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彭博美國純價值投資組合總回報

彭博美國純價值投資組合總回報

發布時間:2021-04-16 17:55:03

① 美國彭博資訊公司的關於彭博

Bloomberg公司成立於1981年,中文譯名「彭博集團」,是現任紐約市市長邁克爾·彭博(Michael R. Bloomberg)創建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家金融資訊公司。經過Bloomberg本人和他領導的團隊的努力,20多年的時間,公司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無人可以小視的第一金融資訊帝國。
追溯Bloomberg的成長經歷,就好像是一個美國夢的標准樣本。主人公出生於美國麻省一個平民家庭,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對信息和技術有了極為濃厚的興趣。大學時代,他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拿下了工科學士學位。隨後他又在哈佛大學商學院拿到了MBA證書。懷揣著兩本畢業證書的Bloomberg進入了華爾街一流的投資公司——Salomon Brother公司。這位20歲出頭的年青人,從最為基礎的手工核帳做起,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時。他以勤奮和執著的工作態度,以敏銳和富有遠見的商業頭腦,在第6年時成為了Salomon Brother公司的合夥人。這樣的成績對於任何一個年青人來說都是足以驕傲的資本了。然而,Bloomberg好像沒有絲毫的滿足,此後9年他繼續埋頭工作。直到1981年Salomon Brother公司出現了一場內部紛爭,Bloomberg被掃地出門,他經營了15年的夢想被突如其來的沖擊撞碎了。離開公司的翌日清晨, Bloomberg拉開衣櫥准備換上西裝去公司上班時,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被公司拋棄了,他絕望地蹲在地上,萬念具灰。在別人看來,一個40歲的成功者,在他人生即將走向巔峰的時刻,卻被人從高處一把推了下來,這種痛苦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其他人恐怕是難以想見的。
然而,優秀的領導者都具有這樣的品格,即在行動中表現出一種非凡的勇氣和對團隊自信的承諾。Bloomberg用公司給他的1000萬美元的補償金開始了他第二次的創業歷程。他非常冷靜地分析了自己優勢所在。他認為全球經濟包括美國經濟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轉型時期,人們對於資訊的及時性和准確性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服務業的比重也變得越來越大,計算機的使用將所有的信息電子化,而後通過網路以最為簡便的方式傳輸給用戶,這將是人類經濟生活的一項巨大的變革和發展的趨勢。Bloomberg認為在這樣的轉型時期,正是需要自己這樣的即懂得證券和投資又懂得計算機應用的人才。於是他把自己的新公司定位成一家用新技術為金融機構提供資訊服務的公司,命名為:創新市場系統公司。這家公司即為後來 Bloomberg集團公司的前身。習慣了做大筆業務的Bloomberg,如今感到了做小本生意的舉步維艱。為了能夠生存下來,他與公司的開創者們每天長時間的在電腦前工作,這使他們的眼睛異常疲勞,於是大家想出了一個即省時又經濟的辦法,在每個工作人員的辦公桌上放一個魚缸。一旦眼睛疲勞了他們就看上一會兒水裡舒緩游弋的金魚,這樣可以使自己盡快地緩解疲勞。在這樣充滿壓力的日子裡,Bloomberg常常感到夢想是如此地充滿誘惑而又是如此地遙遠。
有位法國著名作家說過:所有努力絕不落空。1982年,新公司由於銷售數據終端機的成功,Bloomberg得到了大公司Merrill Lynch美林證券的垂青,他們非常看好這家小公司的市場價值和團隊價值。Merrill Lynch 美林證券用3000萬美元購買了Bloomberg的30%的股份。這時,Bloomberg長出了一口氣,藉助大公司的資源來實現他夢想的計劃終於踏實了第一步。務實的公司此後10年,均以令人驚異的40%的年增長率高速成長。
彭博總部
我們被引領著進入了公司的前廳。它的的前廳雖然不像普華公司的前廳那樣寬大,但是高度卻有近8米左右,一律是淺褐色大理石的牆面和地面。繞過前台,是一條近百米的長廊,同樣是由淺褐色大理石鋪就的牆面和地面,只是寬寬的長廊右手緊靠牆邊擺放著長長的一組現代裝置藝術品。這組作品是由幾十個一人高、一米半寬的看上去類似中國根雕的木質原料製成。可是當你走近作品時,你會發現它與根雕完全不同,它的每一件作品是由幾百塊粗糙的條木粘合而成。在近百米沒有任何裝飾品的石質牆面的對比下,一種被凝聚在一起的、最為原始的夢想的力量,沖擊著每一個從作品前走過的人。
乘坐電梯,我們被帶到了Bloomberg公司的培訓樓層。沿著走廊走過一間間培訓教室的時候,我們好奇地發現每間教室朝向走廊的一面完部是通透的玻璃。這樣所有從走廊經過的人,只要你隨意地向教室里瞥一下,你的目光就能直視無礙地看到教室里培訓的內容和培訓人員的學習狀態。我們的向導,一位睿智明清的美國青年向我們解釋說,透明度是公司文化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Bloomberg先生在邀請目前世界上最高建築——吉隆坡雙子大廈的設計者來設計Bloomberg大廈的時候,就要求設計中一定要體現透澈的理念。所以,你們不僅在這一層可以感受到公司的透明度,即使在其他樓層的所有房間和所有工作崗位你們同樣可以感受到公司的這種理念。
任何一家未經挫折而能夠成長的企業,都是不足相信的神話。Bloomberg的發展歷程也絕非是一帆風順的。1994年,在那個看似如常的炎熱的夏季里,公司的高層預感到了一場風暴即將來臨。由於美聯儲的加息政策導致華爾街股票市場大幅滑坡。許多公司紛紛地裁員,華爾街的金融業務量出現急劇下跌的狀況。這一切直接影響了以金融資訊服務為主要業務的Bloomberg,他們連續13 年快速前進的腳步被止住了。支持公司現金流的數據終端機銷售每個月都在下降,公司內外出現了「紅旗到底能夠打多久」的質疑。有些人認為這家金融資訊服務商已經走過了他們發展的頂峰,他們只能面對每月下降的數字而沒有再成長的希望。
對於這次公司航船擱淺的救援,Bloomberg又一次顯示了他領袖的品格。他堅信自己的夢想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他果斷地決定,公司上下必須堅持自己的核心業務,也就是盡可能多地增加數據終端機的銷售,只有這樣公司才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增加現金流。這個過後看似簡單的決策,在當時卻是極其不易的。因為公司那時已經不是單一的業務方向,Bloomberg已經開展了很多其他的資訊服務,像雜志和媒體等等。然而Bloomberg本人認為,在這樣的緊要關頭,再去分心顧及其他純屬浪費時間,他的執著影響了所有的追隨者。在Bloomberg邏輯的引導下,公司終於賣出了數量驚人的數據終端機。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如同重新補充的燃料一般,被擱淺的航船又開回了它原定的航線。
在一間培訓教室里,公司一位臨時負責接待的女士向我們介紹了Bloomberg公司的經營理念、發展歷程和主營業務。介紹剛一結束,這位女士就歉意地說,自己要馬上回去工作了。因為我們每個人的項目都很緊張,我們沒有部門的主管,只有臨時的項目負責人,項目一旦落實到人,你就必須要加班加點地工作。如果這個項目一完成,項目負責人就自動取消了。這樣即可以提高每個人的工作效率,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也可以降低各部門之間的交流成本。
走出培訓教室,那位美國青年開始引導我們參觀Bloomberg大廈的主要功能區。在公司的休息大廳里,我們看到了頭頂挑空的牆面上三面環繞著的巨大的電子屏幕。其中一面屏幕顯示著時間、天氣等信息,另外兩面則顯示著新聞和財經等信息。每個屏幕的圖象背景都是動態的,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大廳的一邊擺放著豐盛的自助餐、水果和各種飲品。向導介紹說,因為公司24小時為合作者提供服務,所以我們的工作人員也會24小時輪班工作。公司為了讓大家節省更多的時間來休息或是工作,所以免費為所有員工提供這些自助餐、水果和飲品。
今天,Bloomberg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了集新聞、數據和數據分析為一體的全球性多媒體集團公司。它的互動式金融資訊網路,每日24小時為126個國家的260000多名專業人士提供服務。公司提出了一定要比任何競爭對手提前15分鍾為合作者提供服務的經營理念。為了這個理念,公司在全世界有1600多位記者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工作。Bloomberg每天要為350家報紙提供超過 4000條的新聞報道。公司的電視業務,目前用7種語言通過10家電視網24小時地向全球2億觀眾播放金融與市場信息。2004年4月26日,世界上多家媒體公布,Bloomberg的金融數據市場收入額已經超過了排名第一的路透集團。就在這一天,也許Bloomberg會在心裡告訴自己:這就是20幾年前我重新建立的夢想。

