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投資海東青項目有啥好處嗎
投資任何項目好處就是能夠獲得相應的收益,壞處就是可能存在著虧本的一些風險。
❷ 世界上所有的大家族,或財團 有那些
羅斯柴爾德家族?跟是大財團有關系嗎? 他們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世界最大財團,無與倫比。。現在的羅斯柴爾德,對於大企業來說,算不上什麼。
洛克菲勒,摩根,第一花旗銀行,杜邦,梅隆,克利夫蘭,芝加哥,加里福利亞,得克薩斯。這些是二戰後形成的世界最大的財團。
美國十大財團
洛克菲勒財團 摩根財團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 杜邦財團
波士頓財團 梅隆財團 克利夫蘭財團 芝加哥財團
加利福尼亞財團 得克薩斯財團(美國十大財團)
日本六大財團
三菱、三井、住友、芙蓉、第一券業銀行、三和。
至於你所說的世界十大,貌似沒這個排行,根本不能排行,
資產都會浮動·········
再說如果和羅斯柴爾德家族這樣,根本就不清楚它到底有多少財富。
中國共產黨聯合集團, 世界第一大財團。
(我國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SO,中國共產黨的財力是世界其他財團無法比擬的,可以無視其他財團)
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旗下的基金及基金重倉股如下
中信經典配置(288001)
序號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市值(萬元) 數量(萬股) 占基金凈值比例(%) 其它基金持有(家)
1 600330 天通股份 14,768.00 1,600.00 5.52 1
2 600000 浦發銀行 13,229.29 495.11 4.94 86
3 000898 鞍鋼股份 12,192.41 836.82 4.55 26
4 600697 歐亞集團 12,096.00 720.00 4.52 2
5 000024 招商地產 11,440.00 400.00 4.27 13
6 600028 中國石化 10,006.31 1,007.69 3.74 47
7 600261 浙江陽光 8,265.29 447.26 3.09 3
8 000910 大亞科技 7,631.98 784.43 2.85 1
9 600660 福耀玻璃 7,144.00 380.00 2.67 13
10 600582 天地科技 6,464.95 160.58 2.41 7
中信紅利精選(288002)
序號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市值(萬元) 數量(萬股) 占基金凈值比例(%) 其它基金持有(家)
1 600036 招商銀行 14,425.40 830.00 5.11 145
2 000024 招商地產 12,961.69 453.21 4.59 13
3 600028 中國石化 10,525.80 1,060.00 3.73 47
4 600022 濟南鋼鐵 10,325.35 900.20 3.66 6
5 600000 浦發銀行 9,873.99 369.54 3.50 86
6 000951 中國重汽 9,768.17 320.79 3.46 9
7 600005 武鋼股份 9,630.57 1,060.63 3.41 52
8 600675 中華企業 9,043.40 700.50 3.20 3
9 000858 五糧液 8,610.55 330.03 3.05 35
10 601988 中國銀行 8,330.54 1,501.00 2.95 5
中信穩定雙利(288102)
序號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市值(萬元) 數量(萬股) 占基金凈值比例(%) 其它基金持有(家)
1 601166 興業銀行 3,593.12 132.10 1.29 24
2 002106 萊寶高科 1,348.95 36.46 0.48 3
3 601005 重慶鋼鐵 563.70 87.94 0.20 1
4 601002 晉億實業 415.05 39.27 0.15 4
5 601003 柳鋼股份 411.99 25.59 0.15 3
6 002103 廣博股份 374.44 26.86 0.13 3
7 002105 信隆實業 351.55 36.58 0.13 1
8 002110 三鋼閩光 260.00 21.31 0.09 2
9 002122 天馬股份 241.02 3.47 0.09 5
10 002104 恆寶股份 234.51 12.21 0.08 2
❹ 俄羅斯煤炭開發利用現狀
126.俄羅斯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
幾個世紀前,俄羅斯人即將煤炭用於生產和生活。18世紀初,沙皇彼得一世時期(1672~1725年)開展了煤田普查與勘探。此間俄羅斯在不同區域組織了地質考察隊展開工作。
1721年發現了頓涅茨煤田,1722年發現了庫茲涅茨煤田和莫斯科近郊煤田。幾乎同時還發現了烏拉爾及其鄰近地區的煤田。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葉,在俄羅斯歐洲部分的北部,在西伯利亞的西部和東部,以及在遠東和庫頁島上發現了煤田和煤炭資源。
19世紀中葉前,俄羅斯煤田的開發和煤炭工業的規模不大。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俄羅斯為了滿足社會對煤炭日益增長的需求,煤炭產量持續增加。1928年俄羅斯境內煤產量為1030萬噸,至1940年已為7280萬噸。
衛國戰爭時期(1941~1945年),俄羅斯的煤炭工業開始了全新的發展階段至1945年俄羅斯的煤炭產量達到了1.05億噸。
1950年前,煤礦採煤工作面採用截煤機和風鎬取代手工勞動,在巷道掘進中用鑽孔爆破技術取代手工勞動,並擴大了井下的電機車運輸,1950年的煤炭產量為1.6億噸。1951~1960年間開始在採煤工作中推廣採煤機械化,1960年俄羅斯的煤產量為2.94億噸。
1960年後,煤炭工業技術發展的特徵是強化採掘作業,其基礎是在礦井回採工作面中推廣綜合機組和在巷道掘進中推廣聯合掘進機,以及在露天採煤中採用國內外高效率技術。
1988年俄羅斯達到最高煤產量4.254億噸,其中露天採煤量為2.286億噸,佔53.7%。綜合機械化採煤量佔81.8%,巷道掘進的機械化裝載量佔84%,其中50.9%為掘進機掘進。1988年後,由於礦工罷工,惡化了蘇聯各企事業之間的經濟與業務聯系,俄羅斯各地區的煤炭產量開始下降,1993年煤產量降到的3.059億噸。上述原因只是暫時造成煤產量的下降,而致使俄羅斯煤產量下降的長期因素是:第一,煤田的開采地質條件的惡化;第二,大量減少新建採煤企業和現有採煤企業的技術改造,以及大量減少新的技術裝備和行業生產技術水平的顯著下降。
1991~1992年,俄羅斯煤炭工業產量的下降是與原定計劃一致的。1993年的計劃採煤總量比1992年降低5.4%,其中井工採煤降低6%,露天採煤降低5%。但1993年實際產煤量比1992年下降9.4%,其中井工採煤量減少9.3%,露天採煤量減少9.5%。
