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首京建投基金

首京建投基金

發布時間:2025-09-19 08:19:05

A. 河北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產業簡介

作為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投融資平台、基礎設施建設平台和金融服務業平台,集團主營業務包括能源、交通、水務、城鎮化等基礎設施及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服務業等。
主營業務·投融資
集團控股2家上市公司——河北建投能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新天綠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建投能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000600),1996年6月6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截至2012年底,公司股本總數913660121股,資產總額170.10億元。從事投資、建設、經營管理以電力生產為主的能源項目。
新天綠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956HK),於2010年10月13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共發行H股約12.38億股。截至2012年底,公司總股本約32.38億股,合並總資產152.6億元,凈資產66.2億元。經營范圍包括投資開發風電、太陽能、天然氣、煤層氣、煤制天然氣等項目,新能源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
主營業務·基礎設施建設
◆能源
能源包括火力發電、風力發電、天然氣、煤電一體化等。
控股西柏坡電力、興泰發電、恆興發電、秦熱發電、宣化熱電、任丘熱電、沙河發電等9家火力發電公司。權益裝機容量達到1310萬千瓦,可控裝機容量722萬千瓦。
風力發電控股運營風電場21個,控股裝機容量1346.3兆瓦,實現發電量14.42億千瓦時,並網率達100%。以控股裝機容量計,位居全國第十,是河北省最大風電運營商。
擁有天然氣長輸管線550公里,覆蓋40餘個縣市;城市管網分子公司20餘家,涉及全省8個地區的20餘個縣市;投產運營壓縮天然氣母站2座;與中石油、北燃合作建設的曹妃甸LNG項目一期350萬噸LNG碼頭正在建設。是河北省最大天然氣分銷商。
冀蒙煤電一體化項目在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和准格爾旗分別建設6×600MW級空冷燃煤發電機組和8×600MW級空冷燃煤發電機組,配套建設察哈素和劉三圪旦兩個大型現代化煤礦。一期工程布連電廠2×660MW超超臨界空冷燃煤發電機、察哈素年產1000萬噸煤礦,已於2012年年底實現「煤電雙投」。
◆交通
參與了河北省境內朔黃鐵路、唐港鐵路、黃驊港、曹妃甸礦石碼頭和曹妃甸煤炭一、二、三、四期碼頭的建設。作為河北省出資代表會同原鐵道部建設石太、京滬、京石、津秦等高速客運專線項目。控股邯黃鐵路、建投鐵路、秦山港務公司,參股唐山港股份公司、京張高速公路。截至2012年底公司累計完成籌資157億元,完成投資150億元,總資產291億元。
◆水務
擁有控股企業6家:曹妃甸供水公司、滄州供水排水集團、廊坊清泉供水公司、河北建投寶塑管業、新疆建投寶塑、建投水務環境工程公司,為石家莊市供水公司第二大股東。擁有水庫2座,水廠17座,污水處理廠2座,原水供應能力76萬噸/日,自來水供應能力119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16萬噸/日,中水供應能力16萬噸/日,服務人口總數超過1300萬人
◆城鎮化
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於2013年7月成立城鎮化建設開發公司,並被省政府確定為河北省首個城鎮化建設及投融資平台。城鎮化公司成立後,先後對懷來、固安、正定、任丘、冀州、趙縣、鹿泉等省內多個重點縣市進行了考察並與地方政府和合作商進行了接洽,並且先後與多家銀行對接,深入研究了項目融資、盈利以及合作模式,以期充分發揮集團公司在水、電、氣、熱等基礎設施建設平台綜合優勢,打造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樣板。
主營業務·金融服務業
金融服務是近年來重點推進和加強的產業,先後組建成立了財務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相對控股金融租賃公司,參股河北銀行、財達證券,並作為第一大股東發起成立燕趙財險公司,與凱雷投資集團合作設立規模10億元的凱雷亞洲人民幣增長基金;與民生銀行、天津聖金達投資有限公司、中辰實業集團、金匯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了總規模200億元的河北沿海開發產業投資基金。
目前,集團公司金融板塊涵蓋金融服務、基金、保險、擔保、銀行、證券、小額貸款等業務,初步搭建起省內金融服務業平台。
主營業務·戰略性新興產業
加強與高新技術企業的對接合作,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參股中電科衛星導航運營服務有限公司,並控股開發建設河北省衛星導航基地,實現集團向高新技術、新興產業領域發展的突破;籌劃成立的凱雷亞洲人民幣增長基金、河北沿海開發產業投資基金將重點支持河北省高新技術、新興產業項目發展;依託首都第二機場,與廊坊市合作開發空港物流園區,打造河北省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實現與北京人才、技術、資金資源的對接。

B. 建投科技是國企還是私企 能介紹下這個公司嗎 謝謝大家!

建設科技全稱: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國有企業,主管部門是國務院國資委。

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建設科技集團」,英文縮寫CCTC)以中國建設科技有限公司為主要發起人,聯合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及北京航天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共同發起,於2014年6月23日正式創立。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是2000年4月由原建設部4家直屬單位建設部建築設計院、中國建築技術研究院、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和建設部城市建設研究院合並組建,前身為創建於1952年的中央直屬設計公司,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進入國際建築市場並較早獲得對外經營權的設計企業之一。

中國建設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直屬的大型骨幹科技型中央企業,2017年由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改制更名。

(2)首京建投基金擴展閱讀:

1952年集團前身中央直屬設計公司成立,是當時我國最大的建築設計公司。同年中央人民政府建築工程部成立後,改由建築工程部領導。

1953年中央直屬設計公司更名為中央設計院,時任沒茄建築工程部副部長周榮鑫兼任首任院長。

1954年設計完成的東長安街第一幢大型公共建築——北京飯店西樓竣工。

1955年中央設計院更名為建築工程部工業及城市建築設計院。

1956年集團中國建築標准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前身國家建委建築標准設計研究院成立

