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銀行做價值投資需要面對什麼風險
我國商業銀行主要面臨以下幾種風險:
(1)信用風險:即交易對象無力履約的風險;
(2)市場風險:是由於市場價格的變動,銀行的表內和表外頭寸所面臨遭受損失的風險;
(3)利率風險:指銀行的財務狀況在利率出現不利的波動時所面對的風險;
(4)流動性風險:指銀行無力為負債的減少或資產的增加提供融資,即當銀行流動性不足時,它無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負債或變現資產獲得足夠的資金,從而影響了其盈利水平的情況;
(5)操作風險:主要在於內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機制的失效;
(6)法律風險: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確的法律意見、文件而造成同預計情況相比資產價值下降或負債加大的風險;
(7)聲譽風險:該風險產生於操作上的失誤、違反有關法規和其他問題。
以下對上述風險進行簡要分析:
一,信用風險
這是商業銀行的主要風險,指獲得銀行信用支持的債務人不能遵照合約按時足額償還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在商業銀行業務多樣化的今天,不僅涉及傳統的信用風險仍然是商業銀行的一項主要風險,而且,貼現,透支,信用證,同業拆放,證券包銷等業務中涉及的信用風險也是商業銀行面臨的重要風險.信用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類: 本金風險.是指銀行對某一客戶的追索權不能得到落實的可能性.如呆帳貸款,最終將表現為本金風險. 潛在替代風險.即由於市場價格波動,交易對手自交易日至交收日期間違約而導致損失的風險,其大小根據市場走勢向原先預計的相反方向發展時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來計算.對銀行而言,可能是交易對手違約,而市場又向不利方向發展的情況下,被迫代替交易對手完成原有交易所付出的代價. 第三者保證風險.如果債務人違約不能償還債務,而擔保方或承諾方又不能代債務人償還債務,就出現了第三者擔保風險. 證券交易和包銷風險.指的是證券二級市場交易和一級市場交易中的風險. 交收風險.指的是資金或證券交與收的過程中,通知時間和實際時間之差可能產生的風險.一旦有關交收無法執行或交手處理錯誤,該風險將轉化為本金風險. 信貸集中風險.是指銀行的貸款只發放給少數客戶,或者給某一個客戶的貸款超過其貸款總額的一定比例,從而使所發放的貸款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二,利率風險
② 什麼叫價值投資
股市是個萬花筒,這里的人也是各色各樣,來股市尋財的人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也讓我漲了見識。從歷史上看,有些人是趨勢投資者(trend follower),有些是投機客(day trader,或者廣泛一點,允許我叫very-short-time trader吧),有些是價值投資者(value investor),有些則是『combination』,技術面投資者以及資金流投資者歸根結底還是趨勢投資者,但趨勢投資者並不局限於技術和/或資金流分析。有些人信奉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道式理論(Dow theory),有些人信奉基本面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有些人信奉運氣,有些人什麼也不信奉。鑒於價值投資是55168的主流之一,今天就斗膽班門弄斧,談一下個人對於價值投資的理解,並沒有抬此薄彼的意思。
1.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的起源
盡管許多理論家,分析師以及普通股投資者都對價值投資做出了貢獻,但恐怕沒有人能否認價值投資的理論框架是由Graham和Dodd於1934年搭建起來的。價值投資者,通過基本面分析,購買價值被低估的股票。
Graham和他的學生Buffett認為價值投資的本質在於以低於其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的價格購買股票。股票的市場價格對於內在價值的折扣就是Graham所謂的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Graham推薦防禦性投資策略,強調以低於有形帳面價值的股票交易來對沖未來企業可能遭遇的經營風險。
