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長期股權投資的問題
出售點的公允價抄值沒有意義,題中給出出售點的公允價就是為了計算B公司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變動即B公司實現的凈利潤
長期股權投資認的是購買日的公允,並不是出售點的公允,最後一筆分錄就是按照正常權益法調整長期股權投資
B. 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分錄
一、採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
(一)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
計算初始投資成本:
股票成交金額
加:相關稅費
減:已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
(二)取得長期股權投資
1、借:長期股權投資
應收股利
貸:銀行存款
2、收到購買該股票時已宣告分派的股利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股利
(三)發生股利時
1、長期股權投資持有期間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盜
2、屬於被投資單位在取得本企業投資前實現凈利潤的分配額:
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
(四)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置
借:銀行存款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
貸:長期股權投資
投資收益(或借記)
二、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
(一)取得長期股權投資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貸:銀行存款
註: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辯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二)持有長期股權投資期間被投資單位實現凈利潤或發生凈虧損
1、1)根據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計算應享有的份額,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
2)發生凈虧損,
借:投資收益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2、被投資單位以後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時,
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3、收到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股利
(三)持有長期股權投資期間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
借: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
貸:其他綜合收益
(四)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置
借:銀行存款
貸: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損益調整
-其他權益變動
投資收益
同時:
借:其他綜合收益
貸:投資收益。
會計分錄亦稱「記帳公式」。簡稱「分錄」。它根據復式記帳原理的要求,對每筆經濟業務列出相對應的雙方帳戶及其金額的一種記錄。
在登記帳戶前,通過記帳憑證編制會計分錄,能夠清楚地反映經濟業務的歸類情況,有利於保證帳戶記錄的正確和便於事後檢查。每項會計分錄主要包括記帳符號,有關帳戶名稱、摘要和金額。會計分錄分為簡單分錄和復合分錄兩種。
簡單分錄也稱「單項分錄」。是指以一個帳戶的借方和另一個帳戶的貸方相對應的會計分錄。復合分錄亦稱「多項分錄」。
是指以一個帳戶的借方與幾個帳戶的貸方,或者以一個帳戶的貸方與幾個帳戶的借方相對應的會計分錄。
為了保證帳戶對應關系的正確、清晰、便於了解經濟業務的內容,會計分錄必須嚴格掌握一借多貸或一貸多借的基本原則,不允許多借多貸。
三要素
一,記賬方向(借方或貸方)
二,賬戶名稱(會計科目)
三,金額[2]
種類
根據會計分錄涉及賬戶的多少,可以分為簡單分錄和復合分錄。
簡單分錄是指只涉及兩個賬戶的會計分錄,即一借一貸的會計分錄;
復合分錄是指涉及兩個(不包括兩個)以上賬戶的會計分錄
方法
層析法
層析法是指將事物的發展過程劃分為若干個階段和層次,逐層遞進分析,從而最終得出結果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利用層析法進行編制會計分錄教學直觀、清晰,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其步驟如下:
1、分析列出經濟業務中所涉及的會計科目。
2、分析會計科目的性質,如資產類科目、負債類科目等
3、分析各會計科目的金額增減變動情況。
4、根據步驟2、3結合各類賬戶的借貸方所反映的經濟內容(增加或減少),來判斷會計科目的方向。
5、根據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記賬規則,編制會計分錄。
此種方法對於學生能夠准確知道會計業務所涉及的會計科目非常有效,並且較適用於單個會計分錄的編制。
C. 長期股權投資,在增資的情況下如何核算
親,你的問題可以問得具體一點嗎?長投原先的持股比例多少?是用成本法還是權益法版核算的。。權
鑒於你問題不完全,我就解釋一下你可能想問的情況吧:
長投原本是用成本法核算,因為增資也就是持股比例上升使其達到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所以採用權益法核算。
1,計算商譽,留存收益和營業外收入,應與投資整體有關
綜合結果為正商譽,不調,
一次正一次負,綜合為負,分錄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營業外收入(與當期有關)/留存收益(與以前有關)
兩次都為負:,分錄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營業外收入(與當期有關)/留存收益(與以前有關)
2,原取得投資後至新取得投資的交易日之間被投資單位可辯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相對於原持股比例的部分長投的調整:
借:長投
貸:留存收益/投資收益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差價)
D. 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收益問題
一、概述
(一)權益法
權益法是適用於長期股權投資的一種會計核算方法。根據這一方法,投資企業要按照其在被投資企業擁有的權益比例和被投資企業凈資產的變化來調整「長期股權投資」帳戶的帳面價值。使用這種方法時,投資企業應將被投資企業每年獲得的凈損益按投資權益比例列為自身的投資損益,並表示為投資的增減。如果收到被投資企業發放的股利(不包括股票股利,下同),投資企業要沖減投資帳戶的帳面價值。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具有重大影響、共同控制或控制時,長期股權投資應該採用權益法進行核算。重大影響屬於企業聯營范疇。聯營下,投資企業按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但不須編制合並報表。共同控制屬於企業合營范疇。企業合營包括共同控制經營、共同控制資產和共同控制實體。共同控制經營和共同控制資產沒有導致新的會計方法問題。對共同控制實體的長期投資,既可採用權益法,也可在權益法基礎上採用比例合並法。控制屬於企業合並范疇。根據法律形式,企業合並分為吸收合並、創立合並和控股合並。吸收合並和創立合並的結果是只留下一個單一的經濟實體和法律實體,其處理合並業務所應用的會計方法,都屬於會計的傳統領域。控股合並是一家公司通過長期投資取得另一家公司的控制股權,被投資公司成為子公司,投資公司成為母公司。母子公司均為獨立的經濟實體和法律實體。母公司一方面在其帳冊中按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收益,另一方面在合並時和每一會計期末對母子公司的單獨報表進行全面合並。
權益法強調投資企業和被投資企業之間的經濟實質關系,即它們在會計上已經構成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減少了投資企業利用分配政策撥弄利潤的機會。採用權益法確認投資收益比較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因為它是根據被投資企業的損益是否發生來確認投資者應該享有的權益,而無論股利是否收到。但按權益法處理公司間的交叉持股時,具有明顯的缺陷,香港金融報刊比喻為「企圖在布滿鏡子的房間里找到最終的反射」,那是不可能的。同時,在權益法下,投資企業的留存收益包含被投資企業的利潤份額,按此分派股利不妥,因此有人提出分派股利時應加以適當的限制。
(二)復雜權益法
權益法分為簡單權益法和復雜權益法。復雜權益法把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的投資視同合並處理,又稱單線合並法。復雜權益法不僅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而且需要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
復雜權益法的會計處理特徵為:
1、購買股份時,長期股權投資按購買成本反映;
2、會計期末,把在被投資公司所享有的那部分凈損益(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份額確認為投資損益,並相應調整長期股票價值;