1957年設計完成的長安街第一棟現代化功能建築(西長安街第一幢大型公共建築)——中央電報大樓竣工 。

1958年建築工程部工業及城市建築設計院經歷拆分、合並後,更名為北京工業建築設計院 。

1959年設計完成的北京火車站、全國農業展覽館、洛陽拖拉機廠等大型項目相繼竣工

1960年集團北京築邦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前身北京工業建築設計院室內設計組成立,開展室內裝修、傢具設計與製作和經濟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1962年設計完成的枯擾察中國美術館竣工。

1967年設計完成的大型援外工程——幾內亞大會堂竣工,廣受國際好評

1969年奉上級指示,北京工業建築設計院全院遷至河南新鄉,時職工總數958人

1971年國家建委建築科學研究院在京成立,由原北京工業建築設計院、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建築標准設計研究所等11家單位組建

1975年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前身國家建委建築科學研究院(農村房屋)調查研究室成立

1978年招收第一批建築設計、結構設計兩個專業碩士研究生共15名

1980年集團深圳華森建築與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作為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設計企業在香港成立

1983年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建築設計院、中國建築技術發展中心成立

1985年集團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前身建設部城市建設研究院成立

1987年中國建築設計咨詢有限公司成立

1993年集團上海中森建築與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前身建設部建築設計院上海分院在上海成立

1994年中國建築技術發展研究中心更名為中國建築技術研究院,集團中旭建築設計有限責任公司前身中旭建築設計事務所成立,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國家科委和建設部批准正式開始組建,經國家科委批准,國家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00年建設部決定撤並建設部建築設計院、中國建築技術研究院組建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並吸納建設部城市建設研究院、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同年交由中央企業工作委員會管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兩個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 。

2001年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正式揭牌,集團中設投資有限公司成立,編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制污規劃 。

2003年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劃歸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李畝員會管理,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與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公司組成的聯合體設計完成的「鳥巢」方案中標2008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概念設計方案。

2005年編制完成《故宮保護規劃大綱》。

2008年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更名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 。

2010年編制《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綱要》。

2011年集團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前身建築設計總院正式成立,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化管理組織架構組建基本完成,集團總部遷入德外大街新址 。

2012年全資收購國際知名建築設計企業新加坡CPG集團(前身為新加坡政府公共工程局,成立於1833年)。

2013年國務院批准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整體改制上市方案,集團獲准設立3個博士後科研工作。

2014年1月,國資委批復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整體改制上市方案,6月國資委批復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方案,6月30日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取得營業執照,7月集團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取得營業執照。

2017年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改制更名為「中國建設科技有限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簡稱「建設科技集團」。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概括

