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長期貨幣超發

長期貨幣超發

發布時間:2021-04-16 15:21:44

Ⅰ 怎麼解決貨幣超發

目前中國就採取的幾種手段:
1.發行央票回收貨幣(回收機構資金
2.提高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率(回收商業銀行資金)
3.提高存款利率即加息(回收民間資金)

Ⅱ 為什麼長期來看,投資黃金等大宗商品並不能跑贏貨幣超發

很簡單來 因為貨幣發源行是根據產能多少,國家不斷進步 產能提高國家就在發行更多獲利 ,而黃金不行黃金沒法產生新的價值一塊黃金二十年還是這塊並不能變大也不能繁殖而國家整體進步不斷發行貨幣。你就記住一句話能產生新價值的長期收益都高比如公司股權土地呀這些,不能產生新價值的收益率都低黃金 藝術品等

Ⅲ 貨幣超發可能會帶來什麼影響

自己的資產是他人的負債

他人的資產是自己得負債

社會富裕的代價:每個自己被債務包圍。

自己越富裕,自己接觸得負債半徑越高,從首富到首負的概率越高,這是馬雲們做夢都擔心自己被顛覆的根源。

勞動收益+資產收益=GDP,GDP的分配:資產收益First。如,你開個超市,是先交房租,隨後產生的利潤才是自己的。資產泡沫帶來的結果:資產收益要求逐漸接近GDP,讓勞動收益變得無利可圖。典型特徵:創業企業(沒有資產收益)普遍虧損,大學生工資不足以支付開支,月光甚至月虧。

通脹的根源不是因為貨幣超發,而是因為貨幣與固定資產之比太低。想想你周圍人手中的固定資產有多少?每個家庭資產均值至少在200萬以上,而居民存款有多少?答案是64萬億左右,人均僅為4萬多。而居民凈存款更是只有可憐的24萬億,人均只有2萬多。200萬尋租資產,時刻惦記著4萬多的居民存款,帶來的結果是錢離開自己賬號很容易,但再回到自己賬號的難度會越來越大。

通脹的傳導:1、房價漲、底商租金漲、底商被破上漲產品與服務價格、生活成本上漲,工資要求上漲,工資漲,企業被迫上調商品價格(手段,升級產品線,淘汰低價產品線)......2、房價漲,房租漲、生存倒逼工資漲,工資漲,企業被迫上調商品價格,商戶利潤被壓縮,跟隨上調商品價格,生活成本上升,繼續漲工資......3、房價漲,通脹,心理安全感消失,人們對法幣信任逐漸溜走,社會信任撕裂,貪婪充斥,投機橫行。4、房子、勞動工時、豬肉、手機、汽車都是商品,房地產泡沫是篡改房子與所有商品之間比值,是對其他行業的搶劫。通脹是其他行業自保的手段。簡言之,通脹是搶劫不被制止帶來的連鎖反應與信任危機。

通脹會導致整個社會沒有贏家,因為社會進步的基礎是信任。房地產泡沫將信任撕開一條口子,通脹讓這個口子不斷被放大。

Ⅳ 貨幣發行過量,超發的貨幣都去哪兒了


摘要


1貨幣持續寬松,卻沒能推升通脹。日本貨幣持續寬松,嘗試了幾乎所有非常規貨幣政策,但通脹長期保持低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超發的貨幣並沒有流入商品領域。如果比較日本居民工資以及物價走勢我們會發現,日本通脹雖然很低,但是工資漲幅更低,甚至遠遠跑輸了通脹。


2超發的貨幣去哪兒了?雖然日本貨幣政策持續寬松,但是有很大一部分貨幣趴在銀行的准備金賬上,流出去的貨幣有一部分被企業存了回來,還有一部分貨幣則流向了日本的股票市場。2010年日本寬松加碼後,雖然經濟沒有很明顯的起色,但股票市場大幅上漲。


