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想要2003到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公報
只有03年的 哪位兄弟有其他的麻煩分享一下,謝謝
㈡ 誰知道2000年—2002年三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額統計年鑒、公報和統計局網站上都沒有!
你查歷年的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2011 年版的已經出來了
㈢ 哪裡可以下到2011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見附件
㈣ 2008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2008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08年,在領導人的正確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開展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與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強大動力,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堅決執行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成功戰勝低溫雨雪冰凍、超強台風和洪災等嚴重自然災害,全力支援地震災區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省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08年全省生產總值35696.4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70.23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8402.64億元,增長11.4%;第三產業增加值15323.59億元,增長9.1%。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7.0%,批發和零售業增長11.2%,住宿和餐飲業增長11.8%,金融保險業增長11.0%,房地產業下降4.8%,其他服務業增長13.3%。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4.1%。民營經濟增加值15133.33億元,增長9.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37588元,增長8.7%。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5.6%,其中食品類上漲13.2%。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3.1%,其中生產資料上漲3.7%,生活資料上漲2.0%。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7.9%,其中燃料、動力類上漲15.1%,黑色金屬材料類上漲19.2%,有色金屬材料和電線類下降4.7%。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8.6%。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16.5%,其中穀物上漲11.0%,蔬菜上漲12.0%,水果上漲10.8%,油料上漲15.0%,畜產品上漲24.9%。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4.5%,其中化肥上漲25.9%,農葯上漲2.2%。商品零售價格上漲6.0%,其中城市上漲6.0%,農村上漲6.2%。
年末全社會從業人員5460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1%。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98.50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10.8萬人。年末城鎮實有登記失業人員38.0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56%,比上年末上升0.05個百分點。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產業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區域發展不協調、體制機制不完善等深層次矛盾依然突出,嚴重自然災害、國際金融危機等國內外因素帶來新的困難和挑戰,表現在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就業形勢嚴峻,城鄉居民增收難度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及維護社會穩定壓力增大等。
二、農業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499.94千公頃,比上年增長0.8%。糖蔗種植面積136.04千公頃,下降1.2%;油料種植面積323.87千公頃,增長4.3%;蔬菜種植面積1112.63千公頃,增長4.5%。
全年糧食產量1243.44萬噸,下降3.2%;糖蔗產量1079.30萬噸,下降1.6%;油料產量81.54萬噸,增長4.9%;蔬菜產量2431.43萬噸,增長3.4%;水果產量983.49萬噸,增長3.5%;茶葉產量4.84萬噸,下降1.1%。
全年肉類總產量411.96萬噸,增長6.8%;其中豬肉產量253.96萬噸,增長7.9%;禽肉產量146.24萬噸,增長6.5%。全年水產品產量680.39萬噸,增長2.4%;其中海洋捕撈153.83萬噸,增長2.4%;海水養殖222.98萬噸,與上年持平;淡水捕撈12.49萬噸,增長5.6%;淡水養殖291.09萬噸,增長4.2%。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17254.04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下同)完成工業增加值15272.84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7.8%,民營企業增長19.3%,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10.9%,股份制企業增長17.0%,集體企業增長9.9%,股份合作制企業增長5.7%。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4.2%,重工業增長12.2%,輕重工比例由上年的39.2:60.8變為40.7:59.3。