C. 京滬高鐵總投資是多少億

中國平安為首的保險財團出資160億元,以股權投資計劃的方式投資京滬高速鐵路項目,佔到總股份13.93%,成為京滬高鐵的第二大股東。

D. 保監會統信部主任向東

政界精英田紀雲原國務院副總理
王丙乾原財政部長、國務委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王光英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李金華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審計署審計長
金人慶原北京市副市長、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財政部部長
戎子和原財政部副部長、代部長
王紹鰲原財政部副部長
胡立教原財政部副部長
貝仲選原財政部部長助理
余蔚平財政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翟熙貴原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
陳華審計署國外貸援款項目審計服務中心主任
李予昂原國家稅務總局局長
程法光原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
孫志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中將)
穆虹國家發改委副主任
李克穆保監會黨委副書記副主席
柯卡生銀監會非銀司司長
曹聰國家稅務總局地方司副司長
郭左踐中國保監會財險監管部主任現中國保監會天津監管局局長
楊凌隆中央辦公廳調研室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丁先覺財政部基建司司長國務院金融監事會原主席
范巍國務院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
侯慧君中央紀委監察部駐教育部紀檢組監察局副局長
易仁萍審計署管理司副司長
張漢興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民政部計財司司長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
魏禮江國務院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
傅東中國財政雜志社黨委書記兼社長
譚純喜中國審計報社社長
貴敏財政部農業司副司長
路英財政部社保司副司長
劉光忠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
劉鍵國土資源部財務司副司長
謝庚中國證監會市場監管部主任
畢朝英財政部離退休局副局長
杜儉國務院金融機構監事會原主席
劉高潮國家文物局機關服務中心副局長
馮秀華財政部國務院參事室國務院參事(正司長級別)
崔敬伯財政部稅務總局避副局長民建第三、四屆中央委員
央行系統戴相龍原中央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天津市市長、現任中國社保基金會黨組書記
王成銘中國人民銀行黨組成員兼機關黨委書記中央金融工委副書記
樊晡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黨委書記
史紀良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副行長、現政協委員,中國銀監會副主席
王啟人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行長助理。中央委員,中央駐澳門聯絡辦主任
李東榮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副行長
段曉興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行長助理
金建棟原人總行金融管理司司長
郭玉華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人事司司長
任俠中國人民銀行內審司原副司長
蔡荀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副行長
李亞新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副行長
郝治安人民銀行太原市分行行長
趙保衛中國人民銀行山西省朔州分行行長
路國英中國人民銀行甘肅省分行副行長
李小秋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副行長
王樹臣中國人民銀行寧夏分行行長
商業銀行系統總行
牛錫明交通銀行總行董事長
陶禮明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總行行長
段曉興原華夏銀行行長
史紀良原中國農業銀行總行行長
吳北英中信銀行總行副行長
王文彥中國工商銀行總行董事
喬偉交通銀行董事會副董事長
魏盛鴻中國民生銀行總行副行長
林克平中國民生銀行總行黨委副書記
宮少林招商銀行總行副行長招商局集團董事
劉淑蘭中國建設銀行總行副行長
顧京甫中國建行總行業務總監(副行長級別)
錢中濤中國進出口銀行總行副行長
王希坤中國光大銀行總行副行長
郭玉華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兼紀委書記
郝震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審計局副總經理
郭義明中國民生銀行總行財務總監、黨委委員
朱紅波中國農業銀行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胡亞輝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個人金融業務部副總經理
王燕中國建設銀行總行信息技術管理部副總經理
何志成中國農業銀行總行高級經濟師
陳偉平安銀行副行長
何仲森銀川商業銀行董事長
於化北河北省張家口商業銀行董事長
謝衛全國人大代表交通銀行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德衍中國銀行總行董事長、行長
各地分行
杜煒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行長
沈若雷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行長
張德寶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辦公室總經理
楊志宏中國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總會計師
張永革中國農業銀行青海省分行行長
周金倫中國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行長
李楚章中國農業銀行廣州分行行長
姚金華光大銀行南京分行行長
施繼德中信銀行蘇州分行行長
王樹臣中國銀行寧夏自治區分行行長
徐常寧中國建設銀行寧夏分行副行長
束堅中國農業銀行新疆自治區分行副行長
沈弟茵交通銀行海南分行副行長
李文佔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河南省分行副行長
楊傑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山東分行副行長
魏秀蘭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紀檢委書記
汪長安中國銀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長
於丕濤國家開發銀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長
倪百祥中國工商銀行浙江分行行長
任海龍民生銀行杭州分行行長
潘守庚中國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行長
閆振生中國銀行石家莊分行副行長
杜煒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行長
徐良深圳發展銀行成都分行副行長
申松君中行浙江省分行行長
邱發宗中行四川省分行行長
葉一新中行澳門分行行長
王德文工行新加坡分行行長
丁燕生前中銀香港及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
吳念魯前中國銀行盧森堡分行行長
張斌中國銀行深圳分行業務部總經理
吳慶平中國工商銀行山東萊蕪分行行長書記
曹霖中信銀行深圳分行副行長
地方政府侯凱上海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章銳夫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高瑞科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王詩全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駱玉林青海省副省長
韓英廣東省九屆人大副主任
庄惠春浙江紹興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
曾廣宇民建北京市委員會副主委
楊任遠原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廳長
邵明鈞廣東省深圳市稅務局原局長
周桂根江蘇省財政廳廳長
苑廣睿天津市河北區區長
冀國強天津市靜海縣縣委書記
李雙成江蘇省財政廳副廳長
邵桂芳江蘇省連雲港市人大原副主任
李小平江蘇省地稅局局長
張凡陝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黃玉德陝西省西安市地方稅務局局長
李生誠新疆銀監局局長
吳炳貴廣西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李培林湖北省財政廳副廳長
朱小莉湖北省水利廳紀委書記
葉青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
王小烈河南省審計廳副廳長
王連清河南省國家稅務局局長
繆學剛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環保廳廳長
王希龍江蘇省徐州市市委書記
左紹偉河北省財政廳副廳長
顧月濤河北省秦皇島市人大辦公室副主任
章永福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王維國甘肅省地稅局局長
董樹林甘肅省煤炭工業局局長
崔正華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趙春甘肅省發改委主任
吳仰東甘肅省白銀市政府市長
張智軍甘肅省財政廳副廳級
馮毅雲南省審計廳廳長
陳秋生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財政廳廳長
陸浩雲南省統計局局長
陳輝明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何紹華成都市副市長
趙世洪河北廊坊市委書記
劉新春山西省太原市人大主任
李愛慶北京市財政局副局長、北京國資公司董事長
王罡北京市財政局機關服務中心辦公室主任
黃炳福江蘇省蘇州市委副秘書長
趙文娟江蘇省蘇州市政協副主席
任振榮財政部駐寧夏監察專員辦事處專員
呂勇海南省農墾總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賈國明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竺向東青海省財政廳辦公室副主任
楊之春甘肅省財政廳黨組成員、省農業綜合開發辦主任
李津寧夏地稅局副局長
蔣金波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巡視員省委書記辦公室副主任
企業系統金建棟國泰證券首任總裁
邵淳華夏證券有限公司原董事長、中國航母的奠基人
崔立中中國水利水電對外公司總會計師
謝衛全國政協委員、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姚江濤江南證券有限公司總裁
張樹忠大通證券總裁
徐鍔原攀鋼集團總會計師、副總經理
陶冬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香港)有限公司副總裁
黃強涌金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
沈若雷香港申聯國際投資(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
鄭浩鳳凰衛視中文台專題組副總監
魏崇智香港中國廣告有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小平中國金幣總公司副總經理
張志鴻鴻基世業房地產公司董事長
袁振宇北京住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詹平原長江三峽集團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財務總監
胡峰銀河證券首席基金分析師
董鋒中信建投證券公司財務總監
繆建民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
戴鳳舉中國再保險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總經理
劉家德中國人壽股份副總裁
馮知傑中國人壽財險副總裁
王新利民安保險(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兼深圳分公司總經理
王志泰中國人保信託投資公司原副總經理
葉楠招商局海達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
段方曉瑞泰集團副總裁
陳剖建天安集團董事長
劉央西京投資管理公司(香港)主席
向可碧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雲南省分公司原總經理
張亦興中國銀行信託投資公司董事
汪曉峰金信信託董事長
劉志忠尤尼泰稅務師事務所董事長
徐波微軟中國區財務總監
魏東涌金集團創始人
譚麗霞海爾集團副總裁,首席財務官
陳基華中國鋁業執行董事、副總裁
范肇平南山集團副總經理科研院所於中一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著名財政學專家
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副局長
張天成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常務理事
呂世傑中國國情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系統王廣謙中央財經大學校長
王柯敬中央財經大學前校長、中央財經大學校友總會會長
邱東中央財經大學前黨委書記北師大國民核算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北師大國民核算研究院院長
高一斌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姚遂中央財經大學原副校長
陳明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
梁勇中央財經大學副書記
史建平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
郝書辰山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
姚得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原副校長
李光龍安徽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郝如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
杜英斌山西財經大學前校長
陳永達原青海省工商銀行副行長、現杭州工商幹部管理學院副院長
劉姝威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CCTV感動中國人物
易仁萍南京審計學院院長、黨委書記、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高一斌國家會計學院第三任院長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劉怡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副主任
梁紅梅西北師大經濟教研室主任
趙國春新疆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老一輩名師陳岱孫,中國當代經濟學家、教育家,北京大學教授。
崔敬伯,1932年回國,曾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中法大學、中國大學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員,川康直接稅局局長,直接稅團副團長和國民黨政府立法委員。建國後,歷任財政部稅務總局避副局長,中央財政幹部學校副校長,中央財政金融學院教授。
崔書香,1937年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經濟學系碩士學位。1939年獲哈佛大學瑞德克利夫學院經濟學系碩士學位。1952年至今,先後任中央財經學院、中央財政部幹部學校、中央財政金融學院、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姜維壯,1962年起,中央財政金融學院財政系教授,財政部學位委員會、教材編審委員會和全國在職同財政幹部培訓指導委員會委員等。
聞潛,著名經濟學家,均勢市場理論和消費啟動理論創始人,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天民,著名會計學家。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E. 002797第一創業股票

