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6十大虧損電影出爐,什麼是壓垮國產電影的最後一根稻草
016年雖然已經過去,但影視行業的多項年度盤點才剛剛開始,比如,近日新鮮出爐的2016年度電影票房。從各項數字來看,2016年電影市場遇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不僅去年初許下的600億票房目標遠未達成,甚至連年度票房增長率都未能突破5%。日前,有媒體根據去年電影行業的多項數字,總結出了年度虧損最多的幾部電影。從這份表格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去年電影市場的虧損數字從數千萬到數億元不等,而其中亦不乏大製作、大導演、重磅明星加盟的影片。何以這些曾經的「票房靈葯」慘變「票房毒葯」?而除了票房之外,發行、營銷渠道是否也應背負虧損的鍋?去年票房虧損的原因究竟在哪裡?高成本動畫?觀眾不買賬從這些電影中,首當其沖的一類就是以《搖滾藏獒》《小門神》和《精靈王座》為代表的高成本動畫電影。這類電影都打著畫面精良的旗號,將大把製作費用投入了前期的製作公司。無論是由美國好萊塢團隊斥資6000萬美金打造的《搖滾藏獒》,還是由7000萬人民幣支撐了三年漫長製作期的《小門神》,在這些漂亮的投資數字背後都是後期上映時巨大的回本壓力。然而,國內觀眾卻似乎並不願意為這類電影買賬。幾部高成本動畫電影在上映後,無一不是票房低迷,最終慘淡收場。如此低回報率的影片,也就註定了前期高昂的製作費用付諸東流。重金並沒有砸出水花,虧損也是在所難免。合拍科幻動作片:披著「洋」皮的國產片而另一類在中國電影市場遇冷的就是中外合拍的科幻動作片了,前文榜單中出現的《勇士之門》和《蒸發太平洋》都屬於這一類型。這類電影在投資、演員、上映地區等方面通常是由中外聯合,電影類型無一不是故事格局大、後期特效要求高。然而這類中西合璧的產物卻在中國電影市場上顯得水土不服,東方元素與西方科幻的結合差強人意、缺乏誠意,觀眾自然不買賬。《勇士之門》預算4800萬美元(摺合約3.3億人民幣),然而國內上映後票房僅有2283萬,凈虧損預估超過3.2億。《蒸發太平洋》票房收益3500萬,但和900萬美元(摺合6000萬人民幣)的投資相比,也損失了至少3700萬。對賭or保底?投資與票房的較量近年來的國產電影市場,出現了「對賭」和「保底」兩項新發行策略。「對賭」往往是資本市場的概念,在電影行業里又被稱為「保底發行」。所謂「保底發行」,即製片方與發行方在影片上映前簽訂的一個對賭協議。根據協議,雙方確認一個數額,無論影片票房最終是多少,製片方都能提前鎖定一筆高額收益,而發行方則在實際票房超出這個數額的部分,優先獲得額外收入。不過,保底發行雖然贏面大,但也是具有極高風險的,一旦失敗,也需要承擔巨額虧損。《夢想合夥人》就是因保底虧損的一部典型代表。該片由一眾明星出演,然而上映後卻因口碑不佳,最終僅獲得票房8100萬(投資方分賬約3000萬)。這樣一來,為這部電影花了3億保底的福建恆業影業就損失了一大筆錢。據悉該片電影投資9000萬,預估凈虧損6000萬。同樣因保底而慘遭虧本的還有《葉問3》。該片製作成本和發行等費用共計約3億,保底票房為10億,然而最終卻僅收獲了8億票房,因此保底失敗的快鹿投資集團將承擔巨額虧損。此外,《葉問3》上映期間還爆出了虛假排場(鎖定座位、幽靈場等)的黑幕,涉及虛假票房3200萬。因此《葉問3》到底虧損了多少錢,除了投資方心中有數外,外人恐怕無法算清這筆糊塗賬。古裝武俠IP:市場盡失,春天不再曾經風靡一時的古裝武俠電影,近年來逐漸失去了其在電影市場的地位,《三少爺的劍》票房滑鐵盧就是最好的證明。這部由博納和爾冬升打造,原著為古龍的大IP電影,上映之後卻因口碑不佳,最終票房收益不足1億,凈虧損達6300萬。而另一部同樣命運的是《封神傳奇》。這部由中國星主控,博納、阿里巴巴、愛奇藝等聯合投資的影片,雖然眾星雲集,但無奈觀眾對這類噱頭大卻不會講故事的電影早已失去興趣,上映後口碑欠佳也是可想而知了。最終電影票房僅以2.84億草草收場,投資方能獲得分成約1.1億。如果成本按4億算,凈虧損達2.9億。意外虧損:李安效應失靈、主旋律沒市場李安的年度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意外反響不佳,最終以3093萬美元的票房成績收場。