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深度 | 資本大鱷「中植系」,盤旋在地產圈的魅影
有圈內人說,解直錕的志向是做中國的巴菲特——不單自己投資成功,晉升富豪,還要帶領其他人包括投資人一起成功。在金融強監管時代,「中植系」這個萬億金融帝國要如何面對?
「中植系」跑馬圈地從未止步。
11月17日,青島中植天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一紙豪擲13.4億元斬獲嶗山區3宗合計約90畝商住地的公告,再次讓低調潛行的「中植系」浮出水面。
與以往定增、合作不同的是,此次拿地是中植集團首次以單獨個體進入到房地產市場,也是其許諾將金融產業搬到嶗山區的先期條件獲得這3宗土地的開發。
這不是中植集團第一次與青島「結緣」,因嶗山區是青島國家級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核心區所在地,中植集團董事局主席解直錕把財富管理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投向了青島,這也是中植集團優化戰略布局的首選之地。
今年3月20日,中植集團就與嶗山區政府達成戰略合作,旗下的四家財富公司即恆天財富、大唐財富、新湖財富、高晟財富以及中融匯信期貨等機構將入駐嶗山區,與嶗山區開展全方位合作,打造「中國財富管理第一中心」。
截至目前,中植集團已在青島累計投資達105億元,存續投資規模47億元,合作領域涵蓋青島金王、海力威等股權投資項目、青島(姜山)基金小鎮項目以及各類地產項目。
與嶗山區的合作,只是「中植系」投資版圖下的一小塊。在資本市場沉浮近30年,「中植系」一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過去數年裡,諳熟資本運作的「中植系」在解直錕的掌控下,稔熟地遊走於國內金融與資本的敏感地帶,尤其是在A股二級市場,曾多次依靠借殼定增重組轉讓等「套路」頻繁進出各類上市公司,在造就萬億帝國的同時,也踩過不少雷區,遭遇過金融監管。
低調、神秘、家底殷實、毛阿敏老公……這是外界對解直錕的直觀感受,但難以窺測到「中植系」真正的內部運作方式。
地產圈「中植系」魅影
相比安邦被接管,海航萬億帝國「缺血」,「明天系」出售資產還貸,「中植系」一直在隱秘擴張,並於近年逐漸活躍在台前,先後成為數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
透過「中植系」在資本市場上的一系列戰役,不難發現其在巧妙地利用著資本市場的 游戲 規則。主要通過定增和二級市場收購參股上市公司,參與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獲得更多的股權或現金,進一步與上市公司及其關聯方合作,緊接著拉高股價,再通過股權轉讓等方式高位減持套現,獲取巨額投資收益。
金融圈一位業內人士提到,當年中植集團和中融信託以「PE+上市公司」的模式玩轉多家上市企業,獲得了不菲收益。有的甚至入主後不久就謀求退出,過往的戰績大部分都集中在二級市場。樂視網、康美葯業、中弘股份、長生生物、康得新、東方園林等這些「大雷股」,「中植系」幾乎無一缺席,但同時也在寶德股份、康盛股份、超華 科技 這些當年的牛股中賺得盆滿缽滿。
「中植系」在房地產行業內的動作也不少,是很多房企背後的「金主」。
33.12億元接盤爛尾樓中弘大廈後,又斥資12億元收購北京工體項目。皇庭國際鄭康豪出讓20%股權紓困,最終找來外援康順晟源的背後正是「中植系」,同樣也是「中植系」掌門人解直錕向復活不久的佳兆業提供支援。在資本市場上「遊走自如」的中國恆大,其背後的資金來源也有「中植系」身影,旗下中融信託一直是恆大的鐵桿合作夥伴。
資本與地產的 游戲 ,「中植系」向來不陌生,中融信託是其樞紐也是籌碼,承擔原始資金融通的重要職責。