002797第一創業,自從發行上市至今,一直沒有停牌,目前也沒有關於停牌的計劃或公告,只是該股票一直不夠穩定,上漲是領頭羊,下跌也是排頭兵,像猴子一樣一直坐不住、一直上躥下跳,說明主力在高拋低吸做差價,低吸補倉看高遠,繼續持有未出貨。股民聽到了,股票已經停牌了,都不知道怎麼辦了,也不知道是好是壞。實際上,兩種停牌情況都遇到了的時候,不用擔心,但是如果要碰到第三種情況的話,那麼千萬要值得注意!在和大家分享停牌的有關內容以前,今日的牛股名單已經出來了,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趁還沒被刪前,越快領取越好:【絕密】今日3隻牛股名單泄露,速領!!!一、股票停牌是什麼意思?一般會停多久?股票停牌通俗的解釋就是「某一股票臨時停止交易」。那麼究竟停多久,停牌一個小時就恢復如初的股票還是有的,而有的股票恢復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停牌1000多天以上都是很有可能的,恢復時間的長短,還是要看下面停牌的原因。二、什麼情況下會停牌?股票停牌是好是壞?股票停牌的原因有三種情況,這三種情況分別是:(1)發布重大事項公司的(業績)信息披露、重大影響問題澄清、股東大會、股改、資產重組、收購兼並等情況。由大事件引發停牌,時間不是完全相同的,最晚不會晚於20個交易日。例如我們需要去搞清楚一個很大的問題,可能要用一個小時,股東大會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交易日,資產重組以及收購兼並等它們是比較紛亂的一種情況,停牌時間可以說長達好幾年的呢。(2)股價波動異常當股價上下波動出現了異常,比如說深交所有條規定:「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漲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停牌1小時,很多很情況下再十點半都可以恢復交易。(3)公司自身原因根據相關的管理資料規定,公司如果發生涉及造假或者違規交易,將要受到停牌處罰 ,停牌時間視情況而定。以上停牌的三種情況,(1)(2)停牌都是好的現象,但是(3)並不被看好。對於前兩種情況來說,股票復牌意思就是利好,例如這種利好信號,我們要提前知道就可以提前布局。這個股票神器在股市里可以輔助你,提醒你哪些股票會停牌、復牌,還有分紅等重要信息,每個股民都必備:專屬滬深兩市的投資日歷,輕松把握一手信息就算知道停牌和復牌的日子也不行,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這個股票怎麼樣,布局是什麼樣子的?三、停牌的股票要怎麼操作?有些股票在復牌後會大漲,也可能大跌,股票的成長性是購買股票的重要依據之一,這些需要綜合分析。大家要學會沉住氣,不亂陣腳,自己對手中股票的了解越深越好,不要只從淺面的層面去了解。對於一個從未接觸過的人來說,不會使用其他方法來判斷股票的好壞,所以學姐特地給大家准備了診股方法,哪怕你是投資小白,此時一隻股票的好壞自己能分析出來:【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好不好?應答時間:2021-09-0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F. 範文仲:金融科技的未來與首都北京的機遇

8月5日,2021貝殼 財經 夏季線上峰會「數字經濟:通往未來之路」拉開帷幕,北京金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範文仲出席論壇並作題為「金融 科技 的未來與首都北京的機遇」的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當今的世界,新一輪信息 科技 革命孕育興起,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和政治的發展格局,各行各業正在經歷全新的變革,金融 科技 迅猛創新,點燃了全球金融競爭的新火種。

當前,我們正處於金融躍遷的時代,過往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分支機構數量、業務市場佔有率已不再是成功的保證因素。對未來趨勢變化的洞見,以及把握這種趨勢的能力才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實際上,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公司、製造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沒有區別,都是要具有超越競爭對手的獲客能力、更深刻了解客戶的能力,以及為客戶及時全面提供其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通俗地說,賣白菜和賣理財商業邏輯本質上一樣,只不過後者需要金融牌照而已。

對於一個國家或地區而言,金融 科技 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將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正如高鐵、高速公路的建造能力,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四十多年奇跡般的增長。現在數據作為核心的經濟資源,搜集、處理、應用數據的平台已成為基礎設施,這些金融 科技 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將決定國家和地區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要打造適應未來 社會 的金融 科技 基礎設施,就必須解答誰來規劃、誰來建設、誰來運營、誰來應用等基本問題。