九大支柱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4%,其中三大新興支柱產業增長13.9%,三大傳統支柱產業增長12.7%,三大潛力產業增長12.0%。三大新興產業中的電子信息、電氣機械及專用設備、石油及化學增加值分別增長17.6%、13.3%和8.9%;三大傳統支柱產業中的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建築材料分別增長12.3%、11.1%和15.1%;三大潛力產業中的森工造紙、醫葯、汽車及摩托車分別增長9.8%、13.7%和12.6%。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5.3%。高技術製造業增長16.5%。六大高耗能行業比上年增長9.4%,其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3.2%,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5.7%,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14.2%,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20.5%,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6%,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下降1.5%。
2008年1-11月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74.3。資產貢獻率10.6%,資本保值增值率108.2%,資產負債率59.4%,流動資產周轉次數2.52次,成本費用利潤率4.1%,全員勞動生產率123416元/人年,產品銷售率97.0%。實現利潤總額2130.34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1%。虧損企業10799家,比上年同期增長30.2%;虧損企業虧損總額493.1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2.4%。
全年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4470個,比上年增長6.2%;實現增加值1148.60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實現利潤總額115.77億元,增長21.8%;利稅總額270.13億元,增長31.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181.38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基本建設投資5231.63億元,增長17.1%;更新改造投資1396.54億元,增長16.6%;房地產開發投資2932.34億元,增長16.8%。分城鄉看,城鎮投資8801.40億元,增長17.0%;農村投資2379.98億元,增長14.8%。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2766.26億元,增長17.2%;非國有經濟投資8415.12億元,增長16.3%;其中民營經濟投資4258.86億元,增長20.1%。分地區看,珠三角地區投資7827.27億元,增長13.5%;東翼地區投資861.73億元,比上年增長22.4%;西翼地區投資613.06億元,增長20.6%;北部山區投資1445.36億元,增長21.8%。
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10.08億元,增長49.4%。第二產業投資3934.56億元,增長12.1%;其中工業投資3912.32億元,增長12.3%。第三產業投資7136.74億元,增長18.7%。
在房地產開發投資中,商品房住宅投資2132.52億元,增長18.9%;經濟適用房投資8.61億元,下降16.2%。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22992.63萬平方米,增長14.4%,其中商品住宅18022.38萬平方米,增長14.4%。商品房竣工面積4359.24萬平方米,增長8.2%;其中住宅3476.22萬平方米,增長5.0%。商品房銷售面積4824.41萬平方米,下降22.4%;其中住宅4378.37萬平方米,下降22.7%。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積1824.61萬平方米,增長15.5%;其中住宅1030.66萬平方米,增長37.1%。經濟適用房施工面積78.91萬平方米,下降7.1%;竣工面積6.50萬平方米,下降75.0%;銷售面積6.83萬平方米,下降95.3%。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772.21億元,比上年增長20.3%。分地域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9593.27億元,增長20.3%;農村消費品零售額3178.94億元,增長20.6%。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0816.47億元,增長20.8%;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882.45億元,增長21.8%;其他行業零售額73.29億元,下降35.2%。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6.4%,肉禽蛋類增長19.7%,服裝類增長20.4%,汽車類增長19.0%,石油及製品類增長34.3%,日用品類增長12.8%,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3.4%,通訊器材類增長3.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0.4%,建築及裝潢材料類下降30.4%,傢具類下降10.0%,化妝品類下降5.5%,金銀珠寶類增長6.8%。
六、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6832.6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出口4040.97億美元,增長9.4%;進口2791.64億美元,增長5.4%。出口大於進口1249.33億美元,比上年增加204.9億美元。
全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91.67億美元,增長11.9%;其中,製造業佔59.4%,房地產業佔17.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佔4.4%,批發和零售業佔5.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佔3.7%。
全年經核准境外投資協議金額21.8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68.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6%;對外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5.84億美元,下降7.2%;年末在外人員34594人。
七、交通、郵電和旅遊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387.51億元,比上年增長7.0%。
