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漢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漢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9-20 20:32:13

① 徐大麟的漢鼎亞太

在美國漢博奎斯特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左沖右突的兩年投資實踐中,作為合夥人的徐大麟「處處留心皆學問」,不僅從這個創立於1968年的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學到了運營管理真諦,而且很快迷戀上了高風險、高回報、高創新的這個全新行當——「風險投資需要用上十八般武藝才能令一個公司成功,它讓我把吃奶勁都使了出來,我覺得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雖說,在美國漢博奎斯特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如魚得水,但「為他人做嫁衣裳」的替別人打工境況卻讓徐大麟總覺得十分不得勁,難以獲得獨自創業的酣暢淋漓。當他向摯友談起自己另起爐灶的打算時,沒想到卻換來了「好好珍惜難得的機會,千萬別再胡思亂想了」的一致反對聲。難道44歲就不能再創業了嗎?徐大麟斷然否定了這種習慣偏見——「人到中年,創業的確艱難,機會也不太好尋覓。不過,美國是個充滿機會的地方,把握就有成功機會。機會就像火車一樣,這一班有機會,下一班也有機會,機會是無窮地、不斷地來。」
就這樣,徐大麟抓住機遇而不喪失機遇,背靠美國漢博奎斯特風險投資有限公司這顆參天大樹,於1987年大膽冒險地創辦起了美國漢鼎亞太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矢志不渝地開始了風險投資的大搏殺。之所以將公司命名為「漢鼎」,在徐大麟看來有兩重含義:其一,「漢」為美國漢博奎斯特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的第一個字,「鼎」為台灣風險投資業發起人李國鼎名字的第二個字;其二,「漢」為中國,「鼎」為「鼎足」,寓意為「中國人要鼎足天下」。公司投資資金的主要來源於美國的退休基金,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筆長期發展基金;公司的投資目標是「大小通吃」,無論是種子期還是成熟期的高新技術企業都投資,唯一的標准就是能賺錢;公司的運作模式分為四個類型,既有投資未上市高新技術公司,又有投資前期階段的高新技術公司,還有杠桿收購,更有企業並購……從創建美國漢鼎亞太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的第一天起,徐大麟就精心勾勒出了公司的未來發展路徑——「公司不是一個理想,不是一個慈善事業,而是一個需要贏利的單位。公司要賺錢,就要有一個很好的營業項目,它本身的財務、業務要健全。公司財源滾滾才會成功,當然同時還要融入到國際規則中去。」
從這一未來發展路徑出發,徐大麟從美國抽身而出殺了個回馬槍,果敢挺進台灣「高科技荒漠」,力求成為台灣高新技術產業的「孵化師」。在20世紀80、90年代,台灣島內視風險投資行業為「笨蛋才會投入的行業」,而徐大麟卻置冷嘲熱諷於不顧,甘當風險投資行業的「大傻蛋」。為了最大限度消除投資人的心裡陰影,徐大麟活學活用將風險投資一詞,翻譯為不帶任何刺激色彩的「創業投資」,很快便籌集到了2000萬美金,全力扶持宏基電腦(Acer)、台灣新竹科技園區、旺宏電子(Macronix)等高新技術企業。就這樣,在「我的出發點是幫助台灣發展科技,但因台灣地區的狀況最迫切的不是發展更好的科技產品,而是需要能夠對做科技產品廠商進行投資的公司,即由科技導向變為投資導向。為此,在「風險投資」的高遠志向導引下,徐大麟「鐵肩擔道義」大打出手,不僅把「風險投資」的概念和方法引進台灣,而且將「基金管理」的理念輸入寶島,並付諸行動對150餘家高新技術公司進行了風險投資,功到自然成地將台灣這個「高科技荒漠」變成了享譽全球的「高科技綠洲」。
在長年累月的高風險投資過程中,徐大麟對「風險投資」的認知由糊里糊塗到清晰明了——「風險投資是所謂上市資本的一環,所有資本投在未上市公司,比較科技方面的,都用風險投資這種字眼,但另外也包括購並,只要這個東西不是在股票市場很快地買賣,我們都稱作未上市,中間以風險投資歷史最悠久,而且也是初創科技方面的資金來源。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它是一個長期資金,尤其是初創,並不能借到錢的話,這是唯一的資金,所以受到很大的重視。另外最重要提到的一點,風險投資是支持自主創新的。為什麼提到有風險,就是很多創新不一定能夠商品化,所以在很高的風險之下,風險資金才能把創新作出來。風險資金是一個長線投資,所以比較穩定,不像股票,可以像蝗蟲一樣,一看好就進去,見不好就跑掉。」