1993年俄羅斯採煤企業採煤2.966億噸。2000年後,由於宏觀經濟形勢轉好,煤炭年產量增長了11%,達到2.6億噸。2002年,俄羅斯煤炭供應量為2.344億噸。2006年俄羅斯煤炭產量達3.085億噸,同比增加了2.8%。其中由於鋼鐵企業需求減少,煉焦煤產量下跌0.7%,達7030萬噸。而動力煤產量有較大增長;2006年俄羅斯出口煤炭8800萬噸(2005年出口8020萬噸)。俄統計局公布信息,2008年上半年,俄煤炭產量增長6.1%,達1.61億噸。其中,6月份煤炭開采比上年同期增長5.5%,比當年5月減少0.9%。
預測顯示,俄羅斯對煤炭的需求將會有所增加,到2010年煤炭產量有望達到3.43億噸,到2020年達到4.4億噸,到2030年為5.25億噸。
煤炭開采業在遠東地區能源生產中所佔比重為70.2%,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煤炭工業遍布遠東地區。在濱海邊疆區、薩哈共和國和馬加丹州,煤炭產量占燃料動力總量的比重分別為91.9%、81.6%和73.6%。採煤總量的80%集中在薩哈共和國(雅庫特)、濱海邊疆區和阿穆爾州。在煤炭開采業中,遠東煤炭、濱海煤炭、薩哈林煤炭、雅庫特煤炭、東北煤炭等聯合公司佔有主要地位。還有3個規模不大的露天採煤場,其中兩個在薩哈共和國,一個在堪察加州境內。阿穆爾州的濱海邊疆區一些煤礦經過多年的開采後,儲量已接近枯竭,導致遠東煤炭產量在1988年達到頂峰後即開始下降。在遠東地區,煤炭是發電站、鍋爐及民用的主要燃料。在鍋爐用燃料的需求量中煤炭佔60%,而電站用煤占煤炭總需求量的70%以上。
127.西伯利亞煤炭能源公司
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爆發後,盧布大幅貶值。俄MDM銀行創始人梅利尼琴科和波波夫藉此機會大規模低價收購煤、鐵、化工企業,從而構築起MDM集團工業領域的兩大支柱企業———西伯利亞煤炭能源公司和歐化公司(化肥企業)。目前,西伯利亞煤炭能源公司已成為全俄羅斯最大的煤炭企業,供應著全俄31%的煤炭市場和25%的煤炭出口。2006年公司產煤9000萬噸,出口2400萬噸。
西伯利亞煤炭能源公司在遠東年採煤能力為800萬~1000萬噸,主要由哈巴邊疆區的烏爾加爾煤炭公司和濱海邊疆區的濱海煤炭公司完成。此外,西伯利亞煤炭能源公司還是遠東多家電力能源企業的最大私人股東,持有濱海邊疆區遠東能源公司24.82%的股份、薩哈共和國雅庫特能源公司25.48%的股份和南雅庫特能源公司25.87%的股份。
自2005年起,西伯利亞煤炭能源開始在哈巴邊疆區瓦尼諾港穆奇卡灣實施大型煤炭碼頭項目。2008年3月,西伯利亞煤炭能源公司出資8.4億盧布收購了東方港20%的股份。
128.濱海煤炭公司
濱海煤炭公司2006年營業額15.5億盧布,在遠東煤炭企業中名列第三,在遠東200強企業中位居第93位。截至2007年初公司資產29億盧布,其中凈資產26億盧布。
公司年採煤能力300萬~400萬噸,其中絕大部分由下屬的新礦井露天礦管理局完成,該管理局負責開發濱海邊疆區的巴甫洛夫煤田(可采儲量1.57億噸)。此外,公司的東方礦井管理局每年有數十萬噸的產量。
濱海煤炭公司同俄統一電力公司分別擁有濱海邊疆區大型煤炭電力一體化企業盧泰克公司(全稱為盧切格爾燃料能源綜合體)43.7%和53.6%的股份。盧泰克公司成立於1997年,為盧切格爾煤炭公司(濱海煤炭全資子公司)和濱海國有地區發電站(遠東能源公司子公司)合並的產物。主要開發盧切格爾露天煤礦,並利用自有煤炭進行發電。公司年採煤500萬~600萬噸,發電機組裝機容量約150萬千瓦,供應濱海邊疆區60%的電力。
129.烏爾加爾煤炭公司
西伯利亞煤炭公司自2004年開始收購烏爾加爾煤炭公司,目前持股74%。
烏爾加爾煤炭公司成立於20世紀90年代末,是哈巴區最大的採煤企業。公司2006年收入10億盧布,在遠東煤炭企業中名列第五,在遠東200強企業中排名第162位。
烏爾加爾煤炭公司主要開發位於哈巴邊疆區西北部上布列雅區的烏爾加爾煤田,該煤田可采儲量1.63億噸。公司年採煤能力200萬~300萬噸,煤炭產品主要用於供應哈巴、濱海邊疆區的熱電廠。
公司目前正在實施大規模擴建項目,計劃在2008~2012年期間投資44.6億盧布,到2012年之前將產量提高至每年700萬噸。
130.薩哈林煤炭公司
貝加爾煤炭公司(西伯利亞煤炭能源公司的前身)於2002年收購薩哈林煤炭公司80%的股份。
薩哈林煤炭公司成立於1997年,是薩哈林州最大的煤炭生產供應商。公司年開采能力約100萬噸,佔全州煤產量一半以上,保障著薩哈林40%的煤炭供應並出口日韓。旗下主要生產企業包括:太陽封閉股份公司(開發太陽褐煤田,年產煤能力20萬噸,主要供應南薩哈林斯克第一熱電廠)、萊蒙托夫股份公司(開發萊蒙托夫煤田,年產煤能力66萬噸,主要供應薩哈林國有地區電站)、中央股份公司(開發吉赫梅涅夫褐煤田)、羅帕塔股份公司、帕雅爾科夫煤炭股份公司、諾維科夫股份公司。
131.梅切爾公司
大型礦山冶金企業梅切爾公司(全稱車里亞賓斯克鋼鐵集團)是全俄第五大鋼鐵生產商和第三大採煤企業,2008年公司市值178億美元,其創始人和總經理伊戈爾·久津持有73%的股份。
梅切爾公司2007年煤產量2100萬噸,主要由旗下的南庫茲巴斯煤炭公司完成。2007年俄羅斯聯邦資產基金會拍賣薩哈共和國兩大煤炭企業———雅庫特煤炭公司和埃里加煤炭公司股份,梅切爾公司在拍賣會上擊敗了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奧羅薩公司,以582億盧布的出價收購兩大企業,從而確立了在遠東煤炭行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基礎設施方面,梅切爾公司持有遠東重要港口———特西耶港97%的股份。波西耶特港年吞吐量150萬噸,99%的貨物為煤炭。
132.雅庫特煤炭公司
雅庫特煤炭公司組建於1966年,總部位於薩哈共和國涅隆格里市,是遠東最大採煤企業和全俄最大的煉焦煤出口商。2006年公司收入160億盧布,在遠東200強企業中排名第四。截至2007年初公司總資產120億盧布,其中凈資產90億盧布。
雅庫特煤炭公司2007年採煤1000萬噸,其中一半以上的煤炭產品出口亞太地區,主要銷往日本、韓國和中國,目前正試銷印度和巴西。俄國內主要用戶為遠東能源企業和烏拉爾、西伯利亞地區的冶金企業。
公司擁有3處煤田:涅隆格里、堪加拉斯和傑巴里基海斯克。3處煤田總儲量達2億噸,以煉焦煤為主,具有灰分低、含硫少、濕度適中、熱量高等優良特性。
公司自2002年起進入私有化程序。2005年1月,梅切爾公司在拍賣會上斥資4.11億美元收購雅庫特煤炭25%的股份。2007年10月,梅切爾公司又將剩餘的75%股份收至囊中。
133.埃里加煤炭公司
埃里加煤炭公司成立於1998年,擁有遠東最大煤田———埃里加煤田西北區塊的開發權。埃里加煤田位於薩哈共和國東南部,已探明煉焦煤和燃料煤總儲量高達22億噸,可供開采100年以上,對保障遠東煤炭需求和對亞太能源出口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公司制訂了龐大的開發計劃,擬到2020年將產煤能力提高至每年3000萬噸,在薩哈共和國、阿穆爾州和哈巴邊疆區鋪設總長320千米的鐵路,建設煤炭碼頭、選礦廠、熱電站等設施。
埃里加煤炭公司原股東為薩哈共和國政府(持股39.4%)、俄羅斯鐵路公司(持股29.5%)和東方建築合同集團(持股28.8%)。在2007年的拍賣會上,梅切爾公司購得薩哈共和國政府和俄羅斯鐵路公司持有的總計68.86%的股份,成為公司最大股東。
134.涅柳恩格里煤炭公司
俄大型礦山冶金企業、全球主要鋼鐵生產商之一歐亞控股集團於2003年創建涅隆格里煤炭公司,以開發薩哈共和國德尼索夫煤田的部分區塊(儲量6600萬噸)。2005年,歐亞控股又出資3.3億盧布為涅柳恩格里煤炭購得德尼索夫煤田東部區塊的開發權,新購區塊B+C1+C2煉焦煤儲量高達1.9億噸。公司自2004年起開發德尼索夫煤田,采、選礦項目總投資達2.4億美元,目前煤炭年生產能力約300萬噸。