3、收到股利時,應沖減長期股權投資帳戶;
4、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同時沖減長期投資和投資收益帳戶。
完全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帳戶余額=投資成本+享有的購買後被投資公司凈損益的份額-分得的股利-已攤銷的購買時投資的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投資收益=享有的被投資公司凈損益的份額-分得的股利-已攤銷的購買時投資的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
(三)簡單權益法
簡單權益法但在理論上是復雜權益法的簡化,既不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也不需要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但是在實務中,簡單權益法出現更早。美國的權益法以APB18為界,APB18之前為簡單權益法,APB18之後為復雜權益法。
簡單權益法的會計處理特徵為:
1、購買股份時,長期股權投資按購買成本反映;
2、會計期末,把在被投資公司所享有的那部分凈損益(不需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份額確認為投資損益,並相應調整長期股票價值;
3、收到股利時,應沖減長期股權投資帳戶;
在簡單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帳戶余額=投資成本+享有的購買後被投資公司凈損益的份額-分得的股利;投資收益=享有的購買後被投資公司凈損益的份額-分得的股利。
當投資的公允價值大於帳面價值時,復雜權益法下的「長期股權投資」帳戶余額和投資收益均要小於簡單權益法下的「長期股權投資」帳戶余額和投資收益。從這一點講,此時復雜權益法更穩健。
由於復雜權益法與簡單權益法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是否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以及是否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損益,因此本文下面主要對這兩個問題進行分析和闡述。
二、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差額的處理
復雜權益法之所以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是因為當投資的公允價值大於帳面價值時,其差額表示被投資企業資產價值低估或有未入帳的商譽,如果這些資產是屬於折舊折耗或攤銷性質,則有一定的受益年限,在其受益年限內,資產每年消耗,故應記提折舊折耗或攤銷。但因資產價值低估或未入帳,使攤提的費用低列,被投資企業的利潤虛增,投資企業每年按投資比例確認的投資收益也虛增。因此,當購買時投資的市場公允大於帳面價值時,應分析這項差異是由何種資產產生,如果是要折舊折耗或攤銷的資產,則應按資產的估計剩餘經濟年限,分年攤銷,一方面借記投資收益(減少投資收益),另一方面貸記長期投資。如果差異由永久性資產(如土地)或流動資產(如存貨短期投資)產生,則應等該資產出售時,一次性調整投資收益和長期投資的帳面價值。
如果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小於帳面價值,則表示被投資企業資產價值高估或有負商譽,使帳上每年的折舊費用等高估,利潤虛減,因此應按照資產的性質分年攤銷或出售時一次性轉銷,增加投資收益和長期投資的帳面價值。
復雜權益法通過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使被投資企業按所耗資產公允價值計算的成本和費用,從而正確計量投資企業的投資收益,比較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簡單權益法下與現時收入相配比的是資產的帳面價值,從而不完全符合權責發生制。
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具有控制權時,母公司應編制合並報表。正如復雜權益法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合並報表時也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此時,復雜權益法和簡單權益法抵消分錄稍有不同,不同之處在於,簡單權益法下需要在合並工作底稿中把簡單權益法調節為復雜權益法。因此,母公司不論採用何種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最後的合並報表都是一樣的。但復雜權益法下,如果不考慮內部交易產生的未實現損益,母公司帳上的凈收益與合並報表上的企業集團的凈收益相等,母公司帳上的期末凈資產與合並報表上的企業集團的凈資產相等,從而具有較好的校核性;簡單權益法下上述相等關系不成立,從而不具校核性。