② 徐大麟:台灣風險投資教父

徐大麟:台灣風險投資教父 一個63歲的老頭,手裡卻掌控著200億人民幣的資金,他的名字曾經在《商業周刊》上和朱鎔基齊名。他叫徐大麟,美國漢鼎亞太(H&QAsia Pacific)風險投資公司董事長,被台灣風險投資界尊稱為「教父」級人物。
今年1月12日,漢鼎亞太剛剛籌募5億美元私募基金,據透露,將用於在中國、日本和韓國做並購方面的工作。
因為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對亞洲經濟的復甦做出了傑出貢獻,1998年,徐大麟與朱鎔基一起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亞洲五十位傑出領袖人物」之一;
這位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電機工程的博士,1943年出生在重慶,4歲時隨家人赴台灣。徐大麟曾經在IBM總部服務了十二年之久,位列當時中國人的最高職位,卻因為家鄉經濟發展需要,返回台灣做了投資家,正是他把「風險投資」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台灣。
偶然做了投資家
世界上做風險投資成功的地方只有美國、以色列、西歐等有限的幾個國家和地區,我國台灣就是其中之一。徐大麟對台灣的風險投資功不可沒。台灣的風險投資公司或者是從漢鼎出去的員工成立的,或者是借鑒了漢鼎成功的經驗。
20年前,徐大麟還在美國IBM總部供職,當時台灣經濟還非常落後,時任「經濟部長」的李國鼎參觀了美國矽谷之後,決定要把台灣的產業從製造業轉換為高科技產業。徐大麟得知家鄉台灣的這一規劃後,作為一名海外專家,參與到了發展台灣科技的工作中。徐大麟非常投入,利用了很多假期,經年累月地為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服務,一分錢也沒有拿,前前後後十幾年。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的台灣,很難發展高科技產業。因為國外很多先進的技術都是靠風險投資基金來發展的,但當時的台灣沒有這樣的資金,對風險投資幾乎一無所知。徐大麟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毅然從IBM實驗室辭職,加入到美國科技投資、風險投資的鼻祖之一———漢博奎斯特創投公司,把風險投資的概念和方法成功帶到台灣,把基金管理的.觀念也帶到了台灣。
由於熱心台灣的高科技發展,徐大麟完全轉行了。「我的出發點是幫助台灣發展科技,但因為當時台灣地區的狀況最迫切的不是發展更好的科技產品,而是需要能夠投資做科技產品的公司,要由科技導向變到投資導向,因此,我選擇了風險投資。」
徐大麟走過的道路在別人看來曲曲折折,在他自己看來卻很自然。他考上台灣大學讀物理專業,是因為當時受楊振寧、李政道成功的影響,社會普遍認為好學生都應該讀物理,將來去拿諾貝爾獎。但後來,他發現自己的興趣不在物理上,而且「我在物理上也沒什麼天分」,於是到美國讀碩士時,徐大麟選擇了「比較實用」的電機工程。
因為讀的都是技術方面的專業,通過努力,徐大麟到了IBM,並且是總公司的研究單位,負責整個磁技藝,這在工業技術研究方面已經到頂了。
徐大麟曾經在IBM職位很高,幫助決定哪些項目應該給予支持,哪些項目不應該做,實際已經承擔了一些決策工作和管理工作,這對他後來做風險投資的幫助很大。
「剛進H&Q的時候,每次我都會抓一個MBA和我一起配合,我做技術分析,他做財務評估。」徐大麟說。
風險都是我的,哪有這種好事?
20年過去了,徐大麟和他的H&Q在台灣共投資了150家公司,他驕傲地說:「我們完成了政府和社會要做的事情。」
台灣在上世紀70年代也是以政府投資為主,沒有風險投資和基金管理人的概念,徐大麟做起了基金管理人,向人們介紹風險投資時很費一番周折。基金管理人沒有自己的錢,但對投資的行業有專業的了解,用別人的錢進行投資,而且這筆資金需要長期交給基金管理人,因此最關鍵,也是最難的第一步就是籌募基金。
向政府和銀行貸款需要抵押,而募集風險投資基金沒有任何東西做抵押,這在當時的台灣人看來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徐大麟經常是去和別人解釋了半天,別人才恍然大悟:「哦,我懂了」,接著說:「你在和我開玩笑吧,你玩我的錢,還要我付錢給你?損失了算我的,賺錢了還要給你20%作為獎金,風險都是我的,哪有這種好事?」
那種艱難可謂非同一般,因此徐大麟至今非常感謝李國鼎的幫助,稱之為恩師和領導人。李國鼎覺得台灣科技事業需要風險投資,如果沒有資金, 創業 的人就會完蛋的。於是,他利用自己的聲望和關系幫助徐大麟募集資金。徐大麟第一次募集到的資金是兩千萬美金,其中將近三成是台灣政府放進來的,作為種子基金,鼓勵風險投資。
