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可轉債投資年化收益率

可轉債投資年化收益率

發布時間:2021-04-19 06:46:56

⑴ 債券基金 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多少

你好,有個問題需要解決:你的投資目的是什麼?養老嗎?基金提倡長期投資,一般定回投的基金,可以答作為養老金啊,子女教育金啊,等很長時間後要用到的錢,才建議定投基金,而且一定要定投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只能作為配置!如果你想短期,1年,2年,就能賺多少多少,不是不可能,要看股市行情的好壞。如果對短期收益很在乎的,那隻能去買股票等激進的品種了!祝你好運!

⑵ 可轉債 當期利率

債券投資有四種收益率:票面收益率、直接收益率、到期收益率和持有期收益率。

一、票面收益率

票面收益率,又被稱為面值收益率,它是指利息收入與票面額的比率,在數值上等同於票面利率。顯然,票面收益率假設債券的購買價值等同於面額,並且沒有考慮其他的收益來源,因而票面收益率只能是收益率的最簡單衡量,並不能說明債券的投資價值。票面收益率的計算公式為:

票面收益率=每年的利息收入/債券面值×100%=票面利率

票面收益率只適用於投資者按照票面金額買人債券並持有到期滿時按票面金額收回本金這種情況,他沒有考慮到買入價格可能與票面金額不一致,也沒有考慮到未將債券持有到期而中途賣出的可能。因此,票面收益率並不能夠真實地反映債券投資的收益。

二、當期收益率(Current Yield)

直接收益率是債券每年的利息收入與購買價格的比率。該收益率考慮到債券投資者的購買價格可能並不等同於面額,因而用真實的購買價格取代了票面額。直接收益率的計算公式為:

這里y是到期收益率,P是債券購買價格(可以小於、大於或等於債券面額,視市場情況而定),I是每年的利息支付,M是面額。這個公式和前面求附息債券理論價格的公式結構完全一樣,只不過這個公式是由價格計算到期收益率,後者是由確定的收益率水平計算價格。

如果債券在當前時間點上的剩餘期限不是整數,那麼復雜一點的公式就是:

其中w是當前到最近的一個付息日剩餘的計息天數。

附息債券到期收益率的計算比較復雜,因為它涉及次方的運算。從理論上說,在期限n>4時,就不一定能夠直接求出y的值。求解這樣的方程式,一般用「試錯法」:

先估計一個y值代入,如算出的現值小於債券購買價格,則代入另一個較小的y值;相反,如算出的現值大於債券購買價格,則代入另一個較大的y值,這樣周而復始,直到找到一個正確的到期收益率。幾乎所有的計算機程序都是使用的這種試錯原理,只不過程序在計算時,試錯的方法更為合理一些,因而求出正確解的速度也就更快一些。最常見的計算方法如「差分迭代法」和「牛頓迭代法」,如果你熟悉數學,不妨自己也試一試。

※例:Peter的投資決策

Peter在1999年的12月30日發現國債0696的市場價格分別是152.48元。Peter要求的最低收益率為3.5%,那麼國債0696是否具有投資價值呢?

對於附息固定利率國債0696,1999年12月30日距離其到期日2006年6月14日還有6年167天,尚有7次付息,現把方程式列出來:

我們先估計一個到期收益率3.4%,把它代入這個方程式,計算出的價格是154.53元。因為比市場價格高,因此要把分母調高,我們再估計一個高一點的到期收益率為3.8%,再次計算,得出的價格是151.61元。又比市場價格低,那麼再把到期收益率降低一點……。這樣反反復復,最終可以得到一個較准確的到期收益率3.68%。這就是以153.48元投資國債0696並且持有到期的,以復利計算的到期收益率。

Peter發現3.68%的到期收益率大於自己的最低回報要求,因此認為這個債券是可以投資的。

事實上,採用「試錯法」計算附息債券的到期收益率是比較復雜的,這一點也可以從上例中看出。因此,在實踐中,我們往往採用近似法來計算附息債券的到期收益率。雖然這種計算方法並不是十分精確,但是,由於這種計算方法十分簡便、易學,因而也具有較大的適用性,在市場上經常可以見到。

最常見的近似公式是:

直接收益率=每年的利息收入/買入價格×100%=債券面值/買入價格×票面利率×100%

雖然直接收益率較票面收益率更為科學,但是直接收益率還是沒有考慮到購買差價、利息再投資收益等債券投資收益的其他因素,而僅僅是考慮了利息收入這一部分,因此,直接收益率也不能真實地反映國債券投資的收益。直接收益率只對那些每年從國債券投資中獲得一定利息收入的投資者來說有一定的意義。

三、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

到期收益率(YTM),是使債券上得到的所有回報的現值與債券當前價格相等的收益率。它反映了投資者如果以既定的價格投資某個債券,那麼按照復利的方式,得到未來各個時期的貨幣收入的收益率是多少。如果投資者准備以目前市價買入某種債券,並且計劃持有至該債券期滿,則到期收益率可作為預期收益率,並可將它與其他投資對象的收益率加以比較;如果投資者已經按某一價格買入了某一債券並已持有至期滿,則到期收益率就是該債券的實際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的計算是債券理論價格計算的相反過程。回想一下債券理論價格的計算過程,投資者有一個最低的回報要求,然後通過計算得到這個債券的理論價格。而到期收益率的計算則正好相反,投資者已經知道了債券當前的價格,想要計算出在這個價格之下,債券的回報率是多少,而這個回報率,就是債券的到期收益率。

1. 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的到期收益率。

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任何利息支付,到期時一次支付固定數量的本金和利息,這種債券的到期收益率的計算很簡單:

P是債券的購買價格,Vf是債券的到期還本付息額,n是債券的期限,以年為單位。

回想一下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理論價格的計算公式,到期收益率的計算正好是定價計算的相反過程。定價計算公式是知道回報率r的條件下求理論價格P,而到期收益率的計算公式是在知道價格P的條件下求到期收益率y。

2. 附息債券的到期收益率。

附息債券是每年付息的,因此,它的到期收益率實際上是能使未來的利息和本金的現值之和等於債券購買價格的貼現率,其計算公式為:

這里y是按近似公式計算的附息債券的到期收益率,P是債券的購買價格(可以小於、大於或等於債券票面額),I是每年的利息支付,M是面額,n是年限。

顯然,採用近似方法計算的結果同採用「試錯法」計算的結果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但是,這種差異並不是很大,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因此,現在市場上很多的附息債券到期收益率的計算都是採用這種近似方法。

而證券公司一般使用更簡單的方法計算到期收益率並供投資者參考。它的計算公式如下:

這個公式是上一個簡略公式的進一步簡化,由於債券面額M和債券的市場價格P之間的差距不會很大。因此(M+P)/2和P之間的差距也不會太大,這種簡單方法計算出來的收益率的參考性也是可以接受的。

3. 到期收益率和債券計價格之間的關系。

從到期收益率的計算公式種可以看出,到期收益率和債券價格之間是反比的關系。對於同樣一個債券,到期收益率高意味著價格較低,而到期收益率較低則意味著價格較高。

4. 到期收益率和債券票面利率的關系。

喜歡數學的讀者可以自己計算一下,不論附息債券的期限是多少,如果它是以平價發行的,也就是說發行當日的價格為100元,則發行日的到期收益率必定等於票面利率。而且,在剩餘期限為整數年限時,如果價格為100元,債券的到期收益率也必定等於票面利率。

但是注意,只有在期限還剩下整數年限時才會有這種情況。如果在兩次利息支付的中間出現市場價格等於面值的情況,則到期收益率肯定會小於其票面利率。關於這一點可以利用到期收益率的公式進行證明,在這里就省略了。

四、持有期收益率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投資者在購買債券之後不一定要到期兌付,往往可能中途就賣出。如果中途將債券賣出,那麼這時投資者得到的收益率就不是到期收益率,而是持有期收益率,即從購入到賣出這段特有期限里所能得到的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的差別在於將來值的不同。

1. 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國債券的持有期收益率

由於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國債券到期前沒有利息支付,因而其持有期收益率的計算比較簡單,只需要用賣出價格取代公式中的將來值(到期還本付息額)即可,即有:

這里Ps是國債券的賣出價格。

2. 附息債券的持有期收益率

由於投資者持有該債券共中途賣出,因此,對投資者而言,有:

這里w是指投資者購入債券之日至購入後得到最近一次利息支付的剩餘時間(單位為年),h是賣出債券之日距上次利息支付的時間(用年數來表示),m是購入債券與賣出債券之間的整數年限。若買入債券到賣出債券之間不足1年,而且中間沒有取得過利息,則該公式要作修改為:

同附息債券到期收益率的計算一樣,可以利用「試錯法」來計算持有期收益率y。當然,我們也可以採用近似方法來計算附息債券的持有期收益率。由於近似方法可以免掉「試錯法」的繁瑣,因而也具有很大的適用性。

最常見的附息債券持有期收益率計算的近似公式為:

同樣,採用近似方法計算的結果同採用「試錯法」計算的結果之間差異並不是很大,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而市場人士習慣使用更簡單的方法來計算附息債券的持有期收益率,它的計算公式是:

從以上分析和計算可知,對同一種債券而言,使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可以得出不同而又比較接近的到期收益率或持有期收益率。在我們介紹的三種方法中,試錯法最精確但計算最復雜,近似法次之,而簡便的計演算法精確度最低,但在市場上使用得最普遍。

掌握了債券投資收益率的計算,我們可以將債券市場上不同品種債券加以比較,從中選擇期限與自己的投資期限相近而收益率相對較高的債券進行投資。但要注意的是,收益率之間的比較,只限於剩餘期限相同的債券之間,因為期限越長的債券收益率一般來說會越高,這種收益率與期限之間正比的特性被稱為「收益率曲線的向上傾斜」。

⑶ 過去10年所有純債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是多少

過去10年純債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高達6.31%, 同期貨幣基金平均收益率為3.05%, 同期一內年定期存款利均值為3.11%。

從債券容基金的類別來看,主要可以劃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純債基,只投資債券,不投資任何股票和可轉債;第二類是普通一級債基,投資債券和可轉債;第三類是二級債基,可同時投資債券和股票。

(3)可轉債投資年化收益率擴展閱讀:

債券資產具有持續、穩定的現金流收入,同時其凈價的波動程度遠小於股票資產,因此,以債券為主要配置對象的債券型基金具備凈值波動小、保值能力強的特點。

結合最近十年A股市場走勢來看,無論是持續高漲的2006年至2007年、2009年,抑或是下跌明顯的2008年、2010年,還是震盪起伏的2005、2015年,債券型基金均獲得了正收益,呈現明顯的低風險、低收益特徵。

債券型基金將80%的基金資產投資國債、金融債等固定收益類金融工具的基金,其收益比較穩定,風險和收益水平低於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高於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在當前股市震盪調整,形勢不明的情形下,具有重要的配置價值,受到投資者的青睞。純債券基金年化收益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純債基金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純債基金連續10年正收益

⑷ 可轉債轉股的票面利率

1、目前發行的可轉換債券的票面利率多在1%上下,只具有象徵意義,利率的高低對可轉換債券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2、從實踐上看,目前的規定是可轉換債券的利率不超過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而一般債券的年利率要高於銀行同期存款利率的40%左右。

拓展資料

可轉換債券

1、可轉換債券使投資者獲得最低收益權。

可轉換債券與股票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具有債券的特性,即便當它失去轉換意義後,作為一種低息債券,它仍然會有固定的利息收入;這時投資者以債權人的身份,可以獲得固定的本金與利息收益。如果實現轉換,則會獲得出售普通股的收入或獲得股息收入。可轉換債券對投資者具有"上不封頂,下可保底"的優點,當股價上漲時,投資者可將債券轉為股票,享受股價上漲帶來的盈利;當股價下跌時,則可不實施轉換而享受每年的固定利息收入,待期滿時償還本金。

2、可轉換債券當期收益較普通股紅利高。

投資者在持有可轉換債券期間,可以取得定期的利息收入,通常情況下,可轉換債券當期收益較普通股紅利高,如果不是這樣,可轉換債券將很快被轉換成股票。

3、可轉換債券比股票有優先償還的要求權。

可轉換債券屬於次等信用債券,在清償順序上,同普通公司債券、長期負債(銀行貸款)等具有同等追索權利,但排在一般公司債券之後,同可轉換優先股,優先股和普通股相比,可得到優先清償的地位。