值得注意的是,兩種情況下不存在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如不考慮其他因素,此時復雜權益法和簡單權益法處理的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收益相同。一種是企業合並會計採用權益集合法時,一種是採用下推會計時。
控股合並下,企業合並會計有兩種:購買法和權益集合法。根據購買法,母公司計算的投資成本應為購買日的公允價值,因此投資成本與享有子公司帳面權益份額之間存在差額,差額由兩部分構成:資產增值和商譽。復雜權益法和合並報表均需攤銷此項差額。權益集合法不承認購買企業時所發生的任何商譽,它根據已有的帳面金額記錄合並的資產和負債,投資成本與享有投資公司帳面權益份額相等,無差額可攤銷。
一般而言,子公司單獨財務報表應按合並前的帳面價值報告資產、負債、收入和費用。但在某些情況下,在合並報表中分攤到子公司凈資產的價值,應當「下推」到子公司所編制的單獨財務報表,子公司單獨財務報表按公允價值計量凈資產。這就是「下推會計」。SEC要求,當子公司幾乎已全部為母公司所擁有(通常97%),且沒有大量發行在外的債券或優先股時,向SEC報送的財務報表應採用下推會計。在購買型合並中若不採用下推會計,在合並報表工作底稿中需將投資成本分攤到子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和商譽,合並報表反映了投資成本的分攤。當子公司在其財務報表中採用下推會計時,合並程序大為簡化。同樣,對復雜權益法而言,因為子公司單獨報表已按公允價值調整,與投資成本一致,無差額攤銷,處理程序簡化。可見,如不考慮未實現損益,下推會計下復雜權益法與簡單權益法操作和結果一致。
對於權益法,股份有限公司適用於具體會計准則「投資」,其他企業適用行業會計制度。鑒於我國會計改革的思路是按照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統一各行業會計制度,因此本文僅分析具體會計准則「投資」中所規定的權益法。根據「投資」准則,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作為股權投資差額處理,並按一定的期限平均攤銷,計入損益。有人認為,與上述理論上的按資產的性質分年攤銷相比,我國的權益法未將差額在商譽和資產之間分配,而是將其以總額的方式列示在「股權投資差額」中並分年攤銷,攤銷的基數和期限與理論均不相同,因此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復雜權益法。其實,我國權益法對攤銷的處理是對理論上處理的簡化,仍能體現將被投資企業按帳面價值計算的利潤調整為按公允價值計量的利潤這一思想,從這個意義上講,仍是復雜權益法。我國之所以未將這種差額進行具體分配,是因為我國目前缺乏一個規范化的全國統一的資產評估體系,資產評估成本較高的情況下採取的一種適合國情的做法(實際操作中,即使評估體系很健全,也不乏評估人員和會計人員對資產價值以及使用年限的估計,不可能完全與理論一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我國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理將向更為規范化的復雜權益法的方向發展。
對與控股合並的會計處理,我國迄今為止尚未有明文規定。但從現在的操作實務來看,大多數採用的是購買法,但也有少數採用聯營法。因為購買法和聯營法對投資會計有直接影響,所以建議投資成本和子公司凈資產
三、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的處理
復雜權益法認為,因為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具有重大影響甚至控制,所以兩企業應視同為單一的經濟實體。如果企業間有銷貨發生,例如投資企業銷貨給被投資企業,而被投資企業尚未將該商品出售給第三者,則雖然投資企業列為銷售收入,實際上因為投資企業與被投資企業是同一經濟實體,該筆銷售等於從左手轉到右手,尚未出售。所以投資企業的銷售利潤並未實現,不能確認,應在期末調整剔除。如果被投資企業銷貨給投資企業,道理相同。這就是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企業間的銷售可分為兩種:順銷和逆銷。順銷指投資企業銷貨給被投資企業,逆銷指被投資企業銷貨給投資企業。為討論方便,假設未實現損益在銷售方,反之亦然。在逆銷的情況下,很好理解,被投資企業由於未實現損益而利潤虛增,應予扣除,借記「投資收益」,貸記「長期投資」。順銷則可視為投資企業利用其影響力或控制能力,通過內部交易作有利於其的利潤分配,提前收回資本,因此也要減少投資帳戶以及投資收益。
根據APB18,美國規定使用權益法時,「就像子公司公司合資經營或被投資公司被合並時的處理一樣,投資者或被投資者未實現的公司間內部利潤或虧損應予沖銷。」對未實現的公司間內部利潤或虧損的處理,取決於投資者與被投資者之間的交易是否被認為是「正常」交易。「正常」交易是指在獨立的買方和獨立的賣方之間進行商洽的交易。當投資者通過多數投票權控制某被投資者,並且同某被投資者進行一項非「正常」交易時,由該交易得到的公司間利潤或虧損的部分,在沒有通過與第三方交易而實現之前,都不應確認為投資者的收益。在被投資者與投資者之間的「正常」交易能被證實的情況下,只有未實現利潤或虧損的比例份額應予沖銷。
