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網上做了風險評估,怎麼還是買不了理財產品呢
銀行的理財產品的風險評估因為必須有理財經理的簽字,所以還是需要客戶到網點當面進行風險評估的,好在評估的有效期是一年,這樣評估後,以後再購買同類產品就不需要再做了。
風險評估有兩種方法:
A、從銀行分級來看產品風險
按照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的要求,銀行需對自身的客戶、理財產品進行分級,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五級。有的銀行把理財產品風險分為「低」、「較低」、「中等」、「較高」、「高」至「極高」五級或者六級,另一些銀行則採用從1級至5級風險逐漸遞增的標識方法,比如「R1」——「R5」,這里的R即是英文Risk(風險)的縮寫,通常R1就對應「低」,R5就對應「高」。不同風險評級的產品,只能銷售給對應評級以上的投資者。例如風險評級為R2的產品,原則只能銷售給風險承受度評級為「穩健」及以上的人,不能銷售給評級為「保守型」或「謹慎型」的人。銀行如銷售超出其風險承受力的產品就有誤導銷售的嫌疑。
銀行風險等級一般根據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風險收益特點、流動性等不同因素來設定的。比如銀行常用的五級分類: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平衡型產品(R3)、進取型產品(R4)、激進型產品(R5)五個風險等級,對應不同類型的投資者。
提醒:簡單來說,從投資者最為熟悉也最關心的「是否保本保收益」的角度來看,一般風險級別R1的為保本保收益或保本浮動收益類;R2級別以上的為非保本浮動收益類型,風險依次升高。對於剛接觸理財的用戶來說,建議購買R1、R2級別的理財產品。
此外,不同評級的產品起點金額也會不同。例如,有的銀行規定,風險評級為一級和二級的理財產品,單一客戶銷售起點金額不得低於5萬元;風險評級為三級和四級的理財產品,單一客戶銷售起點金額不得低於10萬元;風險評級為五級的理財產品,單一客戶銷售起點金額不得低於20萬元。
同一款產品投資門檻越高,其預期收益率也會越高。比如同一款產品會設定5萬元、20萬元、100萬元等不同的起售金額,對應的收益也會逐漸增高。
B、從投資范圍來看產品風險
如果覺得從銀行分級來看產品的投資風險還不夠直觀的話,也可以從產品的投向上來判斷其風險。
R1和R2級:投資范圍基本一樣,多為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債券,資金拆借、信託計劃及其他金融資產等,並且規定了各類資產的比例。這兩者的主要區別也在於,具體品種的投資比例不同。通常來看,R1級別投資低風險部分的比例更高,R2級別投資相對高風險的比例更高,且R1級別的產品通常具有保本條款,也就是我們常見的「保本保收益類」或「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本金基本是不會損失的。
R3級:這一級別的產品除可投資於債券、同業存放等低波動性金融產品外,還可投資於股票、商品、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後者的投資比例原則上不超過30%。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有一定的本金風險,結構性產品的本金保障比例一般在90%以上,收益浮動且有一定波動。
R4級:該級別產品掛鉤股票、黃金、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的比例可超過30%,不保證本金償付,本金風險較大,收益浮動且波動較大,投資較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虧損的可能性較高。
R5級:該級別產品可完全投資於股票、外匯、黃金等各類高波動性的金融產品,並可採用衍生交易、分層等杠桿放大的方式進行投資運作。本金風險極大,同時收益浮動且波動極大,投資較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當然,對應的預期收益也會較高。
提醒:掛鉤型產品中保本浮動收益或保本保最低收益一般也屬於R2級別。R1級別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3%-5%,如果超過5%到8%或者更高,那就要小心了,很可能這款產品存在虛假銷售。
B. 天天基金網上為什麼要做風險測評,有什麼用
根據這些試題大概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喜好。
從側面去提醒自己在選擇基金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這種風格去選擇,不要選擇到風險過高的基金,以免發生虧損無法承受。
其實這些測試是銀監會或證監會要求做的,在基金開戶,證券公司開戶等時候都會填寫。
C. 基金投資者在投資前,一定要填寫風險測評問卷吧,它的評估標準是怎樣的
法律法規規定,經營機構在銷售產品或者提供服務的時候,應當了解投資者的姓名住址等基本信息、財務狀況、投資經驗、風險偏好等信息,並將投資者劃分普通投資者與專業投資者。
國泰元鑫友情提示:填寫風險測評問卷有利於投資者在基金認購過程中應當注意核對自己的風險識別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與自己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產品。
對於普通投資者,要根據投資者信息表、風險測評問卷以及其它相關材料,對普通投資者風險等級進行綜合評估,將其風險承受能力至少分為C1、C2、C3、C4、C5五個等級,不同等級的風險承受等級對應購買不同風險等級的產品。
風險等級可根據投資者年齡、財務狀況、投資經驗、投資知識、投資期限以及客戶對本金損失的容忍程度、可接受的虧損比例、可忍受持續虧損的時間進行判定。比如,國泰基金針對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基金投資風險測評問卷中提到就明確提出,選擇並購買具有對應風險收益特徵的產品:
1、C1 型中的風險承受能力最低類別者:僅可以購買風險等級為 R1 級的產品
2、C1 型(除風險承受能力最低類別者):可以購買風險等級為 R1 級的產品
3、C2 型客戶:可以購買風險等級為 R2 級及以下的產品
4、C3 型客戶:可以購買風險等級為 R3 級及以下的產品
5、C4 型客戶:可以購買風險等級為 R4 級及以下的產品
6、C5 型客戶:可以購買所有風險等級的產品
D. 如何讓投資者風險測評更靠譜
不難看出,要麼是該基金管理公司的營銷人員還不夠專業,還沒有從投資理財的角度完全掌握投資者風險測評的真實內涵;要麼該公司的投資者風險評估環節是在走應付監管者關於基金適銷性要求的過場。畢竟,除了生命周期等定向、定時動態資產配置類基金以外,沒有哪一種其他類型的基金不通過基金組合就能夠滿足投資者的理財需求。風險測評的目的,就是幫助投資者建立適合自己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力的基金投資組合。基金或者其他投資理財產品的銷售機構應該圍繞這一根本目的來設計和執行投資者風險測評方案。
E. 所有的理財平台都要求對投資人進行風險測評嗎
金匯金融為了保障投資者權益,對平台金融產品進行分級,對用戶進行風險承受能力測評,鼓勵用戶提供資產證明、使得用戶盡可能購買符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