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美國投資收益順差

美國投資收益順差

發布時間:2021-03-04 03:04:42

① 中國和美國貿易的逆差和順差

中美貿易不平衡,美方有巨大逆差,且迅速增加,這是個老問題。隨著金額的擴大和中美經貿關系其他問題的解決,逆差問題日益被美方政治化。美方壓人民幣升值、部分議員提議對中國產品徵收27.5%的附加稅,指責中國產品加劇美國工人失業,以及對華紡織品設限、彩電反傾銷等問題,主要源於中美貿易逆差問題。

中美貿易差額真相

中美貿易發展迅速

由於中美兩國分別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最活躍的經濟體,國內需求旺盛促使兩國經貿關系迅速發展。據中國海關統計,2004年兩國貿易額達到1696億美元,是1978年的72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也承認,與中國貿易是其發展最快的部分。2004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出口總額達到347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了114%。而同期,美國對德國的出口僅增長了7%,對加拿大的出口增長了6%,對日本的出口則減少了17%。中國成為繼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英國之後美國的第五大出口國。

中美貿易關系基本不受中美關系的影響,過去的25年中,盡管中美關系經歷了炸館事件、考克斯報告等事件的影響,但中美經貿總額只有1990年下降了3.9%,。此外,中美貿易關系受美國經濟周期影響不大。

根據中國的統計,中美貿易1993年美方開始出現逆差62億美元,到2004年上升到803億美元,11年增長了近12倍;而根據美國的統計,1983年美方開始有逆差,為3億美元,到2004年上升到1620億美元。按美方統計,1988年中國開始進入美國的前10位逆差國行列,1989年就從第9位發展到第6位,1990年攀升到第3位,1991年,中國成為僅次於日本的第2大逆差對象。2000年以後,中國對美貿易順差超過日本,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此後貿易逆差繼續攀升,到2004年,中國佔美國全部貿易逆差達到26.2%。

中美貿易差額統計口徑不同

長期以來,中美兩國在貿易統計數據上一直存在著差異,突出表現為美國統計的來自中國的貿易逆差要遠遠大於中國統計的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這一差額不僅由來已久,且呈現不斷擴大的態勢。

美國商務部把從中國大陸直接進口和從香港轉口但原產地是中國大陸的所有貨物都算成是從中國的進口,也就是說,美國把所有原產地是中國大陸的產品價值都算作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中國海關的統計只包括中國大陸直接向美國出口的和出口時已知最終目的地是美國但經香港轉口的貨物。然而,許多中國大陸出口產品的最終目的地並不一定很清楚,因此,許多最終運往美國的中國產品沒有包括在中國的貿易統計之中,而被算作是中國大陸向香港的出口。

中國經香港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價值與香港公布的轉口貿易價值不同,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國大陸出口到香港的許多商品,因最終目的地不明確而未被統計到中方的數據中。第二,美方的進口統計,因包括了轉口增加值而高估了從中國的進口。考慮到香港為大陸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所提供的服務包括安排運輸、保險、尋找客戶等,因此,對這些商品的增加值是相當可觀的。

中國從美進口統計差異

中國統計的來自美國的進口與美國統計的向中國的出口,盡管存在著一定的差異(1995年兩者差額為43億美元,2003年為55億美元,2004年猛增到119億美元),但如果考慮到進口按到岸價格計算、出口按離岸價格計算導致出現運輸費用的差價,可以說兩者大體相當。這說明中美雙方統計的貿易順(逆)差存在著較大差異,盡管與中國統計的進口和美國統計的出口有一定關系,但並不是主要的原因。

雙方均未將服務貿易統計在內

美國在總的對外貿易持續逆差的情況下,商品貿易的逆差基本上是呈不斷擴大的趨勢,而服務貿易則相反呈順差不斷擴大的趨勢。

根據WTO的報告,美國服務出口佔全球的18%,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務出口國,也是世界最大的服務貿易盈餘國。2003年美國服務貿易5495.9億美元,增長5.77%;出口3048.1億美元,增長4.3%;進口2447.8億美元,增長7.64%;服務貿易順差600.3億美元,減少7.41%。

需要指出的是,大量服務隱性化影響了我們對中美兩國服務貿易情況真實全面的了解。

第一,由於大量非跨境服務交易沒有被納入統計,造成對中美服務貿易的低估。據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的報告,1999年,美國附屬公司在國外的服務銷售額達到3380億美元,比當年對非居民提供的基於國際收支方法統計的跨境服務出口額2790億美元還高21%,且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盡管這兩個數字不能簡單相加,但隨著美國跨國公司境外投資的增加,國外分公司或子公司在東道國提供的服務作為服務貿易出口的一種形式已越來越引起關注。

