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歷史上6次並購浪潮對中國有何意義和借鑒
都伴隨著大規模的並購浪潮。
而反觀中國,資本市場上的並購活動多表現為政策驅動、 制度驅動,而不是技術驅動、產業驅動。這是轉型經濟體在特 定階段的特殊現象,並不能代表並購市場的未來發展潮流。
第三,金融創新是重要的外部推動力量。大規模並購交易 的實現,依賴於可行的支付工具,包括發行普通股、優先股及 債券、衍生品等。在第四次並購浪潮中,「垃圾債券」、「杠桿 收購」等金融創新,使得「以小搏大」成為可能,並購形式 更加多樣化。
而反觀中國,目前資本市場上的並購支付工具有限,並購 融資渠道狹窄,限制了並購市場的繁榮。
第四,投資銀行在並購浪潮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第 一次並購浪潮中,摩根、希爾等投資銀行家的策劃,推動了鋼 鐵、鐵路等行業整合。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高盛集團等 獨立投行的崛起,投資銀行廣泛參與並購交易,到第五次並購 浪潮時,各大投行從並購業務中都獲得了不菲的傭金,有的甚 至超過了其他投行業務收入。
而反觀中國,並購財務顧問業務目前更多體現為通道業 務、牌照業務,投資銀行能夠發揮創造性的空間有限。 從19世紀末至今,美國經歷了 6次比較大的並購浪潮。
第一次浪潮發生於1893年美國第一次經濟危機之後,高 峰期為1898—1903年,結束於1904年。這輪並購浪潮的主要
特徵是橫向並購,目的是擴大企業規模,提高市場佔有率,實 現規模效益,抵禦經濟危機的風險。通過並購導致的企業形式 首推託拉斯,其最直接的結果是企業數量的急劇減少和單個企 業規模的迅速膨脹,同時產生了一大批壟斷性的企業集團。
第二次浪潮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與第一次浪潮相比, 此時橫向並購雖然仍占較大比重,但同時出現了相當規模的縱 向並購,寡頭及規模經濟仍是此次並購的重要動機。一個副產 品是,並購後公司的形式雖然仍以控股為主,但並購所導致的 產權結構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即並購並未導致企業產權的絕 對集中,相反,各股東的持股率越來越低。這次並購浪潮,奠 定了美國工業結構的基礎,更重要的是確立了現代企業管理的 基本模式,即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最後分離。1929年爆發 的美國經濟危機導致該次並購浪潮的終結。
第三次浪潮始於20世紀50年代,在60年代後期達到高 潮。此次並購浪潮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混合並購超過橫向並 購居於主體地位,二是跨國並購異軍突起。由於全球經濟一體 化的萌芽,大企業經營的空間分布開始出現多樣化發展的趨 勢,但同時也給專業化的中小企業發展留下一定空間。至70 年代初,美國企業的總數比50年代初增長了 80%以上。本次 浪潮因石油危機而平息下來。
第四次浪潮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1985年進入高峰期。 此次並購浪潮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從並購規模上看,各年 並購交易的支付總額大幅提高,大型並購的數量大幅增加;其 二,由於杠桿收購策略的運用和垃圾債券融資手段的出現,出 現了「小魚吃大魚」的案例。此外,跨國並購初露端倪。
第五次浪潮於20世紀90年代初緊接著第四次浪潮迅速掀 起。這是一次國際化的浪潮,主要發生在信息產業、民航、鐵 路、軍工和金融等行業,無論是並購企業還是目標公司的規
模 都很大。這次浪潮有4個新的特點:一是在總規模上創造了歷
第一部分產業性並購I
史記錄;二是相當多的並購發生在巨型跨國公司之間,出現了 明顯的強強聯合趨向;三是金融業的並購明顯加劇;四是大多 數企業放棄了杠桿收購,改以投資銀行為主操作。此次浪潮的 顯著特點是基本以友好兼並為主,進行主動的強強聯合,顯示 出現代企業經營中的「策略聯盟」。
第六次浪潮在2003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第五次並購浪潮 結束後三年即發生;2006年,並購浪潮達到高峰;到2007年 次貸危機展開,第六次並購浪潮逐漸退去。相對於前五次並購 浪潮,尤其是剛剛過去不久的第五次並購浪潮,第六次並購浪 潮有以下顯著特點:①資源收購大量發生;②PE基金的廣泛 參與;③現金支付比例提高;④估值回歸理性。管理層盲目自 信的情緒有所調整,競爭要約等哄抬並購價格的情況有所減 少,被收購方的估值水平回歸理性。
通過分析美國
歷史
上6次並購浪潮,我們發現以下規律可 供中國借鑒:
第一,6次並購浪潮都發生在美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時 期,同時也是股市繁榮時期,「牛市」更容易激發並購活動。 如下圖所示,陰影部分代表了並購浪潮持續的年份。
國實際GDP(取對數)----道瓊斯指數(取對數) 並購浪潮與宏觀經濟、股票市場景氣程度的關系示意圖
第二,技術革命是企業並購的內生動力和催化劑。新興技 術的出現和成熟給產業格局帶來劇烈震盪,幾乎每次技術革命
❷ 中國古代的名人理財案例有哪些
1.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踐一戰滅吳的大智者范蠡,堪稱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和開創個人致富記錄的典範。
