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注冊會計師會計這科,長期股權投資這章,對被投資單位損益調整,1,如何區分辨別對投資時點的調整還是對
一:共同控制是按照約定對某項經濟活動共有的控制,體現為任何一方不能單獨控制合營企業。
二:重大的影響是對一個企業的財務或是經營政策有參與決策的權利,但是不能控制。體現為在單位的董事或是類似的機構派遣代表,參與政策制定,向被投資單位提供重要的技術資料等。
投資時點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不同指的是被投資單位在投資單位投資時其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不同,投資單位認可的是按照公允價值,那麼在相關資產處置或是折舊的時候,投資單位認可的就是按照公允價值核算,所以如果是評估增值的話,比如說存貨,當期出售的話,就要調減當期的凈利潤。
而對於內部交易來說,在內部交易當期是需要調減未實現的內部交易損益的,在以後期間是要增加已經實現的內部交易損益的金額的。
B. 合營方與共同經營之間的購銷屬於構成業務與不構成業務下,會計處理的主要區別怎樣為什麼
一、共同經營中,合營方的會計處理
(1)一般會計處理原則
合營方應當確認其與共同經營中利益份額相關的下列項目,並按照相關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一是確認單獨所持有的資產,以及按其份額確認共同持有的資產;
二是確認單獨所承擔的負債,以及按其份額確認共同承擔的負債;
三是確認出售其享有的共同經營產出份額所產生的收入;
四是按其份額確認共同經營因出售產出所產生的收入;
五是確認單獨所發生的費用,以及按其份額確認共同經營發生的費用。
合營方可能將其自有資產用於共同經營,如果合營方保留了對這些資產的全部所有權或控制權,則這些資產的會計處理與合營方自有資產的會計處理並無差別。
合營方也可能與其他合營方共同購買資產來投入共同經營,並共同承擔共同經營的負債,此時,合營方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相關規定確認在這些資產和負債中的利益份額。如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來確認在相關固定資產中的利益份額,按照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准則來確認在相關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中的份額。
共同經營通過單獨主體達成時,合營方應確認按照上述原則單獨所承擔的負債,以及按本企業的份額確認共同承擔的負債。但合營方對於因其他股東未按約定向合營安排提供資金,按照我國相關法律或相關合同約定等規定而承擔連帶責任的,從其規定,在會計處理上應遵循《企業會計准則第13號——或有事項》。
合同安排通常描述了該安排所從事活動的性質,以及各參與方打算共同開展這些活動的方式。例如,合營安排各參與方可能同意共同生產產品,每一參與方負責特定的任務,使用各自的資產,承擔各自的負債。合同安排也可能規定了各參與方分享共同收入和分擔共同費用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合營方在其資產負債表上確認其用於完成特定任務的資產和負債,並根據相關約定確認相關的收入和費用份額。
當合營安排各參與方可能同意共同擁有和經營一項資產時,相關約定規定了各參與方對共同經營資產的權利,以及來自該項資產的收入或產出和相應的經營成本在各參與方之間分配的方式。每一個合營方對其在共同資產中的份額、同意承擔的負債份額進行會計處理,並按照相關約定確認其在產出、收入和費用中的份額。
(2)合營方向共同經營投出或者出售不構成業務的資產的會計處理
合營方向共同經營投出或出售資產等(該資產構成業務的除外),在共同經營將相關資產出售給第三方或相關資產消耗之前(即,未實現內部利潤仍包括在共同經營持有的資產賬面價值中時),應當僅確認歸屬於共同經營其他參與方的利得或損失。交易表明投出或出售的資產發生符合《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以下簡稱「資產減值損失准則」)等規定的資產減值損失的,合營方應當全額確認該損失。
(3)合營方自共同經營購買不構成業務的資產的會計處理
合營方自共同經營購買資產等(該資產構成業務的除外),在將該資產等出售給第三方之前(即,未實現內部利潤仍包括在合營方持有的資產賬面價值中時),不應當確認因該交易產生的損益中該合營方應享有的部分。即,此時應當僅確認因該交易產生的損益中歸屬於共同經營其他參與方的部分。
(4)合營方取得構成業務的共同經營的利益份額的會計處理
合營方取得共同經營中的利益份額,且該共同經營構成業務時,應當按照企業合並准則等相關准則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二、對共同經營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參與方的會計處理原則
對共同經營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參與方(非合營方),如果享有該共同經營相關資產且承擔該共同經營相關負債的,比照合營方進行會計處理。即,共同經營的參與方,不論其是否具有共同控制,只要能夠享有共同經營相關資產的權利、並承擔共同經營相關負債的義務,對在共同經營中的利益份額採用與合營方相同的會計處理。
否則,應當按照相關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對其利益份額進行會計處理。例如,如果該參與方對於合營安排的凈資產享有權利並且具有重大影響,則按照長期股權投資准則等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如果該參與方對於合營安排的凈資產享有權利並且無重大影響,則按照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准則等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向共同經營投出構成業務的資產的,以及取得共同經營的利益份額的,則按照合並財務報表及企業合並等相關准則進行會計處理。
C. 對長期股權投資了解的幫忙解惑下,以下的會計分錄中其他業務收入等數據怎麼來的
原材料出售,不是計入其它業務收入的嗎?