在我國,許多美國製造業的跨國公司同時投資於我國貿易、營銷或金融領域,這些企業在為國內提供產品的同時,為了獲得內部化收益並支持其貨物製造及出口,也在提供大量的服務。如,汽車製造廠商同時為消費者提供信貸服務、石油製造企業自己投資設立加油站、跨國公司將研發中心設置在國內,如IBM和GE等。目前,由於美國附屬公司在國內提供的服務並沒有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上反映出來,中美服務貿易統計並沒有包含這部分內容。

第二,伴隨外商直接投資的追加服務往往被「資本化」,在我國,外資「以技術入股」的情況比較普遍,這實際上使一些知識密集型服務、信息密集型服務、研究與開發型服務提供的隱性化,盡管我國也為此付出昂貴的成本,但在服務貿易進口中卻無法體現出來。

第三,我國以購買設備為名而支付的大量服務費用也沒有被統計出來。

綜合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可以說中美雙方貿易數據均不準確,中方的數據被低估,美方的數據被高估。中美貿易統計數據之所以存在差異,主要是由於對轉口貿易特別是中國從香港轉口到美國的商品貿易是否包括在兩國雙邊貿易統計的不同而產生的。

中美貿易差額究竟有多少

自從1990年以來,多位經濟學家對中美貿易差額實際規模進行了估算。美國加州經濟學家K.C. Fung和劉遵義,經過調整後估算,2002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766億美元。加上服務貿易,2002年美國貿易逆差為743億美元,這一數字與中美雙方統計數字的平均數(729億美元)大致相當。按照這一數據,美國統計的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高估了288億美元,中國統計的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低估了316億美元。

中美貿易巨額順差原因

美方對巨額逆差的認識

美方認為兩國貿易不平衡是由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引起的:(1)美國產品遭遇中國貿易壁壘、缺乏對中國的市場准入;(2)中國缺乏政策的透明度以及不能完全執行兩國簽署的協議;(3)中國對人權、勞工權和環保的濫用以及拒絕遵守這些領域的國際標准,從而獲得不公平的對美國貿易優勢;(4)未來的不可預見性;(5)中國有意壓低工人工資,壓低人民幣幣值,以促進出口。

上述五個方面的主要歸納為對中國市場開放不夠的指責。然而,中國對美國的大量貿易盈餘並不能說明中國正在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應該說,中國是當前全球最開放的市場之一,甚至是所有快速增長的經濟體中最開放的市場。中國市場的高度開放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近年來中國的全球進口規模增長速度是驚人的,進口額從1990年的533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614億美元,14年間增長了9.5倍。進口依存度由1990年的15%提升到2004年的33.9%,並實行了較低的進口關稅。

巨額順差產生的真實原因

原東亞各國和地區對美貿易順差轉移到中國

中國的加工貿易,大部分是日本、韓國、香港、台灣等東亞國家和地區,為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競爭力,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屬於勞動密集型的組裝工序而發展起來的,上述東亞國家和地區在中國大陸設立了大量的外資企業,其產品在我國加工、組裝後依賴原有的銷售渠道,主要經香港等地轉口到美國、歐洲等傳統市場。中國大陸從上述國家和地區進口原輔材料、零配件等,在中國大陸進行加工組裝,而後出口到美國和歐洲的這種貿易流程,導致了中國加工貿易進口原輔材料、零配件與出口市場的分離。由於各國對進口商品的原產地認定以「實質性改變」為原則,加工產品的出口國就從上述國家和地區轉移到了中國。

從美國自身的貿易逆差來看,近十年來,美國總的對外貿易逆差是不斷增加的,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雖然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額不斷增加,但是這一逆差占其總的對外貿易逆差的比重卻並沒有顯著提高,近年來維持在20%左右,遠低於日本20世紀90年代初的50%多。

雖然中國現在已經取代日本,成了美國對外貿易最大的逆差國,但由於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美國對日本、韓國、中國台灣及其他東亞國家(地區)的貿易逆差在絕對額有所提高的情況下,在其總的對外貿易逆差中所佔的比重卻不斷下降。與之相反的是,中國大陸與中國台灣、韓國、日本的貿易逆差不斷上升(見表四)。

如果把東亞作為一個整體看,美國對東亞的貿易逆差是在相對減少。因此,中國現在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很大程度上是從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轉移過來的,由於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不斷地把生產轉移到中國大陸來,它們對美國的出口也因此轉移為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出口了。

從出口來看,一方面是許多中國現在出口的產品其實是原來在東亞其他國家(地區)生產和出口的,只是現在轉移到中國來了。另一方面,從市場來看,東亞其他國家(地區)的市場規模總體上比歐美小,而且進入的限制也確實要比歐美嚴一點,因此大量的中國出口產品就主要銷往歐美而不是東亞。