3貨幣為何流向了資產領域?我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貧富分化。無論從收入角度,還是從財富角度,日本的貧富分化問題都是在不斷加劇的。在貧富差距較大的情況下,超發的貨幣更容易推升資產類商品的價格,卻很難推升普通消費品價格。而且即使貨幣超發對消費品價格有影響,也存在一定的滯後效應,如果用黃金價格走勢來代表貨幣超發程度,從貨幣超發到通脹回升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1 貨幣持續寬松,卻沒能推升通脹


日本90年代地產經濟泡沫破滅之後,為了應對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不斷調低政策利率,在政策利率降至0後,陸續進行了量化寬松、購買風險資產、收益率曲線控制等幾乎所有非常規貨幣政策。


但對物價的刺激作用卻不明顯,1999年9月政策利率到零之後,日本仍然有一半以上的月份CPI同比是小於0的。


所以貨幣超發是否會推動通脹,還是要看貨幣的流向。在貧富差距較大的情況下,超發的貨幣更容易推升資產類商品的價格,卻很難推升普通消費品價格。而且即使貨幣超發對消費品價格有影響,也存在一定的滯後效應,如果用黃金價格走勢來代表貨幣超發程度,從貨幣超發到通脹回升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Ⅳ 貨幣超發會有什麼影響懂經濟的學者幫幫忙!

雖然中國貨幣超發情況一直存在,並且在近年中貨幣超發規模位居全球主要經濟體之首,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目前為止,在中國還沒有出現因貨幣超發而引致的不可控制的通貨膨脹,亦即沒有發生失控的惡性通貨膨脹。在長達二十多年時間里在保持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能夠有效地控制通貨膨脹,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經濟奇跡。當然,也應該看到,長時間的貨幣超發也給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諸多負面後果。
首先,在一段時期內引發了較為嚴重通貨膨脹和社會問題。遠的不說,金融海嘯以來內地的通脹情況令人記憶猶新。由於統計上的缺陷,盡管內地官方公布的2010年和2011年的通脹率只有3.3%和5.4%,但許多農副產品價格的月漲幅已經達到兩位數,農副產品物價的持續暴漲,令普遍老百姓怨聲載道,叫苦連天。
通脹野火燒不盡
其次,導致了嚴重的資產泡沫至今仍是隱患。2009年初,在極度寬松貨幣政策的促動之下,內地大量貨幣資金開始湧向市場,房價、股市乃至藝術品市場在短時間內掉頭上升,以至於時至年尾,美國知名雜志《福布斯》將中國的房地產泡沫評為2009年全球七大金融泡沫亞軍,其理由是寬松的貨幣政策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房地產價格、股票價格的虛高。甚至有國外輿論認為,中國的樓市泡沫是迪拜的千倍。
第三,沖擊國家正常經濟運行秩序和宏觀調控。2009至2010年期間,內地大量信貸資金流入樓市和股市,既脫離國家宏觀經濟目標,更嚴重影響到國民經濟的運行。一方面,與國家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技術創新或技術改造有關的企業和領域未能得到貨幣政策應有的支持;而另一方面,銀行釋放的大量信貸資金卻流向了具有嚴重泡沫成分的股市和樓市,使得高燒不退的樓價成為了全民的公憤,以致迫使中央不斷出手打壓樓市。
資產泡沫藏隱患
第四,扭曲收入分配、挫傷人民創業熱情。
由於貨幣超發所引發的通貨膨脹會導致居民手持貨幣出現貶值,因而貨幣超發首先在宏觀層面上扭曲了政府與百姓之間的分配關系。據統計,1980年的100元人民幣實際價值已經降到今天的15元左右。在微觀層面,貨幣超發所引發的資產泡沫化,刺激市場的投機活動,那些金融和地產行業人士或者部分先行涉足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人們近水樓台,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炒股、炒房暴富沖擊著眾多埋頭苦乾的勞動者和企業家,嚴重挫傷社會各階層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熱情。
第五,嚴重影響政府的施政威信。大量貨幣資金刺激泡沫經濟,致使中央的樓市調控政策不斷失效,嚴重損害了中央政府的施政威信,近年來,凡是內地出台調控樓市措施,反而屢被認為是樓價上漲的前兆。貨幣的大量超發,也在一定程度上滯後了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甚至助長了對資源的掠奪式開發,令環境及生態遭受較大的破壞。貨幣超發也引發了諸多的腐敗問題。這些都直接和間接地對政府的信用和威信構成負面影響。

