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郭鶴年怎樣擔綱糖業成為糖業霸主
郭鶴年的祖籍在中國福建省福州市。他的父親郭欽鑒於1909年出洋謀生,來到馬來西亞。先是當店員,後來自己開了家咖啡館,成了家。郭欽鑒的哥哥郭欽暖也在南洋,兄弟倆經過數年努力,共同創辦了以經營大米、大豆和糖為主的東升有限公司,家境日臻富裕。
郭鶴年是郭欽鑒的幼子,上面有兩個哥哥。他們的童年是幸福的,家境優裕,嚴父慈母,弟兄3個在新山市一家英文學校讀書。郭鶴年自幼聰明過人,而且非常好學。從英文學校畢業以後,他考入新加坡萊佛士學院。在求學期間,他刻苦發奮,博覽群書,學習成績在班上總是名列前茅。他在這兒還認識了一位對政治頗為熱衷的同學,即是日後成為「新加坡強人」的李光耀。
1945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入侵東南亞。馬來西亞也被日軍佔領,並實行軍管。郭欽鑒公司的大米生意被迫停止。禍不單行,不久,與郭欽鑒共同管理公司的侄兒郭鶴青又被日本憲兵扣押。公司只好關門,郭鶴年也被迫中途輟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郭欽鑒重整河山,再次開張。東升有限公司不僅恢復了生意,而且,由於他們的精心經營,市場不斷擴大,發展得很快。然而,好景不長,郭欽鑒本來身體就欠佳,又因多年創業操勞過度,終於一病不起,於1948年病故。
父親去世前不久,郭鶴年在新加坡獨自創辦了從事航運業的利克務公司。由於父親的病故,他只好又回到馬來西亞。
郭鶴年的母親鄭格如女士受過高等教育,是個識大體也很有眼光的聰慧女性,她不希望因為丈夫的死,使郭氏家族的事業分崩離析,建議郭鶴年與他的哥哥以及堂兄弟們互相幫助,大家擰成一股繩,聯手重新創業。成功之後,郭鶴年說:「母親對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勞,對兒子的管教非常嚴格,也是影響我一生最大的人。」
郭氏兄弟遵照母親的意見,集中了各自所得的遺產,並邀請堂兄弟們來共同商量,各人入股,於1949年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鶴年當時雖然才25歲,但他精明強干,博學多才,眾兄弟一致推舉他為公司的董事長。這樣,年紀輕輕的他便挑起了重擔,繼承父輩開創的基業,繼續經營大米、麵粉、豆類和糖。
與此同時,郭鶴年在新加坡創辦的利克務公司的業務也正常進行,而且越做越好,日漸紅火。1955年,郭鶴年將該公司改成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他同時兼管。
身居要職的郭鶴年深知自己的擔子重,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要進一步發展事業,還必須拓寬眼界。為此,他專程去英國做市場調查,並學習商務知識。
在倫敦,郭鶴年對英國人優秀的經營管理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認真的學習和調查研究,他發現了糖業的潛在能力。於是,他把精力集中起來,專門地對糖業的經營做了深入的調查,對糖業的貿易狀況有了更明確的認識。當時,馬來西亞人食用糖的大部分是從國外進口的,本國製糖業極為落後。郭鶴年決心抓住這個機會,大刀闊斧地干一番。
歐洲之行不僅大大地豐富了郭鶴年的商業知識,更重要的是給了他一個清醒的提示。1955年回國後,除了經營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外,他又在新山市創辦了明因私人有限公司,經營進出口貿易。50年代後期,郭鶴年開始著手致力於糖業經營。
1955年,郭鶴年回到馬來亞,他在柔佛新山成立民天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商品貿易的生意。
通過民天有限公司和原本已成立的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同時應用在倫敦學到的現代商業管理經驗,郭鶴年大膽地改變營業方針,開始設法從泰國大量輸入白米,分銷至新加坡、柔佛及馬來亞各大城小鎮。這也是郭鶴年家族事業的重要轉折點,也是該家族跨國化企業的牛刀初試。很快,郭鶴年在馬來亞生意場上建立起知名度和信譽。同行都知道,新山郭家那個從英國回來的「羅拔」(Robert Knob)長袖善舞,不可小覷。
郭鶴年堂兄郭鶴堯在談到郭氏發跡時指出:「郭氏集團能夠今日在本地及國際上大展拳腳、一帆風順,主要是郭鶴年的眼光及工商業才華造成的!」
郭鶴堯繼而稱:郭氏兄弟集團的真正盈利並不是來自米業,而是靠「工業」;首先是靠煉「糖」工業,而且郭氏兄弟集團的真正發跡期,前後只不過30年!