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就是以公允價值計量,所以等同於出售價。
D. cpa長期股權投資問題
不構成業務,就是投資的標的企業不具有投入、產出的能力,該投資不能按企業合並進行會計處理,只能按購買資產進行會計核算。
E. 企業的業務構成是什麼意思
對於不構成業務的情況,其實質和核心就是按照權益性原則處理,對於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的份額不確認商譽和營業外收入,而是按照權益性交易的原則處理調整資本公積。
背景:
某公司b雖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但其所擁有的資產不具備《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及其應用指南和講解所規定的構成「業務」所需的「投入」和「加工處理過程」兩項基本要素,因而不構成企業合並會計准則所指的一項「業務」。這種情況常見於房地產、采礦等行業中,因為直接轉讓房地產或者轉讓一項礦業權的稅負可能較重,或者為了歸避法律法規對直接轉讓資產的限制,因此轉讓方常常採用將其注入一個公司法人的架構內,再轉讓該公司股權的形式實現資產轉讓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被轉讓的標的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可能僅有一項價值較大的資產(例如,尚未進入實質開發階段的土地使用權、探礦權或采礦權等),其餘資產(如有)的價值很小,並且與該項主體資產之間缺乏有機聯系,因此在股權轉讓的時點,標的公司自身並無業務活動。
a公司取得了b公司80%的股權,b公司僅持有一幢房屋,因而在股權交易的時點並不構成一項「業務」。b公司的另外20%股權由非關聯方m公司持有。
該幢房屋於股權轉讓日的公允價值為200萬元,與b公司股權的整體公允價值一致。a公司取得b公司80%股權所支付的購買對價款是160萬元(200萬元×80%)。該項交易安排並未導致b公司的各股東之間形成對b公司的共同控制,即少數股東m公司除了享有《公司法》所規定的作為b公司股東的一般權利以外,並無其他特殊權利。因此,a公司在交易後可以控制b公司,包括對涉及b公司的財務、經營政策的單方面決定權,例如該房屋的運作和營銷模式、該房屋的再開發或出售等,而無需取得少數股東m公司的同意。
解答:
a公司作為購買方,應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33號——合並財務報表》的相關規定,自購買日起將b公司納入其合並財務報表范圍,並就少數股東m按照股權比例在b公司的凈資產中享有的權益份額,在合並財務報表上列報為少數股東權益。
a公司在其個別財務報表中,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記錄其取得b公司80%股權的交易: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1,600,000
貸:銀行存款
1,600,000
a公司在其合並財務報表中應編制如下合並抵銷分錄:
借:b公司凈資產
2,00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1,600,000
少數股東權益
400,000
F. 構成業務為什麼不抵消注會會計 構成業務不能抵消聯通
合營企業構成業務和不構成業務的區別?
回答: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是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時進行初始計量確定的,取決於哪種長期股權投資形式。
入賬價值的金額是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後續計量確定的,取決於後續計量是成本法還是權益法。
一般來說,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就是其初始投資成本,只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即權益法下,當初始投資成本小於取得投資時應享有的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時,應該先對初始投資成本進行調整,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
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和入賬價值的金額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初始投資成本就是投資企業付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相關稅費,入賬價值則是投資當天計入長期股權投資賬戶的金額。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時,入賬價值等於初始投資成本,差額為商譽,商譽不單獨確認;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時,按照享有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差額確認為營業外收入。
G. 什麼是會計中的構成業務,不構成業務
構成來業務是指企業內部某些生產源經營活動或資產負債的組合,該組合具有投入、加工處理和產出能力,能夠獨立計算其成本費用或所產生的收入。
不構成業務,就是指不符合上述條件。舉個例子理解,比如甲公司購買了乙公司的一個辦事處,該辦事處並不構成業務。這里的業務是指企業內部某些生產經營活動或資產負債的組合,該組合具有投入、加工處理過程和產出能力,能夠獨立計算其成本費用或所產生的收入,但一般不構成一個企業、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比如分公司。一般對於兩個企業之間,如果能夠達到控制,就是形成企業合並的。對於不構成業務的情況,其實質和核心就是按照權益性原則處理,對於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的份額不確認商譽和營業外收入,而是按照權益性交易的原則處理調整資本公積。
H. 合並中被控制方不構成業務是什麼意思
是指被合並公司沒有生產經營只有現金,主要看貨幣資金和實收資本是不是差不多,而且別的科目都沒有變化。這就是不構成業務,不夠成業務的購買叫權益性資產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