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股民有多少
呵呵,先請看一組數字(感謝中登公司的月報):
2009年末A股賬戶市值分布表:自然人(不含基金,債券)
0--1萬 15613802戶
1-10萬 26227865
10-50萬 6899047
50--100萬 833778
100-500萬 498631
500-1000萬 37229
1000萬以上 18468
合---計 50128820戶
分析這組數字之前,簡單回顧一下前幾年本人對這個問題的分析結論。在2006年底,當時A股流通市值是3萬億左右,估計當時活躍股民約在2000萬人到3000萬人之間,以30萬元投入股市資產(資金加市值)為大戶標准,大股民數約為40到50萬人之間;2007年底,流通市值在8萬億元左右,估計當時活躍股民在2500萬到3000萬人之間,以50萬元為大股民標准,總人數與一年前相比不變。
再回到這組數字。在2010年初,中國A股的總流通市值超過16萬億,和2007年底相比,大家都知道流通市值翻一倍主要是限售股解禁和IPO的貢獻。考慮到流通市值增長和CPI,我們把大股民的標准提高到100萬元如何?
那麼活躍股民(一年內有交易)人數如何?我不認為和2007年底相比有多大變化。雖然深滬兩市有效A股賬戶超過了一億三千萬個,但活躍賬戶和有股票的賬戶始終在6000萬以內,考慮到活躍股民肯定是深A滬A都有賬戶,其結果實際人數要打個對折,也就是保持在3000萬以內。
大股民數又該怎麼計算呢?這里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一、 中登公司的統計數是把深滬兩市合並計算的,也就是說在大市值股民中人數和賬戶數仍然存在打對折的問題(反而是萬元市值以下的股民數可以基本按賬戶數算,因為幾千塊錢還同時買深滬兩市的股票的可能性極小)。這樣考慮,就需要把50萬——100市值的賬戶也要折算進100萬資產以上的大股民數。以此計算,大股民數接近七十萬人;
二、 考慮到50萬——75萬市值左右賬戶會在50萬以上賬戶中占很大比例(中國股民的人數和資產關系的金字塔極為陡峭,基本上人數比例與資產倒數成正比關系),而雙賬戶的股民同時持有深滬股票且市值基本相同的可能性並不大,所以有相當一部分人還是被排除在百萬標准之外,這是一個減少大股民數量的重要因素;
三、 莊家和大資金的拖拉機賬戶也會使資產集中度更高、真實的大股民數字更少。
四、 另外一個影響大股民數的因素是持倉比例。考慮到中國股市哪怕是最低迷時期的總體持倉比例都在八成以上,而2009年底的市道並不算很差,估且認為持倉比在九成,那麼股民的資產數應該至少是市值數的1.1倍以上,這是一個會增加大股民數量的因素。
因為二、三、四幾個因素沒有足夠的資料進行定量分析,我們綜合考慮一下的話,可以武斷地認為當下中國在股市資產超百萬的大股民數在60萬人左右。這個數量,遠比兩年前要多。
什麼原因造成了中國A股市場大股民的資產數和人數都有大幅增加呢?是大家都賺錢了嗎?我認為主要原因不是這個,而在於這幾年的小非解禁和IPO,這個,才是真正創富的不二法門。
幾點感慨。
首先是中國人總體上比想像中要窮得多。中國個人和家庭的財富,主要分布在以下三個方面:房產是大頭,按市價約是100萬億,其中城市房產80萬億;個人存款按20萬億計算(扣除公款私存部分);股票按16萬億計算。除此之外的非上市股權、商業地產、黃金外匯債券都是小頭,且跟絕大多數國民沒什麼關系。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人在房產和存款上的分布規律也會類似於股市資產的分布。那麼,由此推斷,一個在中國一線城市的標准中產家庭,也不過就只有一套價值100萬的房子和20萬左右的金融資產罷了。請注意,這還是一線大城市的標准,根本不包括農民和中小城市居民。
其次是中國人的財富集中度可能比想像的還要高。幾千萬股市資產不到十萬的散戶和幾十萬資產超百萬的大股民比,我只能得出這個結論。
最後,中國股市的重要性遠比想像的還要低。折騰了這么多年,也不過就三千萬股民活躍在市場,而且95%以上都沒幾個錢,仍然僅僅是少數人的財富游戲。因此當局註定今後還要不斷折騰這個市場,反正股民也翻不起什麼浪花,無關多少人的身家性命。對比一下,房子的重要性可就大多了。
『貳』 現在炒股的總人數
目前(2007年1月中旬)是約8000萬人。
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披露,2006年滬、深兩市股票總成交突破9萬億元,達到90468.89億元,較上年增長186.22%;兩市股票籌資額累計 2204.43億元,創歷史新高。截至昨日,滬、深兩市總市值達89403.9億元,較上年增長175.68%,佔GDP的比重已達49.62%。
另據彭博統計,如果以滬深300指數全年121%的漲幅進行國際比較,今年中國A股市場漲幅居全球股市之冠。
上證指數昨日收報2675.474點,全年漲幅達130.43%;深圳成份指數收報6647.14點,全年漲幅為132.12%;中小企業板指數較年初上漲76.12%,昨日收報2493.26點。目前滬市平均市盈率為33.3倍,深市平均市盈率為32.72倍,其中中小企業板為42.03倍。
數據顯示,2006年滬市股票成交57816.6億元,深市股票成交32652.29億元,其中中小企業板成交3071.55億元。兩市權證成交金額接近2萬億元,其中滬市成交14941.1億元,深市成交4958.46億元。