理論上講,基礎設施規劃需要具有前瞻性、全面性、公平性和權威性,所有的 社會 基礎設施都應進行「頂層設計」,金融 科技 基礎設施也不例外,需要統一規劃和統籌設計。政府掌握制定 社會 規劃的最全面信息,要建立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規劃局」,對地區和國家的基礎設施進行全面規劃,平衡 社會 各方利益,制定公平、公正的數據資源分配使用方案,讓金融基礎設施從規劃開始就具有正確的導向。

建設基礎設施,政府也不能包辦一切。就像建橋修路,國家不能既生產水泥鋼材,又組織施工隊。要釐清政府和市場的職責邊界,高效推進金融 科技 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吸納專業化、市場化的機構積極參與。建設的過程要秉持開放心態,「術業有專攻」,應匯聚各方資源和技術。在政策層面,由政府制定建設標准和使用規范,是工程的「監理方」和「驗收者」;在實施方面,充分藉助各家市場機構和 科技 企業的專業經驗和優秀人才,又快又好地建設金融領域的「道路」和「橋梁」。

二千年前,齊國的管子就曾在《侈靡篇》中一針見血地指出,「賤有實,敬無用,則人可刑也」。意思是,真正重要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如谷面布帛,價格必須便宜,而一些華而無用的奢侈品,如珠玉金石,價格可以貴重,反之 社會 就會出大問題。同樣道理,現在的數據和信息已經成為 社會 核心經濟資源,必須要保證成本低廉,才能降低整個 社會 的經濟運行成本。 社會 的基礎設施不能為個別企業所私有,也不應以追求個體平台的利潤和股東收益增長為目標。如果任由平台企業壟斷數據價格,將會導致整個 社會 的經濟效率降低, 社會 總體福利下降。早在春秋時期,管仲就曾主張對於鹽鐵等特殊行業,政府應該建立「官山海」等專營機構進行直接管理。同理,作為管理 社會 核心經濟資源的平台,金融 科技 基礎設施兼具經濟屬性和 社會 屬性,應由具有公信力和公益性的機構管理,或採取「政府+市場」的方式運營,降低數據和信息的 社會 成本,消除「數據黑箱」。

縱觀 歷史 , 科技 革命往往起到了扶貧助弱的作用。農耕革命後,原先處於弱勢地位的腦力勞動者對狩獵、捕食的體力勞動者實現了反超;工業革命後,擁有核心 科技 專業技能的白領工人實現了對擁有傳統手工技能的藍領工人的超越;信息革命後,原先在金融服務中的弱勢群體——中小微企業和 社會 大眾將是金融 科技 創新、金融 科技 基礎設施發展最主要的受益者。 這就像一個城市的公共交通和水電煤氣設施,由政府來統籌規劃,商業公司來參與建設,委託公益性企業來運營,最終由 社會 大眾共享使用。

作為全國 科技 創新中心和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北京市在發展數字經濟方面,具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

第一個優勢在於,金 融強。 北京作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是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大型金融機構、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國際金融組織的所在地。根據相關統計,北京擁有超過170萬億金融資產,超過全國金融資產的一半,持牌金融法人機構超過900家,居全國第一。 第二個優勢在於, 科技 優。 作為國際 科技 創新中心,北京是全國乃至全球 科技 創新資源最為聚集的城市之一,已經連續3年蟬聯全球科研城市首位;全市R&D經費投入強度保持在6%左右,超過紐約、柏林等國際知名創新城市;累計獲得的國家 科技 獎項佔全國的30%左右 。 第三個優勢在於,人才 多。 北京的科研院所和教育機構聚集,擁有全國50%的兩院院士,擁有近100萬在校師生,精英人才橫跨各行各業,並承擔著大批國家重大、重點研究項目和產業化項目。 第四個優勢在於,基礎好 。 近年來,北京市在大數據行動計劃和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1 3」政策體系的推動下,全市政務數據完成匯聚,服務能力不斷加強,創新應用亮點頻現。

基於以上優勢,近年來,北京市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堅持國際一流首善標准,加快發展數字經濟,逐步成為我國數字化發展進程中的創新引領者和產業先行者。據統計,2020年北京市數字經濟總量超過1.44萬億元,佔GDP比重超過40%。就在8月2日開幕的2021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北京市還領先全球發布了首個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發展的「藍圖」,明確提出要積極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

要想實現這個目標,需要瞄準世界前沿技術和未來發展的戰略需求,使數字技術創新活力充分釋放,數據資源要素潛力全面激發,數字賦能超大城市治理全面彰顯,數據驅動的城市示範輻射能力有效提升。 其中非常關鍵的,我們認為,是要推動數據要素市場改革。

很多人認為,沒有數據買賣我們也在天天使用數據,數據依然具有使用價值,為什麼一定要推動數據流通和交易、建設數據要素市場呢?我想回答這個問題,先講個小故事。90年代中期,我曾在國家財政部工作,集體宿舍在公主墳。當時中國還沒有房地產市場,企業和公務員房屋都是分配的,每個月的租金很便宜,但也沒有產權。那時中國城市家庭的主要資產基本上只有儲蓄存款,一般只有幾萬元到幾十萬元。我到了美國留學之後,看到耶魯大學教授的房子都是幾十萬美元的價格,心想這么貴的房子,估計這輩子都買不起。

但是1998年國內開始進行房地產改革,房屋被明確了產權並發展了房地產市場,房屋資源便成了資產,再加上金融工具的介入,大家可以將房產進行信貸抵押後用於消費和 旅遊 等,這也徹底改變了國人的財富水平和資產觀念。現在北京三環內有套公寓都能值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再回頭看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的房子,就非常便宜了。

這種價值挖掘的變化難以想像,影響極其深遠。通過核心要素改革,中國家庭的資產和財富一下子就躍居世界前列,顛覆了中產家庭的全部生活方式。仔細想想,這種巨大的變化不是五加二、白加黑干出來的,而是通過經濟要素市場改革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其原理很簡單,即通過確權加交易,我們把一種只有使用價值而沒有財富價值的房屋資源,變成家庭可以分配變現的財富資產,進而通過金融創新,提供房屋抵押貸款等金融產品,把這種資產變成可以用於企業經營和生活投資的生產性資本。正是這種要素市場的改革,鑄就了中國經濟成長巨大的推動力。