(資料來源:可轉債——網路)

⑸ 可轉債收益如何計算

可轉債在中國市場也有25年的歷史了,在這期間,可轉債也歷經過繁榮,也有過停滯,就如2017年債市低迷,而18年可轉債發行規模擴大,基金投資可轉債規模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歷史數據顯示,絕大多數轉債持有人以轉股的形式退出。2010年以前,單只可轉債發行金額相對較小;2010年之後,得益於銀行與其他大型上市公司發行規模較大的可轉債,轉債發行規模擴大。在所有行業中,銀行業發行的可轉債規模最大。絕大部分轉債持有人以轉股的形式退出。可轉債的退出時間與股市的總體表現有一定的相關性,在股市表現較好的2007年與2015年,有更多的可轉債選擇退出。
可轉債價格與正股價格相關性較高。對已退市的107隻可轉債的價格與其正股價格的相關系數進行計算,統計結果顯示已退市可轉債的轉債價格與正股價格高度相關。其中41隻可轉債價格與正股價格相關系數在0.95以上,19隻可轉債價格與正股價格相關系數在0.90與0.95之間。部分可轉債價格與正股價格相關系數較低,其主要原因為:當正股股價持續下跌甚至大幅度低於轉股價時,對於轉債而言,由於債底以及債底相關條款的保護,轉債價格有一定支撐,此時轉債和正股走勢不一致,相關系數減弱。
高收益轉債依賴正股行情,投資者在股價持續上漲時通過轉股實現高收益。按照以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的收益率排序,我們將收益率排名前20的可轉債定義為高收益可轉債,根據相關計算方法得出的最終收益率均在60%以上。高收益轉債所屬行業較為分散,與行業相關性不大,但它們的轉債價格與正股價格相關系數較大。當正股價格持續上漲時,轉債持有人及時轉股。轉債市場的牛市也是股票市場的牛市。
轉股比例低、轉股時間過早、上市首日轉債價格過高、股價高點時未及時轉股等,是造成轉債低收益的主要原因。造成轉債低收益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原因有:轉股比例低,轉債持有人只能選擇以回售、提前贖回或者到期贖回等價格較低的方式退出;轉股時間過早,未能將存續期內股價的良好表現轉化為持有人的收益;上市首日轉債價格過高,一級市場投資者獲得了轉債的大部分收益;股價高點時未及時轉股。
除高收益轉債和低收益轉債外,大部分轉債收益率處於中間位置。該部分轉債情況各不相同:部分價格與正股價格相關系數較低,通過條款博弈獲得了較高收益;部分轉債持有人沒有把握住股價高點,錯過了最佳收益;部分轉債上市首日轉債價格上升較多,吸收了部分轉債的收益;少數轉債未轉股比例過高。