由於行情火爆,兩市投資者開戶數新增517.68萬戶,投資者總開戶數接近8000萬戶。
目前,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共有1421家,上市股票1507隻,發行總股本12655.37億股。兩市股權分置改革進入尾聲。截至今日,兩市僅有40家未股改公司,股改總市值佔比達到97.85%。
前段時間我看了下!報道!好象一天的開戶數就有30萬!
是5年前一年的開戶人數!
『叄』 中國股市散戶人數佔多大比
散戶主要抄是指資金實力襲較小的投資者,其入市的資金一般也就三、五萬元左右甚至更低,基本由工薪階層組成。散戶的人數眾多,約要佔到股民總數的95%左右,在證券營業部的交易大廳內從事股票交易的一般都是散戶。由於資金有限、人數眾多,在股市交易中散戶的行為帶有明顯的不規則性和非理性,其情緒極易受市場行情和氣氛的左右。
『肆』 淺析如何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
我國證券市場經過二十年的風雨,目前已成為一個規模日漸壯大、地位日益顯著的大市場。然而在我國,證券市場畢竟是一個新興市場,在其發展的歷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如會計信息質量問題而引發的投資風險,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等市場參與主體對中小投資者的惡性誤導,導致中小投資者利益嚴重受損等。幫助中小投資者利用會計信息,識別投資風險並有效的控制風險,維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本文論述的基點。 一、認識現狀,培養中小投資者維權的意識 中小投資者自我維權意識是投資者保護機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中小投資者維護行使自己的權利,一般體現在行使投票權上,而行使權利的意識往往與投資組合有著密切關系。證券所有權的分散對風險承受的最優配置是有益的,但其結果是證券持有者通常過於多樣化地擁有公司的股票,以至於對某一特定公司沒有多少行使權利的興趣。中小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只是考慮通過實施的投資組合來降低投資風險,但對投資某一特定公司行使投票權卻沒有足夠的興趣。 中小投資者維權意識差,缺乏行使權利的動機,固然與組合投資存在著一定的關聯,但問題的症結還是應該歸因於歷史上的「一股獨大」。雖然廣大中小投資者擁有法律上的投票權,但股權分置使得流通股股東的投票權成為一種擺設。由於大股東所控制的董事會、股東大會等集體決策的組織機構,往往對中小股東投票權的行使規定了許多歧視性的限制性條款(如所持股票必須達到一定比例,比如5%),或對由中小股東所提出的提議不予表決等,也使得廣大中小股東不僅在理論上「不願行使」投票權,而且也在現實中「不能行使」投票權。即便是中小股東行使了自己的權利,實際上也不能對公司的決策構成實質性的影響。 中小投資者是證券市場存在和發展的根基,正是他們的積極參與才會有證券市場的迅速發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關繫到證券市場是觸礁擱淺還是繼續遠航的大問題。通過提高中小投資者的素質對他們維權意識加以引導,中小投資者一旦具有了豐富的投資知識和法律知識,就可以拿起法律武器行使自己的權利,從而間接的推動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也會使證券市場穩定的向前發展。 二、正確引導,讓中小投資者理性投資 證券投資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人們對客觀存在的風險是可以控制的,但要有一定的基本前提:投資者必須具有理性的投資行為。從現實情況看,證券投資的風險損失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而投資者本身的錯誤決策和錯誤的投資行為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往往表現為,缺乏利用會計信息的智慧型的投資和風險識別和防範技巧,由於一味盲目的模仿他人、隨行就市的羊群式交易行為而誘發泡沫市場,以至於錯誤的判斷證券質地和投資回報率。一個正確的投資理念和理性的投資行為,可以引導投資走向成功之路,而錯誤的投資決策和非理性的投資行為,則可以使客觀存在的投資風險變為既成事實。非理性行為會嚴重的妨礙證券合理價格的形成,降低證券市場的效率。 中國的投資結構極不合理, 在A股中70% 是由中小投資者持有,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投資總額上,龐大的中小投資者構成了當前中國證券市場的基礎。而且從現行的經濟、金融政策及證券市場的運行狀況來看,個人投資者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會佔有比機構投資者多的多的市場份額。 然而,以個人投資者為主的證券市場往往傾向於過度投機和短期行為,市場的穩定性較差。市場上大量的個人投資者,常常是自發形成的並表現為非理性的特徵,從而導致了意見和行動的傳染。