台灣的權益法的消除比例區分順銷和逆銷而定。順銷視投資公司對被投資公司是否有控制力,確定未實現損益的消除比例,如果有控制能力,則全部消除,如果不具有控制能力,則按期末投資持股比例消除。逆銷時,則不論投資公司對被投資公司是否具有控制能力,一律按交易日投資公司的持股比例消除。消除時,順銷可以借記「未實現銷貨利益(或未實現處分資產利益)」,貸記「遞延貸項——聯屬公司間利益」,前者作為銷貨毛利或處分資產利益之減項,後者作為負債;也可以借記「投資損益」,貸記「長期投資」。逆銷則借記「投資損益」,貸記「長期投資」。
由此可見,美國的扣除比例視「正常」交易和非「正常」交易而定,台灣的扣除比例視順銷和逆銷以及是否有控制力而定。但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實質重於形式穩健操作。我國的權益法沒有規定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從這一點講,我國的權益法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復雜權益法。因為沒有扣除未實現損益,因此根據我國權益法計算出來的投資帳戶和投資收益要大於美國台灣權益法下的投資帳戶和投資收益,因此我國的權益法沒有美國和台灣的權益法穩健。在編制合並報表的情況下,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得到抵消,因此對合並報表而言,權益法是否扣除未實現損益並無實質影響。但在投資企業單獨的報表中,沒有扣除未實現損益而確認的投資收益會歪曲企業業績,從而給了企業利用關聯交易粉飾利潤的機會,最終損害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等相關人的利益。
四、綜述
復雜權益法把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的投資視同合並處理,又稱單線合並法,它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簡單權益法既不需要攤銷差額,也不需要扣除未實現損益。
復雜權益法下,與被投資企業現時收入配比的是按所耗資產公允價值計算的成本和費用,完全符合權責發生制。簡單權益法與被投資企業現時收入配比的是按所耗資產帳面價值計算的成本和費用,不是完全符合權責發生制。
復雜權益法強調科學合理,簡單權益法強調簡單可操作。
利用復雜權益法和簡單權益法編制的合並報表相同,但復雜權益法下母公司單獨報表與合並報表更具校核性。
參考資料:http://www.51manage.com/Article/200509/60238.html
E. 長期股權投資在合並報表中應確認的投資收益怎麼計算
只問你應確認的抄投資收益,調整乙公司凈利潤即可,別編抵消分錄(你的抵消分錄也有問題):
期初存貨對外銷售:應轉成本2400*0.8=1920,實際結轉2000*0.8=1600,少轉成本1920-1600=320,應調減凈利潤;內部交易存貨對外銷售:應轉成本800*0.4=320,實際結轉1200*0.4=480,多結轉480-320=160,應調增凈利潤。
調整後凈利潤=5000-320+160=4840,乘以持股比,則應確認的投資收益為4840*0.2=968
最新輕一已經更改成968了
F. 長期投資真的能致富嗎
長期投資能不能致富,需要買到好公司,還要買的好,貌似都是廢話,但是這個問題,在我入市後的前五年,
也一直困擾著我,現在分享一下我的體會:
長期投資,絕對可以跑贏通脹和銀行定期存款,也就是你至少每年要賺3%以上,才能保證貨幣不貶值,
有人說,這么低,我買理財買國債就可以了。為什麼要買股票?虧錢的人那麼多,我不敢冒險。
其實這里邊有一個誤區,虧錢的人多,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入市,就接受了錯誤的理念,受了錯誤的引導,
老是覺得做股票,就是低買高賣,就是高拋低吸,不停地買來買去做波段賺差價。
其實這個方法從根本上是錯誤的。雖然確實有人靠這么操作賺了錢,但是不能否認:80%的散戶,這么操作,
幾年下來,其實還是虧錢的。
為什麼?
那麼,怎麼辦?如何學習才能改掉這些毛病,實現賬戶資產的穩定增值呢?
針對自己的心得我做了一些小結,如下:
買到好公司,可能短期內也一樣被套,這個時候就需要忍耐和等待。但是只要企業的業績越來越好,
股價總會再彈起來的。只要你的反饋機制建立在對企業的研究和認識上,而不是天天關注股價,
就可以慢慢克服。
就算是好公司,買入時的市場整體估值也很重要,過去的數據可以用來作為對未來投資的依據,
但只是長線的依據而不是短線的依據。比方說,根據過去的估值,中小板市盈率在35或30倍以下或者更低是相對來說比較安全的,如果你意識到了這一點,就可以在市盈率30以下定投中小板指數基金,那麼長期來看,你一定是可以賺錢的。
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最好不要用杠桿,如果一定要用,那麼一定選在整體市場估值達到歷史底部或者比歷史底部還要低的位置再使用。歷史底部的估值是多少?