② 彭博全球億萬富豪實時排行榜的具體情況

20大富豪身家合計6768億美元
根據資料,截至2012年3月4日收市,已經73歲的墨西哥電訊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埃盧以685億美元身家穩居世界首富,蓋茨與「股神」巴菲特則分別排名第二及第三。數據顯示,斯利姆的身家2013年已暴增11%。20大富豪身家合計則高達6768億美元。
20大富豪榜上的億萬富豪其實都是各種富豪排行榜上的常客。其中,美國富豪占據九席,零售業龍頭沃爾瑪家族共有三人上榜。而宜家家居創辦人坎普拉德則以425億美元位列富豪榜第四,他也是歐洲首富。
EBX集團(主要從事礦業)創辦人巴西首富巴蒂斯塔位列第十,落後斯利姆近390億美元。巴蒂斯塔上周豪言要在2015年前成為全球首富,他稱巴西向來崇尚美國夢,巴西當前發生的正是「巴西夢」,而他本人正是巴西夢的模範。
亞洲三人上榜,印能源大亨最富
亞洲共有三人上榜,印度能源大亨穆克什·安巴尼以268億美元成為亞洲首富,比坐擁258億美元的香港首富李嘉誠高一位。他的個人財富2012年上漲了25%。全球最大的鋼鐵製造商安賽樂米塔爾董事長拉克希米·米塔爾以236億美元凈資產位列第三。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亞洲最富的三人也是他們,不過名次分別是米塔爾安巴尼和李嘉誠。
另據報道,瑞士信貸集團的一份全球財富報告顯示,2011年亞洲的億萬富豪數量達到351人,超越了歐洲和北美。
扎克伯格「未夠格」上榜
全球最大社交網站Facebook上月申請上市,創辦人扎克伯格成為全球熱門人物。盡管他在Facebook 上市後身家將暴漲,但卻仍不足以晉身彭博通訊社的「億萬富豪榜」。
彭博估計扎克伯格身家約為210億美元,仍未及得上第20位身家224億美元的歐萊雅化妝品王國女繼承人貝當古。 王健林成中國新首富
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顯示,未上市綜合性企業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身家已達到142億美元,成中國新科首富,他在娛樂、零售等非地產業務方面的權益價值高於彭博之前所估。較總部位於杭州的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的財富高出32億美元。宗慶後已經是中國的第二大富豪。大連萬達集團2012年以26億美元收購AMC Entertainment Holdings Inc.,成為全球最大的影院連鎖集團。
而在彭博財富排行榜最新的每日申報富翁財富變化的文件中,顯示王健林在非地產業務方面的權益價值高於先前所計值。
彭博富翁排行榜的相關負責人對此指出,上述資產的價值可能更高。他說,據總部位於倫敦的封閉式基金PacificAlliance China Land Ltd。的年報顯示,該基金在2012年底將其所持萬達商業地產的0.5%股權估價7180萬美元。這將讓萬達商業地產的總估值達到144億美元,王健林的持股則價值86億美元。
彭博排行榜的數據顯示,基於銀泰商業、金鷹商貿集團以及百盛商業集團的企業價值/銷售比率以及企業價值/Ebitda比率均值,萬達百貨的價值為56億美元。該公司表示,計劃到2015年將商店數量自目前的62家增至120家。AMC連鎖影院加上王健林在中國的影院,就是萬達娛樂業務的核心,這一業務成立於2012年,投資領域包括電影、實況表演、電影院以及卡拉OK廳。基於東寶、獅門娛樂以及Gaumont SA的企業價值/銷售比率以及企業價/Ebitda比率均值,王健林在萬達娛樂業務的持股價值13億美元。
王健林股權股價或超過99億美元 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排行榜,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已經以218億美元凈資產稱為中國內地首富,而位居第二位以及第三位的,分別為騰訊創始人馬化騰以及網路創始人李彥宏。
據《創投時報》數據統計,馬雲的凈資產主要來自於阿里巴巴集團7.3%股票以及支付寶母公司近半數股權,前者正在籌備的IPO可能創下美國的歷史之最,後者則是一項獨立的網路支付資產,之前並沒有計算在他的凈資產內。