作為兄長評價堂弟的業績,如非心悅誠服,郭鶴堯要說出這樣的話是不容易的:「我應該很公平地指出,過去30年來,鶴年對工商業的許多准確分析、判斷和決定,造就了郭氏兄弟集團今日的局面。」
1957年馬來亞宣告獨立。為了改變單一制的殖民地經濟結構,實現經濟多元化,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馬來亞聯邦以及稍後的馬來西亞政府(新加坡獨立後易名)基本上沿襲了英國統治時期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1957年的「獨立憲法」默許非馬來人在經濟領域的活動自由,不受人為或法律上的干涉。從馬來亞1957年獨立後到1969,年「5·13」事件這段時間,被人稱為「馬來人的政治力量與華人的經濟力量相結合的時期」。
馬來西亞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相對穩定,為華人經濟發展,尤其是向現代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他們在50年代初期從經營錫礦業、橡膠業以及商業所積累的資金,開始向工業製造業、建築業、地產業、製糖業、金融業、航運業和旅遊業等領域發展。在這遍地是金、充滿機會的年代,不少馬來西亞華人把握住快半拍商法,譜寫了一篇篇多姿多彩的傳奇故事。
就在郭鶴年在經營民天和郭氏兄弟公司的時候,發現糖價不斷飈升,幾乎使得每個經營白糖的經營者,都賺得盆滿缽滿。
一經了解,當時的食糖供應命脈,掌握在外國商家手裡,主要依賴進口。食糖的價格一度漲得怨聲載道,一磅樹膠的價格竟然不敵一磅食糖的價錢。
郭鶴年在英倫學習、考察期間發現食糖交易和期貨交易大有可為,心弦為之一動。
就在這一時刻,一位同郭鶴年有著廣泛業務往來的日本商人找到他:「郭先生,煉糖業在馬來亞很有發展前途,咱們聯手一起干吧。」
這個提議,令郭鶴年怦然心動。
因為馬來亞地處亞熱帶,具有種植甘蔗的優越條件。只不過沒有自己的煉糖廠,不得不依賴進口而受制於人。
因為此際首相東古·拉赫曼領導的政府擬訂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大力發展國內的工業。在這項計劃下,凡是被列入新興工業的領域,均可獲得極大的獎勵,其中包括免稅優惠措施。
與此同時,曾一度控制東南亞糖業市場的黃仲涵家族已在下坡路上越走越遠,逐步淡出這個領域,真空地帶誰來填補?
於是,郭鶴年決定投資煉糖業。
但是,不要忘記,郭鶴年雖說20餘歲就執掌家族經營的帥印,雖然他比家族其他成員見多識廣,讀過書,留過洋。華人家族畢竟有長幼尊卑的傳統,而且郭家人多想法也不少;更重要的當時郭鶴年雖具備大手筆運作的籌劃,但畢竟還沒有拿出響當當的傑作來。
因此,他對煉糖業做了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並同日本商家進行冗長的談判,一個揭開郭家事業發展新篇章的主意就在心底拍板。
在郭氏家族董事會上,郭鶴年向家族成員端出他的全盤計劃:將全部身家財產投資到「煉糖工業」上。
郭鶴堯是參加此次會議的成員之一。他在接受新加坡名記者馮仲漢的采訪時是這樣說的:
「我們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贊同鶴年的主張。當然大家都明白,那次的投資也是一個冒險,萬一失敗的話,所有郭氏家族累積了幾十年的財產都會全部化為烏有。」
而另一種說法則是:郭鶴年話音剛落,就出現贊成派和反對派,而且勢均力敵。
贊成者認為,鶴年計劃縝密可行,跟著他走沒錯。更重要的是眼下大馬商機難得,如不加以把握,郭氏家族難有出頭日。
反對者則言之鑿鑿:投資煉糖業在大馬史無先例,如今把全部身家都押在這上面,風險太大,這無異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萬一砸了就「玩完」。
郭鶴年條分縷析,侃侃而談:
糖,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之一。這些年來糖價一直飈升,而食糖供應的鑰匙掌握在外國商家手裡。如今大馬政府鼓勵國內企業界發展民族工業,並予以優惠,這種千載難逢的機遇,不迅速捕捉,可能轉瞬即逝。
所有身家押在煉糖業,正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兵法與商法同理,假如別人搶先從事煉糖業,我們隨後跟進,即使沒有風險,其利潤必然大打折扣。
我們現在不是要求穩,小打小鬧;我們要開創一個新世界。
郭鶴年不是滔滔不絕的演說家,然而他陳說煉糖業前景、風險結論有理有據,條條是道,極具說服力。