陶朱公根據市場的供求關系,判斷價格的漲落,即」論其(商品)有餘和不足,則知(價格)貴賤。」他發現價格漲落有個極限,即貴到極點後就會下落;賤到極點後就會上漲,出現」一貴一賤,極而復反」的規律。因為一種商品價格上漲,人們就會更多地生產,供應市場,這就為價格下跌創造了條件。相反,如果價格太低,就打擊了積極性,人們就不願生產,市場的貨物也就少了,又為價格上漲創造了條件。
2.呂不韋,戰國末年衛國人,古今中外第一風險投資商。
他以投機商業的手段投機政治,並不是讓人只要金子,不要銀子。面對現實中要有準確的把握,對市場前景進行理性分析,呂不韋崇尚的更多的是投資方面,喜歡去發掘一些有潛力、價值被低估的物品,然後低價買進,再高價賣出,來賺取差額獲得利潤。當然投資這些領域,你一定要懂行。
3.蘇軾,北宋人,控制自己的開支
他為了能節約開支,每月將自己的4500文錢俸祿,分成30份用繩子串起掛在房梁之上,每天需要使用的就取下一串來使用。如果每天沒用完的錢,他便用繩子重新串下來。而且規定自己每天開銷控制在150文錢以內的,這樣通過方法也控制自己一定的消費。
4.白圭,戰國人,後人稱「商聖」他不貪圖眼前小利,善於推測觀測市場的走勢,然後抓住最佳投資時機,來獲得最大收益。
喜歡觀察市場情況,當穀物成熟時,他買進糧食,出售絹帛綿絮;當蠶繭養成時,他買進絹帛綿絮,出售糧食,從而賺取中間的差價。
知道了中國古代人的理財方式,其實我們可以明白,理財方法千變萬變,卻不會離開幾條最基本的原則,省錢、控制消費、關注行情、抓住投資機會。
❸ 中國保險發展歷程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壽險公司,總部位於北京。作為《財富》世界500強和世界品牌500強企業——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的核心成員,公司以悠久的歷史、雄厚的實力、專業領先的競爭優勢及世界知名的品牌贏得了社會最廣泛客戶的信賴,始終占據國內保險市場領導者的地位,被譽為中國保險業的「中流砥柱」。
歷史悠久的中國人壽
中國人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同齡,是國內最早經營保險業務的企業之一,肩負中國壽險業探索者和開拓者的重任,走過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深諳國內壽險市場經營之道。在長期為國內市場和客戶服務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發展成為國際上知名的大型保險企業。
·2007年1月9日,公司回歸國內A股上市,自此公司成為國內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險企業。
·2003年12月17和18日,公司分別在紐約和香港上市,並創造當年全球最大規模的IPO。
·2003年6月30日,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加快了改革發展的步伐,組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並獨家發起設立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
·1996年,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成立,中國人壽開始邁入專業化經營人壽保險業務的時代。
·1949年10月,中央政府批准組建了國內唯一的保險公司,由此開啟了中國人壽的發展元年。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太平洋保險」)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保險集團公司,總部設在上海,注冊資本77億元,2007年12月2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中國太保,股票代碼為601601。
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以「誠信天下,穩健一生,追求卓越」為核心價值觀,積極推動可持續價值增長,不斷為客戶、股東、員工、社會和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為社會和諧做出貢獻。
中國太平洋保險旗下擁有太平洋壽險、太平洋產險和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等專業子公司,擁有雄厚的實力,保持持續領先的市場地位。截至2008年末,總資產為3193.9億元,凈資產487.4億元。2008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940.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6%,就市場份額而言,太平洋產險為中國第二大產險公司,太平洋壽險為中國第三大壽險公司。
中國太平洋保險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營銷網路和多元化服務平台,目前擁有5400餘個分支機構,6.4萬余名員工與22多萬名營銷員,為全國超過3600萬名個人客戶和220萬機構客戶提供包括人身險和財產險在內的全方位風險保障解決方案、投資理財和資產管理服務。
中國太平洋保險在積極追求可持續價值發展的同時,致力於各類公益活動,履行企業公民的職責。自成立以來,積極開展關愛孤殘、捐資助學、扶貧賑災等公益活動:已建立60餘所希望小學,總投資超過了3000萬元;在特大洪澇災害、非典、南方雪災、5.12抗震救災期間踴躍捐款捐物,總額超過8000萬元。
面向未來,中國太平洋保險確立了「以保險業為主,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金融服務集團」的戰略目標,努力建設成為信譽卓著、品牌傑出、財務穩健、效益優良的一流金融服務集團 .