2006年涅柳恩格里煤炭公司營業收入20億盧布,在遠東煤炭行業中排名第二位,在遠東200強企業中排名第64位。截至2007年初公司資產48億盧布,其中凈資產10.5萬盧布(公司注冊資本10萬盧布,歐亞控股集團主要以短期債務方式對其進行投資)。
135.阿穆爾煤炭公司
阿穆爾煤炭公司是俄羅斯煤炭公司在阿穆爾州的子公司,是阿穆爾州最大採煤企業。公司2006年採煤340萬噸,營業額13.6億盧布,在遠東煤炭企業中名列第四位,在遠東200強企業中排名第106位。
阿穆爾煤炭公司前身為遠東煤炭公司。該公司成立於1932年,是遠東地區歷史最悠久的采礦企業之一,主要開發阿穆爾州萊其哈煤田,1977年曾創下年採煤1400萬噸的驚人紀錄。2002年初遠東煤炭公司開始私有化。2004年,俄羅斯煤炭公司通過子公司阿穆爾煤炭公司以1.8億盧布收購遠東煤炭公司全部股份。
136.艾萊爾股份有限公司
俄韓合資企業艾萊爾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後一家進入遠東200強的煤炭企業。公司2006年營業額94億盧布,在遠東200強中排名第174位。
1993年,根據薩哈共和國總統尼古拉耶夫的命令,雅庫特煤炭公司和韓國LG公司合資成立了艾萊爾公司。其中雅庫特煤炭公司占股58.9%,LG占股34.2%,薩哈共和國資產關系部占股5.9%。自1995年艾萊爾公司相繼開始開采楚爾馬堪煤田的「伊納格拉」、「東方」等區塊。目前公司擁有煤炭儲備約2000萬噸,年採煤能力60萬噸,出產煤炭中70%用於出口。
137.俄羅斯煤炭資源地區分布不平衡
俄羅斯煤炭資源地區分布不平衡,46.5%的儲量在中部,即庫茲巴斯煤田;23%的儲量在克拉斯諾亞爾斯爾斯克邊疆區,幾乎都是褐煤,適於露天開采。此外還有一部分動力煤分布在科米共和國(82億噸),羅斯托夫州(65億噸)和伊爾庫茨克州(55億噸)。近日俄羅斯政府決定修建一條459千米長的連接庫那金羅和克孜勒的「煤炭鐵路通道」,以促進俄羅斯重要煤田的戰略性發展,打通並建立一條重要的煤炭運輸通道。這條鐵路和已建的西伯利亞鐵路及貝加爾阿穆爾鐵路已經構成了一條連接亞太地區的運煤通道。鐵路修成後,俄羅斯的煤礦便能源源不斷地集中運送到亞太地區,亞太地區的煤炭貿易將更加繁榮,該地區的市場格局也將發生巨大變化。俄羅斯艾利吉斯塔煤田是世界上最大的產煉焦煤的煤田之一,現已探明該煤田儲煤量大約為90億噸。2008年產煤約60萬噸,到2010年預計產煤300萬噸。預計在4年之內,產煤量將達1350萬噸。根據專家的估計,隨著艾利吉斯塔煤田的發展和俄羅斯政府宏偉的煤炭鐵路計劃的實施,俄羅斯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煉焦煤出口國。
138.經濟轉軌中的俄羅斯煤炭工業
俄羅斯煤炭工業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困難。煤炭工業是俄燃料動力綜合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俄出口創匯的主要來源。煤炭的採掘量,1994年比1993年減少了3300萬噸,下降了11%。例如,羅斯托夫煤炭綜合體,在35個企業中有32個企業被迫減少採掘量。遠東煤炭股份公司的採掘量減少了27%,薩哈林煤炭股份公司減少了25%,圖拉煤炭聯合公司減少了1/3。1997年全俄煤炭產量僅為23700萬噸,同1994年相比,下降了11.1%,但是,露天產量卻增長了61.6%。遠東地區的煤炭產量下降幅度最大,1995年的煤炭產量僅為1990年的68%。
139.俄羅斯煤炭工業存在的問題
俄羅斯煤炭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井工礦和露天礦的生產能力在降低。從1993年至2000年報廢生產能力1.6億噸,而同期投產的生產能力僅3450萬噸;同時礦山設備損壞程度達到75%。在大量關閉礦井後,對煤炭開采經費未能給予足夠補充,使得地區性問題更加尖銳化。由於俄羅斯采礦運輸設備老化,煤炭行業的生產潛力年年下降,工礦采礦設備的磨損率達78%,運輸設備的磨損率達72%。露天礦采礦運輸設備的磨損率達75%~80%,這種更換采礦工藝設備的趨勢註定了非盈利礦井的比例由13%增加到22%,1995年在232個生產礦井中僅有16個礦是1970年以後投產的,卻有146個礦是1970年以前投產的。1995年俄羅斯僅有15%的煤礦的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外類似礦井的水平。俄羅斯大約20%的煤產量產自開采深度大於600米的礦井,80%的產量產自有煤氣與瓦斯問題突出的礦井。必須指出,1993~1997年俄羅斯報廢採煤生產能力約7800萬噸,而投入的採煤生產能力僅為2760萬噸。
140.俄羅斯對煤礦的技術改造
俄羅斯根據國外的經驗,提出了在井工礦技術改造方面的建議,主要包括:
(1)在有發展前景的已改造的和較穩定的煤礦區必須改變開拓准備和生產工藝,以保證全面地採用綜合機械化開采;
(2)要研製和採用可自動控制某些工序的高效可靠的回採設備,這些設備可用於長250~350米的工作面,20~25千米長的采區,並且日產量為3000~10000噸;
(3)採掘工作的集中化。對於年生產能力為150萬~200萬噸的礦井來說要改為一礦一個工作面的生產工藝,對於更大型的煤礦來說要一個水平一個面或一層煤一個面;
(4)在有發展前途的煤礦和保證當地用煤的煤礦,為了開采某些區段,可採用最有發展前途的短壁和房柱式開采工藝,並採用美國和南非所使用的技術設備;
(5)為了提高庫茲巴斯普羅科彼耶夫斯克—基謝列夫地區急傾斜煤層的開采效率和安全性,可採用水平分層固體充填開采工藝和水力開采工藝。
❺ 東北證券的簡介
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前身為吉林省證券有限責任公司。2000 年 6 月經中國證監會批准,經過增資擴股成立東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007 年 8 月,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六陸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回購股份,以新增股份換股吸收合並東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並更名為「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 8 月 27 日 ,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為「東北證券」,股票代碼為 000686 。公司注冊地為吉林省長春市,注冊資本為 63,931 萬元。
作為東北地區唯一的一家綜合類券商,公司具有比較明顯的區域優勢和相對競爭優勢。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逐步形成了以經營證券承銷,證券自營買賣,證券交易代理,證券抵押融資,證券投資咨詢,公司財務顧問,企業重組、收購和兼並,基金與客戶資產管理等業務協調發展的業務格局。公司內設 11 個職能管理部門,設營銷交易管理總部、投資銀行管理總部、證券投資管理總部、客戶資產管理部等四大業務部門、兩個地區總部、一個金融與產業研究所,現有員工 1283人。公司為東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同時參股銀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控股渤海期貨有限公司。