③ 主流投資界的異端是什麼

所有的金融從業者的工作目標只有一個:戰勝指數。無論自身所操盤的基金所得幾何,甚至虧損,但只要能夠戰勝當年股市指數,則該人士就是成功的。

自從1965年由巴菲特控股以來,除了幾個個別年份,如網路股最為風光但巴菲特對之熟視無睹的1999年,伯克希爾·哈撒韋一直遠遠超越了S&P500的成績:這36年S&PS00的平均年收入增長為11.0%,而伯克希爾·哈撤韋的同比數據為22.6%,即便是去年出現6.2%的負增長,仍比S&PS00的11.9%的成績要好一如果在1965年投入一萬美元於該公司,至2001財年結束你能收獲5100萬,但如果投在S&P500上,只能回報47萬元。

但巴菲特是華爾街的一個異端:這不僅因為他不像其他金融大鱷一樣每日忙碌於華爾街(他至今仍居住在奧馬哈),更因為他所採用的投資策略及原則與傳統或者說主流投資界大相徑庭。這兩點導致後人在記錄巴菲特的工作方式時,永遠不會選擇電影《華爾街》里的場景:慌亂的人們左手拿著一隻電話,右肩和臉頰夾住另一隻電話,右手則用鉛筆在白紙上寫寫劃劃,眼前的彭博機閃爍著綠色熒光,旁邊不斷傳來「做多」、「做空」和證券代碼以及罵人的聲音……

通常意義上的現代金融理論,是從1929年美國股災導致的全國性大蕭條時開始的,大量沮喪的失業經紀人不知所措,又長期找不到工作,這讓他們有了足夠的空閑得以退回學術研究機構進行理論思索。

1952年,哈利·馬可維茨發表了一篇「開創了現代金融」的論文:《證券選擇》。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是風險與回報的不可分性,即沒有一個投資者能夠在承擔低於平均程度的風險的同時獲得高於平均水平的回報。但他認為如果買一些具備不同風險趨向的股票,則能將風險降低。而且,協同變化性越小的投資組合,其回報與風險的比值越大。

10年之後,比爾·夏普對馬可維茨的工作進行了改進,提出應更多關注個股股價的波動性:波動性越大,則風險越大。個股的風險是一種無法通過多元化投資化解的風險,但正如馬可維茨所指出的,存在一些風險是能夠被多元化投資化解的,這就被稱為「非相關性風險」。1964年夏普又提出了固定資產定價模型(簡稱CAPM),以此來更為簡便地計算非相關性風險最小的投資組合。

與馬可維茨和夏普的理論共同作為現代證券投資理論基礎的,還有尤金尼·法碼的有效市場理論。他認為股市的參與者是絕對理性的,他們能夠對每個新信息做出迅速而正確的判斷,並由此改變股價的變化,這樣一個充分有效的市場上,未來的股價是不可能預測的,所以除了運氣因素,沒有人能夠擊敗大勢。

但巴菲特的老師,哥倫比亞大學的本傑明·格雷厄姆於1947年前後提出的價值投資理論與上述幾個理論是完全沖突的:市場既不是充分有效的,股價的波動與回報的關系也是有限的。在他看來,投資這一行為不是由選擇投資組合的低風險性、持有的時間長這樣的特點決定的,而應是「根據詳盡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滿意回報有保證的操作」,就是說,選定了一傢具備良好潛質的企業,並在「相對低」的價位上,然後若干年內通過企業分紅實現收益,而不是在股價的漲跌瞬間判定選股正確與否。

作為格雷厄姆的最成功的門生,巴菲特充分執行了價值投資理論的原則。他常在說明自己選股的原則時進行這樣一句說明:「我從不試圖通過股票賺錢。我購買股票是在假設他們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股市的基礎上。」既然如此,市場本身的變化就不再重要,市場反應是否足夠有效也不重要,股價波動導致的風險存在與否也不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企業經營的能力。「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家投票計算器。但從長期看,它是一架稱重器。」

正是因此,一向理性的巴菲特說過一句似乎狂妄的話:「我對風險因素的理念毫不在乎,所謂的風險因素就是你不知道自己在干什麼。」

④ 最偉大的投資人、股神——巴菲特是誰

>
年8月30月,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個叫做沃倫·巴菲特的小男孩兒迎來了他的12歲生日。那天,他收到一封貓頭鷹帶來的邀請信:一所名為霍格伍茨的魔法學校認為他具備修習魔法的能力,因而歡迎他去那裡學習。於是他的父親(也是一位魔法師)把他送回全家人的故鄉——內布拉斯加的奧馬哈。在那裡,巴菲特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當他18歲從霍格伍茨畢業,又在賓夕法尼亞、哥倫比亞、紐約等地游歷歸來,25歲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名擁有魔法石的偉大魔法師……雖然自從2000年網路大潮退去之時起,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已經從最低價每股40800美元上漲到70000美元的價位之上,但2001財年該公司出現收入負增長,這還是巴菲特接手以來的頭一次。應該注意到,73歲的他也正在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相應的投資策略調整——這實在值得關注。

事實上,被稱為「奧馬哈的聖者」的巴菲特在投資方面的成就無疑相當於一位點石成金的白袍大法師——自從1942年11歲的巴菲特第一次購買股票以來,他以驚人的速度積累了財富:13歲時巴菲特靠送報賺取了自己的頭一個1000美元;22歲大學畢業時靠投資獲得個人第一個一萬美元;25歲他在自家卧室成立合夥企業時,個人資產已超過10萬美元;1961年巴菲特31歲時,他的身家超過百萬;4年後1965年巴菲特通過合夥企業取得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經營權時,他也正式成為千萬富翁;1981年他進入了億萬富翁俱樂部;1988年則突破10億資產;到了1997年,他則為自己的身價添上了第10個「0」,這年他67歲。據預計,到2009年,巴菲特80歲的時候將可能成為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千億富翁之一,如果他能讓旗下公司保持其歷史平均的22%的年收入增長速度。

雖然其財產膨脹速度不及微軟的比爾·蓋茨(BillGates)、沃爾瑪的山姆·沃頓等少數超級實業家,但他卻是所有明星投資人中積累財富最多、最快也是最穩健的,作為唯一能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進入前十位的明星投資人,他顯然打敗了喬治·索羅斯、彼特·林奇等同樣富有盛名的同行。

他的法力源於何處?一塊由本傑明·格雷厄姆於上世紀中期創立的名為「價值投資理論」的魔法石——魔法石,通常被稱為「賢者之石」,在近代煉金術中是煉金術士們追求的寶物,象徵著知識的人格化、從無知愚昧(賤金屬)到睿智理性(貴金屬)的上升、通過神秘的轉化而走向純潔的人。