太平人壽歷史悠久,1929年始創於上海,是現今中國保險市場上經營時間最長和品牌歷史最悠久的中資壽險公司之一。
歷史上的太平人壽,憑借強大的民族資本實力,眾口皆碑的企業聲譽和穩健專業的經營風格,發願「惟有人壽保險可以解決人生問題」,在中國近現代保險發展史上,獨樹一幟,成為實力最強、規模最大、市場份額最多的民族保險業代表,書寫了中國保險業的輝煌歷史篇章。1956年後,根據國家政策調整,太平人壽移師香港專營海外業務近半個世紀。
2001年11月30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太平人壽全面恢復經營國內人身保險業務,成為第六家全國性壽險公司。公司總部設在上海,目前注冊資本金23.3億元人民幣。復業七年多來,太平人壽已在全國27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開設34家分公司和500餘家三、四級機構,全國性機構和服務網路布局基本完成。
復業後的太平人壽以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中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和富通保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為股東,擁有國際化、專業化的股東背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為我國第一家跨國、多元化經營的金融保險控股集團,是我國四大國有保險控股(集團)公司之一;中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我國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資保險企業,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的上市旗艦公司,在亞洲再保險市場具有優勢地位;富通保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是歐洲富通集團旗下的全資專業公司,富通集團是位列歐洲前15位的金融服務集團,在金融保險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三大股東為太平人壽復業後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資金、技術、管理和人才上的強大支持,確保了公司管理和業務穩健發展,快速建立起公司核心競爭優勢和品牌優勢。
在公司經營管理各個方面取得重大創新突破的同時,太平人壽還積極拓寬經營領域和范圍,綜合經營模式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2004年12月,由太平人壽作為主要發起人申請設立的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獲准開業,目前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在國內企業年金市場確立了一定的領先優勢,成為國內數百家大型企業的專業企業年金供應商和合作夥伴。2006年9月,太平人壽控股設立的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正式開業,作為國內保險行業九大專業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保險資金運營方面,取得了領先於同業的投資業績,為太平人壽客戶的資產增值保值提供了強力保證。具有悠久歷史的「太平人壽」品牌,在新的時期,被注入了全新的內涵,並將進一步確立其綜合競爭實力。
太平人壽已成為中國保險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和重要的中堅力量。復業七年來,太平人壽秉承「用心經營,誠信服務」的經營理念,以「創造富裕的安寧生活」為公司使命,堅持走專業化經營的道路,將創新經營、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作為公司經營管理的指導思想,逐步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太平人壽模式」,在業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憑借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具有競爭力的完善產品線及不斷優化的運營服務水平,太平人壽企業品牌形象和聲譽已經獲得客戶、員工和社會的高度認可。2003年至2007年,太平人壽連續五年被國際權威評級機構惠譽國際(FITCH)授予BBB+評級, 惠譽認為公司信用質量良好,財務實力穩健,建立了良好的商業模式;2005年至2006年,公司運營服務體系先後獲得「新契約保單服務」、「理賠管理服務」、「保全服務」和「客戶服務體系」四項BSI(英國標准協會)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標志著公司運營服務水平已經達到國際質量管理要求;2006年10月,太平人壽榮獲第14屆世界生產力大會創新發展論壇「十佳(中國)創新型傑出企業」稱號,是中國金融保險業中唯一一家獲得該獎項的企業;2007年8月,太平人壽榮獲「品牌中國金譜獎——中國(金融)行業年度10佳品牌稱號」;2007年和2008年,太平人壽連續兩年名列「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
太平人壽未來的發展目標,是要成為中國壽險行業管理、流程和制度的標桿,使太平人壽進入國際A級企業,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傑出品牌,並打造成為中國金融保險業中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百年老店」。 www.tplife.com
❹ 古代名人人脈經營術
劉邦互補的團隊圈子
是英雄,何論出身;顯本色,無拘滄海。
在反秦的諸路義軍中,劉邦應算得上是個異類。他早年間的生活狀態早就被史書故事中各類琳琅滿目的傳說所掩蔽掉、神聖化了,但無論怎麼演義,劉邦作為一代梟雄,他日後的成功因素仍能從早年間底層生活的一些蛛絲馬跡中看出來。
古往今來,社會的主流意見都把善於學習當作是人生成功的依託,但劉邦顯然不在此列,他在遺書《戒子書》中還大言自己「自喜謂讀書無益」的觀點,而在他那個時代,不僅他是如此,連他的老對手項羽也是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劉邦雖然不讀有形的書,他在生活中卻非常很愛讀另一種無字的書——廣泛結交擁有各種能力的人才,不斷培養自己社會交往的能力,在他看來,術業有專攻,結交一位見多識廣、博學多才的朋友,要遠比去讀同樣多的書、行同樣遠的路要更有用。因此廣結人緣、擇友而交,也是有效的延伸自己能力的方法。早年未遇時他便結交了蕭何、曹參、夏侯嬰等當時社會上的英傑為羽翼,後來在起義過程中又發揮善於挖牆腳、招攬人才的特長,幾次三番通過種種手段籠絡來張良、韓信、陳平、酈食其等一大批各具特長的人才死心塌地為自己打江山。到了和項羽進入相持階段後,他又成功策反項羽的親叔叔項伯為自己效力,為了開辟第二戰場牽制項羽的力量,還成功說服了老盟友、鉅野澤的水盜首領彭越最終加入自己的陣營,策反了項羽集團最為重要的一支力量九江王英布集團。在任何時期、任何處境下,都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在人才上的所需和所缺,進而通過吸納人才、借腦謀勢的方式不斷充實自己的力量、修正完善自己的計劃,完成由弱到強的蛻變,這正是劉邦在秦末漢初時期最為漂亮的心術之法。
蕭何是劉邦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一位朋友,作為漢興第一功臣,他和劉邦幾十年亦師友、亦君臣的關系是非常微妙的。正如日後能從萬馬千軍中看出韓信的將才一樣,蕭何識人的眼光也堪稱一絕。而在他的一生中一共發現過兩位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的人物,一個是韓信,另一個則是最初沒有任何背景和能力的劉邦。
蕭何起事前是沛縣的主簿吏,相當於常務副縣長。他個性謙和,擅長調停糾紛,由於主管過經濟、人事的工作,在基層積累了大量寶貴的實踐工作經驗。日後的事實證明,這些經驗及他寬厚長者的姿態使其在劉邦集團中一直是不折不扣的靈魂人物。當沛縣縣令在反叛與效忠秦庭的矛盾中時,蕭何審時度勢發動兵變,推舉當時亡命於鄉野的劉邦進城主持工作;當劉邦被項羽貶斥為漢王羈泊於蜀地,屬下將領大批逃亡、氣勢一度消沉之時,蕭何不僅不離不棄,還舉薦了不世的將才韓信,並充分發揮了蜀地未經戰亂經濟基礎較好的有利因素,使劉氏集團再次煥發出活力,僅用半年時間就東山再起;而當劉邦與項羽陷入艱苦的持久戰狀態時,又是靠著蕭何卓越的組織能力才得以從後方源源不斷地獲得補充力量,在規模空前的消耗戰中最終贏得勝利。而在秦末時,蕭何是一縣的長吏,在當地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而劉邦只是一介布衣,蕭何卻能放下身份去傾心結交,又能主動舉薦、提拔沒有任何政治背景和連帶關系的劉邦出任亭長,後來到秦末起義時,又是蕭何首倡讓劉邦領導翻身做主的沛縣人民與秦庭對抗。作為一個經濟發達地區的主篆,他能從各個渠道發現人才,而劉邦和這些人才相比,無論是修養還是能力,軟硬實力都要遜色得多,而蕭何為什麼如此提攜幫襯劉邦,甚至一直對這個表面上看起來能力遠遜於自己的「流氓」忠實不二呢?
