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投資組合理論是指什麼
投資組合理論是指,若干種證券組成的投資組合,其收益是這些證券收益的加權平均數,但是其風險不是這些證券風險的加權平均風險,投資組合能降低非系統性風險。
該理論包含兩個重要內容: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和投資組合有效邊界模型。
在發達的證券市場中,馬科維茨投資組合理論早已在實踐中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並且被廣泛應用於組合選擇和資產配置。但是,我國的證券理論界和實務界對於該理論是否適合於我國股票市場一直存有較大爭議。
從狹義的角度來說,投資組合是規定了投資比例的一攬子有價證券,當然,單只證券也可以當作特殊的投資組合。本文討論的投資組合限於由股票和無風險資產構成的投資組合。
人們進行投資,本質上是在不確定性的收益和風險中進行選擇。投資組合理論用均值—方差來刻畫這兩個關鍵因素。所謂均值,是指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它是單只證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權平均,權重為相應的投資比例。當然,股票的收益包括分紅派息和資本增值兩部分。所謂方差,是指投資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我們把收益率的標准差稱為波動率,它刻畫了投資組合的風險。
人們在證券投資決策中應該怎樣選擇收益和風險的組合呢?這正是投資組合理論研究的中心問題。投資組合理論研究「理性投資者」如何選擇優化投資組合。所謂理性投資者,是指這樣的投資者:他們在給定期望風險水平下對期望收益進行最大化,或者在給定期望收益水平下對期望風險進行最小化。
因此把上述優化投資組合在以波動率為橫坐標,收益率為縱坐標的二維平面中描繪出來,形成一條曲線。這條曲線上有一個點,其波動率最低,稱之為最小方差點(英文縮寫是MVP)。這條曲線在最小方差點以上的部分就是著名的(馬考維茨)投資組合有效邊界,對應的投資組合稱為有效投資組合。投資組合有效邊界一條單調遞增的凹曲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㈡ 資產組合理論的概述
投資者或「證券組合」管理者的主要意圖,是盡可能建立起一個有專效組合。那就是屬在市場上為數眾多的證券中,選擇若干證券進行組合,以求得單位風險水平上的收益最高,或單位收益水平上風險最小。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的提出主要是針對化解投資風險的可能性。「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就是多元化投資組合的最佳比喻,而這已成為現代金融投資世界中的一條真理,本文將按照投資組合理論的產生和發展歷程依次介紹,綜述各種投資組合理論及所形成的各種的選擇模型。
㈢ 投資組合理論的其他論述
(portfolio theory)
投資組合理論風險管理的數量分析。
投資組合理論被定義為最佳風險管理的定量分析。無論分析的單位專是家庭、公司,還是其他經濟組織,為了找到最優的行動方案,需要在減少風險的成本與收益之間進行權衡,對這些內容闡述並估計的過程,即投資組合理論的應用。
對家庭而言,消費和風險偏好是已知的。偏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但這些變化的機制和原因並非投資組合理論闡述的內容。投屬資組合理論闡述了如何在金融工具中進行選擇,以使其特定的偏好最大化。通常,最佳選擇包括對獲取較高預期回報和承擔較大風險之間權衡的評估。
㈣ 根據馬科維茨的證券投資組合理論,投資者應如何決定其最優的資產組合
這個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叫做:風險承受能力,
這個能力的決定因素有兩專個,第一個叫做屬:心理承受能力 第二個叫做:資金承受能力
只有在考慮了這兩個因素之後,才能決定資產組合方案。
在資本市場當中,每個個案都需要量身定製,沒有一套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投資組合方案。
最優方案並不是所有人的最優方案,而是某個人的最優方案。
㈤ 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存在哪些局限性
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的局限因素
自創立以來我國證券市場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建立時間較短在發展中也受到了一定因素的制約。
一。證券市場本身的性質