最近的一次是與佳源國際聯手出現在10月末浙江嘉興的一場土地拍賣中。自去年佳源國際在嘉興首次聯合「中植系」沖進土地市場後,雙方便以佳源國際持股60%,「中植系」持股40%的載體展開數次合作。
在「中植系」買入北京工體3號公寓的同時,世茂的名字以合作方的名義被提及。2020年4月26日,「中植系」投資平台中海晟融披露已收購北京市東城區工人 體育 場西路公寓項目(北京工體3號公寓),並以40%權益引進世茂集團合作。坊間盛傳,「中植系」在房地產圈最大的合作對象就是世茂,通過中植創信投資這個平台與世茂以50:50的股權比例成立了多家公司。
其次是佳兆業。2017年9月,佳兆業復牌半年後,掌門人郭英成用項目收益作為交換,引入「中植系」外援,旗下中海晟融透過設立35億元基金收購佳兆業位於深圳南門墩城市更新項目51%股權。中植方面稱,深圳這座城市是投資者們不願錯過的「寶地」。
彼時若按63.3萬平方米、單價4萬元計算,該項目可售貨值超過250億元。對於佳兆業而言,引入資金意味著犧牲了項目未來部分的利潤,但「中植系」藉此擴大了版圖。
華東某房企一位高管表示,「中植系」對房地產行業的投資相對簡單,也不謀求上市房企的控制權,極少過度介入企業經營,大多扮演財務投資者的角色,但它的資金成本不低,相對來說「中植系」不那麼強勢。
這也可能是解直錕的戰術,從過往的操控來看,他本人並不直接持股麾下上市公司,通過多層股權結構設計,讓持股變得隱蔽和分散,令外界難以窺探「中植系」的全貌。
橫掃資本市場
解直錕到底是誰?「中植系」又是什麼來頭?
很長一段時期里,解直錕和他的「中植系」都只是傳說般的存在。「著名歌星毛阿敏丈夫」、「中央匯金公司總經理胞弟」……解直錕被貼上一個個標簽,各種猜測和傳言多年不息,但他從未回應。
據坊間消息稱,解直錕在上世紀80年代時只是黑龍江省伊春市五營區印刷廠的一名工人,當時印刷廠出現虧損,解直錕因能力突出被任命為廠長並進行承包。在解直錕的帶領下,五營區印刷廠的經營大為好轉。隨後他下海經商尋找各種掙錢的方式,陸續開了麵食廠、服裝廠、儲木廠、水泥廠和養殖場,並收購五營區國有不良資產,1995年在伊春市打造了迷你版的中植集團。
隨後展開兼並、收購,涉足房地產開發、產業投資、礦業投資、公路、水利等諸多領域的業務,「中植系」逐漸成型。
最為關鍵的轉折點是在2002年,「中植系」入主中融信託,依託該平台逐漸進入金融領域,完成由實業到「全牌照」金控帝國的轉型。
到了2014年年底,「中植系」已織就一張龐大的資本網路,位居十多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如中南重工、興業礦業、上海電氣等。A股市場披露過與「中植系」存在資本運作的企業案例超過50個,如TCL 集團、福田 汽車 、佳都 科技 、格林美、金葉珠寶等,其業務范圍已涵蓋金融、地產、 汽車 、文化、環保、農業、影視等多個產業,總計資產規模超過萬億。
多年來,「中植系」馳騁國內A股市場,完成了一系列極為縝密且激進的資本運作。
《投資者報》曾稱,這一龐大的企業群,在股權結構上極為復雜,難以看透,空殼公司且用且棄,資本運作眼花繚亂,「中植系」成員間合作密切,但在規避法律意義上的控制關系、隔斷資金鏈危機等環節精妙設計、手法老道,使其在規則邊緣游刃有餘。
據中植圈內人說,解直錕的志向是做中國的巴菲特——不單自己投資成功,晉升富豪,還要帶領其他人包括投資人一起成功。
與其匹配的是解直錕掌控的一系列金融機構,支撐著「中植系」資本版圖擴張。公開資料顯示,解直錕直接持有或控制達到5%以上的有中融信託、中融基金、中融期貨、橫琴人壽、恆邦財險5家。其中最核心的當屬持股比例達32.99%的中融信託,就連中融信託的現任董事長劉洋也是解直錕的外甥,但如今這張「中植系」頭牌深陷ST股中,累計虧損已超10億元。
曾經將「PE+上市公司」的投資模式玩到極致的「中植系」,很難說過去的投資方式適用於每一個投資標的。比如去年A股被曝出業績造假的康得新,「中植系」作為康得新的第二大股東,估算其損失大概為50億元。此外,「中植系」還踩雷過連續30個跌停板的ST天馬,造假疫苗的ST長生等公司。