作為對劉邦性格的總結,《漢書》及《資治通鑒》都是這樣描寫的「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翻成白話,就是人緣好,愛幫助人,心胸開闊,性格豁達。寥寥幾字看似簡單,實則高度概括了劉邦日後走向成功道路的性格基礎。而這些也正是劉邦吸引蕭何、曹參等本來位置比他高的人最終倒向自己一邊的重要因素。站在當時蕭何的立場上,我們可以發現當年的無名小輩劉邦是如何一步一步從大眾中脫穎而出走入當時蕭何、曹參等人視野的。
一次,沛縣縣令的老朋友、在江湖上享有盛譽的呂公來沛縣定居,自然受到當地官吏的熱情歡迎。因為前來慶賀的人太多,為了給呂公湊一份豐厚的安家費,不知是誰想了個用價格杠桿來控制人流的餿主意:讓蕭何把住大門口,只讓那些賀禮超過千錢的客人登堂入室,與呂公、沛令等人一起用餐。當時小米一石(60公斤)只值30錢,千錢的價值相當於2000公斤糧食,約合現在的一萬元人民幣,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一筆巨款了,身為一介亭長的劉邦和堂下的眾多小官們一樣,自然是無法拿出來的。但劉邦顯然對此做法不滿,更不想錯過這個結交朋友的露臉機會,於是大搖大擺走上堂前高聲喊道「賀錢萬」。搞得負責迎賓工作的蕭何轟也不是,迎也不是。好在呂公對劉邦一見傾心,不僅迎為上賓,引為忘年交,還把自己的寶貝女兒許配給劉邦做夫人。劉邦此舉不僅讓呂公驚訝稱奇,也讓自始至終目睹了事件的蕭何在自嘆不如之餘也對其刮目相看。按常理出牌,是蕭何等體制之內人士的常識,在他們看來,巴結好頂頭上司的老朋友自然有益於自己的仕途,所以會想出賀錢過千才能入堂的辦法來取悅呂公。但豁達大度、不按常理出牌則是劉邦的本色,本著交友目的而來的他本無意取悅坐在堂上的全縣大小文武官員,又想嬉辱一下這個認錢不認人的「名利場」,於是才上演了這出「賀錢萬」的好戲。也難怪,英雄本色,何必非要在滄海橫流之際才得以顯露呢?
劉邦的亭長工作是在最基層的,平時所接觸到的都是征租催糧、押送壯丁一類的苦活。從當時情況來看,全國有那麼多大工程在開工,天文數字般的人力財力物力都要靠千千萬萬個像劉邦這樣的小亭長來負責,處在這個層面上的亭長們要靠平凡又艱辛的工作是很難出頭的,更難讓別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劉邦顯然不在此列。事實證明,他無論是當亭長還是當皇帝,都不是一個注重形象的人,日後甚至還曾做出過把帽子扔地上、自己邊往裡撒尿邊破口大罵帽子主人的糗事,但他在平凡工作中卻極為重視樹立自己特立獨行的形象。他腿上長有72顆黑痣,在現代醫學看來,這大概是屬於色素沉積的病症,但在迷信盛行的古代,這就成了他在眾人面前炫耀自己「生有異相」的資本。除此之外,他用削好的竹片做成一頂造型奇特的帽子,每天一上班就戴在頭上,無論是去抓盜賊還是押送壯丁去服徭役,均以此作為他不同於芸芸眾吏的招牌、標志。作為亭長們的長官,蕭何、曹參等人聽多了、看多了,自然會對這頂帽子的主人也會產生一種相對於其他諸吏更為深刻的印象。由此聯想到時下很多報刊文章上所記載的那些大款巨商們從平凡走向財富頂端的發家史,看來有時伯樂的垂青就在於一個眼神,一個舉動,一點點看似平凡的特立獨行之處。
當然,劉邦最讓蕭何等人看重的優勢,還在於他在社會底層擁有蕭何等人所不能及的雄厚的群眾基礎,日後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中至少有一大半都是劉邦年輕時得以結識的社會底層人士。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樣,秦朝立國16年,完全斬斷了社會精英階層自主上升的道路,大量能人異士、有錢有根基的就像項梁叔侄、張良一樣轉入地下從事反秦事業,沒錢沒勢力的就埋首民間,等待機會的到來。所謂「公門之內好修行」,劉邦作為一個工作在基層負責催糧捕盜的亭長,與這類人打交道的機會無疑要比坐辦公室的蕭何等人多得多,而劉邦在任用人才的過程中,其慧心獨具的用人之術也是蕭何等人所難以企及的。