主流投資界的異端所有的金融從業者的工作目標只有一個:戰勝指數。無論自身所操盤的基金所得幾何,甚至虧損,但只要能夠戰勝當年股市指數,則該人士就是成功的。

自從1965年由巴菲特控股以來,除了幾個個別年份,如網路股最為風光但巴菲特對之熟視無睹的1999年。伯克希爾·哈撒韋一直遠遠超越了S&P500的成績:這36年S&PS00的平均年收入增長為11.0%,而伯克希爾·哈撤韋的同比數據為22.6%,即便是去年出現6.2%的負增長,仍比S&PS00的11.9%的成績要好。如果在1965年投入一萬美元於該公司,至2001財年結束你能收獲5100萬,但如果投在S&P500上,只能回報47萬元。

但巴菲特是華爾街的一個異端:這不僅因為他不像其他金融大亨一樣每日忙碌於華爾街(他至今仍居住在奧馬哈),更因為他所採用的投資策略及原則與傳統或者說主流投資界大相徑庭。這兩點導致後人在記錄巴菲特的工作方式時,永遠不會選擇電影《華爾街》里的場景:慌亂的人們左手拿著一隻電話,右肩和臉頰夾住另一隻電話,右手則用鉛筆在白紙上寫寫劃劃,眼前的彭博機閃爍著綠色熒光,旁邊不斷傳來「做多」、「做空」和證券代碼以及罵人的聲音……通常意義上的現代金融理論,是從1929年美國股災導致的全國性大蕭條時開始的,大量沮喪的失業經紀人不知所措,又長期找不到工作,這讓他們有了足夠的空閑得以退回學術研究機構進行理論思索。

年,哈利·馬可維茨發表了一篇「開創了現代金融」的論文:《證券選擇》。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是風險與回報的不可分性,即沒有一個投資者能夠在承擔低於平均程度的風險的同時獲得高於平均水平的回報。但他認為如果買一些具備不同風險趨向的股票,則能將風險降低。而且,協同變化性越小的投資組合,其回報與風險的比值越大。

年之後,比爾·夏普對馬可維茨的工作進行了改進,提出應更多關注個股股價的波動性:波動性越大,則風險越大。個股的風險是一種無法通過多元化投資化解的風險,但正如馬可維茨所指出的,存在一些風險是能夠被多元化投資化解的,這就被稱為「非相關性風險」。1964年夏普又提出了固定資產定價模型(簡稱CAPM),以此來更為簡便地計算非相關性風險最小的投資組合。

與馬可維茨和夏普的理論共同作為現代證券投資理論基礎的,還有尤金尼·法碼的有效市場理論。他認為股市的參與者是絕對理性的,他們能夠對每個新信息做出迅速而正確的判斷,並由此改變股價的變化,在這樣一個充分有效的市場上,未來的股價是不可能預測的,所以除了運氣因素,沒有人能夠擊敗大勢。

但巴菲特的老師,哥倫比亞大學的本傑明·格雷厄姆於1947年前後提出的價值投資理論與上述幾個理論是完全沖突的。市場既不是充分有效的,股價的波動與回報的關系也是有限的。在他看來,投資這一行為不是由選擇投資組合的低風險性、持有的時間長這樣的特點決定的,而應是「根據詳盡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滿意回報有保證的操作」,就是說,選定了一傢具備良好潛質的企業,並在「相對低」的價位上,然後若干年內通過企業分紅實現收益,而不是在股價的漲跌瞬間判定選股正確與否。

作為格雷厄姆的最成功的門生,巴菲特充分執行了價值投資理論的原則。他常在說明自己選股的原則時進行這樣一句說明:「我從不試圖通過股票賺錢。我購買股票是在假設他們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股市的基礎上。」既然如此,市場本身的變化就不再重要,市場反應是否足夠有效也不重要,股價波動導致的風險存在與否也不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企業經營的能力。「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家投票計算器。但從長期看,它是一架稱重器。」

正是因此,一向理性的巴菲特說過一句似乎狂妄的話:「我對風險因素的理念毫不在乎,所謂的風險因素就是你不知道自己在干什麼。」

尋求內在價值「股價正在上升」,這句經常出現在專業人士口邊的話曾被《顧客的遊艇在哪兒》一書的作者小弗雷德·施維德認真地批評過:分析家們憑什麼判斷下一秒股票仍將上漲呢?事實上,每日進行K線圖分析的人們的確無法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就像只知道三圍數字無法還原一個女人的形貌。

格雷厄姆對此有一句精妙的評論:「(外界評論)一家企業的狀況,只有一半是事實,而另一半卻是人們的觀點。」通常,影響股價變化的往往是人們的觀點扯遠一點,這正是近年日漸興盛的「混沌投資理論」,即人們的心理狀態決定股市的變化這一理論的精到之處。也正是因此,不斷觀看陰線、陽線,研究踏浪理論的人們往往忽視了企業本身(雖然的確有一些著名投資人在盲人摸象的情況下因把握住市場的心理趨勢而取得超人的成就,如索羅斯)。

在《聰明的投資人》的最後一章中,格雷厄姆道出了有關投資的最為重要的幾個字眼:「安全邊界」。巴菲特認為,這些思想觀點,從現在起幾百年之後,將仍然會被認作是合理投資的奠基石。總結為一句話:就是找出最傑出的公司,以適當的價格購買,並長期持有它。而在賺錢之前,確定的「安全邊界」應該是「不賠錢」。

很顯然,判定一家公司是否值得買,除了基本層面的問題,還需要對購買價格有一個清晰的判定,這兩者間的差值是未來公司升值的基礎,被稱為「內在價值」。事實上,符合以上標準的企業既不太多也不太少,也沒有永遠符合這一標準的。在1973年,伯克希爾·哈撒韋用1100萬元買下《華盛頓郵報》11%的股權,但之後再沒有增資擴股,對此,巴菲特的解釋是再沒有一個更好的低價位可以進入。盡管如此,其在《華盛頓郵報》的所有者權益已經價值10億美元。

他每年做大約5至10起收購,但並不像多數慣於收購的企業一樣在收購後派自己的管理層,或者改變其公司原有工作流程,並宣稱如何在新公司與舊體系各公司間取得合力,而是像一個大收藏家般把收購的企業隨意擱置在一邊。他也把收購對象集中於保險公司、電力供貨商、制衣、有線電視、建材、商務飛機服務商等幾大領域,這些都是無論在怎樣的市場環境中業績波動都不會太大的行業。除此之外,他還在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吉列、富國銀行、迪斯尼等幾家超級企業投入巨額資金,這就是被稱為集中投資(FOCUS Investment)的方式。巴菲特做比喻說,這就像芝加哥公牛隊在喬丹身上付出最多一樣。

