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耒陽有美國人投資嗎
有的,真的有啊
② 在湖南省耒陽市投資3000萬以上電鍍工業區,是否有發展前途!
有前途,不過似乎開在衡南更好,尤其在雲集。衡陽市政府大力支持雲集發展哦。耒陽的官僚主義太嚴重。
③ 2020湖南常德國家投資多少錢
2020年湖南常德國家投資多少錢這個最起碼上億吧
④ 耒陽的經濟
2014年,面對宏觀經濟下行、調整產業結構等多重壓力疊加的嚴峻形勢,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努力拚搏,攻堅克難,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被評為省全面小康經濟強縣。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54.9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6%。其中,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7.58億元,增長4.5%;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44.31億元,增長8.1%;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3.07億元,增長13.1%。一、二、三產業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別為7.4%、36.5%、56%,分別拉動全市GDP增長0.7、3.5、5.4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0287元,增長8.88%。
全市三次產業比為16.2:40.7:43.1。與上年相比,一、二產業佔比分別下降0.4、1.5個百分點,三產業佔比提高1.9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39.8%,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6.2%,拉動GDP增長3.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07%。
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2312人,失業人員再就業6273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047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816人,零就業家庭動態援助率實現100%。
二、農業
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55.17千公頃,下降0.15%;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9.08千公頃,增長1.48%;油料種植面積33.66千公頃,增長0.24%;蔬菜種植面積20.35千公頃,增長0.1%。糧食總產量51.24萬噸,增長2.45%;出欄肉豬142.52萬頭,增長1.29%;出欄牛3.61萬頭,增長2.27%;出欄羊4.01萬頭,增長3.08%;出籠家禽1844.22萬羽,下降3.49%;水產品產量3.03萬噸,增長3.5%。
全市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11個,總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391個,其中國家級專業合作示範組織4個,省級專業合作示範組織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7841人。新增家庭農場86家。
全市完成1座中型水庫和19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馬水(沙河)洲陂鄉、馬水鄉段治理工程。新建7處集中供水工程,解決飲水不安全人口52643人。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520.44萬千瓦,增長6%。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市工業增加值為141.03億元,增長8.2%。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4%;規下工業增加值增長7%。出口交貨值為3.75億元,增長117%。在規模工業中,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為35.17億元,園區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全市規模工業實現產銷率99.5%,提高0.59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8.27億元,下降0.5%。
全市規模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96.73億元,下降19.1%;實現利潤總額27.62億元,下降35.1%。吸納從業人員達5.1萬人。
全市建築業總產值6.32億元,增長2.6%;全市建築業增加值3.01億元,增長5%。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54.59萬平方米,增長34.1%;房屋建築竣工面積37.25萬平方米,增長15.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4.09億元,增長24.9%。其中,城鎮和非農戶固定資產投資286.47億元,增長24.82%。全市房地產投資完成7.62億元,增長27.96%。商品房銷售面積20.46萬平方米,增長6.57%。
全市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80.01億元,增長16.79%。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1.21%。
五、國內貿易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89億元,增長12.9%。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25.22億元,增長23.8%。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按銷售單位所在地來看,城鎮為21.90億元,同比增長25.5%;鄉村為3.32億元,同比增長13.6%。
六、對外經濟和旅遊
2014年實際引進項目122個,實際利用內外資金24.7億元,已簽約合同投資總額過億元的項目7個。全年進出口總額7549萬美元,增長30.24%。
全市實現國內旅遊總收入45.29億元,增長10.8%;接待遊客574.44萬人次,增長13.3%,其中:過夜遊客377.18萬人次,增長17.9%;一日游遊客197.26萬人次,增長28.1%。
七、交通和郵電
全市民用車輛擁有量達到12萬輛。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增加值33.4億元,同比增長2.6%。全年各種方式完成客運周轉量5.71億人/公里,增長12.1%。全市公路線路年末里程4400公里。