樊噲是劉邦集團中著名的猛將,他一生在戰場上殺敵176人,俘虜288人,單獨統兵作戰殲滅敵軍七部,克城五座,平定六郡52縣,不僅如此,他還是劉邦集團中不可多得的忠心直諫之人。劉邦入關滅秦時曾一度沉湎於宮廷生活的紙醉金迷,樊噲第一個站出來批評劉邦的短視行為;鴻門宴上,劉邦危在旦夕,又是樊噲破門而入,用正氣和勇武震懾住了項羽保護了劉邦。這樣一位萬人敵式的大將,在秦末時僅僅是沛縣一個「以屠狗為事」的屠夫。除此之外,曾在秦末漢初的戰場上苦戰數十場、平定五郡79縣,後又在劉邦去世後果斷粉碎了呂氏集團篡權陰謀,為保護劉氏江山立下過汗馬功勞的周勃太尉,在劉邦當亭長的年代裡只是個編織草席的手工業者。彭城之敗時,被項羽打得大敗的劉邦,賠了夫人、丟了父親,讓夏侯嬰駕車帶著自己和一對兒女隻身出逃,為了躲避追兵、輕裝跑路,作為親生父親的劉邦連親情也不顧了,幾次把親生孩子推下車,是夏侯嬰拼著性命才救出了劉邦的兒女。他寧肯違反頂頭上司的命令,冒著自己和上司被追兵截殺的風險也要停下車去救人,這樣的大義大勇比起斬將搴旗的尋常戰功更顯難能可貴,而夏侯嬰這樣一位對漢室江山有著再造之恩的忠勇大將,在秦朝只是沛縣縣令的車夫。
良友難得,更難能可貴的是當時劉邦的慧眼獨具:從社會底層中發現這些人才,在交往中增強他們的信任度,再讓這些流落在民間的人才在追隨自己的過程中都能激發起各自的潛能,立下不世的功勛,這些想必才是劉邦當亭長時最主要的「工作」。而有道是「一個好漢三個幫」,古往今來那些大喊著「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挺身而出的草莽英雄們,不都有一幫能乾的部下哥兒們來幫襯嗎?相比之下,劉邦在讓這些患難之交為己所用的過程中最為難得的是,讓這些單方面能力都遠超過自己的朋友死心塌地為自己賣命的同時,最終還都能保有各自獨立的人格,在關鍵時刻敢於站出來糾正自己作為決策者的錯誤,而不是變成自己權力飆升後唯唯諾諾的奴才,這才是劉邦用人心術中最為可貴之處。而為了結交這些朋友、營造這種氛圍,當時僅僅是一個亭長的劉邦顯然是下了大工夫、大力氣的。
《漢書》中認為蕭何等人之所以公推劉邦為起義首倡者,是出於顧及自己身家性命,擔心起義失敗秦朝勢力反攻倒算的顧慮,但依秦法,無論是脅從或首倡謀反都是死罪。既然橫豎都是一死,才能、職銜都遠超劉邦,並在殺死縣令後已掌握了全縣財權兵權的蕭何、曹參完全可以吃掉劉邦的隊伍自立門戶,或者直接找實力更強、兵鋒已至縣界的陳勝集團尋求保護,這兩種方法在當時的情況下都不失為上策,但兩人在很快的時間里便做出了擁戴劉邦的選擇。因此筆者認為,劉邦平時表現出來的特立獨行和性格上的雍容大度、社會關繫上的三教九流無所不交,這些有利因素才是蕭何、曹參等人放棄自己的野心、擁戴這位昔日的下屬獨立門戶的重要原因。
宋江的人脈關系學
《水滸》中的宋江,長得其貌不揚,面黑身矮,「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眾,手無縛雞之力,身無寸箭之功」,這樣一個人,為何能在人才濟濟的梁山泊108位好漢裡面坐穩第一把手,得到所有比他有能力、有智慧、有才學的人的無比擁戴呢?宋江無別的能耐,只有一項大資本,他善於與人相處,宋江在梁山泊里有一個外號叫「及時雨」,他經常主動幫助別人,而且出手大方、仗義疏財,擁有廣泛的好人緣。
大家或許會奇怪,古今的蓋世英雄總是臣服於一個其貌不揚的領導之下,如關羽張飛諸葛亮對於劉備的擁戴,李逵武松魯智深吳用對宋江的鼎力支持。像劉備宋江二人,論武功不如關羽李逵等手下武將,論智力也難及軍師諸葛亮和吳用。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為何反讓群英心悅誠服,甘受驅使呢?
且看宋江平日的所作所為就知端詳。宋江是因為殺了閻婆惜才逼上樑山的,閻婆惜受他捐助,才有了錢給父親安葬,出於感恩嫁給宋江卻又忘恩負義,才有了宋江殺她的公案。宋江怒殺閻婆惜前,正在賣湯葯的王公那兒喝「醒酒二陳湯」。王公對宋江感恩戴德,因為宋江許諾給他買送老棺材。這些擺攤唱曲的下層人和宋江非親非故,遇到了困難,宋江總是解囊相助。這些小恩小惠不僅收買了受助人的心,更使他及時雨的大名遠揚四方。給他的社會交往,廣結好友打下了良好基礎,到了梁山泊之後,更是這種處世方式將他逐步推向領袖位置。
宋江在細節上做文章,正中對方的敏感點,比如,他在和李逵初次相識喝酒時,注意到對方的豪爽,就讓酒保給李逵上大碗做酒杯,使得李逵喜出望外,說他了解自己的性格。這讓筆者想起了曾在一個公司做經理助理的好友,那個經理公事和她一起吃飯時,總是記得點一個她喜歡吃的松子玉米,就是這個細節讓我那好友無怨無悔地為他付出了五年,加班不加薪也從不抱怨。做人做到這種境界不失為高手——心理學高手,琢磨著對方的心理做事。
宋江在說服王矮虎放掉搶來的知寨家眷後,不忘自己答應給王矮虎找媳婦的諾言,後來有心讓父親收了美女「一丈青」扈三娘做干閨女,讓她以宋江妹妹的名義嫁給了王矮虎,曾對宋江壞他好事暗自不滿的王矮虎豈能不感恩戴德?
