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柳傳志在楊瀾訪談中都說了哪些話
柳傳志:關於他的另一個「聯想」當美國人辦公桌上的電腦出現&聯想的字樣;當歐洲、非洲、大洋洲的家庭中出現了聯想這一標示,無疑伴隨著柳傳志的聯想,他以一種中國式的智慧讓全世界慢慢地接受了聯想,接受了這個來自中國的民族計算機品牌。楊瀾印象過去我們提起中國式的智慧,腦海中浮現的形象往往是仙風道骨、高深莫測、超然於世、又無動於心。今天的柳傳志還在動心,不僅為他的企業,也為未來的中國。隨著柳傳志慢慢退出自己一手打拚的企業江山後,他也同時建立起了另外一個投資業帝國,而由企業家向投資家轉變的布局,早在退位之前就已經完成了。他以一個東方的投資巨頭的姿態,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而他身上始終不變的,是聯想的烙印。一塊電腦晶元記錄了很多的信息,而我身後的這片晶元記錄的是一個企業所發生的變化,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無論你是否喜歡,變化都是一個關鍵的詞。有的人想逃避變化;有的人適應變化;也有的人領導變化。幾年前,當柳傳志還當任著聯想集團董事長的時候,我曾經和他做過一個訪問。今天作為聯想控股的董事長,我們再次有機會和他長談。那麼柳傳志身上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楊瀾:柳總,大概也時隔有六七年了,《楊瀾訪談錄》重新訪問您,覺得比那個時候黑了,還比那個時候略微瘦了一點,這大概跟打球有關吧?柳傳志:是的。楊瀾:現在是不是生活得比較清閑一點了?柳傳志:跟那時候比要清閑多了,有更多的時間,去做些比較輕松的事情。楊瀾:可是我聽說您的高爾夫技術不怎麼好?柳傳志:對,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一邊人家說我黑了瘦了,我挺高興,但是還得馬上告訴一句水平沒什麼提高。楊瀾:您覺得自己的狀態是跟前幾年相比,是處於一種已經退下來的心態呢,還是屬於半退半進之間的狀態?柳傳志:不完全是退的心態,到現在應該講還是在退的一個部分。在2000年和2001年的時候呢,就是我呢,實際是從製造業領域,從電腦領域里邊基本上算退出來,退出來以後呢,實際上是進到一個新的領域,進到新的領域里邊呢,實際上也是一種為股東負責的做法,因為原來呢,我們聯想集團,分拆為聯想、神州數碼兩家公司。這兩家都是IT類的企業,總體上講風險還是比較大的,就是說如果從股東的角度上講,這個投資風險還是比較大的。楊瀾:就是集中在一個產業裡面?柳傳志:這種風險,除了本身對股東有影響以外,對兩家企業的發展實際上也是有著影響的。比如像這兩家企業,它有時候需要做一些帶有激進的冒險的動作的時候,我就會特別的小心,弄不好會壓制住它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當時我覺得實際上我們有能力有條件進入到新的領域了,所以我們就認真地研究了這個多元化領域進行中需要哪些必備的條件,比如說組織架構,應該是什麼樣的?人應該是什麼樣的?資金夠不夠,當這些條件研究透了以後呢,我就站在一個控股的角度上說,現在再新成立幾家新子公司,現在不是五家嗎?我再控股,就等於是股東的腳色,做一個投資的這么一個業務,然後給那幾家公司來做,我就覺得到了那個步驟上去,要把這個業務做好,能夠做穩定,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到現在大概做了有六七年了,我估計還得要有三四年就很穩定了,然後我就從個位置上,再一步步地往後退,所以,這些事情應該講,當時都有過考慮,我覺得我在當時從製造業退下來的時候,相當重要的因素是覺得自己的這個能力,包括了體力,都不能夠在IT行業里邊,就是在第一線再進行競爭。楊瀾:但是在那個時候實現了自己從一個企業家到投資家的這樣一個轉變,心裡沒底的部分是什麼呢?因為當時我記得,有很多評論在談到這件事情的是也不無觀望甚至有一點調侃的這樣的一種語氣,就是說你看做一個行業做大了,就覺得自己什麼都行了,這個是不是開始盲目地多元化,做投資行嗎?