在房地產行業,「中植系」也善用錯綜復雜的資本運作。除世茂、佳兆業、皇庭國際外,還與大名城、萬通地產、藍光發展等上市房企有過密切交往。
2016年4月,大名城25億元收購中植旗下公司中程租賃100%股權,形成商譽16.52億元。中植集團對該公司2016年至2019年承諾的業績對賭提供連帶責任擔保。公告之後的一個月內,「中植系」旗下公司在二級市場上耗資20億元增持大名城股份,形成更密切合作。
某P2P金融公司高管認為,這是產融結合,「中植系」先行耗資20億元增持大名城,其實質等同於資產換股權。換股雙方當時應該有過打造金融版圖的設想。
結果兩年後大名城又公告擬25億元將虧損嚴重的中程租賃再賣給「中植系」旗下公司。雙方約定,這筆25億元的轉讓款分五期付清,在最後一筆交易中「中植系」違約了。
一買一賣到底玩的是什麼 游戲 ?「中植系」拿不出5億元,是資金緊張還是另有原因,市場上質疑聲不斷。
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萬通地產身上。2017年1月24日,萬通地產公告稱,中融鼎新合計直接或間接持有不超過萬通控股總股本35%的股權。中融鼎新是中融信託的子公司,背後的實控人自然是「中植系」。不出市場所料,5個月後萬通地產又花費5億購買了中融鼎新子公司中融國富100%股權,賬面形成商譽4.82億元。
一位不願具名的私募界人士認為,這就好比「自家人」 游戲 ,重點在於資產騰挪。一般情況下只要「中植系」出手,上市公司都會配合,雙方一買一賣互賺一筆。如果遇到不合作的公司,「中植系」也可以通過債務等方式將其推上拍賣台,最終實現控股。「中植系」在金融圈素來就有「千年二股東」的傳說。
實際上,這些都是「中植系」慣用的金字塔式運作手法,它如同一輛高速行使的資本列車,投資風格和套利路徑令人驚訝。雖然隱秘且低調,但「中植系」還是走進了監管視野,罰單、內幕交易、違約等接踵而至,一個萬億金融帝國終將要面對金融強監管時代。
② 現在A股有哪些是電動車的股票
「股神」巴菲特18億港元投資生產電動車的比亞迪10%股份,比亞迪股價由收購前的每股8元創新高漲至17元,而a股市場生產動力電池的德賽電池(000049,股吧)和科力遠,主攻電動車產業的澳柯瑪(600336,股吧)也連拉漲停,電動車概念成為近日市場矚目的焦點,市場把德賽電池、澳柯瑪當成a股的「比亞迪」來炒了。電動汽車最大優勢在於環保和省錢,電動車行使100公里僅消耗電力15度,以現行0.6元/度電計算,成本約9元錢,而普通汽車行駛100公里至少要7升汽油,即使按每升汽油5元計算,每百公里成本為35元,而且電動車無排放,無污染,將是「劃時代意義的變革」,電動車最終替代汽油車將不再是夢想,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屢屢點石成金的「股神」巴菲特又欲再創中石油式的奇跡,電動車行業將掀起高速發展的新高潮。
電源技術是電動汽車的關鍵技術,動力電池在高功率輸出、快速充電、使用壽命等方面存在局限性,而超級電容器採用特殊電極結構,使電極表面積成萬倍地增加,從而產生極大的電容量,電容器的這種極化作用可以儲存電能,並能夠實現電荷的快速貯存和釋放,輸出功率密度高達數kw/kg,是一般蓄電池的數十倍。超級電容器是一種具有超級儲電能力、可提供強大脈沖功率的物理二次電源,甚至可作為電動汽車的唯一能源,由於超級電容器具有非常高的功率密度,可在電動汽車起動、加速時提供強大的動力,並能及時回收制動時反饋的能量。超級電容器在電動汽車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是未來電動汽車開發的重要方向,我國「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攻關中已將電動車用超級電容器的開發列入發展計劃,而龍頭企業是銅峰電子(600237,股吧)(600237),公司已經開發成功混合動力汽車系列電容器,正形成規模化生產,通過了歐洲alstom的工廠現場審查,取得了進入歐洲市場的通行證,全球電力機車跨國公司龐巴迪、阿爾斯通經過試用,已與銅峰電子簽訂三年供貨協議。銅峰電子在年報表示,「公司機車電力電容器發展勢頭較好,潛力很大」。機車電力電容器就是超級電容器,主要應用在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汽車的能源再生系統、電源系統,可作為唯一能源驅動電動公交車等,市場前景廣闊。