就像喬丹在球場具有主宰能力一樣,巴菲特喜歡那些在一定領域內占統治地位的企業。他也曾開玩笑說想想每晚有25億男人的胡須在生長,他們必須使用刀片,這足以讓他睡個好覺。

伯克希爾·哈撒韋另一個著名的傳統是,收購一家企業後會留出其中10%的股權給經理人,讓他們繼續經營。一則充分帶有巴菲特色彩的故事是1983年收購內布拉斯加傢具市場,該企業由羅斯·布朗金夫人用500美元創立,在這位沒上過中學的老人的苦心經營下,1983年內布拉斯加傢具市場銷售額已經達到10億美元。

盡管如此,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觀察人士認為,巴菲特真正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的企業家氣質,他用收購堆砌起來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則是一個保險企業及大量與日常生活休戚相關的物品各佔一半份額的帝國。

很少過問收購企業的具體經營,並不意味著他對經營的外行。有經理人告訴記者,巴菲特的敏銳是驚人的,他可以把旗下任何一家子公司年報表中的數字記下來,如果你讓他在財務報表中發現任何令他不滿的數據,下次你就要小心了。

守望者隨著安然、世界通訊及其他造假賬公司的沒落,巴菲特的價值再次凸現:標准普爾分析員布雷弗曼稱,巴菲特帶頭改善企業的退休金管理及會計賬目系統,只要有巴菲特參與,有關公司便能建立良好的管治制度。

對於巴菲特「去腐生肌」的能力,一件事情可以做充分的說明:1991年所羅門兄弟公司交易商保羅·莫澤爾進行32億美元財政證券的非法交易被《華爾街日報》頭版頭條揭露,事先知道此事但未做出任何處理的公司CEO約翰·古夫倫德被迫離職,而公司股東之一的巴菲特不得不臨危授命。面對信用危機,巴菲特沒有撕毀證據,而是把它們全部交給調查者,並重新建立了嚴格的報告制度。由於他的勇敢承擔和苦心斡旋,所羅門兄弟公司雖然在這次丑聞中損失不小,但並未像預期一樣破產,而是在兩年內恢復了繁榮。

就像挽救所羅門兄弟一樣,這一次人們期待巴菲特挽救所有公司。而他本人也正嘗試在他持有大量股權的公司發揮影響力,強化有關公司的管理。例如,可口可樂去年便曾兩度帶領其他大企業改變會計賬目手法。可口可樂於7月份帶頭把發給雇員的認股權以開支形式人賬,隨後又率先放棄發表季度盈利預測,以免令管理層受到要把業績符合預測的過大壓力,而兩大行動都被視為巴菲特的勝仗。

現在,美國監管當局也希望推動企業成立獨立的核算委員會,以確保公司管理層不會向會計師施加過分的壓力,而巴菲特也成為協助當局推行此政策的有力武器。

對於期權制度,巴菲特早就發表過反潮流的聲音:「除非情況非比尋常,否則,所有者廉價賣出自己的部分企業結果總不會太好——無論這種出售是對內還是對外。結論顯而易見:股票期權應該以企業的真正價值出售。」

而對於假賬,4年前巴菲特就提出了3個問題希望各會計公司回答:

「一、如果會計師能夠獨立對公司財務體系的會計審計負責,那麼得出的數字是否會有所不同?如果不同,會計師應該解釋管理層和他個人的不同意見。

二、如果會計師是投資者,他認為目前對公司的報道能否幫助他對公司實質的財務狀況深人理解三、如果會計師把自己假設為公司CEO而進行會計和審計工作,公司的會計和審計過程還會是現在這樣嗎?區別在哪裡?為什麼?」

財年的成績對於巴菲特而言絕對是沉悶的。雖然「9.11」事件導致其保險業務損失就達20億美元,但或許這也並非一個偶然事件:自從1998年以220億美元天價買下全世界第三大的再保公司通用再保險,累計損失已經超過30億美元,一直是伯克希爾·哈撤韋的財務黑洞。

公司二把手查理·芒格也在去年警告說,未來公司將可能不再能夠為股東持續帶來兩位數的投資回報,這一數字很可能會將降至6%到7%。

香港資金管理公司South Ocean Partners的投資人理查德·麥康奈爾在給客戶的一份時事通訊中表示巴菲特投資的行業太傳統,需要依靠其高超的選股能力。這些公司沒有科技前景,並將很快失去其年事漸高的管理者和董事長,而且沒有接替者。此外,地域性過強也是一大局限。這些都可能讓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前景並不美妙。

難道格雷厄姆的魔法石失靈了嗎哈格斯特朗認為,經歷過這幾年接連不斷的教訓,現在的市場的確更有效了,因此像以前一樣單純的尋找好企業然後耐心等待回報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一年前,他就意識到「現在已經沒有顯著的商業機會」,所以他開始關注股價嚴重縮水的大企業,特別是那些因投資者過度緊張而股價跌得過分的企業。但這並不意味著作為巴菲特忠實信徒的他背棄了價值投資理論,雖然不再耐心尋找「最好的」,哈格斯特朗開始在適當的價位接收一些他認為具備升值潛力的企業,比如正在信用危機中掙扎的泰科,他在13元的價位上大量購買股票,現在該股已經長到16元,比起當初6.98元的最低點長了近10元。

巴菲特也在做出相應的調整。為了保持規模達到930億美元的公司穩步增長,現在他已經開始尋找50億到200億左右大小的收購對象,而不是幾年前的1000萬大小的企業。他亦表示准備將目標擴展到全球。

年最切近的機會可能是收購通用電氣旗下的再保險企業(一種為保險公司進行保險以分散風險的企業)雇員再保險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收入有一大半以上來自於保險公司的運營,而非進行股市操作或者持續的並購。如果成功,伯克希爾·哈撒韋將在保險業也正處於幾十年來最低谷的時期被打造為全球最大的再保險商。此前再保險業務佔全公司總收入的1/4左右。

通用電氣自1984年買下雇員再保險公司後,後者一直是前者的重要現金支柱,但「9.11」給美國所有保險公司以巨大沖擊,雇員再保險公司2002年全年損失預計在3.5億美元到4億美元之間,對於景況不佳的通用電氣而言,這一虧損甚至可能影響到公司整體的信用評級,也將更深遠的影響到公司現金流情況,因此,伊梅爾特決意將之出售。