1.風險性。我國證券市場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其自身存在較大的風險性使得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通過投資組合來降低風險性的效果無法得到切實、有效的發揮。
證券投資本身的風險河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一般來說系統風險包括政策風險、利率風險、購買力風險等。這些風險是無法通過企業自身力量規避的,因此投資者不能依靠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的有效應用將風險化解。非系統風險是由於企業運營、收益等因素而產生的、只對個別企業產生影響的一種不確定風險,具體包括經營風險、信用風險、財務風險等能夠通過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將風險分散。
研究結果表明,目前在我國證券市場的總風險中系統風險的比例較大。也就是說運用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降低風險的可能性和效果都不理想。
2.波動投機性。目前我國證券市場具有新型市場的特點受到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價格指數波動性大處於高波動階段。並且我國股市的動態市盈率偏大具有資產價格泡沫的典型特徵投機性很大抱沫成分太多。由於自身的這種性質導致運用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的有效性降低。
(二)自身的缺陷
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還不夠成熟,目前存在的主要缺陷為市場效用不明顯般資者結構不合理、投資觀念不成熟。
1.市場效用不明顯。現代證券組合理論是建立在有效運行的證券市場的基礎上的,因此征券市場各項作用的發揮對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的有效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證券市場尚處於初級階段在市場體系、市場運營理念和運行模式上還存在一定的不成熟因素制約了現代證券組合理論效用的發揮。
2.投資群體存在弊端。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對投資者的要求很高要求投資者具有基本能夠應用這一理論對證券進行分析和選擇的能力周此投資者必須同時具備執行力和知識性。然而月前我國投資者群體還不成熟存在一定的弊端。
首先我國投資者中的個人投資者佔比比較大機構類型的投資者較少,以個人投資者為主的證券市場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池不利於監管。
其次我國投資者的總體文化水平較低對於專業性強、理論復雜的證券投資知識大多數人無法消化和理解。個人投資者大多是通過口口相傳或書籍、網路獲取投資信息多數是一知半解在做具體的投資決策時要麼跟風要麼盲目選擇。
㈥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理論原理
1、分散原理
一般說來,投資者對於投資活動所最關注的問題是預期收回益和預期風險的關答系。投資者或「證券組合」管理者的主要意圖,是盡可能建立起一個有效組合。那就是在市場上為數眾多的證券中,選擇若乾股票結合起來,以求得單位風險的水平上收益最高,或單位收益的水平上風險最小。
2、相關系數對證券組合風險的影響
相關系數是反映兩個隨機變數之間共同變動程度的相關關系數量的表示。對證券組合來說,相關系數可以反映一組證券中,每兩組證券之間的期望收益作同方向運動或反方向運動的程度。
㈦ 資產組合理論的運用
在這個投資組合中,不同風險-收益特性產品的投資比例應如何配置呢?本文嘗試著運用投資學中的投資組合理論,從兩條途徑來解決這個問題,並對這兩種方法進行適當的相互驗證:第一條途徑是運用傳統投資學理論中的的最優風險資產組合理論,第二條途徑是將積極的債券管理理論中的或有免疫策略,結合」均值—方差」理論綜合運用,其中第二條途徑或方法將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之所以分析」或有免疫策略」和」均值—方差」理論的綜合運用,是因為傳統投資學理論中的的最優風險資產組合理論假設條件較多,計算公式復雜,而且現實生活中許多投資工具都是集主動管理與被動管理﹑不同風險性質於一身的復合產品,在實際工作中運用存在許多困難.因此,如果能只需簡單運用一些通俗易懂的理論知識,就能對一些客戶理財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將大大提高我們的綜合理財能力和工作效率.
途徑一:最優投資資產組合理論的實踐運用
根據資產組合理論,構建一個完整的投資組合一般有三個步驟:
一﹑確定各類投資工具的收益風險特徵.
二﹑建立並確定最優風險資產組合.
三﹑建立包含風險資產和無風險資產的最優資產組合.
