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香港交易所擬與MSCI推出MSCI中國A股指數期貨是怎麼回事
隨著境外投資者不斷增加對A股的投資,對於風險管理的要求正越來越迫切,港交所未來將推出的回MSCI中國答A股指數期貨不僅可以幫助他們管理風險,也將有利於進一步推動內地股票市場的對外開放和提升香港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Ⅱ msci納入a股為什麼可以帶資金進場
如果納入的話 很多外國的做msci指數的基金就需要配置a股 所以會帶資金進場
Ⅲ 什麼是MSCI中國A股指數它的指數是如何計算的
摩根士丹利推出MSCI中國A股指數
該指數自動納入按自由流通量調整最大的25隻股票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5月10日在北京宣布,正式推出「MSCI中國A股指數」,並計劃在上海開設銷售和客戶服務代表處,以支持其在中國不斷擴大的業務。據透露,該公司設立在上海代表處的負責人曾就職於匯豐銀行上海公司。
據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亞太區指數研究主管謝征儐介紹,這是MSCIBarra經過充分的客戶咨詢,專門為中國國內投資者開發的指數。該指數是第一個精確反映中國A股市場背後行業結構的A股指數,涵蓋有限數量的、可流通、可投資的股票。
他表示,該指數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指數,而不是MSCI國際股票指數系列的一部分,這主要是由設計的目的來決定的。因為國內投資者在投資時所面臨的限制和投資的目標與國際的股票投資者完全不一樣,國際投資者在中國A股市場並沒有國內投資者這么多的投資選擇。基於國內和國際投資者所面臨的限制和投資目標的不同,該指數完全按照國內投資者的需要來設計。
此外,對於國際投資者,這個指數將有效地作為橋梁來連接國外的投資者在不久後進軍中國市場,成為國際投資者投資中國A股市場的有效途徑。
謝征儐稱,MSCI中國A股指數的主要特點表現在,利用透明和客觀的方法,編制了一個具有代表性、可供投資而且周轉率較低的指數;採用全球行業分類標準的自下而上編制方式,自動納入自由流通量調整最大的25隻股票,以體現A股市場超大規模的公司。
另外,通過規模和流動性的篩選,再加上對指數成份股按自由流通量加權進行調整,使基準指數具有可投資性;而且,價格指數和紅利再投資指數的計算方法支持多種表現評估;指數還將進行年度和季度審議,確保及時反映市場變化,並防止過高的指數周轉率。
謝征儐還告訴記者,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且自由流通市值至少為10億元的所有A股股票,都符合入選MSCI中國A股指數的條件。但是,特別處理、特殊處理、暫停上市的股票,和由一個單一股東控制50%或50%以上流通股份的股票,自由流通量低於15%的股票或流動性有問題的股票,以及投資信託、互惠基金、股票衍生產品的情況是除外的。制定這些標准主要是為了確保指數具有可投資性。
相關鏈接
MSCIBarra是MSCI公司一個服務標識,Barra是MSCI的子公司。MSCI公司開發和管理著股票指數、REIT指數、債券指數、多資產類別指數和對沖基金指數。而摩根士丹利是MSCI的最大股東。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5月11日 第六版)
Ⅳ MSCI要買A股了,到底買啥
如果復茅台美的這類國內的龍制頭企業估值太低,對中國加入msci以後很不利。其實現在所有轉強板塊 走最大市值股票 我個人推測。是外資的陽謀。他們的目的 是開始持有這些權重的一定比例,在加入msci.開放股指期貨之後.他們就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控制大盤走勢.從而在股指期貨獲利.股指期貨杠桿率7倍左右比如外資 哪怕虧5%讓A股跌5% 但是股指期貨做空 就可以賺35% 而買小市值股票是無法達到以上目的的.無論是國家隊,法人機構,外資,都看清了這個趨勢,買的也都是這一類
Ⅳ MSCI指數是什麼
