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上海春山新棠基金十號

上海春山新棠基金十號

發布時間:2023-02-01 02:48:35

㈠ 春山資本的背景

春山資本是美國證監會(SEC)登記的投資顧問,公司總部在紐約市中城第五十五街標志性建築ParkAvenueTower,它的創辦者John L.Steffens是前美林銀行私人銀行董事長。
春山資本的三大投資方向分別是: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特殊情況基金。它推出的春山藍基金是為亞洲,特別是大中華地區投資者量身定做的一個基金的基金,俗稱母基金,它的投資組合包含了20至25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金融產品的對沖基金。
目前春山藍基金已引入到大中華地區,由美籍華人辛威廉負責管理。

㈡ 巴金的兒子叫什麼

巴金生平

享譽海內外的文學大師,傑出的社會活動家,著名的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八、九、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巴金同志,因病於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巴金同志,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有王文慧、歐陽鏡蓉、黃樹輝、餘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於四川成都。在1919年爆發的偉大的「五四」運動影響下,他開始大量閱讀《新青年》等進步書刊,逐步接受反帝反封建、科學民主等進步思想。1920年進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學習,廣泛接觸西方文學及社會科學著作,並參加了《半月》雜志的工作和一些進步社會活動。1922年2月在《文學旬刊》上發表詩歌《被虐(待)者底哭聲》12首,從此開始了輝煌的文學創作生涯。1922年冬,於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預科和本科班(英文)肄業。1923年到上海求學,1924年考入南京東南大學附中,1925年高中畢業後在上海從事社會活動和編譯工作。1927年1月赴法國巴黎求學。在法期間,一方面大量閱讀西方哲學和文學作品;另一方面,時時關心著祖國的命運,思念著苦難中的國家和人民。他懷著這份深厚的感情,寫下了反抗黑暗勢力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滅亡》,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筆名在《小說月報》發表,引起文壇內外的普遍關注。1928年12月,他從法國回到上海。在這期間,翻譯了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托爾斯泰的《丹東之死》、高爾基的《草原的故事》等大量外國文學、思想文化作品;隨後,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於文學創作之中,寫下了長篇小說《家》、《春》、「愛情的三部曲」、中篇小說《死去的太陽》,出版了《復仇集》、《光明》等多部短篇小說集。1933年參與《文學專刊》的工作。1934年至1935年在日本學習日文。回國後在上海擔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他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編輯和出版工作上,支持許多進步作家的創作,為發展進步文藝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他擔任郭沫若主持的《救亡日報》的編委,並和茅盾共同主編《吶喊》(後改名《烽火》)雜志,其間寫下不少充滿愛國激情的詩文。1938年後,他在廣州、上海、昆明、重慶、桂林、成都等地從事出版工作,並發表了宣傳抗戰的小說《火》(三部曲),完成了長篇小說《秋》、《憩園》、《第四病室》、《寒夜》等的創作。抗戰勝利後,他回到上海,繼續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從事出版和翻譯工作。1949年7月,他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並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新中國成立前夕,他作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代表,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新中國成立後,巴金同志歷任平明出版社總編輯,《文藝月報》、《收獲》、《上海文學》主編,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主席、名譽主席,華東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榮譽委員。他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巴金同志是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文學大師之一,也是舉世公認的傑出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出色的翻譯家、卓越的編輯家、出版家。他先後創作了《滅亡》、《新生》、「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火》、《憩園》、《寒夜》、《第四病室》等長篇、中篇小說以及為數眾多的短篇小說、散文、報告特寫、游記、童話等等。他通曉英、法、俄、德、世界語等多種語言文字,翻譯了十幾部世界名著。《家》對中國封建專制家庭罪惡的強烈控訴與反抗,曾經引起無數青年的共鳴,激勵他們走出封建牢籠,參加革命和社會進步運動。《寒夜》反映抗戰最困難時期底層知識分子及其家庭的悲慘命運,為被踐踏被蹂躪的小人物申訴,表達了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的良知。1958年至196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十四卷《巴金文集》,這是他解放前創作成就的結晶。新中國成立後,他多次深入到工廠、農村和革命老區體驗生活,兩次到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創作了大量的報告特寫、散文隨筆,出版了反映朝鮮戰爭的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根據他的小說《團圓》改編的電影《英雄兒女》,在觀眾中引起熱烈的反響。他與靳以創辦、主編了大型文學刊物《收獲》,是國內最有影響的文學雜志之一,數十年間推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家作品,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他年近八旬的時候,仍克服巨大的病痛,用堅強的毅力寫完了五卷《隨想錄》,使他的散文創作在思想藝術上達到了一個高峰。90年代後又出版隨筆集《再思錄》,編輯出版了《巴金全集》(二十六卷)等。他以一部部飽含激情的作品和一顆摯愛祖國人民的赤子之心飲譽海內外,他創作的大量優秀作品是我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寶貴財富。他的許多作品先後被譯成英、俄、日、法、德、意、瑞典、朝鮮和世界語等近30種文字,在全世界廣為傳播。巴金同志長期擔任中國作家協會的重要領導,重視團結廣大作家,關心作家隊伍建設,推動優秀作品不斷涌現,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學作出了卓越貢獻。

巴金同志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全國解放後,他作為民間的外交使者多次出國訪問,參加國際文化交流等活動。1950年11月,他參加了華沙第二次世界保衛和平大會。後又五次訪問前蘇聯。1961年4月,出席亞洲作家東京緊急會議,並擔任中國代表團團長。1962年8月,率團參加了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八屆禁止原子彈、氫彈世界大會,以後又多次去日本訪問。1979年4月,他率中國作家代表團首次訪問法國,在巴黎掀起了一股「巴金熱」,極大地促進了中法兩國的文化交流。1981年春,他率代表團出席在瑞典召開的世界語代表大會。同年參加了國際筆會里昂━━巴黎大會。1984年5月,作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應邀參加了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四十七屆國際筆會大會。他為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和國際文化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他在海內外獲得了多種榮譽稱號。1982年獲義大利「但丁國際獎」,1983年獲法國「榮譽軍團勛章」,198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85年獲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外國名譽院士稱號,1990年獲前蘇聯「人民友誼勛章」、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獎」,1993年獲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資深作家敬慰獎」,1998年獲上海文學藝術獎傑出貢獻獎,2003年國務院授予他「人民作家」榮譽稱號。

巴金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著名的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幾十年來,他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風雨同舟。民主革命時期,他積極參加進步社會活動。「九一八」事變後,他熱情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抗戰全面爆發後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皖南事變後,他參加簽名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他積極擁護毛澤東主席提出的建立聯合政府的主張。作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代表,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過程。新中國成立後,他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為新中國的文學事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後,他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由衷的高興。晚年雖病魔纏身,仍十分關心國家大事。他積極呼籲和組織建設中國現代文學館,並將自己幾十萬元的積蓄、稿酬和8000多冊藏書捐贈給文學館。他參與創建中華文學基金會,並一直擔任會長。還多次為希望工程、社會慈善事業捐款。因其特殊貢獻,1999年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下屬的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8315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巴金星。他連續五屆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關心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關心人民政協的工作,積極建言獻策,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人民政協事業的發展,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代文學大家巴金逸聞趣事

■把自己的病寫進小說

幼年多病的巴金,其實從來沒有讀過大學。14歲時,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進入英語補習學校念書,剛剛一個月,就因病輟學。1925年,他到北京准備考北京大學,但是體檢時發現患有肺病,無奈與北大失之交臂。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寫,並且因患病而發生情緒、思想的變化,《滅亡》中的杜大心等都是如此。寫《滅亡》時正是巴金治療肺病與休養的關鍵時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殺軍閥以解脫痛苦的念頭。

■《家》給巴金帶來家

巴金一直以「願天下人都有飯吃」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事業而無暇顧及兒女私情。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有一個女高中生給他寫的信最多,他們通信達半年之久,卻從未見面。最後,還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筆談如此和諧,為什麼就不能面談呢?」女孩主動寄了張照片給巴金,然後他們約在一家咖啡館見面。經過8年的戀愛長跑,年屆不惑的巴金與這個名叫蕭珊的女孩結為連理。比巴金小13歲的蕭珊是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讓巴金動情的女人。

■沒飯吃也要買書

巴金愛書,在文化圈內是出了名的。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據了,但是省吃儉用,他還是要買書。一天,一向依著他的蕭珊實在忍不住對他說:「家裡已經沒有什麼錢了。」不知道家裡到底有沒有錢,日子能不能過下去的巴金說道:「錢,就是用來買書的。都不買書,寫書人怎麼活法?」第二天,他又帶著孩子們去逛書店了。

■巴金兒子「隱姓埋名」

巴金的兒子李小棠在復旦大學讀書四年,學校許多領導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兒子。畢業分配時,很多人為子女能分到一個好單位,到處託人走後門,然而巴金卻沒有跟任何人打過招呼。李小棠畢業後就到上海市政協文史室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沒有一點怨言。巴金90歲生日時,上海市政協主席陳鐵迪來寓所拜訪巴金。當看到自己屬下的工作人員李小棠時,陳鐵迪還奇怪地問:「你怎麼也來了?」

㈢ 誰知道巴金的個人簡介

1985年 獲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外國院士稱號

1990年 獲蘇聯人民友誼勛章

2001年 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主要著作:

長篇小說《滅亡》、《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戰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說《春天裡的秋天》、《憩園》、《寒夜》,散文集《新聲集》、《贊歌集》、《隨想錄》(5集)。譯作有長篇小說《父與子》、《處女地》,回憶錄《往事與隨想》。

㈣ 中國科學家的名字

中國科學院院士完全名單 (包括已故院士)
1 數學物理學部 (191)
艾國祥 白以龍 蔡詩東 陳 彪 陳和生 陳佳洱 陳建功 陳建生
陳景潤 陳木法 陳難先 陳式剛 陳希孺 程開甲 程民德 崔爾傑
戴傳曾 戴元本 鄧稼先 丁大釗 丁偉岳 丁夏畦 段學復 范海福
方 成 方守賢 馮 端 馮 康 甘子釗 葛墨林 葛庭燧 龔昌德
谷超豪 關肇直 管惟炎 郭柏靈 郭尚平 郭永懷 郭仲衡 郝柏林
何澤慧 何祚庥 賀賢土 洪朝生 洪家興 胡 寧 胡和生 胡濟民
胡仁宇 胡世華 華羅庚 黃 昆 黃潤乾 黃勝年 黃祖洽 霍裕平
江澤涵 姜伯駒 解思深 金建中 經福謙 柯 召 鄺宇平 李 林
李邦河 李大潛 李德平 李方華 李國平 李家春 李家明 李惕碚
李蔭遠 李正武 廖山濤 林 群 林同驥 劉應明 盧鶴紱 陸 埮
陸啟鏗 陸學善 呂 敏 馬大猷 馬志明 閔乃本 歐陽鍾燦 潘承洞
彭桓武 彭實戈 蒲富恪 錢臨照 錢三強 錢偉長 錢學森 曲欽岳
饒毓泰 沈 元 沈文慶 沈學礎 施汝為 石鍾慈 蘇步青 蘇定強
蘇肇冰 孫義燧 談鎬生 湯定元 唐孝威 陶瑞寶 田 剛 童秉綱
萬哲先 汪承灝 汪德昭 王 迅 王 元 王承書 王鼎盛 王淦昌
王乃彥 王詩宬 王世績 王綬琯 王湘浩 王業寧 王竹溪 王梓坤
魏寶文 魏榮爵 文 蘭 吳杭生 吳式樞 吳文俊 吳有訓 席澤宗
夏道行 冼鼎昌 肖 健 謝家麟 謝希德 熊大閏 徐敘瑢 徐至展
許寶騄 嚴濟慈 嚴加安 嚴志達 楊 樂 楊澄中 楊福家 楊國楨
楊立銘 楊應昌 葉朝輝 葉企孫 葉叔華 應崇福 於 淥 於 敏
余瑞璜 詹文龍 張 傑 張殿琳 張恭慶 張涵信 張煥喬 張家鋁
張仁和 張淑儀 張文裕 張鈺哲 張裕恆 張宗燧 張宗燁 章 綜
趙光達 趙忠賢 趙忠堯 鄭厚植 周 恆 周光召 周培源 周同慶
周又元 周毓麟 朱邦芬 朱光亞 朱洪元 庄逢甘 鄒廣田