公司投資銀行管理總部從成立至今,先後承擔過吉林炭素、吉恩鎳業、湘電股份、吉輕工、東北華聯、吉林物華、菲達環保、騰達建設、申龍高科、鳳竹科技、兔寶寶、三花股份、萬豐奧威、梅花傘、萬力達、三力士、聯化科技等多家新股主承銷,先後承擔過吉林化纖、吉林敖東、歐亞集團、吉林森工、通化金馬、長春蘭寶、吉林紙業、湖南海利、通程式控制股、華聯商城、網路葯業、雙鶴葯業、全柴動力、湘電股份、蘇寧環球、吉恩鎳業、騰達建設、特變電工等多家再融資主承銷;承擔了 30 多家新股和配股的副主承銷;承擔了 30 余家中直企業債券副主承銷,還參與 180 多家新股或配股的發行分銷工作。公司投資銀行管理總部設立以來,作為主承銷商(保薦機構),累計為上市公司融資 200 多億元;作為財務顧問完成了吉林紙業、華儀集團等重大資產重組項目,成為資本市場的經典案例。公司經紀業務已經形成了「立足吉林、輻射全國」的營業網點布局。公司 擁有48家證券營業部、19家證券服務部,分布
在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公司各營業部全面開通了A、B股、基金、權證業務、網上交易、手機炒股和全省電話委託業務、開放式基金代銷業務以及開通多家商業銀行的銀證轉賬業務。2005年上半年實現了全國46家證券營業部所有客戶的集中交易。2007年8月全面完成第三方獨立存管工作。
公司肩負「關愛資本、富足社會」的使命,堅持「一切以客戶收益為重,一切以股東權益為重,一切以員工利益為重,一切以社會效益為重」的理念,在競爭中成長、在創新中收獲、在服務中共贏。公司致力於建立和諧的經營管理團隊,通過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從根本上提高公司的創利能力,回報股東,回報社會。
❻ 請知道德國股市的人,詳細說明下,德國volkswagen這幾天的情況
大眾汽車(Volkswagen)在昨日交易中股價上漲逾一倍,此前保時捷(Porsche)採取行動,加強對這家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商的控制,而對沖基金則匆忙買進存量日漸減少的流通股,以回補空頭頭寸。
大眾汽車股價上漲147%,此前保時捷出人意料地披露,該公司通過利用衍生品,將其在大眾汽車的持股比例從35%提高至74.1%,這引起了投資者、分析師和公司治理專家們的震驚。
伯恩斯坦公司(Sanford Bernstein)分析師馬克斯•沃伯頓(Max Warburton)表示,此舉令德國市場蒙羞。他表示,「對於監管者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無疑令所有歐洲資本市場感到困窘。」
德國最大基金公司DWS董事、知名公司治理專家克里斯琴·施特倫格(Christian Strenger)表示:「這應該讓政客和監管當局重新考慮,是否應允許出現這種不透明的情況。」
保時捷周日披露稱,自己持有31.5%的大眾汽車衍生品。德國金融監管機構近日作出裁定,在衍生品以現金方式結算、不發生股票交割的情況下,公司沒有義務披露此類頭寸。
德國金融監管機構昨日就大眾汽車(Volkswagen)股價可能存在的市場操縱行為展開正式調查,此前這家汽車製造商市值出現巨幅波動,僅本周就高達3700億歐元(合4760億美元)左右。
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是在人們對該國資本市場透明度提出強烈批評之後展開的調查。此前,保時捷(Porsche)於上周末披露,其在大眾汽車的持股比例遠遠超出許多交易員所了解的水平,由此引發大眾汽車股價出現了令人眩暈的飆升。
大眾汽車股票在昨日交易中回吐了部分漲幅,大跌45%至517歐元。此前,保時捷承諾,將結算多達5%的大眾汽車股份期權。此舉旨在避免 「進一步的市場扭曲」,該情形可能威脅到一些對沖基金的生存。
Bafin稱,已對可能存在的市場操縱行為展開正式調查。如果罪名成立,將可能導致最高5年的監禁,或多達100萬歐元的罰款。該機構沒有提到任何具體調查對象。
保時捷表示,在獲得大眾控制權的過程中,每一步都向Bafin進行了咨詢,並駁斥了任何有關其操縱市場的說法。
❼ 德隆國際戰略投資有限公司的公司其他
德隆神話的華彩樂章,是所謂「產業整合」,其「黃金」時期是年至2000年。
雖然投資相當龐雜,被業內戲稱為「與國家計委相當」,德隆最主要的產業整合行動依託「老三股」展開,形成了以食品飲料加工、汽車配件、電動工具、水泥為四大支柱下轄子(分)公司逾百家的大型企業集團。
這是德隆作為「實業巨子」的金字招牌,也是德隆實業一翼從各大銀行借款170億元的憑借所在。
然而,所謂德隆的產業整合,並經不起推敲。早在2003年初,一家著名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部門即對「德隆系」旗下四大上市公司(新疆屯河、天山股份、湘火炬、合金投資)和三大控股集團(德隆集團、新疆德隆、屯河集團)做出系列財務風險分析報告,指出「德隆系」產業公司普遍存在重大財務問題,亦存在眾多業績疑點。
德隆所謂產業整合,是以連續的並購來實現資產規模、銷售規模的迅速膨脹,但企業的還債能力、盈利能力均極其薄弱,根本沒有體現出「整合」的價值。外界無從判斷並購的成本是否合適,而德隆龐雜的胃口也讓人懷疑它根本不可能逐次消化。 從專業財務分析上可以看出,整個德隆的產業體系脆弱不堪,完全是依靠銀行資金堆砌而成,經營風險極大。
第一,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借款依存度過高。2003年底,與凈資產相比,四家公司的借款依存度均大幅超過100%,其中新疆屯河的借款依存度高達184%。這表明「德隆系」企業對外部借款的依賴度極大,且主要為銀行短期借款,支撐結構性資產,到了欲罷不能的地步。
第二,「德隆系」企業的銀行借款主要有三個用途:借新還舊(包括短期貸款和到期利息)、進行新的擴張(投資)、覆蓋新增的應收款和存貨,真正用於生產經營部分的貸款很少。
第三,所謂短貸長投,自有資金嚴重不足、以銀行短期借款支持長期投資現象嚴重,資產結構嚴重失衡。這里首先有詐騙銀行貸款的嫌疑,因為貸款投向與用途不符。其次即使在西方銀行里,銀行提供並購用的過橋貸款,也有嚴格的條件,其中買家必須有一定的自有資金和相應的抵押擔保。而德隆的並購則完全依賴貸款。
第四,在並購驅動下的資產規模擴張雖然帶來了銷售收入的明顯增加,但是盈利能力幾乎沒有改善,主營業務的償債能力與其巨額借款相比相差懸殊。從近三年的數據變化情況看,四家上市公司合計凈資產增加了54.3%,而長短期借款卻上升了75.2%;合計銷售收入是2001年底的3.4倍,而凈利潤卻僅增加了 121%。除湘火炬,其餘三家上市公司的借款規模達到或超過銷售收入規模;也就是說,有的上市公司如果把當期所有的銷售收入都用來還債都不夠。
相應地,這些上市公司能夠用於償債的折舊攤銷前利潤增加並不明顯,主業經營獲取利潤能力及以自身經營積累還債能力很差。主營業務經營所帶來的收益與借款壓力相比仍顯懸殊,除天山水泥償債期為6.4年,其他三家公司平均都在20年左右,德隆集團整體則達到了24年,遠遠高於一般意義上的可接受水平(五年)。
第五,短期借款償付壓力巨大。整個德隆集團的營運資金需求保持在37億元左右,營運資本卻經常捉襟見肘(常常為負數);現金支付能力缺口巨大,且缺口不斷擴大(由2001年底的-37.38億元擴大到2003年9月底的-51.46億元)。
