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個人投資的波動被認為是引起經濟活動波動的主要原因
經濟蕭條怕,經濟太熱也怕。
誰都不喜歡經濟蕭條,那意味著更多的失業、收入降低。但經濟周期的規律很難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有波峰就會有波谷,於是政府總是想辦法熨平這條曲線。這一代人自工作以後就總能聽到宏觀調控的字眼,而經濟熱度依然不減,節能減排壓力加大,一些地方環境污染嚴重,房價股價高懸。中國經濟仍然會有幾年好光景,可誰能保證過熱之後不會蕭條。對於這一代人來說,他們必須面對這一切並承擔這一切。
沒買房子怕,買了房子也怕。
沒有房子在都市裡漂泊當然心裡不安,而且現在的房價一天一個數字,說不定過兩年房價又翻了一番。工資增長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如果不咬咬牙拿下可能這輩子就沒房子住了。但買了房子就安心了嗎,做個房奴還算好。怕就怕在當初自不量力買了個難以承擔的房子,當經濟蕭條房價下跌時,連月供都還不上,房子被強行拍賣人被清理出屋,這比買不起房要可怕得多。
沒有工作怕,有個工作也怕。
就業形勢嚴峻已經不是什麼新聞,這種情況短期內不會緩解甚至有加劇的趨勢,沒有工作的人即使擁有一套房子也只是一座城市的遺棄者,這是更可怕的事情。但擁有了工作就不怕了嗎?職場中人普遍存在本領恐慌,必須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才能跟上時代的變化。終身僱傭制與這一代人無緣,產業結構調整、企業經營不善以及自身能力的問題都可能帶來失業之憂。人在職場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沒有結婚怕,結了婚後也怕。
有家的感覺真好,無依無靠的漂泊在都市會增加不安全感,何況夫妻合力理財的效率更佳。婚姻是座圍城,隨著經濟發展,社會觀念的轉變,未來將會"出城容易進城難"。其實"城"中的人又何嘗不怕,離婚是最大的破財行為,而離婚率偏偏節節攀升。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外界的誘惑越來越多,對結婚的恐懼以及婚後的不安全感日益加劇。
不要孩子怕,有了孩子也怕。
老齡化社會即將來臨,這一代人如何養老恐怕會成為世界性難題。丁克家庭活得瀟灑但也擔憂老來孤獨。有了孩子又怎樣?指望養兒防老已不現實,而且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孩子已經成為家庭主要的"成本中心"。對孩子的培養教育需要一筆不菲的費用,而投入產出比並不樂觀。孩子能給一個家庭帶來歡樂,也帶來壓力。
這一代人怎麼什麼都怕!但反過來想,"怕"未必是壞事,風險和機遇總是相伴。蕭條期給了你崛起的空間、下跌時為你贏來了入場的時機,工作的壓力可以將你鍛造得更專業化和職業化,社會安全感的缺乏或許讓你更珍惜家庭。畢竟,這一代人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也面臨更多的機會,互聯網為他們營造了更加公平和開放的環境,只要有能力便可盡情擁抱這個沸騰的年代,這一代人有充分的"愛"的理由。
那麼,75-85年生人在未來30年裡究竟會面對什麼呢?他們的"怕"與"愛"如何轉變成贏到最後的動力?下一部分內容,或許能幫助你解答這些問題--贏30年!可能嗎?誰知道30年內會發生什麼?沒錯,白駒過隙、世事無常,30年時間里確實變化太多了--
30年前,有誰能預知到一場令世界震撼的偉大經濟變革正在醞釀,其所帶來的物質財富、思想文化上的巨變會令30年前的人瞠目結舌。
於是,曾經一些吃著"大鍋飯"、享受各種福利的令人羨慕的國企員工下崗了;曾經一些為完成組織任務,"被迫"買入股票的人成了資本市場上的第一批暴發戶;曾經一些"二道販子"、被認為不務正業的人如今成了企業家……
變化意味著機會,如果很早就預知到了市場經濟的大發展,可能就樂於迎接市場的挑戰,而不是凡事依賴政府;如果很早就預知到了資本市場的繁榮,可能就積極打理自己的資產,而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我們在感慨命運弄人的時候,是否認真思考過未來會是什麼樣的?該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怎樣的規劃?