2 化學部 (175)
白春禮 蔡鎦生 蔡啟瑞 曹 鏞 曹本熹 查全性 陳 懿 陳冠榮
陳洪淵 陳家鏞 陳鑒遠 陳俊武 陳凱先 陳慶雲 陳榮悌 陳茹玉
陳新滋 陳耀祖 程津培 程鎔時 戴安邦 戴立信 鄧從豪 鄧景發
方肇倫 費維揚 馮守華 馮新德 傅 鷹 高 鴻 高濟宇 高世揚
高小霞 高怡生 高振衡 顧翼東 郭景坤 郭慕孫 郭燮賢 何炳林
何國鍾 何鳴元 洪茂椿 侯建國 侯祥麟 侯虞鈞 胡 英 胡宏紋
黃 憲 黃 量 黃葆同 黃本立 黃春輝 黃鳴龍 黃乃正 黃維垣
黃耀曾 黃志鏜 黃子卿 嵇汝運 計亮年 紀育灃 江 龍 江 明
江元生 姜聖階 蔣麗金 蔣明謙 蔣錫夔 黎樂民 李 燦 李方訓
李洪鍾 李靜海 梁敬魁 梁樹權 梁曉天 林國強 林勵吾 林尚安
劉若庄 劉有成 劉元方 柳大綱 樓南泉 盧嘉錫 盧佩章 陸婉珍
陸熙炎 麻生明 麥松威 閔恩澤 倪嘉纘 彭少逸 錢保功 錢人元
錢逸泰 錢志道 任詠華 沙國河 申泮文 沈家驄 沈天慧 沈之荃
時 鈞 蘇 鏘 蘇元復 孫家鍾 唐敖慶 唐有祺 田昭武 田中群
佟振合 萬惠霖 汪 猷 汪德熙 汪爾康 汪家鼎 王 夔 王 序
王葆仁 王方定 王佛松 吳 奇 吳浩青 吳新濤 吳學周 吳養潔
吳雲東 吳征鎧 武 遲 肖 倫 謝毓元 邢其毅 徐 僖 徐光憲
徐如人 徐曉白 嚴東生 顏德岳 楊石先 楊玉良 姚建年 姚守拙
殷之文 游效曾 余國琮 俞汝勤 虞宏正 袁 權 袁承業 袁翰青
惲子強 曾昭掄 張 滂 張存浩 張大煜 張禮和 張乾二 張青蓮
張玉奎 趙承嘏 趙玉芬 趙宗燠 鄭蘭蓀 支志明 周其鳳 周同惠
周維善 朱道本 朱起鶴 朱清時 朱亞傑 庄長恭 卓仁禧

3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232)
鮑文奎 貝時璋 秉 志 蔡 翹 蔡 旭 蔡邦華 曹天欽 曹文宣
常文瑞 陳 楨 陳 竺 陳鳳桐 陳華癸 陳煥鏞 陳可冀 陳世驤
陳慰峰 陳文貴 陳文新 陳曉亞 陳宜瑜 陳宜張 陳中偉 陳子元
承淡安 戴芳瀾 戴松恩 鄧叔群 鄧子新 丁 穎 方精雲 方榮祥
方心芳 馮德培 馮蘭洲 馮澤芳 高尚蔭 龔岳亭 郭愛克 韓濟生
韓啟德 郝 水 賀 林 賀福初 洪德元 洪國藩 洪孟民 侯光炯
侯學煜 胡經甫 黃家駟 黃禎祥 蔣有緒 金國章 金善寶 鞠 躬
孔祥復 匡廷雲 黎尚豪 李 博 李朝義 李季倫 李繼侗 李家洋
李竟雄 李連捷 李慶逵 李振聲 梁 希 梁伯強 梁棟材 梁植權
梁智仁 林 鎔 林其誰 林巧稚 劉承釗 劉崇樂 劉建康 劉瑞玉
劉思職 劉新垣 劉以訓 劉允怡 婁成後 盧永根 陸寶麟 陸士新
羅宗洛 馬世駿 馬文昭 毛江森 鈕經義 潘 菽 龐雄飛 裴 鋼
蒲蟄龍 戚正武 錢崇澍 強伯勤 欽俊德 秦仁昌 邱式邦 裘法祖
裘維蕃 饒子和 沈 岩 沈其震 沈善炯 沈允鋼 沈韞芬 沈自尹
盛彤笙 施教耐 施立明 施履吉 施蘊渝 石元春 宋大祥 蘇國輝
孫大業 孫漢董 孫曼霽 孫儒泳 談家楨 湯飛凡 湯佩松 唐崇惕
唐守正 唐仲璋 田 波 童第周 童坦君 塗 治 汪堃仁 汪忠鎬
王大成 王德寶 王恩多 王伏雄 王家楫 王善源 王世真 王文采
王應睞 王正敏 王志均 王志新 王志珍 魏 曦 魏江春 魏於全
吳 旻 吳常信 吳建屏 吳階平 吳孟超 吳英愷 吳征鎰 吳中倫
吳祖澤 伍獻文 肖龍友 謝聯輝 謝少文 熊 毅 徐冠仁 徐國鈞
許根俊 許智宏 薛社普 閻隆飛 閻遜初 陽含熙 楊 簡 楊福愉
楊弘遠 楊惟義 楊雄里 姚 錱 姚開泰 葉桔泉 葉玉如 殷宏章
尹文英 印象初 於天仁 俞大紱 俞德浚 曾 毅 曾呈奎 曾益新
翟中和 張春霆 張廣學 張景鉞 張啟發 張樹政 張錫鈞 張香桐
張孝騫 張新時 張亞平 張永蓮 張友尚 張肇騫 張致一 趙爾宓
趙國屏 趙洪璋 趙善歡 鄭光美 鄭國錩 鄭儒永 鄭守儀 鄭萬鈞
鄭作新 鍾惠瀾 周 俊 周廷沖 周澤昭 朱 洗 朱既明 朱壬葆
朱兆良 朱祖祥 朱作言 諸福棠 庄巧生 庄孝僡 鄒 岡 鄒承魯
4 地學部 (192)
安芷生 常印佛 巢紀平 陳 旭 陳 顒 陳國達 陳俊勇 陳夢熊
陳慶宣 陳述彭 陳永齡 陳運泰 程純樞 程國棟 程裕淇 池際尚
丑紀范 戴金星 鄧起東 丁國瑜 丁仲禮 董申保 方 俊 馮景蘭
馮士筰 符淙斌 傅承義 傅家謨 高 俊 高由禧 高振西 谷德振
顧功敘 顧知微 關士聰 郭承基 郭令智 郭文魁 郝詒純 何作霖
侯德封 侯仁之 胡敦欣 黃秉維 黃汲清 黃榮輝 黃紹顯 賈承造
賈福海 賈蘭坡 金玉玕 金振民 樂森璕 李 鈞 李崇銀 李春昱
李德仁 李德生 李吉均 李曙光 李四光 李廷棟 李小文 李星學
林學鈺 劉寶珺 劉昌明 劉東生 劉光鼎 劉嘉麒 劉振興 盧衍豪
陸大道 呂達仁 馬 瑾 馬杏垣 馬在田 馬宗晉 毛漢禮 孟憲民
穆恩之 歐陽自遠 裴文中 秦大河 秦馨菱 秦蘊珊 邱占祥 任紀舜
任美鍔 戎嘉余 沈其韓 盛金章 施雅風 石耀霖 斯行健 宋叔和
蘇紀蘭 孫 樞 孫大中 孫殿卿 孫鴻烈 孫雲鑄 譚其驤 陶詩言
滕吉文 田奇 田在藝 童慶禧 塗長望 塗傳詒 塗光熾 汪集暘
汪品先 王 仁 王 水 王 穎 王 鈺 王德滋 王恆升 王鴻禎
王鐵冠 王曰倫 王之卓 王竹泉 魏奉思 文聖常 翁文波 吳傳鈞
吳國雄 吳汝康 吳新智 伍榮生 武 衡 席承藩 夏堅白 肖序常
謝家榮 謝學錦 謝義炳 徐 仁 徐冠華 徐克勤 徐世浙 許 傑
許厚澤 許志琴 薛禹群 楊 起 楊文采 楊鍾健 楊遵儀 姚振興
業治錚 葉大年 葉篤正 葉嘉安 葉連俊 殷鴻福 尹贊勛 於崇文
俞建章 袁道先 袁見齊 岳希新 曾慶存 曾融生 翟裕生 張本仁
張炳熹 張伯聲 張國偉 張彌曼 張彭熹 張文佑 張宗祜 章 申
趙柏林 趙金科 趙九章 趙鵬大 趙其國 鄭 度 鍾大賚 周立三
周明鎮 周廷儒 周秀驥 周志炎 朱 夏 朱日祥 朱顯謨 竺可楨
5 信息技術科學部 (82)
包為民 保 錚 陳桂林 陳國良 陳翰馥 陳俊亮 陳星弼 陳星旦
褚君浩 戴汝為 董韞美 馮純伯 干福熹 高慶獅 郭 雷 郭光燦
何積豐 侯 洵 侯朝煥 黃 琳 黃宏嘉 黃民強 黃緯祿 簡水生
匡定波 雷嘯霖 李 未 李啟虎 李衍達 李志堅 梁思禮 林惠民
林為干 林尊琪 劉盛綱 劉頌豪 劉永坦 陸汝鈐 陸元九 羅沛霖
母國光 彭堃墀 秦國剛 闕端麟 沈緒榜 宋 健 孫鍾秀 唐稚松
王 圩 王 選 王 越 王大珩 王家騏 王啟明 王守覺 王守武
王陽元 王育竹 王占國 王之江 吳德馨 吳宏鑫 吳培亨 吳全德
夏建白 夏培肅 薛永祺 楊芙清 楊嘉墀 姚建銓 葉培大 張 鈸
張 煦 張景中 張嗣瀛 張效祥 鄭耀宗 鄭有炓 周炳琨 周巢塵
周興銘 朱中梁
6 技術科學部 (204)
畢德顯 蔡昌年 蔡方蔭 蔡金濤 蔡其鞏 蔡睿賢 曹楚南 曹春曉
曹建猷 常 迵 陳 達 陳創天 陳芳允 陳能寬 陳新民 陳學俊
陳宗基 陳祖煜 程耿東 程慶國 程孝剛 褚應璜 慈雲桂 戴念慈
黨鴻辛 鄧錫銘 丁舜年 都有為 竇國仁 范守善 高景德 高為炳
高玉臣 高鎮同 葛昌純 龔祖同 顧秉林 顧誦芬 顧逸東 郭可信
過增元 韓禎祥 侯德榜 胡海昌 胡文瑞 胡聿賢 黃克智 黃文熙
姜中宏 蔣民華 金展鵬 靳樹梁 柯 俊 雷天覺 李 強 李 天
李 薰 李國豪 李濟生 李敏華 李述湯 李文采 李依依 梁守盤
梁思成 林 皋 林秉南 林蘭英 劉寶鏞 劉敦楨 劉高聯 劉廣均
劉恢先 劉仙洲 柳百新 盧 柯 盧 強 盧肇鈞 路甬祥 呂保維
馬祖光 毛鶴年 茅以升 孟少農 孟昭英 苗永瑞 閔桂榮 歐陽予
潘際鑾 潘家錚 彭一剛 齊 康 錢 寧 錢令希 錢鍾韓 邱大洪
任新民 邵象華 沈 鴻 沈志雲 沈珠江 師昌緒 石青雲 石志仁
史紹熙 宋家樹 宋玉泉 宋振騏 孫 鈞 孫德和 孫家棟 唐九華
唐叔賢 陶寶祺 陶亨咸 陶文銓 童憲章 屠守鍔 汪 耕 汪胡楨
汪菊潛 汪聞韶 王補宣 王崇愚 王大中 王淀佐 王景唐 王立鼎
王希季 王之璽 魏壽昆 溫詩鑄 聞邦椿 吳承康 吳良鏞 吳碩賢
吳學藺 吳仲華 吳自良 伍小平 肖紀美 謝光選 邢球痕 熊有倫
徐采棟 徐建中 徐士高 徐性初 徐芝綸 徐祖耀 許學彥 薛其坤
嚴 愷 嚴陸光 顏鳴皋 楊 衛 楊 槱 楊叔子 楊廷寶 姚 熹
葉恆強 葉培建 葉渚沛 余夢倫 俞鴻儒 張 維 張 澤 張楚漢
張德慶 張恩虯 張光斗 張沛霖 張興鈐 張佑啟 張鍾俊 張作梅
章名濤 章梓雄 趙淳生 趙飛克 趙仁愷 鄭時齡 鄭哲敏 支秉彝
鍾萬勰 鍾香崇 周 遠 周 仁 周本濂 周干峙 周國治 周惠久
周錫元 周孝信 周堯和 周志宏 朱 靜 朱森元 朱位秋 朱物華
庄逢辰 庄育智 鄒世昌 鄒元爔
7 外籍院士 (28)
巴 頓 伯奇費爾 陳省身 崔 琦 德 泰 丁肇中 馮元楨 傅睿思
高 錕 葛守仁 何毓琦 黃煦濤 霍克弗爾特 霍西金斯 簡悅威 傑 爾
井口洋夫 科 頓 克里斯琴森 庫 什 萊 恩 雷 文 黎念之 李約瑟
李政道 利翁斯 林家翹 林同炎 羅伯特.康 馬庫斯 毛河光 米歇爾
莫里茨 潘諾夫斯基 丘成桐 薩支唐 沈元壤 司馬賀 田長霖 威 利
威塞爾 吳健雄 吳耀祖 肖蔭堂 辛克維奇 楊振寧 姚期智 張立綱
張永山 朱棣文 朱經武 卓以和

㈤ 關於唐寧

她們不是母女!但長的是有些像! 以下是她們兩人的信息!