原來持肯定態度的家族成員更加放心,持有異議者也舉手錶決,全盤同意郭鶴年的決策,傾盡全力發展製糖業。
於是,馬來亞第一家白糖提煉廠在1961年誕生了。
這便是建於馬來亞檳城北賴的馬來亞製糖廠。它是郭鶴年家族與馬來亞聯邦土地發展局、三井物產和日新製糖公司合資創辦的。
郭氏家族為此注資60多萬馬幣。用郭鶴堯的話來說:當時這個數字對很多大財團來說根本就算不了什麼,可是對當時的郭氏家族,就非同小可了!我們當時只是一家米商。一家稍具規模的雜貨鋪而已。
觀察家認為,創辦製糖廠是郭鶴年家族事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分水嶺便是建廠前後。在興辦製糖廠之前,屬於郭氏蟄伏時期。而當他毅然興辦製糖廠並付諸實施,則是他朝著現代企業邁進的重要關頭,為他日後糖王的企業帝國奠定了基礎。
當第一批白晶晶的蔗糖從北賴製糖廠的流水線嘩嘩流出,郭鶴年隨手將一把糖放進杯子里,沖進一杯水,微微地呷了一口。這時,他心裡的感覺就跟口裡的味道一樣——甜極了。從此,郭鶴年確立了在世界食糖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此後的一兩年間,郭鶴年在東南亞各地的食糖貿易異常活躍,常有大手筆表現。他向中美洲的古巴購糖,然後轉手賣給印尼;從泰國買入原糖,經過製糖提煉後通過有關渠道倒賣給中國。他低進高出,左右逢源,賺得盆缽皆滿。
這時,郭氏家族原來對投資糖廠持有不同看法的成員,都慶幸沒有堅持自己的看法,慶幸遵從鶴年的決策,郭氏家族事業才能開辟出一條致富新路。
60年代的整整10年,是郭鶴年全力投入食糖生意的10年。
馬來西亞在傳統上是一個以錫礦和樹膠立國的國家,至於食糖,一向是依靠進口,因為一無種植甘蔗的基地,二無煉糖廠,因此,食糖的供應權都控制在外國商家的手中。
郭鶴年投資搞煉糖廠,可以自己提煉白糖,然而仍需從國外進口原糖,仍然受到外國商家的控制。
要想在糖業上進一步發展,必須跨越這個障礙,自己生產原糖,郭鶴年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
況且,馬來西亞本身並非沒有種植甘蔗的條件,只是因為獨立前殖民統治下經濟畸形發展,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必須建立自己的種植基地,這個地方必須有大片的荒地待開墾,土地的價格又不太貴。
郭鶴年的目光落在馬來半島最北端一個不起眼的小州上。英國人統治時把它叫做「Perlis」,譯音過來就是玻璃市,這「市」字經常給人誤解,其實它並無市鎮的意思。玻璃市州是全國最小的州,面積為795平方公里。它毗鄰泰國,人煙稀少,經濟不發達,有大片的森林地待開發,這是郭鶴年建立他的種植基地的理想地點。
1973年正是世界市場上白糖價格飛漲的時候。蔗園這個時候開始收獲,無疑給郭鶴年的生意注入了一支興奮劑。
在邊建種植基地的同時,郭鶴年一邊在世界糖業市場呼風喚雨,屢有上乘表演。
1970年,世界食糖市場醞釀著一場風暴。很多人看到的是歌舞昇平的日子,以為糖價還是像以前那樣小幅的波動,不以為意。而郭鶴年就像一隻有著一雙銳利眼睛的鷹隼,看到糖市上漲的先兆。
於是,他將在倫敦學到的期貨交易的方法運用於實踐中。他搶在世界糖價上漲之前,收購了大批原糖,並投巨資於白糖期貨交易。隨著糖價的上漲,人們發現「羅拔·郭」手中擁有大量的食糖。
據說,僅此一役,就為郭鶴年賺得600萬馬元的入項,令國際食糖交易市場的資深人士刮目相看。
到了1971年,郭鶴年家族已控制了大馬來西亞(東、西馬)原糖進口的80%。
1972年3月30日,郭鶴年領銜的玻璃市種植有限公司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主要交易板掛牌上市。
1973年,郭鶴年的「糖王」地位得到真正的確認。他不但擁有自己的煉糖廠,而且有自己可靠的原料基地。
說來也巧,1973年正是世界糖市好價錢的時節,源源的甘蔗送到煉糖廠,然後變成白色的食糖,變成一捆捆馬幣、美元。
玻璃市種植園的收獲的意義,還不在於為郭鶴年賺得盆滿缽滿。同時,它還有另一層的意義:以前從未大面積種植甘蔗的馬來西亞,其食糖供應已經自給自足。
擁有自己的蔗糖種植基地和煉糖廠,郭鶴年在糖業界的發言權更大了。他成為倫敦糖業聯合會的會員,同美國、古巴等國的糖商和機構也關系密切,往來頻繁。他的名字,不僅為馬來西亞和東南亞商界和糖業界人士所熟悉,就是在國際糖業經濟中也是大名鼎鼎的金字招牌。
70年代初期,郭鶴年不僅控制了馬來西亞、新加坡80%的糖業市場,還把他的產糖業務擴展到印尼、泰國、菲律賓乃至中國等國家。
