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白手起家的有幾個
應該很多
❷ 是不是真正白手起家人沒幾個
白手起家創業或許只是一個童話故事,回歸到現實,首富的第一桶金大多有著豐富的背景。這些富豪要麼本來就家庭出身優越,要麼是做了優越家庭的女婿。當然這些富豪確實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原有家庭的財富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❸ 怎麼樣白手起家
從以下幾步走:
1、先了解你自己,這很難,但是必須做,全面分析一下,你適不適合創業。
2、如果你感覺你適合創業,那就選擇項目。首先找你個人的強項,看看在這方面有沒有適合你的創業項目。如果有,則繼續下一步,如果沒有,那麼可以考慮合夥,找一個更專業的人合作。
3、選好項目後,考察市場。這方面需要佔用你70%的時間。一定要找到你的競爭優勢及利潤率。
4、考慮你現有的資金和你所能承受的風險,結合市場情況,做成本分析和流動資金分析預算。
5、這時候你會遇到很多情況,比如資金短缺,或者市場情況不樂觀,需要該項目,都需要你想辦法,看看能不能解決。
6、如果以上都沒有問題了,則可以創業了。
我也跟你一樣,曾經彷徨。如果還不能那定主意,那麼去參加一個創業培訓的班吧,挺有用的!
❹ 那些靠炒期貨白手起家的富豪是怎樣做到的
靠炒期貨。白手起家的富豪也是用大的資金做起來的。
❺ 中國10大富豪有多少個是白手起家的
中國十大外逃「富豪」——
1.賴昌星
涉案金額:250億;暴利走私,涉足廈門石油業、房地產業、文體娛樂業。1999年賴昌星畏罪潛逃到加拿大。
2.仰融
涉案金額:70億;通過華晨控股客車,資本運作使國有資產私有化。2002年5月,仰融自稱受到「迫害」出走美國,2002年10月,仰融因涉嫌經濟犯罪被遼寧省檢察院批准逮捕。
3.余振東
涉案金額:40億;余振東等人在擔任中銀開平支行行長期間把4.83億美元轉移到國外。2001年10月,余振東等三人持假證件進入美國。2004年4月16日,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將其移交給中國司法部門。
4.錢宏
涉案金額:5億;上旱泰國際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詐騙銀行資金近5億元。1993年,中國檢察機關下令逮捕錢宏。但是他已經潛逃出境。2002年6月5日從巴拿馬押解回國。
5.陳滿雄
涉案金額:4.2億;陳滿雄和陳秋園夫婦在擔任廣東中山市實業發展公司負責人期間,將4.2億元轉移海外。1995年,陳滿雄夫婦捲款外逃到泰國清邁。2000年9月,這對在逃夫婦落入了恢恢法網。
6.楊秀珠
涉案金額: 億;0.56 在擔任溫州市主管城市建設的副市長期間巨額索賄受賄。2003年4月,楊秀珠使用化名,先到新加坡,後逃到美國。
7.謝炳峰
涉案金額:0.5億;工作在中行南海分行辦事處的謝炳峰、麥容輝兩人貪污5000多萬元,1998年潛逃至泰國,目前已落網。
8.陳新
涉案金額:0.4億;擔任工商銀行重慶九龍坡支行楊家坪分理處會計職務時,利用職務之便,大肆挪用公款炒股。2001年1月攜款潛逃境外,2001年3月落網並被執行死刑。
9.付普照
涉案金額:0.4億;利用高額利息為誘餌設下陷阱,偽造金融憑證瘋狂詐騙儲戶4035萬元。案發後潛逃國外4年之久,於2003年7月10日從緬甸押解回國。
10.汪峰
涉案金額:0.3億;任南海市原口岸辦公室副主任期間貪污挪用公款3000餘萬元,1995年潛逃出境,2000年落網。
❻ 試問.白手起家的能有幾個.
唉...現在的時代不是20年前了 勤快點就有了!
❼ 靠期貨發家的真實故事
可以講述期貨奇才、機構投資部經理吉明先生的傳奇故事:
1998年,在中國的江蘇省,有一個億萬富翁在期貨市場上,連受重挫,遭到3000萬的虧損,瀕臨滅頂之災。
然而,5個月後,這位富翁在一個高參的指點下,卻奇跡般地得以「復活」。不光把虧損的3000萬元扳了回來,還倒賺了5000萬元!
短短5個月,搏取8000萬,這神話是怎麼創造的?那位使億萬富翁復活的「高參」又是誰呢?