券商的研究報告里,其實都會提到,很多數據類的查詢網址也能看到。這些都是客觀的數據。
4、在未來,優質公司的股權是長期回報率最高的資產,一定會跑贏房價的收益,這點不用質疑。
長期來看(注意,是長期),全體股市參與者能夠獲得的回報率,實際上就是全體上市企業的ROE,數字大概為10%,也就是長遠來看,全體上市公司一年平均能賺10%。那麼這10%的蛋糕去掉印花稅和交易費用,以及一些套利基金,那麼可能每年大家一起從市場上賺的就只有8%,獲取超額收益的投資者,也有,但是很難。很少。
5.公司的護城河很重要。公司一些優秀的產品讓消費者對產品產生了依賴,長遠來看,形成了習慣,短期不會或者不情願換到其他產品去,即使其他產品價格更低。這就是護城河。茅台的品牌是護城河。騰訊的微信是護城河,阿里的護城河是電商生態圈。這種強大的護城河讓後來進入這個市場的競爭者需要以當初N倍以上的價格或許才能有機會起來,更多的是進來就被幹掉。這就保證了企業的安全和競爭優勢,這是持有股票的根本。
6.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用足夠便宜的價格買到優秀公司的股票。然而,現實情況經常就是,優秀公司股價漲上了天,一直不敢買。很多時候你不得不用偏貴的價格去買一些優秀的股票。但這仍舊比你用貴的價格買垃圾股要好很多。垃圾股被套之後,可能三年五年都出不來。所以,當市場大跌,泥沙俱下的時候是你撿便宜的時候,別管什麼左側交易、右側交易,當有幸碰到優秀公司的股價跌下來的時候就毫不猶豫的去買。忘掉K線,忘掉什麼均線趨勢圖,忘掉什麼量價換手率。
G. 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合並日後合並財務報表的編制,為什麼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合算的結果要調整為權益法核
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合並日後合並財務報表的編制,將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合算的結果調整為權益法核算的結果,是使母公司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項目中,能反映其在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所擁有權益的變動情況。
3.在編制合並日合並工作底稿的基礎上,計算合並財務報表各項目的合並數,編制合並報表。
H. 長期股權投資為什麼要攤銷為什麼最後的攤余成本要接近面值
你說的是長期債券投資,而且是折價或是溢價,不是股權投資,股權投資不用攤銷版。
舉例,一張債權券面值1000元,你買的時候900元,票面利率是5%,市場利率6%(打個比方,利率沒再精確算)
(為什麼會折價發行呢,因為人家債券的利率比你的高,而你的利率應經審批定了,想改變很麻煩,又急需用錢,所以只能折價發行,要不沒人買,應為你的收益率低)
(1)購買時
借:長期債券投資-面值 1000
貸:銀行存款900
長期債券投資 -利息調整100
(2)持有期間
借 應收利息 1000*0.05=50
長期債券投資 -利息調整100
貸 投資收益
最後對方要按面值1000元還本
借 銀行存款 1000
貸 長期債券投資 -面值1000
只有這樣長期債券投資的科目才會借方貸方平衡
I. 如果我選擇長期投資
長期投資股票的好處
如果你選擇投資股票,你就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也做了一個有智慧的決策(比存銀行買保險劃算N倍)。
當然,你必須是一個長期的投資者,並且跟定了股票。
如果你的這筆錢在未來1年,3年或5年內就撤出股市,那麼你一開始就不應該投資股票。