超級電容器可以解決電動汽車起動、加速性能不足等問題,若單純用超級電容器來驅動電動汽車,這個方法結構簡單、實用、成本低,而且實現了車輛尾氣的零排放。超級電容器掀起電動車技術革命,銅峰電子開發的超級電容器在電動車電源系統中起關鍵作用,處於全國領先地位,產品出口歐洲,在電動車超級電容領域的地位如同「比亞迪」,這只2元潛在預增個股有望成為電動車板塊的後起之秀,值得重點關注。
③ 股票入手
1.股票的網上交易都是通過證券公司的,你到證券公司開戶後,證券公司會給你一個帳號,同時將你的銀行卡和證券帳號關聯起來,你在網上直接將銀行卡裡面的資金轉入證券帳戶,然後在網上操作買賣。開戶費用是根據你選擇的開戶公司決定的,一般在100以內。
2.開戶之後你回家在網上下載這個證券公司的軟體,安裝,然後輸入你的帳戶帳號秘密進入,將關聯的銀行卡上資金導入證券帳戶。在交易時間段(周一到周五,早上9點30到11點30,下午1點到3點)就可以買賣交易股票。
3.交易費用
1.印花稅0.1%
2.傭金0.2%-0.3%,根據你的證券公司決定,但是擁擠最低收取標準是5元。比如你買了1000元股票,實際傭金應該是3元,但是不到5元都按照5元收取
3.過戶費(僅僅限於滬市)。每一千股收取1元,就是說你買賣一千股都要交1元
4.通訊費。上海,深圳本地交易收取1元,其他地區收取5元
4.實用學習
股票基礎知識講座如何分析均K線:
第一講: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gxMzExNg==/v.swf
第二講: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c3NDk1Mg==/v.swf
第三講: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
股票知識的書籍(電子版)網站,下面三個站點的內容比較適合初學者,你看看吧。
http://www.8nn8.com/zt/gssm/股市掃盲
http://www.left-in.com/stock_study_1.htm股市入門基礎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blank/xgmgl.shtml股民入市全攻略
先要提醒你,股票市場始終是有風險的,不是傳說中那麼容易掙錢的。作為新手,不建議你一開戶就購買股票,買股票不是你說的那麼簡單,都是一樣,股票也有好壞之分,要要篩選,這樣你做股票才能掙錢,不然你盲目的買入,可以說90%都是虧損的。
股票的買入和選擇要根據你操作想法來決定,是做短線呢?還是做長線呢?在大盤振盪的時候怎麼做,在大盤穩漲的時候怎麼做。所以不是你單一的那麼考慮。比如說你要做長線投資,就是買了後放個2-3年的時間,選擇這種長線投資的股票就要看該公司的業績,基本面,成長性,國家政策扶植等方面。一般在中國的股票市場裡面,大盤藍籌基本都適合做長線。如果做短線的話,你就要去看最近的題材炒作,政府短期的消息面,股票市場裡面資金的流向等消息。這些東西我只是簡單的說,具體說的話肯定說不完的!建議你每天可以關注下中央的財經頻道的報道,網路上可以選擇新浪財經,東方財富網。
理論學習和時機操作要結合,作為新手,不建議你一開始投入太多,嘗試的少量投入,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這億小分布資金僅僅當作學費,虧損了也不嚴重,掙錢了更好,當你感覺自己基本摸清股票市場之後,再慢慢加大資金的投入!