全年主要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98795萬噸,比上年增長5.6%;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37808萬噸,增長3.5%。港口集裝箱吞吐量4038.93萬標准箱,增長6.3%。
年末全省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575.01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3.5%;其中私人汽車436.22萬輛,增長17.1%。民用轎車保有量達到285.74萬輛,增長26.4%;其中私人轎車251.57萬輛,增長22.8%。
全年完成郵電通信業務總量3595.72億元,增長17.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87.38億元,增長13.0%;電信業務總量3508.34億元,增長17.2%。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3573.31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2764.46萬戶,鄉村電話用戶808.86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達到8179.65萬戶,新增337.59萬戶。
全年口岸入境旅遊人數10323.4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0.04%。其中,外國人615.95萬人次,下降8.4%;香港、澳門和台灣同胞9707.52萬人次,增長0.6%。在入境旅遊人數中,過夜旅遊者2516.17萬人次,增長8.0%。國際旅遊外匯收入91.75億美元,增長5.4%。國內遊客達30945萬人次,增長2.6%,其中過夜旅遊者13361.65萬人次,增長9.4%;國內旅遊收入2003.61億元,增長11.9%。
八、金融、證券和保險
年末全省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56119.2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6%。年末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33835.86億元,增長12.6%。農村信用社人民幣貸款余額3791.14億元,增長13.1%。中資銀行業金融機構人民幣個人消費貸款余額6274.37億元,增長7.6%;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5506.43億元,增長5.1%。
年末全省境內證券市場共有上市公司202家,比上年增長7.5%;股票227隻,市價總值達11823.41億元,下降64.2%。上市公司全年通過證券市場直接籌集資金487.42億元,下降58.2%;其中首次上市發行企業(IPO)14家,籌資65.03億元。截至年末,全省有證券公司23家,證券營業部477家。證券公司代理股票基金交易額133543.06億元,下降45.3%;各項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81.09億元,下降54.6%。基金公司20家,共管理177隻基金;基金規模11085.26億份,增長7.1%;基金凈值8101.20億元,下降48.6%。期貨公司24家,全年代理交易額144350.06億元,增長89.6%。
全年全省實現保費收入1124.98億元,增長39.0%。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734.66 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保費收入97.71億元,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292.62億元,分別增長54.0%、36.9%和12.2%。全年共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283.17億元,增長28.0%。其中,壽險業務賠付支出84.88億元,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172.04億元,分別增長15.9%和34.0%;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支出26.25億元,增長34.1%。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2.11萬人,比上年增長6.9%;在校研究生5.88萬人,增長8.1%;畢業生1.62萬人,增長17.4%。普通本專科招生39.07萬人,增長10.1%;在校生121.64萬人,增長8.6%;畢業生28.25萬人,增長21.2 %。各類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不含技工學校)招生39.8萬人,增長8.9%;在校生100.08萬人,增長10.3%;畢業生24.53萬人,增長10.7%。普通高中招生66.81萬人,增長10.1%;在校生181.76萬人,增長5.4%;畢業生53.49萬人,增長11.4%。初中招生180.36萬人,增長3.5%;在校生497.88萬人,增長3.1%;畢業生143.00萬人,下降0.3%。小學招生131.59萬人,下降8.5%;在校生956.47萬人,下降6.0%,畢業生186.76萬人。全省特殊教育招生0.35萬人,在校生2.51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32.35萬人。
年末縣及縣級以上國有研究與開發機構、科技情報和文獻機構435個。大中型工業企業擁有技術開發機構1900個,比上年增加360個。全省從事科技活動人員49.9萬人,比上年增長10.5%;科技活動經費使用總額820億元,比上年增長19.4%。全省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約490億元,增長20.8%;其中基礎研究經費支出7.2億元,增長18.0%。民營科技企業7740家,從業人員140萬人,技工貿收入8500億元,增長11.1%。
全年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433項,其中基礎理論成果29項,應用技術成果392項,軟科學成果12項。全年申請專利量103883件,增長1.4%;其中發明專利28099件,增長5.3%。專利授權量62031件,增長9.9%;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7604件,增長104.7%。經PCT(專利合作條約)提交專利申請3120件,增長17.9%。全年經各級科技行政部門登記技術合同16168項;技術合同成交額184.77億元,增長38.0%。
全省重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440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22000億元,增長15.4%。擁有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17家,已建立省級工程研究(技術)中心342家;國家級企業(集團)技術中心36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41項,重大技術裝備研製項目85項。認定技術創新專業鎮277個,建立專業鎮技術創新平台170個。
