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華大基因投資相關新聞報道

華大基因投資相關新聞報道

發布時間:2021-04-18 21:34:53

❶ 華大基因一年半估值縮水38億是怎麼回事

金陵晚報消息,作為基因領域的龍頭企業,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基因)的招股書於3月14日晚間更新,並再度叩關A股。從相關數據看,雖然這家公司一度被VC、PE擠破門檻,但在後起之秀的追趕下,所謂「神一般存在」的評價已大打折扣。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按照公司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華大基因目前總股本3.6億股,公司擬募資17億元,發行股票數量不低於4000萬股。簡單測算,公司IPO募資計劃中的估值為42.5元/股,其目前總估值約為153億元。相比一年半以前,估值縮水38億元。

基因界的騰訊還是富士康?

這固然與投資機構起初的盲目樂觀有關,但從財務數據看,華大基因的業績也並非外界想像中那麼光鮮。

招股說明書顯示,華大基因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32億元、13.19億元以及17.11億元,凈利潤分別達到5852.98萬元、27205.52萬元和35001.75萬元。公司2015年凈利增長3.6倍,這是因為公司前身華大醫學於2014年12月啟動與華大科技的重組,華大控股、華大三生園將其持有的華大科技合計57.6225%的股權評估作價對華大醫學進行增資。

而根據此前公司披露的資料,2012-2014年,華大基因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95億元、10.47億元、11.32億元,同期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8173萬元、1.36億元、2812萬元,其中2014年凈利潤較上年下滑79.3%。對於如此大的業績波動,華大基因此前並未在招股書中解釋詳細原因。而在這次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中,2014年的凈利潤變成了5852.98萬元。

前述投資界人士推測,可能華大基因獨立發展的業績表現跟不上公司一路飆升的估值,控股股東才啟動了2014年底的重組。

追溯過往,2010年,華大從美國基因測序儀器公司illumina購入128台高通量測序儀,使其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機構。2013年,華大完成對美國測序儀生產商CG的收購,從而具備二代基因測序儀的生產能力。

這也導致市場上一直有兩種聲音:一說華大基因是「騰訊」,有著強大的生物學領域創新技術;一說華大基因是「基因界的富士康」,一家基因測序的來料加工企業而已。

競爭對手正在謀求上市

近些年,基因市場被投資界熱捧,競爭程度也在加劇。

招股說明書顯示,在華大基因2016年銷售額排名前五的大客戶中,美年大健康位列第二大客戶,采購額5739.55萬元,佔比3.35%。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體檢機構之一,美年大健康對基因檢測服務有旺盛需求。然而,《金證券》記者注意到,美年大健康旗下已經自設基因檢測服務公司美因基因,並且已經在2016年11月順利融資1.67億元。

此外,華大基因收入來源最高的是生育健康類服務,2016年該板塊收入達9.29億元,佔比54.62%。而在生育健康類基因檢測服務中,貝瑞和康一直被視為華大基因有力的競爭對手。巧合的是,貝瑞和康也在謀求上市。據上市公司*ST天儀(原天興儀表)2017年3月9日發布的公告顯示,貝瑞和康2014年、2015年、2016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34億元、4.46億元、9.22億元;2014年、2015年、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0.36億元、0.37億元、1.42億元。

可見,貝瑞和康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比2015年增長285.63%。另外,在主要的生育健康類基因檢測服務方面,貝瑞和康9.22億元的營收已經接近華大基因的9.2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證監會就華大基因《招股說明書》發出《問詢函》,總共提出了59個疑問要求華大基因解釋。證監會表示,華大基因歷史上重組較多,主要通過收購股權和資產的方式,將華大控股下屬一些板塊納入發行人體系。因此,證監會要求華大基因說明:是否在資產、人員、機構、財務、業務等方面是否均獨立於關聯方。

對於外界疑問,《金證券》記者曾多次致電公司披露的公開電話,始終無人接聽。截至發稿,記者傳送給公司郵箱的采訪提綱也無人回復。

❷ 華大基因市值破千億到底是高還是低

華大基因昨日盤中市值突破1000億元,躋身到A股市值前列,關於華大基因估值的問題再次引起爭論。是高是低,問題在於你是什麼樣的投資者。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有更牛的一家公司橫空出世,或者有比現在更高明的技術出現,誕生新的行業巨頭。但是大多數投資者都沒有辦法猜測到這一點,總不能因為將來可能會出現新公司,而放棄布局一個有潛力的行業。

華大基因是個現象級企業,這家公司的熱度從沒退卻,一直在輿論前沿,即使還沒有什麼營業收入,即使在靠論文賺錢的階段,也總能吸引到公眾關注。一方面是因為這家公司從事的基因行業,在普通人眼中屬於高科技,另一方面是領導人意興盎然的作風。

還未上市時,華大基因就吸引了不少PE入資,估值一點都不低。從2012年年底開始,有超過50家投資人入股華大基因(包含原華大醫學與原華大科技),共計投資高達72.15億元。華大基因現在的市值證明了這些投資人的眼光,普遍有超過4倍的收益。