對於1975-85年出生的人,他們很快就將擔當起中國經濟發展的重任,未來的30年也是他們一生中的黃金三十年。這一代人在改革的大潮中長大,也承擔著改革帶來的成本和陣痛。他們從小被打上了市場經濟的烙印,而在成為推動市場經濟發展的主力的時候卻常感到迷失與彷徨。而無庸置疑的是,這一代人贏得未來的30年,中國也將贏得世界30年。
《錢經》希望能對未來30年中國經濟社會運行中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進行預測,也會對75-85年生人做一下人生規劃。也許你會覺得這種規劃沒有意義,畢竟人生充滿了太多的變數,但你當前需要做出的選擇,比如買房、職業發展、是否創業等,可能就會極大影響到你未來的30年。也許你對這種預測的可靠性產生懷疑,畢竟30年間會有太多的事情發生。我們不否認這一點,我們可能不會給你一個確切的結果,但會告訴你一種正確面對未來的態度和方法。
理財是一種規劃,而人生是需要規劃的。
成長的記憶與他們的特質
今年夏季,有兩部熱映的電影與75-85年生人的兒時記憶有關,一部是《變形金剛》、一部是《多啦A夢與他的恐龍》。當青年男女帶著伴侶甚或是子女湧入電影院的時候,他們更多的是沖著曾經抱著入夢的變形金剛玩具和憨態可掬又總能變出新鮮玩意的機器貓來的。與其說他們是來看電影,不如說是在尋找一種回憶。
這種懷舊的情緒同樣彌漫在網路上。有時,這代人回憶童年的貼子竟然有上千個跟貼,跟貼者繼續貼出他們的記憶--除了變形金剛和機器貓外,還有童話大王、玻璃球、魂斗羅、街霸2、貓和老鼠、聖鬥士星矢、十六歲花季、酸梅粉小勺、大大泡泡糖、三鮮伊面、鈣奶餅干、小虎隊……
這個回憶的單子還可以列得很長。一群依然年輕的人現在就對兒時的記憶如此感動,這確有點令人費解。不過,想想這一代人共同的成長歷程就不難理解了--
他們出生在一個相對匱乏的時代,但物質產品隨著經濟改革逐漸豐富起來,對外開放也給他們的精神世界帶來持續不斷的沖擊;他們出生在一個相對禁錮的時代,男看金庸女看瓊瑤的熱情還通常隱藏在地下狀態,而思想的牢籠一旦打開就會放飛得更高更遠;他們出生在一個相對單調的時代,伴著他們出現並成長的電視媒介最開始輸出的幾乎是單一的內容,當遙控器的按鈕越來越多互聯網蓬勃興起後他們才有了更多的選擇。也許,正因為曾經的匱乏、禁錮與單調,兒時的記憶才令這一代人倍加的珍惜與感動。
這一代人是完全伴著改革開放出生成長起來的,對金錢和市場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們在兒時的懵懂中渴望擁有金錢,也知道了金錢的魔力,但那時仍身處一個對商業社會深深戒備的環境中。隨著他們逐漸長大,商品經濟在發展、思想觀念在轉變,他們也開始學著獨立思考和自主創造。而當他們成為追逐金錢創造財富的主力時,卻漸漸對無處不在的商業行為感到厭倦。在身上的壓力越來越大時,他們又懷念起物質相對匱乏時期的那種單純的美好。
下面,是一位80後網友的一段話,也可以看作是這一代人發出的宣言:
我,82年的,理想主義者。
80年代的獨生子女,無兄弟姐妹,成長的歲月物資不缺,但也不充足。
小時候俠義和英雄主義的傳媒熏陶造就我們的愛心、同情心和正義感,也讓我們看不慣現實世界中遇到的虛偽、造作、阿諛奉承等可鄙的事物。
雖然一直在黨的宣教中長大,80年代的人不相信未體驗過的東西,這也讓我們懂得了懷疑和不盲從,在越來越前進的大環境中,嚮往公平和自由。
相比年長一代的人,文革沒有傷害和扭曲我們幼小的心靈。相比90年代的人,沒有物質充裕和物慾橫流的兒時,我們珍存著小幸福,那是單純浪漫的童年。
我們是善良的一代,是如今不得不為生活奔波的一代。屬於我們的時代終要到來,很快也會到來了。到那時,潛規則會減少,不道德的人會沒有市場。
讀完這篇充滿銳氣的宣言,或許可以感受到這一代人身上的某些特質,這是與經濟改革開放相吻合的一種特質:他們很現實,但也有那麼點理想主義;他們渴望財富,但也並非完全金錢至上;他們不迷信權威,但對專業高手也會產生些許崇拜;他們沒有堅定的信仰,但並不缺少價值認同;他們受到西方思潮的熏陶,但也發現其中不乏糟粕;他們即將承擔起大任,但對未來的變化還帶著惶恐和不安。
75-85年生人即將進入人生的黃金時期,也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他們身處一個怎樣的環境?將面對怎樣的未來?他們身上的特質會將中國的經濟帶向何方?反過來又會對自身帶來怎樣的沖擊?這一代人要想贏得未來30年,必須面對和解答這些問題。
為此,我們需要先發掘這一代人的怕與愛--
這一代人的怕與愛
當我們讀小學的時候,讀大學不要錢;
當我們讀大學的時候,讀小學不要錢;
我們還沒能工作的時候,工作也是分配的;
我們可以工作的時候,撞得頭破血流才勉強找份餓不死人的工作做;
當我們不能掙錢的時候,房子是分配的;
當我們能掙錢的時候,卻發現房子已經買不起了;
當我們沒有進入股市的時候,傻瓜都在賺錢;
當我們興沖沖地闖進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成了傻瓜;