他們依靠「消息市」、「政策市」提供的各種小道消息和政策做出決策,缺乏對會計信息的分析能力和對投資風險的承受能力,表現出各種偏激和情緒化特徵,其投資行為往往無依據可言,投資者的交易行為呈一時沖動。 在國外成熟的證券市場中,投資者則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個人投資者相對較少,入市資金以養老基金、開放式基金、保險基金等機構投資基金為主,股價不容易被主力所操縱。而中國的機構投資者主要是由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證券公司和法人公司等組成,投資基金佔少數。這些投資者入市以自營為目的,資金來源極不穩定。種種跡象表明,在現有的市場結構下機構投資者自身的行為已經發生了一定的變異和扭曲,他們不僅沒有引導中小投資者正確的使用會計信息,從而有效的穩定市場,反而助長了市場投機,對市場波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能否對中小投資者非理性行為予以矯正,使他們能夠充分地利用會計信息,並結合豐富的投資知識和法律知識,最大限度地維護自身的利益,這里有兩種觀點。其一,一些觀點認為,當把所有中小投資者看著是一個群體來考察時,由於新老投資者總是在不斷地新陳代謝,致使投資者整體的素質難以提高,投資者非理性投資行為必然會持久化。此外,投資者與公司經營者共振作用也難以改變非理性投資行為。其二,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無需刻意矯正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他們認為會計信息的不對稱性不會構成影響資本市場效率的重大障礙。雖然投資者對公司的真實業績並不一定感興趣,習慣於搭便車和進行短期炒作,但由於非理性投資者以及短期投資者正好是使老練成熟的理性投資者得以套利的「小綿羊」,因此,他們的損失自然會迫使他們最終退出市場。 從以上的兩種觀點可以看出,有限理性的投資者,參與證券市場交易行為及其後果,但卻不主張改變現狀,而是順其自然,讓中小投資者自生自滅,要知道中小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呈現過度反應的傾向,在相當程度上會加劇證券市場的震盪,最終影響整個市場的交易,更談不上保護其利益。為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中小投資者,加以正確引導,保護其利益,建議如下。一是為中小投資者理性投資創造良好的經濟法律環境。政府部門在制定證券市場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時,應具有前瞻性、穩定性、延續性和透明度。在法律制度中應充分體現鼓勵長期投資的理念,比如可以採用鼓勵長期股票投資的稅收制度來限制股票市場中的短期炒作行為,讓中小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的前景樹立信心,從而減少中小投資者的盲目沖動性和過度的投資行為。同時,證券監管部門要規范和監督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最大程度地避免上市公司虛假會計信息可能對中小投資者造成的傷害,比如可以開設中小投資者維權熱線,制定「打擊會計信息欺詐有獎舉報實施細則」,並通過媒體對社會公告,鼓勵全社會對會計信息欺詐進行監督、舉報。二是為中小投資者理性投資創造穩定的經濟政策環境。政府部門應盡可能減少政策風險對市場及中小投資者行為的震盪,避免「政出多門、朝令夕改」的現象,使政策更接近投資者的心理認同,減少政策對證券市場和投資者行為的過度干預,使中小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向著更加理性的方向發展。三是為中小投資者理性投資創造優越的人文環境。證券監管部門或中介機構要擔負起積極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的任務,可以考慮設立維護中小投資者權益的民間組織。 三、加強監督,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 最大限度地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實現資本市場資源的有效配置,使證券市場健康的向前發展。通過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從源頭上鏟除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機理。修訂後的公司法十分重視對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增加了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可以查閱公司財務會計賬簿的規定;增加了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大會選舉董事、監事時,可以實行累積投票制的規定;增加了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退出機制的規定,在公司符合分紅條件而長期不向股東分紅的情況下,股東可以要求公司收購其出資,退出公司;增加了股東代表訴訟的規定,當公司董事、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侵犯了公司權益而公司不予追究時,股東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維護公司和自身的權益等。這些規定都極大的保護了中小投資者的權益,但這些還遠遠不夠,比如為維護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法律上對控股股東的權力應加以限制,賦予監事會實質上的權力等。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尚需進一步的努力。
