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建是一家工程承包商,公司的業務主要包括房屋建築工程、國際工程承包、房地產開發與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與投資、勘察設計等,同時公司的業務還包括為用戶提供工程維護服務。
法定代表人:官慶
成立時間:1983-03-24
注冊資本:100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0000000000103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三里河路15號
② 中國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央企業還是純民企
沒有中國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一般是中國城市建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城市建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級專業從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國有控股企業。正逐步發展成為一個集城市建設開發、城市規劃、城市發展研究、工程施工、勘察設計、項目投資為一體的大型的智力密集型的綜合企業,國家級城市運營商。
(2)中國建築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擴展閱讀:
中國城市建設控股集團擁有中國五十多座城市的地鐵輕軌、城市路橋、市政管網等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經歷。也擁有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公司員工60%以上具備大學本科以上文化水平,其中集團總部擁有博士38人,教授和研究員55人,中高級以上各類企業技術人員980多人。
中國城市建設控股集團在過去的成長歷程中,完成了全國大型重點城市近三分之一的重大城市基礎設施工程;80%的大型城市管網建設及改造項目獲得了優秀工程;海外工程曾遍布八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海外城市開發工程項目首次為我國爭得了由聯合國頒發的「建築人文關懷」大獎。
③ 中國建築總公司是國有企業,屬於國資委,中建總是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控股54%,中國建築股份公
你問的問題也太多了,但也回答一下。
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為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於2007年12月8日由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及寶鋼集團有限公司於北京發起成立。其中中建總公司控股94%,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承襲了中建總公司的人員與資產。
但是,你說的國家工作人員是沒有的事情,因為國企就算有編制也是企業編制,所以不存在事業編制和行政編制(公務員),當然,除非是歷史遺留問題(你本來是事業單位的員工後來該單位從事業單位改成了企業單位,但會保留你的事業編制身份),除非,你考上了事業編制或者公務員然後被組織派到中國建築工作,否則,你也只是這個企業的合同工而已,就算有編制,也只是企業編制。
就如中國鐵路總公司一個道理,它的前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在還沒有改名字之前,鐵道部裡面工作的人員不是公務員就是事業編制人員,但鐵道部下轄的18個鐵路局是國有企業,所以鐵路局裡面工作的都是合同工,最多享受企業編制,但是現在鐵道部從事業單位改成了國企,如果留在裡面工作的員工仍然有事業單位編制,但如果後來才進去的員工那隻能在裡面簽合同工作了,當然,鐵路總公司還沒有改制完成,裡面還有一些事業單位,所以,那些事業單位仍然要考上事業編制才能進入,國企裡面的事業單位,屬於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這個是事業單位改成企業的必然階段,當中國鐵路總公司完成改制後,那它裡面就沒有事業單位了,所以,後來進入鐵路總公司工作的就只有合同工了,除非,政府派國家公務員或者事業編制人員進駐該企業工作。
④ 中國建築投資有限公司簡介
中國建築投資有限公司是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國建築」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建築地產綜合企業集團,2013年營業額突破7000億,2014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第52位(2013年排名第80位) ,世界建築地產行業第一位。為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建設美麗中國,中國建築召開首次節能環保創新業務座談會,實施全面進入創新業務領域的藍海戰略,並凝聚集團優質產業創新資源重組中建發展有限公司,作為中國建築轉方式、調結構、加快創新發展的標志性企業。
⑤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後有什麼優點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要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四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開展了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以下簡稱「兩類公司」)改革探索,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還有不少爭議和困惑,需要釐清。
「兩類公司」改革的重要意義
釐清為什麼要推進「兩類公司」改革是順利推進「兩類公司」改革的前提,需要深刻把握改革的內在邏輯。
第一,「兩類公司」要成為體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的分水嶺。三中全會《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因此,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要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進行配置。目前市場經濟規則與秩序已進入最後完善的階段,國有企業應通過「兩類公司」改革,構建政府與企業的「一臂之距」,更加清晰和明確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使「兩類公司」成為法治化市場環境配置資源的合格市場主體。
但中國國有資本還存在配置上的結構性問題,國有企業的高杠桿和相對較低的資本回報,表明存在「資本結構性錯配」,在趕超模式下國有企業的投資沖動和增長偏好被強化,預算軟約束問題沒能有效解決。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決定》提出要「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這也說明了兩類公司在解決這些問題方面承擔著重要責任,是國家所有權代理鏈條上的一個關鍵節點,是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從代理鏈條向上追溯,必然要規范國家所有權政策,優化國有資本配置規模、范圍、優化方向和策略,以及政策意願的法制化傳導機制;向下延伸自然是功能定位、權責邊界、治理結構、管控體系、機制創新。因此在產權層次上應鼓勵「兩類公司」所屬企業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員工持股改革,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
第二,「兩類公司」要成為市場經濟中服務國家戰略目標的重要平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將混合所有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以及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四個問題放在一起集中表述,不僅是歸類的需要,而且有內在的邏輯,特別是明確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其邏輯是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強化頂層國有資本控制,動態調整國有資本配置,逐級放大國有資本的影響力,重塑大型國有企業的微觀結構,釋放體制機制變革的活力,探索引領戰略新興產業,提高國有資本回報造福社會公眾。從各國經驗來看,通過政府投資承擔探路成本搶占產業制高點,是包括西方市場經濟國家在內的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
國有資本發揮主導作用、佔領「制高點」,控制經濟中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域,其載體是「兩類公司」。要通過「兩類公司」,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補」,充分發揮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效應,積極追蹤技術革命的浪潮,快速引領推進國民經濟新引擎的發展形成,激發經濟新動力、新活力,提高國有資本發揮主導作用的效率。