這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生人自嘲的一段話,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對於1975-85年這個時間段(范圍可以更窄一點)出生的人來說,確實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他們趕上了住房商品化改革、教育產業化改革,經歷了大學擴招還有這波風詭雲異的牛市。他們承受了改革的成本,還沒有來得及享受改革的收益,就已經被推到了市場大潮的前沿,面對未來幾十年可能出現的種種風險和巨變,他們心中會隱隱不安--
未來30年大預測
完整的預測出未來30年會發生什麼,這幾乎不可能。就象30年前誰能預測到中國經濟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15年前誰能預測到互聯網會這么深切的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但經濟社會發展也有規律可循,歷史往往重復。我們不能描繪出未來30年清晰的圖景,可這不妨礙在某些問題上提前作出預判--比如中國經濟何時會迎來一次蕭條,股市由牛轉熊都有哪些前兆。這也不影響我們發揮想像力來展望下一次技術革命以及人們生活消費形態的變化。不要把這種預測當作一場游戲,成功的人往往是有遠見的人,看清"勢"運用好"術",這一代人才能贏得未來30年。
一、經濟蕭條離這一代人有多遠
預言與建議:中國經濟會在未來不遠時步入一個相對蕭條期。因此現階段你應盡可能的減少負債,比如房貸最好提前還款。要密切關注經濟指標和周圍人消費意願的變化,特別是後者更為直觀。一旦出現明顯的蕭條跡象,適當拋售手中的各種資產,如房產、部分股票、基金等。再盡可能的判斷蕭條的底部,及時購入各種資產。
對於75-85年間出生的人來說,在未來長達二三十年的職業生涯或背負房貸期間,會不會經歷一次經濟蕭條?答案幾乎可以說是肯定的。經濟周期波動是一種常態,任何地區都避免不了。現在我們關心的是蕭條什麼時間會來,程度能有多深。
當然,對經濟走勢做出准確的預測太難了,連頂尖的經濟學家都作不到。但你至少需要對某些跡象有所警覺,就如看到天氣陰了下來想著帶把傘一樣。接下來我們會給出一些近兩年呈現出的經濟蕭條的跡象,至於會不會演變成真的蕭條則需要你的判斷了。對於75-85年生人來說,對經濟運行周期的把握非常重要,這樣才可以盡早制定應對策略。
跡象一:投資周期進入尾聲,而此前投資需求所帶動的經濟高增長中醞釀著生產過剩危險。
中國經濟主要是由投資拉動的,所以必須先分析投資的變化。數據顯示去年前4個月城鎮投資增長率為29.6%,今年前4個月已經下降到25.5%。今年一季度新上項目投資為負增長13.5%。這顯露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投資,正在放慢腳步,並開始從推動總需求增長轉向推動總供給增長,從而醞釀出生產過剩危機。
觀察投資應主要關注機械設備製造業的變化,本輪投資周期到目前已基本結束了土建階段,而進入到設備安裝階段。在設備安裝、調
試和試生產階段結束後,投資項目就建成了,就會進入到投資從需求轉向供給的質變點,如果消費與出口不能接替投資需求的地位,生產過剩危機就不可避免。有許多統計數據可以支持投資周期進入到設備安裝階段,而外需的萎縮可能加速產能的過剩。
跡象二:房產市場過多的透支了未來的消費能力,股市帶來的財富效應正在減弱,通貨膨脹實際上降低了工資的購買力。
在美國這樣的成熟經濟體中,消費支出是判斷經濟周期最主要的指標。中國的情況雖然不同,但絕不能忽視消費的變化。今年以來消費增長延續了去年以來的加快趨勢,但我們注意到消費構成中房產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房價越來越高、土地供應越來越緊必然令房產消費轉冷,而長期房價高企對其他消費領域的擠壓效應會逐漸顯露出來。
應該說近兩年消費增長率的提升與股市繁榮基本是同步出現的,股市飆升所創造的"財富效應"拉動了消費增速的提高。但相信只要入市的人都會承認,今後在股市中賺錢不會像以前那麼輕鬆了,股市結束單邊上揚會對消費產生緊縮效應。
近期在消費領域更重要的一個變化是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從長期來看通貨膨脹的壓力沒有緩解的跡象。通貨膨脹會降低工資的購買力,也就是減少實際平均單位時間收入,而後者是影響消費支出最有效的唯一領先指標。這輪通貨膨脹會打擊中低收入者的消費預期,從而進一步緊縮消費。
食品安全問題不局限於食品安全本身,已經上升到經濟、政治的高度,這是外面世界對中國製造投出的不信任票。一些國家中的某些勢力的險惡用心已昭然若揭,但不能否認其對中國出口造成的影響。
美國次級貸危機造成的影響超出了最初人們的預料,可見美國經濟體開始品嘗前幾年流動性過度膨脹帶來的惡果。如果接下來美國還會發生信用卡危機,那麼全球流動性趨緊可能成為一種趨勢。次級貸危機對中國經濟會造成何種影響現在還很難判斷,但美國經濟的衰退以及導致的消費萎縮對中國經濟決不是一個好兆頭。
看到這么多不祥的跡象你是不是都有些緊張了,其實大可不必過分擔心,要相信中國政府對經濟的調控能力。而且對於75-85年生人來說,只要你沒有過多的負債,就會很輕松的度過蕭條期,還可能抓住機會將你的事業和投資生涯推向另一個新的高峰,你要做的是在蕭條前減少負債和投資,而在反彈來臨前加大投資、布局各種資產。特別是對於"負翁"一族,現在應抓緊時間減輕負債。