1979年9月,在印尼蘇門答臘的楠榜舉行了郭鶴年集團所屬的石頭山種植園的開業典禮。人們注意到,印尼總統蘇哈托出席了這一典禮,並手持金剪刀為之剪綵。
郭鶴年在糖業界呼風喚雨、氣勢如虹可見一斑。
玻璃市種植園是郭鶴年「初戀」的一個重要結晶。這個寧馨兒,使郭鶴年在商界首度加冠晉冕。
1976年,郭鶴年通過玻璃市種植園有限公司發動了一場倒置收購行動,從而使馬來西亞製糖廠成為玻璃市種植園有限公司的一家子公司。這樣,玻璃市種植園有限公司就成為郭鶴年以糖業為主的商業艦隊,其經營項目包括糖的生產、提煉以及銷售等各個領域。
六七十年代,無疑是馬來西亞乃至東南亞糖業貿易的黃金時代。在這20年間,郭鶴年集團控制了馬來西亞食糖市場份額的80%以上。
倫敦同業界估計,郭氏兄弟集團在全盛時期頻頻出擊,風頭強勁,在國際市場1600萬噸食糖的交易中,該集團無論是現貨交易還是買賣期貨,乃至充作中間人抽取傭金,都能游刃有餘,立於不敗之地,並有效地控制了150萬噸食糖的交易量。
有人甚至驚嘆:糖業天下,郭氏幾乎佔了一成。
於是,「大馬糖王」、「亞洲糖王」的封號,自然非他莫屬。
Ⅱ 白糖期貨的風險控制
1、分級收取交易保證金。合約最低交易保證金為6%,在上市初期為7%。
一般月份 雙邊持倉量(N萬手) N≤40 4060
交易保證金比例 7% 9% 12% 15%
交割月前一個月份 上旬 中旬 下旬 交割月
交易保證金比例 8% 15% 20% 30%
如果交割月前一個月經紀會員、非經紀會員、投資者的持倉(包括套期保值持倉和套利持倉)分別達到最近交割月市場單邊持倉的15%、10%、5%,則在正常保證金比例基礎上提高5個百分點。
2、漲跌停板的三個主要規定。一是漲跌停板為上一個交易日結算價的4%,進入交割月份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8%。二是當出現第一個漲跌停板時,價幅擴大至6%,保證金提高10.5%;若出現第二個漲跌停板時,下一交易日價幅維持6%,保證金維持10.5%。三是若連續三個交易日出現同方向漲跌停板,交易所可以休市一天,有權對部分或全部會員暫停出金。交易所也可根據市場情況選擇強制減倉或其他措施化解風險。
3、對投機持倉的限倉規定。
項目一般月份 交割月前一個月份交割月份
單邊持倉10萬手以上 單邊持倉10萬手及以下 上旬 中旬 下旬
經紀會員 ≤15% 15000手
非經紀會員 ≤10% 10000手
投資者 ≤5% 5000手 3000
套期保值持倉不受限制;一般月份跨期套利無持倉數量限制,交割月前一個月和交割月跨期套利持倉實行限倉和審批相結合。
4、大戶報告制度。當會員或投資者某品種持倉合約的投機持倉達到交易所對其規定的投機持倉限量80%以上(含本數)時,會員或投資者應向交易所報告其資金情況、頭寸情況,投資者須通過經紀會員報告。同一投資者在不同經紀會員的持倉合並計算。交易所可根據市場風險狀況改變持倉報告水平。
5、強行平倉的條件。 當會員、投資者出現下列情形之一時,交易所有權對其持倉進行強行平倉:1、結算準備金余額小於零並未能在規定時間內補足的;2、持倉量超出其限倉規定的;3、因違規受到交易所強行平倉處罰的;4、根據交易所的緊急措施應予強行平倉的;5、其他應予強行平倉的。
6、風險警示制度。為警示和化解風險,交易所認為必要時,可以採取要求報告情況、談話提醒、發布風險提示函等一種或多種風險警示措施。
Ⅲ 食糖的製糖期是從本年幾月份到次年的幾月份
我國的食糖生產銷售年度為10月1日至翌年的9月30日,開榨時間由北向南各不相同。甜菜糖廠一般在9月底或10月初開機生產;甘蔗糖廠中江西、湖南10月底或11月初開榨,廣西、廣東、海南等省區11月中或12月初開榨,雲南省12月底或次年1月初開榨。
製糖期生產結束的標準是最後一個糖廠停止生產。沒有一個固定的日期,一般是在5月底六月初
Ⅳ 今天晚上白糖期貨大漲對南寧糖業是利好嗎
勇於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讀書是好的,但必須記住
那麼就看看對手那在
Ⅳ 什麼是白糖期貨
目前,國際主要的白糖期貨交易場所有:美國的咖啡、糖、可可交易所(GSEC)、英國倫敦商品交易所和日本東京砂糖交易所。我
國現在廣西白糖市場遠期合約交易較為火爆,但這不是標準的期貨交易。1995年以前,我國曾經開設過白糖期貨市場,後來國務院下文件關閉了白糖期貨市場。
隨著我國加入WTO的臨近,白糖價格受國際市場影響將日益加大,此時鄭商所開設的白糖期貨將為白糖生產、加工、流通企業提供一個真正套期保值的場所。
白糖期貨種類:
白糖也稱白砂糖,根據製糖工藝的不同,可分為硫化糖和碳化糖。碳化糖保質期較長,質量較好,價格相對昂貴。目前我國大部分糖廠生產的是硫化糖。