第六,業績真實性存在疑點。僅以新疆屯河2003年的業績為例,凈利潤大幅增加。前三季度凈利潤0.59億元,四季度0.6億元。但分析現金流量表,同時發現前三季度的固定資產折舊為0.62億元,年報中卻又減少至0.13億元,即回吐了0.49億元,從而「貢獻」0.49億元凈利潤。難道四季度的16 億元銷售只產生了0.11億元的凈利潤?由此,應懷疑其業績銷售的真實性。
另外,幾家上市公司和集團還有一個很重大的問題,即大量對外提供資金。德隆集團的其他應收款竟高達20億元,顯示出該集團復雜的關聯交易資金往來關系,說明除了屯河集團及四大上市公司,還有巨額的隱性對外投資和資金運作情況。
現在看來很清楚,這些資金暗流實際的方向是二級市場,或者所謂的「海外收購」,等等。
2004年4月-5月間,德隆為了掩蓋從多家上市公司挪用的巨額資金,同時也防止各地委託理財客戶啟用司法程序凍結資產,把所投資的各個項目通過一系列資產轉移合同,轉回各個上市公司內部。但即使如此,各上市公司因德隆欠下的債務黑洞依然觸目驚心(見「德隆繫上市公司對外債務表」)。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從楊斌(歐亞農業)、張海(健力寶),到顧雛軍(格林柯爾)、唐萬新(德隆)的精彩故事,《財經》雜志都有過詳細報道。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年代的中國企業經營者們,有著超乎尋常的想像力和過於沖突的戲劇化性格。
我們更想探究的是,為什麼中國——不管是科技「海歸」還是域外「特首」,上述諸人的成長背景和行事風格是典型「中國式」的——新企業制度建設是如此的無奈、艱難、可笑?如此大面積、系列化的案發,是否昭示著一種宿命?企業制度創新在中國經濟總量不斷膨脹的背景下,難道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作為經營活動主體的企業不斷的失敗,是否隱含著法律環境的缺失?抑或政府功能的錯位和失效?
在感嘆故事的同時,分析其背後存在的邏輯更有價值。由於顧雛軍、唐萬新的情形更具代表性,我們以下以「顧-唐」來指稱此種模式。 在分析「顧-唐」故事背後的邏輯前,我們先來看看其故事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顧-唐」的公司股權關系極其錯綜復雜,復雜到除案件調查人員、相關律師,恐怕沒有人能了解清楚;他們的身份搖曳多變,或科技狂人,或金融梟雄,或異域特首,或足壇大佬;涉及的產業領域更是跨度甚廣,從蕃茄醬到火花塞,從製冷劑到大客車,從種大棚到蓋別墅,不一而足。但這些都僅是故事的表象,至多是供人閑談消遣的花絮,並不是其核心要素。
「顧-唐」故事的核心要素,至少可概括為這樣幾點: 如上所述,「顧-唐」的投資在產業領域和空間布局上跨度都很大。雖然他們或標榜「以創造中國傳統產業新價值為己任」、「以產業整合手段來改善產業結構,增強產業競爭力以獲取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或宣稱「以技術為紐帶整合中國家電產業」、「做全球白色家電第一人」等等,這些僅是故事的噱頭,當不得真。
「顧-唐」的產業構造在產業鏈、資源共享、協調管理等方面比較難整合,實際上,他們也未採取過真正有效的舉措。這種撒豆成兵、零散馬鈴薯式的投資,幾乎理不出主線來;唐萬新的「准混業金融」不是,顧雛軍的白色家電也不是。
但是,貫穿於這些零散馬鈴薯之間的,還是有一條「顧-唐」收發自如的紅線,這是他們故事的主題;如果這也能稱之為主營業務的話,那麼「顧-唐」的主營業務就是——實際操控更多的資產。 一是求量不求質,否則,便無法理解一些ST乃至停牌的虧損上市公司(如襄陽軸承、揚州客車等),在毫無產業背景的顧雛軍手中有那樣的投資價質,而且求量就不能求質,不求質是為了求量;
二是不求完備但求控制,法律手續是否完備、完成對「顧-唐」不重要,重要的是實際控制,健力寶到張海東窗事發尚有收購款未付清,理論上交易並未完成,但張海已控制健力寶兩年有餘,德隆的所謂「垂直管理」也有此種含義。類似情況在唐萬新之於巨田證券差點發生了,在顧雛軍之於襄陽軸承部分發生了,實際控制被收購主體是「顧-唐」的目的。至於法律是否完備、完成,已不重要;甚或為了更好地控制,有意造成法律上的不完備、狀態上的不完成的情形。 細細分析「顧-唐」的故事文本,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他們展開這些翻雲復雨的情節時,與其演對手戲的配角大多是國有企業的所有者和監管者。雖然表面上看,各家國有企業都有其所有者(各類集團公司、國資公司等),實際上是其真正的所有者和監管者——各級地方政府在台上演出,配合故事的展開。
唐萬新的「三駕馬車」是如此,其旗下的眾多金融機構(南昌市商業銀行、昆明市商業銀行、株洲市商業銀行、南京國投、重慶證券、伊斯蘭信託……)大多如此;顧雛軍的廣東科龍、合肥美菱、揚州亞星、襄陽軸承全都如此;在張海的故事裡,雖然有股東之間的恩怨,但是健力寶所在地政府也扮演了不輕的戲份;楊斌的故事亦如此。
其中,江西省南昌市短時內先後在南昌市商業銀行的股權轉讓中失手於唐萬新,又在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轉讓中失手於顧雛軍最為典型,可發一嘆!正是這些「配角」們毫不遜色的演出(贊許?期待?默認?無奈?憎恨?),「顧-唐」作為主角成就了故事的精彩,他們是不該被遺忘的「配角」。 圍繞上述所說的膨脹資產這一主題,「顧-唐」在展開收購行動中,多選擇一些融資性強的資產作為平台、道具。這主要包括:
第一,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本身就是具有融資性,理當成為「顧-唐」的首選。鑒於各種政策法規的限制,「顧-唐」進入金融機構並不順利,但仍有斬獲,其中德隆以各種方式進入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信託公司、保險公司、金融性租賃公司最為典型。所謂混業經營、金融創新都是幌子,要害就是融資,正如人們事後總結所言,德隆的金融創新「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就是一個巨大的『老鼠會』」。
第二,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本身就有直接融資的功能,即使由於各種原因參與不了資本市場的融資,其在中國獲得商業銀行的貸款及擔保認可較為便利,且上市公司的股權抵押也是方便的融資措施。這些因素使得各類上市公司成為「顧-唐」使用最為頻繁的道具,其中以德隆「三駕馬車」、顧雛軍「四大金剛」最為人們熟知。
第三,各種用途的土地(尤其是政府批租土地)。土地的天然稀缺性造成了必然升值的趨勢,土地的原始獲得價值和評估價值間的巨大差異(政府批租土地更如此)在賬面上的體現,以及土地在商業銀行具有極強的抵押性,使得「顧-唐」們將土地也納入其表演道具中。楊斌整個故事的基礎就是土地,顧雛軍費盡心思,獲得南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科龍工業園2000餘畝土地,透過合肥美菱、美菱集團之間多次復雜的交易,獲得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共計逾166萬平方米的土地,都是明顯的例證。 「顧-唐」的故事有鮮明的主題,有精心挑選的配角,有屢試不爽的道具。這些現實的存在,按照所謂「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表述,故事背後必有其自身的邏輯。
「顧-唐」不是等閑之輩。他們在擴張企業版圖時有著良好的直覺,永不停歇的沖動,超強的勇氣和心理承受能力。他們精心編排的故事服膺於怎樣的邏輯呢?