希望建議對你有幫助,再次提醒你股票市場有風險,慎重操作
④ 瑞幸的鍋 扣在了誰的頭上
瑞幸,一家罕見的從資本中割韭菜,來請中國人喝咖啡的「傳奇」公司。
成立時間不到兩年,以「燒錢補貼」的商業模式迅速走紅,擁有超過4500家咖啡門店以及近2000萬APP用戶。
也是不到兩年,以「瑞幸速度」刷新了中概股最快上市記錄,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漲幅一度超過50%,總市值達到48.31億美元。
前途一片光明的瑞幸,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營銷奇跡,也捧出了一大批商界新星…
然而,4月2日,瑞幸咖啡承認存在近22億人民幣的財務作假,股價暴跌85%;4月5日,瑞幸咖啡發佈道歉信;4月7日,瑞幸咖啡停牌。
5月12日晚間,瑞幸咖啡宣布調整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CEO錢治亞和COO劉劍被暫停業務。
瑞幸,一時間從「雲端」跌落「谷底」。
瑞幸的傳奇
在瑞幸股價暴跌之後,瑞幸咖啡大股東、董事長陸正耀在微信朋友圈發文稱:今天更要元氣滿滿。
陸正耀,何許人也?
傳聞稱,2014年,陸正耀用七年時間將神州租車推上港股;2016年僅用半年的時間就將神州優車成功掛牌;僅用18個月就讓瑞幸咖啡登陸納斯達克,打破全球納斯達克上市最快的時間記錄。
2005年,陸正耀創辦了UAA(聯合汽車俱樂部),中國汽車市場迎來了大變革。之後,UAA轉型成為神州租車,並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租車平台之一。
2016年,神州優車正式成立。陸正耀辭去神州租車職務,成為神州優車董事長兼CEO,並使神州優車成為神州租車第一大股東。
2019年5月17日,瑞幸咖啡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開盤市值達到60億美元。
神州系加上幾乎全民皆知的瑞幸咖啡,由此,陸正耀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瑞幸在上市之後,以「快」為重點,迅速在全國開始裂變式營銷。而在價格上,瑞幸開啟了一場「低價戰」,有些產品的價格甚至低過某多多。
而且只要你下載瑞幸咖啡APP,或者邀請你的朋友成為新用戶,甚至還可以免費喝。
所以,無論是神州系,還是瑞幸,陸正耀都有一套自己的企業生存之道。總結起來就是:
無與倫比的快;
扣人心弦的故事;
以及,
薅資本主義的羊毛,割美國的韭菜,補貼中國消費者。
2020年的黑天鵝來了
有人說,2020年啥事沒干,光見證歷史了:
我們見證了全民抗疫;
見證了承載一代人青春的巨星的隕落;
見證了股神巴菲特炒股虧損;
見證了美股史上的第五次熔斷;
見證了幾十家航空公司的倒閉;
見證了油價跌負;
見證了原油寶的投資者出現了巨額虧損;
.......