白糖幾乎是由蔗糖這種單一成分組成的,白糖的蔗糖分含量一般在95%以上,因此,凡含蔗糖成分較高的植物,均可成為製糖的原料。世界上白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和甜菜。
期貨交割白砂糖入庫時,運糖工具必須清潔、乾燥,嚴禁白砂糖與有害、有毒、有異味和其他易污染物品混運,用船運載時糖堆下面應有墊層,以防受潮。交易場所
白糖期貨合約細則基本是這樣的:合約單位是1手10噸,場內保證金是6%,漲跌幅限制為前日結算價的±4%,交割的標准品是一級白砂糖(包含甘蔗糖和甜菜糖)。
白糖價格波動較大,交易量也很大,在國際市場上是一個較為成功的期貨合約,鄭商所經過很長時間的調研、論證,認為白糖期貨交易應該活躍。另外,在交割倉庫的設置上,我們也准備在南方設立若干交割倉庫,以方便產銷企業,加強流通。
Ⅵ 最近說因期貨跳樓的糖廠是什麼回事
多收了三五斗?湛江300萬蔗農苦盼今年甘蔗能"多收個三五根"。CFP供圖
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伴隨著糖業巨頭---湛江中谷糖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龐貴雄在其居住
小區跳樓自殺,掀起中國糖業市場危機的一角蓋頭。
糖業將受到進一步沖擊,"後續糖價還有可能進一步下跌。由於09榨季新糖多、產量大,加之此前
由於08榨季糖產量達1000多萬噸,未消化的陳糖數量龐大,新糖、舊糖一大堆,行業基本局面沒有改變
。傳言政府進行80萬噸國儲糖收購,對市場的影響也將有限。"廣發期貨副總經理陳年柏告訴記者。
如何拯救糖市?廣西將開設兩家30萬噸的乙醇廠的傳聞甚囂塵上,由於甘蔗是製作乙醇的重要原料
,因此糖業不利局面很可能被改寫。這一傳言能否成真?
危機之前擴張過快
據此前媒體報道,龐貴雄的自殺疑似因資金鏈斷裂,記者在多方采訪過程中了解到,在行業不利時
機下擴張過快或為其倒下根本原因。"企業可以以糖為抵押做動態融資,伴隨期貨市場價格下跌,可套
現的市價也隨之縮水。比如抵押時30個億,跌了10%後,就只剩下27個億了。而企業此時面臨必須補足
差額。經營層面上的產品積壓不會因為糖價的暴跌而造成如此大的影響。"
分析人士表示,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很多企業面臨著與中谷同樣的問題。相對而言,中國的
糖企業對期貨市場參與度較高。由於行業不利,小糖廠難以維生,大糖廠往往在這個時候趁機收購,但
擴張需要大量資金,在這樣的時候,容易導致資金鏈斷裂。而從銀行的角度,由於期貨市場暴跌增加之
行業不利,企業利潤受到擠壓甚至倒閉,銀行出於安全考慮往往開始追債。"中谷的倒下根本原因很可
能是在行業不利的時機下擴張過快,使得現金流沒有跟上。"
"糖價還有下探空間"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盡管龐貴雄屍骨未寒,然而傳聞其因之倒下的糖期貨市場已經出人意
料地開始出現反彈。
據悉,龐貴雄自殺後,市場便出現兩條傳聞,一為政府將出手80萬噸的國儲糖收購,相當部分人認
為糖價已經到底。另一個是傳聞廣西將開設兩家30萬噸的乙醇廠,由於甘蔗是製作乙醇的重要原料,因
此不利局面很可能因此改寫。
"由於09榨季新糖多、產量大,加之此前由於08榨季糖產量達1000多萬噸,未消化的陳糖數量龐大
,新糖、舊糖一大堆,行業基本局面沒有改變,後續糖價還有可能進一步下跌。因此即便政府進行國儲
糖收購,對市場的影響也將有限。"廣發期貨副總經理陳年柏告訴記者。而由於乙醇屬於生物能源,國
家禁止開發生物能源。假如批准了廣西30萬噸的乙醇廠,這一政策無疑意味著將被改寫,甚至改變整個
產業鏈。"伴隨著大大小小的乙醇廠開張,而糖價未來漲到五六千元都有可能。在高額利潤驅動下,甘
蔗的種植面積將進一步擴大,甚至吞噬糧田。中國政府一向對糧食問題非常重視,應該不會允許這種現
象發生。因此30萬噸乙醇廠獲批的可能性並不大。"
陳年柏認為,盡管市場已經開始出現反彈,現在的2800元應該仍然沒有觸底,還有下跌空間。"但
從國際市場上來看,受生物能源支撐,糖價相對於原油等其他品種較穩定。而美國股市暫時平穩,但仍
不排除惡化可能。"這意味著,擺在中國糖業面前的考驗遠遠沒有結束。
行業收購良機突顯
盡管如此,記者了解到,國內主要糖產地廣西的糖業並沒有受困於期貨市場的風波,但這並不意味
著,其他企業處境輕松。
"由於產品大量積壓,中小企業眼下面臨的壓力應該非常大。市場不利影響下,估計在後市3-5個月
內,企業融資將非常困難。尤其是湛江,在高風險的情況下,很難從銀行獲得相應資金。"陳年柏表示
,小企業的大量倒閉將為行業並購提供時機,但其不認為廣西糖業可以藉此機會實現廣東廣西兩地跨省