顯然,Graham和Dodd的防禦性投資策略偏於保守,往往在市場處於低潮時更實用。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十分保守或者所謂『正宗』的價值投資者往往期待熊市。然而,股票投資者卻很難做到當市場處於中等水平或者高潮時無所作為。
2.價值投資的演變
價值投資已經被證實是一種成功的投資之道。不斷的有報告證實購買價值型股票的效果好於購買其他類型股票或者大盤。一些知名價值投資者(比如Buffett)的個人投資經歷也可以證明價值投資有效性。
是Graham第一個提出了安全邊際的概念並且建議投資者在公司內在價值高於其價格的時候購買其股票。即便如此,Graham本人也無法否認在評估內在價值的時候有著一些假設存在。
Buffett把價值投資理論又推進了一步,他把重點放在了尋找定價合理的傑出公司(『finding an outstanding company at a sensible price』)上,而不是以低廉的價格購買普通公司。
由價值投資先驅者們最初所指的價值是帳面價值,這一概念在70年代大大地演變了。在那些大多數資產為有形資產的行業里帳面價值是最有用的,而諸如專利,專有技術,軟體著作權,品牌,商譽等卻很難量化。當一個行業或者企業正在經歷快速的技術進步的時候,資產的價值是不容易評估的。
盡管有比市盈率等更為摩登的估值模型(比如DCF,現金流折現法),仍有為數不少的投資者反對任何的定量估值模型。Lynch就把自己的投資原則定為投資你所了解的(『invest in what you know』),這一原則符合那些無法進行復雜定量計算或者沒有時間閱讀冗長財務報告的非專業投資者們的心聲。
3.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
有效市場假說由Fama於60年代提出,認為金融市場的信息是有效的,或者說市場上交易的資產價格已經反映了所有已知信息,因此在反映所有投資者對於未來預期的信息匯總上是公正的。有效市場假說認為除了運氣,通過運用市場已經知道的信息從而持續戰勝大盤是不可能的。Fama的假說提出了三種形式:弱有效市場,中等強度有效市場,以及強有效市場。
許多人無法相信人為金融市場會是強有效市場。因為信息傳播,資金流等等因素均能導致市場失效。一些懷疑者說,有些成功的投資者能夠長期戰勝市場,而他們的成功很難歸結於運氣
③ 趨勢投資方面的書有哪些
拙著《趨勢投資實戰教程》目前已經三校定稿,並開始在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anyuan連載,敬請關注。
《趨勢投資實戰教程》對趨勢投資進行了全方位、系統化的論述。在探討趨勢投資與技術分析關系的基礎上,分別專章講述了價格、成交量、趨勢、技術指標、資金管理、投資哲學以及交易系統,所有內容都是圍繞建立一個簡單有效的趨勢交易系統而展開,力求做到循序漸進,並融會貫通。在自成體系的前提下,本書適當介紹了價格的形成機制、自組織理論以及分形市場理論等前沿領域,對趨勢投資的理論基礎進行了適度的探討,有助於投資者理解證券市場的運行規律。在深入研究趨勢投資各個環節的基礎上,本書首次公開了象數理交易系統,該系統基於易學思維、老子《道德經》與《孫子兵法》等傳統哲學的智慧,已經經歷了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的檢驗,極具實戰價值。
前言
投資既不是藝術,也不是科學,而是工程,一項風險控制和資金管理的系統工程,一項「用更小的風險得到更高的回報」的偉大工程。
《孫子兵法》曰:「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但是,投資者在投資前「未戰而廟算」的工具基本上只有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兩類,與此對應,市場中存在價值投資與趨勢投資兩種風格迥異的投資理念。價值投資首推股神沃倫·巴菲特,趨勢投資的佼佼者則是喬治·索羅斯。
「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時候,你才能看出哪些人在裸泳。」
2008年,美國次級貸款危機席捲全球,這是1929年大蕭條以來的最嚴重的金融危機,至今仍未止息。實際上,此次美國次級貸款和1719年讓法蘭西崩潰的密西西比泡沫極為相似,那些只看到1929年的人未免太近視了。無論是價值投資的巴菲特,還是趨勢投資的索羅斯,都無一例外地經歷了次級貸款危機的考驗。現在看來,在2008年巴菲特和索羅斯都是裸泳者,不過他們的泳技都算得上漂亮: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盈利8%,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賬面價值則縮水9.6%。在國際油價接近歷史高點時加倉美國康菲石油公司讓股神巴菲特走下神壇,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頻遭評級機構降級,其價格從15萬美元放量下跌到7萬美元,巴菲特所標榜的價值投資也受到質疑。在這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索羅斯將自創的反射性原理(principle of reflexibility)在其投資實踐中應用得淋漓盡致,表現顯然更勝一籌,趨勢投資也受到更多投資者的重視。