經濟周期波動對於個體來說太宏觀太難把握了,那麼我們來說一說具體點的東西,比如股市。這波牛市行情什麼時候會結束,會不會出現崩盤,這也是匆匆進入股市的這一代人非常關心的。
現在物價飛漲人們的平時開銷也越來越大了,雖然國家一步步提高利率來緩解通貨膨脹,但只能在一點程度上緩解而不能最終解決這個問題,於是理財也開始變成一個時髦的名詞了。現在我們首先考慮的不是賺更多的錢,而是如何打理好自己已經擁有的財富不因為通過膨脹而被這樣個經濟社會給吞噬了,守住自己擁有的一切。但面對市場上眾多的投資理財方式,你將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
首先我們說說基金,對於一般的工薪家庭,投資基金是最好的選擇,基金風險是大眾共享,風險很低,但收益也是很低的,需要長時間的投入收益才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證,而且風險也不是絕對的低,一場次級貸款危機一下導致世界幾大有名的基金機構一夜倒閉,上百億的資金一夜之間血本無歸,還有更多不知名的基金也相繼倒閉。再說國內的湖南的「鳳凰橋」的倒塌,投入此項目的基金同樣血本無歸,投資基金再不是只賺不賠的買賣了。而且再好的牛市,大多基金現在基本上是只漲點不賺錢。
再說最熱鬧的股票市場,對於一個剛剛步入股票市場的投資者,面對眾多的股票品種和名稱,更是無從下手;而一個在股票市場打拚多年的老股民來說,股票市場的「肥紅瘦綠」應該是深有體會,其中的苦多甜少就不用多說了;再者現在股票投資的收費也是越來越高,不光各大投資證券加收費用,國家也加收印花稅,風險也進一步加大。並且交易單一股票只能買漲,跌停的時候就會出現賣不出,這種流動性差的狀況減少了很多投資機會,並造成損失。
房地產,這是一個賺大錢的市場,但大家都知道一般人都玩不起,門檻太高,而且其中的手續太多比較煩瑣,投資時間也比較長,一些因為人文的不良因素也很多。
期貨,技術要求高,投入也比較大,品種繁多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研究選擇了解,雖然可以雙向交易但是,漲停或跌停的時候會出現買不到或賣不出,流動性很差,減少很多投資良機,並會造成很大損失。
投資國際現貨黃金可行性分析
2008 年可能將是黃金價格的重要一年,因為這一年將創下每盎司900到1000 美元新高。這是在這里舉行的LBMA貴金屬會議2007上達成的專家共識。
鼓勵黃金投資的因素是美元的減弱,還有更高的油價格,全球金融安全問題,對地緣政治和通貨膨脹的擔心,這是會議上這些專家的看法。
如今推動黃金價格上漲的因素將在明年繼續保持,因為沒有迅速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瑞士信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商品主管Kamal Naqvi先生說。
不過在年底前,在普遍預期的金價上漲出現之前,金價可能會進一步調整,因為年底前獲利盤要兌現。
在目前波動幅度不超過20%的情況下,市場可能下跌到750美元/盎司,而在明年第一季度創出新高。倫敦的Dresdner Kleinwort公司的David Holmes董事說:「我認為明年商品價格包括油價不會下跌。」
在2-4 周的短期內,可能有個調整,隨後在12月價格能上升到850 美元/ 盎司,然後在2008年漲到1000美元,GFMS公司的執行主席Philip Klapwijk先生說。(2007年11月21日 中國黃金報)
◎如果有錢 不妨投資
世界黃金協會最新統計數據表明:目前,我國人均黃金年購買量約0.2克,遠低於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人均10克的水平,其中投資所佔比例更小。「如果有錢,不妨做一點黃金方面的投資。」世界黃金協會遠東區董事總經理鄭良豪建議。
但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投資黃金忌跟風,尤其不宜作為家庭理財的主要投資產品。個人與家庭進行黃金投資必須量力而行,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資金量決定黃金資產的配置比例。
◎投資比例 不宜過高
建設銀行河南省分行理財師臧曉蕾表示,投資黃金還要關注影響黃金價格的多方相關因素,控制投資比例,以規避風險。
由於黃金價格以美元定價,美元跌,黃金漲,美元漲,黃金跌,因此,美元走勢成為判斷黃金走勢的風向標。除了影響黃金價格的多種基礎因素外,投機性需求也是影響黃金價格的重要沖擊因素,投機者往往利用黃金市場上的金價波動,人為地製造黃金需求假象,投資者也需仔細辨別。
對於黃金投資者而言,要規避風險就要控制投資比例。作為多樣化投資組合中的一部分,黃金所佔的比例不宜過高,占投資資金的10%比較適宜。
◎選對品種 適度投資
有人誤以為買金飾品就是投資黃金。業內人士吳全偉表示,從投資角度看,金飾品主要體現為觀賞價值,不宜作為投資。因為消費者買進的金飾品,價格往往會在黃金原料價格基礎上溢價20%~30%,且其收益風險比也較差,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黃金投資品種很重要!