你這是靠賣PC起家的,等等,也有一些風言風語,當時您對自己的這種評估怎麼看?柳傳志:我不敢說當時是想做一個全面的投資家,我只是說對風險投資領域呢,當時呢,做了一定的研究,風險投資領域,跟後來做PC、做(××基金)的投資呢,有相同的地方,他有四個重要環節:一個就是融資,去哪兒去弄錢;第二個就是選項,選什麼項目去投;第三個是幫助,第四個就是退出。融資跟退出本身呢,是屬於純金融領域里的內容,而選項和幫助本身這個應該是說有一定企業底蘊的是人能做的事情,當時我分析呢,因為恰恰我們所掌握的這兩個最重要最難做的環節,這個雖然我以前沒融過資,沒投資過,但是我們本身被人們投入過,這個也看見人家怎麼推售,就是沒吃過豬肉吧看見過豬跑。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我覺得那個並不太大的難關的地方,所以再加上,我對當時負責的(朱力楠)本身的信心,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一個學習型的人,就是能夠很快的去掌握這里的節奏和具體的做法,所以在當時的時候呢,我其實還是很有信心的,我知道外面會有一些說法,但是我相信最後會成功。所以冒的風險並不大,另外一個就是在當時我已經准備用3500萬美元,是自己的錢,就是聯想控股自己的錢投下去,一個錢的數量不大,再一個沒有名譽的風險,我沒有用人家的錢,這個投下去,就是做個學費,沒有什麼,這個應該講預算之中的事情,所以這么一想,又安排實際心裡是有底的。楊瀾:在風險投資這個領域,您認為做的比較漂亮的一宗是什麼案子?柳傳志:我們做了有幾宗漂亮的吧,一個就是關於軟體外包的,一個是專做日本的,一個是專做歐美的。這兩個都做得非常成功,這個就是我們投下去以後有很多的翻倍。這個利用匯報,而企業本身由一個中小規模變成一個相當大規模的企業。
Ⅱ 格力集團又出手:從零持股到舉牌 為何看上歐比特
格力電器的資本棋局又開始布下新子。
8月1日晚間,上市公司歐比特宣布已被格力金投正式舉牌,而後者正是格力集團旗下公司。從持股時間來看,格力集團僅有半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對歐比特持股從0到5%舉牌線的突破,出手動作快速而精準。
而這也是格力集團繼買下長園集團(維權)之後,又一次重要的戰略布局。不過,格力集團先後持股新能源 汽車 、衛星大數據等新興領域的公司,其投資跨度不可謂不大。
8月2日,歐比特因格力系資本舉牌消息利好影響,逆勢高開,當日股價觸及最高11.59元,市值大增3億多。截至午盤收盤,歐比特股價為11.29元,漲幅1.99%。
格力集團欲戰略入股歐比特
格力集團在資本市場的活躍度越來越高,出手速度也越來越快。
昨日晚間,歐比特發布了一則簡式權益變動報告稱,截至8月1日,格力集團旗下企業格力金投合計持有歐比特3510.8萬股,占其總股本5%(剔除回購專用賬戶中的股份數量後的比例為5.02%),已經觸及舉牌線。
而從持股時間來看,從7月15日到8月1日,格力系資本僅僅用了半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從來零持股到5%的持股舉牌的跨越,躍升成為歐比特第二大股東,其持股的速度不可謂不快。
具體來看,格力金投在7月15日至8月1日期間,通過集合競價,以平均11.05元/股的價格,增持2272.8萬股,增持比例為3.24%(剔除回購專用賬戶中的股份數量後的比例為3.25%);7月30日,通過大宗交易增持1238萬股,平均增持價格為10.01元/股,增持比例為1.76%,(剔除回購專用賬戶中的股份數量後的比例為1.77%)。
從公開資料看,舉牌方格力金投是持股100%企業,該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股權投資、資本運營管理、資產管理、資產重組與並購、財務顧問服務等,其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為汪永華。
據官網信息披露,格力金投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戰略理念,主要定位於為格力集團和集團各業務板塊提供金融服務,積極開展與實體經濟相關的資產管理、資本運作和項目投資等業務;同時圍繞珠海市委市政府金融創新的目標和要求,為珠海市重大項目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金融配套支持。