這第一筆基金投資於宏碁電腦,當時宏碁還沒有上市,正在做上市前的准備,徐大麟所在的H&Q就聯合花旗銀行等六家公司共同投資,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因為基金管理人需要通過專業分析、判斷,以分散風險的方式進行投資,希望給投資人帶來收益,因此,徐大麟表示IBM的光環給了他很大幫助,別人相信他在高科技方面很專業,很有眼光。
星巴克店背後的大股東
在中國大陸,你也許沒有聽說過漢鼎,但你一定知道海南航空、燕莎商城、星巴克等等,它們都和漢鼎亞太有關。
目前漢鼎亞太投資的項目涉及科技、房地產、化工、消費類產品等領域,共十六七個項目,投資總額兩億五千萬美金。
早在1993年,漢鼎就進入了中國大陸。當時,美國的安泰保險公司和中國銀行剛達成合作,美國安泰保險出資兩千萬成立「中安基金」。中國銀行的想法是要做風險投資。
安泰保險在美國都沒有做過風險投資,更何況是在中國做?於是,他們就找到漢鼎來共同管理這個基金。當時漢鼎已發展到菲律賓、泰國等其他亞洲國家,有一定的知名度。這樣,漢鼎亞太1993年進入中國,與中安基金管理公司各佔一半股份,共同管理中安基金,中安和漢鼎各佔50%,後來漢鼎逐步做到工作的95%,仍舊拿50%的費用。
1995年以前,中國還沒有什麼科技可談,因此漢鼎最初進行的是一些一般性的投資,包括大連的華寶房地產項目,與中國銀行在沈陽投資了東宇集團公司,之後又陸續投資了日後上市的海南航空、北京的燕莎商城,與北大合作成立科興生物工程公司。
1998年,和美國的星巴克達成協議,將星巴克引入中國,四個月不到的時間,1999年在北京國貿開了中國大陸第一家星巴克店,截至目前,已開了58家店面,平均一個多月開一家。漢鼎作為大股東,佔80%以上的股份。
後來由於中國在科技方面的發展,漢鼎的投資也轉向以科技產業為導向。其中有兩個比較大的項目,一個是以晶元為主的中芯國際,另一個是以石化為主的宏仁集團。
投資黑暗期卻沒有一個全盤失敗
風險投資,高風險,高回收,也必然有高失敗率。漢鼎剛剛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時候,大陸的合資企業實行合夥人制,外方佔三成,中方佔七成,什麼都要雙方同意才能做成,也不準上市,帶來了很多問題,被稱為「投資黑暗期」,許多投資公司都血本無歸。漢鼎從來都是鍥而不舍,非常努力在做,沒有一個是全盤失敗的,把資本都收回去,部分還賺了錢,算得上當時最好的基金。
雖然風險投資失敗的例子有很多,但徐大麟從來沒後退過,他說關鍵是最後總體上成功的要比失敗的多,而且只有高風險才能把創新的東西引進來。
「投資黑暗期」並沒有把徐大麟嚇跑,一方面是他鍥而不舍的性格,一方面是因為他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中國被說成是世界工廠,因為這里有廉價的勞動力和勤奮的工人,但是中國人最大的長處———發明力、創造力沒有發揮出來,世界強國就要發展創新,創新的一個很大的工具就是風險投資。」徐大麟說。
「科技要具備及時、產品化、市場佔有率三個條件才能生生不息。研究出世界上最好的技術,除非能很快募集到資金,開了公司,生產出產品,該產品能在世界市場有一定的佔有率。否則再好的技術也沒有用,而這就需要風險投資。」
非常巧合的是去年5月份漢鼎在東莞投資了一家做電池的公司,為世界最先進的MP3設備iPodnano和iPodshuffle生產電池,而這種升級版的iPod能夠儲存海量音樂的核心技術Mrhead正是當年徐大麟還在IBM時帶領團隊研發出來的。 ;

閱讀全文

與漢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資網路項目歐普康視 瀏覽:19
股票那些戰法 瀏覽:924
工行貴金屬掛單買入開倉賣出平倉 瀏覽:113
2017銀行貸款財務指標 瀏覽:91
陝西延安放貸款的人 瀏覽:300
股票平地驚雷什麼意思 瀏覽:665
中融信託名片 瀏覽:45
北京信託董事長 瀏覽:628
微交易跟股票的區別是什麼 瀏覽:681
上海疆傑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899
貴金屬無風險套利 瀏覽:72
漢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461
貴金屬投資開場白 瀏覽:885
只做歐洲盤外匯 瀏覽:648
信託公司理財產品質押貸款 瀏覽:127
科創板基金還有沒有第三批 瀏覽:782
融資易怎樣 瀏覽:762
嘉實基金年度報告 瀏覽:422
股票投資者起訴 瀏覽:55
組合貸款公積金沒交了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