姓名Chinese Name: 唐寧
原名Original Name : 江麗娜
英文姓名English Name: Leila, Tong Ling
英文原名Original Name : Kong, Laina
出生日期Date Of Birth: 1981年12月5日
出生地點Place Of Born: 香港
身高Height: 5呎4吋
體重Weight: 92磅
家庭成員Family members: 父、母、哥哥、四隻狗狗
狗狗姓名Name of her dogs: Yellow、BB、booboo、豆豆
學歷Qualification: 香港時裝設計學院時裝設計文憑
口頭襌Favorite Phrase: 好搞笑、傻妹泥架
嗜好Hobbies: 玩狗、聽歌、玩下樂器
懂得的樂器Instrumental Talent: 鋼琴、電子結他、木結他
入行經過Enter Showbiz by: 8歲時經朋友介紹入行
能操控語言Languages: 廣東話、國語、印尼話
童年夢想Childhood Dream: DJ
現時理想Present Dream: 做好現時的工作
座右銘Life's Aim: 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和享受生命
經理人公司Management: Joy Star Artiste Management Limited
通訊地址Contact Address: Room B-C, 8/F., Cameron Plaza, 23 Cameron Road, Tsim Sha Tsui, Hong Kong
::以上資料由唐寧提供

最喜愛的卡通人物
Favorite Cartoon: Pingu
最喜愛的顏色
Favorite Color: 藍色
最喜愛的科目
Favorite Subject : 美術、音樂
最喜愛的動物
Favorite Animals: 所有動物
最喜愛的國家
Favorite Country: 歐洲地方
最喜愛的季節
Favorite Seasons: 冬天、秋天
最喜愛的飲料
Favorite Drink: 果汁
最喜愛的食物
Favorite Food: 媽咪煮的印尼菜
最喜愛的藝人
Favorite Actors: 王菲、齊豫、所有用心演戲的人
最喜愛的歌曲
Favorite Song: Fly me to the moon
最喜愛的電視劇集
Favorite Drama: 大時代
最喜愛的服裝牌子
Favorite Fashion Brand: 沒有特定牌子,喜歡就買或者DIY
最喜愛的化妝品牌子
Favorite Cosmetic Brand: 太多啦!RMK、MAC、KP
最敬愛的人
The adoration Person: 爸爸、媽媽
最常去的地方
Hang out area: 花墟、寵物店
最想合作的藝人
Most Want to act with actor: 所有「好戲之人」
最想Fans做的事
Want Fans to do: 愛護動物
最想同Fans講的話
Words to Fans: 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
最開心的事
Most Happiest thing: 細細個入行,見識到好多野
最難忘的事
Unforgettable thing: 《牛郎織女》去廣西外景,好好玩架!
最滿意自己那部份
Most acceptable part of the body: 眼
::以上資料由唐寧提供

電視劇:
2005 角色 戲分
亂世佳人 鄭月鳳(四姨太) 主角
阿旺新傳 安琪 主角
2004
聊齋之小謝與秋容(合拍) 小謝(可愛女鬼) 主角
天涯俠醫 夏曉晴(晴晴) 主角
廉政行動2004之短樁 mary(蕭正南的女友) 主角
十兄弟 洪小蘭 客串
2003
英雄、刀、少年 小順子(卓蘭郡主的丫鬟) 配角
戀愛自由式 游穎(rain) 主角
大唐雙龍傳 師妃喧(仙子) 主角
2002
談判專家 葉可愛(葉家最小的妹妹) 配角
戇夫成龍 凌彩蝶(彩鳳的妹妹) 主角
智勇新警界 阿zoe(馬sir的掛名妹妹) 配角
無考不成冤家 學生時代的嘉莉(張可頤) 客串
縋綣仙凡間 紫衣(出淤泥而不染的青樓女子) 客串
牛郎織女 喜鵲(鵲仙) 主角
流金歲月 無名氏(溫sir上司的老婆) 客串
法網伊人 無名氏(糖果店售貨員) 客串
2001
烈火雄心II 陳小蘭(關叔的女兒) 配角
駁命老公追老婆 劉福梅(新秀歌星) 主角
點指賊賊賊捉賊 劉飛鳳(溫sir的妹妹) 配角
騎呢大狀 小桃(蚝油一案的被冤枉者) 配角
1999
肥貓正傳2 佩欣(肥貓的親戚) 配角
1996
笑傲江湖 曲非煙(魔教長老曲洋的孫女) 配角
1995
男人四十一頭家 詠思(秋官的大女兒) 配角
包青天 童年賀翩翩(梁佩玲) 客串
新同居關系 校花apple 客串
1994
笑看風雲 無名氏(朗清文龍小學時鄰校校花) 客串
1993
馬場大亨 童年愛玲(蔡少芬) 配角
1992
大時代 童年方芳(吳詠虹) 配角
破繭邊緣 童年阿蜜(李麗珍) 客串
1991
還我今生(亞視) 童年雯雯(蔡曉儀) 配角
????
廚神(亞視) 未知 未知
球愛情緣(合拍) 曉彤(陶大宇的妹妹) 配角

電影:
2004
一屋兩火 名字忘了(男主角的表妹) 客串
斗室96小時 駱有男(溫碧霞的妹妹) 主角
誓不低頭 小蝶 客串
絕密檔案之人間蒸發 Helen 客串
飄忽男女 (麥包的情婦) 客串
夏之春 Leila 主角
2001
極度智能 Alice(男主角的女友) 未知
致命密函 櫻子 主角
2000
以眼還眼 若珊(被色狼侵犯後自殺的少女) 配角
1999
水著、青春、救生
愛滋心 阿珊(羅家英與藍潔瑛之女) 配角
網上怪談 師奶(女學生之一) 配角
1997
算死草 無名氏(星爺的丫鬟) 客串
愛你愛到殺死你 無名氏(鄭秀文的歌迷) 客串
1996
4個32A和一個香蕉少年 童年Minnie 主角
1993
白發魔女傳 童年卓一航(張國榮) 反串小男生,配角
城市獵人 童年惠香(王祖賢) 客串
1991
縱橫四海 童年紅豆(鍾楚紅) 客串
1990
Beyond日記之莫欺少年窮 (黃家駒的妹妹) 配角
????
生命楂Fit人 Kitty(黃貫中的前女友) 客串

年代可能有製作年代與播放年代之分,部分作品的時間是播放時間,部分是製作時間,但不會差太多,最多差一年而已
MV:
王傑 安妮
許志安 單手擁抱
蕭正南 接受我
陳慧珊 愛得起
古巨基 Santa Claus

音樂短片:
王傑 我愛的你愛的小角色(與謝霆鋒,王傑合作,也可算是安妮的製作特輯)

其他節目:
性本善
CYC家族

姓名:馮寶寶
性別:女
生日:1954年10月30日(甲午 馬年)十月初四(星期六)
國籍:中國
地域:港台
屬相:馬(甲午 馬年)

馮寶寶原籍中山市沙溪鎮上坑村,1954年10月30日出生於馬來西亞婆羅洲。養父馮峰,原是粵劇老藝人,30年代已紅遍省、港、澳及星馬一帶,他出道時曾參加薛覺先組織的「覺先聲」粵劇團,後又從事電影業,與已故演員張瑛、馮應湘等明星合拍多部電影片,後因故被迫停止演戲。據馮寶寶的波公馮兆麟說:「中山淪陷期間,馮峰曾有團回沙溪圩上演名劇『胡不歸』,連演多天,馮峰給上坑村每戶鄉親送標一張,免費觀看。30年代,馮峰和家人重回上坑,將祖居改建成二層樓房,交由鄉親看管。馮寶寶曾回過上坑居住,與家鄉鄰居相處隨和」。

(馮峰原配張雪英),次室陳理瑜和潘林梅。寶寶兄弟姊妹共十一人,排行第五,一家人多投身於娛樂圈,有的當演員,有的任編劇,哥哥馮吉隆無線電視台的編劇主任,嫂韓瑪琍為影視演員(後與吉隆離婚),哥哥馮吉安了在電視台任職。

演藝生涯
[編輯本段]
五 歲 從 影

馮寶寶是在15歲前演出200部電影成為全球拍攝最多電影的童星。

馮寶寶出身於戲劇家庭,最受叔公馮炳疼愛,認為寶寶生來就有演戲天聰,幫著力予以培養。馮寶寶五歲從影,首拍電影《毒丈夫》,在該片擔任童星角色,一舉成功,受到導演、編劇的歡迎,以後她接連不斷地在影片當主角。當時的粵語片商都爭相約她拍片,每天片酬由港幣10元、20元加到50元。後來拍片集日薪高達1000元、1500元到2000元。尤其是片集《雨夜驚魂》、《荒島驚魂》,大受觀眾喜愛,票房價值很高。從此名氣更高,拍攝影片多不勝數,僅1961年就拍了30部片集,當時即使很多走紅的粵語明星也望塵莫及。1961年12月,更與當時最紅的國語片女明星林黛結為誼母女。 自 組 制 片 公 司 走紅的馮寶寶為製片公司賺了大錢,馮峰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想:馮寶寶與其為人賺錢,不如自己?錢。於是馮峰在1962年組建了「寶峰製片公司」自己出資拍片,同時,接拍其他公司的影片。這一年馮寶寶又拍了30部片。 馮寶寶11歲時拍了第一部普通話電影:《孤兒流浪記》,後又為邵氏公司拍了《痴情淚》,以後兩年再拍了普通話片集《江湖奇俠》、《琴劍恩仇》、《鴛鴦劍俠》、《黛綠年華》……。這些影片均受到廣大觀眾歡迎。她的片酬猛升至港幣數十萬元,而當時還是個13歲的小孩,已從影八年了。以後,她進入了電視台,拍的第一部單集電視劇叫《職業女性》。接著拍了許多電視連續劇集,如《追族》、《楊門女將》(反串男角楊文廣)、《楊貴妃》、《孟姜女》等等。 馮寶寶戲路廣闊,不但演時裝戲,更擅於扮演古裝,感情投入。成名後,她對劇本揀擇嚴謹,演戲認真,全力投入角色,由音星至現在演拍的漫長歲月中,始終未有放鬆過。她說:我演戲絕對不受外界干擾,就算有電話,我也不會去接聽,怕影響我的演戲情緒。因為投入角色後,再回到現實生活,便很難再投入。我要求自己集中精神演戲,同樣要求對手跟我一樣忠於藝術。因此,港澳報界評論馮寶寶:「演戲溫馨細膩,演技出色,所扮角色,性格發揮得淋漓盡致」。

與眾不同的立身處世

馮寶寶演戲才華出眾,少年得志,受到片商、導演、製片人的青睞,片酬很高。不計名利,在《自傳》中說:自幼生長在水銀燈下,我了解大明星,累了,和臨時演員沒有兩樣,倒地就睡,餓了,她吃拍片廠送去的飯而已。大明星拿的錢多,卻沒時間去享受。而大明星最可憐的是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她沒有隱私權,她不能說自己愛說的話,做自己愛做的事。她只能做大家認為她該做的事,該說的話。她甚至沒權利選擇朋友,否則就會受到批評、攻擊、指責。大明星這個詞,證明了我小時的看法——只是一種可憐的動物……在十六歲那年,我掀起了生命中第二風暴,離家出走。

馮寶寶認為父親只把她當作搖錢樹,而自己沒有童年。因此,她一直希望有機會讀書。時時憧憬象其他小孩一樣,想在學校過群體生活,她曾偷偷地到過香港社會福利署詢問讀書的可能性。誰知福利署派員到她家裡查問。事情暴露後,她立即收拾行李,往英國讀書,希望找回失去的童年。以後,她在英國攻讀櫥窗設計,並向摯友表示,學成回港開設一間設計公司,不再投入娛樂圈。但是事與願違,當她學成回港,開了設計公司後,缺乏經營管理的經驗,用料過分昂貴,雖然生意不錯,卻在半年之後倒閉了。她怎麼也想不到學而無用。怎麼辦?這時又有許多影視知己勸她重操舊業,也有的同行對她加以諷刺:「少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句話倒刺激了她,她理新檢討了自己「童星」時代,只是一切聽從導演安排,要你笑便笑,要你哭便哭,沒有自我。現在長大成人,方知拍戲為何物,角色可以自我去揣摩,台詞、角色造型可以自己提出,導演也尊重演員自己的想法,互相配合。現在拍戲,不比以前當童星優越得多嗎?這時馮寶寶已有甘多歲了,故決心重返影壇。「人生不如意事十學八九,經驗多了便可處之泰然」。她理順一切煩惱之後,決心在影視上再干一番事業,以後在香港、台灣等地,拍了許多劇集,名聲重振影壇。

經典作品
[編輯本段]

馮寶寶雖然在香港出生、長大,但一直熱愛自己的祖國。她拍《孟姜女》之前,為了體驗生活,曾坐了40多個小時的火車到了西安,體驗孟姜女尋夫萬里關山到長城。她一路上,看到祖國地大物博,錦綉河山,社會主義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她每到一處,祖國同胞都熱烈歡迎攝制隊,這使她非常感動。她熱愛故鄉,每次返鄉都不信賓館而住祖居,和鄉親傾談,向鄉親介紹自己演的戲。名導演李翰祥從內地拍片順港,但寶寶的錄像《武則天》看後,稱贊她「比之享有盛名的李麗華、林黛,在演技上更為全面」。中山人傑地靈,藝術界人才輩出,馮寶寶也是其中之一。 生平介紹:中國香港影視女演員。原藉廣東中山,生於印尼婆羅洲。父為電影導演,母為歌星。5歲時出演《毒丈夫》六歲參加《十號風球》的拍攝,七歲主演《雨夜驚魂》。後相繼在30餘部影片中飾兒童角色。1971年赴英國學習室內裝幀。回國後,為梁普智執導的《跳灰》1976年擔任美術設計。1989年主演《飛越黃昏》Beyond the Sunset獲第九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1992年主演《黑薔薇對黑薔薇》92』Legendary La Rose Noire,獲第十二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1993年主演《新不了情》C』Esl』Lavie,M on Cheri 93』獲第十三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同年獲第三十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提名。1993主演《記得香蕉成熟時》Yester You,Yester Me,Yester Day在第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