Ⅱ 現貨投資交易的 價格波動主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聽說 是莊家操控 價格都是專家打出來的 求解釋 謝謝
我之前是做現來貨操盤手的~做了一源年多~就我的經驗來說,國內所有的現貨盤都是主力在做,而且很多盤面的主力就是交易所自己的人,比如說壽光,他們的主力就是交易所的人,所以的單子都是虛擬的,也就是他想打多少單子就有多少單子,完全沒責任,而且最後交割沒有實物~
這是事實,你可以去晚上搜搜看,如果你有時間有經驗,你可以去輕倉做做現貨的日內短線,博點單邊行情的價差~ 除此之外,長線或者重倉都是不可取的,都是要被主力洗來洗去的~畢竟這些現貨盤缺乏監管~
個人經驗,給您分享
Ⅲ 證券投資什麼行業波動大
您好
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行為與股票市場之間互相影響。採用EGARCH模型對證券投資專基金上市前後中國股票屬市場收益率波動的變動情況進行分析,運用Granger因果檢驗和VAR模型對證券投資基金投資行為與中國股票市場收益率波動之間的相關性進行研究,結果表明: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採取與股票市場波動同方向的投資行為,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股票市場的波動性。
股票市場的穩定性不僅與投資者的收益緊密相關,而且是一國金融體系健康運行的基礎。股票市場的穩定性一方面與宏觀經濟變數緊密相連,另一方面與微觀主體的投資行為息息相關。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行為與股票市場之間互相影響,市場狀況直接決定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行為;
——好投顧竭誠為您服務——
Ⅳ 請問現貨投資交易的、價格、波動主要是那些原因造成
1.
全球經濟高速發展,帶動了對於
大宗商品
的需求;2.
「
中國因素
」發揮作用,特別是中國對於農產品和能源的需求大幅增長;3.
美元的持續貶值導致了以美元標價的名義商品價格的上漲。4.
對商品投資的投機行為也是導致商品價格短期波動的重要原因。
Ⅳ 投資交易中你喜歡波動大的行情,還是喜歡穩定的行情
投資交易中,不管是波動大的行情還是穩定的行情都有可能帶來收益和虧損,只是不同性格、風險偏好、收益預期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傾向。
就個人而言,我更喜歡穩定的行情,更確切地說,是喜歡穩定獲利。
首先,很多人認為波動大意味著機會較多,賺錢的幾率也高,但是,在波動的行情中能賺錢的人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並不是賺不到錢的人比賺到錢的人笨,而是信息不對稱、靈敏度不高、判斷力較為欠缺,即使放出豪言壯語要在波動的行情中賺大錢,也大多隻能看著別人賺錢,自己虧得血本無歸。
總而言之,波動大的行情中,確實有人能賺到錢,但這條路太曲折,可能不大適合大部分人去嘗試,除非你有用不完的錢,能一次一次拿去試錯直到找到規律,否則,長期穩定投資還是比較適合大部分人的需求。
Ⅵ 投資波動理論包括哪些理論
波浪理論就是一個理論,與其他理論是獨立的一個理論,沒有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
Ⅶ 原油價格波動較大,投資的最佳時期是什麼時候
雖然這段時間原油的價格波動比較大,但是我們也不建議輕易的投資,因為判斷一個股票投資最佳時機是有很多原因所導致的,如果不在意這些因素的話,很容易會讓我們賠的血本無歸,歷史上無數的例子證明,沖動的投資不僅不能獲得回報,反而會讓我們賠個底朝天,而只有精明的投資者才能在考慮多種因素的情況下選擇正確的投資方式,從而獲得回報,那麼在這個原油波動較大的時期,想要判斷最佳的投資時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3、財務運營狀況如何?
