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投資華誼200萬,連王思聰都叫他哥。生活中的任泉你了解嗎
❷ 任泉身價有幾十億是真的嗎一個戲子做投資能賺這么錢比那些企業家賺的還多
投資和做生意差不多吧 人家用拍戲掙得錢來投資
❸ 投資華誼200萬,連王思聰都叫他哥,任泉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都說演員的錢最好賺,但這只是我們看到的,背後他們要付出多少的辛苦,誰又知道呢?那些危險劇、戰爭劇以及警匪劇,哪一個都不是危險重重。
一些小鮮肉會用替身演員,可是很多敬業的演員都是自己親自表演,所以說未走他人路,莫勸他人善,那麼就有很多演員開始搞副業,像你們知道哪些呢?
從演員到企業家,任泉一步步成長,從一開始的開飯店借6萬元到身價10位數,投資華誼200萬,華誼"還"他3000萬,不得不說,任泉的人生就是這么幸運。
❹ 為何娛樂圈內最近看不到任泉的身影了
他退出了演藝界,進軍投資界
除了能讓我們瞬間聯想到任泉的有李冰冰女士,倆人友誼情深,還有個對於任泉的標簽就是投資人。網路的介紹已經很清楚了,「明星、投資人」。
1.化身明星投資人的任泉
任泉從偶像明星脫變成專業投資人已有整整三年多時間。這三年來,以任泉為代表的Star VC投資了超過二十家公司。2017.11.16融360創始人兼CEO葉大清及Star VC創始人任泉現身美國紐交所,榮耀感十足。2.從演員到創業新人究竟任泉是怎麼做到的呢?其實當年他在97年從上戲畢業,他的同學們忙拍戲,那時候的他就有了創業的這種新穎的想法。向同學李冰冰借錢開了一家「辣子魚」餐廳,忍受非議,但是慢慢的這個餐廳就有了七家分店。可以說任泉這個人頭腦新穎並且膽兒大,人緣也是相當的好。如果說考廚師證是為了當大酒店的大廚,那任泉為什麼要在「辣子魚」做到很好的階段時也去學習並且考到了屬於他的廚師證呢?他在投資方面,做生意方面都是盡心盡力,躬親處之。為了他的事業,他願學,願具備多項本領,更親近他自己打造出的新天地。3.明星強強聯手齊創業多年的投資和創業經驗讓任泉認識到,單打獨鬥力量有限,和經驗豐富的並且志同道合的人奮戰是他那時的激情。正巧13年上映的《中國合夥人》讓任泉萌生了新想法,他合夥李冰冰和黃曉明聯合創立了Star VC投資機構。4.專注的心智慧的頭腦任泉為了自己的投資事業,逐漸息影。專注於一件事,事情應該會做的更好。不要盲目創業。任泉自己也深知創業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勝任,他審視了自己的自身條件更有外部條件,一切的一切都是慎重慮之,並且持之以恆。所以現在在熒屏上看不到演員任泉,見怪不怪,雖然很想看到他的復出。跟投是他的特色,只做有把握的事情。他投資的大多數項目都是處在成長期或者已進入成熟期,很穩固,有大致方向了,這個時候任泉投資。比如他與紅杉、IDG等知名的專業投資機構聯合投資。這些機構都屬於大機構,所以很難有機會讓他做一次失敗的投資,人太智慧罷了。
❺ 800位明星有2800家公司,為什麼胡海泉黃曉明任泉排前三
排名前三的娛樂圈霸道總裁,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路!
有這樣一位歌手,他是以組合出道,一首《奔跑》唱出了多少人的童年記憶。這位歌手就是胡海泉,在胡海泉名下有著58家公司,沒錯就是58家,看來我們的海泉同志是一位被音樂耽誤的企業家!
❻ 當初華誼上市時任泉買了很多股票具體是怎麼回事
出道也有12年了
錢當然是做房地產啊,投資飯店啊賺來的。
自然就有那麼多股啦!
❼ 任泉宣布息影投資,是因為好電影題材少了嗎
任泉宣布息影投資,是因為好電影題材少了嗎?我覺得是因為適合任泉的題材少了,而且任泉在商業投資這方面更成功,所以宣布息影是一個非常理智的選擇。影迷們想必也一直都記得《少年包青天》里溫潤如玉,卻又機智的公孫策,任泉也是由這個角色獲得了中國電影節韓國人最喜歡的中國男演員獎。之後雖然也有不少好作品,但是始終無法超越公孫策這個角色,而他的商業投資的收益要比做演員有前途多了。所以經過認真地考慮還是決定息影,專注做投資了。
所以最後任泉經過仔細考慮決定息影,全面投入到商業投資上, 他的好朋友李冰冰,黃曉明都表示了支持, 我個人認為這也是一個非常正確的一個決定,每個人所擅長的領域不同,能夠找到自己擅長並且願意專注去做的事是很幸運的,所以任泉息影是個非常不錯的決定!
❽ 任泉放著明星不當去開餐館,這究竟是為什麼
首先任泉並不是單純的去開餐館,他的這家餐館是幾個明星共同投資的。其次我認為任泉放著明星不做,去做一個商人的原因有兩點。其一、任泉是一個投資者。其二、任泉也一直做公益。
總之任泉之所以放著明星不做,是因為他有更好地領悟等待自己去突破。
❾ 任泉在上海開的火鍋店叫什麼
店名:蜀地辣子魚
❿ 任泉之前是怎樣創業開餐廳的投資了多少
首先關於投資多少:
15年前,任泉從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並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拿著照片到處見劇組,而是拿出三萬積蓄,又向同學李冰冰和徐路各借了三萬塊錢,開了一家餐廳。那麼加起來就是9萬塊。在15年前也不算是一筆小錢了。
怎麼開餐廳的:
以下是任泉采訪自己說的:我從來沒有想過用傳統經營餐廳的方式來做餐廳。我開第一家餐廳,第一次定菜單時就跟大家探討:如果我每個月賺四五千塊,我願意用多少錢來吃飯?那時的我要是請一頓飯花掉三百塊,一定覺得貴得不能承受,那能不能讓客人花一百塊卻能吃到很多樣的菜品?按照這個想法來做,一直生意都不錯。
除了價格實惠,任泉對自家餐廳的要求還有一條:明亮。「我不喜歡在那種黑乎乎的餐廳里吃飯,畢竟我們做的是中餐,要符合中國人對亮光的渴望;同時要滿足顧客的心理,譬如我經常跟同事說,量不要太小。」在這個工資顯然跑不過CPI的年代,有多少人正在經歷咬牙狠心要吃頓好的結果卻只能面對空盪盪的盤子中間一點點食物的悲哀?任泉的這一要求顯得非常貼心,「我一直看得很清楚,我賺的不是菜錢,而是整個服務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