實際上,格力集團的強勢入場,並不是無跡可尋。
早在兩天前,歐比特發布了關於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大宗交易減持股份的公告。據公告顯示,2019年7月30日,公司收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顏軍減持公司股份的通知,顏軍於2019年7月30日通過深交所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計減持本公司無限售流通股12,380,000股,占公司總股本(剔除回購專用賬戶中的股份數量)的1.7716%。
據悉,此次實控人顏軍減持的目的,主要是是引入合作夥伴。同時,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顏軍承諾:連續六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系統出售的股份將低於公司股份總數的5%。
而這一舉動,也被市場理解為,實控人顏軍有意將為新的戰略合作夥伴進場鋪路。
涉足衛星大數據領域?
那麼,已經逐漸適應資本市場節奏的格力集團,為何如此看好歐比特呢?
公開資料顯示,歐比特是國內首家民營衛星大數據領域的公司,業務主要包括宇航電子、衛星大數據、人工智慧三大業務板塊。2010年,歐比特正式登陸創業板市場。
2014年,歐比特提出了「衛星空間信息平台的戰略構想」,並啟動了「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 星座 計劃。該計劃將由34顆衛星(視頻衛星、高光譜衛星、雷達衛星及紅外微信等)組成「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 星座 。由珠海、漠河、石河子、貴陽、上海、青島等衛星地面站組成衛星測控和接收網路,再由珠海、貴陽、上海、青島、澳門等數據中心組成的衛星大數據儲存、處理和分發網路。
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4月30日,全球在軌衛星大約1980顆。其中對地觀測衛星約661顆,高光譜衛星不超過24顆,同期歐比特在軌運行的高光譜就有4顆。
6月10日,歐比特發布公告稱,確認公司為珠海市「綠水青山一張圖」項目的中標單位,該項目合同金額為8362.33萬元人民幣。
中信建投研究認為,此次中標是公司「衛星大數據」戰略實施以來,加強市場拓展,落實衛星大數據應用的重要成果,開拓了衛星大數據應用服務的新模式,對後續推廣數據應用具有積極意義。公司將依託本次「綠水青山一張圖」 項目實施,打造並形成衛星大數據應用服務樣板示範,加強在廣東省及其他省市推廣應用的力度,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歐比特從事的衛星大數據業務屬於高精尖方向,但上市後公司表現卻始終不溫不火,直到出手進行不斷並購動作,業績才有了起色。
數據顯示,2015-2017年連續三年凈利潤連年高增長的高光時刻(分別增速130.74%、46.26%、42.89%),但是2018年出現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降,其中凈利潤0.95億元同比下降21.47%。
而具體來看,歐比特前幾年高增長業績離不開頻繁的並購動作。2014年後,歐比特先後收購鉑亞信息、智建電子、繪宇智能,分別耗資5.25 億元、1億元和5.2億元。但其中鉑亞信息業績承諾期過後,去年凈利潤開始大幅下滑,內部管理層變動也非常頻繁。