全省共有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31個,法定質量計量綜合檢測機構22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69個。獲得資質認證的實驗室1585家,獲得管理體系認證企業37865家,產品獲得3C認證企業17777家。
全省共有天氣雷達觀測站點7個,衛星雲圖接收站點10個。共有地震台站54個,地震遙測台網7個。全省共有海洋觀測、監測站點272個。測繪部門共出版地圖103種,總印數319.8萬幅。出版測繪圖書5種,總印數3.8萬冊。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省共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28個,文化館123個,縣級及以上公共圖書館133個,博物館、紀念館153個。全省有廣播電台22座,電視台24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7.1%和97.4%。有線電視用戶1482.46萬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517.16萬戶,分別比上年增長10.2%和45.3%。全年出版報紙43.6億份,各類期刊2.5億冊,圖書2.7億冊。全省共有綜合檔案館143個。
年末全省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5878個,比去年減少612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427個,婦幼保健機構126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5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37個,衛生監督所137個。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23.2萬張,增長6.8%。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8.44萬人,增長6.2%;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4.45萬人,注冊護士13.61萬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技術人員7353人,衛生監督所衛生技術人員3530人。全省共有鄉鎮衛生院1306個,鄉鎮衛生院床位4.2萬張,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6萬人。法定報告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總數226852人次,報告死亡927人;報告傳染病發病率240.08/10萬,死亡率0.98/10萬。農村自來水普及率78.4%,提高0.9個百分點。
全省體育健兒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25人34人次獲得24項世界冠軍,破3項世界紀錄。
十一、人民生活、社會保障與安全生產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399.77元,比上年增長13.8%;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7.6%。農村居民消費支出中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所佔比重為5.6%。全年農村居民住房面積人均27.89平方米。農村最高20%收入組人均純收入13805.98元,農村最低20%收入組人均純收入2659.34元。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32.86元,比上年增長11.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7%。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7.8%。城鎮居民消費支出中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所佔比重為12.5%。全年城鎮居民住房建築面積人均32.95平方米。城鎮最高10%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3756.36元,城鎮最低10%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345.57元。
年末全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444.25萬人,比上年末增長9.8%;其中參保職工2171.23萬人,增長10.2%;參保離退休人員273.02萬人,增長6.2%。參加基本醫療保險3759萬人,增長47.5%;其中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數2401萬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數1358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農民工1332.8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441.74萬人,增長10.2%。參加工傷保險2302.34萬人,增長8.9%;其中參保農民工1523.89萬人,增加173萬人。參加生育保險1011.21萬人,增長53.4%。全省有123個縣(市)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實際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民4834.30萬人,比上年增長16.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累計支出總額41.40億元,累積受益1539.80萬人次。全年城市醫療救助45.34萬人次,比上年減少20.6%。農村醫療救助94.23萬人次,增長7.0%。民政部門資助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150.98萬人次。全年徵收社會保險基金1124億元,增長24.6%;年末五種保險基金累計結餘2437億元,增長27.2%。到2008年底,全省享受低保救濟的困難群眾達200.33萬人,其中城鎮39.65萬人,農村160.68萬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25.60萬人,下降5.1%。
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10.69萬張,收養人員7.68萬人。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1.14萬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750個。全省共發行銷售福利彩票63.39億元,籌集福利資金20.38億元,直接接收社會捐贈43.24億元。