同理,當前數據作為一種核心要素資源,雖然具有普遍的使用價值,但資產屬性還沒有充分體現。只有實現確權、流通和交易後,才會從 社會 資源轉變成可以量化的數字資產,後續通過進一步金融創新,進而演變為生產性的數字資本,真正釋放其內在價值。 我們認為,從原始數字資源、到數字資產、再到數字資本的不斷演進過程,正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目標,也將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強大的資本來源,這才是真正的供給側改革。

北京金控集團自2018年成立以來,緊緊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建設,深入落實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不忘金融初心,牢記國企使命,堅持「服務百姓生活、服務首都發展、服務國家戰略」金融價值觀,致力於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金融投資控股平台,建設 科技 驅動、面向未來的智慧金融服務體系。以金融 科技 為核心發展動力,力爭在普惠金融和 科技 金融領域實現全國創新引領,提升首都金融業競爭力,助力北京市「兩區」建設。

一是以持牌金融機構股權管理為骨架,快速打造萬億級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運營平台。 以優化市屬國有金融資源布局為核心,堅守金融機構股權管理主業,大力拓展牌照資源。先後成為北京農商銀行、中信建投證券的第一大股東。2020年底聯合京東、小米等在京互聯網大型企業,牽頭發起設立全國第二家個人徵信機構——朴道徵信公司,成為徵信業發展的新標桿。成立北京資產管理公司,取得全國首批單戶對公不良貸款轉讓和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試點資格。積極推動北京融資擔保基金投資集團發展,統籌匯聚北京市政策性擔保資源,加強普惠金融服務。通過對銀行、證券、期貨等金融機構進行股權管理,積極打造市屬國有金融資本管理平台。

二是以投資基金體系為肌肉,服務「四個中心」建設,打造首都金融穩定發展基金體系。 聚焦「穩定」和「發展」兩大主題,突出央地、市區、國內外戰略協同,開展多元化投資戰略布局,服務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助力北京「兩區」建設,在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的支持指導下,開展全國人民幣跨境使用創新試點項目,設立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創新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和人民幣海外貸款業務,重點支持首都企業對外合作和轉型升級,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金融支持。同時,加強區企合作,成立北京金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設立北京金融 科技 基礎設施產業基金,積極推進文化發展基金有關工作,助推首都「四個」中心建設。

三是以金融 科技 為大腦,建設 科技 驅動、面向未來的多層智慧金融服務體系。 在這個方面,我們建立了兩層的架構。

在金融 科技 基礎層 ,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金融 科技 ,構建涵蓋大數據、徵信、支付、數字資產交易的金融 科技 基礎設施「四大梁」。成立全國首家普惠型金融大數據公司,承擔全市政務數據向金融領域輸出的「統一介面」功能,實現金融大數據的統進統出、制度化管理和創新 社會 應用。拓展金融大數據資源應用,建立全面、動態、多維的個人、家庭和企業金融信息資料庫,完善首都金融 科技 基礎設施建設。設立京雲企業徵信平台和朴道徵信公司,成為全國首家同時擁有企業和個人兩類徵信牌照的機構,打造覆蓋全 社會 的徵信平台,推進北京「信用之都」建設。 探索 打造北京特色便民支付平台,提升市民公共服務體驗,致力建設智慧城市「超級入口」。聯合京東、微芯研究院和 科技 企業發起設立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有限公司,培育數據交易市場、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打造國內領先的數據交易基礎設施和國際重要的數據跨境交易樞紐。

在普惠金融 應用層 ,圍繞首都中小微企業特點和普惠金融發展目標,打造服務企業、家庭和個人的普惠金融服務「三支柱」。在服務企業方面,針對小微企業融資「信用風險大、交易成本高、服務效率低」的痛點,建成並上線全國首家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平台,為小微企業提供多元化、多層次、全方位、全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在疫情期間更是成為了小微企業的「白衣天使」。目前平台注冊企業近4.7萬家,對接融資需求1,300多億元。在服務個人方面,我們以提升居民生活、出行、醫療、教育等方面的便捷度為重點,成立北京惠民數科公司,承接「北京通」「冬奧通」運營工作,積極建設服務首都市民的 社會 金融綜合服務平台。通過匯聚社保、政務、生活、金融等功能,提升居民生活、出行、醫療、教育等方面的便捷性,努力打造全國體驗最好的民生卡,助力首都智慧城市建設。

總之,在數字經濟時代, 北京金控集團 將積極把握「兩區」建設的時代機遇,繼續在金融 科技 基礎設施建設、普惠金融服務發展方面先行先試,助力 北京市國際 科技 創新中心建設、「兩區」建設、數字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五子」的落地。