Ⅵ 貨幣超發有什麼後果

貨幣超發的四個階段
過剩流動性,對中國經濟環境的影響,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90年代上半葉銀根放鬆曾導致短缺市場環境下出現惡性通脹;
第二個階段是90年代中到03、04年,這個時期產能和供給的提升使得通脹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同時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吸納了過剩的流動性,資產泡沫並未大規模出現;
第三個階段是05年之後,出口部門、傳統製造業領域投資回報率開始下降,資產價格急劇膨脹;
第四個階段的特徵是資產泡沫和高通脹,同時,流動性泛濫對經濟和社會的危害日益顯現,資產泡沫和高通脹反作用於宏觀調控政策,經濟政策開始面臨持續的被動收緊壓力。

貨幣超發現象日益加劇
過去二十年中國的廣義貨幣總量從90年代初的2萬億擴張到70萬億的水平,貨幣總量膨脹了35倍,年平均增速高達21%,是實際GDP增速的兩倍。09年之前國內廣義貨幣M2相對名義GDP的規模一直維持在150%左右的穩定水平,2009年以來的財政、貨幣大放鬆導致M2相對規模上升至175%,既遠高於歐美等發達地區,也高過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以及同樣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日韓地區。從目前國內經濟增長對投資和信貸依賴度上升,政府對社會信用總量主導能力仍然很強的現實情形推測,中國並不會出現日本那樣的信用停滯、通貨緊縮局面,未來貨幣規模繼續擴張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

直接危害一: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按照貨幣主義的觀點,通貨膨脹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一種貨幣現象。其隱含的意思是,只要貨幣發行超過全部商品的市場價值,那麼通貨膨脹就不可避免。對於中國而言,貨幣過度發行顯然是導致當前通貨膨脹問題日漸嚴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直接危害二:CPI上漲
瑞銀在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的CPI通脹主要受到食品、尤其是蔬菜價格的推動,而並不明顯是貨幣超發的結果。瑞銀預計11月CPI同比增長率將達5%左右,但到12月份將小幅回落。
為了控制通脹預期、防止食品價格上漲擴大到經濟全局,加息和流動性,管理可以也應當發揮關鍵的作用。瑞銀預計還將加息一次,而2011年將加息兩到三次,並且預計央行將會加大對沖操作的力度並且適當降低信貸增長目標(新增貸款6.5-7萬億元)。瑞銀認為,到目前為止,CPI的上升主要受食品漲價推動,而非食品價格與「核心」通脹率依舊平穩。惡劣的天氣和自然災害影響了農作物的收成情況,尤其是蔬菜,因此蔬菜價格在過去幾周內大幅上漲。此外,柴油和運輸成本的上漲(拉閘限電措施使許多企業改用柴油發電機,由此帶來了「柴油荒」)導致其他農產品也出現漲價。

Ⅶ 中國為什麼要貨幣超發

我認為是因為中國的貨幣發行政策出現了一些問題和漏洞,主要原因是,中國出口大量的產品,結算後出口後企業手中有大量的美元,而央行就增發與這些美元等值的人民幣,還換去這些企業手中的美元,於是,大量基礎貨幣流入了市場,只是我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Ⅷ 央行貨幣超發 央行為什麼要超發貨幣

超發貨幣會引致通脹,而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過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為人知地沒收公民財富的一部分。用這種辦法可以任意剝奪人民的財富,在使多數人貧窮的過程中,卻使少數人暴富. 我認為是因為中國的貨幣發行政策出現了一些問題和漏洞,主要原因是,中國出口大量的產品,結算後出口後企業手中有大量的美元,而央行就增發與這些美元等值的人民幣,還換去這些企業手中的美元,於是,大量基礎貨幣流入了市場,只是我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Ⅸ 央行為什麼不認可貨幣超發