為了滿足張先生對投資資產保本﹑適當的流動性和收益三大理財要求,我確定了分紅險﹑保本基金﹑平衡型基金三類投資工具進行組合.選擇這三類工具的理由是:
一﹑宏觀經濟發展趨勢:CPI指標今後若干年內可能高位運行, 資產投資應以抵禦通貨膨脹﹑實現保值為基本目標,因此合格的理財組合收益應達到8%;國內加息空間不大,並可能結束加息周期,對債券等固定收益投資產生較大的機會;目前的A股市場價值中樞降到低位,在今後宏觀經濟繼續良好發展的背景下,收益高於風險.
二﹑投資工具特性方面:三類工具都集合了固定收益類和權益類投資,都具有一定的主動投資策略和較好的流動性,但在風險—收益的管理上側重點不同,因此適當比例的組合能滿足三個要求.其中:
分紅險:具有免稅﹑資產隔離功能,還附加有身故和健康保障功能,長期看投資收益率高於存款或國債.目前結算利率一般是5.7%左右,期望收益率:5—7%.
保本基金:投資策略一般是在謀求確定的固定收益前提下追求適當的超額收益,目前較確定的固定收益一般可達到5-6%.如果包含超額收益,期望收益率可:8—10%.
平衡型基金:風險—收益比較高,少量長期的投資可提高組合收益,但經歷一段投資時期後,基本不影響保本和流動性要求. 期望收益率:10—15%.
㈧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概念
現代資產組合抄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簡稱MPT),也有人將其稱為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證券組合理論或投資分散理論。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由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巴魯克學院的經濟學教授馬柯維茨提出的。
1952年3月馬柯維茨在《金融雜志》發表了題為《資產組合的選擇》的論文,將概率論和線性代數的方法應用於證券投資組合的研究,探討了不同類別的、運動方向各異的證券之間的內在相關性,並於1959年出版了《證券組合選擇》一書,詳細論述了證券組合的基本原理,從而為現代西方證券投資理論奠定了基礎。
㈨ 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馬克維茨投資組合理論的基本假設為:(1)投資者是風險規避的,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2)投資者根據收益率的期望值與方差來選擇投資組合;(3)所有投資者處於同一單期投資期。馬克維茨提出了以期望收益及其方差(E,δ2)確定有效投資組合。
以期望收益E來衡量證券收益,以收益的方差δ2表示投資風險。資產組合的總收益用各個資產預期收益的加權平均值表示,組合資產的風險用收益的方差或標准差表示,則馬克維茨優化模型如下:
式中:rp——組合收益;
ri、rj——第i種、第j種資產的收益;
wi、wj——資產i和資產j在組合中的權重;
δ2(rp)——組合收益的方差即組合的總體風險;
cov(r,rj)——兩種資產之間的協方差。
馬克維茨模型是以資產權重為變數的二次規劃問題,採用微分中的拉格朗日方法求解,在限制條件下,使得組合風險鏟δ2(rp)最小時的最優的投資比例Wi。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就是說投資者預先確定一個期望收益率,然後通過確定投資組合中每種資產的權重,使其總體投資風險最小,所以在不同的期望收益水平下,得到相應的使方差最小的資產組合解,這些解構成了最小方差組合,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有效組合。有效組合的收益率期望和相應的最小方差之間所形成的曲線,就是有效組合投資的前沿。投資者根據自身的收益目標和風險偏好,在有效組合前沿上選擇最優的投資組合方案。
根據馬克維茨模型,構建投資組合的合理目標是在給定的風險水平下,形成具有最高收益率的投資組合,即有效投資組合。此外,馬克維茨模型為實現最有效目標投資組合的構建提供了最優化的過程,這種最優化的過程被廣泛地應用於保險投資組合管理中。
馬克維茨投資組合理論的基本思路是:(1)投資者確定投資組合中合適的資產;(2)分析這些資產在持有期間的預期收益和風險;(3)建立可供選擇的證券有效集;(4)結合具體的投資目標,最終確定最優證券組合。
[編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及其擴展[2]