為尋根探秘,記者多次慕名來到江蘇中期期貨有限公司,對被人們稱為「神鷹」的期貨奇才、機構投資部經理吉明先生進行了專訪。
許多投資者之所以失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只看到掙錢的機會,而不對市場進行選擇。
1997年,為了向國際化基金管理、專業理財方面靠攏,公司讓吉明到南京總部負責基金試點。
當時,期貨交易的品種比較多,有不少品種如天津紅小豆、海南咖啡等行情波動巨大,機構操縱現象多。盡管機會很多,但他還是把這類品種排除在視野之外。因為這些品種可分析性差,超出了個人的判斷之外,掙錢是偶然的,而賠錢卻是必然的。
按照安全第一的首要原則,他選擇了大連大豆、上海銅和海南橡膠作為主要觀察對象,這些活躍的大品種本身就提供了足夠的投資機會。這正是吉明在進行基金投資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而許多投資者之所以失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平時只看到掙錢的機會,而不對市場進行選擇,往往對風險失去控制,分析立足的根基不穩。
吉明在選擇好了品種後,接著就對所關心的品種做戰略性的評估。即當前的走勢處於發展的什麼階段:是積蓄能量?還是處於趨勢能量釋放的尾聲?還是在構築頂底等等什麼的。他認為這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因為它決定著下一步的操作計劃和策略。只有做到前瞻性預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評估行情的中心任務是:超前地捕捉一波具有戰略投資意義的行情,而不是局部意義的短線行情。
至於對於鎖定的交易品種,交易機會的捕捉,吉明傾向於等到商品的基本面趨向與價格所表現的技術面達到統一時。這樣做,才符合每戰必勝的操作宗旨。他認為貫穿《孫子兵法》全文的精髓在於全勝的思想,期貨交易也是如此。
吉明說,基本面的內在要求,決定著做交易的方向。而進出場策略、時機,則更多地應用技術面的表現。根據他總結的總體方針:「宏觀順勢,微觀逆勢」,戰略方向一旦確定,就在看似最危險的地方進場交易,而實際上這恰恰是最安全的地方。因為安全與危險是相對的和可轉化的。
❽ 現實中,有做期貨白手起家的嗎
白手起家這看怎麼定
首先就得是得有資金量才可以做期貨
小資金做大的難度不小,扛不住一次大的波動就出局了
投資有風險,做期貨的高手是有,但太高調的基本就是虧損非常嚴重的
❾ 能不能給我幾個白手起家的例子
白手起家創業故事之一:賣冰棍起家
1979年,我已在安徽東至縣勝利鎮余村當了3年的生產隊長,一成不變的生活讓我厭倦。為了過上更好的日子,我東拼西湊了2萬元錢,在村裡辦起了一個冰糕廠。後來發現放錄像掙錢,又開了錄像廳。當時消費市場比較活躍,我又搞起了商貿,做副食、百貨、家電等的批發……總之,什麼不違法又能賺到錢,我就去做。1988年,國家開始徵收個人收入調節稅,而安徽個人收入調節稅就是從我身上開征的。
如果照此發展下去,我的商店會越開越多,但 1989~1990年,國家開始對私營經濟進行打壓,即所謂的「割資本主義的尾巴」,剛剛萌芽的私營經濟開始停滯不前,大批民企倒閉。我的商店雖然沒垮,但在三四年的時間里真正是舉步維艱!苦撐到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講話讓我嗅到了變化。1993年成為我創業經歷的轉折點,這一年,我創辦了安慶南翔貿易公司,主營糖、酒批發業務。短短兩年時間營業收入就達到2億元,躋身當年「全國最大型私營企業500強」。
小企業管理容易賺錢難,大企業是賺錢容易管理難。我在公司常說「規則第一,董事長第二」。任何一家企業要發展壯大,我認為規則要擺在第一位。我們企業的高管辦公室里都有一份授權書,上面有四句話:你的權力是領導團隊科學打造規則;你的權力是帶領團隊嚴格執行規則;你的權力必須在規劃中量化;你的權力不能凌駕於規則之上。
十多年來,我們一直遵守這樣的規則,最初很艱難,但長期堅持會對企業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我一年不去上班,對企業也不會有任何影響。
建言重慶:重慶剛剛出台的對微型企業的扶持政策很好,是真正的富民政策。我個人認為重慶市政府可考慮建立專門的微型企業創業園,為微型企業提供交流平台的同時,也可獲得聚集效應,吸引外來投資。
白手起家創業故事之二:從修鞋匠到億萬富翁