從這幾件事可以看出,宋江的處世原則正是你需要什麼,就給你什麼,你沒錢買棺材,好,我就給你買,你愛喝酒,我讓你喝個痛快,你好色,我這兒美女侍候。這等攻心策略誰能拒絕得了,都美滋滋地甘受宋江糖衣炮彈的攻擊,好不快活?
所以在晁蓋死後,盧俊義活捉了射死晁蓋的史文恭,宋江也列舉了三件不如盧俊義之處,在相貌方面,宋江身材黑矮;盧俊義,外表堂堂。論出身,宋江出身小吏,是犯了死罪的在逃犯;盧俊義生在富貴之家,長有豪傑之譽。論能力,宋江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眾,手無縛雞之力,身無寸箭之功;盧俊義不僅能力敵萬人,而且通今博古。如此這般,不管按晁蓋的「但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不揀是誰,便為梁山泊之主。」的遺言,還是按照兩人的綜合素質比較,梁山泊領袖都應該非盧俊義莫屬。但為什麼盧俊義寧死不從?他很聰明,他知道,若想立足於梁山泊,就不能與宋江爭風。權力所屬即便按照硬體分配到了盧俊義之手,也定長久不了。因為得民心者得天下,盧俊義天時地利固然不錯,卻缺少宋江具備的最重要的「人和」。20世紀的卡耐基指出,人的成功15%取決於個人的能力,而占更大比例的85%則取決於他的人際關系。這個道理,宋江在宋朝就已熟諳深曉,並付諸實施,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看宋江和盧俊義退讓之時,眾人的反應。吳用直接推舉宋江為首,「黑旋風」李逵更是跳出來威脅,宋江不做領袖大家就散夥,武松、劉唐、魯智深都出來做了挺宋的發言。這幾個發表意見的正是代表了廣大的梁山泊群眾的意見,吳用是「頭領,軍師,法術師」三大領導班子里的,李逵是戰斗主力,劉唐是「智取生辰綱」七人組的代表,武松、魯智深是來自二龍山、少華山等別派人馬的代表。
有這么廣大的群眾支持,盧俊義輸於宋江也是理所當然的。宋江正是得民心者,也順理成章得了梁山泊的天下。
雖然後來還有兩人各帶一批人馬,進行借糧攻城比賽,盧俊義即便能夠,也斷不敢贏了宋江的,這是盧俊義的處世哲學,也是他的聰明之處,讓位於宋江,和宋江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保持和廣大群眾良好關系的秘笈。
正是宋江爐火純青的人脈學功夫,使得他登上領袖寶座,也正是盧俊義的讓位之道,使得他在梁山泊能明哲保身。
胡雪岩以政謀商的圈子經營術
胡雪岩,19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商界名人。他的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從錢庄一個小伙計開始,通過結交權貴顯要,納粟助賑,為朝廷效犬馬之勞;洋務運動中,他聘洋匠、引設備,頗有勞績;左宗棠出關西征,他籌糧械、借洋款,立下汗馬功勞。幾經折騰,他便由錢庄伙計一躍成為顯赫一時的紅頂商人。他構築了以錢庄、當鋪為依託的金融網,開了葯店、絲棧,既與洋人做生意也與洋人打商戰。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過褒貶不一,這里且只分析他的用人之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他善於用人,以長取人,不求完人。他說一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顧嗣協曾有詩: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取短,智高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
拓展人脈——拉攏官僚
胡雪岩的發跡在於他慧眼識珠,賭定當時窮困潦倒的書生王有齡能咸魚翻身,於是他私下借用了錢庄的500兩銀子,送給王有齡做進京的盤纏和做官的本錢。胡雪岩因此失業賦閑,但卻為自己鋪就了錦綉前程,不能不說他眼光獨到、識人有術。
不久,王有齡果真捐得道台職位,並扶持胡雪岩開了自己的錢庄。胡雪岩在創立了自己的錢庄阜康之後,第一個舉措便是免費為一些特殊身份的太太小姐開設戶頭,這些特殊的客人就是巡撫布政使司的家眷。在阜康錢庄開業之初,胡雪岩曾專用一筆銀兩,分成若干份,每份20餘兩,分別開立存摺,送給巡撫布政使司的家眷。官員家眷平白無故得了胡雪岩存摺饋贈,一方面見情,以後有錢就存入阜康;另一方面這檔事口耳相傳,外面知道後,都曉得阜康錢庄有撫台、藩台內眷撐腰。招牌靠得住,口碑打響後,錢庄生意自然滾滾而來。
胡雪岩的這一招借了巡撫布政使司的勢力,長了錢庄的人氣。他對什麼人能做什麼事,看得很清楚。同時,香餌誘魚,引魚上鉤,亦是現在商業營銷中常用的手段。一位經濟學家說,當一種新產品一時不能被認識時,誘導也是刺激消費者購買欲的一種促銷良策。錢庄開業之初送存摺,也是一種促銷手段。
介入典當——聽從下屬