實際上,本書作者曾是一名堅定的價值投資者。2005年獲得基礎數學碩士學位後,看到我國資本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便毅然轉向金融投資的研究,並准備攻讀金 融學的博士學位。2006年,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推進,滬深股市的投資價值初步顯現,我開始了漫長的證券投資之路。一開始,懷著價值投資的夢想,買的都是些大盤藍籌股,偏偏在那個雞犬升天的行情里,這些大笨象型公司的股票死活就是不漲。好容易熬到2007年「5.30」管理層調控,哪知這些漲時不漲的大盤藍籌股跌時卻領跌,我被迫止損出局,並最終錯失從3400點到6100點的波瀾壯闊的藍籌股行情。在號稱「黃金十年」的大牛市中竟然沒有賺到錢!這使得我對價值投資理念產生了懷疑,並開始轉向趨勢投資的研究,這使得我逃掉了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並開始穩定贏利。
隨著閱讀范圍的擴大,我們發現了價值投資的一些有悖於常識的地方,正如約翰·邁吉與羅伯特·D·愛德華所著《股市趨勢技術分析》一書中所描述的:「價值投資者總是牛氣十足,總是希望並預期股票一直上漲。如果股價正在上漲並處於牛市階段,價值投資者會預期它們漲得更高;即使股價急劇下跌,價值投資者將認為它們現在比以前更值得買入,並且必定不久就會上漲。在價值投資者的頭腦中,股票一定會上漲,上漲之後再上漲,一直上漲。總之,只要沒有賺到大錢,就是持有股票的時間不夠長。」事實上,這正是價值投資者的主要幻覺之一:我們自己所持有的股票一定是「好的」。價值投資者將不惜一切努力以證明那些發生在他眼前的可怕事情不是真實的。但是,市場價格的確是客觀的、公正的、綜合性的,可能代表了你所能發現的最好的綜合評價,你一點也不應該忽視它。
不僅如此,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進一步發現價值分析存在三大致命的缺陷。價值投資最大的缺陷就是將價值規律生搬硬套到金融市場。價值投資的核心基礎就在於價值規律:價格圍繞價值波動。但是,股票價值本身是不穩定的,這樣昨天的正常價值可能被今天的正常價值所取代,而我們對這個正常價值一無所知。打個比方,價格是船,價值是錨,船是由錨固定的,但「船錨」可以輕易地從這里拉上來,再挪到那裡拋下去。所謂價值,就像美女,不過是情人眼中的西施。對價值投資的第二個致命打擊來自於有效市場理論。有效市場理論認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一個正常的有效率的市場上,尋找被低估的價值是不可能的。換言之,在有效市場中,價值投資將失效。對價值投資的第三個致命打擊來自於市場微觀結構理論。市場微觀結構理論認為,股市是一個拍賣市場。在股票拍賣中,投資者的收益取決於他的估值以及他所支付的價格。如果假設投資者是對稱的和風險中性的,那麼對所有投資者來說,股票的價值都一樣,但不同投資者擁有的信息不同,他們的估值就取決於其他投資者所擁有的信息,這就是共同價值拍賣。在共同價值拍賣市場中,如果沒有更大的傻瓜願意出價,那麼你就是最大的傻瓜。但事實上投資者是不對稱的,存在「強」和「弱」之分,所以價格無常,當你在交易股票的時候,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價格為王,這就是所有交易的核心。
市場微觀結構理論為趨勢投資的潛在效用打下了嚴格的理論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在趨勢投資上所下功夫的最終收獲是對自由競爭拍賣中的各種情況、這一拍賣的運行機制以及它的含義的深刻理解,而這一點一滴地來自於經驗和忠實而機智的艱辛工作。本書正是在趨勢投資研究方面的心得與體會,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建立一個簡單有效的趨勢交易系統。
本書力求圖文並茂,簡明直觀,通俗易懂,其創新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對趨勢投資進行了全方位、系統化的論述,擺脫了將趨勢投資等同於技術分析的狹隘認識。本書在探討趨勢投資與技術分析關系的基礎上,分別專章講述了價格、成交量、趨勢、技術指標、資金管理、投資哲學以及交易系統,力求做到循序漸進,並融會貫通,一改以往趨勢投資書籍堆積木的缺點。