針對中國是否存在貨幣超發的問題,實質上已經在國內爭議了很長的時間。近日,管理層再度表示,中國貨幣不存在超發,不應該以西方標准衡量。同時,管理層認為,貨幣供應量是個抽象的概念,應該主要看物價、GDP、就業三個數據,貨幣供應量是在這三者之間尋找平衡,如果經濟發展相對穩健,物價相對穩定,就不能斷言「貨幣超發」。
根據數據統計,2013年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8.89萬億元,比上年多增6879億元。而2013年M2增長為13.6%,M2餘額為110.65萬億。另外,2013年社會融資規模達到17.29萬億,比上年多增1.53萬億。
當前,中國正處於高儲蓄率、高投資率以及高經濟增長率的「三高」格局。而以上述公布的數據來看,盡管去年的人民幣貸款新增額度高達8.89萬億,但是對於17.29萬億的超高社會融資規模而言,不應該片面地認為去年的貨幣存在超發的可能性。再者,按照M2/GDP的比值計算,若以2012年為例,當期M2餘額為97.42萬億,GDP為51.9萬億,兩者之比達到1.9:1。而以2013年為例,M2餘額已經飆升至110.65萬億,而GDP按照7.7%的增速計算,即2013年全年GDP數值將近56萬億。屆時,M2與GDP之比更是接近2:1。雖說M2餘額增速遠高於GDP增速,看似存在嚴重的貨幣超發跡象。但是,在實際操作中,M2屬於存量數值,而GDP屬於流量數值,以此來斷言貨幣存在嚴重超發的問題,確實缺乏了嚴謹性。
話雖如此,但筆者認為,國內的貨幣超發問題始終無法擺脫。
正如上文所述,當前的中國正處於「三高」的發展狀況,且面臨著經濟轉型的嚴峻考驗。近年來,物價飆漲、生活成本加重無疑成為國民最直接的感受。所以,針對一系列的社會現象,筆者提出了幾點質疑。
第一、中國的儲蓄率為何高居不下?按照管理層的說法,中國的國民儲蓄率較高,間接融資佔比比例也較高,由此決定了我國的貨幣總量相對較高。的確,高儲蓄率當屬我國的一大特色。更多的時候,國民更願意將資金存放至銀行,而不願意進行積極消費。不過,針對這一現象,筆者認為最關鍵的原因在於國內的投資渠道非常狹窄。正如管理層所言,中國正處於這樣的一種狀況,即兩多兩少的問題。「民間資金多,投資渠道少;中小企業多,融資渠道少。」而在這樣的環境下,投資股市,潛在風險巨大,資金不敢貿然入市;投資房地產,雖說近幾年投資回報率較大,但是因各種政策的限制,普通國民難以藉助房地產實現增收;投資其他投資品種,又因國內限制條件偏多,投資不確定性因素很大。於是,國民更願意將資金存放至安全性相對較高的銀行。隨著國內儲蓄率的提高,貨幣總量需求也存在上移的趨勢。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沖擊,以前擁有著高度安全性的銀行儲蓄時代似乎面臨著轉變。因此,未來國內的投資渠道必須得到進一步地拓寬,否則將無法滿足大量資金的需求。
第二、我國的經濟穩健嗎?物價相對穩定嗎?按照近期管理層的說法,如果經濟發展相對穩健,物價相對穩定,就不能斷言「貨幣超發」。按照國內權威的數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8.67萬億,按照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7%。全年基本可以達到2013年年初提出的7.5%經濟增長目標。至於代表著居民消費價格的CPI指數,於近期公布了2013年全年的CPI數值。根據數據統計,2013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6%,遠遠低於3.5%的年度調控目標。從表面上看,近年來,國內的經濟與物價水平似乎得到了較合理地發展,且相應完成了各項的指標任務。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卻存在著較大的漏洞。