雖然李安這面金字招牌在國內的影響力非同凡響,上映後在豆瓣和時光網的評分分別達到了8.6和8.0,但該片在美國本土的口碑欠佳,IMDb評分只有7.2分,爛番茄新鮮度45%。因此在最終的總票房上,美國市場僅收益174萬美元,占總票房的5.6%。海外已經在中國兩岸三地、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墨西哥、丹麥、挪威等地上映,票房2919萬美元,其中中國內地1.63億元。另一部反響不佳的影片是去年代表中國參加奧斯卡外語片競選的歷史大片《大唐玄奘》。這部影片在題材上貫徹了中央「一帶一路」的主旋律,主演黃曉明也憑這部片連續獲了義大利中國電影節和長春電影節兩個影帝。然而觀眾卻對這類題材興趣不大,豆瓣評分僅有5.2,票房也只有3300萬,這讓投資過億的中影集團虧損預計達到8800萬。賀歲檔:口碑票房雙撲街眼看2016票房目標無法達成,不少人將目標盯緊了年底的賀歲檔,期望能最終發力,讓慘淡了一年的票房迎來最後一次爆發。然而即便是祭出了國師張藝謀的大旗,《長城》依然沒能讓去年的電影大盤起死回生。不僅如此,賀歲檔上映的四部大片還尷尬「領銜」了年度票房虧損榜。賀歲檔集體虧損的首要原因,就是票房低迷造成的低回報率。以《長城》為例,預算為1.5億美元(約10億人民幣),如果僅算國內票房,要達到近26億才能回本。然而目前上映三周,票房才剛剛突破10億,遠未達到預期。《鐵道飛虎》也面臨同樣的窘境。這部主打精美特效製作的動作喜劇,前期投資成本高達2.5億,加上後期營銷、發行等費用,總投資約3億。雖然微影時代總裁林寧曾信誓旦旦給《鐵道飛虎》保底8億票房,不過目前已上映2周,而且經過了聖誕和元旦兩個假期後票房尚不足6億,日後若要完成這8億目標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虧損的另一方面原因則是來自電影口碑的集體撲街,無法激發觀眾貢獻票房的意願。無論是萬眾期待的《長城》,還是明星雲集的《擺渡人》,又或者是成龍領銜一眾鮮肉的《鐵道飛虎》,上映後豆瓣評分均在5分以下。而唯一一部有口碑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卻又因為其題材太過文藝、宣傳缺少熱度、排片率低等原因,大有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之嫌。因此,《羅曼蒂克消亡史》總投資在1.5億,最終票房落在1.19億,虧損高達1億。綜上而言,去年電影市場的大范圍虧損與影片類型、天價投資額、保底分賬形式有著錯綜復雜的關系。影視行業表面看似風光無限,不斷有資本湧入,然而從這些虧損數字背後卻也看到了市場的殘酷。若單從票房的角度看,觀眾逐漸回歸理性、明星效應不斷減弱、惡意炒作難以吸引眼球,因此,相較於五花八門的炒作和營銷途徑,拍一部真正好看的電影或許才是提升票房的正途。
『貳』 公安經偵介入快鹿集團調查
央廣網北京4月5日消息(記者趙珂)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今天有消息傳出,據上海快鹿集團內部員工透露,3月份快鹿關停了幾家子公司,自己所在的快鹿全資子公司,員工辭退了一半,一把手薪水停發。由電影《葉問3》假票房引發的連鎖反應似乎仍然沒有停止的跡象。
上海快鹿是一家民營投資公司,它旗下的子公司——大銀幕(北京)電影發行控股有限公司是電影《葉問3》的發行方。3月4日,《葉問3》開始上映,5天就拿下6個億的票房,但隨後就被曝出各種票房造假問題。最終,經主管部門查實有3200萬虛假票房,並遭到相應處罰。
正所謂「拔出蘿卜帶出泥」,《葉問3》的假票房事件雖然告一段落,但上海快鹿卻在媒體的審視下不斷爆出各種問題。先是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因為假票房事件而股價猛跌,然後金鹿財行和當天財富這兩家被認為是快鹿系的公司先後都發生了理財產品延期兌付和客戶擠兌的情況。
根據公告,金鹿財行、當天財富涉及的兌付金額分別為3億元和15億元。兩家公司都在公告里表示,快鹿集團會給他們的理財產品做資金擔保。但目前又傳出快鹿集團本身的資金出問題的消息,快鹿還能兌現自己的承諾嗎?《天下公司》今天分別詢問了金鹿財行和當天財富。金鹿財行的工作人員強調,快鹿的資金擔保是有書面授函的:
金鹿財行:您說的這個是快鹿30億的資產擔保,我們這邊也有書面授函這個情況我知道有,然後他還是說延遲兩三個月兌付,簽署資產保全協議,並且到我們總部蓋章,我們這邊在這周之內,會有具體的兌付時間列表會通知到客戶的。
當天財富方面則表示,外界傳言並不可信:
當天財富:首先你說的這個快鹿集團出問題這個事情我不知道,第二點就是外面飛的消息有可能只不過是公司一些暫時的方案,也不一定是真的。因為現在這種非常時期也有可能是以訛傳訛,亂七八糟的消息都在飛,沒什麼太大問題的情況下大家還是保持鎮定,聽公司怎麼講才是關鍵。因為我覺得作為員工來講,外面的消息我看了真的是在笑,那些消息是怎麼造出來的。
我們還對這兩家公司的高層以及快鹿集團的高管提出了采訪要求,但直到現在還沒有得到對方回應。
據業內人士介紹,快鹿集團對《葉問3》進行了一系列資本運作,有公司負責賣相關的眾籌產品,有公司去買票房收益權,有公司認購票房收益權投資基金,還有公司為這個基金提供收益保底。
表面上看,資本市場對《葉問3》抱有極大信心。但實際上,《葉問3》資本運作涉及的幾十家公司,都與上海快鹿集團關系曖昧,有的甚至直屬快鹿麾下。也就是說,《葉問3》的投資資金在快鹿的關聯公司間流轉後,最終又回到了快鹿手中。
快鹿的這種操作手法有沒有問題?互聯網金融千人會聯合創始人湯潯芳說,在法律層面上,很難說這是違規:
湯潯芳:他有什麼問題我們說了不算,得公安機關先查才能說了算。第二個就是說業務討論上看他各個實體之間法律層面有沒有瑕疵。中國法律的架構,包括P2P平台還有資產端資金端的股東之間的關系,還有關聯擔保這個事情,在中國的法律層面沒有明確的界定不能去做。比如所關聯擔保是不是合法,他沒有說不合法。還有一個就是資金端資產端後面的股東、P2P平台和擔保方後面的股東是一致的,合不合法,我咨詢了好幾個專業律師他們也沒說不合法,不能去做這個事,就是難以在法律層面說違規。
有觀點認為,快鹿集團一直在玩的就是一場龐氏騙局的游戲,出事情是遲早的事。湯潯芳認為,從快鹿的業務來看,不太像龐氏騙局:
湯潯芳:現在爆發出來的就是一個《葉問》這樣一個事情,我覺得很難說他是一個龐氏騙局,龐氏騙局是他自己賺的錢沒辦法給到投資人收益,然後不斷地用發新標去還舊的貸款融資,但是你看整個快鹿集團是不是這么做,我覺得也不一定。
現在,外界流傳消息稱快鹿集團資金鏈已經出現問題,湯潯芳表示,這件事只有公安機關調查以後才能有定論,現在大家都只能猜測:
湯潯芳:得看他自己本身的老闆有多少資產,上市公司多少資產,看他能不能填補《葉問》帶來的虧空。那麼資金鏈緊張是很多公司都存在的一個事情。但是說有沒有斷資金鏈的鏈條,我覺的現在下判斷還為時尚早。因為確實不知道他們具體內部的情況,去打聽的時候也確實打聽不出來,問也問不出來,你很難去下這個判斷。我們又不是公安機關,沒有他後台運營的數據,就是關於快鹿這個事情我覺得非常具體的下結論是對他平台上的投資人不負責任的。
『叄』 同類題材電影,《建國大業》和《大轟炸》反響差距大,《大轟炸》口碑怎樣,觀眾認可嗎
電影《大轟炸》原本還沒上映前,大多數人只知道這部電影耗資好幾億,可以說是回一部非常燒錢的電影,答再加上演員陣容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強大,幾乎集結了娛樂圈的一線明星,包括劉燁、范冰冰、陳偉霆、范偉等實力演員,本來是一部非常值得期待的電影。
但在崔永元微博爆出的消息可以說對這部電影造成的很大的影響,成為了被全網diss最慘的一部電影,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慘烈,電影從《大轟炸》變成了大欺詐,這也是崔永元作為娛樂圈紀檢委對這部電影的譴責。
所以說電影在未播出,就遭到了廣泛群眾的質疑,可以說在口碑上已經不抱希望了,原本以為可以大賣的一部電影,沒想著現在被全網聲討,估計現在連上映都是一個問題了。所以觀眾還是不要輕易的去買賬,這種時候還是理性一點,該支持的作品就要支持,不該支持的電影我們就不要去湊熱鬧了。
『肆』 《大轟炸》電影騙局是怎麼回事
謝邀!感謝關注影視控。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明確的說下,個人對崔永元先生無比敬佩,並毫無不尊敬的意思,故而下面的回答和崔永元先生的部分觀點若有不合,並不代表其他任何意思。
單純從電影本身來說,該部電影集結了國內外大牌明星,電影的主題和寓意也是比較正能量的,片方也表態一定回如期上映的,孰是孰非,希望不要影響到電影本身吧!
