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不包含證券類交易,如工行推出的「珠聯璧合」理財產品
證券、基金類產品是銀行代理,並不是銀行推出的
B. 銀行理財計入哪個科目
如果是來企業購買銀行理財自產品分兩種情況處理:
一、根據現行規定,企業如果適用新會計准則,所述理財產品通過「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持有期間的利息通過「投資收益」科目核算;收回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即可。
二、如果企業仍適用原會計制度,所述理財產品通過「短期投資」科目核算,持有期間收到的利息,作為沖減投資成本處理。收回時,收到金額與賬面價值以及未收到的已計入應收項目的股利、利息等後的余額,作為投資收益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具體的處理如下:
1、從公司帳戶劃出存款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貸:銀行存款
2、購買理財產品借:短期投資 貸: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0 k G6 u' H% G
3、處置理財產品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貸:短期投資貸:投資收益(如果低於成本價的話,投資收益可能在借方)
4、收回投資款借:銀行存款貸:其他貸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C. 各大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什麼是理財
你好 銀行的小額理財產品都是銀行自己發行為了吸納存款,收益不是很高,比存款高回一點點,還有就是銀答行一些年化收益在10%左右的大額產品基本都是代理信託公司 基金公司的產品,我們是做私募股權基金的年化收益在10.5%到12.5% 有擔保公司擔保客戶的本金和收益,客戶完全放心,
D. 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理財產品不屬於基金,但與基金有幾分類似,它們的共同點都屬於風險投資,不保本。
理財產品往往是一個投資組合。
E. 銀行理財算不算其他金融理財產品
和存來款不一樣,存款的錢自你存進去後,取錢時銀行要給回你,而且還要給利息,存款就相對於銀行向你借錢,必須得還。但個人理財服務就不一樣,你是委託銀行幫你賺錢,就算虧了,也是你自己承擔。假設兩筆資金都用於貸款給同一公司,給公司破產了,存款的錢銀行必須墊回來;理財的錢則不用,當然保本的是例外。由於這個原因,理財的資金一般會投資於比存款資金風險更高,收益更大的項目,得來的收益扣除給客戶的紅利就是銀行賺的錢。
F. 銀行賣的理財產品屬於什麼性質與基金哪個好
基金投資:風險比較高,獲得超額收益的概率也比較大,需要堅持長回期投資,能夠答承擔「波動」風險。如果有長期「閑置」資金,且符合自己的風險偏好,可以進行適當配置。
銀行理財: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當然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風險」了,也並不意味著銀行理財就不靠譜或風險「大」,主要還是看產品背後所投資的資產標的的風險等級。一般情況下不能提前贖回。
銀行存款:享受存款保險保障(根據《存款保險條律》規定:個人在單個銀行的普通存款享受50萬以內100%賠付)。可以關注一下中小銀行智能存款產品,「利率」在4%-5.5%左右,具有流動性高(可提前支取)、利率高於一般存款的優點。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G. 銀行理財產品對個人投資的價值是什麼
和你說說他們的詳細價值吧。
今年上半年金融市場最大的變化,非銀行理財產品的興起莫屬。盡管銀行理財產品並非新鮮事物,但今年上半年其膨脹速度之快、擴張規模之大,都是史無前例的。
理財產品興起所帶來的最重大的影響,是會加快以絕對收益為目標的投資理念的發展和成熟。追求穩定的收益增長是投資的終極目的,但由於諸多原因,我國目前大部分金融產品是以相對收益為目標的。由此造成的一個結果是,投資管理人資產配置層面的決策會受到很大的約束。然而從投資的一般原理我們知道,大類資產配置決策對投資結果的影響可能是最大的。
自從去年市場轉入震盪行情以來,股票和債券等大類資產的熱點變換不再那麼顯著,各類產品每年都有階段性機會。但這種機會稍縱即逝,因此基金產品的業績分化非常明顯,尤其是今年上半年賺錢變得更加困難,絕大部分的基金收益不盡如人意。而反觀理財產品,今年很多信託理財產品提供的收益率動輒在10%以上,短期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也高達4%以上。正是在這樣的反差下,理財產品受到熱捧也就不足為奇了。
雖然今年上半年市場情況有偶然性因素,未來股票和債券市場的投資機會未必會像今年上半年那麼差;而且未來理財產品也將會受到更多的監管和約束,未必會一味追求簡單的高收益,但我認為理財產品的興起在偶然中蘊涵著很多必然因素,這些因素會使得絕對收益型的投資變得越來越重要。
首先,隨著中國人財富的積累和高收入群體的增加,以及人口結構中老年人比重的提高,追求絕對收益的偏好會越來越明顯,這個趨勢目前只是初見端倪,未來會越來越明顯。
其次,理財產品的興起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脫媒的現象,即資金從銀行體系分流出來,通過非銀行渠道流入實體經濟。脫媒的結果是會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為高收益產品和其他金融創新提供空間。未來銀行體系繼續脫媒是必然的趨勢,利率市場化、資產證券化的推進將會帶來更多高收益的投資品種。
第三,近年來的金融創新和市場變化為絕對收益型的產品提供了更好的發展空間。例如,股指期貨的出現為很多套保策略的實施創造了條件,高收益企業債的大量出現也使得債券型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得以大幅提高,去年以來,市場上陸續出現了股指期貨套利產品、分級債券基金等很多新的投資品種,這些品種都有望提供與理財產品相競爭的相對穩定的絕對回報,從而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選擇。
最後,盡管難以作非常准確的判斷,但現在看未來1到2年的整體投資環境,在經濟的轉型期內,結構性的投資機會可能仍然是主流。這也意味著對很多投資者來講,放棄主動的資產配置選擇,以絕對收益型的品種作為配置重點,或許是較好的選擇。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筆者認為,不管未來股市、債市漲跌如何,絕對收益型投資的春天可能已經來臨。
H.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屬於什麼投資行為
銀行的收益不是很高 還不如P2P 都是大平台 像你我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