整合。"主要是未必通得過當地政府這一關。"
對於行業前景,一分析人士表示,並不完全悲觀。"這個榨季算是完了,大家應該做好買單的准備
,但市場有自我修復能力。比如今年的甘蔗賣不出去,明年農民會改種其他品種作物。眼下沒有別的對
策,政府出手進行產業調整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扶持本土食品飲料企業以擴大內需。"
但眼下的現實是,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食用糖生產下游奶粉企業依然陷於焦灼。"外資企業趁機
搶占市場,對於中國糖業來說,或許意味著將流失更多的市場。"
數據
糖業對湛江有多重要?
湛江是中國最大的蔗糖生產基地之一,與廣西、雲南三足鼎立中國糖市,共2萬多產業工人,300多
萬蔗農。2006跨2007年榨季,湛江地區甘蔗總產1101萬噸,蔗糖總產109萬噸,分別比歷史上最高的199
2跨1993年榨季增長8.7%和3.8%,再創歷史新高,在我國糖業生產上的地位不可動搖,湛江食糖更因遠
銷國內外而聞名於世。
視點
湛江現代糖業三大挫折
地處熱帶北緣的湛江市,是我國最大的地級市製糖基地。湛江糖業自解放後,經歷了三次比較大的
波折:
●上世紀60年代初期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糖業滑坡,1996年湛江的製糖企業達34家,清一色國字型大小。但到1999年時
,全行業負債63億元,累計虧損30億元。政府出招,將國營的甘蔗糖廠轉製成民營的甘蔗糖廠。
●2008年10月:全球性金融危機,波及湛江糖業,湛江坡頭區中谷糖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龐貴雄,
在廣西和湛江共有6家糖廠,是當地糖業巨頭,據傳因不堪數億元巨債而自殺,再次引發全行業關注。
Ⅶ 白糖什麼時候最貴什麼時候最便宜
1、 世界 中國
1)、白糖的供給
世界食糖產量1.21-1.40億噸,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巴西、印度、歐盟、中國等,其中巴西產量超過2000萬噸。巴西、歐盟、泰國是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國家,其產量和供應量對國家市場的影響較大。特別是巴西,作為世界食糖市場最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糖國,其每年的糖產量、貨幣匯率及其政府的糖業政策直接影響到國際食糖市場價格的變化走向。
中國是世界上重要的產糖國之一,07/08榨季食糖產量達到了1483.63萬噸。
2)、白糖的需求
世界食糖消費量約1.24億噸,消費量較大的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印度、歐盟、中國、巴西等。從近幾年消費情況來看,印度食糖年消費量維持在1900萬噸左右,歐盟消費量維持於1500萬噸左右,中國消費量增長至1100萬噸左右,巴西年消費量950萬噸左右。
3)、白糖進出口
食糖進出口對市場的影響很大。食糖進口會增加國內供給數量,食糖出口會導致需求總量增加。對食糖市場而言,要重點關注世界主要出口國和主要進口國有關情況。世界食糖貿易量每年約為3700萬噸,以原糖為主。主要出口國為巴西、歐盟、泰國、澳大利亞、古巴等。主要進口國為俄羅斯、美國、印尼、歐盟、日本等。主要進口國的消費量和進口量相對比較穩定,而主要出口國的生產量和出口量變化較大,出口國出口量的變化對世界食糖市場的影響比進口國進口量的變化對世界食糖市場的影響大。
2、 白糖現貨情況
我國是重要的食糖生產國和消費國,糖料種植在我國農業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其產量和產值僅次於糧食、油料、棉花,居第四位。
2003年以前,我國食糖產量在600-800萬噸之間,消費量基本維持在800萬噸左右,食糖生產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大多數年份依靠食糖進口來彌補。2003年來我國食糖產量在1000萬噸左右,消費量超過1000萬噸,產銷基本平衡(如圖一所示)。我國食糖產銷量僅次於巴西、印度,居世界第三位(如果把歐盟作為一個整體統計,我國食糖產量居世界第四位)。我國食糖的市場化程度很高,國家宏觀調控主要依靠國家儲備,市場在價格形成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我國是世界上用甘蔗製糖最早的國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用甜菜製糖是近幾十年才開始的。