最後我們要關注的是這個公司的財務運營狀況到底如何,財務運營狀況不是資產負債的情況,而是一個公司整體的財務運營狀況,比如說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等等,從這些財務數據,我們可以簡單的推算出一家公司整體的運營水平和這家公司是否有較大的風險。
Ⅷ 如何把握單邊行情
第一、堅定持倉
盡管這樣的操作看起來很保守,但更加安全穩定。投資者相對來說承受的心理壓力更小。推薦大多數投資者採用。此方法操作特點主要在於持倉頭寸的管理以及止贏位置的擺放上,持倉頭寸應當始終控制在帳戶總權益的30%左右,浮動贏利的加碼一定要選擇在市場主趨勢的調整階段入場,止贏位置擺放在已經被市場有效突破的關鍵價位上。此方法一般持倉時間較長,並且往往能夠將趨勢運行的主要波段把握完整。
第二、積極進取
大部分投資者可能更喜歡採取這種稍微激進的方式進行操作。這種方法資金使用率更高,但風險也相對較大,因為投資者很容易受到情緒波動的影響。此方法資金使用率往往會超過60%以上,並且浮動贏利往往能夠很快的轉化為持倉頭寸,所以市場任何反方向的行情變動都會對帳戶收益情況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交易者承受的心理壓力是非場大的,往往情緒也最容易波動,行情順利時,短期帳戶迅速增值,容易使人變的更加貪婪而忽視市場風險,但是單邊市況中的次級趨勢調整都是非常急促和有殺傷力的,操作節奏以及頭寸一旦沒有掌握好,很容易被市場中的短期調整打亂操作思路,甚至被清理出場,從而前功盡棄。所以此方法最重要的在於加碼時機的掌握一定要有嚴格的計劃性,並且一定要嚴守加碼紀律,只有相當理性並且有豐富操作經驗的人才可以謹慎使用。當然次種方法的操作收益也是最高的,市場中幾乎所有的易記錄都是這種方法造就的。
第三、長線短做
此方法往往只有極少數具備豐富實戰經驗,並且性格完整的交易者採用,是上述三種方法中最超脫的方法,使用者往往並不以暴利為目標,但結局大都有暴利級的收獲,平靜的心態是此方法取勝的關鍵。在單邊趨勢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成功率極高的短期波段機會,並且由於單邊行情中價格波動幅度非常大,所以即便持倉僅兩個4H也會有非常豐厚的收益。
Ⅸ 最著名的投資理論有幾種,並詳細敘述
經常被人們追捧的股神巴菲特的。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一種常見的投資方式,專門尋找價格低估的證券。不同於成長型投資人,價值型投資人偏好本益比、帳面價值或其他價值衡量基準偏低的股票。
第一法則:競爭優勢原則
好公司才有好股票:那些業務清晰易懂,業績持續優秀並且由一批能力非凡的、能夠為股東利益著想的管理層經營的大公司就是好公司。
最正確的公司分析角度-----如果你是公司的唯一所有者。
最關鍵的投資分析----企業的競爭優勢及可持續性。
最佳競爭優勢----游著鱷魚的很寬的護城河保護下的企業經濟城堡。
最佳競爭優勢衡量標准----超出產業平均水平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經濟特許權-----超級明星企業的超級利潤之源。
美國運通的經濟特許權:
選股如同選老婆----價格好不如公司好。
選股如同選老公:神秘感不如安全感
現代經濟增長的三大源泉:
[編輯]第二法則:現金流量原則
新建一家制葯廠與收購一家制葯廠的價值比較。
價值評估既是藝術,又是科學。
估值就是估老公:越賺錢越值錢
駕御金錢的能力。
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貼現值
估值就是估老婆:越保守越可靠
巴菲特主要採用股東權益報酬率、帳面價值增長率來分析未來可持續盈利能力的。
估值就是估愛情:越簡單越正確
[編輯]第三法則:「市場先生」原則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市場中的價值規律:短期經常無效但長期趨於有效。
巴菲特對美國股市價格波動的實證研究(1964-1998)
市場中的《阿甘正傳》
行為金融學研究中發現證券市場投資者經常犯的六大愚蠢錯誤:
市場中的孫子兵法:利用市場而不是被市場利用。
[編輯]第四法則:安全邊際原則
安全邊際就是「買保險」:保險越多,虧損的可能性越小。
安全邊際就是「猛砍價」:買價越低,盈利可能性越大。
安全邊際就是「釣大魚」:人越少,釣大魚的可能性越高。
[編輯]第五法則:集中投資原則
集中投資就是一夫一妻制:最優秀、最了解、最小風險。
衡量公司股票投資風險的五種因素:
集中投資就是計劃生育:股票越少,組合業績越好。
集中投資就是賭博:當贏的概率高時下大賭注。
[編輯]第六法則:長期持有原則
長期持有就是龜兔賽跑:長期內復利可以戰勝一切。
長期持有就是海誓山盟:與喜歡的公司終生相伴。
長期持有就是白頭偕老:專情比多情幸福10000倍。
美國經濟學家馬考維茨(Markowitz)1952年首次提出投資組合理論(Portfolio Theory),並進行了系統、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他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該理論包含兩個重要內容: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和投資組合有效邊界模型。
在發達的證券市場中,馬科維茨投資組合理論早已在實踐中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並且被廣泛應用於組合選擇和資產配置。但是,我國的證券理論界和實務界對於該理論是否適合於我國股票市場一直存有較大爭議。
從狹義的角度來說,投資組合是規定了投資比例的一攬子有價證券,當然,單只證券也可以當作特殊的投資組合。本文討論的投資組合限於由股票和無風險資產構成的投資組合。