⑹ #可轉債#可轉債是如何投資的,有什麼好的方法嗎

你好,可轉債得投資策略:
一、找溢價率低的品種,什麼叫溢價率呢?溢價率=可轉債的現價*轉股價/正股價/100-1,溢價率代表可轉債轉股後的溢價,比如說某個可轉債溢價率是10%,那麼就是如果現在轉股,而且正股次日價格不變,那麼現在的可轉債的價格貴了10%。所以溢價率肯定是越低越好。負的溢價率,也就是折價,可以使得可轉債轉股後有盈利。但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可轉債的溢價率是負的,為什麼持有人不轉股呢?那是因為任何可轉債發行後一般在半年內是不允許轉股的,所以這個折價只能看不能吃,一般折價多的可轉債都是等級低的或者大家不看好正股的,如昨天折價最多的超過10%的兩只可轉債:晶瑞轉債、英聯轉債,都是評級只有A+的。那麼如果在轉股期內有折價的品種是不是一定就是好的品種呢?也不一定,比如昨天富祥轉債的溢價率是-0.58%,從利潤上說不考慮交易成本,有0.58%的套利空間,但因為轉股後賣出需要到下一個交易日,所以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
溢價率低,可轉債的股性就很強,如果可轉債的價格很高,那麼正股如果下跌的多,可轉債也會下跌多,但如果可轉債已經接近100元或者低於100元,那麼可轉債的債性就會起到一個保護作用。所以我們又希望可轉債的價格很低。
二、找價格低的,一般來說,低於100元,可轉債的債性就起作用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可轉債會隨著正股的上漲而上漲,但如果正股下跌,可轉債在100元左右的時候下跌速度明顯放滿的原因。所以還有很多人採用可轉債在100元或者105元攤大餅,期望在6年裡能漲到130元以上。那麼如果正股跌的多了,溢價率很高,很難轉股怎麼辦呢?一般來說,上市公司用非常低的成本獲得的資金,都不想還錢,都想讓可轉債轉股,那麼有什麼辦法呢?既然溢價很高,那我就想辦法降低轉股價,這樣可以使得可轉債持有者有轉股的動力了。但調低轉股價也不是上市公司隨便可以調整的,一般都要正股的持有者同意。所以我們會看到一次通不過繼續二次。溢價過高大部分都會調低轉股價,這樣價格低的就有機會了。
三、找到期收益率高的。直接找價格低確實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但畢竟每個可轉債的到期不同,期間的利息也不同,所以我們可以找到期收益率高的,稅前或者稅後都可以,得到的名單和前面找低價的差異不是很大,但相對來說更加科學的體現可轉債的債性。
四、找到期時間短的。到期時間短,如果上市公司不想還錢,就會想辦法調低轉股價使得可轉債轉股。歷史數據統計大部分下市的可轉債都是在130元以上強贖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調低了轉股價,到期時間短的更加有動力。
五、找級別高的,現在常見的可轉債等級有AAA、AA+、AA、AA-、A+等五個等級,同樣條件下,當然是等級越高越好,但等級低的可轉債,只要不違約,其實更有動機轉股。這個條件只是在價格定位的時候起作用。比如按照昨天收盤統計,評級最高的AAA的平均溢價率為29%,而評級最低的A+只有21%,但將來的漲跌卻很難說高等級的一定比低等級的好。俗話說「好股爛債」就是說的這種情況。
當然實際上我們可以綜合以上這些因素來選債。至於賣出的方法,大概也有以下幾種
一、輪動,比如價格低的漲到高的了,賣出高的換入低的,但這種方法不能太頻繁,幾個月換一次足夠了,太頻繁一是交易成本,二是很容易輪動到溝里去。
二、到了130元賣出,一般來說,可轉債都有強贖條件,130元(少量的還有120元)以上上市公司有權強贖,強贖的價格就是100元加上利息,所以理論上超過130元,上市公司都有發強贖公告的權利,但這只是權利不是義務,很多可轉債超過了130元也沒發什麼強贖公告。130元賣出只是一種比較保守的方法。
三、持有到期。按照統計如果持有到期,在發強贖公告的最後一個交易日賣出,按照退市的69隻可轉債統計,退市前平均價格是147.85元,平均持有時間是2.12年,平均年化收益率是20%,就算你的成本比100元高,平均怎麼也有15%,最保守10%總會有的。
當然賣出也可以綜合考慮以上各種方法。雖然相對來說可轉債的風險比正股小很多,但也會面臨正股退市可轉債無法兌現的風險,雖然過去沒發生過,但不代表將來不會發生。再好的品種,分散投資是王道。至於投資可轉債的更加高級的方法,比如用B-S期權定價模型等等,只不過是錦上添花,基本的方法大概就這些。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⑺ 可轉債 收益率

希望採納
不要急,聽從上市安排.估計年後上市,專家分析5-6元.