『伍』 如何評價電影「大轟炸」
《大轟炸》的投資人是施建祥,影片的投資方是他的公司快鹿投資集團,現在施建祥因為集資詐騙而出逃海外,而快鹿投資集團。
此前《葉問3》的投資方也是快鹿投資集團,片方在《葉問3》上映後買票房8800多萬,造成影片大受觀眾喜歡的假象,想以此欺騙更多觀眾盲目跟風觀影,賺取票房。這樣的騙取票房的手段被媒體揭發,最後導致快鹿非法集資崩盤,施建祥出逃海外。
就是這樣一部沾滿幾萬幾十萬上海普通百姓血汗的電影,竟然把重慶大轟炸這樣慘痛的歷史悲劇當做吸血工具來用,這不是在無情地揭開重慶人心裡的傷疤嗎?難道不是在侮辱歷史嗎?
所以崔永元現在在號召抵制《大轟炸》,就是不想讓這部電影在賺錢觀眾的票房,再把它票房輸送給貪婪無厭的投資人了。
『陸』 金融詐騙案快鹿集團這個屬不屬於你們管 我近八旬老人投資當天即快鹿集團20萬至今到期沒歸還,
快鹿就靠騙人,一而再三連著騙,什麼完美兌現,真不要臉,難道就這樣…
『柒』 中國有哪些著名影視劇投資人或集團投資過哪些作品
慚愧,我就知道一個,滬商首善、上海快鹿投資集團的董事長施建祥,《葉問》《康熙王朝》等等等,聽說今年將投資10億元,推出一系列大片。期待中。。。
『捌』 電影《大轟炸》口碑怎樣觀眾買賬嗎
電影《大轟炸》口碑很一般,豆瓣評分2.8,觀眾對這種故事結構混亂的抗日題材電影是不買賬的。大轟炸有三條敘事線索,分別是以布魯斯·威利斯飾演的美軍空軍教官領導的空軍抗日線,以劉燁飾演的飛行員為主的與日本間諜鬥智斗勇的敘事線,還有以范偉飾演的重慶市民崔三叔為主的民間抗日線。
(8)快鹿集團投資的電影擴展閱讀:
大轟炸講述的是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繼淞滬戰爭失利,南京吃緊。中華民族危急存亡之際,國民政府宣布遷都重慶,日軍從1938年2月18日至1944年12月19日,對重慶及周邊地區實施無差別轟炸,長達六年零十個月。
重慶市民面對日軍殘酷的狂轟濫炸,依然向死而生、樂觀堅強,展現了重慶不死中國不亡的民族氣節。為了保衛家園,年輕的中國飛行員在美國飛行教官的幫助下與日本空軍展開了一系列慘烈悲壯的空戰。雖然飛行裝備遠遠落後於日軍,但他們寧願戰死在天上,也不在地上苟活,與敵人在長空進行殊死搏鬥。
『玖』 快鹿集團施建祥身邊的影星楊某是誰
在施建祥先生 「市場經濟條件下,民營的發展只有地圖,沒有指南針」和「民內營要善於把不可能變容為可能」等創新理念引領下,集團歷盡50餘年滄桑,通過思維創新、機制再造、資源優化、重組嫁接和對外投資,逐步走上做強做大和提高提升的快車。
『拾』 電影《大轟炸》宣傳如此好,最後卻無法播出是因為太爛了
導致電影《大轟炸》多次延期上映,後來乾脆取消上映計劃的原因其實有很多個,但個人認為主要原因一共有二。
其一是影片資金鏈斷裂;
其二則是片方及演員涉及了過多負面新聞。
電影《大轟炸》改編自著名的「重慶大轟炸」事件,2010年開始籌備,隔年正式立項。因為涉及到了二戰內容,初始時定於2015年上映,為紀念反法西斯勝利七十周年獻禮。影片陣容相當強大,不但請到了梅爾·吉布森擔任藝術總監,還有找到了劉燁、布魯斯·威利斯、宋承憲、陳偉霆等人擔任主演,還有眾多友情加盟的大牌明星,可謂是星光熠熠。
由於牽扯的投資方、演員人數較多,問題也相對敏感,《大轟炸》只能放棄10月上映的打算;與此同時,因為影片籌備、拍攝、製作周期過長,片方過於疲憊、投資方也急於謀求回報,《大轟炸》也沒有時間再去等待上映機會,只能退而求其次,以低價賣給網路播放平台謀求微薄回報而宣告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