其它作品
[編輯本段]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萬家燈火 (2003) .... 鄧水喜
冒牌皇帝 (1995)
不一樣的媽媽 (1995)
大富之家 (1994) .... 月容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1994)
新不了情 (1994)
等愛的女人 (1994)
皆大歡喜 (1993)
記得香蕉成熟時 (1993)
92黑玫瑰對黑玫瑰 (1992)
現代應召女郎 (1992)
玩命雙雄 (1990)
香港舞男 (1990)
飛越黃昏 (1989)
楊貴妃 (1985) .... 楊玉環
神女有心 (1982)
不是冤家不聚頭 (1979)
乖孫 (1964)
好兒孫 (1964)
天從人願 (1964) .... 胡大喜
小龍女三戲白蛇精 (1963) .... 小龍女
玉戒神魔 (1963)
紫霞杯 (1963) .... 劉箕裘
夜夜望娘歸 (1962) .... 凌少雲
新夜光杯 (1962) .... 童年張亞寶
小甘羅拜相-大結局 (1962) .... 甘羅
孖生小藝人 (1962) .... 謝小平(謝小雲)
小福星 (1962) .... 小寶
雙星淚 (1962) .... 王小雁
真假小俠紅蝴蝶 (1962) .... 黃小梅(黃惠兒)
木偶公主 (1962) .... 木偶公主
小偵探 (1962) .... 小蘭
紅孩兒 (1962) .... 紅孩兒
飄零孤鳳 (1962) .... 鳳兒
乞兒小皇帝 (1962) .... 趙家寶(邵阿寶)
一飛沖天 (1962) .... 謝小娥
小薛蛟舉獅觀圖 (1962) .... 薛蛟
春滿帝皇家 (1962) .... 冰雪公主
危巢小鳳 (1962) .... 文小鳳
兒女作冰人 (1961)
小俠白金龍 (1961) .... 小俠白金龍
小甘羅拜相-上集 (1961) .... 甘羅
義乞存孤 (1961) .... 保寶
小財神 (1961) .... 吳小寶
小孤女 (1961) .... 周湄湄
小俠紅蝴蝶-大結局 (1961) .... 黃小梅(紅蝴蝶)
彩菱艷 (1961) .... 柳春香
孤雛血淚 (1961) .... 小寶
一命救全家 (1961)
義犬神童 (1961) .... 陸小鳳
龍鳳嬉春 (1961)
小紅娘 (1961) .... 林小娟
小千金 (1961) .... 沈寶寶
天賜福星 (1961) .... 陳寶珠
十年割肉養金龍 (1961) .... 凌泰隆
幼年飛天小俠 (1961) .... 靈玲(小飛俠)
雷克探案之血影驚魂 (1961) .... 寶寶
七小福 (1961) .... 呂福堂
血掌殺姑案 (1961) .... 小雯
鬼仔報親仇 (1961) .... 程小麟
孤鳳淚 (1961) .... 蔡孤鳳童年(江愛鳳)
夜光杯-上集 (1961) .... 張寶寶
夜光杯-大結局 (1961) .... 張寶寶
皇城救母定江山 (1961)
夜夜杜鵑啼 (1961) .... 柳小鵑
神童奪寶 (1961) .... 阿寶
刁蠻女俠-下集 (1961)
孤兒救祖 (1961)
刁蠻女俠 (1961)
扎腳小紅娘 (1961)
沉香太子毒龍潭救母-上集 (1961) 沉香
太子毒龍潭救母-下集 (1961) .... 沉香-
正宮太子小狀元 (1961) .... 小狀元李小強
月下奇逢 (1960) .... 張阿玲
雷電出孤兒 (1960) .... 小雷電
陣陣驚魂 (1960) .... 瑪利
寶兒孝祖救雙親 (1960) .... 梁寶兒
七彩金葉菊 (1960) .... 張桂芳-幼年
非夢奇緣 (1960) .... 小花
猛鬼孤兒 (1960) .... 李艷兒
冷暖親情-下集 (1960) .... 方子薇-幼年
小寶寶七戲烏龍王 (1960) .... 小寶寶
孝感動天-上集 (1960) .... 唐二寶
孝感動天-下集 (1960)
小俠紅蝴蝶-上集 (1960) .... 黃小梅-紅蝴蝶
冷月寒梅-大結局 (1960) .... 吳彩霞(5歲)
神童擒凶記 (1960) .... 蘇女
人頭告御狀 (1960) .... 白小冬
亡命救孤兒 (1960) .... 麥少娟
苦兒救母 (1960) .... 小翠
人頭審皇帝 (1960) .... 神童
荒島驚魂 (1960) .... 寶寶
冷月寒梅-上集 (1960) .... 吳彩霞
苦心蓮-下集 (1960) .... 韋卓蓮
苦心蓮-上集 (1960) .... 韋卓蓮
可憐天下父母心 (1960) .... 陳小樂
孝道 (1960) .... 丁小鳳
望兒亭下集大結局 (1960) .... 望兒(童年)
冷暖親情-上集 (1960) .... 方子薇(童年)
望兒亭 (1960) .... 望兒-童年
恩情 (1960) .... 趙若冰
恩情-下集 (1960) .... 趙若冰
雙孝女萬里尋親 (1960) .... 胡小寶
人 (1960)
三滴血 (1960_港) (1960) .... 三嬸小孫女
棄婦-上集 (1960) .... 白婉蓮
棄婦-下集 (1960) .... 白婉蓮
連理枝 (1960) .... 羅繼祖
毒丈夫 (1959) .... 孟玲玲
冷月寒梅-下集 (1959) .... 吳彩霞-五歲
十號風波 (1959) .... 大妹
小冤家 (1956)
浴火鳳凰琴劍恩仇四個女人一台戲

㈥ 廣東吳川傑出的文人與商人

劉承忠、林廷獻、歐光宸、林聯桂、林召棠、陳蘭彬、李士芬、張炎、李漢魂

劉承忠
元代吳川人(生卒年月不詳)。元朝未年任江淮指揮使。當時江淮地區(今江蘇、安徽一帶)大旱,蝗蟲終被撲滅,為江淮人民立下大功。元亡後,承忠投河而死。江淮人民為紀念他的功績,尊他為"劉猛將軍",建廟祭祀。清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詔令全國各省、府、州、縣、建"劉猛將軍廟",每年春秋祭祀。

林廷獻
(1454~ 年)字公器,吳南峰,明代吳陽霞街人。曾受業新會陳白沙先生門下,學問大進。24歲中舉人,27歲弘治庚戌科(1490年)中進士。初任永嘉縣知縣,適遇天大旱,林延王獻反對求神禱雨,倡率群眾興修水利,灌溉農田,解除旱患。每遇災年,則開倉賑濟。重視文教,開拓學宮,文風大振。升任蘇州同知時,永嘉人民拘留拜送,並建生祠,奉祀追思。蘇州同知任上,勵精圖治,廉潔守身。解糧上京時,不傷民財,迅速完成任務。奉命監造夏周二公祠,僅花極少費用,不到兩個月就完成滿竣工。奉命清理崇明沙田丈量工作,革除舊習,頒發新規。並嚴厲革除織造陋規,大大減輕群眾負擔。在任三月,因母喪丁憂在家。後補建昌同知,公正廉明,精兵簡政,成績昭著。離職後,當地百姓建立生祠敬祀。
林延王獻生平勤學守信,淡視功名富貴。其精通理學,深受陳白沙器重,親筆寫了"擊玉又敲金,思君對我吟;江門臨水坐,明月二更深"中堂一幅贈與林延獻。清代翰林陳蘭彬曾在其上加記題跋,現在復制木刻橫幅留存。晚年著有《南峰詩集》木刻本,現已失存。

歐光宸
( ~年)博鋪鎮人,出身書香世家,明天啟七年(1627年)丁卯科舉人。明崇禎七年(1634年),考授知縣,候任期間在家鄉茂山書院招聚生徒講學。對貧苦學生,免收學費,生徒日增,文風昌盛。明崇禎十七年,(即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定都北京。順治四年(1647)清兵南下,佔領高、雷、廉、瓊各州縣,清延宮吏瓷意壓迫搜刮,強令百姓剃發,因而群眾激憤,民心大變。
當時南明史部侍朗洪天擢授高州軍門,招兵往海南擬圖恢復。順治四年四五月間,吳川楊浮八(塘雞村人)、姚起岩、茂名周冤等百餘人,不甘受壓迫,投奔海南,以圖"反清復明"。他們在同往海南途中,聯絡信宜、茂名、遂溪、廣西各地好漢,准備舉事。茂名的李振璽、遂溪的鄭良哉、吳川北丹的鄭淑真、山口的龍泉劍紛起響應,聚集數千人,開展反清斗爭。公推歐光宸為"盟主"。先後攻佔梅艹錄及吳川縣城吳陽,將清政府的海防同知、知縣、巡捕、教官、縣丞等盡皆殺掉,並破獄開倉,聲威極盛。南明永曆帝封授歐光宸為海南盟軍道按察司副使。
當時,吳川分屬兩個朝庭,東水屬清、西水屬明。歐光宸率眾集結博鋪與清兵相抗。不久,清將汪齊龍因內訌被殺,吳川全縣復明。此後,明清進行拉鋸戰,自順治四年二月起至順治十二年正月止(1647~1655年),吳川次反復,即4次"歸清",4次"復明"。順治十年(年)八月,清平南王尚可喜部屬副總兵陳武、參將李雲珍發兵攻打化州、吳川、散捉亂搶,十室九空,男女被殺千餘人,歐光宸在這次戰役中被俘,解至高州城,知府勒索贖金800兩銀,光宸寧死不屈,慷慨就義。

林聯桂
(1774~1835年)初名家桂,字道子,又字辛生,塘掇新村(今田頭屋村)人,博學能文,才思敏捷,對客成詩。嘉慶六年(1801)拔貢,九年(1804年)中舉。以後長寓京師,廣泛交遊,與黃玉衡、黃培芳、張維屏、譚敬昭、吳梯、黃釗等合稱"粵東七子",日常吟詩自樂。道光八年(1828年)聯桂53歲,始中進士,任湖南綏寧知縣。任上,因虎奚書院經費不足,修俸甚薄,捐出自己薪俸,添置田租20石,並多方設法為書院充實基金,拓建院廊兩所,親為肄業學生講課。綏寧縣志已90年未修,聯桂即組織人力,主持續修。後實授新化署晃州直棣廳通判,歷任政聲卓著,極受上級器重。最後調任邵陽,死在任上,終年62歲。
林聯桂生平著作很多,有《見星廬詩稿》正續共22集、《見星廬古文》3集、《駢體文》2集、《文話》、《賦話》、《詩話》、《館閣詩話》、《作史韻話》、《講學偶話》、《續清秘述聞》、《日下推星艹錄》等。尤其工詩,清代名詩人及詩論家趙翼評他的詩說:"其所為詩,雕免免刂萬品,牢籠眾態,格律不一,雄騁莫當"(趙翼《見星廬詩集序》)。張繼屏在《見星廬詩集序》中,也為他詩作了很高評價。特別是他繼承了杜甫、白居易的現實主義詩風,深切關心人民群眾疾苦,對統治者的窮奢極欲、貪婪無厭,更作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
光緒十年(1884)七月,後輩士子將其遺著呈送國史館保存。

林召棠
(1786~1872年) 字愛封,號芾南,謚文恭,吳陽霞街村人。父泰雯,任東安縣教諭。召棠少年隨父教館攻讀。清嘉慶八年(1803年),17歲為秀才,學使姚文田稱贊為"海濱俊才"。嘉慶十七年,學使程國仁評閱其考卷,認為極有前途,選拔為貢生,並讓其與自己兒子一起研讀。嘉慶二十一年癸末科狀元及第。皇帝閱其卷末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筆誤偏旁,非關學問"。授職翰林院修撰。道光五年(1825年),因父喪返家丁憂。道光八年返京供職。道光十一年任陝甘正主考官。此次選擇舉人65名,其中呼延甲、張芾(曾任廣東巡撫)、牛樹梅等11名,後皆中進士,頗有成就。次年,他深感官場污濁,以終生奉母為名,告假還鄉。
道光十三年(1833年),召棠受聘肇慶府端溪書院主講,連續15年,弘揚文化,培養不不少人才,為教育事業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如順德羅忄享衍尚書、高要馮譽騎待郎等都曾受過教誨。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則徐來粵查禁鴉片,與召棠書信來往,咨詢談論民生吏治,並贈召棠一聯:"綵衣榮似三公袞,珂第祥留五色雲。"
林召棠為人尚氣節,淡仕宦,愛廉潔,重工農,憐貧苦。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同年翰林黃廣蔭就仕,召棠辭謝。黃廣蔭復書中有"聖眷方殷,臣心似水,何高尚若是!"黃素知召棠生活淡泊,又從京都領取吳川鹽圍補給銀寄與召棠,他不受,此款存省多年,後托翰林陳荔秋送返朝庭。在村中首創"義倉",救濟貧民。為縣倡議舉辦"賓興"(獎學基金會),並作《吳川賓興芻議》一文。
林召棠59歲母喪丁憂,從此,居家不出,在村邊"金蓮庵"旁作"寄廬",題曰:"四十樹桃花禪室",結茅布石,種花植樹,每當春和景明,潮生月上,攜杖徜徉林靄間,或邀朋約友,載酒蓮塘,吟詩梅下。暇則焚香靜坐,觀書臨貼,意趣超然。著有《心亭亭居詩存》、《文存》、《筆記》等書傳世。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農歷十二月,林召棠逝世於家,終年87歲。