G. 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業務領域

我們深刻把握客戶多元化金融需求,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綜合金融服務。目前已培育起覆蓋信託、證券、基金、租賃等多金融業態的核心資產,同時也參股商業銀行、保險等業務,具有豐富的資源渠道、強大的協同優勢、較強的金融服務和資產管理能力。
各金融企業在行業中保持領先優勢。建投信託是國內最早經營信託投資業務的公司之一,截至2013年6月末,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超過800億元;宏源證券作為國內首家上市證券公司,截至2013年6月末,宏源證券總資產308.2億元,凈資產144.4億元;國泰基金作為國內第一家且擁有「全牌照」的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著36隻公募基金和包括專戶、年金、社保、投資咨詢在內的近60個資產委託組合,管理資產規模超過550億元。 我們致力於高品質不動產的投資、管理,為客戶提供優質的全產業鏈服務。目前集團內商業地產總規模達130萬平方米,分布於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無錫等城市核心區位。
我們將憑借多年積累的不動產管理經驗,進一步整合優化現有的寫字樓、零售物業、物業服務和酒店等業態,在重點區域打造具有特色的高端寫字樓和商務綜合體,逐步形成國內不動產行業的品牌影響力。 建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為中國建投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12年10月。公司總部設在北京,主要從事直接股權投資、股權基金投資及基金管理業務。旗下設有建投嘉孚(上海)投資有限公司、建投嘉馳(上海)投資有限公司、建投華業(上海)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並在香港設立建投投資(香港)有限公司。公司已對先進製造、信息技術、醫療健康等重點行業進行投資布局,截至2013年上半年,累計投資項目23個,累計投資規模133億元人民幣。
作為一家國有投資公司,建投投資致力於做行業專注的資源整合者,用全球市場和資源為中國企業服務,進行產業升級價值鏈條上高端產業的系統性布局;遵循價值投資核心理念,注重產業鏈關鍵環節的布局和協同,以產業的發展邏輯判斷和選擇投資機會;綜合運用海外並購、逆轉型投資、成長型投資、夾層投資、兼並重組等模式為全球優秀企業提供資本和資源,幫助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建投資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為中國建投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成立於2011年2月,運營與辦公地點設在北京,同時在上海設有業務團隊和辦公室。建投資本主要從事創投基金、並購基金、夾層基金等私募基金的投資管理與運營,以及與基金投資相關的投資銀行和財務顧問服務。
建投資本秉承價值投資理念與市場化投資策略,積極關注並把握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因工業化深入、城鎮化加速、消費升級以及區域經濟崛起而帶來的市場機遇與投資機會,憑借專業團隊開發的投資產品與投資工具組合,通過誠信、專注、規范、專業的管理與運營,努力為投資者和股東創造優異的價值增值與長期價值回報。同時,為被投資企業與客戶實現健康持續的成長與不斷的價值釋放,提供全方位的資本支持和綜合化的戰略增長服務。 中建投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是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成立的專業信託金融機構,為中國建投的全資子公司。公司創建於1979年,是國內最早經營信託投資業務的公司之一。公司總部設在浙江省杭州市,並深耕長三角、拓展京津唐和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已形成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四地五個財富中心」的展業布局。截至2013年6月末,建投信託總資產31.8億元,凈資產29.5億元。
建投信託堅持「誠實、信用、謹慎、有效」的信託理念,充分發揮信託制度綜合理財優勢,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基礎上,成功推出基礎設施、證券投資、房地產、中小企業等系列信託理財產品,為投資者提供穩健可靠的投資選擇。截至目前,所有信託計劃均實現或超額實現預期收益率,存續的信託計劃運行正常。建投信託將繼續以有效的風險內控措施、高效的投資管理團隊、全方位的金融理財服務、盡職的項目流程管理為投資者打造優質的金融信託產品服務。 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000562)為中國建投的控股子公司,公司成立於1988年,是中國第一家上市證券公司。宏源證券是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全國性、綜合類、創新類券商,全國首批保薦機構之一,在全國擁有89家證券營業部,下轄北京承銷保薦分公司、北京資產管理分公司兩家分公司,全資擁有宏源期貨有限公司、宏源匯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宏源匯智投資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截至2013年6月末,宏源證券總資產308.2億元,凈資產144.4億元。
宏源證券擁有全面的證券類業務資格,主要從事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固定收益業務、研究與顧問業務等。宏源證券始終履行「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員工提升價值、為股東實現價值、為社會奉獻價值」的使命,堅持「客戶至上、人才為本、誠信協作、進取卓越」的核心價值觀,踐行「專業、高效、創新、發展」的經營管理理念,努力成為持續創造價值的一流金融服務公司。 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為中國建投的控股子公司,成立於1998年,是國內第一家規范設立的公募基金公司,擁有公募基金、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保險資金委託管理和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等「全牌照」業務資格。公司總部設在上海,下設國泰元鑫資產管理公司,同時香港子公司已獲中國證監會批准正在積極籌建。截至2013年6月末,國泰基金總資產10.9億元,凈資產7.2億元。
近年來,國泰基金產品創新成效顯著,率先在行業內開發並成功發行國債ETF基金、黃金ETF基金、納斯達克ETF基金。目前,國泰基金旗下共管理著36隻公募基金和包括專戶、年金、社保、投資咨詢在內的60多個資產委託組合,形成了豐富的資產管理產品線。國泰基金始終秉承「以最大的專業性和勤勉為投資人實現長期穩定地財富增值」的經營宗旨,努力成為「資產配置專家和資產配置工具提供專家」的綜合型資產管理公司。 中建投租賃有限責任公司為中國建投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1989年3月,是國內首批成立的專業融資租賃服務商之一,在香港設有中建投租賃(香港)有限公司。截至2013年6月末,建投租賃總資產69.2億元,凈資產22億元。
建投租賃業務涵蓋電信、建築業、製造業、金融業、醫療、電力燃氣等多個行業,除直租、回租外,還研發了表外租賃、分成租賃、轉租賃等新產品,產品體系不斷發展完善。建投租賃與通用電氣醫療集團、上海銀行等多家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並與多家商業銀行、信託公司和證券公司建立了融資合作關系。通過完善、高效的租賃業務系統,建投租賃為客戶量身定製資金解決方案、合理籌劃稅收安排與債務管理,助力客戶提高資產使用效率。 建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為中國建投的控股子公司,成立於2006年,現擁有一級企業11家,二級企業68家,下轄機構分布於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以持有型物業為主,提供策劃設計、裝飾裝修、物業管理、商業運營、金融支持等全產業鏈服務。截至2013年6月末,建投控股總資產19.7億元,凈資產11.6億元。
建投控股積極把握不動產行業結構性調整中的機會,搭建華邑坤博、建銀發展、重慶鴻嘉、建銀置業、建銀金科5個平台公司及下屬成員企業,打造年齡層次和專業背景多元化的人才隊伍,持續完善公司運營體系,強化激勵機制,緊抓風險管理,堅持開放包容的企業文化,致力於發展成為一傢具備商業不動產產業鏈整合運營能力的實業控股集團公司。 中國投資咨詢公司為中國建投的全資子公司,始建於1986年3月,是我國最早設立的、為投融資活動提供全方位、一體化咨詢的國有大型咨詢公司。公司總部設在上海,同時在北京、深圳設有分公司,公司下設中建銀工程咨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旗下擁有全國四十餘家工程咨詢機構。截至2013年6月末,投資咨詢總資產2.2億元,凈資產1.5億元。
公司曾承擔中國投資體制改革的使命,為國家主導的大型投資項目提供投資決策、經濟可行性研究和咨詢服務。公司現已形成投資咨詢、企業管理咨詢、政府與公共咨詢、工程咨詢和信息咨詢等核心業務單元,以提供專業的綜合解決方案為優勢,以打造最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有綜合咨詢服務機構為己任,以國際化的水準塑造服務品質,致力於成為政府、機構投資者和大中型企業客戶最值得信賴的咨詢顧問和合作夥伴。 建投科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建投的控股子公司,始建於1995年,主要提供系統集成、軟體開發、IT基礎設施服務、數據中心服務、金融業務流程外包、輔助營銷以及金融物聯網應用等技術產品和服務。目前旗下擁有廣西分公司、青島分公司,並在江西、北京、昆明、西安等地設有全資子公司和分支機構。截至2013年6月末,建投科技總資產6.9億元,凈資產5.3億元。
建投科技具備包括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三級資質、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在內的多項資質,並擁有思科、IBM、HP、華為等國內外多家專業IT廠商的專業合作夥伴和解決方案供應商資質;15項軟體產品取得國產軟體產品登記證書,其研發的有源電子封簽獲得國家外觀設計專利證書和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智能互動式密碼保險櫃鎖將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應用於銀行個貸檔案職能管理,已通過國家公共安全產品認證。 建投研究院是中國建投直屬機構。作為一家非營利性的研究機構,重點圍繞社會發展、投資市場趨勢及投資領域的熱點問題,組織專業研究力量開展投資研究,廣泛搭建學術交流平台,積極培養投資領域研究人才,不斷創造和推出優秀的研究成果,為投資研究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建投研究院成立以來,開發全國首個覆蓋不同投資市場的評級體系,按季度發布評級及預測結果;編輯年度《投資藍皮書》和中國建投研究叢書;廣泛組織權威機構專家資源,搭建研究院特聘專家隊伍,聚集了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負責中國建投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工作。 中國建投研修院為中國建投直屬機構,秉承「傳承文化、提升能力、啟發思想、促進變革」的使命和「勤思敏學、求真務實」的辦學精神,專注於為中國建投及成員企業培養核心骨幹人才、促進集團創新發展、持續提升集團整體綜合競爭力。同時,在服務集團內部的基礎上,為合作客戶提供智力服務、創造附加價值。
研修院目前已開設包括業務推進、專業力提升、領導力提升、職業力發展等四大類教學系列,以「學員」為中心,堅持貫徹教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關注學員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注重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思想性和實踐性,倡導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的行動學習,以學員共同啟發促進為目標的團隊學習,以固化學習成果為目的的課後強化和延展學習。