人們進行投資,本質上是在不確定性的收益和風險中進行選擇。投資組合理論用均值—方差來刻畫這兩個關鍵因素。所謂均值,是指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它是單只證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權平均,權重為相應的投資比例。當然,股票的收益包括分紅派息和資本增值兩部分。所謂方差,是指投資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我們把收益率的標准差稱為波動率,它刻畫了投資組合的風險。
人們在證券投資決策中應該怎樣選擇收益和風險的組合呢?這正是投資組合理論研究的中心問題。投資組合理論研究「理性投資者」如何選擇優化投資組合。所謂理性投資者,是指這樣的投資者:他們在給定期望風險水平下對期望收益進行最大化,或者在給定期望收益水平下對期望風險進行最小化。
因此把上述優化投資組合在以波動率為橫坐標,收益率為縱坐標的二維平面中描繪出來,形成一條曲線。這條曲線上有一個點,其波動率最低,稱之為最小方差點(英文縮寫是MVP)。這條曲線在最小方差點以上的部分就是著名的(馬考維茨)投資組合有效邊界,對應的投資組合稱為有效投資組合。投資組合有效邊界一條單調遞增的凹曲線。
如果投資范圍中不包含無風險資產(無風險資產的波動率為零),曲線AMB是一條典型的有效邊界。A點對應於投資范圍中收益率最高的證券。
如果在投資范圍中加入無風險資產,那麼投資組合有效邊界是曲線AMC。C點表示無風險資產,線段CM是曲線AMB的切線,M是切點。M點對應的投資組合被稱為「市場組合」。
如果市場允許賣空,那麼AMB是二次曲線;如果限制賣空,那麼AMB是分段二次曲線。在實際應用中,限制賣空的投資組合有效邊界要比允許賣空的情形復雜得多,計算量也要大得多。
在波動率-收益率二維平面上,任意一個投資組合要麼落在有效邊界上,要麼處於有效邊界之下。因此,有效邊界包含了全部(帕雷托)最優投資組合,理性投資者只需在有效邊界上選擇投資組合。
[編輯]現代投資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主要由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APT模型、有效市場理論以及行為金融理論等部分組成。它們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過去主要依賴基本分析的傳統投資管理實踐,使現代投資管理日益朝著系統化、科學化、組合化的方向發展。
1952年3月,美國經濟學哈里·馬考威茨發表了《證券組合選擇》的論文,作為現代證券組合管理理論的開端。馬克威茨對風險和收益進行了量化,建立的是均值方差模型,提出了確定最佳資產組合的基本模型。由於這一方法要求計算所有資產的協方差矩陣,嚴重製約了其在實踐中的應用。
1963年,威廉·夏普提出了可以對協方差矩陣加以簡化估計的單因素模型,極大地推動了投資組合理論的實際應用。
20世紀60年代,夏普、林特和莫森分別於1964、1965和1966年提出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該模型不僅提供了評價收益一風險相互轉換特徵的可運作框架,也為投資組合分析、基金績效評價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1976年,針對CAPM模型所存在的不可檢驗性的缺陷,羅斯提出了一種替代性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即APT模型。該模型直接導致了多指數投資組合分析方法在投資實踐上的廣泛應用。
[編輯]投資組合的思想
1、傳統投資組合的思想——Native Diversification
(1)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否則「傾巢無完卵」。
(2)組合中資產數量越多,分散風險越大。
2、現代投資組合的思想——Optimal Portfolio
(1)最優投資比例:組合的風險與組合中資產的收益之間的關系有關。在一定條件下,存一組在使得組合風險最小的投資比例。
(2)最優組合規模:隨著組合中資產種數增加,組合的風險下降,但是組合管理的成本提高。當組合中資產的種數達到一定數量後,風險無法繼續下降。
3、現代投資理論主要貢獻者(Pioneers):
貢獻者 簡介 主要貢獻 代表作(Classic Papers)
托賓(James Tobin) 198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哈佛博士,耶魯教授。 流動性偏好、托賓比率分析、分離定理。 「Liquidity Preference as Behavior toward Risk,」 RES,1958.
馬考維茨(Harry Markowitz) 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曾在蘭德工作。 投資組合優化計算、有效疆界。 「Portfolio Selection,」,JOF,1952.
夏普(William Sharp) 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曾在蘭德工作,UCLA博士,華盛頓大學、斯丹福大學教授。 CAPM 「Capital Asset Pricing: A Theory of Market Equilibrium Under Condition of Risk,」 JOF, 1964.
林特勒(John Lintner)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CAPM 「The Valuation of Risk Assets & Selection of Risky Investments in Stock Portfolio & Capital Budget,」 RE&S, 1965.