第二,對趨勢投資的理論基礎進行了適當的探討,有助於投資者理解證券市場的運行規律。本書在自成體系的前提下,適當介紹了價格的形成機制、自組織理論以及分形市場理論等前沿領域,並且用易學思維、老子《道德經》與《孫子兵法》等傳統哲學指導交易系統的建立。
第三,理論與實戰並重,並盡可能客觀地評價了各種趨勢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的功用,避免「誘多」。本書的所有內容都是圍繞建立一個簡單有效的交易系統而展開,在深入研究價格、成交量、趨勢、技術指標、資金管理、投資哲學以及成功的趨勢交易系統的基礎上,我們建立並公開了象數理交易系統,這個系統已經經歷了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的檢驗,極具參考價值。
或許有人會覺得我們是在「叫賣一隻會下金蛋的鵝」,但是請記住海龜交易系統的發明者理查德·丹尼斯說過的話:「我總是說你們可以在報紙上發表我的交易法則,沒有人會遵循它們。關鍵在於一致性和紀律。幾乎任何人都能夠羅列一張交易法則的清單,其中的80%與我們教授給我們的學員的一樣。他們所不能做的是帶給他們自信,甚至在情況惡化時仍堅持那些法則。」如果投資者能從本書中獲得投資的自信的話,本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④ 報價投標時,技術專利證書過期了還能有效嗎
專利一旦過期了就不能用了,需要的話還要重新申請
⑤ 怎樣才能炒股票
一、開戶
1.到證券公司開戶,辦理上證或深證股東帳戶卡、資金賬戶、網上交易業務、電話交易業務等有關手續。然後,下載證券公司指定的網上交易軟體。
2.到銀行開活期帳戶,並且通過銀證轉賬業務,把錢存入銀行。
3.通過網上交易系統或電話交易系統等系統把錢從銀行轉入證券公司資金賬戶。
4.在網上交易系統里或電話交易系統買賣股票。
5.手續費在100元左右(每家證券公司是不同的)。股市低迷時,一般免費開戶。
6.買股票必須委託證券公司代理交易,所以,必須找一家證券公司開戶。 買股票的人是不可以直接到上海證券交易所買賣的。
辦理開戶手續的步驟:開立證券賬戶 ---> 開立資金賬戶 ---> 辦理指定交易
二、估算方法
以1‰ 計算,交易費一般是交易總金額的5‰,買賣都要收。這樣估算起來簡單方便.
例如:你以買16.80元的股票500股,股票手續費為:16.80×500×0.005=42元 即股票手續費為42元
三、委託
1、營業部場內電腦委託,客戶直接在營業部電腦下單,委託單通過專線直接派送到交易所坐席,這種交易方式非常安全快捷!
2、INTERNET計算機委託,客戶在家,辦公室或者網吧,通過公眾網路向營業部計算機中心發送委託指令,營業部計算機再把指令集中傳送給交易所席位,這種方式有一定的網路安全風險,容易受到黑客的攻擊。
3、固定電話委託,客戶通過券商電話委託系統,直接通過電話網路把委託指令傳送給券商計算機中心,再傳送至交易所席位,比較安全,但操作比較繁瑣。
(5)價值投資失效擴展閱讀:
開戶注意事項
1. 務必本人辦理開戶手續。首先,要開立上海、深圳證券賬戶;其次,開立資金賬戶,即可獲得一張證券交易卡。然後,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規定,應辦理指定交易,辦理指定交易後方可在營業部進行上海證券市場的股票買賣。
2. 開立證券賬戶須持本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開立資金賬戶還須攜帶證券賬戶卡原件及復印件。如需委託他人操作,需與代理人(代理人也須攜帶本人身份證)一起前來辦理委託手續。
3. 一張身份證可以開立多個證券賬戶。
⑥ 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資本市場是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逐步發展起來的,由於建立初期改革不 配套和制度設計上的局限,資本市場還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和結構性矛盾,制約了市場功能的有效發揮。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資本市場結構方面的問題 1、投資主體結構不合理 我國資本市場投資主體結構不合理,投資者現在還是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機構投資者數量相對來說較少,兩者比重相差較大。