==============================

雲天化可分離交易可轉債:半是海水半是火焰

去年可分離交易可轉債上市之後,公司債與權證兩部分的市場表現出較大的背離,公司債部分到期收益率遠遠高於其它同期限企業債品種,而權證部分受到追捧。總體情況來看,雖然公司債部分存在一定折價,但權證部分的溢價足以彌補損失。1月29日,雲天化將發行可分離交易可轉債,我們試對其定價做一分析。
———純債價值:78.52~83.51元。對於純債券部分,我們採用未來現金流貼現的方法對其進行定價。我們選用當前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的收益率作為貼現率,計算雲天化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的純債價格,同樣無擔保且剩餘期限在6年期左右的中化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的純債收益率為5.5%,在此貼現率下,詢價區間在1.2%~2.2%的債券價格應在78.52~83.51元。
———認股權證理論價值:3.99元。認股權證持有人有權在權證存續期最後10個交易日行權,比前期發行的分離交易可轉債行權時間稍長。因此,該權證從嚴格意義上講是百慕大式的權證,其價值應該介於歐式權證和美式權證之間。但對於美式期權如果正股在行權期內不支付股息,提前執行則是非理性的行為,因此運用二叉樹數或者其他數值方法與B-S模型的結果相近。按照1月23日收盤價計算,考慮股本稀釋效應後的每張權證理論價值為3.99元,即,每份轉債所含權證理論價值為21.55元。
———認股權證市場價值:5.22元。通過前一段時間發行的馬鋼、鋼釩和中化等分離交易可轉債權證上市後的市場運行情況,市場往往都給於這類權證一定的溢價。這種溢價水平首先是來源於股本權證券商不能自行創設,二來是由於債券部分流動性較差,對於申購者而言需要更高的權證溢價來彌補。因此,理論價值將會對權證的市場價格有相當程度的低估。
該權證的隱含波動率應該與鋼釩GFC1和馬鋼CWB1類似,即市場可能給予2倍左右歷史波動率,則隱含波動率的絕對區間為42.48%~84.96%。
從我們所做的敏感性分析可以看出,由於該權證接近平價期權,隱含波動率水平對權證的價值影響很大。如果正股價格在17~20元之間波動,隱含波動率為63.72%,對應的每份可分離交易可轉債所含權證價值區間是28.20~38.42元。我們認為,權證市場價格處於該區間內比較合理,可以作為權證的估值中樞。
綜上所述,如果正股價格在17~20元之間波動,取63.72%的波動率計算,在1.2%~2.2%的票面利率區間里,每份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的整體價格區間在106.72元~121.93元。
———原股東配售收益與申購收益比較。我們分別計算了購入正股獲取優先配售可轉債的收益以及一級市場進行申購的收益。
兩種計算運用了相同的正股隱含波動率,並都考慮了資金的時間成本。在股價為16~20元的區間里(考慮到正股之前出現的搶權效應),對於參與詢價的網下配售的機構,只要中簽率達到1%,同樣的實際投資資金,在一級市場申購的凈收益要高於購買正股參與優先配售的凈收益。我們發現,在對前幾只可分離交易可轉債進行測算的時候,基本上參與一級市場申購的凈收益同樣都大於參與優先配售所獲得的凈收益。
對於這兩種策略,值得注意的是:(1)我們的計算中未考慮購買正股的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而實際上,優先配售方式的收益將隨著股價的上升而上升。(2)兩種投資策略實際上針對的投資群體不同,參與一級市場申購的機構投資者多為低風險、低收益的固定收益類投資群體,而參與優先配售正股方式的則多為高風險、高收益且看好正股的成長前景的股票類投資群體。
因此,我們建議參與詢價的機構積極申購雲天化分離交易可轉債,股權登記日之前持有雲天化股票的投資人也可參與優先申購。
不同中簽率下雲天化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的申購凈收益
可能中簽率 4.5% 4.0% 3.5% 3.0%
權證上市價格/公司 4.631 / 78.52
債上市價格(元)
申購額(萬元)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實際繳納資金(萬元) 2000 2000 2000 2000
中標後獲配權證份數(萬份) 24.3 21.6 18.9 16.2
權證出售最低所得(萬元) 112.53 100.03 87.53 75.02
申購凍結資金天數(天) 4 4 4 4
中簽資金上市間隔天數(天) 20 20 20 20
資金機會成本總額(萬元) 0.95 0.89 0.84 0.78
公司債部分最大損失(萬元) 96.66 85.92 75.18 64.44
最低投資凈收益(萬元) 14.92 13.22 11.51 9.80