華大基因主要營業收入來自生育健康類服務、基礎科研類服務、復雜疾病類服務和葯物研發類服務四大業務板塊,營收的大部分來自前兩者,其中基礎科
研類服務是華大基因的發家之本,但是近年來和競爭對手相比營收優勢已不明顯。眾人最看好的是生育健康類服務,增長迅速,也是華大基因能有如此高估值的最重
要原因。但華大基因認為他們在科研方面積累的優勢,持續的高科研投入,可以幫他們完成和競爭對手非一個維度的優勢。

作為對比,內地資本市場上和華大基因業務最為相似的貝瑞基因,在華大基因最近一波上漲同時,基本按兵不動。可以理解為市場給予龍頭高估值,也可以理解為市場對一個高研發投入的公司的認可。但如果是謹慎的投資者,也可以理解為,華大基因已偏離基本面。

肯定是高了。

❸ 從華大基因出來的人真的有那麼牛,業務能力真的有料到吹捧的那樣嗎

是的,那裡練出來的牛人很牛
一般的也很多
你要記得,大多數人還都是平均數的

❹ 華大基因回應舉報說了什麼

6月27日消息:近日,南京昌健譽嘉實名舉報華大基因在江蘇眾多城市大范圍與地方官員接觸,愚弄主政官員,忽悠、欺詐。

對此, 6 月 27 日早間,華大基因方面針對上述網路「舉報」在其官方微信平台發布聲明。聲明稱,華大基因套騙國有資產、對董事長汪建個人的造謠污衊以及華大基因對過往的合作夥伴進行個人打擊和報復一說純屬無稽之談、惡意誹謗,公司已採取法律行動,追究其法律責任。

一、 不存在「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為名的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或其他獨立的社會組織,我們反對一切盜用「國家基因庫」名義的行為。

二、南京昌健譽嘉因未能履行主要合同義務,已經與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解除全部合作關系。解除合同期間,不斷造謠生事,多位華大員工受到騷擾甚至威脅。為避免對公眾造成誤導,華大基因已於 2018 年 5 月 29 日在《江蘇金融時報》發布相關聲明。

三、華大基因在江蘇各地開展的工作,秉承「基因科技造福百姓」的初衷,開展相關的研究和民生應用,均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為各地降低出生缺陷、提高腫瘤精準診斷做出了重大貢獻。華大基因並未在江蘇參與任何房地產項目,也未曾獲得土地資源。

四、文中提到的華大基因套騙國有資產、對董事長汪建個人的造謠污衊以及華大基因對過往的合作夥伴進行個人打擊和報復一說純屬無稽之談、惡意誹謗。

對於天涯論壇注冊用戶「獨孤九劍王德明」以誹謗的方式損害我們的名譽權,給我們名譽造成惡劣影響,我們已採取法律行動,追究其法律責任。

對於其他網站、自媒體等平台轉發相關不實新聞的行為,我們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最後,藉此機會我們真誠感謝長期以來信任和支持我們的合作夥伴、社會大眾、媒體和各界朋友,對因此給大家帶來的困擾表示歉意。懇請所有尊重事實的社會大眾、各界朋友不信謠、不傳謠,支持我們的維權活動。

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

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2018 年 6 月 27 日

來源:站長之家

❺ 華大基因是被什麼人舉報

南京昌健譽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實名向江蘇省政府舉報華大基因(107.480, -2.84,-2.57%)在江蘇省眾多城市大范圍與地方官員接觸,愚弄主政官員,忽悠、欺詐、並涉嫌不正當接待和以贈送基因檢測細胞儲存等(高價值)服務賄賂相關官員,借官員權力影響和主導合作,套騙國有資產。

對此華大基因今日發表聲明表示,公司並未在江蘇參與任何房地產項目,也未曾獲得土地資源。造謠污衊純屬無稽之談、惡意誹謗。

以下為聲明全文:

關於天涯論壇注冊用戶「獨孤九劍王德明」 惡意詆毀華大基因的嚴正聲明

近期我們發現一則標題為《舉報華大基因偽高科技忽悠欺詐涉嫌賄賂官員,大規模套騙國有資產》的文章來自天涯論壇注冊用戶「獨孤九劍王德明」。其自詡以「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的名義發布、散播惡意詆毀華大基因的言論,對華大基因和社會各界關心華大基因的朋友造成了嚴重的干擾。對此我們嚴正聲明:

一、 不存在「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為名的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或其他獨立的社會組織,我們反對一切盜用「國家基因庫」名義的行為。

二、南京昌健譽嘉因未能履行主要合同義務,已經與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解除全部合作關系。解除合同期間,不斷造謠生事,多位華大員工受到騷擾甚至威脅。為避免對公眾造成誤導,華大基因已於2018年5月29日在《江蘇金融時報》發布相關聲明。

三、華大基因在江蘇各地開展的工作,秉承「基因科技造福百姓」的初衷,開展相關的研究和民生應用,均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為各地降低出生缺陷、提高腫瘤精準診斷做出了重大貢獻。華大基因並未在江蘇參與任何房地產項目,也未曾獲得土地資源。