對於伯克希爾·哈撒韋,這一收購意義重大。有分析師表示,由於「9·11」事件,再保保費大幅上漲,平均漲幅超過60%,如今再保產業變得相當重要,而一旦從前五大一舉躍居成為第一大,巴菲特將擁有更強大的價格主導能力。

這也意味著極大的風險,畢竟同時解決兩家巨型再保險公司的困難並不容易。為了扭轉頹勢,2002年巴菲特率領旗下眾多保險公司主動出擊:在提高收費的同時,他進入了其他同行望而卻步的諸多領域,包括世界盃取消保險、南海石油基地、芝加哥西爾斯大廈財產保險,以及反恐怖主義保險。成功的冒進讓公司在2002年成績不菲:前三季度S&P500虧損22%,但伯克希爾·哈撒韋盈利30億美元。

而且,巴菲特闖入了兩個他從未進入過的領域:能源業和電信業。其代表作分別是中美能源和Level3。而對於曾表示搞不懂的高科技行業,這次巴菲特的進入更給人以突兀之感。對此不願過多評論的他表示,他看重該公司創始人沃爾特·斯科特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沃爾特有一種把事情由復雜變簡單的能力。」

或許應該這樣說:市場改變了,一個堅定的價值投資理論者應該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尋找新的規則和機會,但基礎的原則不應放棄。「你不是因為別人不同意你的意見就是對的或是錯的。你是對的,僅僅因為你的事實是對的,你的推理是對的」,格雷厄姆的教誨對巴菲特影響深遠,「如果總是做顯而易見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賺不到錢」。

⑤ 彭博:為什麼美國國債不會永遠是一個避風港

200年金融危機爆發時,股票收益的波動性急劇增加,股市暴跌。同時,美國國債價格迅速上漲。從那時起,債券價格和股票價格之間主要表現為負相關的關系。 這是有道理的:在困難的時候,我們拋售股票,並購買安全的國債,其價格應該成反比。這也意味著,在美好的日子中,我們購買股票並出售債券,因為我們認為國債和股票之間應該始終為負相關。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從20世紀60年代到上世紀末以來,股市和長期國債之間的關系是主要是正相關的。只是在新的千年裡,股票和國債之間的關系轉為負相關,而且是強負相關,尤其是在過去兩年的經濟衰退期。 我們考慮到,投資者在任何時間都不知道他們處於哪種通貨膨脹機制中,但他們至少可以利用歷史資料和統計數據找出其中最有可能的一個,就像任何熟練計量經濟學家那樣。 歷史資料對利用歷史數據來建立對經濟制度的信心的投資者來說,如果他們對當前的經濟制度缺乏信心,任何新的觀察數據都會導致長期前景預期的大修改。 股票和長期債券的價格取決於這些預期,因此,前景預期的大修改意味著大的價格變動。市場消息的不斷流動導致投資者信心的變化,從而產生市場波動和價格的共移性(同向或反向)。投資者觀察到的數據越多,其不確定性也就降低。但投資者的不確定性也可能隨著異常值的出現而增加。我們考察這種洞察力,並利用的股票和債券的數據以了解投資者的信念,尤其是他們對未來的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信念。 在用我們的模型描述過去十年的情況之前,我們應該看看20世紀70年代末的狀況。我們的估計表明,當時的投資者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不知道美國是否會進入一個持久的滯脹期。任何高於預期的消費者物價數據(CPI)都被作為一個跡象,表明美國進入了低增長、高通脹的時期。低增長的預期使股票價格下降,高通脹的預期使長期債券收益率上升。因此,這種由數據驅動的投資者信念波動導致股票和國債價格的共移現象,並增加了兩者的不確定性。 在最近的經濟大蕭條期,股價和債券價格發生了負相關的共移。市場現在畏懼通貨緊縮,因為它帶來經濟的低增長,就像在大蕭條期中那樣。在這種情況下,高於預期的CPI數據對經濟來說是好消息,因為投資者將它們作為通貨緊縮可能被避免的一個信號。 通貨緊縮時期 股市因為CPI高於預期而歡呼,國債收益率因為通貨膨脹加速的預期而上升。因此,這種由數據驅動的關於經濟進入通貨緊縮時期的信念導致股票和國債價格的反向移動。有關通縮的較大的不確定性也增加了股票和債券的波動性,就像我們在數據中觀察到的那樣。換句話說,通貨膨脹的信號作用顯著地改變了股票和債券的相關表現。 我們的模型也表明,投資者可能有一個比較強的信念,相信美國經濟在2001年可能進入通貨緊縮時期。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艾倫格林斯潘表示了這樣的顧慮,然後央行決定降息(降至了當時的歷史低點),一些評論人士認為這是隨後5年中出現房地產泡沫的原因之一。 我們的模型中有許多關於股票和債券表現的研究。例如,研究人員一直被一個問題困擾:為什麼新的千禧年帶來了 「美聯儲模型(RISKPRE)」——股票收益率與國債收益率之間的正相關關系¬¬¬¬——的崩潰。我們的模型顯示,通脹的信號作用正好預測到這一點:當進入通貨緊縮時期的概率增大時,國債收益率將降低(因為預期通貨膨脹率較低),但股票的收益率將上升(因為預期經濟增長速度較慢)。 同樣,股票和長期國債之間的關系從正相關變為負相關,意味著美國國債從一種風險投資變成一種避險投資。 也就是說,最近購買長期國債的投資者往往會獲得較低的平均回報,因為國債的對沖屬性已經抬高了它的價格。國庫券現在被認為是一個避風港。然而,它並非永遠如此,僅僅只是在通貨膨脹時期回來之前如此。(子問) (亞歷山大大衛是卡爾加里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彼得羅韋羅內西是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大學金融學教授)