陳蘭彬
(1816~1895年 字荔秋,黃坡鎮黃坡村人。中國首任駐美大使。
130年前,在白宮,一位地地道道的廣東人,將表達大清王朝「益敦友睦、長享昇平」的美好願望的國書,遞交到當時的美國總統海斯手裡。至此,中國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正式設立駐美使館,掀開了中美關系嶄新的一頁。
這個人就是吳川籍中國近代著名外交家陳蘭彬。在近代中美關系史上,他的名字因為兩項「第一」而載入史冊:第一任官派留美學生監督,中國第一位駐美公使。尤其是作為中國首任駐美公使,陳蘭彬的工作,促進了中美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保護了華僑的合法利益,為今後的使美外交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今時今日,中美關系受到全世界高度關注,而他在一百多年前總結的「動中竅要,交涉持大體」等外交心得,仍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除「中國清代首任使美大臣」外,陳蘭彬「一生歷五代皇帝」的人生經歷也是不多見的。他生於嘉慶,成長於道光,咸豐年踏入官場,同治年領命赴美國、古巴等地,光緒年創外交輝煌,是一位歷覽晚清風雲,見證政壇變遷,親歷洋務運動興衰成敗的重要人物。
22歲以優行貢京師,清咸豐元年(1851年)中順天舉人,咸豐三年中進士,選拔為翰林院庶吉士,充國史館纂修,後改任刑部後補主事。咸豐十年,因母病告假返鄉,在同州主講高文書院。並倡議捐資重修該書院,以弘揚文教,培育人才。
清同治二年(1863年),陳蘭彬回京受命清理積案,昭雪不少冤案。後又因黃河泛濫成災,奉命大名府賑濟,營救大批災民。並親自到黃河兩岸考察,研究治河要訣,寫成《治河芻言》8卷,提出根治黃河的積極主張。
清政府為培養軍事人才,學習外國技術,決定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開始陸續選派幼童4批共120人赴美學習。是年八月十一日,任陳蘭彬為監督、容閎為副監督,率領第一批學童30人赴美國留學,這是近代中國第一批留美學生。不少學生勤奮學習,幾年後就讀完小學、中學而入大學。鍛煉成才的如詹天估、伍延芳、唐紹儀、梁敦等人。如詹天估學成歸來後,對我國鐵路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陳蘭彬在美期間,被委古巴專使,往古巴調查了解古巴華僑受奴役、迫害、買賣、鞭笞、生活無著等情況,向清政府提出詳細調查報告。次年與古巴殖民者西班牙當局交涉談判,結果簽訂了改善華工待遇的《古馬華工條款》,解決華工不少痛苦、人身自由和合法權益問題。
清光緒四年(1878年),清庭任命陳蘭彬為駐美國、西班牙、秘魯三國公使。在任期間,繼續深入了解僑工情況,關懷僑胞工作生活,多次向僑居國交涉、抗議,以保證華僑利益,深受華僑愛戴。光緒七年奉詔回國。
陳蘭彬歷任太常寺正卿、宗人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資政大夫、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兼兵部右侍郎、禮部左侍郎,還任駐美國、西班牙、秘魯公使等職。
晚年告老還鄉,主講高文書院。先後纂修《高州府志》24卷、《吳川縣志》10卷、《吳川風俗志》1卷、《石城縣志》10卷;還著有《毛詩札記》、《使美記略》、《使美百詠》、《治河芻言》、《泛槎詩草》、《重次千字文》等詩文集。
清光緒二十年(1895年)十二月十四日,陳蘭彬在家逝世,終年79歲。

李士芬
(1887~1928年)振文鎮邊村土甬 村人。1925年投身革命,積極參加農民運動。1926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被選為縣支部委員,並任吳川縣農協會籌備處籌委,負責農運工作。1926年3月15日,率領振文農民數百人,舉行反"三捐"(即蒜頭捐、蒜串捐、殼灰捐)示威遊行,積極開展反對官僚地主土豪劣紳的斗爭,最後取得全部勝利。後被任命吳川縣農民自衛軍大隊長,率領常備隊40多人和不脫產的預備隊伍,白天協助工糾緝私,晚上打土匪。1927年,"4·12"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4·15"國民黨右派廣州開始大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不久國民黨右派在南路也進行清黨運動,南路的共產黨黨組織撤退到廣州灣赤坎,成立"南路革命委員會",李士芬當選為委員並被正式委任為吳川縣農民自衛軍大隊長,組織一支300多人武裝隊伍,舉行暴動,在山圩、斗門一帶與國民黨反動派軍隊打迂迴戰1個多月,殺傷不少敵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葯。後因敵眾我寡,武裝力量懸殊,犧牲慘重,最後剩下10多人分散活動。
1928年10月15日,李士芬在振文獨竹村被捕,11月15日在黃坡英勇就義,終年41歲。1959年3月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張炎
(1902~1945年) 又名巨炎,字光中,塘掇鎮樟山村人,國民黨十九路軍愛國將領。出生於越南海防。民國初年隨父歸國,在村中讀過私塾兩三年,旋即到廣州灣當工人。20年代初參加粵軍。大革命時期,曾任國民革命軍特務長、排長、營長等職。1931年任十九咱軍旅長兼副師長,代理師長職務。在蔣介石對中央根據地進行第三次"圍剿"中,張炎為援救被紅軍包圍的十九路軍總部和蔣鼎文第九師,率部對紅軍作戰,結果全師死傷了2/3。從此,吸取教訓,發誓不再參加反共內戰。
"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1931年2月30日,張炎接到十九路軍總部命令,即率部開赴上海參加抗戰,先後在吳淞、廟行戰役中,浴血奮戰,重創日軍。
1933年福建事變前夕,張炎接任國民黨獨立第四十九師師長。福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後,任第四軍軍長。福建人民政府失敗後,蔣介石曾委任他人為第七路軍副總指揮。不久,他偕夫人鄭坤廉出國考察歐美和蘇聯等國。
1936年秋回國。"七·七"事變後,張炎回到廣東,被任為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一區統率委員會主任委員。1938年2月,在梅錄成立第十一區統率委員會,提出"抗戰利益高於一切"和"保家衛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等口號,與共產黨合作,共同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10月,接任廣東省第十一區游擊司令,深感力量不足,親自往香港與共產黨組織聯系,要求幫助解決幹部問題。廖承志等同志接受他的請求,由中共廣東省東南特委派了一批幹部到高州,幫助張炎開展抗日工作。1939年3月,張炎擔任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致力整軍武,勵精圖治,依靠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培養了一批軍事、政治幹部,真誠與共產黨合作,使高州六屬出現了團結抗日的新局面。張炎的愛國行動,引起國民黨當局的嫉妒,1940年6月被迫辭職。
1944年廣西會戰前夕,張炎被委任為國民黨第四戰區中將參議,派回廣東南路視察,發動民眾抗日。9月回到吳川,與中共南路特委合作,發展地方抗日武裝。由於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迫使他舉行武裝起義。1945年1月14日,張炎、詹式邦(曾任吳川縣長。當時任電梅吳挺進司令)率所部700多人攻下吳川縣城塘掇。當即得到人民抗日游擊隊的大力支持,共同解放吳川全境。張炎將起義部隊改編為高雷人民抗日軍,張炎任軍長,詹式邦任副軍長,公開宣布擁護共產黨的抗日主張。
張炎起義,轟動了廣東南路,國民黨當局驚惶失措,他們集中優勢兵力圍攻吳川。1945年1月下旬,張炎率所部向廉(江)、化(縣)轉移,在化縣中垌與人民抗日游擊隊會師,共商抗日大計。決定攻下廉江塘蓬後,揮師粵桂邊地區建立抗日根據地。2月1日,張炎部隊在廉江燈草村遭到國民黨頑固派的軍隊襲擊,起義受挫。張炎帶著10多個隨從人員入廣西找李濟琛、張發奎聯系。3日在博白英橋圩被當地頑軍逮捕。3月22日,玉林專員梁朝璣執行蔣介石命令,將張炎殺害。張炎英勇不屈,慷慨就義。

李漢魂
(1895~1987年)字伯豪,號傑華,又號南華,長岐鎮上嶺村人。國民黨抗日愛國將領。小時在家讀書,曾肄業廣東高等學堂法科專業,後又改考廣東陸軍小學第六期及武昌陸軍預備學校第二期。1916年轉入保定軍校第六期,1919年畢業。他早期參加同盟會,後參加中國國民黨。
保定軍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山西閻錫山部任見習軍官。後因病回鄉,在吳川中學執教。不久到粵軍第二師擔任排長、連長、營長等職。
1952年,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下,廣州國民政府成立,駐粵各軍政編為國民革命軍,李漢魂在李濟琛的第四軍第十二師任參謀長,跟隨師長張發奎參加東征陳炯明、南征鄧本殷的戰斗,為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貢獻力量。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李漢魂改任第四軍第十二師三十六團參謀長。參加了汀泗橋、賀勝橋及圍攻武昌等幾次重大戰役。11月回師武漢休整,李漢魂升任十二師三十六團團長。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與從廣州遷到武漢的國民政府相對抗,造成分裂局面。第四軍擴編的部隊已分為兩派,擁蔣的陳銘樞到上海去找蔣介石,贊成反蔣的張發奎則投靠汪精衛。為鞏固武漢,擴編成立二十五師,李漢魂升任該師少將副師長。是年4月,武漢國民政府繼續誓師北伐討奉,李漢魂首戰河南上蔡城戰役勝利,又在臨潁陣地,攻潰奉軍,進占許昌、開封,俘獲奉軍師長富雙英。勝利回師武漢,被提升為二十五師中將師長。
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周恩來、朱德等舉行八一南昌起義。3日,起義軍南下廣東,李漢魂隨張發奎尾追至贛州。9月,取得李濟琛同意,再率部回廣東,奉命駐守惠州,以阻止葉挺、賀龍起義部隊東進。12月,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州起義,建立革命政權。張發奎即調李漢魂等部隊回廣州鎮壓起義。1928年,李漢魂參加蔣介石的北伐,在山東配合友軍殲滅張宗昌軍閥殘部後,集中整編,第四軍改為第四師,張發奎任師長,李漢魂任副師長。
1929年參加蔣桂戰爭,經歷了花縣、北流、衡陽幾次混戰失敗後,李漢魂辭職離開第四軍赴港居住了一個時期。迨粵桂合作後,1933年,陳濟棠任命李漢魂為第一集團總司令部總參議,1934年調任獨立第三師任師長兼粵北區綏靖委員,並任第三軍副軍長兼師長,後駐汕頭,負責地方"綏靖"及指揮粵東軍政。
1936年初,在汕頭出現一個日軍倒斃事件,引起日中關系軒然大波,日方竟派來3艘軍艦,威脅恫嚇。李漢魂及其所部官兵,懷著滿腔怒火,趕修工事,堵塞漏洞,成立各組織准備應戰。同時和戰士們披甲佩劍,守衛在南海邊緣潮汕地區的國防第一線。正在此時,陳濟棠卻與李宗仁、白崇禧聯合起來,發動"六一西南事變",企圖打著"北上抗日"的旗號,揮師到武漢之後,由長江而下,直指南京,實行武裝反蔣,以便取而代之。李漢魂見此外患嚴重之際,國內豆萁相煎,對團結抗日甚為不利。他認為陳濟棠厚已是私恩,反抗中央是敵。經一再懇勸無效,遂"封金掛印",辭職赴港。並發電文三通:一為苦勸陳濟棠息兵團結,共御外侮;一為呈國民黨中央元首,闡明西南興兵內幕,請統籌大計,團結抗戰;一為請粵省各級將領共體時艱,不可苟從。電文發出之後,影響甚大,陳濟棠眾叛親離,下野赴港。西南事變解決之後,李漢魂即返粵復職。
1937年,日本侵略軍發動"七·七盧溝橋事變",繼而"八· 一三"進攻上海,在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推動下,全國軍民奮起殺敵抗日,全面開展。李漢魂升任六十四軍軍長,請纓北上抗日,1938年春,奉准開赴隴海線。5月16日,日軍土肥原師團主力萬餘人,大炮七八十門,向歸德、蘭封進犯,企圖截斷隴海路,阻止我國軍隊從徐州南下的通道。李漢魂奉命為薛岳第一兵團第一路總指揮,部署所部分三路防守,親率六十四軍主攻盤踞羅王寨之敵,用重炮直射敵據點,戰斗異常激烈。5月27日奪回了羅王寨。同時,七十一軍也克復了蘭封,從而打通了隴海線,使徐州會戰後的主力部隊得以沿隴海線西進。國民政府最高當局特授予他"華胄榮譽獎章"。
1938年7月22日,日軍進攻武漢,李漢魂奉調參加武漢保衛戰,負責指揮南潯線的戰斗。25日,日軍又在九江附近登陸,九江失守,敵軍又沿南潯線星予洲登陸,向德安進犯。李漢魂調集8個師的兵力,運用"一鼓作氣"的戰術,把敵1萬多個壓到從深不到3里的張古山的狹地之中,最後聚而殲之,取得了德安大捷。所部獲"鋼軍"錦旗獎1面。
1938年10月21日,廣州失守。11月,李漢魂受任廣東省政府主席,12月率師回粵。1938年3月,國民黨廣東省黨部改組,李漢魂當選為主任委員。
1939年12月旬,日軍2個師團和1個旅團分三路向粵北進攻,李漢魂受任三十五集團軍總司令,指揮暫編的第二軍、六十三軍、六十四軍及中央軍增援部隊,在北江西岸追剿敵軍,取得勝利。為此,廣東各界在曲江召開了勝利祝捷大會。
1940年1月,李漢魂辭去三十五集團軍總司令職,全力從事廣東政務。他在廣東任省政府主席6年8個月。
抗戰勝利後,李漢魂調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後到歐美考察。1949年元旦,李宗仁代總統職,他應召回國任上將參軍長;3月,何應欽繼孫科組閣,李漢魂任內政部長。不久,辭去職務,轉道香港赴美定居。1982年應廖承志同志的邀請回國訪問。1987年6月30日病逝於美國紐約。其骨灰由女兒李湞帶回祖國安放在廣東韶關古剎--南華寺。
李漢魂生前癖愛藏畫,忱於佛教哲理,公餘還愛舞筆弄墨。著有《岳武穆年譜》、《夢回集》、《日記》、《上下集》、《歐洲散記》、《拉丁美洲游記》等書。