截止去年底,歐比特賬上商譽高達8.36億元,占公司凈資產的25.91%,同時,從2015年開始,連續四年公司的應收賬款分別為3.36億元、4.65億元、5.4億元、6.72億元,應收賬款數據不斷高企,而同期的壞賬損失也在不同增長,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不過,這些情況並沒有消減格力集團強勢入場的決心。據上述股權變動公告顯示,格力金投的控股股東珠海格力集團看好歐比特未來的發展前景,有意戰略入股歐比特。在此次舉牌之後,格力金投存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歐比特股份的計劃。
8月2日,二級市場上,歐比特股價逆勢高開,股價最高漲幅超過4%。截至午盤收盤,歐比特股價為11.29元。相比買入均價10.58元而言,格力金投的這筆投資已經有所盈餘。
曾高調增持問題公司
今年以來,格力集團頻頻發起入股動作,其動作和力度又快又狠,似乎對其投資布局已有長期的戰略節奏。
5月底,長園集團公告披露,格力集團旗下兩家全資子公司通過不斷持股已經進入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之列,合計持股比例高達4.96%,逼近公司舉牌線。在格力集團的帶動下,市場資金紛紛經常跟風買入,從5月30日到5月31日,連續兩日,長園集團股票連續兩日出現一字漲停,累計漲幅20%。
然而令格力集團意外的是,高調買入長園之後,長園卻在5月31日收到了證監會一紙調查通知書,由於去年長園集團子公司長園和鷹涉嫌業績造假事件,證監會決定對公司正式立案調查。
盡管長園集團設法從長園和鷹業績造假事件中進行補救,並對前兩年業績進行追溯調整,但公司仍不斷受到該事件的負面影響。而長園集團的突然被啟動調查,無疑也令格力集團的這筆投資遭受重挫。
從6月13日開始,長園集團股價一路下跌,截至8月1日,公司股價已經從6.62元下跌至5.70元,跌幅13%。
據7月24日,長園集團公告顯示,擬以總價款6.03億元人民幣出售子公司長園南京名下的辦公樓、附屬設施及土地使用權,長園集團方面解釋稱,出售部分存量資產,有利於盤活公司資產,降低負債,緩解資金壓力。
由於針對長園集團的調查還沒結束,目前長園子公司造假案對公司影響尚難評估,但可以肯定的是,格力集團的這筆投資短期可能難以獲得較好的收益。
格力電器股權轉讓仍在進行中
當然,格力集團資本動作最讓市場不解的是,就是出讓千億市值的明星企業——格力電器的股權,而且還涉及控制權的出讓。
今年4月8日,格力電器公告復牌,並透露格力集團轉讓持有的格力電器15%的股票。本次轉讓價格不低於提示性公告日(2019年4月9日)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最終轉讓價格以公開徵集並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批復的結果為准。本次轉讓完成後,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可能將發生變更。
按照停牌前的收盤價47.21元計算,這筆股權轉讓涉及400億資金。一時之間,誰來接盤引發市場巨大猜想。
5月22日,格力集團召開股份轉讓意向投資者見面會,據悉當天見面會共有25家意向投資者出現。
從公開的意向投資者名單來看,厚朴投資、淡馬錫、高瓴資本等國際戰略投資者,以及博裕資本、珠海通沛等本土私募均在名單之列。除此之外。華能貴誠信託、匯添富基金等具備國資背景的金融機構也參與其中。
對於外界最關心的轉讓方案、轉讓價格和轉讓條件,珠海國資委、格力集團方面表示,目前具體徵集方案尚在研究制定中,且相關具體的條件和要求後續均需要履行國資監管部門的審核程序後方可公開披露。
而據格力電器相關負責人透露,此次公司股權的轉讓,主導方是珠海國資委和格力集團。
值得注意的是,在轉讓以後,格力集團雖然失去了格力電器的控制權,但格力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控股公司可以在已使用的領域內繼續無償使用「格力」商標作為的公司名稱、公司標識。就其未來任何投資或擴張的主體和領域等如需使用「格力」商標、「格力」商號的,應由雙方另行協商,書面確定。
這也意味著,雖然格力集團失去了格力電器這樣的核心資產,但在商標權使用上,雙方仍可共用「格力」商標。
未來,格力集團又會有怎樣的資本布局,值得期待。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