『伍』 如何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這可以說是管理層經常說反復說的一句話。但實際上做起來並不然。管理層首先保護的是融資,保護融資實際上保護的是非流通股股東也就是大股東的利益。你看股市無論怎樣低迷,投資者無論怎樣怨聲載道,輿論界無論怎樣呼籲給予股市以休養生息,但停發、減發新股就是不鬆口,融資多少似乎關繫到管理層的政績。
為什麼重融資呢?這和管理層對股市定位的認識有關,高層的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股市這個東西就是用來融資的,所以這些年先後提出了股市要為國企脫貧解困服務、要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等口號。但是,股市的功能絕不只是一個融資,還有優化資源配置、兼並重組等多種功能,其中重要的功能就是股市是一個投資的場所,投資是要講回報的,要讓投資者在股市中能夠正常賺錢,要讓投資者分享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成果。不扭轉管理層對股市定位認識的偏差,只是融資融資再融資,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就不能落到實處。
而在流通股投資者當中管理層又是保護機構投資者,一事當前先想的是機構。比如這次「試行詢價制度」,一下子就把詢價對象定成了「證券投資基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條件的證券公司以及其他中國證監會認可的機構投資者」。要知道這種詢價最後是要把新股發行籌碼的20%-50%配售給這些機構投資者的。按目前中國股市的狀況來看,一、二級市場肯定會是有利潤可賺的。為什麼不讓中小投資者參與詢價?在管理層眼裡,中小投資者根本就是沒有資格的,幹不了詢價這個事。其實7000萬中小投資者當中,什麼樣的人才全有,定價定得比機構準的人才也有,研究行業、研究上市公司質地比機構研究得還深還細的人才也有,因為這是7000萬人,這是群眾,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
要想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除了要改變管理層的一些觀念認識外,還應該充分認識中小投資者的作用。從目前中國股市的情況來看中小投資者數量是最多的,有幾千萬人。從歷史和現實的貢獻看,中小投資者的貢獻又是最大的,中國股市自成立以來,至今已融資9000億元,主要是中小股東的血汗錢。假如沒有中小投資者的參加,中國股市成立不起來,也走不到今天,是中小投資者支撐了中國股市這片天。但中小投資者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到2003年底,投資者共交印花稅1965億,上市公司分紅1844億,而流通股股東只分得600多億,再除去20%個人所得稅,只得500億左右。所以中小投資者的分紅遠不如交的印花稅多。中小投資者總體算賬是虧損的。
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就是尊重歷史,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就是保護人民群眾,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就是保護中國股市,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就是促進社會穩定。
『陸』 中國現在有多少股民
中登公司最新發布的統計月報顯示,3月份A股共新開股票賬戶96.88萬戶,為2011年3月份以來的新版高。其中新開A股賬權戶數96.39萬戶,日均新增開戶4.4萬戶。這已是A股新增開戶數連續第二個月回升。
新增開戶數被視為「散戶風向標」,反映出中小投資者對於市場的態度。目前A股賬戶數已達1.7億戶,其中活躍賬戶超過6000萬戶。
『柒』 現在全國有多少股民
