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募基金與私募基金的經理在策略的選擇上有什麼不同嗎
公募基金與私募基金的經理在策略的選擇上有以下不同:
1、追求絕對收益
與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的固定管理費較少,主要依靠提取業績報酬生存,而超額業績必須在每次凈值創出新高後才可提取。因此,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和投資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投資者賺到錢,私募才能賺到錢。所以私募基金私募資金的激勵機制更強,需要追求絕對的正收益。
2、操作靈活:
與公募基金十億百億的規模相比,規模較小的私募基金投資操作更為靈活,能及時跟進市場,根據市場變化趨勢快進快出,牛市可滿倉獲取全部收益,熊市可空倉規避系統風險,投資策略眾多。而規模較大的公募基金在股市下跌時,由於倉位較高往往轉舵較難,轉變投資風格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因此業績表現往往大起大落。
陽光私募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大多經歷了中國股市20多年的牛熊歷程,他們之中,有的曾經是戰績赫赫的明星公募基金經理,有的曾在知名券商機構擔任營業部投資經理或資深行業研究員,有的曾管理過動輒上百億的保險資金、社保資金及企業年金,還有的是源於民間股神的華麗變身……新基金法的實施,私募爆發式的增長,股市的回升,都是導致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奔私」的原因。
『貳』 如何選擇私募基金
你好!選抄擇私募基金首先襲要正規,正規私募一般都是通過信託、證券公司以及期貨公司發行的,協議一般是3方協議。其次看門檻,正規的門檻至少100萬起。越是牛的私募,門檻越高,因為不缺錢,有的私募甚至要排隊買。
再次看投資理念,最好自己還是要了解下投資,知道哪種投資理念是正確的,哪種不正確。
最後看看這家私募的收益率曲線,是不是夠穩定,優秀的私募更看重本金安全;是不是時間夠長,至少兩年吧;業績是不是真的;有沒有交割單、對賬單可以查詢等等。
『叄』 如何合理利用私募基金量化選股策略
隨著近期指數增強產品的興起,量化選股的概念再一次進入了投資者的眼簾,伴隨近些年國內量化投資的高速發展,量化選股策略早已大量應用在了私募產品的投資策略之中。
量化選股的定義
簡單來說,量化選股就是利用數量化的方法構建模型,進而選擇股票組合,期望該股票組合能夠獲得超越基準收益率的投資方法。
量化選股為什麼能賺錢?
由於A股市場不是特別有效的市場,在非有效的市場下,量化模型對於市場微觀交易機會的把握和處理是遠強於人腦的,市場的非理性機會,各種各樣的套利機會,很多都需要通過大量的數據統計和挖掘來發現。
另一方面,量化選股策略由於是程序化操作,其紀律性,客觀性,准確性,及時性的特徵,能夠更好的把握市場機遇,不會受人為情緒因素所影響,而且對交易機會的發現和執行要比人為判斷更加迅速。再者,量化選股因為是通過數據挖掘,模型選股,所以構建的投資組合可以同時持有數百隻股票,而且可以高頻率的交易,這樣能很好的起到分散風險並提高收益的作用。
量化選股的風險特徵如何?