「MSCI國家指數」由摩根士抄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收集每個上市公司的股價、發行量、大股東持有量、自由流通量、每月交易量等數據,並將上市公司按全球行業分類標准(GICS)進行分類,
在每一個行業以一定的標准選取60%市值的股票作為成份股,選取標准包括規模(市值)、長期短期交易量、交叉持股情況和流通股數量。
由於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先劃分行業,再從行業中選擇股票,這樣保證了指數組合中各行業都有相對固定比例的股票,使得指數具有較強的行業代表性。
(5)msci推出指數期貨怎麼開通擴展閱讀
MSCI之所以廣為國際投資者引用,一個重要的原因即其指數編制的可投資性,即它是按國際投資者可自由投資的公司市值進行加權計算的,因此投資者較易復制。
MSCI定義自由流通比例為國際投資者可在公開證券市場買賣的股份所佔比例。限制包括戰略持股、對外國人持股限制及其它情形。MSCI的自由流通估計僅基於公開的持股信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MSCI國家指數
Ⅵ 正式納入MSCI 對A股有哪些影響
興業策略此前就表示,即使加入MSCI,其給A股帶來的增量資金雖然短期有限。而此次暫未加入,或將短期內影響市場情緒。
有機構觀點認為,A股短期或有反抽,但風險仍未釋放充分,且6月後期可能相對集中。興業策略指出;
(1)信用風險,影響風險偏好及流動性預期,年中是信用評級調整和信用對付的主要時段。(2)定增解禁及減持問題可能構成制約市場的壓力。年中也是「小高潮」。
(3)6月美聯儲議息會議或重新帶來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擔憂。
(4)歐洲杯、英國脫歐公投等影響風險偏好的事件性因素集中在6月。
根據MSCI提出的方案,若通過審查,MSCI將採取漸進式的路徑,先按符合條件的A股成分自由流通市值的 5%的比例將A股納入MSCI指數,未來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制度的進一步發展完善,最終實現將A股100%納入指數。據招商宏觀測算,若按5%比例納入,A股資金流入規模約為230億美元,約合1500億人民幣。若100%納入,資金流入規模將累計達到3970萬億美元,約合2.6萬億人民幣。
不過,A股市場的「外援」只會緩緩而至。MSCI指數調整的實際生效時間為2017年6月,主動型基金的調整也將是漸進的,換言之,短期的決定帶來的更多是長期效果。
Ⅶ MSCI中國指數的基本情況
MSCI在全球不同市場都編制有當地市場指數以及全球綜合指數,該類指數是絕大多數投資於全球市場基金選用的基準指數,也就是說,基金公司會根據MSCI指數中的公司權重來配置股票,以使其基金錶現不會與基準指數表現有過大偏差。目前MSCI中國指數只包括有在境外,主要是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預計隨著資本市場的開放,A股最終也會被納入該指數,這就意味著,會有越來越多的全球基金配置A股。根據過往其它新興市場被納入MSCI指數或權重提高後當地股市便會有明顯上漲的情況來看,未來MSCI中國指數納入A股,以及A股所佔權重不斷提升都會推動A股市場的上漲。
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簡稱MSCI,是一家提供全球指數及相關衍生金融產品標的的國際公司,其推出的MSCI指數廣為投資人參考,全球的投資專業人士,包括投資組合經理、經紀交易商、交易所、投資顧問、學者及金融媒體均會使用MSCI指數。MSCI指數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中最多採用的投資標的。根據MSCI估計,在北美及亞洲,超過90%的機構性國際股本資產是以MSCI指數為標的。根據美林/蓋洛普調查顯示,約三分之二的歐洲大陸基金經理使用MSCI為指數供貨商。MSCI指數也作為互惠基金的標的,特許用作評估與指數有關的基金、研究及專有產品。目前全球逾1?400名客戶使用MSCI作為標的。 2001年5月,MSCI宣布,以「自由流通股數」權重計算方法編制指數,新指數涵蓋市值范圍也將由60%增加到85%,MSCI計劃分兩階段完成自由流通股的新方式計算,一為2001年11月30日,其次為2002年5月31日。