我13歲初中畢業那年,父親意外受傷卧床不起,我是長子,為了養家糊口只好輟學子承父業,當起了走街串巷的修鞋匠。修皮鞋的活我一干就是3年,因為手藝好,慢慢有了固定客人,生活也得以為繼。上世紀80年代初,溫州掀起一股低壓電器創業潮。1984年,我轉行和幾個朋友開始生產低壓電器開關。我們4個人沒日沒夜地幹了1個月,只賺來35元,我的3個合作夥伴都很沮喪,我卻覺得興奮,因為我看到了一條通往財富的路。當年7月我和朋友一起投資5萬元辦起了一個簡陋的「樂清縣求精開關廠」,從此開始正式涉足電氣事業。
要說在企業做大做強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礙,要算來自家族式企業本身經營管理的弊端。1991年,「求精開關廠」解體,我就召集弟弟、妹夫等家族成員入股,組建了溫州正泰電器有限公司,我個人占股60%以上。到1993年,正泰的年銷售收入達到5000多萬元,我明顯感覺到了家族式企業發展的束手束腳。比如,家人違反公司規章制度時如何處罰是難題;家族式企業對外來的豐富資源和優秀人才有一種天生的排斥,阻礙企業發展。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後,我突破了來自家族的重重阻力,決定弱化南氏家族的股權絕對數,對家族控制的集團公司核心層 (即低壓電器主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把家族核心利益讓出來,並在集團內推行股權配送制度,將最優良的資本配送給企業最優秀的人才。股改完成後,正泰的股東由原來的10個一下子增加到100多個,我自己的股份也下降到20%多,但資產卻膨脹了數十倍,公司也誕生了數十位百萬富翁。我在想,如果當初沒有勇氣將家族利益淡化、引進更多的合作夥伴,正泰也就沒有今天壯大的可能。對創業者來說,很多時候分享不是慷慨,而是明智。
建言重慶:重慶扶持微型企業,可鼓勵微型企業走「專、精、特、新」的道路。另外,許多巨頭落戶重慶,比如惠普、富士康等,政府可出面為微型企業牽線搭橋,鼓勵他們為龍頭企業做配套。
白手起家創業故事之三:三輪車上的速凍湯圓之父
我50歲才開始創業,遇到的困難不計其數,但現在你問我哪些挫折是刻骨銘心的,我一個都想不起來。困難、挫折都是過去了的事,想它幹嘛?如果說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有什麼訣竅,我認為就是我很善於「忘記」困難。
創業前,我是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但家庭負擔重,生計仍然艱難。1989年,我找別人借了1.5萬元開了個冷飲部。有一次到哈爾濱出差,我看到當地人把吃不完的餃子放到戶外凍著,於是想到湯圓也應該能凍。如果將冷凍的湯圓拿到市場上賣,應該受歡迎,於是我很快研發出了速凍湯圓。1992年,我辭掉了鐵飯碗,自己蹬三輪車開始沿街叫賣速凍湯圓。
在讓大家了解速凍湯圓的過程中,我碰了無數次壁。我要對所有跑市場的人說,推銷必須放下架子,哪怕有一百次挨罵,只要有一次成功就值得。罵你的那些難聽的話,你要當沒聽見,統統忘記!我也想對微型企業說,不要害怕困難,要蔑視困難,更要忘記困難。只要肯吃苦,擦皮鞋也照樣擦得出千萬富翁。
建言重慶:為微型企業「松綁」,重慶開了好頭,政府不要捨不得為微型企業減免費用,十年二十年後他們會發展壯大,到時候他們對社會的回報會遠遠超出政府施惠於他們的。
白手起家創業故事之四:縫紉工存錢充電闖出上億身家
我是重慶市奉節人,17歲隻身前往廣東打工,當箱包廠的縫紉工。3年後,我用打工積攢下來的全部家當2萬元報了湖南師范大學的自考班,花四年時間學了市場營銷與公共關系課程。如果我不充電,最多當個縫紉工頭頭,但取得大學文憑後,我找工作就有了更好的選擇。2000年,我找朋友借了4萬元,加上自己積攢下來的2萬元錢,開了個傢具五金加工廠開始創業。三個月後,我最大的一個經銷商捲起貨物跑了,我不但血本無歸,還倒欠了十多萬元。我第二天就到附近傢具廠挨家挨戶推銷五金配件。我的配件質量好,價格比市價低了好幾個點,唯一要求就是必須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靠低價策略,我將手中的貨很快賣出,這才有了資金生產下一批貨。一年後我不但還清了債,還因為質量可靠、價格低廉的誠信經營贏得了幾個大客戶,公司自此走上了正軌。現在我們公司的年產值數億元。我成功沒什麼秘訣,就是特別重誠信。剛剛起步的微型企業,誠信比黃金重要,不要貪圖眼前利益,你在別人心目中的信譽一旦建立,比任何無息貸款都管用!
從以上四位億萬富翁的創業感悟可以得知,創業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堅韌不拔、能經受任何痛苦和考驗的心。希望具備這種品質的當今創業者也能像以上四位一樣,繼續為世人譜寫白手起家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