一、市場中性策略
對於市場中性策略來說,其目標主要是通過量化選股的方法選出高阿爾法的股票構建組合,並做股指期貨對沖。以此來剝離股票組合的市場風險,並收獲純阿爾法收益。所以一般情況下中性策略相對純股票多頭產品回撤風險要小,波動平滑,最大回撤一般較小,屬於相對比較穩健的投資策略。
二、指數增強策略
市場上現在比較主流的指數增強策略主要由原來的市場中性策略演變而來,為了能夠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搏取更高的收益,將市場中性策略中的股指期貨對沖部分去除,直接構建股票純多頭組合,運用量化選股的方法選擇一攬子股票,追蹤指數,控制跟蹤誤差。目的是在承擔市場風險的前提下,獲取能比市場指數更高的收益,不僅獲取中性策略中所提供的純阿爾法收益,也獲取市場本身所帶來的收益。
中天嘉華優財富平台通過深度調研甄選出市場中優質的理財產品,供理財師和投資者選擇。優財富平台產品種類豐富,包括固定收益、私募股權、私募證券、海外投資等多個投資品類。產品交易結構透明、項目優勢明顯、不存在過度包裝。除了產品本身,優財富平台還為理財師提供了數以千計的產品投資組合以及相應的存續服務、高傭金、費用結算等服務,同時還會推出緊跟市場的投資策略和極具前瞻性的投資觀點。
『肆』 私募基金投資策略與選擇方法有哪些
私募排排網為您解答:
私募策略主要分為八種:股票策略、管理期貨策略、固定收益策略、宏觀策略、事件驅動策略、相對價值策略、組合基金和復合策略。
私募選擇方法:
1、直接根據上述的八大策略篩選。
2、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3、基金經理及基金管理人,管理規模、歷史業績、信譽等。
4、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從基金本身到基金經理公司,到投資策略和風格,再到市場行情等。
『伍』 私募股權基金與CP的關聯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是指通過私募形式對非上市企業進行權益性投資,投資者按照其出資份額分享投資收益,承擔投資風險。在交易實施過程中附帶考慮了將來的退出機制,即通過上市、並購或管理層回購等方式,出售持股獲利。但是目前也有少部分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已上市公司的股權,另外在投資方式上亦採取債權型投資方式,不過以上只佔很少部分。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對象主要是那些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並產生穩定現金流的成熟企業,這是其與風險投資基金最大的區別。
私募是相對公募來講的。當前我們國家的基金都是通過公開募集的,叫公募基金。如果一家基金不通過公開發行,而是在私下裡對特定對象募集,那就叫私募基金。
基金的募集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通過股權進行的,每個基金持有人都是基金的股東,管理人也是股東之一。另一類是契約型,持有人與管理人是契約關系,不是股權關系。當前的公募基金都是契約型的,但當前中國法律只允許公募基金採取契約方式募集。所以如果要成立私募基金,一定要採取股權方式,這樣才沒有法律障礙。
『陸』 私募基金中的CTA策略(這里可以隨便換)是什麼意思,怎麼查詢到
商 品 投 資 方 式 主 要 有 兩 種 : 直 接 投 資 和 間 接 投 資 。 直 接 投 資 包 括 購 買 現 貨 如 黃 金 , 也 包 括 購 買 期 貨 ; 間 接 投 資 包 括 購 買 大 宗 商 品 領 域 公 司 股 票 、 購 買 商 品 E T F 基 金 或 C T A 策 略 私 募 。 商 品 投 資 按 參 與 者 主 要 分 兩 類 : 大 宗 商 品 相 關 公 司 是 期 貨 市 場 的 主 要 參 與 者 , 也 有 部 分 個 人 投 資 者 活 躍 於 貴 金 屬 交 易 ; C T A ( C o m m o d i t y T r a d i n g A d v i s o r s ) 是 另 一 類 主 要 交 易 群 體 , 以 機 構 投 資 者 居 多 。 「 B e t a 理 財 師 」 專 業 從 事 私 募 基 金 數 據 庫 構 建 , 目 前 全 市 場 5 0 0 0 0 + 私 募 基 金 、 1 7 0 0 0 + 私 募 基 金 管 理 人 , 都 可 以 在 「 B e t a 理 財 師 」 A P P 中 查 找 , 同 時 附 帶 有 產 品 的 詳 盡 測 評 , 全 面 視 覺 化 解 讀 產 品 收 益 、 風 險 、 基 金 經 理 和 基 金 公 司 。