⑥ 關於Bloomberg

彭博通訊社(Bloomberg L.P),彭博公司的創始人邁克爾. 布隆伯格(Michael R. Bloomberg)是個傳奇式人物,在他創造了彭博資訊公司這一全球資訊業大王的同時,2001年他決定競選美國紐約市市長職位,並一舉成功,於2002年1月1日正式就任紐約第108任市長。
追溯Bloomberg的成長經歷,就好像是一個美國夢的標准樣本。主人公出生於美國麻省一個平民家庭,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對信息和技術有了極為濃厚的興趣。大學時代,他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拿下了工科學士學位。隨後他又在哈佛大學商學院拿到了MBA證書。懷揣著兩本畢業證書的Bloomberg進入了華爾街一流的投資公司——Salomon Brother公司。這位20歲出頭的年青人,從最為基礎的手工核帳做起,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時。他以勤奮和執著的工作態度,以敏銳和富有遠見的商業頭腦,在第6年時成為了Salomon Brother公司的合夥人。這樣的成績對於任何一個年青人來說都是足以驕傲的資本了。然而,Bloomberg好像沒有絲毫的滿足,此後9年他繼續埋頭工作。直到1981年Salomon Brother公司出現了一場內部紛爭,Bloomberg被掃地出門,他經營了15年的夢想被突如其來的沖擊撞碎了。離開公司的翌日清晨, Bloomberg拉開衣櫥准備換上西裝去公司上班時,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被公司拋棄了,他絕望地蹲在地上,萬念具灰。在別人看來,一個40歲的成功者,在他人生即將走向巔峰的時刻,卻被人從高處一把推了下來,這種痛苦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其他人恐怕是難以想見的。
彭博電視(Bloomberg Television)是一個通過有線電視和衛星傳送的24小時商業和財經電視頻道。
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的紐約證券交易所。頻道提供獨特的多資訊畫面。[1]
頻道除了於美國廣播外,亦於下列地區廣播:
巴西
日本
馬來西亞、香港、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 (以亞洲頻道播放)
法國
德國
義大利
英國
西班牙

⑦ 扎克伯格成為美國第三富豪,那第一和第二是誰

彭博億萬富翁指數追蹤數據顯示,截至6月1日,世界首富是貝索斯,全球最大的在線零售商亞馬遜的創始人,排名第二的是比爾·蓋茨,他是世界最大的軟體製造商微軟的聯合創始人之一。扎克伯格超越巴菲特成美國第三富豪、全球第四富豪

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世界首富是貝索斯,他的公司亞馬遜在2019年的營收為2810億美元,貝索斯擁有亞馬遜11%的股份。

比爾·蓋茨的大部分財富都來自Cascade投資公司,這是一家由微軟股票銷售和分紅收入創立的控股公司。Cascade還擁有數十家上市公司的股權,這些公司的估值都是根據披露的股權比例進行的。根據微軟2019年提交的委託書,比爾·蓋茨還保留微軟約1.3%的股份。

彭博億萬富翁指數中排名第三的是阿爾諾,阿爾諾是法國首富,同時他還是世界最大的奢侈品製造商路易威登集團的董事長。他控制著路威酩軒集團大約一半的股份,該集團2019年的收入為537億歐元(600億美元)。阿爾諾的大部分財富來自於他在奢侈品公司迪奧持有的97.4%的股份。

根據最新的彭博億萬富翁指數,扎克伯格超越巴菲特成美國第三富豪、全球第四富豪。扎克伯格是全球最大社交網路公司Facebook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這家總部位於加州門洛帕克的公司在2019年的營收為707億美元,月用戶超過20億。

(7)彭博美國純價值投資組合總回報擴展閱讀

彭博億萬富豪指數計算方法

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通過參照同類上市公司的企業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比率或股價/盈利比率(即市盈率)等比率,來對未上市公司進行估值。當所有權或未上市資產無法核實時,就不會被納入計算。

每日根據市場和經濟變動,再加上彭博的新聞報道,以美元計算富豪資產值,並在每天紐約時間下午5時半更新。上市公司的股價以每日收市價計算,私人公司的價值以多種方法計算,包括將其企業價值或市盈率與類似的上市公司作比較,准則視乎公司的行業和規模而定。

⑧ 歐債國家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和十年期主權債務CDS的數據在哪找彭博是不是收費的