第三,「兩類公司」要探索中國特色產融結合新模式的重要載體。國有企業成立之初,很多都是政府一紙批文,沒有資本金注入,直接融資比例低,這也是導致企業負債率杠桿率過高的重要原因。從國際經驗來看,資本市場隨著經濟發展在金融體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是普遍規律。2012年底,中國直接融資佔比為42.3%,不僅低於美國(87.2%)、日本(74.4%)、德國(69.2%)等發達國家,也低於印度(66.7%)、印度尼西亞(66.3%)等發展中國家,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不相匹配,且這種失衡一直處在加強的趨勢。而2007—2012年,銀行資產占金融總資產的比重由53%上升至76%。在經濟下行階段造成金融風險高度集中於銀行體系,客觀上也加重了實體經濟融資難和融資貴、居民投資渠道有限等問題。解決上述問題,除了要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外,一個重要措施是培育發展一批大型產融結合直接投資的投資運營公司。
從國際上看,產融結合有英美模式和萊茵模式這兩種模式。英美模式以美國、英國為代表,奉行自由市場經濟,側重金融立國,企業偏好金融使命,投資銀行起到強大的中介作用,企業融資以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為主,企業股權分散,採取以股權為導向的公司治理結構,實施較為激進的勞資政策。英美模式資本轉化率高,對資產的增量調整和存量優化都快速實現,比較有利於宏觀風險的規避,但面對市場失靈和長周期產業缺乏解決問題的力度。萊茵模式以德國、荷蘭為代表,日本師從德國,韓國學習日本,具有更強的政府主導特徵,將市場作為繁榮經濟的工具,側重產業立國,企業偏好產業使命,一般是銀行主導型,商業銀行主導產融結合,公司以間接融資為主,法人資本的力量超過私人資本,商業銀行等法人機構持有企業最大股份,股權相對集中。比如德國大企業85%的股份由銀行、退休基金等法人機構持有。從1949—1989年,日本法人持股從15.5%上升到72%,大型企業形成了銀行相互持股的產權結構。萊茵模式中以銀行為導向的公司治理結構,經濟目標均帶有社會性質,關注勞資協同和社會福利,社會各階層分享繁榮福利。但銀行主導容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有放大銀行體系和企業經營連帶風險的擔憂。法國在上述兩種模式之間選擇了折中。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到了要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以銀行為基礎的經濟體轉向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經濟體的階段。同時,經濟發展不平衡、龐大的人口和老齡化的壓力使得中國尚不具備高福利的積累和支付能力,因此應結合英美模式和萊茵模式的優點,在產融結合方面選擇市場主導型和銀行主導型的有機結合,重視產業立國,適度使用金融杠桿。在此過程中,「兩類公司」的制度設計具有很強的金融屬性,屬於類金融公司,是具有中國特色產融結合的最佳載體。「兩類公司」應實施國家經濟戰略,大力開展股權投資,對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市場化機制,提高企業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比例,提高企業資產證券化率,對規避系統性金融風險也具有全局意義。目前,很多大型國有企業逐步從財務公司演進到產融結合階段,積累了不少產業控股和金融控股經驗,具備了改組組建兩類公司實踐基礎。且產融結合是大型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實現規模擴張和產業多元化的重要手段,可以幫助企業有效降低交易費用、節約運營成本、創造協同價值
⑥ 中國建築集團 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下面的子公司名錄
一、國內子公司:
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中國海外宏洋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遠東環球集團有限公司、中海物業集團有限公司、中海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築一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建築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國建築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建築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建築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建築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新疆建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直營總部)、中國建築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建築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建築上海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方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中建南方投資有限公司、中建長江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中建絲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中建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建設基礎設施有限公司、中建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建築港集團有限公司、中建港務建設有限公司、建鐵路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建地下空間有限公司、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中國建築裝飾集團有限公司。
中建鋼構有限公司、中建安裝工程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建電力建設有限公司、中國建築發展有限公司、中建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中建財務有限公司、中建水務環保有限公司、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二、海外子公司:
中建阿爾及利亞股份公司、中建美國有限公司、中國建築(南洋)發展有限公司、中建中東有限責任公司、中建剛果(布)有限責任公司、中建赤道幾內亞有限公司、中建企業(新加坡)有限公司、中國建築巴貝多公司、中國建築(泰國)有限公司、中國建築(菲律賓)有限公司。
中建股份卡達有限公司、中博昂建築貿易簡易股份公司、中建俄羅斯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駐越南代表處、中國建築波札那有限公司、中國建築南非有限公司、中建納米比亞有限公司、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駐巴基斯坦代表處。
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利比亞分公司、中國建築巴林分公司、中建(哈薩克)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模里西斯分公司、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韓國分公司、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尚比亞分公司、中國建築莫三比克有限公司、中國建築馬來西亞有限公司。
(6)中國建築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擴展閱讀:
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建築,正式組建於1982年,其前身為原國家建工總局,是為數不多的不佔有大量的國家投資,不佔有國家的自然資源和經營專利,以從事完全競爭性的建築業和地產業為核心業務而發展壯大起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專業化經營歷史最久、市場化經營最早、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建築房地產企業集團之一,擁有從產品技術研發、勘察設計、工程承包、地產開發、設備製造、物業管理等完整的建築產品產業鏈條,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擁有「三特」資質、「1+4」資質和建築行業工程設計甲級資質的建築企業。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建築-組織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