『柒』 私募基金一般都有哪些策略
一般的話主要分成:股票多頭,股票多空,宏觀策略,事件驅動,復合策略,量化,套利,市場中性,債券策略,還有FOF/MOM 等等,
一般會到通聯魔方上面看,這個有詳細分類,根據不同策略給出私募基金的排名,有不少信息。
『捌』 排排網:私募基金的投資策略主要有哪些
股票策略
股票策略是以投資股票類資產為主要收益來源,其投資標的為滬深上市公司股票,以及和股票相關的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貨、ETF期權等)。股票策略是目前國內陽光私募行業最主流的投資策略,約有80%以上的私募基金採用此策略,按照風險暴露的大小排序分別為股票多頭、股票多空、股票市場中性三種子策略。
股票多頭策略
股票多頭是指基金經理基於對某些股票看好從而在低價買進股票,待股票上漲至某一價位時賣出以獲取差額收益。該策略的投資盈利主要通過持有股票來實現,所持有股票組合的漲跌幅決定了基金的業績。其實質就是單純的股票的買賣操作,此策略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特徵。
股票多空策略
股票多空策略,簡單而言就是基於各種理論模型和經驗總結,在股票投資中配置不同比例的股票多頭和空頭(融券賣空股票、做空股指期貨或股票期權等),構建成符合自己預期收益和風險特徵的投資組合,並持續跟蹤和調整的投資策略。股票多空策略與股票多頭策略相比,共同點都是將資產主要投向於股票,核心都是選股。所不同的是,股票多頭只需要選出被低估的股票,而股票多空策略則同時還需要選出被高估的標的,同時採取做多和做空操作來對沖掉組合風險。此策略一般呈現中等收益、中等風險特徵。
股票市場中性策略
股票市場中性策略,指基金經理通過融券、股指期貨、期權等工具完全對沖掉股票組合的系統性風險,或是僅留有極小的風險敞口,以期望獲得超額收益。股票市場中性策略可以看做是股票多空策略中的一種特別的實施方式,市場中性策略要求投資組合的系統性風險近似為零,基金經理必須構建嚴謹的投資組合風險對沖模型進行估算,以保證其多頭頭寸和空頭頭寸的風險敞口相等。這類基金的收益主要來源於多頭與空頭頭寸漲跌幅的差額。此策略一般呈現低收益、低風險特徵。
管理期貨策略
管理期貨策略稱為商品交易顧問策略(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簡稱CTA),該策略主要投資:商品期貨、金融期貨、期權與衍生產品、外匯與貨幣。管理期貨策略區別於其他策略的關鍵在於期貨是杠桿交易,投資者可以成倍的放大收益(或虧損),並且賣空像做多一樣稀鬆平常(每一份期貨合約的背後都有一個多頭和空頭),投資者可以同時從上漲和下跌中獲利。該策略一般包含期貨趨勢策略、期貨套利策略、復合期貨策略三種子策略。
期貨趨勢策略期貨趨勢策略,指基金經理通過定性、定量等分析方法,跟蹤商品價格漲跌趨勢,通過做多、做空雙向手段博取收益。此類策略的一般呈現高收益、高風險的特徵
期貨套利策略
期貨套利策略,指基金經理通過定性、定量等分析方法利用相同期貨品種在不同市場、不同時點的不合理價差,或者相關期貨品種不同交易場所的不合理價差來獲利。具有對價差的深刻認識並能發現不合理的定價,是套利成功的關鍵,無論是從資本逐利還是從避險的角度來說,套利都是一種有效的交易模式。此類策略一般呈現低收益、低風險的特徵。
復合期貨策略
復合期貨策略,指基金經理通過多種分析方法和交易手段,獲取期貨市場漲跌收益。此類策略資金容量大,一般呈現中等收益、中等風險特徵。
相對價值策略
相對價值策略強調從資產價格的相對高低中獲利,既同時涉及兩個具有高度相關性的資產或者不同市場中的同一資產,當這兩個資產(市場)之間的價格差變得充分大時,買入價格低的資產,賣出價格高的資產,獲取兩者之間的價格差。簡單一點說,相對價值策略是一種無風險或者低風險套利。該策略一般包括ETF套利策略、可轉債套利策略和分級基金套利策略。此類策略普遍呈現較低收益、較低風險特徵。