先以中國的GDP數據為例,十年間GDP增長均速高達10%。而在過去三十五年間,中國的GDP平均增速也達到了9%以上。不過,在GDP數據高速增長的同時,中國的人均收入增長排名卻不升反降。實際上,在過去很長的時期內,國內著重對投資這一板塊的發展,而在「投資、消費、出口」三大板塊中佔比很重。然而,面對投資效益低下的基礎設施項目,且配合過去GDP與政績掛鉤的體制,地方不惜一切代價延續這一投資怪病。多年後,終將投資促經濟的效應大幅縮水。再者,自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以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出現了差異化的增長。在改革的中後期,地方財政已無法應對中央每年頒發的考核任務。於是,在此壓力下,地方為確保政績任務,逐漸開發出一條財政增收的通道。而房地產業也於近年被地方壟斷。最終,GDP的實際增速存在著較多的水分,已很難真實地反映出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
再以中國的物價指數為例,近年來,生活必需品價格出現了大幅度上漲的格局。而十年間,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增速已經遠遠超出了社會平均工資的增速水平。面對CPI指數數值與真實物價水平的差異化走勢,筆者認為最大的原因在於國內的分項CPI佔比權數比例的制定並不合理。根據當前的資料顯示,食品佔比八大統計類別的權數最高,佔比達到31.79%。而居住佔比排名第二,比值為17.22%。不過,按照國內的統計方法,居住的統計以租房價格數據為主,而房價的漲跌並不影響CPI的最終漲跌。雖說房價可以劃分為資產性價格,但是在中國式的發展背景下,如果僅以租房價格等因素來決定CPI的漲跌,則最終難以真實反映出社會的居民消費價格水平。
第三、中國存在貨幣超發的現象嗎?通過上述問題的剖析,我們似乎得出了一個結論,即當前國內的經濟數據似乎難以真實體現出國內的發展狀況。若以前文的新增貸款與社會融資規模作為對比,其中又會涉及到一些問題。以社會融資規模為例,雖說當前的規模量高達17.29萬億,但是房地產業等主要領域占社會融資規模的總量非常巨大。而如今,地方壟斷著房地產業,而房地產價格的高居不下也在很大程度上綁架了中國的經濟。貨幣超發了嗎?實質上,貨幣已經存在超發的跡象了。不過,這種貨幣超發的跡象並不是在表面的數據上反映出來。按照貨幣超發的基本定義分析,即貨幣發行增長速度超過貨幣需求的增長速度,貨幣發行量超過了維持經濟正常運行所需要的貨幣量。確實,因國內特殊的經濟發展形態,房地產業等主要領域已經壟斷了大部分的流動性,而龐大的流動性因捆綁在房地產等主要市場,最終並沒有導致通脹惡化等亂象。同時,過去的貨幣量已經無法完全進入實體經濟領域,也很難真實反映出維持經濟正常運行的最終流動性。但是,從普通國民的生活壓力狀況來看,已經深刻感受到貨幣超發帶來的壓力成本。
筆者認為,央行不承認貨幣超發的事實或許出自於不同的測算過程,又或許是達到維持社會穩定的目的。不過,從普通老百姓的真實感受看來,貨幣超發帶來的壓力已經非常明顯了。當前,社會生活成本有繼續抬高的趨勢,而工資等收入增速卻停滯不前,這對普通家庭而言可是一場長期艱苦的考驗。因此,管理層應該針對當前社會的真實狀況對症下葯,不應再用自身的統計結果來盲目制定政策了。

閱讀全文

與長期貨幣超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登錄椰子理財 瀏覽:655
外匯黑市換匯技巧 瀏覽:676
中國鐵建股票歷史最低價格 瀏覽:862
2月23美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36
股指期貨一手漲跌多少點爆倉 瀏覽:611
新華制葯最新資金流向 瀏覽:30
秋林集團投資者索賠 瀏覽:311
2014年中國銀行貸款利率是多少 瀏覽:886
股票雙鴨頭 瀏覽:500
多少錢可以炒股票 瀏覽:597
粘膠短仟股票 瀏覽:982
外匯分為那些 瀏覽:488
怎麼發現一字板的股票 瀏覽:948
鼎譽融資租賃深圳 瀏覽:440
海航投資金控 瀏覽:469
澄西新榮股票 瀏覽:765
共青城乾和投資創始人 瀏覽:346
怎樣學做貸款這行業 瀏覽:778
現貨白銀投資k線 瀏覽:200
大陸期貨開戶不入金可以嗎 瀏覽: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