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初——1999年初,國際原油價格基本上穩定在20美元/桶之下運行,只是在版1990年9——10月間,油價出現過瞬權間暴漲,並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兩個月後很快又滑落至20美元/桶之下;1998年底1999年初,國際原油價格曾一度跌至10美元/桶以下。2000年,國際原油價格曾短時間內沖至30美元/桶上方,但很快又跌落至20美元/桶之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8870f5101014yqo.html
② 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石油期貨漲幅
海灣戰爭是1991年1月17到2月28,,1月16收盤26.03美元,1月17收盤19.93美元,2月28收盤18.59美元,最低價是2月25的17.4,漲幅為-28.6%
③ 九十年代初為什麼石油價格會下跌
海灣戰爭的起因是伊拉克佔領科威特
這兩個國家都是重要的產油國。
隨後發生了海灣危機,當時認為戰爭會持續很長時間,伊拉克也聲稱要把科威特變成第二個越南。薩達姆對自己在兩伊戰爭中建立起來的百萬大軍信心十足。美國也對戰爭的前景很不樂觀,當時最樂觀的估計是美軍傷亡在5000人,美國人僅裝屍袋就准備了1萬多。
因此,市場上對石油供應很擔心,石油價格因此高漲。
但是,海灣戰爭在半年的准備之後,僅38天的空襲及百餘小時的地面攻擊就結束。
同時,科威特和伊拉克的產油地也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戰前的產量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所以,石油價格下跌了。
④ 海灣戰爭為什麼導致石油的急劇下跌,而不是上漲
海灣戰爭前,美國總統布希要求國內石油庫存拋售打擊油價,同時,與沙特協商,在美國進攻伊拉剋期間,由沙特確保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穩定。
⑤ 歷史原油最高價147.91的背景
我給你一篇2007-08原油最瘋狂時候的一篇分析報道,裡面詳細的寫出了原油瘋狂的背後原因,僅供參考。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創下歷史最高價的背後
國際原油期貨收盤價創下歷史新高,與前兩次有很大不同。2005年的主要因素是颶風給墨西哥灣沿岸美國石油開采和煉油業帶來的巨大損失。2006年的主要推動因素是中東政局惡化引發的「政治溢價」。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今年油價上漲,主要動力則是基本面的支持——市場供需不平衡。
2003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率已連續四年超過4%,是二戰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個經濟高速發展階段。盡管油價持續走高,但在經濟強勁增長的基礎上,各國對石油的需求不斷上升。
國際能源機構最新發表的報告預測,今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將達到8600萬桶,比去年增加2%,而2006年較2005年的增速僅為0.9%。
國際能源機構還預計,未來幾年,受世界經濟增長強勁的推動,世界能源需求將繼續走高。到2011年,全球每天所需原油為9580萬桶。
與不斷增長的需求相比,石油供給能否及時跟上?國際能源機構的報告認為,非石油輸出國組織(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產油能力已接近峰值,未來增產空間不大。報告預計,今後5年內,非歐佩克產油國年均增產速度不會超 過1%。為此,國際能源機構呼籲歐佩克將日產量增加100萬桶,以實現全球 原油市場的供需平衡。
歐佩克目前的日產量比去年同期少170萬桶。由於2006年第四季度國際油價大幅回落,歐佩克在2006年11月初將原油日產量削減了120萬桶,2007年2月再次削減50萬桶。在歐佩克實行限產保價措施之後,目前的油價已經較歐佩克第二次減產時上升了將近五成。
美國能源部能源情報署負責人蓋伊·卡魯索近日呼籲,歐佩克今年下半年應提高原油產量,以避免油價過高。如果歐佩克無所作為,美國和全球的石油庫存就會太少,這將導致油價繼續上漲。
面對各方的增產建議,歐佩克卻拒絕增產限價。歐佩克第一大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和礦產資源大臣納伊米近日表示,目前油價持續走高並非由於供應短缺,而是全球性煉油能力不足以及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造成的。歐佩克輪值主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能源部長哈米利也表示,油價走高與歐佩克無關,到目前為止歐佩克還沒有理由增加產量。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原油供給增長放緩是本輪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但煉油能力不足也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2003年和2004年,在全球石油需求分別增長2.4%和3.2%的情況下,煉油能力僅分別增長0.4%和0.3%。