㈦ 吳川名人——陳蘭彬

千百年來,吳川之地哺育了無數兒女,也培養了一代又一代
仁人志土、騷客才子,他們或德高,或才著,或赤膽忠心、英勇
報國,他們成就卓著,揚名在外,受人敬仰、愛戴,令吳川的鄉
親父老引以為豪。雖然世事變遷,歷史一年年遠去,但他門的事
跡是吳川的歷史掌故中最有意味的一筆。

劉承忠
元代吳川人(生卒年月不詳)。元朝未年任江淮指揮
使。當時江淮地區(今江蘇、安徽一帶)大旱,蝗蟲終被撲滅,為
江淮人民立下大功。
元亡後,承忠投河而死。江淮人民為紀念他的功績,尊他為
「劉猛將軍」,建廟祭把。清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詔令全國各
省,府、州、縣,建「劉猛將軍廟」,每年春秋祭祀。
林廷獻(1454~ 年) 字公器,吳南峰,明代吳陽霞
街人。曾受業新會陳白沙先生門下,學問大進, 24歲中舉人,27
歲弘治庚戌科(1490年)中進士。初任永嘉縣知縣,適遇天大旱,
林廷獻反對求神禱雨,倡率群眾興修水利,灌溉農田,解除旱患。
每遇災年,則開倉賑濟。重視文教,開拓學宮,文風大振。升任
蘇州同知時,永嘉人民挽留拜送,井建生飼,奉祀追思。蘇州同
成任務。奉命監造夏周二公伺,僅花極少費用,不到兩個月就完
成滿竣工,奉命清理崇明沙田丈量工作,革除舊習,頒發新規。並
嚴厲革除織造陋規,大大減輕群眾負擔。在任三月,因母喪丁憂
在家。後補建昌同知,公正廉明,精兵簡政,成績昭著。離職後,
當地百姓建立生詞敬祀。
林廷獻生平勤學守信,淡視功名富貴。其精通理學,深受陳
白沙器重,親筆寫了「擊玉又敲金,思君對我吟,江門臨水坐,明
月二更深」中堂一幅贈與林廷獻。清代翰林陳蘭彬曾在其上加記
題跋,現在復制木刻橫幅留存。晚年著有《南峰詩集》木刻本,現
已失存。

歐光宸
( ~年) 博鋪鎮人,出身書香世家,明天
啟七年(1627年)丁卯科舉人。明崇偵七年(1634年),考授知
縣,候任期間在家鄉茂山書院招聚生徒講學。對貧苦學生免收
學費,生徒日增,文風昌盛。明崇禎十七年(即清順治元年1644
年),清兵入關,定都北京,順治四年(1647年)清兵南下,佔領
高、雷、廉、瓊各州縣,清廷官吏恣意壓迫搜刮,強令百姓剃發,
因而群情激憤,民心大變。 當時南明吏部侍郎洪天擢授高州軍門,
招兵往海南擬圖恢復。順治四年四五月間,吳川楊浮八(塘雞村人)。
姚起岩、茂名周冤等巨餘人,不甘受壓迫,投奔海南,以圖「反清復明」,
他們在同往海南途中,聯絡信宜、茂名、遂溪、廣西各地好漢,准備舉事。
茂名的李振璽、遂溪的鄭良哉。吳川北丹的鄭淑真、山口的龍泉
劍紛起響應,聚集數千人,開展反清斗爭,公推歐光震為「盟
主」。先後攻佔梅錄及吳川縣城吳陽,將清政府的海防同知、知縣、
巡捕、教官、縣丞等盡皆殺掉,並破獄開倉,聲威極盛。南明永
歷帝封授歐光宸為海南盟軍道按察司副使。
當時,吳川分屬兩個朝廷,東水屬清。西水屬明。歐光宸率
眾集結博鋪與清兵相抗,不久,清將汪齊龍因內訌被殺,吳川全
縣復明。此後,明清進行拉鋸戰,自順治四年二月起至順治十二
年正月止(1647~1655年),吳川8次反復,即4次「歸清」,4次
「復明」。順治十年(年)八月,清平南王尚可喜部屬副總兵
陳武、參將李雲珍發兵攻打化州、吳川,散捉亂搶,十室九空,男
女被殺干餘人,歐光宸在這次戰役中被俘,解至高州城,知府勒
索贖金800兩銀,光宸寧死不屈,慷慨就義。

林聯桂
(1774~1835年)初名家桂,字道子,又字辛生,塘
綴新村(今日頭屋村)人,博學能文,才思敏捷,對客成詩。嘉
慶六年(1801年)拔貢,九年(1804年)中舉,以後長寓京師,
廣泛交遊,與黃玉衡、黃培芳,張維屏、譚敬昭、吳梯、黃釗等
台稱「粵東七子」,日常吟詩自樂,道光八年(1828年)聯桂53
歲,始中進士,任湖南綏寧知縣。任上,因虎奚書院經費不足,修
庫甚薄,捐出自己薪傣,添置田租20石,並多方設法為書院充實
基金,拓建院廊兩所,親為肆業學生講課。綏寧縣志已90年來修,
聯桂即組織人力,主持續修,後實授新化署晃州直棣廳通判,歷
任政聲卓著,極受上級器重。最後調任邵陽,死在任上,終年62歲。
林聯桂生平著作很多,有《見星廬詩稿》正續共22集。《見
星廬古文》3集,《姘體文》2集、《文話》,《賦話》、《詩話》,《館
閣詩活》、《作吏韻話》。《講學偶話》、《續清秘述聞》、《日下推星
錄》等。尤其工詩,清代名詩人及詩論家趙翼評他的詩說「其所
為詩,雕勉萬品,牢籠眾態,格律不-,雄騁莫當」(趙翼《見星
廬詩集序》。張繼屏在《見星廬詩集序》中,也為他詩作了很高
評價。特別是他繼承了杜甫、白居易的現實主義詩風,深切關心
人民群眾疾苦,對統治者的窮奢極欲、貪婪無厭,更作了無情的
揭露和鞭撻。
光緒十年(1884年)七月,後輩士干將其遺著呈送國史館保
存。

林召棠
(1786~1872年) 字愛封,號市南,溢隘文恭,吳陽
霞街村人,父泰雯,任東安縣教諭。召棠少年隨父教館攻讀。清
嘉慶八年(1803年), 17歲為秀才,學使姚文田稱贊為「海濱俊
才」嘉慶十七年,學使程國仁評閱其考卷,認為極有前途,選拔
為貢生,並讓其與自己兒子一起研讀。嘉慶二十一年癸未科狀元
及第。皇帝閱其卷未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筆誤偏旁,非關學
問。」授職翰林院修撰。道光五年(1825年),因父喪返家丁憂。道
光八年返京供職。道光十一年,任陝甘正主考官,此次選擇舉人
65名,其中呼延甲、張市(曾任廣東巡撫)、牛樹梅等11,後
皆中進士,頗有成就。次年,他深感官場污濁,以終生奉母為名
告假還鄉。
道光十三年(1833年〕,召棠受聘肇慶府端溪書院主講,連續
15年,弘揚文化,培養不少人才,為教育事業立下不可磨滅的功
績。如順德羅停衍尚書、高要馮譽騎侍郎等都曾受過教誨。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則徐來粵查禁鴉片,與召棠書信來
往,咨詢談論民生吏治,井贈召棠一聯:「綵衣榮似三公滾,珂第
祥留五色雲。」 林召棠為人尚氣節,淡仕宦,愛廉潔,重工農,憐貧苦。道
光二十二年(1842年),同年翰林黃廣蔭就仕,召棠辭謝。黃廣蔭
復書中有:「聖眷方殷,臣心似水,問高尚若是!」黃素知召棠生
活淡泊,又從京都領取吳川鹽圍補給銀寄與召棠,他不受,此款
存省多年,後托翰林陳荔秋送返朝廷。在村中首創「義倉」,救濟
貧民。為縣倡議舉辦「賓興」(獎學基金會),並作《吳川賓興芻
議》文。
林召棠59歲母喪丁憂,從此,居家不出,在村邊「金蓮庵」
旁作「寄廬」,題曰,「四十樹桃花禪室,」結茅布石,種花植樹,
每當春和景明,潮生月上攜杖徜樣林靄問,或邀朋約友,載酒
蓮塘,吟詩梅下。暇則焚香靜坐,觀書臨貼,意趣超然,著有
《心亭亭居詩存》、《文存》、《筆記》等書傳世。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農歷十二月,林召棠逝世於家,終
年87歲。

陳蘭彬
(1816~1895年)字荔秋,黃坡鎮黃坡村人。 22歲
以優行貢京師,清咸豐元年(1851年)中順天舉人,咸豐三年中
進士,選拔為翰林院庶吉士,充國史館纂修,後改任刑部後補主
事。咸豐十年,因母病告假返鄉,在同州主講高文書院。並倡議
捐資重修該書院,以弘揚文教,培育人才。
清同治二年(1863年),陳蘭彬回京受命清理積案,昭雪不少
冤案。後又因黃河泛濫成災,奉命大名府賑濟,營救大批災民。並
親自到黃河兩岸考察,研究治河要訣,寫成《治河芻言》8卷,提
出恨治黃河的積極主張。
清政府為培養軍事人才,學習外國技術,決定於清同治十一
年(1872年)開始陸續選派幼童4批共120人赴美學習,是年八
月十一日,任陳蘭彬為監督、容宏為副監督,率領第一批學童30
人赴美留學,這是近代中國第一批留美學生。不少學生勤奮學習,
幾年後就讀完小學、中學而入大學。鍛煉成才的如詹天佑。伍廷
芳、唐紹儀、梁敦彥等人,如詹天佑學成歸來後,對我國鐵路事
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陳蘭彬在美期間,被委古巴專使,往古巴調查了解古巴華僑
受奴役、迫害、買賣、鞭答、生活無著等情況,向清政府提出詳
細調查報告。次年與古巴殖民者西班牙當局交涉談判,結果簽訂
了改善華工待遇的《古巴華工條款》,解決華工不少痛苦、人身自
由和合法權益問題。
清光緒四年(1878年〕,清廷任命陳蘭彬為駐美國、西班牙、
秘魯三國公使。在任期間,繼續深入了解僑工情況,關懷僑胞工
作生活,多次向僑居國交涉。抗議,以保證華僑利益,深受華僑
愛戴。光緒七年奉詔回國。
陳蘭彬歷任太常寺正卿、宗人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資
政大夫,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兼兵部右侍郎、禮部左侍郎,還任駐
美國、西班牙、秘魯公使等職。
晚年告老還鄉,主講高文書院,先後纂修《高州府志》24卷。
《吳川縣志》10卷、《吳川風俗志》1卷、《石城縣志》10卷;還著
有《毛詩札記》、《使美記略》、《使美百詠》。《治河芻言》、《泛搓
詩草》、《重次千字文》等詩文集。
清光緒二十年(1895年,十二月十四日,陳蘭彬在家逝世,終
年79歲。

