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4年世界經濟為什麼還在總體呈下滑趨勢
世界經濟下行的因素:
1、世界經濟仍處於危機後的修復期。年,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過程中,各國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沒有解決。如:結構調整遠未到位、人口老齡化加劇、新經濟增長點尚在孕育、內生增長動力不足等問題,都制約著經濟發展。
2、全球需求不足。一方面,全球進口需求增長乏力。2012-2013年全球貿易量增速連續兩年低於經濟增速,2014年貿易量增速也僅比GDP增速快0.8個百分點,與國際金融危機前5年貿易量快於GDP增速1倍形成強烈反差;另一方面,在內需不振的情況下,各國均致力擴大出口,競爭性貨幣貶值的誘惑力增大,國際競爭趨於激烈。同時,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區域貿易自由化有取代全球貿易自由化之勢。
3、各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加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國際組織的政策協調成效並不明顯,特別在維護金融穩定、恢復金融秩序與保持經濟增長方面更是如此。在2014年11月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首腦峰會上,各方承諾在未來五年內將G20整體GDP由目前預測水平提高2%以上。但總體來說,具體實施效果不容樂觀,IMF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經濟組織倡導的改革則一拖再拖。各國貨幣政策措施分化嚴重。美國於2014年10月份完全退出量化寬松;歐元區和日本年中以後仍在加大寬松政策力度;俄羅斯和巴西分別升息6次和5次,累計升息幅度全年達1150個和125個基點;羅馬尼亞和韓國分別降息3次和2次,累計降息100個和50個基點。
4、國際金融市場再起波瀾。2014年國際金融市場在年初出現一波震盪以後,一直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到了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出現了大幅波動,涉及股市、匯市等多個領域。
1)、股市。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在2014年屢創歷史新高,而主要歐洲股市下半年來震盪加劇,全年總體走勢平平。日本股市在2014年下半年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新興市場則出現了明顯的劇烈震盪走勢,2014年2月初至9月初一路上揚,4季度急劇下跌,幅度超過12%,致使上半年成果盡失。
2)、匯市。美元走強,歐元和日元走弱。美元指數在2014年下半年上漲超過13%。受烏克蘭危機影響,俄羅斯盧布全年貶值超過73%,僅2014年4季度就貶值了近43%。烏克蘭格里夫納全年貶值近48%。受經濟疲弱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因素影響,拉美主要國家成了貨幣貶值的重災區,阿根廷比索全年累計貶值近23%,巴西雷亞爾貶值近14%,墨西哥比索貶值超過11%。
5、國際市場大宗商品特別是原油價格大幅下跌。
1)、大宗商品價格連續三年下跌。據世界銀行統計,2014年,能源、非能源價格比上年分別下跌7.2%和4.6%,均連續三年下跌。其中,農產品價格下跌3.4%,肥料下跌11.6%,金屬和礦產下跌6.6 %。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2014年全年平均為202點,比上年回落3.7%;12月份同比下跌8.5%。其中,穀物價格跌幅最大,穀物價格指數年平均為192點,比上年下降12.5%。全球穀物供應充足,2014/15年度世界穀物產量預計將再創紀錄,達到25.32億噸,比2013/14年度的原紀錄再增700萬噸,增幅為0.3%,為連續兩年增長。
2)、原油價格暴跌。受全球原油供給增加、原油需求增長放緩、美元繼續升值以及投機需求減弱等因素影響,全球原油價格出現暴跌。2014年,歐佩克一攬子原油價格為96.2美元/桶,比上年下跌9.2%;紐約期貨市場輕質原油價格為93美元/桶,比上年下跌3.6%,均連續兩年下跌。2015年1月12日,歐佩克一攬子原油價格更是創下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43.55美元/桶,比2014年內最高點110.48美元/桶暴跌60.6%。
原油價格下跌對世界經濟將產生較大影響:一是對世界經濟產生正向拉動。據世界銀行測算,油價每下跌30%,將拉動全球經濟增長0.5%;二是對石油出口國造成較大負面影響,原油價格每下降10%,其GDP增速將大幅回落0.8-2.5個百分點,同時還導致財政收入下降、貨幣貶值、資本外流等不利影響;三是拉低CPI漲幅,加大部分經濟體通貨緊縮風險。據分析,油價每下降30%,全球CPI將回落0.4-0.9個百分點。
6、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俄烏沖突、中東局勢等地緣政治形勢惡化,一方面造成了該區域的不穩定性,使國際投資、資本撤離該地區;另一方面,西方和俄羅斯經濟上的制裁與反制裁,也打壓投資者信心,抑制各自的進口需求和相互間的貿易,使歐洲和俄羅斯不穩固的經濟雪上加霜。2014年,埃博拉疫情的擴散,也使相關地區的交通、旅遊等行業遭受損失。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貳』 2014 國際大事總結回顧
馬航失蹤,中國兩只大老虎下馬
『叄』 2014年,全球國際直接投資的行業分布有哪些特徵
2014年,國際直接投資有實體性、控制性、滲透性和跨國性的重要特點。
當代的版國際直接權投資又有以下幾個特點:規模日益擴大、由單向流動變為對向流動、發展中國家國際直接投資日趨活躍、區域內相互投資日趨擴大、國際直接投資部門結構的重大變化、跨國並購成為一種重要的投資形式等等。
『肆』 為什麼2014年國際經濟會低迷
因為世界范圍內財富分配不均,需求減弱。
『伍』 2014年最新的國內外經濟形勢
首先將經濟分類為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二者聯系十分緊密,因為金融經濟包含投資來源、結構和數量。而投資的這些方面是直接關乎經濟增長的。國內的實體經濟由過去幾年8%的增速回落為6-7%。但這不是不利消息,因為經濟結構正在發生轉變。經濟結構如何轉變,這就要回顧十八大報告,因為報告最准確、最權威地包含我國十八大之後的經濟目標。實體經濟生產部門,就是要提高技術水平:一是要在傳統產業進一步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生產率;二是要發展創新型產業。實體經濟消費部門,就是要努力提高居民消費水平,比如減少居民的養老、醫療、教育成本,從而為居民更放心地消費提供保障,但始終提倡合理消費,合理享受,而不是縱欲。還有,就是環境保護,我國自十八大以來更加重視環境問題,所出政策更加有實效。環境保護工作,短時地和局部地可能會抑制一些傳統粗放型產業,從而減緩經濟增速。但經濟增速僅屬於經濟增長,而環境保護是十八大報告中提到的「戰略性結構調整」,環境保護工作成功,不僅可以繁榮一些綠色產業,而且有益於人民身心發展,從而優化勞動力素質。金融部門存在很多機遇和調戰。機遇:我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這有利於降低國際結算成本。挑戰:人民幣國際化意味著投資國際化。國外投資者投資於實體經濟,益處在於為實體經濟帶來資金,但是如果國外投資者也會控制被投資公司,從而使經濟部門的民族性削弱。如果國外投資者投資於人民幣、證券則會帶來人民幣升值、中央銀行政策被動、傳統優勢產業——出口產業利潤降低、國內金融市場不穩定,甚至成為國際游資炒作和攻擊的對象。因此,只有不斷全面提高我國綜合實力才能更好地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金融活動。
『陸』 我想要2003到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公報
只有03年的 哪位兄弟有其他的麻煩分享一下,謝謝
『柒』 1980年到2014年中國對外資金投資總額數據統計
握握貸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