4500萬空賬戶 八成股民虧損 中國股市有多少股民? 一般人都會不假思索的回答:「7000萬!」這個答案放在年前沒有一點問題,但現在,錯了!隨著年底的臨近,不少媒體與機構對全年的數據做了統計,而統計出來的數據著實讓人大吃一驚:國內滬深兩市空賬戶居然高達近4500萬!加上業內估計的至少7成休眠賬戶,7000萬股民實際上可能不到千萬,僅剩一成! 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信息:截至11月30日,滬深兩市共有A股賬戶7021.787萬戶,其中持有證券余額為零的賬戶4471.1866萬戶,佔比高達63.68%。 對於證券余額為零的賬戶,市場通常稱之為空賬戶。 分析人士認為,長達四年多的持續熊市,股市喪失財富效應是眾多股民逐漸退出市場的根本原因。 據有關統計顯示,今年證券市場個人投資者總體收益呈現八虧一平一盈的格局,77%的投資者虧損嚴重,12%的投資者略有盈利,11%的投資者基本持平。 對於眾多股民出現虧損的情況,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孫鵬分析,入市心態、缺乏專業知識和投資理念的錯誤是造成投資者直接虧損的原因。 首先,大多數中小投資者都是在一輪牛市的末期進入股市的,由於當時市場流傳著各種財富「神話」,因此人們都希望自己也能夠在股市中一夜暴富。而正是這種急於求成的心態,造成投資者越來越遠離自我,漸漸走入投入—虧損—再投入—再虧損的惡性循環中。其次,中小投資者當初是在財富效應的吸引下進入股市的,由於缺乏專業知識,對市場漲跌的原因搞不清楚。因此在操作方式上不能適應市場節奏,該買的時候不買,該賣的時候不賣,這樣一來,基本無法控制市場風險。最後,投資理念的不成熟,是造成中小投資者虧損的另一原因。許多中小投資者買賣股票的投資意識淡薄,投機心態較重,沒有一套完整的價值理念,因此在跟風炒作中屢屢虧損。 (實習記者 王磊) 北京現代商報
求採納
『捌』 機構投資者和中小投資者的差別
1。資金。這個不言而喻了,機構投資者的資金要遠大於中小投資者,這意專味著它能夠操縱股票屬,這是中小投資者所不能企及的
2。投研能力。機構投資者往往都有專門的研究團隊,進行各種數據研究工作
3。在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等活動中能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持有公司股票,這也是普通投資者所不能擁有的權利。
但機構投資者也有限制,特別是對公募基金,他投資股票的數量,股權占上市公司的比等都有限制,而且由於機構投資者的資金龐大,往往它的投資行為都被披露出來
『玖』 中國股民數量到07年最新數字有誰知道
4500萬空賬戶 八成股民虧損
中國股市有多少股民?一般人都會不假思索的回答:「7000萬!」這個答案放在4年前沒有一點問題,但現在,錯了!隨著年底的臨近,不少媒體與機構對全年的數據做了統計,而統計出來的數據著實讓人大吃一驚:國內滬深兩市空賬戶居然高達近4500萬!加上業內估計的至少7成休眠賬戶,7000萬股民實際上可能不到千萬,僅剩一成!
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信息:截至11月30日,滬深兩市共有A股賬戶7021.787萬戶,其中持有證券余額為零的賬戶4471.1866萬戶,佔比高達63.68%。 對於證券余額為零的賬戶,市場通常稱之為空賬戶。
分析人士認為,長達四年多的持續熊市,股市喪失財富效應是眾多股民逐漸退出市場的根本原因。
據有關統計顯示,今年證券市場個人投資者總體收益呈現八虧一平一盈的格局,77%的投資者虧損嚴重,12%的投資者略有盈利,11%的投資者基本持平。
對於眾多股民出現虧損的情況,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孫鵬分析,入市心態、缺乏專業知識和投資理念的錯誤是造成投資者直接虧損的原因。
首先,大多數中小投資者都是在一輪牛市的末期進入股市的,由於當時市場流傳著各種財富「神話」,因此人們都希望自己也能夠在股市中一夜暴富。而正是這種急於求成的心態,造成投資者越來越遠離自我,漸漸走入投入—虧損—再投入—再虧損的惡性循環中。其次,中小投資者當初是在財富效應的吸引下進入股市的,由於缺乏專業知識,對市場漲跌的原因搞不清楚。因此在操作方式上不能適應市場節奏,該買的時候不買,該賣的時候不賣,這樣一來,基本無法控制市場風險。最後,投資理念的不成熟,是造成中小投資者虧損的另一原因。許多中小投資者買賣股票的投資意識淡薄,投機心態較重,沒有一套完整的價值理念,因此在跟風炒作中屢屢虧損。(實習記者 王磊)
北京現代商報
『拾』 中國股民有多少各地區有多少
下一篇>>
多少大戶多少錢(2010年初版)作者:鐵匠smith 提交日期:2010-1-20 15:35:00 | 分類: | 訪問量:7034
呵呵,先請看一組數字(感謝中登公司的月報):
2009年末A股賬戶市值分布表:自然人(不含基金,債券)
0--1萬 15613802戶
1-10萬 26227865
10-50萬 6899047
50--100萬 833778
100-500萬 498631
500-1000萬 37229
1000萬以上 18468
合---計 50128820戶
分析這組數字之前,簡單回顧一下前幾年本人對這個問題的分析結論。在2006年底,當時A股流通市值是3萬億左右,估計當時活躍股民約在2000萬人到3000萬人之間,以30萬元投入股市資產(資金加市值)為大戶標准,大股民數約為40到50萬人之間;2007年底,流通市值在8萬億元左右,估計當時活躍股民在2500萬到3000萬人之間,以50萬元為大股民標准,總人數與一年前相比不變。
再回到這組數字。在2010年初,中國A股的總流通市值超過16萬億,和2007年底相比,大家都知道流通市值翻一倍主要是限售股解禁和IPO的貢獻。考慮到流通市值增長和CPI,我們把大股民的標准提高到100萬元如何?