從進口來看,中國之所以大量從東亞進口而不是從美國進口有如下兩個原因。第一,美國對向中國的高技術產品出口實行嚴格的限制,導致相當一部分中國願意進口的產品無法進口。第二,由於中國需要大量的機器設備和中間投入品進行加工貿易生產,而中國目前總體上還比較落後,進口用於加工貿易的各種投入品在美國和日本都已經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比較優勢,因此中國更多地從韓國、中國台灣和東盟進口。

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導致四類最大宗商品的順差

貿易不平衡本身的主要原因是兩國的比較優勢差異。中國的比較優勢主要在於豐富的勞動力,美國的優勢則在於它的科研能力、技術及人力資本。從產業來說,中國的比較優勢在於勞動相對密集的產業,而美國則在技術和人力資本密集的產業。中美貿易順差最大的產品是體現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的普通機械電器、傢具玩具、鞋帽和紡織服裝,2004年這四類產品貿易順差為522億美元,占當年中美貿易順差的89.2%。

從表五中可見,雙方貿易量最大同時也是差額最大的是機械電器產品。此類商品中,特別是在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上,如核反應堆,高性能儀器、儀表等,美國原來有比較明顯的優勢,但美國對華技術出口實行嚴格控制,2003年僅對華出口114億美元。相反,中國向美出口的普通機電產品以及由外商投資、在中國加工組裝的高技術機電產品高達394億美元,這樣,在這個美方本來具有優勢的項目下出現了28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雙方貿易量和貿易順差均位於第2的是傢具、玩具等雜項,具有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特徵。2003年中方逆差的產品依次是植物產品、化工產品和紙製品,逆差分別為21億美元、15.7億美元和9.5億美元。

美方順差第三大的項目是紙製品,這恰恰反映了中國森林資源的貧乏。美國是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工業化國家,可是中美貿易當中,美國卻需要依靠其農業和林業部門來創造貿易順差。

對華技術出口限制限制了美比較優勢發揮

在科技推動下的中國經濟增長,有利於美國貿易赤字的減少,但美國始終對對華高新技術出口進行管制,不願向中方出口超大型計算機、數控機床、衛星技術等中方需要的產品,甚至連技術含量不是很高的產品都有限制。

美國的儲蓄率偏低是造成美國逆差的另一重要原因

美國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美國經濟結構上的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根據國民經濟恆等式,總投資與總儲蓄的差額要用貿易差額平衡

② 明白為什麼「利潤在美國,順差在中國」

依據原產地原則進來行的傳統總量自貿易統計有許多弊端,導致貿易「被增長」:一方面,由於大量中間品貿易的存在,統計跨境總量貿易而非凈增加值會產生大量重復計算;另一方面,由於沒有反映出產品在生產環節上的流動,雙邊貿易統計中包含了他國中間投入品價值,造成了大量貿易被重復計算。
由於全球價值鏈「微笑曲線」高價值兩端為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所控制,我國雖然已經發展成為全球價值鏈體系的重要環節,卻因為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而導致利潤微薄。這種「虛胖」的貿易規模和份額的增長非但沒有帶來利益分配的增長,反而加劇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摩擦。但是真實的狀況是「順差在中國,利潤卻在國外」

③ 美國為什麼能保持資本項目順差

樓上兩位說的抄都只是一個方面,襲一樓說的不詳細,因為根據Y=C+I+G+NX, 這個等式變形後可得S-I=G+NX 由於美國存在著大量的貿易逆差,所以等式右邊是負數,而要等式相平,那麼只有等式左邊也是負數,此時儲蓄小於投資,外國資金流入,資本項目順差。

二樓說的也只是一個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由於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各國央行都積累了大量美元,這些美元實際上也只能重新投向美國來購買以美元計價的資產,所以大量的資本流入美國,美國資本項目順差就是必然的了。

④ 美國如何應對中美貿易順差

一是全面取消對美國出口的出口退稅政策,鼓勵對美出口企業出口轉內銷和盡快轉產內銷產品。
二是取消美國在華投資的所有優惠政策,實行國民待遇。
三是對美國實行平衡貿易政策,禁止高碳產、高能耗產品、不可再生資源產品、稀土及戰略物資等產品出口美、日及其盟國。
四是對管理高層及企業界的親美、賣國賊進行清除。
五是向美國提出軍購,比如購買其現役航空母艦、F-35、F-22、B2等系列高科技武器。軍購在5--10年達數千億美。
六是通過補償美國對琉球群島的建設投資,要求美國按地二戰後的國際公約歸還我琉球群島。
七是通過補償南海諸國以前的開發費用,以支付美元收回南海所有島礁,近期撒出各國人員。
八是組建蒙古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全面買斷蒙古各項資源的開發權。