市場分析人士還指出,奈及利亞局勢不穩、伊朗核問題、伊拉克局勢動盪、北大西洋颶風季節的風險、資金流動性過剩背景下的對沖基金進行投機交易活動等因素,也是油價上漲的動力。
綜合上述因素,分析人士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國際油價將在高位運行,一些機構也紛紛調高對油價的預測。
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是9月11日將在維也納舉行的歐佩克部長會議。雖然一些歐佩克成員國拒絕增產限價,但歐佩克秘書長巴德里近日接受澳大利亞媒體采訪時暗示,歐佩克並不希望油價上漲失控,如果油價漲至每桶80美元,歐佩克可能做出增產限價決定。
⑥ 1991年的海灣戰爭的導火索
1991年的海灣戰爭的導火索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海灣戰爭包括3個主要軍事行動:沙漠盾牌行動、沙漠風暴行動和海上攔截行動。聯盟軍隊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1991年2月27日,美國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戰爭結束並於當天午夜停火,伊拉克最終在4月接受了停火協議 。
海灣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在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通過海灣戰爭,美國進一步加強了與波斯灣地區國家的軍事、政治合作,強化了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
(6)1991年海灣戰爭石油期貨價格擴展閱讀
在1980年到1988年的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欠下了一些阿拉伯國家的債,其中欠科威特的債務為140億美元。伊拉克希望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降低石油產量,上漲石油價格,獲利後償還債務。但科威特提高了其產量,造成油價下降,希望以此來迫使伊拉克解決它們之間的邊境爭執。
伊拉克指責科威特借兩伊戰爭的機會在伊拉克境內建立軍事基地。伊拉克聲明,它作為其它阿拉伯國家與伊朗之間的緩沖地在兩伊戰爭中為所有阿拉伯國家做了一個貢獻,因此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應該免除伊拉克的戰爭貸款。伊拉克出於戰略安全考慮,企圖占據科威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灣戰爭
⑦ 1991年海灣戰爭前夕,石油的價格狂漲,誰能給我說說最高是漲到多少美金每桶
海灣戰爭期間,油價最高是90年10月份,大概是每桶41美元,到了91年1月份的時候油價已經下跌很多了,91年1月17爆發戰爭前大概是每桶32美元,只是在戰爭最初兩小時漲到每桶35美元,之後一直是下跌的!
如果你想了解得更多,下面這個網址對你有用
http://www.cnki.com.cn/Journal/J-J3-GJJJ.htm
⑧ 海灣戰爭導致石油價格上漲的原因
所有商品的價格都是隨著供需量來變化的,就好比大家都知道黃金很值錢,為什麼版值錢呢?就是因為它稀權少,假如有一天地球上的石頭都變成黃金了,那就是供大於求的時候價格就會下降,石油同理,打仗的時候社會動盪加劇,企業想規避風險或者工人因戰爭逃亡,導致石油輸出減少價格上漲,另外一個方面,打仗需要燃料,飛機坦克軍艦都需要石油,當大家都需要石油的時候,供不應求,價格就自然的上漲了
⑨ 為什麼1991年海灣戰爭印度盧比貶值
印度1991年危機回顧:印度1991年的國際收支危機是由貨幣大幅貶值和嚴重的經常賬目赤字造成的。由於海灣戰爭的爆發,印度原油進口賬單被推高,危機被進一步被加劇。出口下降,投資者撤出復雜事宜。隨著度財政赤字大幅上升,最終引發了對外支付危機。1991年6月,印度外匯儲備縮減至12億美元,瀕臨對外支付義務的違約。當時的看守政府通過抵押其67噸的黃金儲備,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緊急貸款23億美元。
⑩ 海灣戰爭後石油漲價了嗎
其實是跌了。當初無非是短時間內暴漲,然後就是一路暴跌,戰爭結束後油價更是長期在20多美元的地位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