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理財產品年化收益多少受法律保護
國家政策明確規定,借款利率超出24%的部分,法律不予以保障。那麼現在這些利率過高的平台,算上其運營成本,就只存在兩個可能:要麼平台在虧本,要麼借款人利率超出24%。不管是哪種情況,對投資人來說都是極其危險的。
一般情況下,像投理 想這種風險較低的車貸理財,最高也15.6%的收益而已,所以出現高息就一定要謹慎。
(1)國家規定投資利率多少受法律保護擴展閱讀:
申購基金:
定期定額申購基金很適合工薪族達到強制儲蓄的目標。已上市的各種開放式基金的數目已達到上百隻,它們的主發行渠道就是銀行。
那麼,經常光顧銀行的工薪族,不妨選定其代銷的某隻基金,跟銀行簽訂一個協議約定每月扣款金額,以後每月銀行就會從你的資金賬戶中扣除約定款項,劃到基金賬戶完成基金的申購。
這種方式有利於分散風險,長期穩定增值。這種投資法,不必掌握太多的專業知識,不必費心選定購買的時點,只需耐心一些堅持中長期持有,並且在一般情況下,基金定投的收益會高於零存整取的利息。正因為此,它甚至是工薪族為孩子儲備教育金或籌劃養老金的一個優良選擇。
定期定額買基金,選定哪只基金特別重要。一般來說,這種投資方式適合股票型基金或偏股票型混合基金,選擇的重要標準是看它的長期贏利能力。
⑵ 國家規定的合法利息是多少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中第二十六條規定:國家規定的合法利息是不超過年利率36%。
從上可見,自2015年9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施行後,高利貸的標准不再以是否超過年利率24%為標准,而以是否超過36%為標准,也就是說年利率不超過36%的都不屬於高利貸。
拓展資料:
利息是指貨幣持有者 (債權人) 因貸出貨幣或貨幣資本而從借款人 (債務人) 手中獲得的報酬。包括存款利息、貸款利息和各種債券發生的利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利息的源泉是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利息的實質是剩餘價值的一種特殊的轉化形式,是利潤的一部分。
馬克思主義認為利息實質是利潤的一部分,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貨幣本身並不能創造貨幣,不會自行增值,只有當職能資本家用貨幣購買到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才能在生產過程中通過雇傭工人的勞動,創造出剩餘價值。而貨幣資本家憑借對資本的所有權,與職能資本家共同瓜分剩餘價值。
利息作為企業的資金佔用成本已直接影響企業經濟效益水平的高低。企業為降低成本、增進效益,就要千方百計減少資金占壓量,同時在籌資過程中對各種資金籌集方式進行成本比較。全社會的企業若將利息支出的節約作為一種普遍的行為模式,那麼,經濟成長的效率也肯定會提高。
⑶ 利息超過多少不受法律保護
按照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
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按規定,網貸年利率超過36%的部分就不受法律保護了。
也就是說,如果貸款年利率超過了24%,但是沒有超過36%,這中間的利息可以雙方互相協商是否需要還款,如果年利率沒有超過24%,那麼利息就需要全部歸還的。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康波財經專注於財經熱點事件解讀、財經知識科普,奉守專業、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財經內容,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財經價值。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⑷ 民間借貸最高利息多少之內可以受法律保護
24%。
不超過24%的利息均受保護;超過24%不到36%的利息看做自然債務,給了的不版用還,權沒給的不能再要;超過36%的部分一律不保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4)國家規定投資利率多少受法律保護擴展閱讀:
借貸雙方沒有約定利息是否支持借期內利息
借貸雙方沒有約定利息,出借人主張支付借期內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自然人之間借貸對利息約定不明,出借人主張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間借貸的外,借貸雙方對借貸利息約定不明,出借人主張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民間借貸合同的內容,並根據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
⑸ 民間借貸的合法性,多少利率是受法律保護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
第三十條 出借人與借款人既約定了逾期利率,又約定了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出借人可以選擇主張逾期利息、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也可以一並主張,但總計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十一條 沒有約定利息但借款人自願支付,或者超過約定的利率自願支付利息或違約金,且沒有損害國家、集體和第三人利益,借款人又以不當得利為由要求出借人返還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借款人要求返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除外。