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2.12億元,比上年增長23.2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79.01萬戶,行動電話用戶49.61萬戶,互聯網寬頻用戶數3.46萬戶。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市財政總收入21.49億元,下降6.27%;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5億元,增長2.35%。稅收收入為14.83億元,占總收入的69.01%。一般預算支出41.71億元,下降0.05%。
年末,耒陽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251.05億元,比年初增加27.36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50.91億元,比年初凈增27.34億元,增長12.23%。其中,個人存款余額為204.48億元,比年初增加23.96億元,增長13.27%;單位存款余額為43.23億元,比年初增加32300萬元,增長8.08%。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為98.94億元,比年初增加134902萬元,增長15.79%。年末我市存貸比為39.43%。
全市商業保險保費收入達3.66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95億元,增長29.6%;賠款支出0.93億元,賠付率為47.9%。人身險收入1.71億元,增長12.32%。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2014年全市有各類基礎教育學校(園)635所,其中,幼兒園216所,義務教育學校409所,高中學校8所,特殊學校2所。總共有在校學生人數22.17萬人,其中普通中學在校學生6.86萬人,普通小學在校學生10.61萬人,在園幼兒4.69萬人,特殊學校在校學生119人。2014年,新增學位4000餘個創建合格學校32所,新改建校舍6.2萬㎡,消除危房校舍2.45萬㎡。教育質量穩步提升,高考二本以上上線1741人;高二學業水平正考一次性合格率87.06%;獲省、衡陽市級優秀教育科研成果獎30餘項,4個教研組獲評「湖南省優秀教研組」。
2014年全市共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29.77億元,實現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35.76億元,同比增長56.6%,佔全市GDP比例10.1%。目前,我市已有新華防火、炎鑫冶煉、訊通器材、金拓天油茶、潤濤生物5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年共向科技部、省廳和衡陽市局申報項目24個,立項9個;共申請專利709件(發明專利215件、實用新型343件、外觀設計151件)。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擁有劇場、影劇院4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紀念館3個,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2台。為第二批次18個鄉鎮文化站配送了音響、樂器等群眾文化設備,為418家村級農家書屋補充更新圖書3.2萬冊次。成功創建湖南省「詩詞之鄉」。蔡倫古法造紙技藝成功申報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實現我市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零」的突破。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安裝8515戶,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9.9%,有線電視用戶達11.3萬戶。
全市擁有各類衛生機構6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44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控中心1個,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39個村衛生室。有衛生技術人員5026人,其中執業醫師824人,執業助理醫師395人,注冊護士911人。醫院、衛生院有床位3682張。
全市新增農村體育健身工程77個村,新建場地30多處,累計全市已有161個行政村實施了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項目。新增加體育社團組織2個。全年舉辦全市性大型群眾性體育活動11次,舉辦大型賽事8次。在湖南省第十二屆運動會我市共派出運動員36名,參加青少年組和成年組男子籃球項目共計7個項目的比賽,取得了金牌5.5枚、銀牌8枚、銅牌2枚,總得分169分的優異成績,獲得衡陽市政府頒發的「突出貢獻獎」殊榮。
十一、城市建設、環境和安全生產
2014年全市城市面積49.6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44.30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長度276公里。自來水用水戶數達3.75萬戶;供水總量達2185萬立方米;供天然氣總量9.41萬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量達820萬立方米。城市綠地面積達1356公頃。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量達19.92萬噸。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及削減率為:二氧化硫排放量為9400噸,削減率為0.04%;氮氧化物排放量為26313噸,削減率為22.9%。化學需氧量排放14957萬噸,削減率為27.92%;氨氮排放量2891噸,削減率為18.2%。
全年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20起,死亡5人,受傷6人,分別下降83.3%、28.6%、95%。直接經濟損失351.1萬元,上升56%。
其中,工礦商貿共發生事故3起,死亡4人;道路交通共發生事故14起,死亡1人;消防火災共發生事故3起,無傷亡人員。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總戶數34.29萬戶,總人口117.52萬人。其中,男性60.96萬人,女性為56.56萬人;農村人口61.09萬人,城鎮人口56.43萬人;城鎮化率達48.02%。人口全年出生人口1.85萬人,出生率12.94‰;死亡率6.11‰;人口自然增長率6.83‰;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8.74。
全市人均城鄉居民收入19703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68元,增長9.4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45元,增長12%。居民家庭消費總支出12407元。
