模式如下:
1、租金類收入往大裡面說是物業性收入,包括房租內、物業管理費容以及少量出售型物業等等,是孵化器最初級的收入方式,孵化器盈利模式中「現在模式」典型的代表,也是我國大部分孵化機構的主要收入方式之一。
2、服務類收入在租金類收入逐漸走低的趨勢下,孵化機構開始把盈利重點轉移。園區內建立各種收費性的服務機構,依靠為園區企業提供綜合型的商務服務外包服務賺取服務費用。
3、政府補貼政府補貼是我國孵化機構彌補經營虧損的主要方式。政府補貼模式分兩種,一種是成本性補貼,一種是收益性補貼。
4、股權收益股權收益就是孵化機構通過各種渠道方式分享入孵企業一定比例的股權,在企業畢業後,通過資本運作,出售所佔有的股權實現資產增值。
5、投資收益該模式與股權收益的不同之處在於,股權投資是對企業進行投資,分享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