金融市場估計,MSCI這次史無前例的指數權重計算調整,將引發全球近6300億美元的資金流動,同時將對以MSCI為標的操作的基金影響很大,預計金額將達 3.5兆美元。MSCI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可見一斑。 MSCI總部設於紐約,並在瑞士日內瓦及新加坡設立辦事處,負責全球業務之運作,以及在英國倫敦、日本東京、中國香港和美國舊金山設立區域性代表處。其員工來自全球各地,有超過一百位全職(fulltime)人員。
Ⅷ MSCI中國指數的編制方法
市場覆蓋/入選條件 收集分析市場的本地上市公司的上市、非上市股份的數量、所有者、自由流通量、流動性等資料,所有這些公司都可加入MSCI指數。選股考慮以下因素:
(1)公司規模;
(2)行業;
(3)流動性?月均交易金額(6-12個月等)?等。
(1)規模。 MSCI計算每一股票的自由流通調整後的市值作為公司規模的表徵,這包括定義估計每隻股票的國外投資者可投資股數,賦予每隻股票一自由流通調整因子並計算每隻股票自由流通調整後的市值。
(2)行業代表性。 MSCI採用標准普爾和MSCI共同開發的全球行業分類標准對上市公司進行行業分類,該分類是在投資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標准,採用市場需求導向的方法對公司分類,對客戶提供類似產品及服務的被歸為一類;該分類標准將市場分為能源、材料、工業產品、主要消費品、可選擇消費品、健康護理、金融、信息技術、電訊服務、公用事業等10大經濟部門,23個行業群,59個行業及123個子行業。 MSCI目標是覆蓋每個國家的每個行業自由流通調整後85%的(自由流通)市值。少數國家由於缺乏規模較大、流動性較好的公司而達不到這一標准。 MSCI將分析公司的經營活動及其由此給指數帶來的多樣性,採用自底向上的方法構造指數,即在行業的層次,在滿足85%市值的原則下,使盡可能多的公司加入指數。
(3)流動性。 流動性是重要但非惟一決定是否入選的因素。在選樣時考慮一系列相對及絕對流動性指標,包括月均交易金額,月均交易比率(交易金額/自由流通調整後市值),交易頻度(包括交易天數)等。 (1)定義樣本空間。MSCI以國家(或地區)為基本單位編制指數,對於每一國家,每一公司僅歸屬於一個國家(地區)。
(2)對於該國家(地區)的每一上市公司,確定國際投資者可自由買賣、流通在外的公司股份市值(自由流通市值)。
(3)按照全球行業分類標准對上市公司進行行業分類。
(4)MSCI採用自底向上的方法構造指數,即在行業的層次,依次加入自由流通市值較大的股票,使每行業的入選股票自由流通市值達到該行業的85%。
(5)對各行業中的入選股票進行微調,使入選股票的自由流通市值達到整個市場的85%以上。 MSCI之所以廣為國際投資者引用,一個重要的原因即其指數編制的可投資性,即它是按國際投資者可自由投資的公司市值進行加權計算的,因此投資者較易復制。MSCI定義自由流通比例為國際投資者可在公開證券市場買賣的股份所佔比例。限制包括戰略持股、對外國人持股限制及其它情形。MSCI的自由流通估計僅基於公開的持股信息。國際投資者可自由投資的公司市值(自由流通市值)的確定由下列步驟完成:
(1)定義估計自由流通比例。 對於沒有外資持有限制(FOLS)的股票?自由流通股數估計為流通股數減去戰略持股及其它非自由流通股,非自由流通股具體包括 ?a交叉持股; ?b公司創建者、家族、高級管理者長期持有的股份; ?c受限的員工持股; ?d國有股; ?e某些戰略投資者持股; ?f法律凍結股份等。 對於有FOLS的股票,自由流通股數為下列兩者之較小者: 自由流通股數、外資持股上限減去外資持股中不可自由流通部分。
(2)賦予每隻股票一自由流通調整因子,稱為Foreign Inclusion Factor(FIF)。 情形1:自由流通比例大於15%,無外資持股限制:自由流通比例取與之最接近的5%的整數倍。 情形2:自由流通比例小於15%,無外資持股限制:自由流通比例取與之最接近的1%的整數倍。 情形3:有外資持股限制:FIF取下列兩者較小者: 估計的外資可持有的自由流通比例:若該值大於15%,取與之最接近的5%的整數倍;若該值小15%,取與之最接近的1%的整數倍。 外資持股上限減去外資持有非自由流通股,取與之最接近的1%的整數倍。 情形4:其他外資投資限制:對於其他的外資投資限制,若影響外資的投資有效實行,將附加一個調整因子,稱為受限投資因子(LIF),對外資自由流通調整因子進行調整。