第一,在中國,起點太低、積累時間太短的私有資產與龐大甚或低效的國有資產共存。自上世紀50年代初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以來,私有資產於理論上和現實上都無存在的可能,實際上是切斷了自晚清「洋務運動」百餘年以來中國近現代意義上私有資本工商化積累的歷史。
因此,當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大幕拉開時,中國的私有資產實際上是從一個幾乎為零的狀態開始的;其積累時間過於短暫,且理論上的合法性和實踐中的可行性一直在搖擺中前行,至今也未完全解決。而他們面對的則是恐龍般巨大的國有資產存量,這些存量除一些壟斷行業和個別特例,大都效率不高。
資產量級上的巨大差異和適者生存的商業叢林法則,使得私有資產無法按一個自然積累、逐步發育的狀態成長。他們一定會跳躍性地膨脹,突出「大者為王」,數量和規模成為其所有者的第一考量,且一定會把兼並收購的目標指向國有資產——這是必然的甚或惟一的選擇,也是給定約束條件下的一個理性選擇。
明乎此,就可理解「顧-唐」故事的主題確定和配角選擇的現實基礎了。
第二,中國是一個法治精神、法律文本和法律的程序性都相對缺失的國度。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從事企業活動,完備的合同、守法的行為、完善的公司治理等未必會帶來高回報,甚至成為高回報的包袱。「顧-唐」不是慈善家,也不是投資上的低能兒;他們不計成本擴張規模,是因為他們深知,無論質量好壞,只要規模大就有騰挪轉移的空間;無論法律上是否完備,只要能夠實際控制,就可以以拖待變,以時間換空間或以空間換時間,就能攫取豐厚的操作利潤。
這些特徵往往深深地體現在「顧-唐」第一桶金的獲得過程中,並形成了他們思維的路徑依賴,並指向第二桶金、第三桶金的挖掘中,且大都奏效。但所謂「成敗蕭何」,這種過程是非收斂的。隨著往復環節的增多,涉及資源幾何位數的增加,內部機理和外部環境稍有擾動,崩潰是可以想見的。
唐萬新曾抱怨有些國有企業也在做與德隆同樣的事情,但因他們有政府背景,所以並沒有像他一樣困難重重。誠然,企業擴張中的信用、心理因素相當重要,「真」和「假」 相當程度上取決於認識,並沒有客觀判據。但他不應該忘了,首先,國有企業經營者沒有他們那種對擴張的路徑依賴的思維;再則,國有企業經營者在現有制度安排下,相當程度上既無動力也無可能去追求操作利潤。這里有質的不同。
第三,中國是一個大政府社會,各級政府都相當強勢,在提供公共產品的同時強力地介入到社會各個方面,經濟領域也不例外。除了以政策法規的制定者、執行者的角色介入經濟活動,政府往往還直接控制著主要的企業和資源。對地方政府而言,當地的上市公司、地方性金融機構、中心城市的土地資源等成為其直接掌握的主要經營性資源。
政府功能自身的「越位」,為「顧-唐」選擇他們作為交易對手提供了必然性。但是,必然性重復地成為現實性且都以政府作為輸家收場,就耐人尋味了。這不僅僅是經驗缺乏可以解釋的。
公眾首先聯想的肯定是腐敗問題。不能說此類問題不存在,但從已公開的信息看,「權錢交易」不是主流——假如其成為主流,分析起來反而相對簡單了。最近 20多年,中國經濟處於粗放的高速增長期,各級地方政府也自然處在經濟總量增長競賽的亢奮之中;尤其是所謂某地因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而出了多少位高官的「故事版本」,極大地刺激了各級地方政府的神經,使他們陷入莫名其妙的「GDP崇拜」、「五百強招商崇拜」中,不能自拔。
「顧-唐」不是泛泛之輩,「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道理他們是深知的;他們編織了一系列說辭,從GDP、稅收、就業等方面來打動各級地方政府。在這種情形下,患有「GDP崇拜招商綜合症」的各級地方政府要想不成為「顧-唐」故事的配角都難;而這種「GDP崇拜招商綜合症」本身是不健康的,最後成為輸家可以想見。
此外,中國的政府構造是自上而下的,對各級地方政府的考核、激勵、升遷等,並不是或主要不是來自其轄區的民眾意願,而是來自更高層部門。針對這種構造, 「顧-唐」通過公關說服較高層的部門,就可輕易地在各級政府展開他們的故事。簡言之,各級地方政府功能的「越位」、經驗的缺乏,中國宏觀經濟粗放型增長模式背景下形成的各級地方政府「GDP崇拜招商綜合症」,以及政府考核機制上的特徵,把各級地方政府推上了故事的舞台,扮演起「顧-唐」故事的配角,且以輸家收場,這不是個人意志所能左右的。
第四,「顧-唐」故事的精彩之處,還在於他們引起的巨大反響和蘊含的樣本意義,對此進行分析,可以從另一方面來認知其隱含邏輯的脈絡。「顧-唐」故事在大眾層面引起的基本上是一邊倒的批評聲音,這不奇怪,值得探究的是學者層面毀譽參半且互為表裡的微妙態度。
我們不認同那種泛道德化的看法,即在學者中,對「顧-唐」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全是一種狹義的利益關系;果如此,這些學者的爭論豈不等同於「顧-唐」案件中控辯雙方律師的法律陳詞?這顯然不是事實的全部。
「顧-唐」的贊許者在相當程度上是「借酒消愁」,所要消的「愁」,就是曾經在中國大陸絕對存在、今天還有較大影響的僵化的計劃經濟和低效的國有資產體制。他們對其弊端有切膚之痛,只要能夠達到改革這種體制的目的,手段已然不重要。不幸的是,「顧-唐」這杯酒並非佳釀,不能解他們的「愁」。沒有證據證明 「顧-唐」收購後的國有企業在效率上有明顯提高,在社會資源配置上有明顯改善,在技術上有明顯進步,當然上述幾方面也未見明顯下降。
至於「顧-唐」的反對者,則是從「顧-唐」故事中相當程度上揭示私有制度在運作過程中的種種弊端(「顧-唐」身上大都確實存在),期望「明君」,期望一種「好的國有資產制度」安排。但是,現有中國的經濟體制和社會、法律制度狀況恐怕難遂他們心願。
「顧-唐」的贊成者和反對者都得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在給定的現實環境下,「好的私有企業制度」不能很快地普遍發育出來;同樣,「好的國有企業制度」也無法很快地普遍建立起來,
「顧-唐」的故事和改革開放前的狀態分別說明了這些。贊成者和反對者雖然觀點如此對立,但面臨的尷尬甚至於悲劇意義可能是相同的——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是跳蚤。
有人可能會質疑,「好的私有企業制度」也是可以發育出來的,如聯想集團、TCL集團等等。確實,「柳-李」(其中以柳傳志、李東生最具代表性)故事的效果強於絕大多數國有企業,當然也強於「顧-唐」。
但是,我們想指出的是,這種成功僅具個體意義;從樣本意義上說,「顧-唐」比「柳-李」更具典型性。「柳-李」故事的成功有很多前提條件,如選擇的是一個規模較小但已進入臨界狀態、隨後會爆發增長的行業,否則,增量式產權改革毫無作用;處在社會環境和法律環境相對寬松的年代,白手起家,創業致富是社會歌頌的精神,法律法規上也沒有任何對MBO或類似MBO的限制;具體的國有資產所有者通達、寬松,從事改制的管理者則理性、節制,雙方良性互動,達到雙贏。 *德隆往事:一個400元起家的金融神話的破滅
人們說,德隆的發家和衰敗,都具有異乎尋常的象徵意義。
從投資400元沖洗膠卷的彩擴社,到涉足大半個中國的龐大產業、金融「帝國」,「德隆靈魂」唐萬新從西部邊陲的烏魯木齊起家,到如今在江城武漢面臨受審,20年彈指一揮間,有多少令人嘆息和深思的故事? 在1986年的邊城烏魯木齊,大學剛畢業的唐萬新和他的5個朋友,投資400元創辦他們的第一個實體「朋友」彩擴部,代人沖洗1元錢一張的照片。但據稱就是這個小本生意,讓他們在當年的烏魯木齊掙了約60萬元。