2014年全市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人數為3.53萬人,企業單位參加養老保險人數3.75萬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8.82萬人,發放人數15.74萬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73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6.13萬人。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110.42萬人,參合率為97.7%。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23萬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14萬人。
註:
1、本公報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捨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公報中各項指標增速無特殊註明均是指2014年與2013年同比結果。
3、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的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⑤ 耒陽市城市和農村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耒陽市城市和農村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5月,前身為耒陽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2007年5月更名為耒陽市城市和農村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是由耒陽市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的國有獨資公司,隸屬於市政府的直屬正科級全民事業單位,注冊資金1.8億元,主要職能是:運營政府授權的國有資產,履行投資主體職能;管理和組織實施政府指定由本公司作為業主的建設投資項目;管理和使用由政府安排給本公司使用的財政性建設資金,保障資金安全和增值
法定代表人:周後衛
成立時間:2003-05-07
注冊資本:49069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30481000005898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耒陽市蔡子池辦事處金盆巷66號
⑥ 今年是耒陽市建市三十周年,這三十年以來,耒陽在各個方面有什麼變化包括經濟,交通,衣食住行各種變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僅僅是因為今年是奧運年。我們更需要記住的是今年還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大年。改革開放可以說是一個革命性的創舉,它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普遍國情相結合的產物。三十多年來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體育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說明了:改革開放是適合中國國情的。 這三十年來有許許多多的成就與成功是值得我們為之驕傲和自豪的:香港、澳門的回歸,北京市申奧成功,加入世貿組織,神五、神六發射成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長江三峽等等不勝枚舉。著所有的一切都是由於我們有一個偉大的黨,制定了符合中國國情的基本國策,並且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才取得了如今的成績。 回顧這三十年來的巨變不禁讓人感慨萬千。新中國在剛剛成立之初,在各行各業百廢待興之時,卻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洗禮。在粉碎了「四人幫」之後中國再一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在這樣一個岔路口許多人在彷徨猶豫。不知道中國改走怎樣一條道路。就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睿智的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策略。這猶如一聲春雷驚醒了整個中國,也激發了廣大中國人民迅速的投入到經濟建設中去的決心與信心。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1979年,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廣東、福建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並決定在深圳、珠海、廈門、汕頭試辦經濟特區,福建省成為全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國民經濟進入調整時期。1979年9月的十一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允許農民在國家統一計劃指導下,因時因地制宜,保障他們的經營自主權,發揮他們的生產積極性。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比較系統地提出和闡明了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確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是全面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獻。政治體制的改革與經濟體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 1984年1月24日,鄧 小 平在中央政治局委員王 震、楊 尚 昆和廣東省省長梁 靈 光和原省長劉 田 夫等同志陪同下,來到深圳視察,受到特區建設者的熱烈歡迎。鄧 小 平說:辦經濟特區是我提倡的,中央定的,是不是能夠成功,我要來看一看。他親眼目睹了深圳在短短幾年內發生的變化,對深圳日新月異的建設面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經過深思熟慮,鄧 小 平寫下了「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的題詞。 鄧 小 平的題詞在海內外引起強烈的反響,不僅充分肯定了特區的建設成就和發展方向,同時為有關特區的爭論作了權威性的總結,從而圍繞著要不要辦特區、辦特區是對是錯這個長達四年的是非之爭,有了旗幟鮮明的結論,此後對深圳發展道路的爭論逐漸沉靜下來了。 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建立經濟特區是困難重重的,因為當時中國思想還是很保守的,對西方資本主義還是很抵制的。要讓西方人突然進入中國投資建廠無異於與社會主義作對一樣。這無疑是很為難的事情,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也是一個問題。