馬柯維茨投資組合理論之後,Sharpe(1964),Lintner(1965),Mossin(1966)分別提出了各自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這些模型是在不確定條件下探討資產定價的理論,對投資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提出之後,研究者進一步擴展了該研究。
Jensen Michael(1969)提出以CAPM中的證券市場線為基準來分析投資組合績效的非常規收益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但由於在非系統風險不能完全剔除的情況下,該模型對投資組合績效的評價結果不如CAPM的評價結果,因此該模型在實際中應用不多。
Brennan(1970)提出了考慮稅率對證券投資報酬影響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Vasicek,(1971),Black(1972)分別研究了不存在無風險借貸時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Mayers(1972)提出了考慮存在退休金、社會保險等非市場化資產情況下的資產定價模型的建立;Merton(1973)提出了多因素的ICAPM模型 (Intertemporal CAPM),為後來的長期投資理論奠定了基礎。E.Linderberg(976、1979)研究了存在價格影響者時的資本市場均衡和投資者的組合選擇問題。結果發現所有投資者(包括價格影響者)都持有市場組合和無風險資產的某個組合,故仍可得到形式簡單的CAPM,只不過此時的單位風險價格低於所有投資者都是價格接收者時的單位風險價格。他還證明了通過兼並或合夥,個體或機構投資者可以增加他們的效用,這就是大型金融機構存在的原因之一。
Sharpe(1970),E.Fama(1976),J.Lintler(1970),N.J.Gonedes(1976)等分別研究了投資者對資產將來的期望收益、收益的方差、協方差期望不一致時資本市場的均衡,他們得到了形式於標准CAPM類似的CAPM。
由於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假設條件過於嚴格,使其在應用中受到一定局限。因此,對於CAPM的突破成為必然。
Stephen.A.Ross(1976)提出了套利定價理論(APT)。APT不需要像CAPM那樣作出很強的假定,從而突破性地發展了CAPM。
Black,Scholes(1973)推導出期權定價公式,即B一S模型;Merton(1973)對該定價公式發展和深化。針對B—S模型假定股票價格滿足幾何--布朗運動在大多數情況下不符合實際價格變化的問題,Scholes,Ross(1976)在假定股票價格為對數泊松發布情況下推導出了純跳空期權定價模型(Pure Jump Model);Merton(1976)提出了擴散--跳空方程(Diffusion-Jump Model);格利斯特和李(1984)研究了基礎證券交易成本對期權價值的影響:當存在交易成本時,連續時間無套利定價會因為高昂的交易成本而無法實現;Merton(1990)運用了離散時間模型提出了交易成本與基礎證券價格成比例的單階段期權定價公式;波耶勒和沃爾斯特(1992)將Merton 的方法推廣到了多階段情形。
拉馬斯瓦米,桑達瑞森(1985);Brenner;科塔頓,薩布拉曼·彥(1985)以及貝爾和托羅斯(1986)的研究指出,美式期貨期權在利率為正的條件下比美式現貨期權更易於執行;Lieu(1990)應用連續時間定價方法推出了期貨純期權的定價公式;陳,斯科特(1993)進一步研究指出,即使利率是隨機的,期貨純期權價值也不受利率的影響;Chaudhurg,Wei(1994)研究了常規期貨期權與純期權的價值關系,指出期貨純期權的價值高於美式期貨期權的價值。Harrison,Krep(1979)發展了證券定價的軼理論(theory of martingale pricing),該理論目前仍是金融研究的前沿課題。
㈩ 下列關於投資組合理論的說法正確的有( )
選C
A錯,因為組合的風險不光來自於單個資產的風險,還有各個資產間專的相關系數,而任何屬時候,組合都是由所有資產共同左右產生的,不可能是個別資產;
B錯,因為風險分為系統風險(不可消除的)和非系統風險(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來消除);
D錯,因為風險包括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
E錯,因為並非資產的種類越多越好,重要的是各種資產組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降低風險,如果不斷加入相關性很高的資產,那對於消除非系統性風險沒有實際的意義,也就談不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