因為沒有人能夠預測股市未來的走勢,如果你剛好碰上股市的回檔整理,那麼你的投資很可能是賠錢的。
這里所說的長期投資,至少要長達20年以上或更久的時間,這么長的時間足夠讓崩盤後的股價回復到先前的水準,並且也足夠讓你的獲利呈現倍數成長。
想讓你的獲利呈現N倍數成長,你必須要押上你對股票的忠誠度,基本上你應該把它看成是「婚姻」。
即使你是一個選股"高"手,擅長分析公司的營運狀況,但除非你比別人多了那份執著及勇氣,不論市場如何變化,都要能夠沉得住氣,否則只會選股,恐怕仍然很難賺到大錢。
如果你精於選股,但卻是個機會主義者,最後從其量你也只是一個平庸的投資人。
通常一個投資人的成功與否和智商沒有太大的關系,投資成功與失敗往往僅在一線之間,那個界限,就是自我約束的能力。
不管那些自認聰明的投資專家怎麼說,最重要的是當一個遵守紀律的傻子,緊守著你的股票。
人們總是不斷尋尋覓覓找尋打敗市場的秘方,但是,這個真理就閃耀在我們眼前:買一些有盈餘成長潛力的公司股票,而且除非有很好的理由,千萬不要輕易換股操作。
股價下挫永遠都不是賣出好股票的好理由。
要你站在鏡子面前對天發誓,說你是一個長期投資者,可能一點也不困難。
但是,當股市大跌時,真正的考驗就來了。
沒有人能夠准確預測熊市何時即將到來,當熊市來臨時,10個股票中,至少有9個股票都是下跌時,很多投資人都會開始擔憂,更擔心股價將跌到一毛錢也不剩。
多數人總是趕快賣股票,即使必須賠錢殺出,他們也在所不惜,以求落袋平安。
沒有人強迫他們這么做,只能說這些人自願認賠殺出。
這個時候,那些所謂的「長期投資者」馬上變成「短線進出者」,他們讓心理恐慌控制了外在行動,並且完全忘記了當初買股票的動機——就是要長期擁有一家成績優異公司的股票。
投資人試圖進行「波段操作」(只要是受市場走勢高低的影響,而不是按企業基本面變化去做判斷的人),反而令他們陷入短線進出的陷阱。
他們喜歡做市場行情預測,更希望在短期內得到最大的報酬。
的確有人因此賺到錢,但這絕對不是永遠可以遵循的法則。
事實上,如果有人能想出一個完美的市場預測法,那他一定名留青史,在富人榜上一定也是名列前茅。
喜歡做波段操作的人常會發現,自己總把股票賣在最低點,買在最高點。
當這個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時,他們通常只會怨天尤人,或感嘆時運不濟。
事實上,發生這種事的原因是他們企圖挑戰不可能,因為沒有人可以比市場更聰明,能預先掌握市場漲跌,進而能打敗市場。
人們也深信,在股市崩盤及回檔時投入股市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但是,若他們在此時出清持股,反而是更危險的事。
其實更大的危險在於,一旦股市回升時,投資人沒有半點持股,只能眼巴巴的看著股價上揚。
因此,尤其當你年紀很輕,無論你有或無時間,想要從股市獲利,那麼最好把所有的閑錢都放入一個好股票組合里。
短期間內,你也許面臨些許賬面虧損,只要沒有賣掉它,也永遠不會有真正的損失。
完全投資的結果,你可以充分享受到股市上揚波段時神奇又驚喜的樂趣,更會讓自己的財富增加。
J. 長期股權投資中對外銷售的投資收益,求助!
對於權益發的核算,主要是要核算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問題。而你之版所以用減是因為你從投資權單位(甲企業)的角度來看被投資單位(乙企業)的凈利潤,所以結果正好的相反。
具體來說:在甲公司對乙公司銷售是,實現的未實現內部交易損失為100W,但是對於乙企業來說就是有未實現內部交易收益100萬。如果全部對外銷售,這100萬的利潤實現,已經計入乙公司的凈利潤,則不需要調整。現在有60%未對外銷售,已經是有60萬的未實現利潤,所以,應該調增乙企業的凈利潤。
你看這樣是不是有利於你對該問題的理解?
僅做參考,互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