那麼活躍股民(一年內有交易)人數如何?我不認為和2007年底相比有多大變化。雖然深滬兩市有效A股賬戶超過了一億三千萬個,但活躍賬戶和有股票的賬戶始終在6000萬以內,考慮到活躍股民肯定是深A滬A都有賬戶,其結果實際人數要打個對折,也就是保持在3000萬以內。
大股民數又該怎麼計算呢?這里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一、 中登公司的統計數是把深滬兩市合並計算的,也就是說在大市值股民中人數和賬戶數仍然存在打對折的問題(反而是萬元市值以下的股民數可以基本按賬戶數算,因為幾千塊錢還同時買深滬兩市的股票的可能性極小)。這樣考慮,就需要把50萬——100市值的賬戶也要折算進100萬資產以上的大股民數。以此計算,大股民數接近七十萬人;
二、 考慮到50萬——75萬市值左右賬戶會在50萬以上賬戶中占很大比例(中國股民的人數和資產關系的金字塔極為陡峭,基本上人數比例與資產倒數成正比關系),而雙賬戶的股民同時持有深滬股票且市值基本相同的可能性並不大,所以有相當一部分人還是被排除在百萬標准之外,這是一個減少大股民數量的重要因素;
三、 莊家和大資金的拖拉機賬戶也會使資產集中度更高、真實的大股民數字更少。
四、 另外一個影響大股民數的因素是持倉比例。考慮到中國股市哪怕是最低迷時期的總體持倉比例都在八成以上,而2009年底的市道並不算很差,估且認為持倉比在九成,那麼股民的資產數應該至少是市值數的1.1倍以上,這是一個會增加大股民數量的因素。
因為二、三、四幾個因素沒有足夠的資料進行定量分析,我們綜合考慮一下的話,可以武斷地認為當下中國在股市資產超百萬的大股民數在60萬人左右。這個數量,遠比兩年前要多。
什麼原因造成了中國A股市場大股民的資產數和人數都有大幅增加呢?是大家都賺錢了嗎?我認為主要原因不是這個,而在於這幾年的小非解禁和IPO,這個,才是真正創富的不二法門。
幾點感慨。
首先是中國人總體上比想像中要窮得多。中國個人和家庭的財富,主要分布在以下三個方面:房產是大頭,按市價約是100萬億,其中城市房產80萬億;個人存款按20萬億計算(扣除公款私存部分);股票按16萬億計算。除此之外的非上市股權、商業地產、黃金外匯債券都是小頭,且跟絕大多數國民沒什麼關系。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人在房產和存款上的分布規律也會類似於股市資產的分布。那麼,由此推斷,一個在中國一線城市的標准中產家庭,也不過就只有一套價值100萬的房子和20萬左右的金融資產罷了。請注意,這還是一線大城市的標准,根本不包括農民和中小城市居民。
其次是中國人的財富集中度可能比想像的還要高。幾千萬股市資產不到十萬的散戶和幾十萬資產超百萬的大股民比,我只能得出這個結論。
最後,中國股市的重要性遠比想像的還要低。折騰了這么多年,也不過就三千萬股民活躍在市場,而且95%以上都沒幾個錢,仍然僅僅是少數人的財富游戲。因此當局註定今後還要不斷折騰這個市場,反正股民也翻不起什麼浪花,無關多少人的身家性命。對比一下,房子的重要性可就大多了。
【天涯博客】本文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ogID=826155&PostID=2161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