錢庄是胡雪岩的第一樁生意,之後他有了自己的第一家當鋪公濟店。事實上,胡雪岩是錢庄伙計出身,對典當行業並不熟悉。「不熟不入」是生意人的一般原則,他真正進入典當業的原因,是他與錢庄下屬朱福年的交談。朱福年是胡雪岩在聯合絲業巨商銷洋庄的過程中收服的檔手,後來為胡雪岩服務。由於朱福年原籍徽州,徽州在中國歷史上是典當業的興盛之地,朱福年從小耳濡目染,自然熟悉典當業的行情。胡雪岩從朱福年那裡知道了許多有關典當業的運作方式、行規等常識,了解了典當業利潤豐厚,而且典當業無論時局好壞,都有生意可做,是一個比較穩定的行業。
當然,胡雪岩之所以要投資典當業與他對當時各種生意行當的了解有關。在戰亂頻繁、飢荒不斷的年代,居於城市之中的人,不要說那些日入日食的窮家小戶,即使稍有些積蓄的小康之家,也會不時陷入困窘之中。急難之時,常要借典當以度急難,以致當時典當行業遍布各地市鎮鄉埠。以胡雪岩眼界的開闊,他不會忽略這個可為的行當。
與朱福年的一番交談更堅定了胡雪岩投資典當業的想法。胡雪岩讓朱福年替自己留心典當業方面的人才,而自己一回杭州,立刻就在杭州城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當鋪——公濟店,然後在朱福年等人的幫助下,他的典當行發展到20餘家,其范圍包括浙江、江蘇、湖北、湖南等華中、華南大部分省份,日後成為他僅次於錢庄的第二大經濟來源。
葯店生意——收服親戚
一個極盡揮霍還特別好賭的紈絝子弟親戚,胡雪岩卻讓他為自己開了家響譽南北的大葯店。
胡慶余堂是胡雪岩名下的另一個享有盛譽的老字型大小,還為他掙來了胡大善人的好名聲。這家葯店與他娶的一個妾有關。這個叫芙蓉的姑娘祖上開了一家很大的葯店,後來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她的叔父外號劉不才,就是一個紈絝子弟,極盡揮霍還特別好賭,葯店無法維系後,落得以告貸為生。不過這劉不才瘦驢不倒架,還有那麼一點硬氣,因為芙蓉做妾,不願認胡雪岩這門親戚,他手裡握著幾張祖上傳下的秘方,心裡還想著有一天要重振家業。
胡雪岩娶了芙蓉姑娘,對這個難纏的親戚劉不才,胡雪岩可以有兩個選擇,一是送劉不才一筆銀子打發了,不再與他發生任何關系;二是按芙蓉的想法,由芙蓉勸劉不才拿出那幾張祖傳秘方,胡雪岩幫忙賣它萬把銀子,讓他自己去生活,由他去得了。但胡雪岩卻不這樣想。他一門心要認這門親,他要借劉不才開一家自己的葯店。他憑著自己的眼光,一下子就看出葯店生意在此時也將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財源。
亂世當口,其一,軍隊行軍打仗,轉戰奔波,一定需要防疫葯;其二,大軍過後定有大疫,逃難的人路上生病也要求醫。而且,開葯店還有活人濟世的行善積德的好名聲,容易得到官府的支持,在為自己賺錢的同時,還能為自己掙得好名聲,何樂不為?胡雪岩認為自己不懂葯店生意不要緊,劉不才懂,只要能夠將他收服,迫他改掉身上的毛病,他就可以當家,而且泡手上的那幾張祖傳秘方也正好可以充分利用。於是胡雪岩擺了一桌認親宴,給足了劉不才面子,就在這場宴席上談妥了葯店開辦的地點、規模、資金等事項。
胡雪岩的胡慶余堂就這樣立起來了。在其後的幾十年中,胡夫余堂成為名聞天下的老字型大小葯店,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胡夫余堂」之說。胡慶余堂不僅成為胡雪岩的一個穩定財源,也為也掙來了胡大善人的好名聲,對他其他生意帶來了極好的影響。
炒賣地皮——隔壁閑談
一次休憩中,胡雪岩偶爾聽到隔壁閑談上海地皮規劃炒作之事,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胡雪岩又掙了一筆。
事情是這樣的:一次,胡雪岩為絲生意在上海逗留,在裕記客棧小歇時,無意中卻聽到了隔壁房中兩個人的一段關於上海房地產的談話。這兩個人對於洋場情況及上海地產開發方式都非常熟悉,他們談到洋人的城市開發、設計、建設與中國的差異,甚至中國人是常常先做好市面、住了人之後再修路,而這種修路,多半是自發的,順其自然的,沒有誰會特別重視修路這一事情。其中一個人說,照上海灘的情況看,大馬路,二馬路,這樣開下去,南北方面熱鬧是看得到的,其實,向西一帶,更有可為。眼光遠的,趁這時候,不管它蘆葦盪、水田,盡量買下來,等洋人的路一開到那裡,坐在家裡等發財。
隔壁兩人的一席談話,引得胡雪岩躺不下去了。出於商人的神經敏感,他頓時覺得這又是一個機會,但苦於自己以前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他馬上雇了一輛馬車,由泥城牆往西,不擇路地去實地勘察,而且在勘察的路上,就擬出兩個方案:第一,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乘地價便宜,先買下一片,等地價上漲之後轉手賺錢;第二,通過古應春(胡雪岩的朋友,身為洋買辦)的關系,先摸清洋人開發市面的計劃,搶先買下洋人准備修路的地界附近的地皮,轉眼就可以發財。
不用說,胡雪岩靠這一偶然的機會,就盯到了上海的地產生意上,發現一個絕對可以大發其財的財源。事實上,到19世紀晚期,上海每畝地價已由幾十兩漲至2700兩,其後數年間,上海外灘的地價甚至一度高達每畝30萬兩白銀之巨。這樣一檔子買賣,可不就是一本萬利的大財源嗎!