3、白糖期貨情況
白糖期貨是在2005年5月份獲得國務院批準的期貨品種, 「開展白糖期貨」的申請報告是由河南省政府提交的。鄭州商品交易所(下稱「鄭商所」)負責設計白糖期貨品種。經過半年准備籌劃,於2006年1月份上市正式進行交易。
在食糖國際貿易中,普遍採取雙邊協議形式穩定貿易關系,形成了食糖商品化程度高但自由貿易量小局面,因此,當供求關系突然失衡時,會造成糖價在短期內暴漲暴跌,嚴重沖擊食糖生產和貿易。在全球15種農副產品中,食糖是價格波動最大商品。這種
特點天然地催生出糖期貨品種。在當前國際期貨市場上,食糖是成熟也是較活躍交易品種之一,從世界上第一份糖期貨合約誕生至今已有90年歷史。世界上很多國家開展食糖期貨、期權交易,最主要的原糖期貨市場是紐約期貨交易所(NYBOT)、白糖期貨市場是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LIFFE),其成交量不僅名列本國食糖期貨市場第一,而且高居世界食糖期貨市場榜首。更為重要的是其形成的期貨價格,已被世界糖業界稱作「國際糖價」,成為國際貿易定價和結算依據。此外,巴西、日本、法國和印度等都有糖期貨品種,其期貨價格越來越受到重視,並成為各國政府制定有關食糖政策主要參考依據,也成為食糖企業套期保值理想場所。
1991年我國食糖市場放開以來,食糖行業快速發展,但缺少期貨市場預期指導,運行很不平穩。糖價大起大落使蔗農、糖廠、糖商和以食糖為原料的加工企業均承擔著巨大市場風險,價格上漲時企業難以盈利,價格下跌時企業虧損。同時作為農產品品種,白糖生產受天氣影響非常明顯,2004年廣西乾旱,導致製糖業龍頭企業南寧糖業甘蔗產量大幅度減少,使得2004/2005榨季產糖量減少至35.53萬噸,降幅高達31.28%。如果利用期貨市場來進行套期保值,可在相當程度上規避上述風險。
我國食糖產量分布
我國18個省區產糖,沿邊境地區分布,南方是甘蔗糖,北方為甜菜糖。甘蔗糖佔全國白糖產量的80%以上,近三年達到90%以上。我國白砂糖產地主要集中在:廣西、雲南、廣東、海南、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等省和自治區,其中,全國產糖量的95%集中於廣西、雲南、廣東、海南、新疆五個優勢省區。
我國食糖消費
我國食糖消費總體情況:按照中國人的飲食習慣,食糖僅僅是調味品,很難達到西方國家食糖消費的水平。我國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費國,多年來我國年消費食糖約800萬噸左右,約佔世界食糖消費量的6.2%。2003年和2004年我國食糖消費量有較大的增長,分別達到1030萬噸和1140萬噸(如圖十六所示),人均年消費食糖量(包括各種加工食品用糖)約8.4公斤,是世界人均食糖消費最少的國家之一,遠遠低於全世界人均年消費食糖23.65公斤的水平,也低於同期台灣人均23.9公斤、香港人均31.0公斤的水平,為世界人均年消費食糖量的三分之一,屬於世界食糖消費 "低下水平"的行列。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一般人均年消費食糖35-40公斤,高的達到50-70公斤。
我國食糖消費與人民生活水平有密切的關系,我國食糖主要消費區分布在華東、京津、華中、華南和東北地區,其中華東和京津地區的消費量最大。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國的食糖消費市場還有著極大的拓展空間。由於糖的需求對價格的忍耐力較大,食糖價格常常對大量上升的消費量影響並不大。
食糖消費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糖精超量超范圍的濫用。據統計,我國糖精每年銷量達到1萬噸左右,按400-500倍的甜度當量計算,相當於400-500萬噸食糖。因此,今後十年如能有效禁止糖精的使用,則我國食糖生產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另外,由於2005年較高的食糖價格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食糖消費,同時刺激了澱粉糖的快速發展,擠佔了一部分食糖消費空間。2005年全國澱粉糖產量達到430萬噸,比上年增長22.8%。
影響白糖價格變動因素