民間借貸的注意事項。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四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
(一)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又高利轉貸給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業借貸或者向本單位職工集資取得的資金又轉貸給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借款人借款用於違法犯罪活動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
⑹ 存款利率多少不受法律保護還有理財利率多少就算是高風險投資
300萬買短期理財月入萬元方案
一位網友在微博上晾曬自己賣房後的新生活方式。「把房賣了,300萬。一半買理財產品,一半存活期。一個月一萬多的利息,足夠租房、旅行、閱讀……是時候為自己活著!」這樣的生活著實愜意,但他說的理財方式真的能享受每月1萬多元的收入嗎?專家指出,根據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實際情況,這樣的收益水平是不可能的。
150萬元買理財 月入1萬不現實
專家稱,人民幣活期存款的基準利率為0.35%,即使上浮10%也只有0.385%,如果300萬元中的150萬元存活期,一年能有5775元的收入,平攤到每月是481元。對這名網友來說,活期存款的利息收入基本可以忽略。
「最近比較穩健的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基本在4%-5.5%之間,如果150萬元全部買了年化收益率5.5%的理財產品,一年的收益應為82500元,摺合每月有6875元。但如果購買一年期的理財產品,收益只會到期兌付,不可能每月付息。」專家算完賬後表示,靠150萬元的銀行理財產品不可能每月坐享10000多元的收入。
「如果所投資的理財產品是其他渠道的高收益產品,倒是有可能。但投資者要承擔更高的風險,本金也沒有保證。」專家計算後表示,150萬元的本金享受每月1萬多元的收入,摺合年化收益率要在8%以上,目前絕大多數銀行的理財產品都達不到這一水平。信託符合要求,但信託並不保本,而且收益一般是一年或兩年到期後支付。至於與股票市場相關的理財產品,風險和波動都比較大,可能這個月能賺10%,下個月就要虧本。「這些理財方式都不能長期穩定地提供每月1萬多元的收入。」
300萬買理財月收1萬多元
那麼,如果300萬元賣了房子的網友希望每月靠理財產品獲取1萬多元的穩定收入,有什麼辦法呢?專家認為必須把客戶賣房所得300萬全部用來理財,而且還只能買一些短期的理財產品。
他提出三種可行方案:一是購買期限在33天,預期年化收益率5.0%的產品,300萬本金,每月可領取收益12328.77元;二是購買建信周盈安心理財基金,無交易費率,以一周為周期滾動運作,預期年化收益率4.5%左右,300萬本金,每月可領取收益11095.89元;三是將資金分兩部分,100萬本金,做期限33天,預期年化收益率5.0%的理財,每月可領取收益4109.59元;200萬本金,做期限120天,預期年化收益率5.4%的理財,到期可領取收益35506.85元;平均到每月可領取12986.30元。
不過,專家提醒投資者,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有波動周期。一旦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而未來的房租還繼續上漲,會對這名客戶的每月收入產生很大影響。
300萬元存一年活期利息剛過萬元
如果這位網友賣房所得的300萬元全部存進銀行,則收入要大大減少。現行活期存款基準利率是0.35%,以上浮至頂的0.385%計算,一年的利息只有11550元。如果存成定期,中國的定存最短期限是三個月,基準利率是2.6%,最多能達到2.86%,以此計算,每三個月的利息是21450元,假設每個季度都把利息取出,本金繼續做三個月定存,一年的利息收入為85800元,平攤到每月是7150元。現在一年期定存最高利率是3.3%,300萬元能得到99000元利息,摺合每月是8250元。
看到不少網友對此評論表示,這種賣房後租房旅遊的生活方式固然灑脫,但不適合那些拖家帶口且只有一套住房的人群。從理財角度講,現在房價走勢依然堅挺,很多專家認為一線城市房價還有很大上升空間,現在賣房應該不是明智選擇。另有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過去十年的事實證明,房產增值的速度遠超其他理財方式,像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現在賣掉房子特別是唯一房子,未來很可能會後悔。
(來源:網路)
⑺ 有沒有法律規定金融投資的年利率不能超過多少 跪求
最高法院《關於實際車主肇事後期掛扣單位應否承擔責任的復函》的規定「被掛靠單位從掛靠車輛運營中取得利益的,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⑻ 理財收益超過多少不受法律保護
民間借貸超過2分利就不受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