也許有人認為胡雪岩此舉全賴僥幸,但換個其他人,會有這種結果嗎?其實,胡雪岩很多做生意的點子都是別人提到而未介意,但唯獨胡雪岩留意到了,並馬上付諸行動,一步步做出來的。
在各種傳記中,都有說胡雪岩的處世哲學是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仇人多堵牆,與人交往,他處處為對方著想,胸襟廣闊,豁達大度,不計個人小怨。據說,當遇到十分棘手的敵人時,胡雪岩也是盡量只拉弓,不放箭;當敵人知難而退後,心裡明白是胡雪岩手下留情,便會心存一份感激。一方面,胡雪岩擅長化敵為友,另一方面,胡雪岩卻對敵估計不足。當英國瓦特發明蒸汽機導致工業革命後,手工業的沒落只是時間早晚的事。胡雪岩不是沒看到這個問題,但為了維持廣大江南農村養蠶人家的生計,他不願改弦易轍,亦不甘心屈服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力量之下。他以一人之力,屯積生絲,壟斷居奇,企圖迫使外商高價收買。但胡雪岩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過低估計了對方的力量,外商聯合拒買胡雪岩屯積之絲,逼得胡雪岩不得不賤售其絲,遂致破產。
作家高陽描述紅頂商人胡雪岩時,曾經這樣寫:「其實胡雪岩的手腕也很簡單,胡雪岩會說話,更會聽話,不管那人是如何言語無味,他能一本正經,兩眼注視,彷佛聽得極感興味似的。同時,他也真的是在聽,緊要關頭補充一兩語,引伸一兩義,使得滔滔不絕者,有莫逆於心之快,自然覺得投機而成至交。」
❺ 從保險的歷史看,最早發明風險分散這一保險基本原理的國家是
從保險的歷史看,最早發明風險分散這一保險基本原理的國家是:中國。
❻ 中國歷史上有哪四次通貨膨脹
一、1987~1988年是一個經濟擴張的階段,物價指數在前一期經濟擴張的拉動下,持續走高,上升到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個歷史高點。以1985年的物價指數為基點,1986年的物價指數上漲6.0%,1987年的物價指數上漲13.7%,1988年的物價指數上漲34.8%。
此次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依然是政府為了滿足社會固定資產的投資增長要求和解決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從1986年開始加大政府財政支出,不斷擴大政府財政赤字,特別是1988年實行財政的「包干」體制以後,社會的需求進一步猛增。
二、到1993年上半年,通貨膨脹壓力又開始上升,金融業陷入無序狀態。國內金融市場,大量資金集中於沿海地區的房地產市場,銀行、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為了實現各自不同的利益,逃避央行的規定和監管,為房地產業大量融資,使得貨幣量超量投放,信貸規模一再突破計劃。
由於這次調控吸取了以前貨幣緊縮過度造成經濟過冷的教訓,這個貨幣政策的實施中一直遵循著「適度從緊」的原則,最終於1996年成功地實現了經濟的「軟著陸」。
但是實際上還是帶來了一定的負面效應:信貸狀況的收緊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綜合信貸的平衡;限制地區間的信貸大大降低了貨幣的流通速度。
三、2003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2%。城市上漲0.9%,農村上漲1.6%。居民消費價格中,食品價格上漲3.4%,服務價格上漲2.2%。商品零售價格下降0.1%。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2.3%。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8%。
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2.2%。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4.4%,其中,穀物上漲2.3%,棉花上漲35.3%,油料上漲19.4%,畜產品上漲1.8%。當年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主要來自對投入工廠,道路及其他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原材料和其他商品的龐大需求。
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對原材料的需求量急劇增加。2003年中國的原油進口比2002年增加31.2%,達到創紀錄的9110萬噸。我國主要採取了穩健的貨幣政策。
四、2005年開始,由於經濟增長過快和長期的國際順差導致的通貨膨脹。一直到現在出現國際金融危機。
(6)中國古代風險投資擴展閱讀: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區別:
1、含義和本質不同: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通貨緊縮是與通貨膨脹相反的一種經濟現象,是指在經濟相對萎縮時期,物價總水平較長時間內持續下降,貨幣不斷升值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持續小於社會總供給。
2、表現不同:通貨膨脹最直接的表現是紙幣貶值,物價上漲,購買力降低。通貨緊縮往往伴隨著生產下降,市場萎縮,企業利潤率降低,生產投資減少,以及失業增加、收入下降,經濟增長乏力等現象。主要表現為物價低迷,大多數商品和勞務價格下跌。
3、成因不同:通貨膨脹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貨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通貨緊縮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長期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形成買方市場及出口困難。
4、危害性不同:通貨膨脹直接使紙幣貶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沒有變化,生活水平就會下降,造成社會經濟生活秩序混亂,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不過在一定時期內,適度的通貨膨脹又可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
通貨緊縮導致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對居民生活有好處,但從長遠看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費心理,導致惡性的價格競爭,對經濟的長遠發展和人民的長遠利益不利。
5、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貨膨脹最根本的措施是發展生產,增加有效供給,同時要採取控制貨幣供應量,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等措施。
治理通貨緊縮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綜合運用投資、消費、出口等措施拉動經濟增長,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正確的消費政策,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
❼ 求360的歷史和它的經營方式靠什麼盈利。
周鴻(hóng)禕(yī ),生於1970年10月,1992年本科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計算機系,獲學士學位。1998年10月,為了實現「讓中國人能用自己的母語上網」的理想,周鴻褘創建3721公司,並在同年推出了3721「網路實名」的前身——中文網址。3721網路實名以其簡單、方便的「用中文上網」的理念,一定時間內得到網民的認可,但之後由於出現強行安裝的現象,被視為流氓軟體。
2004年3月周鴻禕出任雅虎中國區總裁。
2006年3月,周鴻褘創建奇虎公司,出任奇虎董事長,奇虎公司旗下最主要產品之一就是360安全衛士。
2009年1月4日,中國雅虎正式放棄發展3721和雅虎助手的業務,3721「網路實名」軟體正式淡出互聯網舞台。
360以免費殺毒獲得廣大網民認可,這是360的人氣基礎。為360在業務上的拓展提供方便。除360免費殺毒業務以外,360還有手機收費殺毒,廣告業務,網頁流量。
360背後的財力有王功權,為鼎暉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人及創始人之一,其他財力我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