全年共發生各類事故45103起,比上年下降16.2%;死亡7998人,受傷47437人,直接財產損失34027.30萬元,分別下降10.7%、15.7%和12.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9389起,下降15.4%;造成死亡7182人,受傷46998人,直接財產損失10013.60萬元,分別下降10.1%、15.4%和17.1%。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22,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為4.33。
十二、人口、資源與環境
年末常住人口954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12萬人,出生率11.8‰;死亡人口43萬人,死亡率4.55‰;自然增長人口69萬人,自然增長率7.25‰。年末常住人口的主要構成:男性佔51.2%,女性佔48.8%;0-14歲人口佔19.7%,15-64歲人口佔72.4%,65歲及以上人口佔7.9%;城鎮人口佔63.4%,鄉村人口佔36.6%。
全年全省耕地面積2843904.85公頃,減少9145.35公頃。其中,建設佔用耕地3547.45公頃,災毀耕地534.13公頃,農業結構調整實際佔用耕地5057.61公頃。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5132.93公頃。當年凈減少耕地3754.25公頃。
全省全年水資源總量2263.51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2369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2136毫米,比上年增加38.0%。年末全省大型水庫蓄水總量134.0億立方米,增長15.4%。全省人均用水量為482立方米,下降2.2%。全年總用水量460.1億立方米,下降0.5%;其中生活(含生態)用水94.5億立方米,增長3.6%;工業用水136.2億立方米,下降3.5%;農業用水229.4億立方米,下降0.4%。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129立方米,下降14.6%。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79立方米,下降16.8%。
全省省級水質監控斷面中,滿足Ⅲ類標準的斷面比例68.1%,滿足Ⅳ類標準的斷面比例13.8%,滿足Ⅴ類標準的斷面比例7.8%,超過Ⅴ類標準的斷面比例10.3%。近岸海域達到一類海水水質標准比例57.3%,減少1.3個百分點;達到二類海水水質標准比例21.5%,減少1.3個百分點;達到三類海水水質標准比例10.3%,增加3.2個百分點;達到劣四類海水水質標准比例6.8%,減少0.5個百分點。嚴重污染海域面積3400平方公里,減少0.5%。
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找到的礦產種類共148種(含亞礦種),已查明資源儲量的共計101種,其中能源礦產7種,金屬礦產32種,非金屬礦產58種,水氣礦產4種。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15處,其中金屬礦產地8處,非金屬礦產地4處,水氣礦產地3處。
全年平均灰霾天氣日數64天,比上年減少3天;全年平均日照時數1726小時,比正常年份平均減少55小時。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空氣質量均達到二級標准。全省建成污水處理廠175座,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092萬噸,增長25%;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5%;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96.36萬噸,比上年下降5.28%;二氧化硫(SO2)排放量113.59萬噸,比上年下降5.58%。
全年農作物受災面積1393.06千公頃。洪澇和乾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77.20億元。洪水和沿海風暴潮死亡人口104人。海洋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149.84億元;發生赤潮10次,累計面積230平方公里。發生各類地質災害205起,造成死亡人數33人,直接經濟損失1.09億元。
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更新造林、有林地造林面積80283公頃,低產低效林改造面積39083公頃。其中林業重點工程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積1291公頃,低產低效林改造面積10918公頃。全省義務植樹完成9749萬株,森林覆蓋率達到56.3%。全省共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個,面積23.7萬公頃;國家地質公園7個,地質遺跡保護區8個,面積4.1萬公頃。
注: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指標,現行制度調查時期為1-11月。
3.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4.主要農產品產量增長速度的計算基數根據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做了相應調整。
㈤ 那位手頭上有《2009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關於2009年的數據,謝謝分享給我啊
根據《公報》,200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對外直接投資再創新高,連續八年保持增長勢頭。200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以下簡稱流量)565.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1%。其中非金融類478億美元,同比增長14.2%,佔84.5%;金融類87.3億美元,同比下降37.9%,佔15.5%。聯合國貿發會議《2010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09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出)流量1.1萬億美元,年末存量18.98萬億美元,以此為基期進行計算,200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分別佔全球當年流量的5.1%,位居發展中國家、地區首位,名列全球第五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連續八年保持了增長勢頭,年均增長速度達到54%。 二是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規模比上年大幅增加,國家分布更為廣泛。200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規模超過2000億美元,亞洲、拉丁美洲是存量高度集中的地區,對發達國家、地區的投資存量佔7.4%;國有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佔到存量份額的90%左右;在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中,中央企業和單位佔80.2%,地方企業佔19.8%。