李士芬
(1887~1928年)振文鎮邊村誦村入。1925年投身
革命,積極參加農民運動。1926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被選為縣
支部委員,並任吳川縣農協會籌備處籌委,負責農運工作。1926
年3月15日,率領振文農民數百人舉行反「三捐」(即蒜頭捐、
蒜串捐、殼灰捐)示威遊行,積極開展反對官僚地主土豪劣紳的
斗爭,最後取得全部勝利,後被任命吳川縣農民自衛軍大隊長,率
領常備隊40多人和不脫產的預備隊伍,白天協助工糾緝私,晚上
打土匪。1927年,「4·12」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4·15」
國民黨右派廣州開始大屠殺共嚴黨人和革命群眾,不久國民黨右
派在南路也進行清黨運動,南路的共產黨黨組織撤退到廣州灣赤
坎,成立「南路革命委員會」,李士芬當選為委員並被正式委任為
吳川縣農民自衛軍大隊長,組織一支300多人武裝隊伍,舉行暴
動,在山圩、斗門一帶與國民黨反動派軍隊打迂迴戰1個多月,殺
傷不少敵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葯,後因敵眾我寡,武裝力量懸殊。
犧牲慘重,最後剩下10多人分散活動。
1928年10月15日,李士芬在振文獨竹村被捕,11月15日
在黃坡英勇就義,終年41歲,1959年3月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張炎
(1902~1945年) 又名巨炎,字光中,塘綴鎮樟山村
人,國民黨十九路軍愛國將領。出生於越南海防。民國初年隨父
歸國,在村中讀過私熟兩三年,旋即到廣州灣當工人。20年代初
參加粵軍,大革命時期,曾任國民革命軍特務長,排長、營長等
職。1931年任十九路軍旅長兼副師長,代理師長職務。在蔣介石
對中央根據地進行第三次「圍剿」中,張炎為援救被紅軍包圍的
十九路軍總部和蔣鼎文第九師,率部對紅軍作戰,結果全師死傷
了2/3。從此,吸取教訓,發誓不再參加反共內戰。
「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1931年2月30日,張炎接到十
九路軍總部命令,即率部開赴上海參加抗戰,先後在吳淞,廟行
戰役中,浴血奮戰,重創日軍。
1933年福建事變前夕,張炎接任國民黨獨立第四十九師師
長。福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後,任第四軍軍
長。福建人民政府失敗後,蔣介石曾委任他為第七路軍副總指揮。
不久,他偕夫人鄭坤廉出國考察歐美和蘇聯等國。
1936年秋回國。「七·七」事變後,張炎回到廣東,被任為廣
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一區統率委員會主任委員。1938年2月,
在梅錄成立第十一區統卒委員會,提出「抗戰利益高於一切」和
「保家衛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等口號,與共產黨合作,共同
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10月接任廣東省第十一區游擊司
令,深感力量不足,親自往香港與共產黨組織聯系,要求幫助解
決幹部問題。廖承志等同志接受他的請求,由中共廣東省東南特
委派了一批幹部到高州,幫助張炎開展抗日工作,1939年3月,張
炎擔任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致力整軍武,勵精圖治,依
靠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培養了一批軍事、政治幹部真誠與共
產黨合作,使高州六屬出現了團結抗日的新局面,張炎的愛國行
動,引起國民黨當局的嫉妒,1940年6用被迫辭職。
1944年廣西會戰前夕,張炎被委任為國民黨第四戰區中將參
議,派回廣東南路視察,發動民眾抗日。g月回到吳川,與中共南
路特委合作,發展地方抗日武裝。由於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
共,迫使他舉行武裝起義。 1945年1月14日,張炎、詹式邦(曾
任吳川縣長。當時任電梅吳挺進司令)率所部700多人攻下吳川
縣城塘綴。當即得到人民抗日游擊隊的大力支持,共同解放吳川
全境。張炎將起義部隊改編為高雷人民抗日軍,張炎任軍,詹
式邦任副軍長,公開宣布擁護共產黨的抗日主張。
張炎起義,轟動了廣東南路,國民黨當局驚惶失措,他們集
中優勢兵力圍攻吳川。 1945年1月下旬,張炎率所部向廉(江),

㈧ 巴金是怎樣的一個人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誕生
〔成都〕
11月25日(農歷甲辰年10月19日)生於四川成都北門正通順街一個封建官僚地主家庭。本名李堯棠、字芾甘,取自《詩經》中《召南·甘棠》首句「蔽芾甘棠」。從1928年寫完《滅亡》時起,開始使用筆名「巴金」,沿用至今。
原籍浙江嘉興。高祖李介庵作為「幕友」從浙江到四川定居。曾祖李王番,著有《醉墨山房僅存稿》。祖父李鏞(號皖雲),也做過官,後閑居在家,為大家庭的家長,有五子一女(子:李道河、李道溥、李道洋、李道沛、李道鴻;女:李道沆)。他印過一冊《秋棠山館詩鈔》送人。父親李道河,曾任四川廣元縣知縣;母親陳淑芳。
巴金有同胞兩兄、兩姊、兩弟、三妹:大哥李堯枚(1897——1931),三哥李堯林(1903——1945);二姐李堯楨(1898——1915),三姐李堯彩(1899——1924);十四弟李堯椽(1913——),十七弟李堯集(繼母生,1917——);九妹李瓊如(1909——),十妹(1910——1917),十二妹李瑞珏(繼母生,1916——)。(以上兄弟姊妹均按大排行)。
整個大家庭有長輩近二十人,兄弟姐妹三十餘人,男女僕人四、五十人。

1909年(清宣統元年)

〔成都——廣元〕 五歲
父親出任四川北部廣元縣知縣,隨父母前往。在廣元縣衙門內和兩個哥哥、兩個姐姐一道在家塾就讀,先生姓劉。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背誦《古文觀止》,並在晚間從母親學讀《白香詞譜》中的詞。在書房由六十歲的老書僮賈福服侍,生活起居由楊嫂照料,十二、三歲的姑娘香兒陪伴玩耍。
大妹(九妹)瓊如生。

一九一年(清宣統二年)

〔廣元〕 六歲
夏 二妹(十妹)生。從母親房裡搬出,由女傭楊嫂照護。
十二月 26日(農歷庚戌年11月25日)為慶祝祖父生日敬神,因討厭禮節不肯磕頭,第一次挨母親的鞭子。
約本年,對父親坐堂用刑、犯人受刑後叩頭謝恩不解,對母親命人用皮鞭抽打在十妹出痘期間偷吃「發物」黃瓜的奶媽一事,亦產生不快。這期間,初步感覺到世上許多事情的不合理。
約本年,留學日本的二叔李道溥、三叔李道洋回四川。二叔在家開辦「律師事務所」,三叔曾任南充縣知縣。

一九一一年(清宣統三年)

〔廣元——成都〕 七歲
上半年,女傭楊嫂久病而死,留下很深的印象,後以她為原型創作了短篇小說《楊嫂》。
父親辭官,隨父母回成都。繼續在家塾就讀,先生姓龍(或姓鄧),具有「新黨」思想。
六月 中旬,川漢鐵路「保路同志會」成立,四川掀起保路斗爭高潮。至7月初,成都保路會開會十餘次,群眾愛國保路情緒高漲。8月25日起成都罷市,9月7日、8日四川總督趙爾豐製造成都血案,此後,四川各地紛紛發生武裝起義。
十月 10日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
十一月 22日重慶獨立,建立蜀軍政府。27日,成都獨立,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家中製做大漢旗。
十二月 8日(農歷10月18日)成都發生軍隊嘩變,城中秩序大亂。父親和大哥留家,母親帶其他兒女到外祖母家避難,翌日回家。22日趙爾豐被軍政府捕殺,這消息使龍(鄧?)先生高興,在家裡成為大人們許多天的話題。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辮子。29日,孫中山在南京當選臨時大總統。

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

〔成都〕 八歲
一月 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家中做五色旗。
二月 12日清帝溥儀宣告退位。祖父因革命而感悲哀,父親沒有表示什麼意見,二叔、三叔頗感幻滅。
本年,大哥進中學。
約本年起,常參加大哥和姐姐、堂姐、表姐們的聚會和游戲,踢毽子、拍皮球、擲大觀園圖、行各種酒令。還和三哥堯林及其他兄弟組織新劇團,充任配角;他們自己編劇,復寫戲票贈人,在家中竹林里演出。他還常到劇場或在家中看川劇、京劇。這一時期,受家庭熏陶,熟知《紅樓夢》中的人物和情節。
約本年,二姐患病,母親曾請四聖祠醫院的外國女醫生來家治療。第一次見到外國人,印象頗深。

一九一三年(民國二年) 九歲

大弟(十四弟)堯椽生。

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 十歲

〔成都〕
七月(農歷) 母親病故,安葬於成都市郊磨盤山。此後,深深感到沒有母親的孩子的悲哀。母親「愛一切人」的教誨,對巴金有很大影響,後來稱母親為自己的「第一個先生」。
在母親的允許下,返成都後,常與「下人」在一起,同他們的友誼一直持續到離開成都。在這些人中,得到了近於原始的正義的信仰和直爽的性格。轎夫老周教他真誠地做人,給他留下的印象最深,後來稱他為自己的「第二個先生」。

一九一五年(民國四年) 十一歲

〔成都〕
一月 15日(農歷甲寅年12月1日)二姐堯楨死於肺病。
本年,父親娶繼母(鄧景遂)

一九一六年(民國五年) 十二歲

〔成都〕
大哥堯枚中學畢業,由家庭包辦完婚,並到成都商業場股份有限公司當職員。
繼母生三妹(十二妹)瑞珏。
約本年,六叔李道鴻、二哥李堯林、香表哥濮季雲合辦復寫的小說雜志《十日》,三個月共出九期,巴金是第一個訂戶。他對其中千篇一律的哀情小說感不到興趣,但佩服他們經營雜志的苦心。

一九一七年(民國六年) 十三歲

〔成都〕
一月 4日陳蘊珍(肖珊)生於浙江鄞縣(寧波)迎鳳橋。
春 成都發生巷戰,川軍、滇軍混戰七天。這期間,二叔的兩個兒子病死。巴金和三哥也患喉症。戰事剛停止,父親李道河病逝。父親死後,更感空虛,向書本尋找慰藉,讀了《說岳全傳》、《施公案》、《彭公案》、《水滸》等許多古典小說。
父親死後,大哥挑起了長房的生活擔子,以忍受和讓步來應付其他各房的仇視、攻擊,大家庭內的矛盾加劇。
繼母生二弟(十七弟)堯集(遺腹子)。
三哥堯林進中學讀書。二妹(十妹)病死。
從本年起,利用晚間跟在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讀書的香表哥學習英文。香表哥是對巴金的智力的最初發展有幫助的人。

一九一八年(民國七年) 十四歲

〔成都〕
秋 進成都青年會英文補習學校,一月後因病輟止,繼續在家跟香表哥學習,持續兩年。這期間,第一次直接通過英文閱讀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和史蒂文森的《寶島》。這兩本書的第一人稱敘述方式使他受到教益。

一九一九年(民國八年) 十五歲

〔成都〕
「五四」運動爆發後,新思潮湧入四川。大哥從成都市內唯一的一家代售新書報的書鋪——「華陽書報流通處」買來《新青年》、《每周評論》等,後來在該處存放一百元專購新書報。巴金得以讀到《新青年》、《每周評論》、《星期評論》、《少年中國》、《少年世界》、《北京大學學生周刊》等北京、上海出版的許多新刊物,和成都出版的刊物《星期日》、《學生潮》、《威克烈》等,他如飢似渴地接受各種新的思想,並常和兄姊們聚在一起討論其中論及的各種問題。
本年,曾向留學日本的兩個叔叔學過日語,並頗有興趣地聽他們講日本的一些情況。

1920年(民國九年) 十六歲

〔成都〕
二月 19日(農歷已未年12月30日)祖父病故。因祖父逝世,大嫂搬至城外生產。祖父死後,大家庭內部的爭斗和傾軋更加劇了,造成的悲劇更多了。
下半年起,讀到克魯泡特金《告少年》中譯本,異常激動,給翻印此書的新青年社的陳獨秀寫信,尋求指導,未接到回信。後又讀到廖亢夫的劇本《夜未央》中譯本,深受感動。北京大學實社出版的《實社自由錄》第一集中刊登的流亡美國的俄國無政府主義者愛瑪·高德曼富於煽動性的文章,使他第一次了解到無政府主義的要義,開始有了獻身社會革命的明確信仰;後來,稱高德曼為「精神上的母親」。
九月 同三哥堯林一道考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從補習班到預科、本科,在該校讀書兩年半。
冬 成都學界為反對軍閥劉存厚開展請願活動和集體罷課,巴金亦參與,這是他第一次參與社會斗爭。
冬 大哥堯枚因在家庭中受刺激患神經病,時有發作。
本年起,開始向成都師范學校學生、朝鮮人高自性學習世界語,不久輟止。

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 十七歲

〔成都〕
二月 20日成都《半月》刊第14號出版,讀到該刊登載的《適社的旨趣和大綱》後,很感興趣,寫信給《半月》編輯部要求加入。三天後,編輯來訪,說明適社在重慶;此後便參與《半月》刊的工作。編輯部的青年朋友吳先憂以實行「自食其力」的行動,教給巴金「自我犧牲」精神,後來巴金稱他為自己的「第三個先生」。
四月 1日出版的《半月》刊第17號刊載《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這是目前所見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半月》刊17號《本社社員錄》中列出他的名字:芾甘。
五月 參加紀念「五一」活動,第一次上街散發鼓吹「社會革命」的傳單。
參加組織帶有無政府主義傾向的秘密團體「均社」,並發表《均社宣言》。他們辦刊物、通訊、散傳單、印書、開秘密會議。自此,開始自稱為「安那其主義者」。
七月 《半月》第24號於15日出版,因發表文章反對軍閥政府禁止女子剪發,被禁止發行。
秋 參加《警群》月刊編輯工作,第一期出版後,因與《警群》原籌辦者發生爭執,原《半月》刊同人聯名發表聲明,集體脫離該刊,《警群》亦停刊。