1988~1990年間,有著新奇思想和大把現金的年輕唐萬新們開始四處出手:辦廠生產自行車鎖、衛星接收器,經銷飼料添加劑,承包了帕米爾高原上塔什庫爾干縣的一家賓館,他們甚至還組建過航空俱樂部。但是,這些嘗試基本以失敗告終,不僅將此前的贏利虧盡,他們還一度拖欠銀行及客戶資金180萬余元。直到 1991年,唐萬新在烏魯木齊的科海開發公司一度成為新疆最大的電腦散件供應商,才基本挽回此前虧損。
敏銳的唐萬新們在1992年嗅到資本市場牛市氣息,在當時人們購買股票尚需動員時,他們大量收購原始股和內部職工股。在西安,他們包銷黃河機器廠3000萬新股中的1000萬股、國棉五廠800萬股。然後,再在新疆等地以1倍或2倍的價格出手。
在靠排隊領取認購證購買股票的年代,甚至在烏魯木齊一次性雇請過1500名民工排隊領取認購證。這些人一排就是兩天,每天領取勞務費50元。而這些認購證很快被換成原始股,再為唐萬新們變成大把的真金白銀。
1992年,新疆德隆實業公司、新疆德隆房地產公司注冊成立,德隆進入娛樂、餐飲和房地產投資領域。1994年8月,北京JJ迪斯科舞廳破土動工。而坐落在烏魯木齊市中心的宏源大廈1995年竣工時,曾號稱是新疆當時最高檔的寫字樓。
與此同時,德隆進入農業產業化領域。1994年注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的新疆德隆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這樣,德隆一方面開始了他們的產業之旅,另一方面,因農業產業化惠及百萬農戶,由此獲得了地方政府的認可和支持。
然而,德隆真正意義上的高速擴張是在進入金融機構之後。它首先進入的是1993年設立的「新疆金新租賃有限公司」(新疆金融租賃前身)。1994年,在武漢國債場外交易所,唐萬新用金新租賃的交易席位,通過國債回購業務,先後向海南華銀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中國農村發展信託投資公司融資總計3億元。
正是在這3億元資金之上,唐萬新的產業整合、戰略投資的理念,得以生根、發芽。 德隆國際戰略投資公司的回答是:通過行業研究確定目標,制定行業戰略;選擇目標企業並長期跟蹤,伺機收購;通過兼並、收購,形成產業經營平台,取得行業領先地位;最後進行產業整合,發揮協同效應,拓展業務規模和范圍,強化核心競爭能力以取得優勢地位。
1997年至2002年間,德隆進行了一些堪稱「大手筆」的產業整合戰役。其中,對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和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天山股份)兩家公司的整合,堪稱經典之作。
1996年10月,新疆德隆國際實業總公司受讓昌吉州屯河建材工貿總公司、新疆八一鋼鐵總廠的新疆屯河股權後,成為新疆屯河第四大股東,至1998年控股屯河集團。此時的新疆屯河年產水泥40萬噸,在新疆僅次於年產水泥100萬噸的天山股份。
另一方面,脫胎於老牌國企新疆水泥廠的天山股份,擁有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的水泥生產線,但債務負擔卻十分沉重。1998年11月,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時,德隆以旗下新疆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作為其發起人之一,持有其股份1.16%
同處烏魯木齊———昌吉地區的兩強相爭,導致雙方成本大幅升高。公開資料顯示,1998年後,因與新疆屯河競爭,天山股份每年約要多付出成本3000萬元。
德隆利用自己在兩家企業的控制影響力,最終完成了對新疆水泥產業的整合:新疆屯河將所有水泥資源轉讓給天山股份,同時獲得天山股份控股權。新疆屯河本身,則一心一意做自己的「紅色產業」番茄醬項目,並在此後成為世界主要番茄醬生產廠家之一。而天山股份,也自此奠定了全國第三、西北最大水泥企業的地位。
正是按照這種整合思路,德隆1996、1997年入主新疆屯河、沈陽合金、湘火炬之後,恣肆描繪它的產業整合地圖。
德隆的願景是,在戰略投資行業成為龍頭,3~5年內成為全球500強企業之一,建立一個世界級的「企業精英俱樂部」,匯集最多領袖級經營人才,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經濟主流的橋梁。
然而,德隆產業整合、做大做強企業的另一面是操縱股價。武漢市人民檢察院2005年12月6日的起訴書稱,從1997年3月以來,新疆德隆、德隆國際先後以金新信託、德恆證券、中企東方為操作平台,使用24705個股東賬號,集中資金優勢、持股優勢,採取連續買賣、自買自賣的手法,長期大量買賣「老三股」,嚴重擾亂了證券市場秩序。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在一個金融機構同時實現銀行存貸款、票據金融、信用卡、票據、保險、證券、期貨和共同基金等交易活動,效率會大大提高。滿足這種現實需求,就是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理由。金融控股公司,正是唐萬新和德隆追求的夢想。
然而,在當前政策法規限制之下,德隆的金融控股公司之路註定隱諱而曲折。德隆通過2001年成立的上海友聯經濟戰略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002年更名為上海友聯戰略管理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即上海友聯),打造出類似金融控股公司的平台。
2005年12月27日終審宣判的「德隆系刑事第一案」德恆證券案、2005年9月在烏魯木齊開審的德隆系金新信託案、11月在銀川宣判的伊斯蘭信託案,揭出的幕後操控者均是上海友聯。
通過上海友聯,德隆實現了對金新信託、新疆金融租賃、新世紀金融租賃、德恆證券、大江信託、伊斯蘭信託、恆信證券、中富證券、昆明商行、南昌商行、株洲商行等各家金融機構的操控。
在上海友聯的操控下,德隆旗下的金融產品,一度推出客戶全面金融服務,包括「委託理財」「戰略並購」「戰略退出」「MBO」「借殼上市」「杠桿收購」等一系列金融新產品。
但這些金融產品在德隆資金鏈綳緊的壓力下逐漸萎縮,最後,各家金融機構開始了瘋狂的委託理財斂財活動,承諾12%甚至更高的年回報率。至此,德隆的綜合金融服務名存實亡,其金融控股公司的夢想終於落空。
2005年12月27日,重慶高法對德恆案的終審判決對德隆的「金融控股」給出了說法:
德恆證券公司以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為名,採取承諾到期後歸還委託資產本金並支付固定收益的方式,變相吸收公眾存款208億余元供上海友聯公司統一調撥、使用,數額特別巨大,且造成案發後尚有68億余元資金無法兌付的嚴重後果,嚴重擾亂了國家金融管理秩序,其行為已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2004年4月14日,德隆系股票湘火炬、合金投資和屯河股份首度全面跌停,德隆危機全面爆發。
其實,業內人士認為,早在2000年12月「中科系事件」和2001年4月郎咸平「炮轟德隆」時,德隆就已埋下了危機的種子。只不過後來德隆通過委託理財的「拆東牆補西缺」辦法,才得以勉力維持。至2004年春,德隆系已身陷十面埋伏、大廈將傾。
2004年4月14日後,德隆「三駕馬車」連續多日跌停,市值蒸發過百億元。此後不久,德隆出售天一實業、羅布泊鉀鹽股權,湘火炬更是將德隆告上法庭。