⑤ 對美國來說,假如美國的國際收支順差,會造成美元升值嗎

肯定會的,
順差
了說明美國經濟狀況很好,雖然美國以消費為主,但是
出口貿易
能順差的話,也意味著美國企業的活力增強了,美圓自然要受到支撐了

⑥ 為什麼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維持要求美國的國際收支必須保持順差

很簡單,美國人既然要美元和黃金掛鉤,美元是國際貨幣,你必然要保證內美元從美國源源不容斷流出,而美國政府按照1盎司39美元的固定匯率兌換黃金的承諾又必須要求美國政府保證有足夠的黃金,要有足夠的黃金,美國政府必須要有足夠的錢儲備應急購買黃金,因此如果不是順差,隨之世界經濟的發展,美國早晚會有兌換不了黃金的那天。
說穿了就是悖論,要成為世界貨幣,必然是逆差和債務國,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本幣流出成為世界貨幣讓人家拿你的本幣全球投資,這和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初衷顯然是矛盾的。其實美國的謀士早就知道這點,無非是藉此機會確定了美元唯一世界貨幣的地位,即便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解體,美元的唯一世界貨幣地位已經不可動搖。

⑦ 當19世界80年代美國遭受著經常賬戶逆差和資本賬戶順差的時候,日本這兩個賬戶的余額如何

因為從國際收支平衡的角度,經常賬戶出現逆差,就必須從資本賬戶獲得融資,否則後果專不堪設想屬。每個國家都想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都是順差,但是沒有哪個國家敢於兩個賬戶都是逆差,;就像美國,經常賬戶逆差很高,但是美國同時利用發達的資本市場和縝密的國債-美元融資體系,應是實現資本凈流入;同時經常賬戶逆差+資本賬戶(盈餘)順差,有利實現幣值的穩定,就像美元一樣,也有利於貨幣政策的主動權和獨立權的控制;如果一國經常賬戶逆差,但是不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或國際借貸等實現資本流入來彌補這個窟窿的話,貨幣貶值,國家信用風險陡增,就像現在的希臘,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甚至是金融危機,都不會遠了;
最後還是那句話,就是國際收支平衡,當然順差也行,只不過本幣面臨著很大的升值壓力以及升值趨勢逆轉的風險;當然從這兩個賬戶的結余賬戶看,還是看是否需要本國有充足的儲備貨幣資產來支撐國際收支總體狀況

⑧ 美國的國際收支特徵是經常項目逆差而資本金融賬戶順差,使得美國國內貨幣存量膨脹。解釋一下這句話

答:那是因為資本金融賬戶順差額大於經常項目逆差額,也就是說流回來的美元多於流出去的美元,所以使得美國國內貨幣存量膨脹。

⑨ 為什麼說順差在中國,利潤在歐美

說來有點滑稽,隨便聊幾句.外國人為了保護本國的生態環境,再加上中國有夠廉價的勞動力,加之環保意識不強,把企業的廠家建立在中國,勞動力也使用中國人,產品出口的確是銷到他們本國,但是不一定說在中國賺的錢,就要在中國花對嗎?大量的利潤又匯到歐美或者其他的地方,他們可以用這些利潤再研究高端技術設備等,這些成果或GDP當然算中國的,甚至包括港口的吞吐量,全都是中國的成績,但是,利潤呢?呵呵.外商的口號是:GDP歸你,利潤歸我.所以,今年的保8%也只是統計局口號而已.再不能往下面說了,再說下去我就是帶有嚴重的批判性了.

⑩ 美國期貨市場投資收益是否繳納資本利得稅

當然要交稅,至於交多少,要問美國的會計師了
太復雜了,一般人是搞不懂的

閱讀全文

與美國投資收益順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春生科技基金 瀏覽:819
沈陽新松股票代碼 瀏覽:29
天能鋰電投資理財是騙局嗎 瀏覽:96
渤海信託電話 瀏覽:210
工資貸款包裝犯罪嗎 瀏覽:95
人民幣的兌換哪個幣最高 瀏覽:304
再生銅投資 瀏覽:70
傳統外匯海星 瀏覽:897
期貨外匯公司 瀏覽:388
掌眾金額小額貸款 瀏覽:502
華天科技股票分析 瀏覽:746
海星股票 瀏覽:589
3900港元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714
幫貸寶貸款靠譜嗎 瀏覽:92
ADx融資 瀏覽:380
p2p理財圖片 瀏覽:939
國元證券基金託管 瀏覽:578
今日菜百黃金價格多少錢一克 瀏覽:29
速賣通外匯申報 瀏覽:89
人造肉概念股票基金 瀏覽: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