ETF套利策略
ETF套利策略,由於ETF基金可以同時在一級、二級市場進行交易,當一級市場的ETF份額凈值和二級市場交易價格之間存在不合理價差時,就是交易機會的出現。一般有如下兩種交易方法:一是折價套利,當ETF二級市場價格小於凈值時,投資者便可以在二級市場買進ETF,然後在一級市場贖回ETF份額,再於二級市場賣掉ETF籃子中的股票,賺取之間的差價;二是溢價套利,與折價套利相反。
可轉債套利策略
可轉債套利是指通過轉債與相關聯的基礎股票之間定價的無效率性進行的無風險獲利行為。可轉債套利的主要原理:當可轉債的轉換平價與其標的股票價格產生相對折價時,兩者間就會產生套利空間,投資者可以通過將手中的轉債立即轉轉換成股票並賣出股票,或者投資者可以立即融券並賣出股票,然後再購買可轉債立即轉換成股票並償還先前的融券。
分級基金套利策略
分級基金又叫「結構型基金」,是指在一個投資組合下,通過對基金收益或凈資產的分解,形成兩級(或多級)風險收益表現有一定差異化基金份額的基金品種。絕大多數的股票型分級基金分為三類份額:基礎份額、A類份額(獲取約定收益的穩健份額)、B類份額(具有杠桿功能的進取份額)。當基礎份額凈值大幅高於兩類子基金按初始比例得到的整體二級市場價格時,就產生了折價套利機會。投資者可通過在二級市場買入兩類子份額並申請將兩類子份額合並為場內基礎份額,進而在場內贖回基礎份額。當基礎份額凈值大幅低於兩類子份額按初始比例得到的整體二級市場價格時,就產生了溢價套利機會。投資者可通過在場內申購基礎份額,然後申請將基礎份額拆分為兩類子份額,進而在二級市場將兩類子份額賣出。
事件驅動策略
事件驅動型投資策略,就是通過分析重大事件發生前後對投資標的影響不同而進行的套利。基金經理一般需要估算事件發生的概率及其對標的資產價格的影響,並提前介入等待事件的發生,然後擇機退出。該策略主要包含定向增發和並購重組等策略。此類策略一般呈現高風險、高收益特徵。
定向增發策略
定向增發指將募集的資金專門投資於定向增發的股票,即主要投資於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票。定向增發通常有良好的預期收益:一方面,定向增發行為對上市公司的股價利好;另一方面,定向增發由於拿到了「團購價格」,因此有折價優勢。定向增發的基金通常需要較大的規模才能做到有效地分散風險,且會面臨募資周期與定增項目周期不匹配的情況。另外,由於定增投資者會有12個月的持股鎖定期,定增策略的基金相對於股票類的基金流動性較差。
並購重組策略
該策略是通過押寶重組概念的股票,當公司宣布並購重組時對股價形成利好後獲利。
組合策略
組合策略指將投資理財上的"資產配置"概念,應用於單一基金上,由基金經理人針對全球經濟和金融情勢的變化,決定在不同市場、不同投資工具的資產配置比重。 組合策略通常通過投資在於多種不同類型的專業基金如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甚至絕對回報基金作為資產配置的工具。投資"組合基金"能充分發揮多元化效益,將投資風險分散,而擁有一個完善的基金組合,所需的資本卻遠比自行建立投資組合為低。
FOF
FOF(Fund of Fund)是一種專門投資於其他投資基金的基金。FOF並不直接投資股票或債券,其投資范圍僅限於其他基金,通過持有其他證券投資基金而間接持有股票、債券等證券資產,它是結合基金產品創新和銷售渠道創新的基金新品種。
MOM
MOM(Manager of Managers) 即管理人之管理人模式。是指一個基金產品,分為母基金和子基金兩種層面,母基金募資然後把資金分配給下層子基金管理人管理。當然母基金管理人不單單是做資金分配這樣一個工作,更多是多宏觀走勢產生一個判斷,做好一個資產配置的計劃,然後挑選各種投資風格底下最為優秀的子基金管理人,而且在資金分配完之後也可以調整資金分配、增減子基金管理人等等。FOF是直接投向現有的基金產品,MOM則是把資金交給幾位優秀的基金經理分倉管理,更具靈活性。
TOT
TOT(Trust of Trusts)是指投資於陽光私募證券投資信託計劃的信託產品,該產品可以幫助投資人選擇合適的陽光私募基金,構建投資組合,並適時調整,以求獲得中長期超額收益。
債券策略