而這一切的「不可能」都是由此次疫情所間接導致。
也許,如果沒有此次疫情,
消費不會收縮;
生產不會中斷;
全球產業鏈不會斷裂;
瑞幸也不會這么快就遭遇滅頂之災。
渾水是誰
做空(Short sale)是金融資產的一種操作模式。與做多相對,做空是先借入標的資產,然後賣出獲得現金,過一段時間之後,再支出現金買入標的資產歸還。即為先借貨賣出,再買進歸還。
瑞幸做空背後的主角便是「渾水公司」。對,就是那個渾水摸魚的渾水。
渾水公司是資本市場中做空成功率極高的公司之一,三年做空了九家公司,而這九家公司全部是中概股,包括新東方、分眾傳媒、輝山乳業、安踏體育、網秦等。其中七家公司都以做空成功為結果,被做空對象不是被退市,就是長期停牌,要不就是股價直接腰斬。
渾水的創始人名叫卡森·布洛克(Carson Block),他曾專門寫了一本書《Doing Business in China FOR DUMMIES》(在中國做生意之傻瓜指南),親述在中國經商要避開哪些坑。不少讀過這本書的人都稱,布洛克甚至比中國人還了解中國人。
在布洛克的印象中,「渾水摸魚」符合部分中國商人不願意一切清晰透明並認為透明就賺不到錢的觀念,正是這種觀念,導致了許多侵害投資者利益的問題。
所以,如果一家公司的一些利潤率、增長率比同行高出很多,那麼就有被渾水瞄準的可能。
今年1月31日,渾水稱收到一份關於瑞幸咖啡的匿名做空報告,認為該報告內容屬實,在其官方平台發布。
為了完成這份報告,它們僱傭了92個全職和1400多名兼職調查員,收集了25000多張瑞幸咖啡小票,總共錄制了11260小時視頻,包括620個直營店,981天營業日的全部營業時間監控錄像,並且收集了大量內部微信聊天記錄。從而得出瑞幸在2019年第三季度每個商店每天的商品銷售數量至少誇大69%,在2019年第四季度誇大88%等結論。
曾遭渾水攻擊的新東方俞敏洪曾說:「因為美國市場對中國公司形成了一種不信任的情緒,所以渾水弄哪家公司,哪家公司股票就會跌,它就能賺錢。」
而除了渾水之外,還有其他的機構也在從事著這份工作。
中概股全線被做空
4月7日,做空機構Wolfpack Research發布報告稱國內視頻網站巨頭愛奇藝財務方面涉嫌造假。隨後,愛奇藝股價早盤跳水,跌幅超過12%。
幾乎同一時間,著名的培訓機構好未來在官方網站上發布公告稱在審計過程中發現內部員工數據造假,錯誤誇大銷售數據。隨後好未來股價暴跌。
4月14日,做空機構香櫞發布報告認為,跟誰學(GSX:NYSE)虛增營收70%,稱其是2011年以來最大的中概股造假案。跟誰學股價迅速大跌10%,市值也蒸發了近50億元。
僅不到半年,幾家中概股同時遭到做空並捲入財務丑聞,這使得中概股遭遇嚴重的信任危機。不禁讓人懷疑,拋開瑞幸的牽連,資本市場是不是也在刻意打壓著中概股?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們既然無法消除這種懷疑,就應該積極應對當前擺在中概股面前的形勢。
一方面,中概股應該思考如何應對諸如此類的做空?
從這個層面看,其實,做空帶來的不僅僅是危機,更是轉機。
雖然,做空對企業未來海外融資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一個允許做空的市場,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淘汰劣質公司、降低系統風險。做空機構也可以通過一些專業的數據,充分發揮監測的作用,使企業具備強烈的誠信意識。
從另一個層面來講,我們也應該考慮到這種做空行為在國內是否被允許?
因為當前的做空主要是針對在美上市的國內企業,做空的機構也較多是國外機構。所以,我們應該思考到:當前的這種做空是不是在國內被允許,對做空的涉及范圍是否有明確的限定?
不過到目前為止,瑞幸事件對中概股整體走勢的影響並不算太大。
瑞幸的鍋 扣在了誰的頭上
從瑞幸咖啡的道歉聲明看,它把責任甩在了目前已被停職的COO劉劍和其部分下屬身上。
但偽造22億這么巨大的造假金額,真的是這個只有期權沒有實際股權的首席運營官能做到的嗎?
所以,瑞幸的鍋,到底「扣」到了哪裡?