4月上旬到5月下旬,德隆幾乎將所持有的「三駕馬車」質押殆盡。
5月30日,德隆國際召開了董事會暨危機處理工作會議,首度承認「德隆全系統危機最深重、困難最嚴重的時期」。
6月8日,德隆危機進一步升級,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同時開庭審理了兩起有關德隆的案件,各地債權人紛紛動用法律途徑向德隆索債,德隆在各地的資產大部分被凍結。
8月26日,新疆德隆、德隆國際、屯河集團與華融公司簽訂了《資產託管協議》,三公司將其擁有的全部資產不可撤回地全權託管給了華融公司,由華融公司行使全部資產的管理和處置權利;9月4日,華融接受中國證監會委託對德恆證券、恆信證券、中富證券進行託管經營。
至此,德隆已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悄然謝幕。
❽ 企業上市的其他相關
這幾年中國企業境外上市時,大量出現了pre-ipo基金的身影。這種上市前融資服務如上一年比較影響較大網路、無錫尚德、建設銀行的ipo中,股東名單中均有pre -ipo投資者。這其中引起爭議的便是建設銀行引進美國銀行淡馬錫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其中美國銀行以30億美元的投資創下中國單筆外國企業投資之最。但是,一些觀點認為,建行上市時,1.96港元的市凈率定價已超過美國銀行和淡馬錫入股建行時按凈資產1.15倍出資的價格,之後,建行股價還一再升高,因此「國有銀行被賤賣了」。對此論點,資深經濟機構尚普咨詢認為,戰略投資者的進入提升了企業的形象,並且利用其專業能力提升了企業管理,減少股市上普通投資者的風險,這有利於企業提高發行價格。因此,pre-ipo基金對於企業上市有積極的作用,並不可片面說「國有銀行被賤賣了」。
對於上市前融資服務基金對企業股票價格的作用,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來實現。第一種途徑是提高企業自身的能力。一些實力較強的投資基金或戰略型的風險投資,還會為企業引入管理、客戶、技術、上市服務等資源,為保護自身利益,也會要求企業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如投資無錫尚德的高盛可以為其提供高質量投資銀行服務,投資於李寧公司的sgic幫助李寧公司實現家族式管理向規范化管理的過渡,投資於網路的google、建設銀行的美國銀行可以為其提供專業經驗等,這些也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與資本市場運作能力。
第二種途徑是提高企業的資本市場形象。從pre-ipo基金的投資管理流程上講,pre-ipo基金為了控制自己的投資風險,在投資之前,將會對企業的業務、法律、財務、管理團隊、ipo上市的可能性進行詳盡的盡職調查,並且pre-ipo基金作為專業機構,具有強於普通投資者的行業分析與價值判斷能力,因此 pre-ipo在對普通投資者起到了「先吃螃蟹」的示範作用,特別是聲譽良好的一些基金會提升企業的資本市場形象,如摩根士丹利對於蒙牛乳業,這些均有助於提升公開市場上投資者的信心。
但是,也有觀點認為,pre-ipo基金為了投資獲利,其進入企業時,對企業股份的估值要求低於企業股份在資本市場上的預期值,企業如果將 pre-ipo基金進入佔有的股份在公開資本市場上出售,其所融入的資金將高於引入pre-ipo基金獲得的資金。pre-ipo基金將逐步退出,如果其退出速度過快,會引起企業股價大幅下降,不利於企業後續再融資。
企業上市後能提高企業知名度、實現企業資本境值,並且對公司技術開發,留住人才及財務、管理等有一定幫助和推進作用。 ﹡取得固定的融資渠道
﹡得到更多的融資機會
﹡獲得創業資本或持續發展資本
﹡募集資金以解決發展資金短缺
﹡為了降低債務比例而採用的措施
﹡在行業內擴展或跨行業發展
﹡增加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持股人出售股票
﹡管理者收購企業股權
﹡對雇員的期權激勵
﹡取得更多的「政策」優惠和競爭地位 ﹡信息披露使財務狀況公開化
﹡股權稀釋,減少控股權
﹡高級管理人員將承擔更多的責任
﹡公司面臨嚴格的審查
﹡上市的成本和費用較高
﹡經常會產生股東敗訴 平梵:全球500強華人講師,亞太地區十大金牌講師,權威企業企業上市培訓專家,清華大學總裁俱樂部專家委員會委員,百餘家報紙雜志、門戶網站專欄作者,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家高校總裁班特聘教授。
李繪芳:中國十大權威HR管理專家,知名企業上市培訓專家,清華、北大等知名大學特邀培訓師,李繪芳老師擁有10年左右企業上市工作經驗,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人企業上市經驗。在企業上市領域有一定影響,李繪芳老師的公開課、內訓、論壇數百場,學員十萬餘人,廣受好評。
胡一夫:贏在前沿特邀講師,中國總裁培訓網特邀講師,權威企業上市培訓專家,近十多年來,足跡遍布歐亞及中國大陸地區,在先後為國內外各類企事業單位提供了企業上市咨詢項目,舉行了上千場主題演講與管理培訓。
❾ 華夏行業基金買的什麼股票
前十位
600016民生銀行
601398 工商銀行
601939 建設銀行
600036 招商銀行
601318 中國平安
000898 鞍鋼股份
000002 萬 科內A
601166 興業銀行
601628 中國人壽容
601009 南京銀行
❿ 炒黃金和炒股票哪個風險大一些,本質區別是什麼
1.定義:現貨黃金是期指交易,指在交易成交後交割或數天內交割,現貨黃金是一種國際性的投資產品,由各黃金公司建立交易平台,以杠桿比例的形式向坐市商進行網上交易,形成的投資理財項目。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
2.市場:黃金投資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它擁有著極其廣泛的市場范圍,可以說整個國際市場上都有黃金交易者的存在,這樣的交易市場能夠盡可能地維護黃金投資交易環境的公開透明性。但是在股票市場中並不是這樣,股票為交易者提供的是一個區域性的市場,對於市場中的交易者來說,這樣的市場更加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和破壞,投資者要承擔的交易風險也更大。
3.交易規則:在黃金投資交易過程中,人們可以根據自己對市場的判斷進行多空雙向交易,同時交易者也能夠在它的保證金杠桿作用下承擔更少的資金壓力,對於市場中的交易者來說,這樣的投資意味著更多的盈利回報。但是股票市場則是一個典型的單邊市場,人們只有在股價上漲的情況下才能夠獲得投資的盈利,相比較而言,操作空間更少,承擔的風險也就更大。
4.交易時間:在黃金市場中,人們能夠擁有全天24小時幾乎不間斷的交易時間,這是由於黃金在世界中擁有不同的交易中心而產生的,在歐亞美洲等地市場的共同作用下,黃金的交易時間被大大延長,有利於交易者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更好的交易計劃。但由於股票是一個區域性的市場,很難受到不同市場的共同聯動,所以在一天之內的交易時間是十分有限的,交易者只有把握短暫的時間才能夠進行投資交易。
總體而言,黃金和股票投資各有優勢,交易者可以根據自己能夠承擔的交易規模和投資風險制定詳細的交易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