截至2009年底,中國1.2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全球177個國家、地區設立境外直接投資企業1.3萬家,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凈額2457.5億美元,境外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 三是在亞洲、非洲地區投資覆蓋率最高,在亞洲分布最為集中。2009年底,中國的1.3萬多家境外企業共分布在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亞洲、非洲地區投資覆蓋率分別達到90%和81.4%。從境外企業的地區分布看,亞洲是中國設立境外企業最為集中的地區,其次為歐洲,非洲位居第三。境外企業分布的主要行業依次為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建築業及農、林、牧、漁業,其中,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分別佔30.2%、21.9%。
四是地方對外投資快速增長,其中中部地區增幅最大。2009年地方對外直接投資達96億美元,同比增長63.4%,其中中部地區增幅達2.1倍。上海、湖南、廣東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位列前三,當年直接投資分別達到12.1億、10.1億和9.2億美元。截至2009年底,浙江、廣東、江蘇、山東、北京、福建、上海、河南、黑龍江七省二市的境外企業數量占境外企業總數的六成。浙江省是中國擁有境外企業數量最多的省份。 五是對歐美投資較上年成倍增長。與以往我國對亞洲、非洲投資較快增長不同的是,2009年中國對歐洲、北美洲、拉丁美洲投資快速增長,其中對歐洲投資33.5億美元,增長282.8%,對北美投資15.2億美元,增長3.2倍,對拉美投資73.3億美元,增長1倍。 [1]
㈥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的參考文獻怎麼寫
俺你所需要的內容。
㈦ 2011中國外商投資報告的目錄
第一章 國際直接投資與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
第一節 全球國際直接投資發展
第二節 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趨勢與特徵
第三節 中國外資政策調整與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前景
第二章 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情況
第一節 對華投資前15位國家/地區概況
第二節 中國香港對內地直接投資
第三節 中國台灣對大陸直接投資
第四節 美國對華直接投資
第五節 日本對華直接投資
第六節 德國對華直接投資
第七節 新加坡對華直接投資
第八節 韓國對華直接投資
第九節 英國對華直接投資
第十節 法國對華直接投資
第十一節 澳大利亞對華直接投資
第十二節 荷蘭對華直接投資
第三章 外商直接投資地區趨勢
第一節 東、中、西部地區
第二節 部分省份利用外商直接投資
第三節 主要功能區利用外商直接投資
第四節 典型地區利用外商直接投資
第四章 外商直接投資產業分布
第一節 行業總體情況
第二節 農業
第三節 采礦業
第四節 食品製造業
第五節 紡織業
第六節 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
第七節 醫葯製造業
第八節 通用設備製造業
第九節 專用設備製造業
第十節 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
第十一節 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第十二節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第十三節 批發和零售業
第十四節 衛生與醫療服務業
第五章 最大500家外商投資企業在華投資與經營
第一節 總體發展情況
第二節 地區分布
第三節 行業分布
第四節 投資方式
第五節 市場導向
第六節 出口分析
第六章 中國外資政策發展
第一節 世界各國外資政策發展
第二節 中國國際經濟合作政策
第三節 國內有關外資政策
後記
㈧ 2014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哪裡下載
2014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目前沒有網站提供免費下載,購書價格為125元;如果可以免費下載,書就賣不掉了。還是給出版商一口飯吃吃吧。謝謝理解!
㈨ 2010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現在有嗎
還沒有出來,你可以通過商務部網站查到2010年對外投資的一些數據。
㈩ (18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為688.1億美元,連續九年保持
⑴信息:實行「海禁」政策,對外貿易由官方壟斷。中國絲織品出口量大。(共版3分)權
原因:①政治上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②經濟上以自然經濟為主體而帶來的封閉性;③思想文化:明清時期強化了思想的控制。(3分) ⑵變化:①工礦產品出口有較大增長,②機器開采和機制產品增長明顯,③但是工業製成品出口中仍以手工製品為主。(4分)(任何兩點得4分,寫出其他從材料中得出的正確信息也可酌情給分,但滿分不超過4分)⑶原因:①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成為基本國策;②城鄉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③經濟特區和開放城市的設立,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④70年代 ![]() 積極意義:使中國經濟逐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加快了中國工業化進程。(2分) 與2011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公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個人大額貸款平台
瀏覽:443
招行貸款利息高嗎
瀏覽:283
定期還貸理財
瀏覽:851
3月10廣西大化生豬價格
瀏覽:901
粵港澳大灣區理財產品
瀏覽:631
外匯交易收徒
瀏覽:15
從境外匯人民幣到境內
瀏覽:627
江西基金產業基金
瀏覽:490
婚戀行業融資
瀏覽:255
華昌融資黃了
瀏覽:630
二手門面銀行貸款有按揭費用嗎
瀏覽:116
冰劍投資
瀏覽:304
融資合格證
瀏覽:801
sei投資財經新聞
瀏覽:821
江蘇融資租賃
瀏覽:562
100蘭特摺合人民幣
瀏覽:949
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瀏覽:192
長和股票價格
瀏覽:240
財經金融股票
瀏覽:246
大牛市滿倉買基金能翻幾倍
瀏覽:3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