而小平同志卻一語中的「市場經濟不一定是資本主義特有,社會主義也可以有市場經濟;資本主義的先進方面,社會主義也可以拿來借鑒,總之不管黑貓,黃貓逮到耗子就是好貓」。在小平同志極力主張下經濟特區辦得很成功,全中國也正是在此基礎上開始迅速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加快和深化了改革開放的步伐。 在新時期中國的改革開放有了新的進展和發展方向。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本質要求 發展是硬道理。建設小康社會,中心任務是促進經濟的發展。只有經濟發展了,小康社會才有強大的物質基礎,人民才能夠安居樂業。發展是包括經濟和社會在內、以人為中心的全面發展。正如江 澤 民同志所說:「我們講發展是硬道理,講的是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既包括物質文明的發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發展。」小康社會是全面發展和進步的社會,其核心目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回顧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總體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誤失衡。現實社會中的各種關系,最基本的是經濟與政治、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的關系,而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不夠協調,經濟體制改革邁出了幾大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政治體制改革卻是碎步緩行,進展不大。都同政治體制改革不到位有關。 目前改革處在關鍵階段,問題很多,矛盾復雜,難度很大,各種議論紛起,我們要下最大決心,拿出民主革命時期提出將革命進行到底那樣的決心、氣概和魄力,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 鄧 小 平 針對「姓資姓社」的爭論,明確指出:「判斷的標准,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就是有名的「三個有利於」標准。「三個有利於」標准不僅是實踐標準的發展,更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三個有利於」標準是鄧 小 平改革思想的精髓。 「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廓清「姓資姓社」迷霧的有效武器。正如有的領導幹部所說,這些年,我們就是靠「三個有利於」標准壯了膽。 堅持改革開放,就要堅持以「三個有利於」為判斷標准。我們看到,有的文章談論改革,洋洋萬言,引了不少鄧小 平的話,但就是不講「三個有利於」標准,真是咄咄怪事!不贊成「三「三個有利於」為判斷標准,必然要另立判斷標准,這是挑起「姓社姓資」爭論的習慣做法。實踐已經證明,離開「三個有利於」標准談改革開放,很可能南轅而北轍。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頭腦要保持清醒。 恩格斯說,「社會主義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條重要原理。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完全符合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要求,也適應了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形成,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會取得更大的發展和進步。 在今年的兩會上改革開放更是成為熱點、焦點。尤其是「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提出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有力保障。 總之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祖國、我們的黨會在新時期、新考驗面前帶領廣大中國人民走向更加輝煌的勝利! 憶改革開放,現中華雄威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使祖國母親徹底擺脫了被壓迫的境地,中國這頭東方睡獅開始慢慢覺醒,但卻步履維艱,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中華大地再次煥發了活力,中華民族終於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滄桑巨變,30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3645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近60倍!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於中國!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幫」以後,中華民族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阻擊在腳下! 改革開放的 30年,是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的30年!1983年,鄧 小 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對世界,面對未來!高考制度恢復之初,全國有570萬人參加高考,卻僅錄取27萬名;而到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達到1010萬,錄取新生達567萬名!伴隨著教育規模的發展,更有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據著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的30年!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08年,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成為了現實! 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許海峰摘得中國奧運首枚金牌,自此之後,中華體育健兒奮勇爭先:2000年悉尼奧運,中國代表團收獲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獎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績;04年雅典,中國軍團更是將金牌總數擴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後,奧運大幕將在中華大地上拉開,我們將成為奧運的主人! 我們堅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必將出現一個又一個輝煌的30年!中華民族的崛起,必將讓世界為我們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