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反而可能是個機會,如果應對得當,將是發展大轉機在這個時候更需要冷靜應對,不能亂了分寸,尤其決策層。既要看到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在短期內不可避免的重大負面影響,加以妥善處理,更要有戰略眼光、高瞻遠矚,不要僅僅想到獨善其身,更要從重重風險迷霧中看到其中給中國蘊藏的長期機遇、戰略性轉折機會,抓住它並利用它。目前全球經濟的格局是,中國已然是世界工廠,生產了全球大部分的實體財富,卻由於金融業的相對弱勢,在全球財富分配上一直處於被剝削的地位。金融財富的暴利,主要依靠對實體財富真實價值的打壓來贏取。如果這種模式延續下去,中國只能一直處於全球價值鏈的底端。但現在美國華爾街因為自己的貪婪而面臨被迫重組、整個歐美金融業都要重新洗盤的時候,給了中國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中國經濟雖然目前也出現了很多困難,但相對還是有很多迴旋餘地。最重要的是,中國有非常高的凈儲蓄,而且經過十年來高速增長的出口凈盈餘,積累了全球最多的高達1萬8000億的外匯儲備。雖然外匯儲備的構成一直不對外公布,視為機密,但一般認為,從幣種上65%是美元,25%是歐元,從資產上看,90%是長期國債和長期機構(如「兩房」)債券。總體上看安全性和流動性較高,但收益性很低,用於股權投資的比例極低。資金為王,這是這個金融危機時代最有力的武器,最有談判權的砝碼。金融危機時候最短缺的就是資本,人心惶惶,沒有人敢拿出資本,流動性極度缺乏。萊曼兄弟和美林的倒下,直接原因是因為沒有注資可用。在動用300億美元支持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和背書「兩房」2000億美元國有化方案之後,美聯儲實在不敢也沒有能力再次向商業金融機構注資了。歐洲金融體系也自顧不暇。來自中東等地的主權財富基金曾經在去年為華爾街注資400億美元,但現在也因為石油價格回落、風險不明等原因退卻了。只有中國政府所擁有1萬8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早已被看做美國金融系統能否重新走向穩定的最重要砝碼。美國政府接管「兩房」前就多次請求中國繼續持有「兩房」證券,否則「兩房」早就崩盤了。據中金統計,截止08年6月,中國外匯儲備有4400億「兩房」相關證券,中國央行是「兩房」最大的單一投資者。美國政府一直防範中國的國有資本進入和影響美國經濟,設置了種種阻礙,中國的民營經濟和金融資本又過於弱小。但這次,只有這次機會,恐怕美國不得不低下頭顱,有求中國幫助了。否則美元不僅剛有的強勢肯定要逆轉,財政赤字高速擴大,經濟政策困難重重。個人以為,此次美國金融危機,跟1929大危機還是有本質不同,實體經濟基本沒有出任何大問題,純屬金融泡沫問題,住房市場的問題也是被金融工具放大的,本身沒有那麼嚴重。美國和歐洲金融界的反應過度了,但這也是金融的特點。杠杠作用過高,一有風吹草動就被放大了。雖然金融對實體經濟確有反作用,但沒有那麼厲害。一旦度過難關,美國實體經濟的復甦還是預計會很快,金融危機的過去也是遲早的。所以,過了這村就沒有那店了。中國要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策略性提高要價,打入全球金融圈的核心區,在國際財富分配的頂端佔有一席之地乃至決定性發言權,獲取最大的國家利益。當然,這需要非常高超的技巧和戰略手段,絕非易事。再持有美國債券來獲取那麼一點收益毫無價值,哪怕買下一兩家頂級投行、商行都不是目標,因為金融機構的生命在於人才,光有殼子沒有意義,關鍵是要毫不客氣地用手中的砝碼,為自己爭取最大化利益,爭取到金融業的發言權、游戲的主導權、規則制定權,至少也要奪回一批重要商品的定價權。只有這樣,中國經濟才能打個翻身戰,一躍從製造大國升為真正的經濟強國。但不得不說,以現有主事官僚的眼光、境界和能力,和國內現有的人才儲備,來做這樣的大事,難度很大很大。一旦做的不好,反而有可能引火燒身,加大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的災難性影響。所以,我只是說「如果」。危機和機遇總是錢幣的兩面。然而,一個大國的躍升從來都不是那麼容易,要經歷種種曲折、千錘百煉,但關鍵時候能不能抓住轉折機遇,造就了大國和強國的差別。想想美國1929年大危機之後的鳳凰涅盤、不僅成功擺脫危機反而一躍為世界第一超級強國,興盛至今。每一次危機,都是一次機遇,越大的危機,越大的機遇。中國能不能抓住這次機遇??這方面新加坡的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對美林的股份收購可以作為一個成功的經驗案例來借鑒。但作為一個大國的戰略,中國的眼光需要比這大很多才行。美國銀行以500億美元股份收購美林,美林最大股東淡馬鍚控股因而受益,估計賺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新加坡財富基金淡馬錫由去年12月開始,陸續斥資59億美元入股美林,買入約14%美林股權,根據彭博資料,淡馬錫買美林股份,平均作價每股23.11美元。美銀透過股換股方式買美林,出價相等於每股29美元,較美林9月12日收市價每股17.05美元,溢價達70%。 狼 回答採納率:21.0% 2008-09-22 08:35 檢舉雷曼兄弟這家超過150年的金融「巨鱷」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季節,終於支撐不住,落得個「破產申請」慘淡下場,讓國人對大洋彼岸的「次貸危機」重新評估。受該事件影響,昨日中國銀行股大面積跌停,招商銀行也在跌停之列。今日,招行發布了持有雷曼兄弟債券的公告,所持債券即使全部損失,也僅僅影響每股收益0.0324元/股,實質性影響很小。但心理脆弱的投資者是否會理性對待,還得拭目以待。「雷曼兄弟面臨破產!」——這一消息對全球股市的影響可謂立竿見影,然而其帶來的影響或許才剛剛開始顯現!繼昨日華安基金公司公告旗下華安國際配置基金受到雷曼兄弟事件影響之後,今日招商銀行(600036,收盤價16.07元)也發布了受累於雷曼兄弟的消息,公告稱,公司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共計7000萬美元。業內人士指出,面對昨日銀行股的齊齊跌停,這一不利消息的發布,又可能被市場所放大。實質性影響有限今日,招商銀行發布公告稱,截至公告日,公司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敞口共計7000萬美元;其中高級債券6000萬美元,次級債券1000萬美元。公告同時稱,公司將對上述債券的風險進行評估,根據審慎原則提取相應的減值准備。7000萬美元——摺合成人民幣大約相當於4.77億元,這一數字對招商銀行的影響會有多大呢?如果招商銀行對持有雷曼兄弟發行的債券計提10%的減值,那麼損失將會為4770萬元。按照招商銀行總股本147.07億股計算,那麼影響每股收益將僅僅為0.0032元/股;如果招商銀行對7000萬美元計提50%的壞賬准備,那麼對每股收益造成的影響也只有0.0162元/股;即使作最壞打算,對這7000萬美元進行全額壞賬計提,那受到的影響也不過僅為0.0324元/股,這一數字與招行今年中期每股收益0.9元相比,顯然所佔比重是相當之小的。因此,民族證券分析師認為,招商銀行雖然對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的債券沒有計提相應減值准備,但這一事件即使作最壞打算,給招行帶來的實質性影響也相當有限。市場可能反應過度「實質性影響有限!」這是業內人士對招商銀行受累雷曼兄弟事件的評價,但市場會理性對待嗎?昨日,受下調貸款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的影響,銀行股幾乎全線跌停,但與其他銀行股全天不小的波動相比,招商銀行算得上是表現最弱的一隻股票。昨日,招商銀行大幅低開5.32%,之後很快就被大額賣單打到了跌停板上。雖然上午還幾度打開跌停,但午後就被牢牢封在了跌停板上,收盤仍有超過千萬的賣單封在跌停板上,顯然空方的力量是相當強大。招商銀行作為機構的重倉股,昨日被牢牢打到了跌停板上,這充分顯現了機構的態度。今日,招商銀行再度發布受累雷曼兄弟的公告,這會對昨日跌停的股價「雪上加霜」嗎?業內人士認為,招商銀行作為銀行股的龍頭,昨日的走勢相當「疲軟」,而近一個月時間內,機構減持的跡象相當明顯。因此,如果沒有機構的介入,而這一不利消息完全有可能被市場放大,而導致的結果自然就是股價繼續下跌。因此短期內,對銀行股仍然需要謹慎,不宜盲目介入搶反彈。

閱讀全文

與彭博美國純價值投資組合總回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貸款雙人面簽 瀏覽:691
期貨到期沒成交 瀏覽:799
AGF合約基金 瀏覽:479
長富理財地址 瀏覽:188
大唐電器股票 瀏覽:800
股票新華醫療 瀏覽:431
股票退市條件 瀏覽:2
華泰柏瑞量化明選基金本周啟航 瀏覽:327
原油價格對俄羅斯影響 瀏覽:267
tft交易體系 瀏覽:430
招商銀行外匯入帳時間 瀏覽:444
0擼理財 瀏覽:922
國際股票大佬 瀏覽:835
康奈股票 瀏覽:458
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政策 瀏覽:775
2019年4月18號鋁錠價格 瀏覽:783
股票配號和中簽 瀏覽:559
期貨滑點厲害 瀏覽:570
電廠投資估算 瀏覽:557
美年股東投資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