H. 我國十大券商有哪些

我國十大券商如下:

1、中信證券

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證券公司之一,十大證券公司品牌,中國證監會核準的第一批綜合類證券公司之一,全稱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海通證券

成立於1988年,是中國最早成立的證券公司之一,十大證券公司品牌,國內行業資本規模最大的綜合性證券公司之一,全稱為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廣發證券

中國市場最具影響力的證券公司之一,國內資本實力最雄厚的證券公司之一,十大證券公司品牌,全稱為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招商證券

百年招商局旗下的金融證券領域龍頭企業,十大證券公司品牌,擁有國內首個多媒體客戶服務中心,全稱為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5、國泰君安

國內規模最大、經營范圍最寬、網點分布最廣的證券公司之一,十大證券公司品牌,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全稱為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6、國信證券

大型綜合類證券公司,十大證券公司品牌,源起於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三家營業部之一的深圳國投證券業務部,全稱為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7、華泰證券

全國最早獲得創新試點資格的券商之一,十大證券公司品牌,具有較強市場競爭能力的綜合金融服務提供商,全稱為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8、銀河證券

成立於2007年,AA級券商,國內金融政權行業領先地位。銀河證券的股票、基金成交額為8229.2億元,市場份額在證券公司中排名第4位。

9、申萬宏源

成立於2015年,AA級券商,申萬宏源的股票、基金成交額為7590.2億元,市場份額在證券公司中排名第6位。

10、招商證券

成立於1991年,AA級綜合類券商,百年招商局旗下企業。招商證券的股票、基金成交額為6628.2億元,市場份額在證券公司中排名第8位。

閱讀全文

與首京建投基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8億日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437
投資理財團隊 瀏覽:841
蘋果回購股票 瀏覽:504
放開股指期貨利好國投資本 瀏覽:473
錢寶股票 瀏覽:577
招行理財r3 瀏覽:113
46個5g主題基金 瀏覽:770
基金持有人結構 瀏覽:376
金口訣股票 瀏覽:458
琴行融資 瀏覽:694
沒有期貨保證金中心密碼 瀏覽:282
首京建投基金 瀏覽:588
定海針股票 瀏覽:104
9000肯先令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621
張裕a投資者關系 瀏覽:907
股票質押率怎麼算 瀏覽:595
中核香港基金 瀏覽:640
融資線如何看 瀏覽:42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會計分錄 瀏覽:943
投資者保護局季 瀏覽: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