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八大中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特徵是什麼
按照下面的,來寫論文即可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第一次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認識深化了,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
生態文明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後人『乘涼』而『種樹』。可持續發展是不給後人留下遺憾,綠色發展是增加更多綠色投資,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
生態文明建設跟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清潔發展緊密相連。「『綠色發展』和『美麗中國』被寫進報告,是對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的深刻把握和自覺認知,是執政理念的新發展。」
美麗中國是何模樣
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後不是美麗中國,強大富裕而環境污染同樣不是美麗中國。
從我們的工作中,不難看出不科學的發展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在最近幾年的天氣預報工作中,已經能明顯感受到一些地區空氣質量下降,尤其是霧霾天氣明顯增多,范圍越來越大。前幾年是珠三角,這幾年擴展到長三角、京津冀,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空氣質量下降的趨勢越明顯。改革發展讓我們擺脫貧困,我們不要山清水秀卻貧窮落後,但是強大富裕環境質量很差同樣不是美麗的中國。我國生態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從整體看,中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目前,全國森林覆蓋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積超過國土面積的1/5,水土流失面積超過國土面積的1/3,森林資源和生態總量都嚴重不足,與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相差很大。
美麗中國為了什麼
建設美麗中國順應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建設美麗中國,描繪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美好藍圖。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一個具體目標,這順應了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健康水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當前,中國社會正步入一個特殊的環保敏感期,由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也不斷增多,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影響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建設美麗中國,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著力滿足人民群眾生態需求,維護人民群眾生態利益。這不僅是我們黨對人民群眾迫切訴求的現實回應,而且將使我們執政的群眾基礎更加深厚堅實,實現永續發展、長治久安。
美麗中國何處著力
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不是單純的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問題,生態文明要融入各方面和全過程
願景美好,任務艱巨。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早日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
「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山川秀美,對林業建設來說,必須把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作為總攻方向,實現因林而綠、因林而美、因林而富。」生態不文明做法普遍存在,生態文明的理念需要進一步樹立。同時,自然的價值還沒有完全被承認,從社會觀念上講,對財富的擁有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評判幸福的主要標志……
報告指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的確需要全社會的努力。觀念上的更新、消費行為的改變需要政府、企業、媒體、公眾全方位的參與,綠色價值觀引導的綠色政策、綠色生產、綠色消費逐步到位,一個美麗的中國才會如約而至。
對於如何建設生態文明,首先必須轉變生產方式,全面促進資源節約,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嚴格控制開發強度,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與此同時,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最突出的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污染防治力度,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此外,應轉變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改變一些傳統的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改變奢侈消費、劣質消費等習慣。
② 為什麼說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涉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的戰略任務。生態文明是人類在發展物質文明過程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成果,它表現為人與自然和諧程度的進步和人們生態文明觀念的增強。生態文明是人類對傳統文明尤其是工業文明批判超越的結果,是人類文明發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深刻變革。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新的文明理念,摒棄了人類破壞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為,倡導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建設美麗中國,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戰略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以我國基本國情為基礎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自然等方面之間相互協調發展的社會形態和制度,它的內涵和發展要素是隨著中國社會發展進程而不斷豐富和擴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經濟發達、政治民主、文化先進、社會和諧的社會,又是生
態環境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當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資源環境問題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約束時,生態文明必然也必須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總體布局的有機組成部分。必須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以改善生態環境為目標,以培育生態產業為基礎,以發展生態科技為支撐,以健全生態機制為保障,以建設生態文化為引領,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不斷把生態文明建設推向前進。
建設美麗中國,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務。一方面,我國人均資源不足,人均耕地、淡水、森林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 4%和12.8% ,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等資源的人均擁有儲量也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由於長期實行主要依賴投資和增加物質投入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能源和其他資源的消耗增加很快,生態環境惡化問題也日益突出。因此,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不論對於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還是對於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都是至關重要的。
建設美麗中國,是解決生態問題、破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資源環境瓶頸制約的必然選擇。從全球范圍看,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在物質生產取得巨大發展的同時,對地球資源的索取超出了合理的范圍,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其嚴重後果就是全球氣候變化,以及過度開發土地、濫伐森林、過度捕撈、環境污染等所產生的其他負面效應。從我國來看,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多、底子薄,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有限,又處於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人發展的歷史進程中。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不斷增加,能源、水、土地、礦產等資源不足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資源約束趨緊。近年來,重大環境污染事件頻發,給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帶來危害,對社會和諧穩定構成直接威脅。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必須高度重視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總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
未來的長遠大計,是實現中國夢的題中應有之義。必須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
③ 打造美麗中國會給我們什麼好處
「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激發了無數民眾的美好夢想。探討中國生態文明的發展路徑,即在人口多、資源少、環境容量有限的國情下,如何實現中國的工業化、城鎮化,既滿足13億人口物質文化需求的增長,又避免重走發達國家高消耗高排放、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重大課題。目前,中國能源、鋼鐵、水泥消費量位居世界第一,石油、鐵礦石等大宗礦產對外依存度均超過50%,持續高強度的資源開發利用造成不少地區地表塌陷、水資源破壞、生態退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汞排放高居世界前位。因此建設「美麗中國」意味著中國不僅要建設成為一個經濟上有競爭力的、能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國家,而且要「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從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如果說投資、消費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個要素,那麼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則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三大要素。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是傳統經濟發展方式下所產生的問題,只有通過綠色發展、循環發展與低碳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生態文明。
④ 美麗中國控股這家企業怎麼樣
美麗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美麗中國」)是一家專注於生態環保業務投資、建設及運營的香港主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706.HK);
是致力於成為國內領先的生態景觀建設、環境污染治理及環保設施運營領域具備規劃設計、投資建設、運營服務等全業務架構的生態環保運營服務商。
因應國內生態環保行業發展機遇,為快速切入各專業領域並整合專業能力、建立專業團隊,美麗中國發揮上市公司平台優勢, 採取股權合資、
業務合作等多種模式,圍繞產業鏈上下游,發掘各細分領域具備資質、技術、設備及市場等優勢且具備互補效應的領先企業,開展戰略合作,
增強公司的產業鏈一體化業務架構與營運能力,鞏固市場競爭優勢,實現公司生態環保業務的跨越式發展。
美麗中國先後與中國環境保護公司、北京京城環保股份公司、保定方正機械設備公司等業內領先的運營、
技術及製造企業形成戰略合作,協同拓展生態環保市場。
⑤ 建設美麗中國怎麼做
1、投資主體是誰?政府嗎?政府工程沒有效益,腐敗非常多。
2、資金來源?如果是政府,沒有盈餘的財政還要繼續印鈔投資嗎?