首先,瑞幸背後擁有一個強大的後盾,即「神州系」。瑞幸咖啡的三大股東為董事長陸正耀、創始人錢治亞、愉悅資本劉二海,號稱「鐵三角」。
他們又兼具著另一個身份,陸正耀是神州優車董事長;錢治亞曾是神州優車COO;劉二海曾是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
這樣來看,瑞幸咖啡背靠著整個神州系。
作為神州優車董事長,陸正耀搭建了一個產業鏈閉環模式,即聯合造車、買車、租車,圍繞著顧客一系列關聯性消費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務。
從一定程度上講,這種閉環模式代表了對未來汽車行業發展模式的可貴探索。但是,產業閉環一定要有金融的支持。沒有了金融支持,產業很難發展壯大。所以,陸正耀採取了與瑞幸咖啡同樣的融資模式。
無獨有偶,2019年年初,陸正耀通過間接收購的方式拿下寶沃汽車67%的股權後,寶沃汽車開始在神州的操盤下,搞起了所謂的「汽車新零售」。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寶沃汽車2019年銷量為45321輛,但根據廠家的上險量,實際售出50365輛,同比上漲47.3%。因此,有業內人士推測,寶沃銷量大漲的背後,其實是神州「左手倒右手式」的自產自銷。
而在最近的神州優車發布的公告顯示,寶沃汽車擬用40億元固定資產(含在建工程)沖抵其應付北汽福田的約40億元債務。
換句話說,神州優車相當於只是借寶沃一用,現在又還給了福田汽車。
這對於寶沃來講,不僅背負巨債,而且失去了原屬於自己的廠房和流水線,再加上此次瑞幸事件影響,可謂苦不堪言。
除了自家項目之外,瑞幸事件對於其他造車新勢力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小鵬汽車首席執行官何小鵬曾於去年表示有意赴美上市。然而,隨著中概股在納斯達克的風波,若這一IPO計劃尚未啟動,那就需要至少等待一段時日了。
所以,瑞幸這杯咖啡澆滅了造車新勢力赴美上市的良機。它們或許將要面臨更嚴格的審核,甚至可能會被直接拒絕。
不是瑞幸會是誰
正常來看,瑞幸靠神州系的錢促進自身的成長,上市後再將融資套現的資金運轉到神州系。如此一個循環的資金流轉模式,本身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但是,2020年伊始,在黑天鵝的沖擊下,各大企業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尤其是汽車行業。這就導致神州系無法獲得資金,進而就直接造成瑞幸的融資困難。
此外,瑞幸過於急功近利,唯快不破。對於企業來說,求快並沒有什麼錯。特別是在融資環境遇冷的2018年後,每個企業都想用最快的速度,獲取盡可能大規模的用戶和營收增長,並藉此獲取資本的青睞。如果能上市公開發行,企業的融資成本將進一步降低,投資人也能收獲更多回報。
但是問題在於,在瑞幸看來,燒錢擴張的費用,遠不如造假來得多快好省。他們以為自己能用流量術操縱流量,最終卻被反噬,這也恰恰成了瑞幸的取禍之源。
但也有不少人提出,「造假誠不對,華爾街最黑」 。即使不是瑞幸,也可能是「幸瑞」。
換句話說,無論是誰,美國也總會找到一家中國企業對其進行開刀的。
在他們看來,這也許是一次有預謀的經濟戰爭,是從搞垮中國企業著手。不怕自損八百,只要能傷我們一千。因為這很符合某政府的辦事風格。他們甚至可能會提高中概股上市的門檻,那些市值較小的公司,可能會被攔在門外。
樂觀來看,這也未必都是壞事,於國企而言是一次考驗。優良企業脫穎而出,不良失信企業也會遭遇資本拋棄淘汰。
同時,這也對國內證監會提出警示:造假是不可違反的底線,誠信是必須遵守的准則。瑞幸不會是個個例,作為前車之鑒,國內企業要嚴守誠信,才能在做空來臨之際泰然自若。
「人無信不立,市無信不興」,無論國內國外,上市公司都應該堅守誠信,真實、准確地披露信息。否則,「僥幸就會不幸,失信寸步難行」。
造假誠不對 華爾街最黑
瑞幸事件帶給我們的思考遠不止如此。
從更深層次來講,正是由於國內缺乏資本融資市場的基礎設施,造成企業融資困難。所以,國內企業只能寄人籬下,盡量滿足國外市場融資標准。
綜合來看,我們更應該反思當前的國內資本市場。我們應該建立更加強大的金融基礎設施,同時也應該加大資本市場對於產業的支持力度,深化金融改革,以一種包容開放的心態對待企業機制,積極引導著國內的資本市場朝著理性的方向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