(3)以自由流通調整因子為基礎計算自由流通調整市值(總市值乘以自由流通調整因子)。 (1)最小規模限制。 為使入選股票有一定流動性,確保投資者的可復制性,MSCI規定入選樣本股必須有一定的(自由流通市值)規模,MSCI在確定某一國家或地區的最小規模時將考慮以下因素: 整個市場的自由流通市值規模 該市場股票的自由流通市值分布情況 依次加入自由流通市值最大的股票占整個市場比例的變化; 市場自由流通市值集中度水平。
(2)自由流通比例小於15%的情況。 一股票的自由流通比例小於15%,若要加入指數,需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代表MSCI世界指數的10個基點或 MSCI EMF指數的15個基點。 占該國指數自由流通市值的5%。 MSCI指數對QFII的影響 台灣證券市場對外資的開放進程如下:1988年,允許外國證券公司在台設立分公司,受託買賣海外證券;1990年,開放外國專業投資機構投資國內有價證券;1993年,開放外國證券公司從事台灣本地市場的證券業務;1996年,外國法人和自然人可以直接投資台灣股市(持股有限制);2000年,解除單一和全體外資持有台灣上市公司的持股限制。 MSCI自1988年起編制MSCI台灣指數,反映台灣整體股市的表現。但考慮到台灣市場的發展狀況及對外資的較多限制,自1996年9月2日起,MSCI才將台股指數納入其各項自由指數中,其計算比重也僅為50%。1999年8月12日,MSCI宣布將台灣的比重由50%調高至100%,並訂於2000年2月後生效。上述決定主要是MSCI認為台灣對外資個別或全體投資上市(櫃)公司股權上限,已調高到50%,並且台灣對外資的管理措施,包括投資前申請程序等,與區域內其它國家相差不多,並不較其它國家嚴格,因此重新調整台灣計入系列指數的比重。上述調整影響到的指數,主要包括:MSCI新興市場自由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s Free Index)、MSCI遠東(日本除外)自由指數(MSCI All Country(AC)Far East Free Ex-JapanIndex)及MSCI所有國家自由指數(MSCI All Country(AC)Free Index)。 就整體而言,這次調整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截至2000年6月底止,累積外資凈匯入金額達229億美元,其中2000年1月份至6月份單月凈匯入金額分別為18億美元、20億美元、19億美元、負7億美元、負4億美元、5億美元;如以外資買賣上市股票金額來看,2000年截至6月底止全體外資買超1?272億元,其中一月份至六月份單月買賣金額分別為買超558億元、買超463億元、買超448億元、賣超487億元、買超93億元、買超197億元。說明除四、五月份因受美國及全球股市影響而下跌外,大致上均呈現穩定且增加的趨勢。截止2002年9月,外資凈流入達356.6億美元。 MSCI指數是全球機構投資人重要的參考標准,特別對跟蹤指數的被動投資者影響尤其顯著,當MSCI調高台股計算比重時,台股在MSCI相關指數之權重也相對提高,導致大量國際資金投資台灣股市,對活躍市場及台灣市場的國際化,改善台灣證券市場投資者結構,起了重要作用。 MSCI台灣指數也推動了相關指數衍生產品的發展。最早出現的台股指數產品——台股指數期貨,於1998年在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上市,該產品即是基於MSCI台灣指數。香港聯交所於2001年5月2日推出iShares MSCI台灣指數基金及有關的ETF產品,也有相關的指數產品在美國上市交易。這對增加國外投資者了解本地市場,促進證券市場發展起了很好作用。 韓國的經驗也說明了MSCI指數的影響。1998年2月,MSCI將南韓股市的計算權值比重,由50%調整至100%,使得國際資金流向南韓股市,而南韓股市也因此大漲近八成。
Ⅸ 在哪能交易MSCI指數期貨
外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