個人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主要是以投機為主,其投資行為取決於個人對證券產品的投資偏好,這種投資偏好的市場隨機性很強,增加了不穩定性;而機構投資者則更注重對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選擇策略投資對象進行理性的價值投資,是穩定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市場上養老基金、保險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還比較弱小,難以適應投資的機構化的需要,阻礙了這種穩定資本市場功能的發揮。 2、上市公司結構不合理 (1)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不合理。主要體現在:①國家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過於集中,導致「一股獨大」現象;②公眾流通股的比重非常低,絕大部分股份不能上市流通;③流通股過於分散,機構投資者比重小;④上市公司的最大股東不是自然人,通常是一家控股公司。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不合理導致了多方面的問題:由於國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國家股和法人股就始終占上市公司股份的主要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國有企業雖經改制而成為股份公司,實質上仍然是原來的國有企業,很難期望它能真正轉換經營機制。這樣,上市雖然有助於企業在市場上直接得到資金從而緩解經營困難,但長期來看對其公司治理結構的影響未必理想。同時,在國家股和法人股始終佔主導地位的情況下,流通股規模較小,很容易形成機構大戶操縱市場的局面,並且由於國有股不能自由地交易和轉讓,由市場所決定的資產兼並重組就不可能發生。在股 市上所進行的企業並購只是在政府部門授意下才可能發生,這就決定了我國的股市難免投機盛行。 (2)上市公司組成結構不合理。主要體現在:①國有企業比重大,非國有企業比重小;②大中型企業比重大,小企業比重小;③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多,企業整體上市公司少;④傳統產業上市公司多,高新技術產業上市公司少。例如,滬深兩市1200多家上市公司中,通過直接上市和買殼上市的民營企業所佔比例只有16%左右;行業分布存在較大缺陷,傳統產業的上市公司數量太多,競爭性領域企業數量超過85%;有超過65%的股權不能流動,對社會資源造成極大浪費。 3、金融產品結構不合理 (1)傳統金融業務產品結構單一。在銀行業,業務集中在信貸等傳統的零售業務領域,即使在傳統的零售業務中,也缺乏為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的系列產品,金融中介等批發業務嚴重不足;而國外銀行業在企業的整個發展期、成熟期,甚至二次創業中都會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品種。在證券市場,中國股票市場相對於債券市場發展迅速,同樣存在法人股、國有股的流通問題以及A股和B股的合並問題。 (2)金融衍生工具發展滯後。衍生工具是企業規避或分散經營與投資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1991年中國建立了期貨市場,但交易品種局限於綠豆、有色金屬等商品期貨,至今尚未推出利率、匯率、股指期貨以及期權、貨幣互換、股權互換等來規避金融風險。由於缺少組合投資所必需的金融衍生品,各類投資者行為趨同,容易形成市場的單邊運行,在宏觀經濟運行和金融調控方向發生變化時可能導致風險積聚。 (3)金融手段創新不足。在金融業全球化、一體化的發展潮流中,各國金融業已藉助電子技術的發展迅速實現金融業的電子化、網路化,為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提高競爭力、拓展生存與發展空間。中國銀行業和證券業已基本實現電子化,銀行、證券業務網路化也已起步,但與國外發達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同時,由於體制問題,金融機構在電子化與網路化過程中各自為戰,如各銀行的自動取款系統和結算系統獨立運行、互不兼容,增加了金融業電子化與網路化的發展成本,也因規模不經濟和便利性不足而抑制了自身的快速發展。 4、資本市場層次結構不合理 我國資本市場體系結構單一,缺乏層次性。首先,僅從方便監管、防範風險角度出發,形成了全國簡單劃一的,以滬、深兩個交易所為中心的單一資本市場,而缺乏適應市場需求的多層次市場體系。我國目前只有主板市場,雖然推出了中小企業板塊,但離真正的二板市場還有相當的距離,三板市場還遠未形成氣候,資本市場缺乏層次性,不能滿足投資者和籌資者多樣性投融資要求,產權交易體系尚未完善,資本市場體系發展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