============續上表

可能中簽率 2.5% 2.0% 1.5% 1.0%
權證上市價格/公司
債上市價格(元)
申購額(萬元)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實際繳納資金(萬元) 2000 2000 2000 2000
中標後獲配權證份數(萬份) 13.5 10.8 8.1 5.4
權證出售最低所得(萬元) 62.52 50.01 37.51 25.01
申購凍結資金天數(天) 6 6 6 6
中簽資金上市間隔天數(天) 20 20 20 20
資金機會成本總額(萬元) 0.95 0.89 0.84 0.78
公司債部分最大損失(萬元) 53.7 42.96 32.22 21.48
最低投資凈收益(萬元) 7.87 6.16 4.45 2.75

⑻ 可轉債是如何獲取收益的

通俗地講,可轉債是一種在一定時期內可轉為股票的債券,即是一種附認股權證的債券。至於如何獲得收益,要看你怎樣操作,只要是金融產品都是有可能獲得收益的。
我就舉個簡單例子說明一下吧:
為了便於理解,就拿買一張債券為例。比如一可轉債在發行時的票面價格是1000元/張,票面利率8%,剩餘期限為1年。債券市場的買入價為990元,若你買入這種債券則投入了990元的成本。一段時間後,該債券漲到了1010元/張,那麼你在二級市場賣出(轉讓)該債券時可獲得20元的價差收益。 至於什麼時候可以轉為股票,這個是由債券發行人決定,這和權證一樣,有轉股的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內可以把你手中的債券轉為該發行人的股票,如果過了這個時間就不能轉了。對於轉好還是不轉好,就要看它的轉換價值。轉換價值是把所持有的債券轉換為股票後的股票價值。比如發行人規定可以以10元/股的價格進行轉股,這時你手中的債券價值要按票面價格來算,即1000元/張計算,這時轉股比例為1000元/張 除以 10元/股 等於100股,即一張債券可以換為100股該發行人的股票。若當前該股票市場價格為10.5元,則一張債券轉換價值為10.5元 乘以 100股 等於1050元(大於1010元的債券市場價格)。若實行轉股,且不考慮未來股票價格的變化,在股票市場出售股票,則可獲利60元。由於60元大於20元,所以此時轉股較為合算。相反,要是轉換價值小於可轉債當前的市場價格,則轉股不利,投資人可放棄轉股權利,繼續持有原來的債券。 當然,若在一年內一直持有該債券,在贖回日將債券贖回,那麼你將獲得的總收益為90元(利息收益80元+買入時價差收益10元)。轉股之前它是作為債券給你創造的收益,即你是作為債權人獲得這筆收益的。轉股後,是股票給你創造的收益,即你是作為股東獲得的這筆收益。
發行人發行可轉債的優點就是可以調整公司融資的結構,調整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的比例。

⑼ 如何投資可轉債

1、 找溢價率低的品種,溢價率=可轉債的現價*轉股價/正股價/100-1,溢價率代表可轉債轉股後的溢價,比如說某個可轉債溢價率是10%,那麼就是如果現在轉股,而且正股次日價格不變,那麼現在的可轉債的價格貴了10%。所以溢價率肯定是越低越好。

負的溢價率,也就是折價,可以使得可轉債轉股後有盈利。但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可轉債的溢價率是負的,為什麼持有人不轉股呢?那是因為任何可轉債發行後一般在半年內是不允許轉股的,所以這個折價只能看不能吃。

2、 找價格低的,一般來說,低於100元,可轉債的債性就起作用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可轉債會隨著正股的上漲而上漲,但如果正股下跌,可轉債在100元左右的時候下跌速度明顯放滿的原因。所以還有很多人採用可轉債在100元或者105元攤大餅,期望在6年裡能漲到130元以上。

3、 找到期收益率高的。直接找價格低確實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但畢竟每個可轉債的到期不同,期間的利息也不同,所以我們可以找到期收益率高的,稅前或者稅後都可以,得到的名單和前面找低價的差異不是很大,但相對來說更加科學的體現可轉債的債性。

4、 找到期時間短的。到期時間短,如果上市公司不想還錢,就會想辦法調低轉股價使得可轉債轉股。歷史數據統計大部分下市的可轉債都是在130元以上強贖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調低了轉股價,到期時間短的更加有動力。