四、文中提到的華大基因套騙國有資產、對董事長汪建個人的造謠污衊以及華大基因對過往的合作夥伴進行個人打擊和報復一說純屬無稽之談、惡意誹謗。

對於天涯論壇注冊用戶「獨孤九劍王德明」以誹謗的方式損害我們的名譽權,給我們名譽造成惡劣影響,我們已採取法律行動,追究其法律責任。

對於其他網站、自媒體等平台轉發相關不實新聞的行為,我們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最後,藉此機會我們真誠感謝長期以來信任和支持我們的合作夥伴、社會大眾、媒體和各界朋友,對因此給大家帶來的困擾表示歉意。懇請所有尊重事實的社會大眾、各界朋友不信謠、不傳謠,支持我們的維權活動。

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

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6月27日

❻ 華大基因如何回應《華大癌變》

7月13日),有媒體刊發了頭條文章《華大癌變》,對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以及相關業務提出質疑,華大基因再一次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對此,媒體聯系了華大基因方面,華大基因大眾傳播部總監項飛表示,文章中提到的「由於華大基因的檢測報告顯示低風險,所以醫生沒有對產婦提出風險預警」,這個是完全與事實不符的。

據《華大癌變》所述,當事人產婦曾經有過不良孕產史,特意要求醫生做「更加全面准確的檢查」,好盡早確保胎兒是否健康。而醫生則建議直接做華大基因提供的「無創DNA檢查」,並告知此檢查全面、先進,「准確率高達99.99%」 。

於是產婦選擇了華大無創DNA檢查,檢測報告顯示「低風險」,並且後來復查時的兩位醫生也都依據低風險報告,認為胎兒「問題應該不大」,而男嬰出生後便查出了「13號染色體長臂缺失綜合症」等一系列缺陷和疾病。

據了解,華大基因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排查的目標是:畸變率最高的三對染色體21、18、13,看這些染色體數量是否成對。而上述男嬰的基因缺陷是「13號染色體質量異常」導致的,並非華大基因無創DNA檢測的范疇。

據《華大癌變》所述,當事人產婦曾經有過不良孕產史,特意要求醫生做「更加全面准確的檢查」,好盡早確保胎兒是否健康。而醫生則建議直接做華大基因提供的「無創DNA檢查」,並告知此檢查全面、先進,「准確率高達99.99%」 。

於是產婦選擇了華大無創DNA檢查,檢測報告顯示「低風險」,並且後來復查時的兩位醫生也都依據低風險報告,認為胎兒「問題應該不大」,而男嬰出生後便查出了「13號染色體長臂缺失綜合症」等一系列缺陷和疾病。

據了解,華大基因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排查的目標是:畸變率最高的三對染色體21、18、13,看這些染色體數量是否成對。而上述男嬰的基因缺陷是「13號染色體質量異常」導致的,並非華大基因無創DNA檢測的范疇。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❼ 華大基因檢測到底是不是騙人的

不是騙人的。

華大基因是一個專門從事生命科學的科技前沿機構。以學、研、用為主的科研方式。涉及人類、醫學、農業、畜牧、瀕危動物保護等分子遺傳層面的科技研究。

2015年12月18日,證監會公布華大基因擬創業板上市《申報稿》,該公司上市保薦券商為中信證券(600030)。

(7)華大基因投資相關新聞報道擴展閱讀:

華大基因學院

華大基因學院致力於國際化開放辦學,建立「以項目帶學科 、帶產業、帶人才」、在實戰中培養人才的新型教育培養體系,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高校開展本、碩、博聯合培養計劃,涵蓋非學歷教育和公共教育,培養生物領域科研和產業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機構願景:打造跨領域教學平台,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培養生物科學和產業人才,建立適應新生命科學以及未來生物產業和生物經濟發展的創新教育體系。

華大基因學院已和包括華南理工大學,武漢大學,東南大學在內的10餘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教育合作關系,採用」2.5+1.5+X」或「3+1+X」的模式開展本、碩博聯合培養,同時還與香港中文大學、哥本哈根大學、奧胡斯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國際知名高校開展碩、博聯合培養計劃,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方式。

閱讀全文

與華大基因投資相關新聞報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指期貨黃金股 瀏覽:116
創業融資計劃書範文 瀏覽:162
兵團工融資 瀏覽:796
中影年年融資 瀏覽:642
股指期貨加1分手續費 瀏覽:224
ff獲得融資 瀏覽:651
購買外匯申請書 瀏覽:85
601258資金進出 瀏覽:50
國際貿易外匯風險 瀏覽:363
華夏基金有2018年度報告 瀏覽:235
上市再融資概念 瀏覽:542
08325股票 瀏覽:15
萬達融資歷史 瀏覽:596
江蘇省科技貸款 瀏覽:966
上市公司融資 瀏覽:273
菏澤外匯管理局 瀏覽:327
做假資料幫人貸款還不上錢 瀏覽:154
中財所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68
中集電商融資 瀏覽:77
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 瀏覽: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