⑥ 十八大建設美麗中國的內涵、特徵、和任務是什麼
內涵: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第一次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認識深化了,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
生態文明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後人『乘涼』而『種樹』。可持續發展是不給後人留下遺憾,綠色發展是增加更多綠色投資,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
生態文明建設跟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清潔發展緊密相連。「『綠色發展』和『美麗中國』被寫進報告,是對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的深刻把握和自覺認知,是執政理念的新發展。」
特徵:
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後不是美麗中國,強大富裕而環境污染同樣不是美麗中國。
從我們的工作中,不難看出不科學的發展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在最近幾年的天氣預報工作中,已經能明顯感受到一些地區空氣質量下降,尤其是霧霾天氣明顯增多,范圍越來越大。前幾年是珠三角,這幾年擴展到長三角、京津冀,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空氣質量下降的趨勢越明顯。改革發展讓我們擺脫貧困,我們不要山清水秀卻貧窮落後,但是強大富裕環境質量很差同樣不是美麗的中國。我國生態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從整體看,中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目前,全國森林覆蓋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積超過國土面積的1/5,水土流失面積超過國土面積的1/3,森林資源和生態總量都嚴重不足,與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相差很大。
美麗中國為了什麼
建設美麗中國順應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建設美麗中國,描繪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美好藍圖。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一個具體目標,這順應了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健康水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當前,中國社會正步入一個特殊的環保敏感期,由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也不斷增多,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影響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建設美麗中國,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著力滿足人民群眾生態需求,維護人民群眾生態利益。這不僅是我們黨對人民群眾迫切訴求的現實回應,而且將使我們執政的群眾基礎更加深厚堅實,實現永續發展、長治久安。
任務:
美麗中國何處著力
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不是單純的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問題,生態文明要融入各方面和全過程
願景美好,任務艱巨。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早日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
「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山川秀美,對林業建設來說,必須把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作為總攻方向,實現因林而綠、因林而美、因林而富。」生態不文明做法普遍存在,生態文明的理念需要進一步樹立。同時,自然的價值還沒有完全被承認,從社會觀念上講,對財富的擁有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評判幸福的主要標志……
報告指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的確需要全社會的努力。觀念上的更新、消費行為的改變需要政府、企業、媒體、公眾全方位的參與,綠色價值觀引導的綠色政策、綠色生產、綠色消費逐步到位,一個美麗的中國才會如約而至。
對於如何建設生態文明,首先必須轉變生產方式,全面促進資源節約,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嚴格控制開發強度,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與此同時,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最突出的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污染防治力度,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此外,應轉變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改變一些傳統的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改變奢侈消費、劣質消費等習慣。
⑦ 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了「美麗中國」的理念是什麼
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第一次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認識深化了,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
生態文明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後人『乘涼』而『種樹』。可持續發展是不給後人留下遺憾,綠色發展是增加更多綠色投資,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
生態文明建設跟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清潔發展緊密相連。「『綠色發展』和『美麗中國』被寫進報告,是對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的深刻把握和自覺認知,是執政理念的新發展。」
⑧ 黨的十八大為什麼提出建設美麗中國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⑨ 國投瑞銀美麗中國混合值得投資嗎
上半年行情收官,基金公司「中考」放榜。據天相統計,公募基金行業資產管理規模首度突破7萬億元大關,其中千億級別基金公司由2015年1季度末的14家增加至24家。作為新千億俱樂部的新秀代表,國投瑞銀基金在2015年上半年實現了規模和業績的雙豐收。該公司截至6月底公募基金規模1157億元,位列全行業前20名;與此同時,該公司旗下國投瑞銀美麗中國混合基金也以「能漲抗跌」的優異表現入圍2015年上半年混合型基金前十名。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國投瑞銀旗下成立滿半年的公募基金全部實現正收益,其中國投瑞銀美麗中國混合基金以93.98%的凈值增長率在132隻同類基金中排名第9。值得一提的是,在6月15日至29日期間的暴跌行情中,滬深300(3885.917, -222.08, -5.41%)指數重挫21.43%,創業板綜指暴跌29.19%,而國投瑞銀美麗中國僅小幅回撤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