5、 找級別高的,現在常見的可轉債等級有AAA、AA+、AA、AA-、A+等五個等級,同樣條件下,當然是等級越高越好,但等級低的可轉債,只要不違約,其實更有動機轉股。這個條件只是在價格定位的時候起作用。



(9)可轉債投資年化收益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 輪動,比如價格低的漲到高的了,賣出高的換入低的,但這種方法不能太頻繁,幾個月換一次足夠了,太頻繁一是交易成本,二是很容易輪動到溝里去。

2、 到了130元賣出,一般來說,可轉債都有強贖條件,130元(少量的還有120元)以上上市公司有權強贖,強贖的價格就是100元加上利息,所以理論上超過130元,上市公司都有發強贖公告的權利,但這只是權利不是義務,很多可轉債超過了130元也沒發什麼強贖公告。

3、 持有到期。按照統計如果持有到期,在發強贖公告的最後一個交易日賣出,按照退市的69隻可轉債統計,退市前平均價格是147.85元,平均持有時間是2.12年,平均年化收益率是20%,就算你的成本比100元高,平均怎麼也有15%,最保守10%總會有的。



⑽ 「可轉債」是如何獲取收益的

你好,通俗地講,可轉債是一種在一定時期內可轉為股票的債券,即是一種附認股權證的債券。至於如何獲得收益,要看你怎樣操作,只要是金融產品都是有可能獲得收益的。
我就舉個簡單例子說明一下吧:
為了便於理解,就拿買一張債券為例。比如一可轉債在發行時的票面價格是1000元/張,票面利率8%,剩餘期限為1年。債券市場的買入價為990元,若你買入這種債券則投入了990元的成本。一段時間後,該債券漲到了1010元/張,那麼你在二級市場賣出(轉讓)該債券時可獲得20元的價差收益。 至於什麼時候可以轉為股票,這個是由債券發行人決定,這和權證一樣,有轉股的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內可以把你手中的債券轉為該發行人的股票,如果過了這個時間就不能轉了。對於轉好還是不轉好,就要看它的轉換價值。轉換價值是把所持有的債券轉換為股票後的股票價值。比如發行人規定可以以10元/股的價格進行轉股,這時你手中的債券價值要按票面價格來算,即1000元/張計算,這時轉股比例為1000元/張 除以 10元/股 等於100股,即一張債券可以換為100股該發行人的股票。若當前該股票市場價格為10.5元,則一張債券轉換價值為10.5元 乘以 100股 等於1050元(大於1010元的債券市場價格)。若實行轉股,且不考慮未來股票價格的變化,在股票市場出售股票,則可獲利60元。由於60元大於20元,所以此時轉股較為合算。相反,要是轉換價值小於可轉債當前的市場價格,則轉股不利,投資人可放棄轉股權利,繼續持有原來的債券。 當然,若在一年內一直持有該債券,在贖回日將債券贖回,那麼你將獲得的總收益為90元(利息收益80元+買入時價差收益10元)。轉股之前它是作為債券給你創造的收益,即你是作為債權人獲得這筆收益的。轉股後,是股票給你創造的收益,即你是作為股東獲得的這筆收益。
發行人發行可轉債的優點就是可以調整公司融資的結構,調整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的比例。

閱讀全文

與可轉債投資年化收益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鳳竹紡織的股票行情 瀏覽:979
匯鼎理財群 瀏覽:624
政府性價格調節基金 瀏覽:967
融資客的瘋狂 瀏覽:987
今日黃金價格一錢多少錢 瀏覽:587
超牛指標 瀏覽:900
世界最高股票 瀏覽:164
公益基金是否可以購理財產品 瀏覽:708
股票加倍倉 瀏覽:445
國金基金網上交易 瀏覽:263
瑞刷顯示非交易時間 瀏覽:876
股指期貨黃金股 瀏覽:116
創業融資計劃書範文 瀏覽:162
兵團工融資 瀏覽:796
中影年年融資 瀏覽:642
股指期貨加1分手續費 瀏覽:224
ff獲得融資 瀏覽:651
購買外匯申請書 瀏覽:85
601258資金進出 瀏覽:50
國際貿易外匯風險 瀏覽:363