債券策略是指專門投資於債券的策略,對債券進行組合投資,尋求較為穩定的收益。在國內,債券策略的投資對象主要是國債、金融債和企業債。通常,債券為投資人提供固定的回報和到期還本,因此債券基金具有收益穩定、風險較低的特徵。此外債券策略也可以有一小部分資金投資於股票市場(可轉債、打新股)以增強收益。
宏觀對沖策略
宏觀策略對沖基金是指充分利用宏觀經濟的基本原理來識別金融資產價格的失衡錯配現象,在世界范圍內,投資外匯、股票、債券、國債期貨、商品期貨、利率衍生品及期權等標的,操作上為多空倉結合,並在確定的時機使用一定的杠桿增強收益。宏觀策略的主要優勢是與股市、債市關聯度低,同時投資靈活,在股票市場低迷時也能創造收益。此類策略一般呈現較高風險、較高收益特徵。
復合策略
該策略通過將對沖基金的多種策略組合起來來運作對沖基金。每一種對沖基金的策略都有其優勢和劣勢的一面。通過對多種策略的組合,往往可以平滑單一策略的風險,使得業績表現趨向於穩定。此類策略一般呈現低風險、低收益特徵。
『玖』 私募基金如何選擇
據好買統計,目前我國管理5隻以上陽光私募產品(不包括成立時間未滿3個月的產品)的公司共有14家。其中,星石、朱雀、淡水泉、金中和、遠策、睿信、塔晶7家公司的產品業績一致性較高。而另外7家公司產品的一致性較低,包括雲南信託、武當、從容、尚雅、新價值、證大、民森。
在業績一致性較高的7家公司中,大多數基金對新成立的產品均採用復制策略。比如星石的江暉一直明確表示,自己的產品採用完全復制的策略,目前星石旗下已有20隻產品,投資者投資任何一隻產品並不會產生實質性的區別。也有公司如朱雀,雖有李華輪、張延鵬、梁躍軍、陳秋冬、王歡五位基金經理,但對公司品牌尤其注重,強調團隊合作。公司投決會每季度根據宏觀經濟結合市場情況制定基金的股票投資倉位和各行業的配置比例,基金經理僅能在公司統一決定倉位及股票池之後自主選擇具體行業及個股,浮動許可權不大,因此旗下10隻產品的具有相似的凈值路線。
對於產品業績一致性不高的7家公司來說,業績的分化原因則各有各的不同。雲南信託和證大,雖然基金業績整體有一定分化,但是同一個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業績則一致性較高。比如雲南信託三位基金經理分別管理著的中國龍和中國龍穩健(趙凱)、中國龍價值(馬宏)、中國龍精選和增長(王慶華)系列。也有一些公司,同一基金經理管理了不同風格系列的產品,比如從容呂俊管理的3個系列,以成長系列最激進、優勢系列居次、穩健系列則比較保守,而任何一個系列的幾只基金卻是完全復制。還有一類則同時受基金經理和基金風格的影響。比如,在新價值很難找到業績相似的兩只基金,由唐雪來管理的新價值1較為穩健,注重對下跌的控制;由黃雲軒管理的新價值3業績與大盤走勢較為一致;而羅偉廣有不同的風險收益特徵的產品,去年的冠軍新價值2風格激進,而新價值5則明顯更加註重對風險的控制,今年1月,在大盤下跌12.37%的情況下,新價值5僅下跌0.46%(截止2月1日)。武當、尚雅、民森旗下的基金,業績呈現出差異,主要是因為建倉期的不同,影響到倉位和個股選擇。尤其是對於一些策略靈活的基金,建倉期的不同對業績的差異影響更甚,比如同為石波管理的尚雅1和尚雅4,前者成立於07年牛市高點,後者成立於08年初熊市半腰,近1年回報相差達46.09%(截止1月8日)。
因此,投資者在選擇私募基金的時候,不僅要選擇基金公司,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考察同一基金公司旗下產品業績的一致性。如果一致性不高,則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如果是因基金經理不同造成,可以觀察每個基金經理的風格,找出符合自己偏好的產品。如果基金經理相同,一方面要考慮是否是因為建倉時間等外部因素造成業績的差異,另一方面,可觀察基金是否有存在不同的投資風格或投資主題。投資風格或可從基金名稱上看出端倪,而投資主題則可藉助產品說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基金經理沒有私募歷史業績,則需慎重考慮,給予至少半年的觀察期,僅憑基金經理在公募、券商期間有優秀的歷史業績,並不能完全說明他/她能在私募這樣一個追求絕對收益,操作思路和空間都完全不同的行業中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