影響其波動的因素包括糖料種植面積、氣候、季節性因素、庫存、進出口量、政府政策等。
(一)白糖現貨市場供求關系
1、供求因素一般來說,對於供給而言,商品供給的增加會引起價格的下降,供給的減少會引起價格的上揚;對於需求而言,商品需求的增加將導致價格的上漲,需求的減少導致價格的下跌。白糖的供求也遵循同樣的規律。
就我國來講,國家收儲以及工業臨時收儲加上糖商的周轉庫存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個能影響市場糖價的庫存。在糖價過高(過低)時,國家通過拋售(收儲)國儲糖來調節市場糖價。預估當年及下一年的庫存和國家對食糖的收儲與拋售對於正確估測食糖價格具有重要意義。
(二)氣候與天氣
食糖作為農副產品,無論現貨價格還是期貨價格都會受到氣候與天氣因素的
影響。甘蔗在生長期具有喜高溫、光照強、需水量大、吸肥多等特點,因此,對構成氣候資源的熱、光、水等條件有著特殊的依賴性。乾旱、洪澇、大風、冰雹、低溫霜凍等天氣對生長期中甘蔗具有災害性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一旦形成便是長期的。如1999年底在我國甘蔗主產區發生的霜凍,不僅導致1999/2000製糖期白糖減產200多萬噸,還因霜凍使宿根蔗的發芽率降低, 2000/2001製糖期的食糖再次減產,致使供求關系發生變化,糖價從1900元/噸躍居4000元/噸左右。
(三)季節性
食糖是季產年銷的大宗商品,在銷售上就有其固有的、內在的規律。在我國,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為甘蔗集中壓榨時間,由於白糖集中上市,造成短期
內白糖供給十分充足;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持續不斷的消費,白糖庫存量也越來越少。而價格也往往隨之變化,具有季節性特徵。
(四)政策因素
國際食糖組織的有關政策、歐盟國家對食糖生產者的補貼,美國政府的生產支持政策等,對全世界食糖供給量均有重要影響。各國食糖進出口政策和關稅政策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如美國實行食糖的配額制度管理,按照配額從指定國家進口食糖,進口價格一般高於國際市場價格。美國不出口原糖,但卻大量出口由原糖精煉而成的食用糖漿。因此,產糖國若向美國出口,必須首先獲得美國的進口配額。巴西、古巴、獨聯體用控制種植面積的方法,有計劃地控制產糖量。印度、菲律賓、泰國政府則依據國內市場情況控制出口數量,隨時調整有關政策。由於政府的干預,使得國內和國際糖價既有一定的聯動性,又經常背離。
我國已經全面放開了食糖市場,但食糖一直是國家宏觀管理的重要商品之一。國家採取以下措施進行宏觀調控:一是產區政府實行甘蔗收購價與食糖銷售價掛鉤;二是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食糖儲備;三是出台食糖指導價和自律價;四是食糖進口由國家發改委統籌安排。目前與糖業管理有關的主要政府部門及組織有: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農業部及中國糖業協會。
(五)其他因素
食糖的替代品、節假日、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經濟周期、一些突發事件如禽流感、非典等對市場的價格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利率變化、匯率變化、通貨膨脹率、消費習慣、運輸成本與難易等因素的變化也會對白糖價格產生一定的影響;市場投機力量的變化及心理因素也常常會影響白糖價格的走勢。
2、 白糖期貨的波動頻率
白糖品種如果從收盤價上看的話,不屬於大波動品種,而其之所以被眾人稱之為妖糖就在於其劇烈的日內波動頻率,日線上可能只有個1%不到的漲跌。但是日內卻經常能夠走出一個漲跌停板的幅度。
3、 交易時注意的事項
趨勢交易者遵循價值投資的理念.套保套利.投機性買賣盤盡量保持以短線交易的心態,在趨勢未曾明朗的時,盡量少留過夜持倉。並且要注意國家保護三農,政策上的變化,例如收儲,甘蔗指導收購價等的變化。
白糖期貨市場就目前的走勢而言,不能看作是反彈了,應該謹慎的看作是新 一輪牛市的上漲,此輪上漲是由現貨帶動的,也就是說未來的消費會超過大多少人的預期,消費強勁。價格由供需雙方博弈而產生的,0709現在增倉放量上漲,可見現貨極其緊張,可用於交割的白糖倉單是很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