[編輯]投資組合的基本理論
馬考維茨經過大量觀察和分析,他認為若在具有相同回報率的兩個證券之間進行選擇的話,任何投資者都會選擇風險小的。這同時也表明投資者若要追求高回報必定要承擔高風險。同樣,出於迴避風險的原因,投資者通常持有多樣化投資組合。馬考維茨從對回報和風險的定量出發,系統地研究了投資組合的特性,從數學上解釋了投資者的避險行為,並提出了投資組合的優化方法。
一個投資組合是由組成的各證券及其權重所確定。因此,投資組合的期望回報率是其成分證券期望回報率的加權平均。除了確定期望回報率外,估計出投資組合相應的風險也是很重要的。投資組合的風險是由其回報率的標准方差來定義的。這些統計量是描述回報率圍繞其平均值變化的程度,如果變化劇烈則表明回報率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即風險較大。
從投資組合方差的數學展開式中可以看到投資組合的方差與各成分證券的方差、權重以及成分證券間的協方差有關,而協方差與任意兩證券的相關系數成正比。相關系數越小,其協方差就越小,投資組合的總體風險也就越小。因此,選擇不相關的證券應是構建投資組合的目標。另外,由投資組合方差的數學展開式可以得出:增加證券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
基於迴避風險的假設,馬考維茨建立了一個投資組合的分析模型,其要點為:
(1)投資組合的兩個相關特徵是期望回報率及其方差。
(2)投資將選擇在給定風險水平下期望回報率最大的投資組合,或在給定期望回報率水平下風險最低的投資組合。
(3)對每種證券的期望回報率、方差和與其他證券的協方差進行估計和挑選,並進行數學規劃(mathematicalprogramming),以確定各證券在投資者資金中的比重。
[編輯]投資組合理論的應用
投資組合理論為有效投資組合的構建和投資組合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和一整套分析體系,其對現代投資管理實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1.馬考威茨首次對風險和收益這兩個投資管理中的基礎性概念進行了准確的定義,從此,同時考慮風險和收益就作為描述合理投資目標缺一不可的兩個要件(參數)。
在馬考威茨之前,投資顧問和基金經理盡管也會顧及風險因素,但由於不能對風險加以有效的衡量,也就只能將注意力放在投資的收益方面。馬考威茨用投資回報的期望值(均值)表示投資收益(率),用方差(或標准差)表示收益的風險,解決了對資產的風險衡量問題,並認為典型的投資者是風險迴避者,他們在追求高預 期收益的同時會盡量迴避風險。據此馬考威茨提供了以均值一方差分析為基礎的最大化效用的一整套組合投資理論。
2.投資組合理論關於分散投資的合理性的闡述為基金管理業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在馬考威茨之前,盡管人們很早就對分散投資能夠降低風險有一定的認識,但從未在理論上形成系統化的認識。
投資組合的方差公式說明投資組合的方差並不是組合中各個證券方差的簡單線性組合,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證券之間的相關關系。單個證券本身的收益和標准 差指標對投資者可能並不具有吸引力,但如果它與投資組合中的證券相關性小甚至是負相關,它就會被納入組合。當組合中的證券數量較多時,投資組合的方差的大 小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地取決於證券之間的協方差,單個證券的方差則會居於次要地位。因此投資組合的方差公式對分散投資的合理性不但提供了理論上的解釋,而且 提供了有效分散投資的實際指引。
3.馬考威茨提出的「有效投資組合」的概念,使基金經理從過去一直關注於對單個證券的分析轉向了對構建有效投資組合的重視。
自50年代初,馬考威茨發表其著名的論文以來,投資管理已從過去專注於選股轉為對分散投資和組合中資產之間的相互關繫上來。事實上投資組合理論已將投資管理的概念擴展為組合管理。從而也就使投資管理的實踐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4.馬考威茨的投資組合理論已被廣泛應用到了投資組合中各主要資產類型的最優配置的活動中,並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編輯]投資組合理論在應用上的問題
馬考威茨的投資組合理論不但為分散投資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也為如何進行有效的分散投資提供了分析框架。但在實際運用中,馬考威茨模型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和困難:
1.馬考威茨模型所需要的基本輸入包括證券的期望收益率、方差和兩兩證券之間的協方差。當證券的數量較多時,基本輸入所要求的估計量非常大,從而也就使得馬考威茨的運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馬考威茨模型目前主要被用在資產配置的最優決策上。
2.數據誤差帶來的解的不可靠性。馬考威茨模型需要將證券的期望收益率、期望的標准差和證券之間的期望相關系數作為已知數據作為基本輸入。如果這些數據 沒有估計誤差,馬考威茨模型就能夠保證得到有效的證券組合。但由於期望數據是未知的,需要進行統計估計,因此這些數據就不會沒有誤差。這種由於統計估計而帶來的數據輸入方面的不準確性會使一些資產類別的投資比例過高而使另一些資產類別的投資比例過低。
3.解的不穩定性。馬考威茨模型的另一個應用問題是輸人數據的微小改變會導致資產權重的很大變化。解的不穩定性限制了馬考威茨模型在實際制定資產配置政策方面的應用。如果基於季度對輸人數據進行重新估計,用馬考威茨模型就會得到新的資產權重的解,新的資產權重與上一季度的權重差異可能很大。這意味著必須對資產組合進行較大的調整,而頻繁的調整會使人們對馬考威茨模型產生不信任感。
4.重新配置的高成本。資產比例的調整會造成不必要的交易成本的上升。資產比例的調整會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因此正確的政策可能是維持現狀而不是最優化。
[編輯]投資組合理論在我國證券市場的應用
今天,在我國股票市場運用投資組合理論進行決策分析至少具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是馬科維茨投資組合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不同證券收益的相關性分散風險。
我國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中主要應用技術分析面和基本面進行分析,而這兩種分析方法都是注重單只證券,基本上忽略了證券收益的相關性;
二是在我國股票市場中,馬科維茨投資組合理論可以用來穩定地戰勝市場。
通過研究發現,市場綜合指數較大幅度地偏離了投資組合有效邊界。在此條件下,利用投資組合有效邊界完全可以穩定地戰勝市場。
等等很多,說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