一九二二年(民國十一年) 十八歲

〔成都〕
上半年 參加創辦成都無政府主義者聯盟主辦的《平民之聲》周刊,主持編輯事務,通訊處設在自己家中,印一千份。第一期出版後即被警察廳禁止發售,但仍半公開地發行;此後用各種辦法對付警察廳檢查員的干涉和限制。該刊共出十期。在此期間,結識《學生潮》主編之一袁詩堯。袁當時也信仰無政府主義,後來成為共產黨員,1928年被四川軍閥殺害。
七月 21日,在上海《時事新報》副刊《文學旬刊》(鄭振鐸編)第44期上發表新詩《被虐〔待〕者底哭聲》(共十二首),這是目前所見到的他最早發表的文學作品。本年及次年,先後在《文學旬刊》、《婦女雜志》發表新詩九題二十首、散文一篇,這是他最早創作的一批文學作品。
八月 23日,給《文學旬刊》編者寫信,對鴛鴦蝴蝶派文學表示不滿。該信署名李芾甘,載9月11日《文學旬刊》第49期「通信」欄,同欄還刊出編者的答復,表示贊同他的意見。

一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 十九歲

〔成都——上海——南京〕
四月 三姐堯彩出嫁作繼室,參加婚禮。
五月 和三哥堯林一起,離開成都乘木船去重慶,由重慶沿長江至上海。此時得到大哥的幫助和繼母的允許。離開四川的原因,是渴望沖破封建家庭的牢籠,投身到新的廣闊的天地中去;另一方面,也因無中學畢業文憑,被外專改為旁聽生,失去了獲得該校畢業文憑的資格。
秋 進上海南洋中學。
年底 去南京,住北門橋魚市街21號。進東南大學附屬高級中學補習班學習。

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 二十歲

〔南京〕
五月 在廣州真社的刊物《春雷》第3期上發表詩作《悼橘宗一》和《偉大的殉者——呈同志大杉榮君之靈》。
秋 結束東南大學附屬高級中學補習班的半年補習,進入該校高中三年級。
接大哥信,獲知三姐堯彩因難產而死。
本年至1925年在課余認真學習世界語,向上海世界語書店函購書籍自修,並開始據世界語翻譯文章。
本年,兩次回原籍浙江嘉興,住在一位年過八十仍在家中作私塾老師的伯祖父家中。
本年,發表譯文等近十篇。

一九二五年(民國十四年) 二十一歲

〔南京——北京——上海〕
年初 經友人秦抱朴介紹,開始給愛瑪·高德曼寫信,並收到復信。
六月 五卅慘案在上海發生後,南京學生開展聲援活動,巴金亦參加。這段生活後來寫進了中篇小說《死去的太陽》。
八月 畢業於東南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隨即前往北京,准備投考北京大學。在北京結識曾通信聯系的朝鮮流亡青年沈茹秋等,經沈介紹住北河沿同興公寓。在北京住半月左右,因患肺結核未進考場,在寓中讀魯迅的《吶喊》,得到慰藉。下旬返回上海養病。
三哥堯林進蘇州私立東吳大學念書。
九月 參與發起創辦無政府主義刊物《民眾》半月刊。發起人共十六人,為:真恆、健民、仲九、三木、培心、惠林、芾甘、禪林、呂千、索非、一波、茹秋、種因、劍波、抱朴、不如。
本年,發表各種譯文、論文約二十篇。

一九二六年(民國十五年) 二十二歲

〔上海〕
在上海住康悌路康益里,後遷法租界馬浪路和友人同住,直至次年一月離滬赴法。
一月 為紀念被軍閥政府殺害的工人領袖黃愛、龐人銓,撰寫《黃、龐死後的第四年》。
一月至三月 在《時事新報·學燈》、《洪水》等報刊上撰文,就「國家消亡」等問題批評郭沫若。
四月 《五一運動史》出版,這本小冊子是目前所見的第一本單行出版的書。
上半年 曾和法國巴黎《新世紀》發行人、無政府主義者格拉佛通信。
十一月 譯完克魯泡特金的《麵包略取》。
本年,向友人衛惠林學習日語。讀斯捷普尼雅克的《地下的俄羅斯》日譯本。
本年,發表各種政論文二十餘篇。

一九二七年(民國十六年) 二十三歲

〔上海——巴黎——沙多——吉里〕
一月 15日乘法國郵船「昂熱號」離滬赴法,衛惠林同行,先後同船的中國學生計九人。去法國是為了學習經濟學,進一步研究無政府主義理論,考察歐洲的社會運動。法國既是無政府主義的發源地,也是當時歐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護所。
赴巴黎沿途寫《海行雜記》三十八則。
二月 18日抵達馬賽。19日抵巴黎,住Blanville街五號旅館,後又搬至Tournefrt街的旅館。
上午常到盧森堡公園散步,晚上去法國文化協會附設的夜校學習法文,不久,家裡破產的消息傳來,便停止了正式學習。
三月 為排遣寂寞心情,寫下《滅亡》第一至第四章。
四月 與君毅、惠林合寫的《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一書,由上海民鍾社出版。該書在法國寫成寄回上海印行,主要討論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與無政府主義的關系。1930年2月被國民黨政府以「煽惑軍隊」的罪名查禁。
五月 用文言補譯李石曾譯《獄中與逃獄》(克魯泡特金著)由廣州革新書局出版。該書共52頁,後12頁原譯稿遺失,書局請巴金補譯。
本月 參加救援凡宰地、薩珂的活動,給獄中的凡宰地寫信。凡、薩是流亡美國的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被美國當局誣陷犯搶劫、殺人罪判死刑。這件事當時成為轟動歐美的大事件,法朗士、羅曼·羅蘭、愛因斯坦等都參加救援,形成國際性援救活動。
七月 上旬收到凡宰地的回信和一包書,11日給凡寫第二封信,並在此後幾天內,激動地寫下《滅亡》第十一章「立誓獻身的一瞬間」。
夏初 因健康惡化遷至巴黎以東約一百公里馬倫河畔的小城沙多椉�?又譯作蒂埃里堡)休養,住在拉封丹中學,並學法文,同時根據英文本(參照內山賢次的日譯本)翻譯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的起源和發展》。在翻譯過程中,閱讀了亞里士多德、柏拉圖、斯賓諾莎、叔本華等人的著作和《聖經》等。這時,還系統地研究法國大革命,閱讀了大量史料和著作,如《吉隆特的黨史》(拉馬丁著)、《法國革命》(L�馬德楞著)、《四個法國婦人》(道布生著)、《大革命史》(J�米席勒著)、《1789?804年的法國革命》(W�布洛斯著)等。對民眾在法國大革命中的作用十分重視,對馬拉等資產階級革命家亦極推崇。
開始撰寫俄國民粹派女革命者蘇菲亞、妃格念爾等的傳記,後來編成《俄羅斯十女傑》一書。
這期間獲悉一些關於國內「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消息,就國內政局在《平等》月刊(美國舊金山華僑工人鍾時主編的無政府主義刊物)上發表一些短論,批評國民黨和其他反動政客,並宣布同贊成「清黨」的無政府主義刊物《革命周報》(系李石曾出資創辦)斷絕關系。
八月 上旬在沙多椉�鍤盞椒蒼椎?月23日寫的回信。24日,下午從報紙上得知凡宰地、薩珂兩人已於22日午夜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查理斯頓監獄中被電椅燒死,整天激動地寫信寄往各處,探訴美國政府。此後幾天內,連續寫下《滅亡》中的若乾片斷。
十一月 8日,譯完凡宰地的自傳。
譯作《麵包略取》(克魯泡特金著)由上海自由書店出版,這是他單行出版的第一本譯著。
本年,還發表各種政論文章二十餘篇。

一九二八年(民國十七年) 二十四歲

〔沙多——吉里——巴黎——馬賽——上海〕
一月 翻譯高德曼的《易卜生的四大社會劇》和《斯特林堡的三本婦女問題劇》。
二月 5日收到美國倫敦《自由》雜志主編T.H.Keel寄來的赫爾岑《往事與隨想》英譯本(康·嘉爾納特夫人譯)。
參與編譯的《克魯泡特金學說概要》(柏克曼等著)由上海自由書店出版。
三月 參與翻譯的《蘇俄革命慘史》(柏克曼著)由上海自由書店出版。
四月 參與翻譯的《革命之路》由上海自由書店出版。
譯完克魯泡特金《倫理學的起源和發展》上冊,同年九月以《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展》為題出版。
五月 由於《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中涉及與國民黨合作問題,「四·一二」政變後受到一部分無政府主義者的誤解和攻擊,因而寫《答誣我者書》作自我辯護。
夏 收到大哥來信,更深切地意識到自己與大哥在思想上的嚴重分歧,決定完成《滅亡》,使大哥更了解自己要走的路。
八月 經過半個月時間,於月初整理和補寫完《滅亡》全書二十一章,並抄寫在五大本硬紙面練習簿上。將書稿寄給在上海開明書店工作的周索非,打算自費印刷。在該書稿上第一次署筆名巴金。寄出書稿後從沙多——吉里回到巴黎。
九月 翻譯托洛茨基的論文《托爾斯泰論》,亦署名巴金,寄回上海,載於10月18日《東方雜志》第25卷第19號。由於該文發表較《滅亡》早將近三個月,因而,是以馬金的署名最早披露於報刊的一篇文章。
十月 17日辦理回國手續。18日到馬賽,因海員工人罷工,滯留十二天,住馬賽海濱的美景旅館,此期間讀左拉的《盧貢一馬加爾家族》。30日乘船離馬賽回國。在船上產生創作描寫自己家庭生活的小說的想法,並擬題《春夢》。
本年,在巴黎翻譯廖亢夫的劇本《前夜》(即《夜未央》),譯稿在寄回上海的郵途中丟失。
在法國期間,常用世界語與朋友通信。
在法國期間,曾與高德曼和柏克曼見面。柏克曼是流亡西歐後加入美國籍的俄國無政府主義者。
十二月 月初回到上海。應友人索非之邀,在鴻興坊七十五號上海世界語學會住半個月。
本月 譯作《一個賣魚者的生涯》(凡宰地自傳)出版。
本年,寫研究俄國社會運動及革命人物的一些文章,1935年整理後收入《俄國社會運動史話》一書。
本年,還發表論文、譯文二十餘篇。

一九二九年(民國十八年) 二十五歲

〔上海〕
一月 從鴻興坊搬至閘北寶山路寶光里十四號,與索非同住一樓。直至1932年1月下旬離開,共住三年。在這里創作了《家》、《霧》、《新生》(第一稿),翻譯了《秋天裡的春天》等作品。
本月 中篇小說《滅亡》開始在《小說月報》連載,至四月載完,在文壇引起反響。決定發表《滅亡》的是當時《小說月報》的編者葉聖陶。《滅亡》的發表使巴金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
本月 加入上海世界語學會(號數為317),並任上海世界語函授學校教員,後當選為上海世界語學會執行委員(理事),直至1932年初才離開世界語運動。先後據世界語翻譯過許多文章和作品,比較重要的有劇本《過客之花》(義大利亞米契斯著)、《丹東之死》(蘇聯阿·托爾斯泰著)、《骷髏的跳舞》(日本秋田雨雀著),中篇小說《秋天裡的春天》(匈牙利尤利·巴基著)等。
本月 譯著《斷頭台上》出版。
本月 開始參加無政府主義者創辦的自由書店的編輯工作,以「馬拉」之名編輯五期《自由月刊》。自由書店主要出版克魯泡特金的著作。因書店負責人朱永邦與巴金等意見不合,加之朱賭博造成經濟虧空,書店於次年停辦。
四月 在本月出版的《自由月刊》一卷四期發表文章,就托爾斯泰的評價問題批評錢杏屯。
五月 譯著《蒲魯東底人生哲學》(克魯泡特金著)出版。本月譯完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的起源和發展》下冊。
春夏之際,在寶光里索非家結識翻譯家馬宗融,九月下旬見到其未婚妻羅世彌(羅淑)。
六月 14日寫《克氏〈人生哲學〉之解說》,系統論述克魯泡特金的道德觀。
七月 大哥堯枚從成都來上海,住一月左右,閑談中,巴金提到寫《春夢》的想法,得到大哥支持。三哥堯林是時在北平燕京大學念書。
本月 譯作《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展》(下篇)出版。
八月 譯作《地底下的俄羅斯》(斯捷普尼雅克著)出版。
十月 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單行本由微明學社編、開明書店出版。此書1934年被國民黨當局禁止發賣。
年底,創作第一個短篇小說《房東太太》。
本年,譯完克魯泡特金的《我的自傳》,托索非請豐子愷題寫書名。
本年,還發表各種譯作、文章四十餘篇。其中《〈工女馬德蘭〉之考察》、《〈黨人魂〉及〈火榴〉之考察》、《〈黑暗之勢力〉之考察》等文,是他最早的文藝評論文章。

閱讀全文

與上海春山新棠基金十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日本免費影視 瀏覽:282
大上海百度網盤資源國語 瀏覽:905
外匯風險管理方法 瀏覽:21
有哪些免費看電影的網站 瀏覽:946
工資2000貸款多少錢啊 瀏覽:786
避孕套套黃瓜被吃掉的韓國電影 瀏覽:669
電視劇司機宋揚張總 瀏覽:911
股票價值投資書籍 瀏覽:454
與你同眠相類似的電影 瀏覽:989
台灣一部女主角偷情的電影 瀏覽:568
印度愛經3d無刪減在線觀看 瀏覽:187
《黑皮書》無刪減版 瀏覽:660
有顏色有劇情的電影 瀏覽:697
梁朝偉和湯唯演的電影在線 瀏覽:752
私人影院有啥推薦看的 瀏覽:677
鬼神片大全 瀏覽:732
清朝武俠電影有哪些了 瀏覽:255
可下載影片的網站 瀏覽:966
霞姐選胖子陪酒是哪部劇 瀏覽:684
男化女電影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